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__税收效率

合集下载

税收基础第六章中国现行税收实体法

税收基础第六章中国现行税收实体法
• 6. 了 解 其 他 税 种 的 基 本内容。
学习重点
• 1. 增 值 税 一 般 计 税方式下销项税 额和进项税额。
• 2. 消 费 税 15 个 具 体税目。
• 3. 企 业 所 得 税 应 纳税额的计算。
• 4. 个 人 所 得 税 11 类征税范围。
• 5. 其 他 税 种 应 纳 税额的计算。
• (3)增值税的税收负担在商品流转的各个环节合理分配,可以促进生产的 专业化和纳税人的横向联合,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鼓励产品出口和促进 本国经济的发展。
一 增值税概述
(二)增值税的类型
当前,国际上增值税的类型有以下三种类型:
1 生产型
增值税
2 收入型
增值税
3 消费型
增值税
• 生产型增值税 是指不允许纳 税人从本期销 项税额中抵扣 购入固定资产 的进项税额。
3.承租人、承包人、挂靠人: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 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统称承包人)以发包人、 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 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 纳税人。
四 税率及征收率
(一)税率
A
B
C
D
E
四 税率及征收率
(二)征收率
下列情形不属于在境内提供应税行为: • (1)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完全在境外发
生的服务。 • (2)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完全在境外使
用的无形资产。 • (3)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出租完全在境外使
用的有形动产。 • (4)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一 增值税概述
(一)增值税的概念

税务管理制度

税务管理制度

税务管理制度税务管理制度是一套规范税收征管、维护国家财政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措施。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税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督,保障国家财政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要求,本制度制订。

第二条税务管理机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开展工作,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标准。

第三条税务管理机构应当落实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流程,在合理范围内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

第四条纳税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缴纳各项税费,并如实申报相关信息。

同时也享受相应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

第五条国家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在符合条件情况下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第二章征收与清算第六条征收对象包括个体工商户、企业以及个人等纳税人。

第七条税务管理机构应当依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对纳税人进行定期的稽查和核算工作,并要求其如实申报所得信息和缴纳相应税费。

第八条纳税人在办理各项涉税事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

如果发现违反情况,则须受到相应处罚。

第九条对于拒不缴纳或者逃避缴纳各项税费的行为,稽查机构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清算,并将其列入黑名单库中予以监管。

第十条在开展征收与清算工作时,稽查机构必须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权利等合法权益。

同时也需要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并防止泄露相关信息。

第三章优惠政策第十一条国家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以给予减免或者延迟缴纳增值税等方面支持。

第十二条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在符合条件下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相关优惠政策。

第十三条国家对于符合条件的环保型企业可以给予减免或者延迟缴纳相关税费等支持。

第四章税务管理服务第十四条税务机构应当积极开展税收宣传工作,增强广大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和自觉性。

第十五条税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在线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办事体验,并及时回答咨询问题。

第十六条对于疑难复杂涉税问题,稽查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并加以解决。

02第2章 公共产品理论

02第2章 公共产品理论

第五节 外部性 一、 外部性的性质
外部效应概念:指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 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 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或者说,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 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U=U(X1, X2, X3, …,Xn,Y) 外部性的性质: 外部性是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 或收益。换言之,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 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当存在外部性时,市场价格不等于边际社会成本或 产品利润,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中商品和服务的交 26 换也达不到有效率的水平。
h 张三损失 面 积 cdg d g c
李四收益 面 积 cdhg
S=MPC
MEC
b a O f
D=MB
e
Q*
Q0
产量
图2-3 达到效率产量水平的得失
36
污染为零并非理想的社会状态 • 要找到合适的污染量,需权衡成本和收益; • 权衡的结果往往是某一正值的污染水平。 实践中,需确定边际外部曲线和边际收益曲 线的实际位置和形状,由此产生许多问题: • 哪些活动产生污染? • 哪些污染物有害? • 损害的价值有多少?
• 商业信用; • 分配公平; • 宾馆的星级评定信息等。
11
私人产品并不一定只由私人部门提供,公共 产品也不一定只由公共部门提供。 • 公共部门也提供私人产品:如医疗服务、 住房; • 私人部门也提供公共产品:如我校的雕塑 和图书资料等由许多校友捐资。 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 • 如垃圾回收一般由公共部门提供,但可以 雇佣私人部门来做这项工作。
2.1.1 公共产品的特征
用数学式给出私人产品的定义: n 私人产品 X= Xi i=1、2、3、----n ∑

