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第三章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 第三、四讲

外国教育史  第三、四讲

三、主要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目的和作用 教育目的:培养在身体、智慧、 教育目的:培养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几方面和 谐发展的人。 谐发展的人。 他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 他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和人 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论普及教育 他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 他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要求让一切儿 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 童,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 应在公立的国语学校里, 应在公立的国语学校里,接受共同的初等教育 。
第二节 卢梭的教育思想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在了解卢梭的 生平和哲学、 生平和哲学、社会政治思 想的基础上, 想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卢 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正确 认识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 和意义, 和意义,批判吸收其合理 的因素 。
2、每个班级应有固定的课本 ; 、 3、一切科目都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导 ; 、 4、全班的学生在同时做同样的功课 ; 、 5、每种科目应该与相关的事项一道教授 ; 、 6、教学时应经常保持学生的注意 。 、
(五)论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详尽地论述了各个重要的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详尽地论述了各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 自然适应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自然适应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系 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自然适应性原则:这一原则贯穿于夸美纽斯的整个教育 自然适应性原则: 教学思想之中,尤其是教学方法之中。它有两个含义: 教学思想之中,尤其是教学方法之中。它有两个含义: 1、教育活动也必须遵循自然法则; 、教育活动也必须遵循自然法则; 2、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进 、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 行教育教学。 行教育教学。 直观性原则:在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中,直观性原则居 直观性原则:在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中, 于首要的地位。 于首要的地位。他认为直观性的教学可以保证教学来得 容易,迅速而彻底。 容易,迅速而彻底。

外国教育史-填空-选择题

外国教育史-填空-选择题

第一章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填空题1.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2.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固政权的需要。

3.古代文明古国是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希伯来。

4.外国早期原始人的化石发现于东非的坦桑尼亚。

5.中外学术界关于教育起源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分别是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需要起源说。

6.母系氏族时期出现的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称为青年之家。

二、选择题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

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

A.文雅教育B.职官教育C.书吏教育D.科学教育3.古代埃及学校的教育方法十分一L。

A.生动活泼B.直观有趣C.严肃认真D.简单粗暴4.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之外,还有」_等。

A.寺庙学校B.教区学校C.文法学校D.修辞学校5.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_. (2009)A. “拉比”B. “古儒”C. “书吏”D. “校父”第二章古代希腊的教育一、填空题1. “三艺”是辩证法、文法、修辞学。

2.古代希腊体育的五项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摔跤)。

3.古代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_要求身心和谐发展_。

4.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都是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5. “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仆人。

6. “三艺”为“智者派”所创。

7.在荷马时代,希腊人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8.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9.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是柏拉图提出的。

10.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政治学》。

11.苏格拉底以其“知识助产术”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

12.—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问题。

13.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被称为三个里程碑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外国古代教育

外国古代教育

外国教育史的历史分期:远古————文艺复兴—— —— ————今古代 近代 现代 第三章 外国古代教育包括三个阶段的教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中世纪封建社会。

其中, 原始社会主要是根据考古的推测,课堂不作讲解。

东方文明古国(附图):从蒙昧时代到文明时代,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文明中心出现在距今约6000年的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在距今3000-3500年的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又相继形成了两个文明中心,上述四者统称之为古代东方文明,孕育出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形态,即东方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

(注:其实这些文明起源的时间不同资料的观点是不太一致的)西方文明的摇篮(附图):古希腊前(1100——前30年)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摇篮,被认为是西方精神世界的源头。

古罗马(前8世纪——395年分裂)是古代西方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代表。

一、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

(一)古巴比伦的教育 MESOPOTAMIA 美索不达米亚 文明概况:古巴比伦文明的前身苏美尔文明(距今6000多年的文明)是由苏美尔人创造的。

根据考古发掘推断,距今5000年前,苏美尔人已经开始了文明的创造,建成最早的国家。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和“泥板书”(tablet writing ),此外,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卓然成就。

公元前3000年,在两河流域描绘出灿烂的文明画卷。

公元前2000年左右,苏美尔文明被战争摧毁。

公元前19世纪,巴比伦逐渐兴起,在国王汉谟拉比时期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公元前538年,古巴比伦被波斯所灭。

古巴比伦文明也随之凋敝。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洲新教育运动古巴比伦的教育史家推断两河流域的学校是在寺庙中首先产生的。

目前考古学家发掘出的两河流域的学校遗址所处年代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100年之间。

