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专题检测卷2Word版含答案.doc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练习:专题二+课时跟踪检测(三) 鲁周公世家+Word版含答案.doc

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练习:专题二+课时跟踪检测(三) 鲁周公世家+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跟踪检测(三)鲁周公世家(时间:40分钟满分:58分)一、基础知识(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傅:辅助B.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放:放走C.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谮:说坏话诬陷别人D.旦为子孝,笃.仁笃:忠诚,厚道解析:选B B项,放:流放。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B.成王少,在强葆之中C.武王蚤终D.岁则大孰解析:选A B项,“强葆”同“襁褓”;C项,“蚤”同“早”;D项,“孰”同“熟”。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告纣之.罪于天②使管叔、蔡叔傅之.③以旦代王发之.身④子孙骄奢忘之.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⑥发书视之.,信吉⑦子之.鲁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A.①③/②④⑥⑧/⑤/⑦B.①③/②④⑥⑧/⑤/⑦C.①③⑦/②④⑥③/⑤D.①③⑦/②④⑥/⑤⑧解析:选A①③结构助词,的;②④⑥⑧代词,作宾语;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动词,到。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A.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B.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C.维长终是图D.禾尽偃,大木尽拔解析:选B A项,判断句;B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被动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B.管叔及其群弟看出了周公想争权的真实想法,同时也为了他们的自身利益,才散布流言,诬陷周公。

C.在流言面前,周公在召公和太公面前的极富个性化的表白表现了他的侠肝义胆和为了国家大业忍辱负重的精神。

D.“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不仅是对伯禽的殷切期望,更体现出周公求贤若渴的精神及为人做事的标准。

解析:选B B项,“周公想争权的真实想法”不对,周公执政是他为国分忧高尚品格的表现,而不是“想争权”。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章末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章末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章末综合检测(二)
(时间:90分钟分值:90分)
一、知识积累(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面汉字的书写与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圩.顶(wéi) 皦.如(jiǎo)
景行.行止(hánɡ) 濯淖.(zhuó)
B.僭.越(qiàn) 惨怛.(dá)
帝喾.(kù) 匪兕.(sì)
C.商贾.(ɡǔ) 举类迩.(ěr)
唐眜.(mò) 翕.如(xī)
D.汨.罗(mì) 三闾.(lǘ)
温蠖.(jué) 弹.冠(tán)
解析:选C。

A.“淖”应读nào;B.“僭”应读jiàn;D.“蠖”应读huò。

2.下列各组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弟子盖三千焉
B.夫子盖少贬焉
C.几然而长
D.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解析:选A。

B.“盖”通“盍”;C.“几”通“颀”;D.“指”通“旨”。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忌妒
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战争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综合能力检测(二)(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一、知识积累(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巡狩.(shòu)沟淢.(xù)陂.九泽(bēi) 断垣.残壁(yuán)B.践阼.(zuò) 田筹.(chóu)度.九山(dù) 骄奢淫逸.(yì)C.湍.悍(zhuān) 衍.溢(yǎn)飨.其利(xiǎng) 川壅必溃.(kuì)D.蓟.北(jì) 僭.端(jiàn)相.齐国(xiāng) 殷.鉴不远(yīn)解析:选A。

B.筹—畴,“度”读duó;C.“湍”读tuān;D.“相”读xi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B.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驽马十驾,功.在不舍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伯尔教其所爱者相.驽马D.女其往视.尔事矣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解析:选C。

A项,名词,惩罚;动词,诛杀。

B项,功效;成功。

C项,察看,考察。

D项,办理;比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女平水土,维是勉之.卜居焉,曰吉,遂国之.B.我以.其璧与圭归南面倍依以.朝诸侯C.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氵侵D.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解析:选C。

A项,助词;代词。

B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

C项,连词,表承接,就。

D项,动词,相信;副词,确实。

4.下列选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②九山刊旅,九川涤原③太公、召公乃缪卜④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⑤坠天之降葆命⑥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⑦淮夷、徐戎亦并兴反⑧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⑦C.②⑤⑥⑧D.①④⑦⑧解析:选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巩固提升练习:阶段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巩固提升练习:阶段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阶段综合检测阶段综合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

