受戒
汪曾祺 受戒赏析
汪曾祺《受戒》赏析一、创作背景《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受戒》。
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完全不同。
《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
经过几十年的发酵,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二、创作目的汪曾祺把《受戒》当成一个梦来写,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已逝的梦,也是梦想。
这是作家创作《受戒》的目的,表面上写小明子与小英子的初恋,实际上还有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他们的初恋中所表现出来的清纯、和谐,小明子的聪明能干,小英子的活泼大方,他们对戒律的藐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已不复存在。
于是,表面上欢快的《受戒》,便包含了作家的隐痛,表面上的初恋题材,表现的却是作家对纯朴人性的歌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三、小说特征1、回忆性特点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创作经历使然,又是他对小说创作的观念使然。
选择表现旧生活,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美学情感的需要”。
《受戒》中的小明子正是作家当初在避难寺庙里所见的小和尚,同时,又有作家自己少年时的影子,比如作品开始写小明子出家路上对沿路店铺的好奇,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都融进了作家自己的感受。
小明子出家时十三岁,四年后受戒时十七岁时,汪曾祺十七岁时也正经历着初恋,和善而儒雅的汪父(汪曾祺曾说“多年父子成兄弟”),还在他写情书时给他出谋划策。
而小说中的小英子,也有现实生活的影子,甚至也有作家自己的影子,比如小英子的父母和善能干,勤俭持家,一家人过着殷实的生活,这与汪曾祺家的生活情景非常相似。
汪曾祺非常愿意始终像小英子那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像小英子那样开朗活泼,但世事不如意,他又是男性,因此,只能抱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有点女性化,这种不争也是无奈的,因此,他的小说中多有这种不争而忍耐的人物形象。
汪曾祺受戒赏析
..汪曾祺《受戒》赏析汪曾祺《受戒》赏析一、创作背景一、创作背景《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受戒》。
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完全不同。
《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
经过几十年的发酵,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二、创作目的二、创作目的汪曾祺把《受戒》当成一个梦来写,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已逝的梦,也是梦想。
这是作家创作《受戒》的目的,表面上写小明子与小英子的初恋,实际上还有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他们的初恋中所表现出来的清纯、和谐,他们的初恋中所表现出来的清纯、和谐,小明子的聪明能干,小明子的聪明能干,小明子的聪明能干,小英子的活泼大方,小英子的活泼大方,小英子的活泼大方,他们对戒他们对戒律的藐视,律的藐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已不已不复存在。
于是,表面上欢快的《受戒》,便包含了作家的隐痛,表面上的初恋题材,表现的却是作家对纯朴人性的歌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却是作家对纯朴人性的歌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三、小说特征三、小说特征1、回忆性特点、回忆性特点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创作经历使然,创作经历使然,创作经历使然,又是他对小说创作的观念又是他对小说创作的观念使然。
选择表现旧生活,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美学情感的需要”。
《受戒》中的小明子正是作家当初在避难寺庙里所见的小和尚,中的小明子正是作家当初在避难寺庙里所见的小和尚,同时,同时,又有作家自己少年时的影子,比如作品开始写小明子出家路上对沿路店铺的好奇,比如作品开始写小明子出家路上对沿路店铺的好奇,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都都融进了作家自己的感受。
大学语文-- 汪曾祺_《受戒》PPT
小说 散文集 小说集
《受戒》、《大淖记事》 《蒲桥集》 《邂逅集》
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 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 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 《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
拾,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
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许多卷本
《受戒》