第三章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洲教育

第三章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洲教育
第三章 17、18世纪欧美教育的发展
外国教育史
17-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 教育
背景 政治 经济 文化
第一节 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 一、教育概况 初等教育
国教会控制的初等教育 慈善性质的初等学校 私人学校
外国教育史
中等教育 文法学校 公学 学园
公学是公立学校吗?
外国教育史
高等教育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
了解其辉煌的成就
外国教育史
牛津大学
外国教育史
剑桥大学
外国教育史
培根
外国教育史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 使人善辩(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 学的真正始祖”。
《福斯特教育法》旨在完善现有的 宗教和慈善团体办理的初等教育制 度的基础上,建立公立的初等教育 制度。因此奠定了整个英国教育制 度的基础。
法令规定在教会学校设置不足的地 区,设置民选的教育委员会,用地 方税举办公立初等学校;各教派所 设立的学校的地位得以保持,但不 能从地方税中得到补助;并决定公 立学校可以进行不属教派性的宗教 教学,同时允许教师不参与学外国校教的育史
外国教育史
第四章 19世纪欧美和 日本的教育
第一节 19世纪的英国教育
一、教育发展概况 (一)国家逐步干预教育 成立教育管理机构,通过分配教育
经费、视察学校等干预教育。 (二)初等教育的发展 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其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案(1-4章)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案(1-4章)
在了解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古代埃及各种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熟悉其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与教法:
学校的产生固然是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生产知识的积累和文字的出现紧密联系着的,但直接催生学校的却是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学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存在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奴隶制社会之中。
斯巴达的奴隶制国家是在一个民族压迫另外一些民族的基础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居民被分为严格的等级,实施寡头贵族专制的政治体制;从经济上看,斯巴达则是一个封闭的农业城邦;文化也相当落后。教育是斯巴达贵族巩固自己的统治的最重要的手段,斯巴达的学校都由国家举办和管理,教育直接控制在国家手里;实行免费教育;男女的教育都受到重视;斯巴达的学校只有军事体育学校一种类型,整个教育体系的明显特点就是突出了军事体育性质;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把奴隶主的后代培养成为身体强壮、忍苦耐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在教育内容方面,五项竞技、军事游戏和训练是最主要的项目,忽视智育和美育;教育方法采取严酷的锻炼和训练。
通过本讲的学习,了解教育的起源;了解原始社会教育由低到高、由简及繁的发展概况;重点掌握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以及产生特点的原因。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试比较前氏族公社时期教育与氏族公社时期教育的异同。
2、试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其原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袁锐锷,张季娟.外国教育史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和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学器材与工具
投影仪或多媒体
授课时间
第1周第1节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学校:泥板书舍(巴比伦)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一个叫马里城的地方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

在公元前2100年,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世俗教育机构。

2、古代埃及学校的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2、国家控制教育,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3、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4、注重道德训练,不重视智商5、重视女子教育2、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这一阶段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2、私人办学3、全面和谐的教育(对后世影响最大)3、智者:指某种精神方面有能力和技巧的人;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以及有治国能力的人;后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4、智者的贡献: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智者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结合;②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③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④第一次提出以考试做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⑤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⑥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⑦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消极:①《理想国》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

②它拒绝变革,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翻新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外国教育史第三章