最新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西方经济学》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任务2、任务4、任务5是固定答案(已附),任务3和6是客观题,本人对任务3和6给出了三套题答案(03任务_0001、03任务_0002、03任务_0003、06任务_0001、06任务_0002)。

在考试中,可以多次抽取任务3和6试卷,直到出现这几套试卷中的任意一套,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答: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

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和实务笔记

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和实务笔记

第一章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考点1:公共物品特征公共物品的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受益的非排他性(核心特征)(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核心特征)(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考点4:财政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政府为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配置在整个社会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资源配置。

2、财政资源配置方式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考点3: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1、政府干预及其手段(1)政府的宏观调控(2)立法和行政手段(3)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4)财政手段2、政府干预失效(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考点2:市场失灵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

1、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2)外部效应(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3)信息不对称与不充分(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与失衡”政治程序。

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和实务》可以通过财政进行资源配置,有的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但实行政府管制,究竟天然垄断(2)资金提供方式也是通过政治程序完成的。

3、公共物品效率供给的难点(1)公共物品需求表达的困难(2)公共物品生产效率供给的困难4、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公共物品国防、法律设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服务、基础科学研究。

准公共物品高等教育、医疗。

生产准公共物品是政府职能的延伸。

行业的物品采用何种方式,要以效率优先的原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1、调整投资结构(1)调整国家预算支出中的直接投资;(2)利用税收、财政补贴和投资政策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

2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通过税收、投资、财政补贴和财政体制中的转移支付等手段和政策来实调节资源在不同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5、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部门之间的配置体现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高低上。

税收学知识点

税收学知识点

税收学知识点【篇一:税收学知识点】第一章税收概念第一节什么是税收一、税收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二、税收的本质属性(一)税收的社会经济本质(二)税收的政治本质(三)税收是对公共产品和劳务成本的补偿三、税收是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手段第二节税收的形式特征(1)非直接偿还性:指政府征税与具体纳税单位和个人受益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等的交换关系。

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含义:(1)税收是有偿的;(2)税收是整体有偿而不是个别有偿;(3)税收有偿是非直接的,不存在一一对等的直接偿还关系,国家不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代价。

(2)强制性:是指在国家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追究,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

(3)规范性:指国家在征税前,通过法律形式,把应开征的税种、征税范围、纳税人、征收比例及违法处罚标准等规定下来,由征纳双方共同遵守,对征纳双方都有约束力三性的联系:完整统一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中非直接偿还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规范性是对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非直接偿还性必须依靠国家政治权利强制征收,但要保障这种分配活动有效有序、维护国家和纳税人双方正当利益,就必须规范征纳双方行为,拖过法律形式预先确定征收数额和方法,既有利于纳税人合理安排生产与投资、储蓄与消费,又有利于国家合理安排各项支出,更好地实现其承担的各项政治经济职责。

二、税收职能财政收入职能(筹集资金、组织收入):它是国家对税收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税收最重要的职能目标。

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经济调节职能: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调节收入分配、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监督管理职能。

第四节税收的定义与内涵 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3、税收的征税主体是国家,征税依据是国家权力。