汪曾祺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1997年5月16), 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 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 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 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 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 大夫。”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 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结构, 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 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 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 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 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 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以小见大, 而不是以小媚大。
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 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 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 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他的间或也 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给的悠然任化 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淡和颓废,在 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 “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式会好起来的”。汪曾祺 是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 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 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受戒ppt优秀课件
04
受戒的实施与技巧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如何制定有效的受戒计划
确定受戒目标
明确受戒的目的和期望结 果,确保目标具体、可衡 量和可实现。
制定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受戒 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资 源分配、人员分工等。
受戒的成功案例分析
总结词
成功案例分析有助于提炼受戒在不同领域的 实践经验和启示,为未来的应用提供借鉴和 参考。
详细描述
通过对不同领域中受戒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可以深入了解其在实践中的效果和应用方 式。这些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出成功经验 和教训,为未来的应用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 考。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和研究,还可 以发现受戒在不同领域的潜力和机会,为进
团队发展。
受戒在个人发展中的应用
总结词
受戒在个人发展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自 我认知和管理能力,明确职业规划和生 活技能。
VS
详细描述
通过受戒,个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 兴趣、价值观和优势等,从而更好地规划 职业和生活方向。同时,受戒还可以帮助 个人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和社交技巧,提高 个人魅力和人际关系。此外,受戒还可以 培养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等,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ERA
受戒的定义与特点
受戒的定义
受戒是指佛教僧侣接受戒律的过 程,是成为正式僧侣的必要步骤 。
受戒的特点
受戒是僧侣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标志着接受者对佛教教义的认同 和对戒律的遵守,是修行道路上 的重要阶段。
受戒的历史与发展
受戒的历史
受戒制度起源于印度佛教,随着佛教 的传播而逐渐发展并流传至今。
汪曾祺-受戒赏析
一、创作背景《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受戒》。
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完全不同。
《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
经过几十年的发酵,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二、创作目的汪曾祺把《受戒》当成一个梦来写,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已逝的梦,也是梦想。
这是作家创作《受戒》的目的,表面上写小明子与小英子的初恋,实际上还有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他们的初恋中所表现出来的清纯、和谐,小明子的聪明能干,小英子的活泼大方,他们对戒律的藐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已不复存在。
于是,表面上欢快的《受戒》,便包含了作家的隐痛,表面上的初恋题材,表现的却是作家对纯朴人性的歌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三、小说特征1、回忆性特点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创作经历使然,又是他对小说创作的观念使然。