外国教育史第三章
作业:
简答中世纪西欧早期教育的类型及特征
参考资料:
中世纪背景资料~教会篇
中世纪背景资料~骑士篇
第二节中世纪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
拜占庭和阿拉伯两个国家的教育与这一时期西欧的一些教育状况有很大不同,并对后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拜占庭的教育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为东罗马帝国,史称拜占庭帝国。西罗马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又存在了近一千年,直到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拜占
在修道院发展史上,本尼狄克一般被认为是西方修道制的鼻祖。公元529年他创立了圣o本笃修道院,并为此修道院制定了严格的教规,共73条。这一教规自7世纪中叶起广泛为法兰克和日耳曼各修道院采用。对西欧修道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修道院的不断扩大,修道院开始建立自己的学校。据记载,公元9世纪时,几乎所以有的修道院都附设学校,称为修道院学校。比较著名的修道院学校有:意大利的孟德加西诺;日耳曼的福尔达、威森堡、赫斯发;法国的方丹内、都尔等。修道院学校遂成为中世纪早期西欧最主要的教会教育机构。
拜占庭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七世纪之前,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和各省的大城市都设有高等学校。其中规模最大、作用最为显著、延续时间最长的世俗性高等学校是君士坦丁堡大学。该校成立于公元425年,座落在宫
庭附近,其任务是为帝国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学校邀请著名学者讲学,由国家支付薪俸,而且免除教师的课税负担。5世纪时,在该校任教的教授有30多人,大部分是语言学教授。该校修业年限为5年,以文艺作为教学的基础科目。公元7世纪时,君士坦丁堡大学的教学活动曾一度中断。公元863年君士坦丁堡大学得以重建,古典文化知识的研究活动又活跃起来,世俗教育又重新得到加强。这时大学设有:哲学、几何学、天文学、语言学、数学、音乐、语法、医药、法律等科目,大学进入鼎盛时期。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威胁,一大批希腊学者为躲 避战乱逃到意大利。
1453年,拜占庭帝国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更多的希腊学者逃到意大 利。这些学者到意大利后,不仅带来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的作品,而且开 设学校,传播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西欧对古典文化的了 解。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外国教育史
三、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
从15世纪开始,文艺复兴运动逐渐扩展到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国家和地区, 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从学校的发展看,法国和英国人文主义 的传播促进了新型教育机构的建立。 1530年和1534年,法国先后建立了法兰西公学院和奎恩学院。 1376年后,英国陆续建立了温彻斯特公学、伊顿公学等新型的中等教育机构。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宗

教 改章革 时期1的教
2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公元14—16世纪,西欧先后发生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运动 使西欧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始全面向近代社会过渡。在文艺复 兴运动中,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成为主要代表,并出现 了许多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重视古典文化, 强调人性的发展,形成了与中世纪教育截然不同的特征。在宗教改革运动中, 一些新教领导人大力倡导教育,提出了强迫义务教育的学说。反对新教的耶 稣会派也创办了自己的学校。本章主要介绍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
14—16世纪,意大利兴起了对古典文化的普遍热情。人们到处搜寻和挖掘 古典作品,热衷于对古典语言和古典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受这一热情的影响, 许多城市都先后建立了拉丁学校,讲授读、写、算、拉丁文和逻辑学等方面 的知识,为接受古典文化和艺术的系统教育做准备。在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 育中,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和弗吉里奥的教育思想具有代表性。

外国教育史-目录

外国教育史-目录
外国教育史
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
一门学科只有扎根于自己的历史,才有深厚 的基础 “研究教育史,就其本身而言,是不能解决 目前的实际问题的;但它使我们更为聪明地 解决目前的实际问题。”
--巴茨(P.F.Butts)在《教制度史(实践史)
即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教育制度及 其演变的历史。
第二编 近代教育史 第七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 的教育 第八章 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 教育思想 第九章 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和 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 第十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 第十一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 践与教育思想 第十二章 赫尔巴 特的教育思想、 第十三章 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 与教育思想 第十四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 和日本的教育 第十五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 育思
第二,教育思想史
即国外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著名教育家、思 想家、科学家等创立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学说(例如: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 (人的思想往往 会统治人类本身,耶稣—马克思)
第三,教育流派与论著
即国外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理论流派及教育专著。
目录
第一编 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二章 古希腊的教育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四章 古罗马的教育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六章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的分期
古代部分(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15世纪) 近代部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 现代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
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 第十六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第十七章 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十八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十九章 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第二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教育 第二十一章 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日本、 苏联和俄罗斯的教育改革 第 第二十三章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第二十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二十五章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ppt课件

外国教育史-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ppt课件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3.普遍的公立教育与教育立法 普遍的公立教育的理由:国家只有一个目的--所有人受一样的教育----教育是公立而非私立 教育立法:教育由法律规定(教育的形式、内 容等的规定)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二、教育观 (一)教育理论 1.灵魂的三部分构成
(重点)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2.论教育的作用(影响人发展的三因素) Aristotle认为,天性、习惯和理性是人成其为 人的三个要素, (重点) 天性、习惯服从 理性,理性的获得主要依靠教育,因此教育 在人的发展中主导作用。“三要素理论”对 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论雏形。 ( 重点) 也是卢梭划分自然的教育、事物的 教育和人的教育的依据。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二)世界观 Aristotle在哲学观上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最终偏向唯心主义。 理念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唯物性) 发展观上(唯心) 认识论:物质世界-感觉-经验-理性思维 Aristotle在西方首次提出了“蜡块说”和“白板说” (影响后世的夸美纽斯和洛克)-----与柏拉图的 “回忆说”对立 (重点)
第二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二、政治观和哲学观 (二)哲学观 灵魂轮回。 双重世界: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 最高的理念是善。 (三)认识论——学习即回忆 (重点) 学习并不是从外界得到什么东西而是回忆灵魂 中已有的知识;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第二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三、《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王的教育体系 1.在教育管理上,国家管理教育。 2.教育目的上,强调灵魂转向,培养向善的品质。 3.教育对象上,男女接受同样的教育。 4。在 教育阶段上,重视早期教育。 (重点) 5.在教育内容上,将四艺确定为学校的教育内容。 (重点) 6.在 教育方法上,强调游戏的重要性。