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

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

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

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 含解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 含解析
答案:(1)禹为先父伯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敢进入。
(2)于是舜帝赐给伯禹一具玄圭,用它向天下宣告大功告成。
三、拓展阅读(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A.①吾以忠死,宜矣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①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
②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C.①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
②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D.①幸二世之寤而赦之
②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选A。A.介词,因为。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C.代词,这样/代词,他们。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B.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伯尔教其所爱者相驽马
D.女其往视尔事矣

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第二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第二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测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皈.依(ɡuī)砧.板(zhēn)执拗.(niù) 莘.莘学子(xīn)B.粳.米(ɡēnɡ) 付梓.(zǐ)针砭.(biān) 岿.然不动(kuī)C.湍.急(tuān) 臀.部(tún)湖泊.(pō) 怙恶不悛.(quān)D.弹劾.(hé) 棱.角(lénɡ)悲怆.(chànɡ) 自怨自艾.(yì)解析A.“莘”应读“shēn”;B.“粳”应读“jīnɡ”;D.“怆”应读“chuànɡ”。

答案 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打烊蒸溜水潜移默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B.审慎录像片突如奇来杂花生树,群莺乱飞C.儒雅琉璃塔曲意逢迎华而不实,脆而不坚D.蔚蓝膨胀率时过景迁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解析A.溜—馏;B.奇—其;D.景—境。

答案 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大多数应聘毕业生表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相对于薪酬而言,应聘毕业生更加________的是自己在用人单位将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2)由于管理不到位,一些城乡________部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废物长年得不到综合治理,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卫生环境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3)他自作主张,结果把事情办砸了。

面对人们的不满和指责,他先是怒目而视,________口出狂言,实在是不可理喻。

A.看中接合继而B.看重接合继而C.看重结合既而D.看中结合既而解析看中:经过观察,感觉合意。

看重:认为重要,重视,很看得起。

结合:人或事物之间形成紧密关系。

接合:连接起来,使合在一起。

既而:时间副词,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头上,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

继而:副词,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专题一、二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专题一、二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专题一、二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B.女平水土,维是勉之C.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D.因举而笑之,不敢道解析A项“指”同“旨”;B项“女”同“汝”;C项“畔”同“叛”。

答案 D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赏B.俟.后世圣人君子俟:等候,等待C.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诛:杀D.奸.神命者乃旦也奸:奸佞解析A项应为“封禅”;C项应为“惩罚”;D项应为“冒犯”。

答案 B3.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前有谗而弗见./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B.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而又不能与死节者比.C.因举.而笑之,不敢道/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D.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沛公乃置.车骑解析C项,举:拿。

A项,见:看见/同“现”,出现;B项,比:把……比作/并列;D项,置:交换/拋下,丢弃。

答案 C4.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孔子知言之.不用B.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女其.往视尔事矣C.为.其有所刺讥也/然此可为.智者道D.余于是因.《秦记》/因.招樊哙出解析A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其:助词,表期望,一定/助词,表婉商,还是;C项,为:因为/对;D项,因:介词,根据/介词,趁机。

答案 A.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B.平易..近民,民必归之C.有余则用溉氵侵,百姓..飨其利D.山东从此无限..解析A指“参与这件事”;B指“简便易行”;D指“没有险阻”。

答案 C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告纣之罪于天C.学者牵于所闻D.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A、C、D项均为被动句。

2020版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二 第5课 河渠书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二 第5课 河渠书 Word版含解析

第5课河渠书——一部治水史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

2.思维:认识司马迁写此书的用意及体现出的科学精神。

3.文化:认识我国古代水利治理对国计民生的意义。

学法点拨《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

《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

全文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等25件史实,阐述了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同学们可能会因为它是写水利的,学之较难,又是自读文章而忽视它,甚至不去读它。

这都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司马迁写此文是做过大量的、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的,不仅真实性强,而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甚至满腔悲愤。

因为他对治水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

因此,同学们学习此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水利知识,认识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其中的成功和经验,其中的失败和教训,进而认识到水利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国运,还可以认识到司马迁对水利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体会到他的科学调查精神及文字后的民生情怀。

本文难,难在作者写了大量的古地名和山川名称,它们令我们陌生。

除此之外,本文文字流畅,活跃着大量常见的文言词语,可读性很强,是提高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文章。

诗美晨读河复(并序)①苏轼煕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巨野,入淮泗,自巨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