选择表现旧生活,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美学情感的需要”。
《受戒》中的小明子正是作家当初在避难寺庙里所见的小和尚,同时,又有作家自己少年时的影子,比如作品开始写小明子出家路上对沿路店铺的好奇,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都融进了作家自己的感受。
小明子出家时十三岁,四年后受戒时十七岁时,汪曾祺十七岁时也正经历着初恋,和善而儒雅的汪父(汪曾祺曾说“多年父子成兄弟”),还在他写情书时给他出谋划策。
而小说中的小英子,也有现实生活的影子,甚至也有作家自己的影子,比如小英子的父母和善能干,勤俭持家,一家人过着殷实的生活,这与汪曾祺家的生活情景非常相似。
汪曾祺非常愿意始终像小英子那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像小英子那样开朗活泼,但世事不如意,他又是男性,因此,只能抱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有点女性化,这种不争也是无奈的,因此,他的小说中多有这种不争而忍耐的人物形象。
(完整版)受戒-汪曾祺
•2020/2/29
《受戒》写作特色
写法上:大量的风俗描写。 结构上:追求散文化结构。 语言上:简洁干净, 文白相间。
·大量的风俗描写
大量的风俗描写是小说的一个主
要特征。
《受戒》中描写
、
、
,以及对环境
中的
的描写,是人物生活
的环境与背景,是主要人物性格与故
事情节的补充。
善因寺的描写:
好大一座庙!庙门的门坎比小英子的肐膝都 高。迎门矗着两块大牌,一边一块,一块写着斗 大两个大字:“放戒”,一块是:“禁止喧哗”。 这庙里果然是气象庄严,到了这里谁也不敢大声
咳嗽象。 征着小英子身上大无畏的精神和
——作家阿城
泛读课文
故事梗概 小说三要素 明暗两线 字音 典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简明扼要的概括小说的内容: • 提示:十七岁的明海在荸荠庵出家已经4 年了。这里的和尚公然吃肉、杀生、打牌、 养女人、放债、收租,这个庵里无所谓清 规。十七岁的明海到这里出家已经四年了, 与相邻而居的小英子彼此产生了好感,就 在明海正式出家受戒回来的路上,两个年 轻人袒露了心扉,接受了彼此的爱情。概 括来说就是明海出家做和尚和小英子相爱 的故事。
几个月,因为庵里凉快。庵里有六个人,其中之一,就是这 位和尚的家眷。
他们吃肉不瞒人。”。
吃肉
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 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开水、木桶、尖刀。捆猪的时 候,猪也是没命地叫。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仪
式老, 师要叔给念这即,个将神庵升情天很里的庄无猪重念:所一“谓道…“…清往一规生切,咒胎”生连,、这并卵且生两总、个是息 字生也,来没从人虚空提来起,还。归虚空去往生再世,皆当欢喜。
(完整版)受戒-汪曾祺
小说主题
•
《受戒》通过平淡的方式描写了包括农家孩子明子
当和尚及他和英子朦胧的爱情故事以及菩提庵其他和尚的
日常生活的一个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故事中到处充满着人
间烟火气息,叙述了和尚们作为普通人的人生欢乐,含蓄
地表达了对原始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和人性彻底解
放的赞美,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为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文史地位 影视改编
创作背景
《受戒》写于一九八〇年八月十二日,写的是四 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据汪曾祺传记资料,一九三七 年暑假,高中毕业的汪曾祺因躲避战乱,与家人寄居 高邮城外的一个寺庙里约半年之久,这期间,曾与一 个姑娘发生恋情。虽然这段恋情未果,但他深埋在汪 曾祺的心中。此后,汪曾祺经历了时代变革,人生沉 浮。直到一九八〇年代初,年近六十的汪曾祺才想到 把这个在心中埋藏已久的青春之梦写出来。
汪曾祺的审美世界
小说的回忆性特征
故乡高邮的生活
小
说
构
成
昆明的生活
的
背
景
北京、张家口、上海等
自我评价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写 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 的。”“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 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我曾戏称自 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 离。”“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 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 容。”“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 活。”
们展现了健康的人性美。
小说要素
小说三要素:情节 人物 环境(背景) • 时间:二十世纪30----40年代 • 地点:庵赵庄 • 主人公:明子(明海和尚) , 小英子 • 简单情节
(完整版)受戒-汪曾祺
们展现了健康的人性美。
小说要素
小说三要素:情节 人物 环境(背景) • 时间:二十世纪30----40年代 • 地点:庵赵庄 • 主人公:明子(明海和尚) , 小英子 • 简单情节
1:十三岁的明子去荸荠庵做和尚。 2:明子在船上认识了小英子。 3:明子在荸荠庵的生活。 4:明子跟小英子一家的交往。 5:明子去善因寺受戒。 6:明子受戒后回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文史地位 影视改编
创作背景
《受戒》写于一九八〇年八月十二日,写的是四 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据汪曾祺传记资料,一九三七 年暑假,高中毕业的汪曾祺因躲避战乱,与家人寄居 高邮城外的一个寺庙里约半年之久,这期间,曾与一 个姑娘发生恋情。虽然这段恋情未果,但他深埋在汪 曾祺的心中。此后,汪曾祺经历了时代变革,人生沉 浮。直到一九八〇年代初,年近六十的汪曾祺才想到 把这个在心中埋藏已久的青春之梦写出来。
南无阿弥陀佛!”