《外国文学史》第三章期末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第三章期末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第三章期末复习资料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一节概述文艺复兴:14—16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发端于意大利。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思想,借助于古代希腊文化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以世俗的形式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所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

主要内容(特征):(1) 用人权反对神权。

(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二人文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一)意大利文学(人文主义发祥地)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歌集》:包括366首十四行诗和抒情短诗。

抒发对妻子劳拉真挚的爱情。

劳拉具有迷人的形体美、强烈的现实感。

形式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十四行诗的体裁。

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短篇小说集、欧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主题:反对腐败的罗马教廷、反禁欲主义。

(1)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反教会、教权的思想,揭露了教士们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种种荒唐丑恶的行径和伪善的品性。

作者从自然道德观出发,对僧侣生活的违反人性予以谴责。

(2)有些故事热情赞美人性,表达了崇尚爱情、肯定世俗生活的思想,宣扬了个性解放的主张,抨击封建社会中的等级门第观念,揭露了扼杀破坏、摧残人生幸福和爱情自由的封建力量(3)赞美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肯定了新型资产阶级的生活态度。

小说在结构上采用了框形结构。

设计10个位逃避黑死病而住在乡间的男女青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共讲一百个故事。

这种形式对欧洲后来的小说影响很大。

意大利人文主义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二)法国文学法国人文主义存在贵族(以“七星诗社”成员、蒙田为主)和平民(拉伯雷为主)两种倾向。

外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

外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

外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一下那种教育起源论()A.生物起源论 B.心理学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 需要起源论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B.古儒学校C.昆它布D.堂区学校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A.古希腊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选择1.古希腊的城邦中,奴隶制民主政体下的教育典范是()A.雅典B.斯巴达C.麦加拉D.科林斯2.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A.身心和谐的公民B.英明的治国者C.保家卫国的战士D.雄辩家3.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具有较强的()A.等级性B.民主性C.专制性D.义务性......第三章古罗马的教育一、选择1.古罗马王政时期的教育是以()为主。

A.私立学校教育B.公立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教会教育2.“卢达斯”是古代哪个国家的学校名称()A.古印度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埃及3.以下哪一项是古罗马时期初等学校重要的教学材料()A.《十二铜表法》B.《吠陀经》C.《荷马史诗》D.《雄辩术原理》......第四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一、选择1.以下几种学校,不属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办学形式的是()A.堂区学校B.主教学校C.星期日学校D.修道院2.中世纪修道院的学生不全是以做神职为目的,其中有一部分进修道院仅为学习知识,毕业后仍为俗人,这部分人称为()A.“外学” B.“内学” C.俗人D.留学生3.晚期修道院的主要课程体系是()A.基督教教义B.哲学C.骑士“七艺” D.七艺......第五章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教育一、选择题1.伊斯兰教的经典是()A.《吠陀经》B.《圣经》C.《古兰经》D.《大藏经》2.以下哪种是拜占庭的教会教育形式()A.宫廷学校B.星期日学校 C. 昆它布D.主教学校3.阿拉伯的教育是以()为中心的。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古代教育史一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马克思。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代表人物:杨贤江。

二青年之家:为年满7岁的少年安排了单独的房舍。

三古巴比伦(前身苏美尔教育)是与埃及同时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四古代埃及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五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教育。

“古儒学校”是导生制的源头。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的特征:军事教育、国家教育。

“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倒、掷铁饼和投标枪。

二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不同教育体制上:斯巴达教育完成由城邦负责;雅典城邦重视教育,但不绝对控制。

教育类别上:斯巴达武士教育;雅典全民教育。

教育目的上:斯巴达培养英勇果敢的城邦武士;雅典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军事道德教育;雅典多样化教育内容。