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

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

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

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②,盖守土者之志也。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③,巨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鳣。

万里沙回封禅罢④,初遣越巫沉白马。

河公⑤未许人力穷,薪刍⑥万计随流下。

吾君盛德如唐尧,百神受职河神骄,帝⑦造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

东风吹冻收微渌⑧,神功不用淇园竹。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⑨。

[注]①作者此年改任徐州,四月到任,七月就遇到这一场巨大的水患,计自七月十七日黄河决堤,八月二十一日水到了徐州城下,至十月五日水退,在这些日子里,他率领徐州的官吏、士卒、人民,大力地防守,抢救了徐州全城的生命财产。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专题测试卷 高二选修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专题测试卷  高二选修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专题测试卷高二选修高二语文《史记选读》专题测试卷一语言基础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孔子知言之不用实不用其命B.故槐里故李将军C.九年而水不息晚有儿息D.南绝幕而绝江河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女其往视尔事矣其德不违B.等之未有贤于鲧者幽于缧绁C.乃用张良计乃以秦王属吏D.乃以秦王属吏稍征关中兵以自益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A.于是帝锡禹玄圭B.乃自以精兵走之C.画地为军陈D.秦人憙,秦军解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未改变。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海男篮在CBA历史上曾经连续多次闯入总决赛,但仅仅获得过一次总冠军,他们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功亏一篑。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精练:专题二 第5课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精练:专题二 第5课 Word版含解析.doc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九川既疏,九泽既洒B .并北山东往注洛三百余里C .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D .乃厮二渠以引其河答案 C解析 A 项“洒”同“酾”,分流,疏导。

B 项“并”同“傍”,依靠,沿着。

D 项“厮”同“斯”,分开。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 作:造 B .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 道:同“导”,疏导 C .水颓以绝.商颜 绝:穿过 D .岁因以数不登.登:登上,攀上 答案 D解析 D 项中的“登”是丰收的意思,今天的成语“五谷丰登”仍保留此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 B.⎩⎪⎨⎪⎧ 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C.⎩⎪⎨⎪⎧ 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九川既.疏,九泽既洒 D.⎩⎪⎨⎪⎧则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 答案 C解析 C 项两个“既”均解释为“已经”。

A 项前一个“而”表转折关系,后一个“而”表承接关系。

B 项前一个“以”表目的,来;后一个“以”意为“因此”。

D 项前一个“于”,“在”;后一个“于”,“比”。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B.山东从沔无限..C.便于..砥柱之漕D.通,以漕,大便利..答案 D解析A项中“难处”的意思是“难行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困难”。

B项中“无限”的意思是“没有阻隔”,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穷尽,没有限量”。

C项中“便于”的意思是“比……更方便”,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比较容易做某事”。

D项中“便利”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即“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B.以富.魏之河内C.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D.而益肥.关中之地答案 C解析A、B、D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而C项是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专题检测卷4Word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专题检测卷4Word含答案

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万世世不轶毁B.虏魏王,禽夏说C.于是信孰视之D.盖聪明绚智之所居也解析A“轶”同“迭”;B“禽”同“擒”;C“孰”同“熟”。

答案 D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力:努力,致力于B.悉诣守、尉杂.烧之杂:杂乱C.通.有补民益主之业通:普遍D.天下已集.,乃谋畔逆集:集中解析B应为“共,全都”;C应为“显贵,得志”;D应为“安定,和睦”。

答案 A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叔带去周适.晋B.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君安与项伯有故.C.众多厌.之者暴秦之欲无厌.D.秦之纲绝.而维弛绝.知此事要躬行解析A均为动词,到。

B分别为原因,缘故/旧交情;C分别为讨厌,厌恶/满足;D分别为断/全,尽。

答案 A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志与众异公子从其.计B.愿枉车骑过之.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C.始有宠于.灵公故令自夷于.此D.大王乃.肯临臣乃.赐胡服解析A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B分别为代词,他/助词,的;C分别为介词,表被动/介词,在;D分别为表转折/表顺承。

答案 A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公子立自责..B.愿君留意..臣之计C.而以公子为长者..者..D.臣闻中国解析B指“仔细考虑”;C指“有德行的人”;D指“中原地区”。