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就带着很多 沫子喷出来。
示例:
常规是庙住和尚,庵住尼姑,但“荸荠庵”却住着和尚。 他们不做早课和晚课,敲三声磬就代替了。 “当家的”仁山在庵里“从不穿袈裟,连海青直裰也免了”。 庵里有田产租给人,还收租放债。 他们也打牌赌博,三师父仁渡的牌技还特高。 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
不小受英羁子绊的的行自为然:天性。
她看见明子也坐在里面,想跟他打个招呼又 不好打。想了想,管他禁止不禁止喧哗,就大声 喊了一句:“我走啦!”她看见明子目不斜视地 微微点了点头,就不管很多人都朝自己看,大摇 大摆地走了。
荸 荠
铙
铜蜻蜓
·散文化结构
小说的散文化特征主要是由其结构体现出来的。
外表松散而内藏着秩序,呈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
(完整版)受戒-汪曾祺
•1958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农业研究所 •1962年,调回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文革期间参
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恢复文学创作 •1997年,逝世
• 汪曾祺被誉为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 广泛,爱好书画,乐谈 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 艺也有深汪入曾钻祺研博。学多识,
情趣广泛,爱好
沙弥和沙弥尼必须受持十戒,即不杀生、不 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 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 财宝 。
受
戒
“受戒”意味着脱离世俗红尘,
然而这篇文章却以“荸荠庵”里
那些受戒的和尚以不合常理的生
活,以及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世
人证明了一点“人性是每个人都
需要的”。爱是人性的甘露,滋
世俗环境描写的作用
• 一、烘托作用 • 本文中环境描写提高到了与人物相等的地位,让
人们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欣赏到一种令人赏 心悦目的风俗形象。风物、习俗和民情,既是小 说人物活动的背景,展示其性格的空间,更是小 说与众不同的展示对象。
• 二、深化小说主题
• 作者努力去营造一个美丽而温馨的艺术世界,这样的生活 场景,对于经历了十年浩劫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令人耳目 一新的,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如果没有这样独特的 风物、民情的展示,小说中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就不会那 样动人,也不会收到那样独特的审美效果。
书画,乐谈医道,
对戏剧与民间文
艺也有深入钻研。
代表作
创作和改编了京剧 《范进中举》 《王昭君》 《沙家浜》 小说 《受戒》 《异秉》 《大淖记事》 散文 《午门忆旧》 《昆明的雨》 《胡同文化》等
文学评论集
《晚翠文谈》 《汪曾祺自选集》
作者简介
汪曾祺的《受戒》如何赏析
汪曾祺的《受戒》如何赏析《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
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一、创作背景《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受戒》。
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完全不同。
《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
经过几十年的发酵,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二、创作目的汪曾祺把《受戒》当成一个梦来写,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已逝的梦,也是梦想。
这是作家创作《受戒》的目的,表面上写小明子与小英子的初恋,实际上还有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他们的初恋中所表现出来的清纯、和谐,小明子的聪明能干,小英子的活泼大方,他们对戒律的藐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已不复存在。
于是,表面上欢快的《受戒》,便包含了作家的隐痛,表面上的初恋题材,表现的却是作家对纯朴人性的歌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三、小说特征1、回忆性特点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创作经历使然,又是他对小说创作的观念使然。
选择表现旧生活,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美学情感的需要”。
《受戒》中的小明子正是作家当初在避难寺庙里所见的小和尚,同时,又有作家自己少年时的影子,比如作品开始写小明子出家路上对沿路店铺的好奇,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都融进了作家自己的感受。
小明子出家时十三岁,四年后受戒时十七岁时,汪曾祺十七岁时也正经历着初恋,和善而儒雅的汪父(汪曾祺曾说“多年父子成兄弟”),还在他写情书时给他出谋划策。
而小说中的小英子,也有现实生活的影子,甚至也有作家自己的影子,比如小英子的父母和善能干,勤俭持家,一家人过着殷实的生活,这与汪曾祺家的生活情景非常相似。
汪曾祺《受戒》ppt课件1
汪曾祺
走近作者
汪曾祺(qí)(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 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 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 《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 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以苏 北高邮地区历史生活为背景的系列小说,以其冲 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情开“寻根文学” 风气之先,成了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
散文化的文体
庵赵庄
明 海 出 家
荸荠庵
风俗(当和尚) 小英子
一家人的生活方式 朦胧恋情
受戒
环境 生活方式
私奔风俗
民歌小调
几个和尚 的情态
三师父的飞铙绝技