4、税收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征收。

应纳税所得额介绍

应纳税所得额介绍
(一)纳税调整原则;(二)权责发生制原则;(三)真实性原则;(四)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五)实现原则
一、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重要原则
也称税法优先原则1、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税法第21条)2、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遵循会计准则与惯例。3、也是申报纳税的基本方法。 申报表设计:会计利润±纳税调整 纳税调整按准备金、折旧等分类,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将差异分解到会计核算的各个科目中。
应纳税所得额
税法第2章(第5—21条);条例第2章(第9—75条,共67条) 主要内容 一、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重要原则; 二、计算公式的变化; 三、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的收入总额的确定; 四、税前扣除的基本框架和特殊规定; 五、资产和负债的税务处理。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反避税条款遵循的重要原则:对交易事实的评价必须根据诚实信用的经济和商业实质进行判断,而不是法律形式。该原则主要针对的是人为或虚假的交易,表面看来具有某种商业目的,但实际仅具有税收的动机。会计基本准则第16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3、讨论:资产负债务观为基础的所得经济内涵与实现原则 (1)签订销售合同,收到客户预付款项后, 如果按照资产负债观: 资产(银行存款)--增加100万元 负债(应付款) --增加70万元 确认收入30万元 (2)接受捐赠100万元的固定资产,经济寿命为5年,如何确认收入?
(四)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现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虽然是基于净资产增加的经济学意义上的所得概念,但为了便于征管,同时必须以“交易”实现或完成为前提。在涉及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涉及大规模资产交易的企业重组时,要考虑所得实现甚至纳税必须的现金流问题(因为企业重组中涉及的资产交易量大,许多交易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没有变现要纳税人,可能阻碍这类交易的发生,因而,从经济意义上分析是无效率的)。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全文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全文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全文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第一章:引言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旨在优化税收管理,提高征管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全文内容。

第二章:改革背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改革思路的要求,国家决定对国税地税征管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这次改革的背景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税收体制的需要。

第三章:改革目标与原则本次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税收征管体制,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税收征管工作的规范化。

改革的原则包括公平性、效率性、便利性和规范性等。

第四章:改革主要内容本节将阐述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税种划分、征纳体制、征管机构和信息共享等方面。

4.1 税种划分根据改革方案,国税和地税的税种划分将进行重大调整。

具体情况如下:(1)全国范围内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车船税等税种由国税部门征收。

(2)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等税种由地方税务部门征收。

4.2 征纳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了征纳体制的调整:(1)国税和地税将实行相互独立的征纳体制,各自负责征纳工作,实行各自的征纳政策。

(2)国税和地税之间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征纳工作的协同与高效。

4.3 征管机构本次改革将对税务征管机构进行调整和重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国税部门和地税部门将进行合并,成立国家税务总局,统一管理全国范围内的税收征管工作。

(2)各地级行政区域将设立税务局,负责本地区的税收征管工作。

4.4 信息共享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将推动国家和地方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统一的税收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税收信息的共享和交互。

(2)推进税收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税收征管的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能力。

第五章:改革的影响与意义本节将探讨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对税收工作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意义,包括提高征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税收合规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

生产管理学在线测试题

生产管理学在线测试题
4、下列哪些不属于服务业运作特点________ A、无人员接触 B、劳动密集 C、资本密集 D、入门壁垒高
5、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要求________ A、平行作业 B、在相等的时间里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 C、连续作业
D、保持生产负荷均匀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 1 分,5 道题共 5 分) 1、服务业的兴起使得传统的生产概念得以扩展( ) 正确 错误
C、造纸厂 D、炼油厂
2、下列哪项不是 MRP 的输入( ) A、主生产计划 B、零部件出产计划 C、BOM D、库存状态文件
2、MTO 的需求管理主要包括________ A、获取订单 B、接受或拒绝订单 C、准备工程资源 D、调整工程资源
3、生产计划中表达产品产量时,常用________ A、代表产品 B、假定产品 C、具体产品 D、产品组合
4、下列关于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平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有多大生产能力就生产多少 B、按最大需求配置生产能力 C、按最低需求配置生产能力 D、寻求最佳生产能力
4、按工艺布置适用于不能移动的加工对象( ) 正确 错误
5、工作地按产品布置通常称为块型布置( ) 正确 错误 生产管理学 第 05 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5 道题共 5 分) 1、对于预测( ) A、时间长的准 B、时间短的准 C、时间短的不准 D、以上不确定
2、MTO 的订单获取是( ) A、随机的 B、确定的 C、重复的 D、以上不确定
5、以下关于数量价格折扣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一般而言,数量越大价格越低 B、为获得较多的数量价格折扣,购买者乐意加大购买数量 C、用最低价格计算出来的 EOQ 不一定是可行解 D、以不同价格带计算出来的可行 EOQ,一定有一个最优解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 1 分,5 道题共 5 分) 1、EOQ 模型就是要使订货费用最省 ( ) 正确 错误 2、提高库存系统的服务水平就降低了缺货风险 ( ) 正确 错误