答案 A6.下列句中的活用词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朱亥袖.四十斤铁椎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B.羞.与绛、灌等列C.天下共苦.战斗不休D.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解析例句和A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B为意动用法;C为形容词作动词;D为为动用法。

答案 A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小人哉程婴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D.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解析C为被动句、判断句。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检测 专题二 第3课(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检测 专题二 第3课(含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泽既陂. 陂:堤防 B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兴:征集 C .西被.于流沙被:遭遇 D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受:遭受答案 B解析 A 项动词,筑堤防;C 项覆盖;D 项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等之未有贤于.鲧者东渐于.海 B.⎩⎪⎨⎪⎧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以.均诸侯C.⎩⎪⎨⎪⎧ 咸则.三壤成赋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摄行天子之.政可成美尧之.功 答案 D解析 A 项介词,比/介词,到;B 项动词,认为/目的连词,来;C 项名词,准则/连词,那么;D 项结构助词,的。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仁可亲,其言可信②女其.往视尔事矣⎩⎪⎨⎪⎧①女平水土,维是.勉之②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A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B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C .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D .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答案 D解析 ①“其”,代词,“他的”;②“其”,语气词,“还是”。

①“是”,代词,“它”;②“是”,形容词,“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鲧为人负命毁族B.行山表木C.东渐于海D.以均诸侯答案 A解析B项“表”,名词活用作动词,表记;C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D项“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A.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B.过家门..不敢入C.天下于是太平..治D.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答案 A解析“百姓”在此处是“百官”之意。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当帝尧之时……及山川之便利”,完成6~10题。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摄行..天子之政摄行:代理执行B.鲧为人负命..毁族负命:违背命令C.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无状:不像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D.禹为人敏给克.勤克:战胜答案 D解析“克”应为“能”。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专题检测卷2Word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专题检测卷2Word含答案

检测卷(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B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C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D .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解析 B “乡”同“向”;C “指”同“旨”;D “距”同“拒”。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徇:示众 B .是夜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适逢,恰巧 C .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D .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解析 D 项,害:忌妒答案 D3.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因而厚遇.之 B .鲍叔知.其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 .臣少好相.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 .人之我信.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 B 项均为动词,知道。

A 分别为遇见,相遇/对待;C 分别为看相,相面/官职名,相国;D 分别为相信/忠诚。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籍何以.至此B.⎩⎪⎨⎪⎧ 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C.⎩⎪⎨⎪⎧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明道德之.广崇 D.⎩⎪⎨⎪⎧ 良工能巧而.不能顺善因祸而.为福解析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项,“以”,介词“用”/介词“凭”。

B 项,“与”,介词“和”/连词“和”。

D 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会项伯欲活.张良 B .令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C .惠王患.之 D .管仲因而信.之 解析 C 项为意动用法,A 、B 、D 三项皆为使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B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C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D .吾道不行..矣 解析 A 项指“没有出息”;C 项指“质朴的乡里人”;D 项指“不被实行”。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推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推荐

综合能力检测(二)(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一、知识积累(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shòu) 沟淢.(xù)陂.九泽(bēi) 断垣.残壁(yuán)B.践阼.(zuò) 田筹.(chóu)度.九山(dù) 骄奢淫逸.(yì)C.湍.悍(zhuān) 衍.溢(yǎn)飨.其利(xiǎng) 川壅必溃.(kuì)D.蓟.北(jì) 僭.端(jiàn)相.齐国(xiāng) 殷.鉴不远(yīn)解析:选A。

B.筹—畴,“度”读duó;C.“湍”读tuān;D.“相”读xi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B.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驽马十驾,功.在不舍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伯尔教其所爱者相.驽马D.女其往视.尔事矣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解析:选C。

A项,名词,惩罚;动词,诛杀。

B项,功效;成功。

C项,察看,考察。

D项,办理;比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女平水土,维是勉之.卜居焉,曰吉,遂国之.B.我以.其璧与圭归南面倍依以.朝诸侯C.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氵侵D.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解析:选C。