明海出家做和尚是当地的一种风俗,而他的和尚 生活并非我们所常见的那样每日参禅诵经,和尚 本应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饮酒食肉的戒律,而《受戒》中的相关描写却与 此有种种“错位”。找出有哪些“错位”,他为 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 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 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 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 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 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 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 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 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 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 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 之为"寻根派"。
汪曾祺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曾对别人说过: “我要写!我一的人性。美,人性,是 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我相信我的作品是健 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对于 生活的信心。”
汪曾祺的《受戒》赏析
汪曾祺的《受戒》赏析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的汪曾祺,对中国传统文化由衷地热爱,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汪曾祺的《受戒》简介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
全篇有一万二千多字,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却极富诗情地展现了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
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少女的初恋被作家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
文章发表之前,有人问汪曾祺:“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汪曾祺说:“我要写,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
”写成后,汪曾祺宣布:“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
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这些话,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是汪曾祺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也是作家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汪曾祺的《受戒》赏析汪曾祺“文化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作品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汪曾祺在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读书时,曾师从沈从文,在风格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沈从文的影子。
《受戒》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隽永,淡薄高雅的风俗画,我们能感受到乡间随着季节交替而变化的自然风景,我们可以看到自足自乐的农家的生活和劳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大一小两座庙各自的不同景象。
汪曾祺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理想中的世界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恐怕难以在现实中寻找像荸荠庵这样的地方?它只存在作家难以忘怀的,亦真亦幻的梦里吧!《受戒》的描写不仅富有诗意,而且也富含深厚的文化韵味,作者虽然写的是和尚,但并没有写他们默守清规戒律的生活,而是充满着七情六欲的地方,庵中的日常生活没有青灯古佛,没有吃斋练经,他们的生活完全和平常百姓的生活无异,可以堂而皇之的打牌赌钱,可以大口的喝酒吃肉,放焰口成了取悦大众的文艺演出,和尚仁渡靠焰口来赢取大姑娘和小媳妇的芳心,虽然没有成家,但有相好,还不止一个。
仁海有老婆。
让人感到荒诞离奇,匪夷所思。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流快活,吃喝玩乐完全没有遭到任何的非议,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地百姓民风的淳朴,性格的善良和博大的胸怀。
汪曾祺《受戒》简介及赏析
《受戒》是的代表作,是一篇极美的.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全篇有一万二千多字,几乎没有什么情节,但却极富诗情地展现了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少女的初恋被作家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文章发表之前,有人问汪曾祺:"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 "汪曾祺说:"我要写,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写成后,汪曾祺宣布:"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这些话,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是汪曾祺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也是作家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一)
汪曾祺借自己的理想为人们未经压抑自由生长的天性作了一个绝美的比喻。
《受戒》中芦苇的清香轻衬的那块忘俗的天地,幽静寺庙中小和尚明子青涩拘谨少年的影子,农家女小英子水乡里养出来的率性天真,以及一段纯美得惊世骇俗的初恋故事,让人心甘情愿地深入深陷于那个"出世"的幻境,多捱一刻也好。
《受戒》是乡土自然清新得不容许一粒灰尘的呼吸,它把一直在其中自自在在行走.生活.哭哭笑笑.说话的故事的淳朴人们的美揭发出来,带着不留余地的罪恶,让读者徒然心羡怅然向往那种原始的自由和恣意。
它激起的更多的是对那种迥然不同的美的遥不可及的遗憾,深沉到伤及人的自信。
作为狭隘空间中的文明人,我们少有超越理性的天性,那些被称为冲动和错误,或是蒙上了不真实的色彩,所以猛然间停住脚面对一片梦般叫你心有戚戚的美的影射时,才发现有种天赋很早就被遗弃了。
这是来自《受戒》的暗示。
汪曾祺的《受戒》赏析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作者用散文
化的笔调,赞颂了淳朴的人性之美,在结构上行云流水,自然随意。作品重点描绘了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萌动,明海“受戒”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爱情,确实让人感到荒诞,但这种种的现象似乎是作者对圣俗权威的一种挑战吧!