总体评价上:斯巴达形式单一,程度低;雅典形式多样,程度高。

三智者: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来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四智者派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社会的流动;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希腊教育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大多由智者提出。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成为苏格拉底方法。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三理想国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灵魂转向”。

外国教育史题库

外国教育史题库

外国教育史部分题集及答案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一下那种教育起源论()A.生物起源论 B.心理学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 需要起源论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B.古儒学校C.昆它布D.堂区学校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A.古希腊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进位计算法的是()A.古印度B.古巴比伦C.中国D.古埃及5.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沛西.能B.孟禄C.杨贤江D.利托尔若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晚期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A.无阶级性B.无组织C.等级性D.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联系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A.宫廷学校B.职官学校C.文士学校D.寺庙或僧侣学校9.古儒学校是印度的教育形式()A.佛教学校教育B.佛教家庭教育C.婆罗门学校教育D.婆罗门家庭教育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A.把寺院作为学术交流机构B.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取代“梵文”教学C.以佛经为教育内容D.吸纳外国学者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原始大众教育C.封建社会等级教育D.资本主义教育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A.教育内容以生产劳动为核心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C.普遍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D.教学方法比较丰富灵活二、简答题1.简述古埃及学校教育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2.简述古代印度教育的基本状况。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选择1.古希腊的城邦中,奴隶制民主政体下的教育典范是()A.雅典B.斯巴达C.麦加拉D.科林斯2.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A.身心和谐的公民B.英明的治国者C.保家卫国的战士D.雄辩家3.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具有较强的()A.等级性B.民主性C.专制性D.义务性4.智者实际是指()A.聪明的人B.统治者C.教育家D.职业教师5.智者在教育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教育史上著名的()A.《荷马史诗》B.产婆术C.七艺中的“前三艺”D.七艺中的“后四艺”6.以下哪一个不是智者在教育史上的贡献()A.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B.传播文法、修辞、辩证法,确定七艺中的“前三艺”C.提出政治家或统治者的教育D.传播天文、几何、算术、音乐,确定“四艺”7.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A.柏拉图B.昆体良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8.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A.哲学家B.治国人才C.公民D.军人9.助产术的最大特点在于()A.引导对方自己得到答案B.通过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事物的“一般”C.使人陷入自相矛盾D.寻找事物的普遍概念10.下面哪个不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局限()A.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B.受教育者对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C.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感到信任和尊敬D.谈话对象必须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人11.与《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合称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是()A.《林哈德与葛笃德》B.《荷马史诗》C.《理想国》D.《大教学论》1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是()A.智慧、勇敢、博学、公正B.勇敢、节制、正义、公平C.智慧、勇敢、节制、正义D.博学、多才、仁爱、礼让13.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的最高目标是()A.哲学家B.政治家C.公民D.哲学王14.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七艺中的后四艺,将这四艺列入课程确定下来的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15.《法律篇》对《理想国》做出了许多改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改变()A.设了一名专管教育的长官B.新课程中哲学被取消了C.反对强迫教育D.提倡兴建学校16.认为人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知识,只是在灵魂依附肉体时所有知识都被遗忘了,这是()A.洛克的“白板说”B.柏拉图的“回忆说”C.苏格拉底的“产婆术”D.昆体良的“雄辩术”1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指的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18.下面哪一点不是灵魂论的教育意义()A.人的身上有动物性,教育不能违背人的本性B.人是有理性的,教育应当使人遵从理性的引导C.发展人的理性,引导人的欲望,关键靠的是智育D.灵魂论为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体育三个部分提供了人性论的依据19.在教育作用方面,强调天性、习惯和理性的共同作用,引出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三者关系论争的人物是()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柏拉图20.“美德即知识”是哪位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提出来的()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毕达哥拉斯21.首次倡导文雅教育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苏格拉底D.昆体良22.教育史上第一个对教育进行年龄分期的是,他的这种年龄分期的依据是。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知识框架-总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知识框架-总

第七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

第七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

第七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

第三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第四、五章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与日本的教育发展——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七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教育家对比
第七章夸美纽斯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异同比较
福禄贝尔与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比较
(第七章第六节)(第七章第九节)
概述:蒙台梭利与福禄贝尔生活的时代相隔近一个世纪。

他们作为历史上两位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其理论既有不少相似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第七章第九节 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想
评价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思想)。

(简答、论述)
一、优点
(一)重视儿童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力图使教育研究科学化。