《财政学》第01-08章在线测试

《财政学》第01-08章在线测试

《财政学》第01章在线测试A BC DA BC DA BC DA BC DA BC D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3、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D、强制手段4、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A、阶级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D、历史性5、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规范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支出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正确错误2、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的“生产性财政”或“建设性财政”提出的。

正确错误3、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正确错误4、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正确错误正确错误《财政学》第02章在线测试A BC DA BC DA BC DA BC DA BC DE、预算外资金监督2、公共物品可分为哪两类:()A、纯公共物品B、大众物品C、准公共物品D、剩余物品E、计划物品3、准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哪几种方式:()A、政府授权经营B、政府参投C、政府补助D、政府直接生产4、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哪些:()A、平均成本定价法B、二部定价方法C、市场定价法D、负荷定价法5、公共选择要经过哪几个阶段:()A、立宪B、立法C、行政和司法D、投票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A BC DA BC DA BC DA BC DA BC D1、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分为:()A、经济建设费B、社会文教费C、国防费D、行政管理费E、其他支出2、衡量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D、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E、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3、按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交换为标准,财政支出可分为:()A、积累支出B、消费支出C、补偿支出D、购买性支出E、转移性支出4、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A、经济性因素B、政治性因素C、社会性因素D、人口状况E、自然地理条件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财政学》第04章在线测试A BC DA BC DA BC、补偿支出D、投资支出4、教育需求是:()A、私人需求B、团体需求C、纯公共需求D、准公共需求5、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职能所需的经费。

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篇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发票管理和财务监督,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维护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印制、领购、开具、取得和保管发票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印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第四条国家税务总局统一负责全国发票管理工作。

国家税务总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以下统称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依据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发票管理工作。

财政、审计、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税务机关做好发票管理工作。

第五条发票的种类、联次、内容及使用范围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

第六条对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任何单和个人可以举报。

税务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酌情给予奖励。

第二章发票的印制第七条发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指定的企业印制;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印制。

禁止私印、伪造、变造发票。

第八条发票防伪专用品由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企业生产。

禁止非法制造发票防伪专用品。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对发票印制实行统一管理的原则,严格审查印制发票企业的资格,对指定为印制发票的企业发给发票准印证。

第十条发票应当套印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

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的式样和发票版面印刷的要求,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

发票监制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制作。

禁止伪造发票监制章。

发票实行不定期换版制度。

第十一条印制发票的企业按照税务机关的统一规定,建立发票印制管理制度和保管措施。

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度。

第十二条印制发票的企业应当按照税务机关批准的式样和数量印制发票。

第十三条发票应当使用中文印制。

民族自治地方的发票,可以加印当地一种通用的民族文字。

第09章税制优化理论第02节税收原则:公平与效率

第09章税制优化理论第02节税收原则:公平与效率

《公共经济(财政)学:原理与模型》第9章税制优化理论第9.2节税收原则:公平与效率9.2.1 税收的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被公认为是首要的税收原则:这一方面,是由于公平对于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必不可少;另一方面,是由于税收对于收入分配的矫正是维护社会稳定所不可或缺的。

所以,公平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且是一个社会目标,甚至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税收公平原则应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即所谓的横向公平(Horizontal Equity);二是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即所谓的纵向公平(Vertical Equity)。

可见,公平原则的关键在于福利水平的定义及衡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公平原则问题实质上就是税收公平标准问题。

依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税收公平原则作出了许多种解释,大体可概括为两类:受益原则和纳税能力原则。

1、受益原则受益原则(Benefit-Received Principle)认为:每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

根据受益原则,横向公平可解释为从公共产品中获益相同的人应承担相同的税负;纵向公平可解释为从公共产品中获益多的人应承担较多的税负,而获益少的人应承担较少的税负。

受益原则的实质:受益原则实际上是将公民缴纳税款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看成一种类似于市场交易的过程。

税收仿佛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格,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偏好来评价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并按边际效用付款购买。

受益原则的分配中性!体现受益原则的税收对于收入分配而言是中性的,即不改变市场体系所决定的初次分配格局。

如同每个人用自己的收入在市场上购买自己所喜欢的私人产品一样,公民用自己的收入购买政府的公共产品。

因此受益原则维护的是规则公平,它无助于实现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

受益原则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最大的难题?受益原则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最大的难题是:如何确认每个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中所获得的利益。