汪曾祺的《受戒》赏析
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的汪曾祺
,对中国传统文化由衷地热爱,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汪曾祺的《受戒》简介
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全篇有一万二千多字,几乎没有什么故事
情节,但却极富诗情地展现了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少女的初恋被作家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文章发表之前,有人问汪曾祺:“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 ”汪曾祺说:“我要写,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写成后,汪曾祺宣布:“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这些话,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是汪曾祺创作这篇小说
汪曾祺的《受戒》赏析
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由衷地热爱,所以他的作品往往
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汪曾祺的《受戒》简介
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
全篇有一万二千多字,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却极富诗情地展现了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
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少女的初恋被作家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
文章发表之前,有人问汪曾祺:“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汪曾祺说:“我要写,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
”写成后,汪曾祺宣布:“我写的是美,
是健康的人性。
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这些话,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
是汪曾祺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也是作家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汪曾祺的《受戒》赏析
汪曾祺“文化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作品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汪曾祺在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读书时,曾师从沈从文,在风格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沈从文的影子。
《受戒》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隽永,淡薄高雅的风俗画,我们能感受到乡间随着季节交替而变化的自然风景,我们可以看到自足自乐的农家的生活和劳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大一小两座庙各自的不同景象。
汪曾祺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理想中的世界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恐怕难以在现实中寻找像荸荠庵这样的地方?它只存在作家难以忘怀的,亦真亦幻的梦里吧!。
《受戒》:淮扬文化的意蕴之美
《受戒》:淮扬文化的意蕴之美淮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始源于江苏扬州,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其中,“受戒”作为淮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展现了淮扬人民对于礼仪和道德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淮扬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髓所在。
一、什么是“受戒”“受戒”又称“回头戒”,是淮扬地区的一种传统仪式。
在淮扬地区,“受戒”往往在儿童七岁或者女孩十二岁时进行,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人生仪式。
在这个仪式上,孩子会穿上新衣服,然后由家长带领着到镇上的寺庙里面,接受僧侣或者道士的加持和祝福。
戒仪的过程中,孩子会面对着一张镜子,然后被宗教人士轻轻的敲打着铜盆,以示清醒和警醒。
最后,孩子会戴上一枚徽章,象征着他们现在已经是成人了。
二、淮扬文化的意蕴淮扬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礼法和情感,而“受戒”恰恰是这种文化的一种浓缩和体现。
在淮扬文化里面,宗教往往被看作是一个人培养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接受加持和祝福,“受戒”的孩子们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安慰,同时也能不断地获得自我认知、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驱动,以便更好地理解自身的人生和人世。
三、“受戒”对于儿童的意义“受戒”对于淮扬儿童而言,意义非凡。
在淮扬地区,孩子们一般在接受“受戒”之前,会受到家长和社会大众的各种制约和保护。
而在“受戒”之后,他们就可以拥有一定的自由权利和时间,自由去探索和发现世界和自我,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人生以及社会的各种挑战。
因此,“受戒”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生转折点,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体验和记忆。