A项,助词;代词。

B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

C项,连词,表承接,就。

D项,动词,相信;副词,确实。

4.下列选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②九山刊旅,九川涤原③太公、召公乃缪卜④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⑤坠天之降葆命⑥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⑦淮夷、徐戎亦并兴反⑧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⑦C.②⑤⑥⑧D.①④⑦⑧解析:选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综合测评2(有答案)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综合测评2(有答案)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综合测评2 选择题1. (题文)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匡:匡正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B.鄂候争之强、辩之疾,故脯鄂候脯:制成肉干将之薛,假途于邹假:借C.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恨:遗憾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贼:盗贼D.公子往数请之数: 多次乃谢客就车就: 登上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鲍叔知其贤路曼曼其修远兮B.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青,取之于蓝C.叱嗟!而母婢也宁力不胜而智不若耶D.秦称帝之害何如纣之三公也3. (题文)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②不敢以其高贵骄士③为之祭邑,春秋祠之④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⑤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⑥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⑦吾请为君责而归之⑧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 ( )A.①③/②/④⑦/⑤/⑥⑧B.①③⑧/②④⑥/⑤/⑦C.①③/②⑧/④⑥/⑤/⑦D.①③⑧/②④⑥/⑤⑦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B.夫人有德于公子C.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D.秦称帝之害何如5.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却军五十里A.臣有大事但君不闻,是无君也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C.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D.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专题检测卷3Word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专题检测卷3Word含答案

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荆轲嘿而逃去B.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C.召有司案图D.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解析A“嘿”同“默”;B“豫”同“预”;C“案”同“按”。

答案 D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善于,擅长B.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驽:劣马,喻人蠢笨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叮嘱,嘱托D.臣固.将请之固:坚决解析A应为“独揽,专权”;C应为“跟随”;D应为“本来”。

答案 B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及.羽背关怀楚不及.汪伦送我情B.项王身亦被.十余创泽被.后世C.臣等不肖,请辞.去故人西辞.黄鹤楼D.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微.风燕子斜解析C均为“辞别,告辞”。

A分别为等到/比得上;B分别为遭受/覆盖;D分别为精妙,巧妙/微小。

答案 C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与籍避仇于.吴中乃设九宾礼于.廷B.以.故汉追及之赵亦盛设兵以.待秦C.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太子再拜而.跪D.于是尊荆轲为.上卿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解析A均为介词,在。

B分别为介词,表原因/连词,表目的;C分别为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D分别为动词,当作/动词,弹奏。

答案 A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地方..殊甚..千里,众数十万人B.恐惧C.齐威王横行....D.足为寒心解析A指“地方方圆”;C指“率意而行”;D指“提心吊胆”。

答案 B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女为悦己者容.②毕.礼而归之③皆谦而礼.交之④宁许以负.秦曲⑤左右欲刃.相如⑥使人止.晋鄙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⑧故内.惑于郑袖A.①⑤/②④⑥/③⑧/⑦B.①③/②⑥/④⑦/⑤⑧C.①/②④⑥/③⑤⑧/⑦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解析①⑤名词用作动词/②④⑥动词的使动用法/③⑧名词作状语/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史记》选修期末测试题2

《史记》选修期末测试题2

史记选修测试题1、下列中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5分)A.幽咽(yè)酩酊(míng)巡狩(shòu)山行乘(jǘ)B.混沌(hún)稽首(qǐ)称以出(chēng)力能扛鼎(gāng)C.颔首(hàn)行相(xiàng)捆扎(zhā)不渐于海(jiān)D.傅土(fù)溘死(kè)掇取(duō)敏给克勤(jǐ)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5分)A、禹为人敏给克勤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C、禹于是遂即天子位D、及山川之便利3、对下列句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功施于三代施:施行。

B、而益肥关中之地肥:使……肥沃。

C、搴长茭兮沉美玉搴:拔取,取。

D、用事者争言水利水利:利用水资和防止水灾。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5分)A、周公在丰,病,将没B、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C、奸神命者乃旦也D、知小人之依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5分)A、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B、奸神命者乃旦也C、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D、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5分)A、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B、乃厮二渠以引其河C、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D、便于砥柱之漕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卷(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B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C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D .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解析 B “乡”同“向”;C “指”同“旨”;D “距”同“拒”。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徇:示众 B .是夜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适逢,恰巧 C .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D .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解析 D 项,害:忌妒答案 D3.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因而厚遇.之 B .鲍叔知.其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 .臣少好相.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 .人之我信.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 B 项均为动词,知道。