(三)重视儿童创造性活动。

(四)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最初形态。

(五)对20世纪欧美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缺点
(一)在儿童研究中有着严重的生物化倾向。

(二)极端的个人主义。

(三)片面强调实用,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四)忽视基本知识传授,降低教育质量。

第七章第十一节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此页无正文。

外国教育史第三章英国教育

外国教育史第三章英国教育

第三章英国教育第一节英国教育制度一、英国近现代社会历史背景英国从15世纪末开始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始积累,农场主在农村大肆进行“圈地运动”,大量廉价劳动力涌向城市,加速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移到大西洋,英伦三岛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代表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君主立宪政权,形成资产阶级和贵族的联合专政。

这决定了英国在政治、思想上保留封建主义传统,在教育上也罩上了浓厚封建传统的色彩。

这期间,社会学术思想方面,文世复兴运动尤其是夸美纽斯的泛智论思想直接影响了英国的教育理论界,16世纪上半叶的宗教改革则为英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

1760年代至于1840年代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打下了经济上的霸主地位,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世界银行工厂。

它也决定着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

19世纪70年代后,经济发展相对缓漫,国际地位日渐降低,到19世纪80年代工业生产居美国之后,20世纪初,德国又超过了英国,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教育在培养科技力量上的失败,二是忽视普及教育,于是19世纪70年代后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法令,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国民教育体制。

二战后英曾追随美国,以期摆脱困境但并未奏效,50年代后美苏争霸格局形成,转而与欧州其它国家联合以抵抗两霸,1970年正式加入西欧市场。

二、英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宗教改革之前,英国的封建教育属于贵文笔及僧侣的一种特权,受天主教教会控制。

1534年宗教改革后,摆脱了罗马教皇对英国教会的统治,英国国王成为教会的首脑,从此,英国领导管理教育权基本上受国教教会控制。

工业革命之后,工人要求接受一定水平的教育。

为此,1802年政府首次颁发有关教育法令,要求工厂学徒、手工业学徒学习读写算基本知识,费用由工厂主和业主担负。

由于当时学校事业属私人、团体,不能有效贯彻,兼之学校数目很少,英国政府开始介入管理学校教育事业。

1806年,议员怀特布雷提出教区学校议案,建议国家在每一教区设立并管理学校。

外国教育史 摘要(方便打印版)加深对学科的理解

外国教育史 摘要(方便打印版)加深对学科的理解
第二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本章对亚非四个文明古国(或地区)即两河流域(其中以巴比 伦为代表)、埃及、印度、希伯来的文化教育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 这些国家(或文明)大多以大江大河为依傍,所处地理环境不同, 历史遭遇及社会结构不同,也具有不尽相同的教育特点,但都注意 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发展文化教育,在这里产生了最早的科学、文 字、学校及教育、教学体系,为人类文明开启了新的篇章。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大致具有以下特征。和原始社会的 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包括婚姻关系)相对应,教育无阶级性,教 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 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教育的 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 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 活动、观察、模仿。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 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本章对古希腊著名三哲,亦为师徒三代——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进行探讨。三人的教育思想以其哲学观、政 治观为基础,彼此有传承之处,亦有各自独特之处。他们都重视教 育的政治功能与作用,重视德育,追求广博的知识。此外,苏格拉 底的产婆术(问答法)、智慧即德行(知识即道德)的命题,柏拉图 的以培养哲学王为最终目的的教育体系、“四艺”的课程论,亚里 士多德的“灵魂论”“白板说”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是古希腊长期发展 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以后两千多年西方教育思 想发展的直接源头。古希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教育思想应溯源到约 公元前 7 世纪(或前 8 世纪)的赫西俄德(Hesiod)。以后,毕达哥 拉斯、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智者都有一些零星的教育观点。 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哲的时代,古希腊的教育思想 已经有了三四百年的历史积累,这是三哲教育思想产生的土壤。但 是三哲以前的零星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微。对之后西方教育思想 产生长远、广泛、深刻影响的,无疑是三哲的教育思想。除了在哲 学、政治、伦理、美学、文学、修辞学、逻辑学、科学、神学等方面 的影响外,在教育理论方面,诸如和谐发展、理性指导欲望、白板 说、问答法、学园等,都是长盛不衰的话题。后世许多重要的教育 理论观点,都可以从古希腊三哲那里找到发展程度不等的胚胎。甚 至柏拉图为说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所举的那个白色羊毛染色的例子, 也被后来者昆体良、夸美纽斯等一再援引。由此不难窥见其历史影 响。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是对西方,也是对人类的不朽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1、评苏格拉底问答法(1)定义苏格拉底方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食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观念。