四、“受戒”对于社会和家庭的意义社会和家庭对于“受戒”同样非常重视。
在本地社区中,很多人认为“受戒”是孩子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步骤和环节。
通过受戒,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生,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且在未来的日子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而对于家庭来说,受戒更像是一个宝贵的财富。
父母或者长辈们会耐心地指导和引导孩子,同时也会让孩子们逐渐地明白人生的目标和思考。
汪曾祺的《受戒》如何赏析
《受戒》是创作的短篇,发表于《北京》1980年第10期。
作品描写了小和
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一、创作背景
《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受戒》。
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完全不同。
《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
经过几十年的发酵,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二、创作目的
汪曾祺把《受戒》当成一个梦来写,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已逝的梦,也是梦想。
这是作家创作《受戒》的目的,表面上写小明子与小英子的初恋,实际上还有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他们的初恋中所表现出来的清纯、和谐,小明子的聪明能干,小英子的活泼大方,他们对戒律的藐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已不复存在。
于是,表面上欢快的《受戒》,便包含了作家的隐痛,表面上的初恋题材,表现的却是作家对纯朴人性的歌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三、小说特征
1、回忆性特点
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创作经历使然,又是他对小说
创作的观念使然。
选择表现旧生活,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美学情感的
需要”。
受戒ppt课件演示
受戒在宗教仪式中的应用
佛教仪式
在佛教中,受戒是成为正式僧侣的必 要步骤,也是修行的重要基础。通过 受戒,信徒可以更好地领悟佛法,助 的仪式 ,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也有受戒仪 式,帮助信徒坚定信仰、净化心灵。
受戒的成功案例分析
个人成长
通过受戒,一些人成功克服了不良习惯和挑战,实现了个人成长和进步。例如 戒烟、戒酒等。
早期佛教
在早期佛教中,受戒仪式比较简 单,主要是接受五戒。随着佛教 的发展,戒律逐渐增多,受戒仪 式也变得更加复杂。
中国佛教
在中国,受戒仪式逐渐发展成为 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是对 佛教徒的修行要求,也融入了中 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受戒的意义与价值
修行基础
受戒是佛教修行的基础,通过遵 守戒律,信徒们可以逐渐培养出 清净、纯洁的内心,为进一步修
人员符合受戒的要求。
受戒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遵守受戒仪轨
在受戒过程中,严格遵守仪轨 ,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步骤。
保持庄重肃静
受戒场所应保持庄重肃静,所 有参加人员应保持安静,不得
喧哗或干扰受戒仪式。
注意安全防范
在受戒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 范,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尊重传统习俗
尊重受戒的传统习俗,不得有 任何不敬之举。
ERA
受戒的种类
01
02
03
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不妄语、不饮酒。
八戒
在五戒基础上增加不眠坐 高广大床、不非时食。
十戒
在八戒基础上增加不蓄金 银财宝、不歌舞及观听和 不得非时食。
受戒的方式
剃度
纳戒
出家之人受戒,剃发染衣,为僧人表 相。
受戒-赏析
受戒-赏析
受戒是指遵守佛教准则,追随佛法而进行转化修行的程序。
一般来说,受戒会由正式出家人或僧侣主持,收徒受戒者需要按照佛教要求念诵戒文,然后接受戒律的指导,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得以转变,更加顺应佛法的要求。
赏析是指对佛法、佛教经典、佛教因果等有着深刻理解和深邃思考,从而形成独特见解和解释的方式。
比如,对《金刚经》的赏析,就是根据所学习的佛法内容,推敲出《金刚经》的深意,从中获得自己的认识,作为精神上的提升。
汪曾祺 受戒赏析
汪曾祺《受戒》赏析一、创作背景《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受戒》。
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完全不同。
《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
经过几十年的发酵,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二、创作目的汪曾祺把《受戒》当成一个梦来写,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已逝的梦,也是梦想。
这是作家创作《受戒》的目的,表面上写小明子与小英子的初恋,实际上还有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他们的初恋中所表现出来的清纯、和谐,小明子的聪明能干,小英子的活泼大方,他们对戒律的藐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已不复存在。