A 分别为遇见,相遇/对待;C 分别为看相,相面/官职名,相国;D 分别为相信/忠诚。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籍何以.至此B.⎩⎨⎧ 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夫六国与.秦皆诸侯C.⎩⎨⎧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明道德之.广崇D.⎩⎨⎧ 良工能巧而.不能顺善因祸而.为福解析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项,“以”,介词“用”/介词“凭”。

B 项,“与”,介词“和”/连词“和”。

D 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会项伯欲活.张良 B .令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C .惠王患.之 D .管仲因而信.之 解析 C 项为意动用法,A 、B 、D 三项皆为使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B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C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D .吾道不行..矣 解析 A 项指“没有出息”;C 项指“质朴的乡里人”;D 项指“不被实行”。

答案 B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B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C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D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解析 C 为被动句,ABD 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8.名句填充。

(任选8空,8分)(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3)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

(4)岁寒,____________。

(5)己所不欲,____________。

(6)其身正,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

(7)言必信,____________。

(8)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

(9)人无远虑,____________。

(以上选自《论语》)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2)逝者如斯夫(3)匹夫不可夺志也(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勿施于人(6)不令而行虽令不从(7)行必果(8)必先利其器(9)必有近忧二、文段翻译(10分)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9.高祖被酒,夜行泽中,令一人行前。

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

蛇遂分为两,径开。

行数里,醉,因卧。

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

”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

后人至,高祖觉。

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1)乃前,拔剑击斩蛇。

蛇遂分为两,径开。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妪子何为见杀?(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于是走上前,拔出剑斩杀白蛇。

白蛇就被分成两段,路通了。

(2)你的儿子为什么被杀了?(3)我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蛇,横在路上,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哭。

【参考译文】刘邦酒醉,晚上行走在大泽中,命令一个人在前面探路。

这个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我们还是回去吧。

”刘邦喝醉了,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害怕的!”于是走上前,拔剑斩杀蛇。

蛇从正中间被分为两段,路通了。

走了几里地,醉,于是倒在地上。

刘邦队伍中走在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太太连夜放声啼哭。

人们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我儿子被人杀,所以痛哭。

”人们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杀?”她说:“我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蛇,横在路上,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哭。

”人们于是认为她不诚实说谎,想要告她,这个老太太就突然不见了。

后面的人赶到前面,刘邦才醒过来。

人们报告了他这一情况,高祖就心里觉得高兴,心生自豪感,跟随他的人越来越敬畏他。

10.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没被处死,并被齐国重用,你将怎么来报答我?(2)假如像你说的那样,我将任用贤良的人,重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来报答你呢?【参考译文】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在路上,非常饥渴,路过绮乌郡时向驿站的人要饭吃。

驿站的人跪在地上请他吃食物,非常恭敬。

驿站的人趁机私下里对管仲说:“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而没被处死,还被齐国重用的话,你要怎么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假如真像你说的话,那么我重用贤良的人,使用贤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来报答你呢?”驿站的人因此怨恨管仲。

三、课内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奈何绝.秦欢绝:断绝B.楚人既咎.子兰咎:责怪C.屈平既嫉.之嫉:嫉妒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连续解析C项,嫉:恨。

答案 C12.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竟死于.秦而归葬外欺于.张仪B.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因留怀王,以.求割地C.秦虎狼之.国冀幸君之.一悟D.为.天下笑如姬父为.人所杀解析D均为介词,表被动。

A分别为介词,在/介词,表被动;B分别为连词,表原因/连词,表目的;C分别为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D1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以“与楚婚”为借口邀怀王会,从结果来看,其目的被屈原识破,即使这样,顷襄王也没有任用屈原。

B.屈原在位期间不能劝阻怀王赴秦,遭流放的时候仍心系祖国。

C.怀王之所以落得“竟死于秦”这样悲惨的下场,主要原因在于他不能任用像屈原这样的忠臣。

D.文段有叙有议,目的在于更加全面更加集中地表现屈原忠君爱国的高尚品德。

解析B项,劝阻怀王是在屈原“不复在位”期间。

答案 B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1)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虽然被流放,可还是眷念楚国,挂念怀王,没有忘记想返回朝廷的愿望,希望君王能够完全觉悟,社会风气能完全改变。

(2)国君无论是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推荐贤人来辅佐自己的,可是亡国破家的总是一个连着一个。

四、课外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

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

”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

”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

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

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