(2)优点和局限优点: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这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未知到已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收。

局限:苏格拉底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教科书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具体而言:第一,受教育者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

第二,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否则问答便无法进行。

第三,苏格拉底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版用于幼年儿童。

2、比较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见解。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在美德上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如下:(1)关于美德的定义①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定义。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在他看来,凡是人们能够辨别和认识到好的事情,他就一定会去做,没有明知是善而不为却反为恶者。

善是出于知识,而恶是处于无知。

所以,美德即关于善的知识。

苏格拉底所说的善,无疑是符合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所谓正义、勇敢、刚毅、节制等等品德,并且把知和行等同起来。

②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把美德分为两类:理性美德和伦理美德,后者才是伦理学讨论的对象。

伦理美德就是中道,中道在两种对错之间,一方是过度,一方是不及,美德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亚里士多德并不将欲望排除在美德之外,欲望、理性的统一,也就是介乎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项,就是美德,美德也包含非理性的环节在自身之内。

(2)关于美德教育的目的①苏格拉底关于美德教育的目的。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美德,使人达到至善,强调知识对道德行为的指导意义,要求把道德行为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特别是要求把知识和美德、知识和德行统一起来。

②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教育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应该掌握伦理美德,实现欲望,意向、理性的统一。

(3)关于美德的教育方法①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从神学唯心论出发,以美德来源于知识为基础,认为神早已把善的知识给予了人的灵魂,所以,知识是先天就有的,他们以一种模糊的状态潜藏于人们的心灵之中,必须通过教育才能使之显露、发展、明确起来,“美德由教育而来”。

在教育方法方面,应当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引导、把潜藏于别人心灵中的美德知识诱导出来。

通过与对方的一问一答,反复诘难,使对方陷于矛盾,怀疑自己原来的知识,积极思考问题,逐步修正错误,寻求正确的答案,得到普遍性的原则、一般性的概念。

②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教育方法。

亚里士多德提倡实践,认为美德既非生来就有,。

也非与先天无关,自然给了我们接受德性的能力,我们应在实践中获得这些德行,美德在于实践。

在实践德行中,亚里士多德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3、比较《理想国》和《法律篇》中的教育观。

《理想国》和《法律篇》是柏拉图的两部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观点。

二者包含的教育思想既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其表现如下:(1)《理想国》和《法律篇》中的教育观的相同之处①都强调教育的社会属性。

他有关教育的一切思想观点、理论计划、实践活动始终自觉地服从于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伦理道德教条及哲学观。

②教育;理论内容都很全面。

从教育的性质、作用到教育的制度、目的;从教学论到德育论;从体育论到美育论;从幼儿教育到学校教育;从教师论到行政管理理论等等,他几乎全部作了透彻、完整的论述。

③在表达细节上都有相当程度的随意性、猜测性,他的大部分教育理论同神话、寓言、传说杂糅相间,互为佐证。

(2)《理想国》与《法律篇》的不同之处①教育制度和教育目的的不同a、《理想国》所阐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这种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学习与实际锻炼始终结合。

他在《理想国》中设计的教育体制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6岁以前为“一般人的教育”,学校类型有文法、琴弦、体操等。

这是最初的阶段,凡自由民的子女亦即金、银、铜质者均可享受,其任务是陶冶学生情感以使其顺从。

第二,17~20岁时为军人教育,这之前要淘汰掉一大部分,主要是去掉那些农、工、商子弟即铜铁质者,剩下的是奴隶主子弟即金银质者,这个时期高等军事教育(埃弗比)的任务是培养青年坚韧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力量。

第三,20岁时,进行第二次大筛选,仅存那些金质者,即擅长思辨的贵族子弟,他们进入阿卡米德学院(相当于大学)学习十年,30岁时成为一些高级官吏。

而其中的一部分即有志于最高理念“善”、具有“纯金”这种得天独厚素质的人,则可继续接受教育至35岁,然后到普通人中间生活十五年,年届五十方能成为“哲学王”。

b、《法律篇》中,柏拉图的教育观大有改变,首先是哲学家在社会政治及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变了,不再由哲学家凭自己的智慧、理性来治理国家,而是要求以法治国,哲学家的任务只是作为社会贤达配合当政者制定法律。