于是,表面上欢快的《受戒》,便包含了作家的隐痛,表面上的初恋题材,表现的却是作家对纯朴人性的歌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三、小说特征1、回忆性特点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创作经历使然,又是他对小说创作的观念使然。
选择表现旧生活,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美学情感的需要”。
《受戒》中的小明子正是作家当初在避难寺庙里所见的小和尚,同时,又有作家自己少年时的影子,比如作品开始写小明子出家路上对沿路店铺的好奇,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都融进了作家自己的感受。
小明子出家时十三岁,四年后受戒时十七岁时,汪曾祺十七岁时也正经历着初恋,和善而儒雅的汪父(汪曾祺曾说“多年父子成兄弟”),还在他写情书时给他出谋划策。
而小说中的小英子,也有现实生活的影子,甚至也有作家自己的影子,比如小英子的父母和善能干,勤俭持家,一家人过着殷实的生活,这与汪曾祺家的生活情景非常相似。
汪曾祺非常愿意始终像小英子那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像小英子那样开朗活泼,但世事不如意,他又是男性,因此,只能抱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有点女性化,这种不争也是无奈的,因此,他的小说中多有这种不争而忍耐的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子,实际上的主人公却应 该是这种“桃花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这个桃花源中 诸多的人物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其情感表露非常直接而且质 朴,作者以一种通达的甚至理想化的态度看待这种生活,他塑 造的这个空间是诗意的,而又充满了梦幻色彩。明海和小英子 那种纯洁、朴素、自然而又有一点苦涩的爱情,给这种理想赋 予一个灵魂。
谢谢观赏
•
汪曾祺小说特点 • 汪曾祺的小说着力表现人民大众的生活情趣、生活理想以及人 情美和人性美的艺术主题。他不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完整性, 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和奇崛平淡、简洁明快、生动 传神的语言,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意蕴,彰显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文体特点,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 重大影响。
《受戒》中的散文化文体特征
结构松散、情节弱化、叙述自由随意
风俗(当和பைடு நூலகம்)
庵赵庄 一家人的生活方式
小英子 朦胧恋情 明 海 出 家
受戒
环境
荸荠庵
生活方式
私奔风俗 几个和尚的情态
民歌小调 三师父的 飞铙绝技
线索
明线——小和尚明海从出家到受戒的经过 暗线——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
人物形象
明 海: 天真可爱、自然淳朴、聪明善 良、富有魅力和活力、 小英子:心直口快、率性活泼、无所顾 忌、勤快能干、敢于表达心中 想法、追求爱情
艺术特点
1、散文化的小说结构。 2、叙事采用一种回溯的方式。 3、捕捉精彩的细节,用白描手法传神 地描绘。 4、采用了许多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渗 透着人情,形成景与情的和谐统一。
“写景就是写人”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散文化特点”是什么? •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主要是由“小说的结构”来体现 的,常常是先写环境,再写人,而且是写“事”重于写“人”。 其结构是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构建的,也就是说,是按照生 活“本来的原貌”来描写的。 • 作品中虽有故事情节,但在作家的审美追求中,它们却不是主 要的。淡化情节,追求一种散文式的结构是《受戒》的一大特 征。它不以情节取胜,精心描绘的是那一副副清新淡泊、意蕴 高远的水乡风俗画。作者的笔调平淡冲和,漫漫道来,信笔所 至,似在拉家常,似在做素描。情节被淡化在素描之中,淡化 在气氛的渲染中。但正如美的散文,它是形散神聚,文章的每 一个细节、每一副画面都在讲述着人性之美,都在肯定着人的 价值。
主旨
通过荸荠庵充满世俗情趣的日常 生活的描写以及明海和小英子朦 胧而又超功利的爱情描写,表达 了对自由又充满乐趣的世俗生活 的向往以及对美丽而又健康的爱 情的歌颂,进而表达了作者对人 世生活的独特理解。
Q&A:
• 小说的题目叫“受戒”但本文并没有围绕“受戒”来写,而 “受戒”在结尾才出现,并且通过小英子来侧面介绍,通过这 段对话,我们了解到在“受戒”之后,明海答应了小英子。其 实文中无论是明海和尚,还是其他和尚,他们都是在违反戒律, 其实是在破戒。这种违反常规的写法,其用意何在?
受戒
汪曾祺
汪曾祺简介 • 汪曾祺(qí)(1920.3.5~1997.5.16),江苏 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 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 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 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 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 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 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 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 夫。”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 我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文课本。 他出生江苏高邮城镇旧式地主家庭,从小就 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艺术的熏陶,中学时 代就读于高邮县中学和江阴南菁中学,表现 出强烈的爱好文学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