教育体制也有明显的变化:一是哲学家不在成为整个教育体制的重心和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

教育的重心和目的转移为培养遵纪守法、护国卫道的公民,教育的任务转变为改造民心、陶冶民情、建树民德。

二是层层淘汰的教育体系废除了,代之以这样一种制度:“孩子们必须前来就学,家长们自愿的固好,即不自愿来也得要来。

如果有忽略教育的,我们尽量对一切儿童施以所谓强迫的教育”。

从《法律篇》论教育部分可以看到,儿童们进入学校后,根据自己的才智及其它条件,可以一以贯之地学习下去,并没有《理想国》所描述的那样分为三轨制。

综上所述,在《理想国》和《法律篇》内,柏拉图确实表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制度观和教育目的观,而这两个方面有事任何一个教育理论体系最基础的内容,其演变以致矛盾现象必然引起其他各个环节的连锁反应。

②教育内容的不同a、《理想国》中的教育内容观有两大特征:一是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内容,相同的学科对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教育具体不同的意义;二是辩证法居高临下,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合顶石”,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为辩证法而作的准备工作,只是“序言”,知识一种必要条件而已。

b、《法律篇》中的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存在理想国内为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而是一切科目为一切人所学习。

其次,学习这些具体学科主要着眼于实际应用,除读写算、天文、几何等知识外,还包括古希腊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的文艺、体育、祭祀、宗教等知识,而那些梦呓般的、天上的则避而不提了。

最后,从《法律篇》关于教育的基本论述来看,始终没有《理想国》内视为整个教育的中枢神经——辩证法的教学,这是柏拉图教育内容观演变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

综上所述,从《理想国》到《法律篇》,柏拉图的教育观经历了无可否认的剧烈演变,这是从“理念”思想治国到以法治国;从“理想”立命到面对现实;从斯巴达事的农业宗教社会制度到雅典式的工商社会的演变。

4、比较柏拉图式的“知识即回忆”和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

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和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是关于影响儿童个体发展因素的不同观点。

二者既有区别,也有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1)二者相同之处①他们都试图从各自的哲学认识论、政治哲学观等角度出发,来阐述儿童或个体ushi如何获得知识、形成理性的。

②他们所探讨的都是影响个体发展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总的来说,也就是遗传、环境(教育)因素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的。

(2)二者的不同之处①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是一种内发论,他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而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知识。

其主要内容有:a、从感性的个别事物中不能得到真知识,只有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认识共相,才能达到对真理的把握;b、思维、共相与外界无关,存在于人的灵魂内部;c、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

因此,“认识就是回忆”、“一切研究、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d、人生来就分为不用的种类,分别是金质、银质、铜铁质。

一个人的天赋将决定他在今后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才能。

②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是一种“外烁论”,它确认知识是从外面经过感觉进入意识的,这与柏拉图“知识即回忆“的理论相对立,这是古希腊在认识论上的一个成就。

但亚里士多德这个比喻的合理性是有限的:a、人的灵魂(意识)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当感觉印象进入灵魂(意识)时,要经过思维加工,它会引起灵魂性质的变化,而蜡块接受带印的黄金戒指的印记时仍然是原来的蜡块,性质没有发生变化;b、人与外界的关系不是纯粹被动的关系,人本身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人的自觉能动性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柏拉图的“学习就是回忆”强调个体遗传因素对于其后天学习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他过分夸大了遗传对个体的影响,甚至认为人一生下来的“金”、“银”、“铜铁”质会决定他们后天的发展,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也只是唤起先天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则强调后天的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

然而,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没有任何能力,就像白板一样,过分夸大了后天环境的作用,否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

5、综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性与欲望的关系。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理性与欲望的关系做出了一些具体论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性为根本三者都强调理性为人的根本,理性在人的思想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理性支配着人的思想发展,支配着人的行动和实践。

在具体化理性时,认为人的理性部分是指获得的美德、知识、理念,通过这些的掌握和发展促进人思想的进步,有助于判断善恶、是非,有助于知道人的实践活动。

在谈到教育和理性的关系上,教育应当传授关于美德、善、理念的知识,帮助理性获得发展,适应人的生长,洞察世间的一切。

(2)欲望为表象三者都把人的欲望看作是非理性部分,使人的生理上各方面的需求、欲望受理性的制约,节制于理性,欲望并不能够支配人体,却在不同的方面影响人的发展和理性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