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细则

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细则

● 04
第4章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 策和减免
税收优惠政策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一些 优惠政策,如教育、医疗、 住房等方面的税收优惠。 这些政策旨在减轻纳税人 的负担,促进社会公平和 经济发展。
投资者减免政策
创新创业
减免条件
环保产业
特殊政策
文化领域
税收减免时限
技术进步
税收优惠幅度
退税政策
01 出境旅客
保留准确记录
妥善保存收入证明 做好税收凭证备案
总结
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细则的实施对纳税人及国家财政都具有重 要意义。纳税人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遵守相关规定,合理 缴纳个人所得税,支持国家建设。
● 07
第7章 总结
个人所得税的重 要性
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家税收 的重要来源,对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国 家可以更好地调节财富分 配,提高社会公平,支持 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个人所得税的征 收影响着全社会的经济利 益与社会秩序,是国家税 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政策解读
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细则对 收入计算、税率调整等方 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这 些变化将影响纳税人的个 税缴纳方式和金额,需要 及时了解和适应新政策。
税收改革目标
建立公平合理 税制
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个人所得 税征收效率
改善税收管理
增加税收收入
支持国家建设
促进社会公平
保障税收公平性
纳税人应注意的事项
递增
税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增
税法的背景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政收入和社会 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征收税款来调节资源分配,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税务管理制度模板范文

税务管理制度模板范文

税务管理制度模板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税务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一切纳税人和税务机关。

第三条税务管理应遵循合法、公平、及时、准确的原则。

第四条税务机关应依法履行职责,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税收法律法规的实施。

第二章税务登记第五条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内容包括:单位名称、住所、经营地点、法定代表人、经济类型、核算方式、生产经营范围等。

第六条纳税人税务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

第七条纳税人应当按期申报纳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申报情况进行审核,依法征收税款。

第三章税收征收管理第八条税务机关应当依法设置税收征收管理档案,保存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资料、申报资料、缴纳税款凭证等。

第九条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纳税人信用档案,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进行评价,并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管理。

第十条税务机关应当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税收征收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第十一条纳税人应当配合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税务资料。

第四章税务检查第十二条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进行税务检查,纳税人应当接受税务检查,如实回答税务人员的询问,提供相关资料。

第十三条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检查时,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纳税人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

第十四条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纳税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税务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税务机关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上级税务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八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国家税务总局。

注:本制度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协税员工作管理制度

协税员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协税员工作,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保障国家税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协税员,包括正式员工和临时聘用人员。

第三条协税员工作应以依法征收、公平公正、高效便捷为原则,切实履行税收征收管理的职责。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第四条协税员职责:1. 负责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和咨询工作;2. 负责税收征管业务办理,协助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事项;3. 负责税收票证的管理和监督工作;4. 负责税收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协助工作;5. 负责税收统计和分析工作;6. 负责税收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7. 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协税员权限:1. 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事项进行审核;2. 对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进行查处;3. 对税收票证进行管理和监督;4. 参与税收征管业务培训和考核;5. 负责税收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第三章工作规范第六条协税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协税员在办理税收征管业务时,应遵循以下规范:1. 依法办事,严格审核纳税人提供的资料;2. 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确保纳税人权益;3. 及时、准确地办理税收征管业务;4. 对纳税人保密,不得泄露纳税人信息;5. 主动接受纳税人监督,及时处理纳税人投诉。

第八条协税员在工作中应遵守以下纪律:1. 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2. 不得收受纳税人财物;3. 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税收机密;4. 不得参与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5. 不得违反工作纪律,影响税收征管工作。

第四章培训与考核第九条我单位应定期对协税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十条协税员考核应包括以下内容:1. 业务能力考核;2. 工作态度考核;3. 工作效率考核;4. 遵纪守法考核。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一条对工作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协税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X2
X3
F
X1 G
D
X
二、税收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在经济处于资源最优配置时,征税引起 的资源重新配置导致效率损失。即在经 济处于完全竞争,并没有外部因素影响 时,征税将导致效率损失。然而,在经 济没有处于资源最优配置时,征税引起 的资源重新配置有可能改善配置效率, 也就是当经济没有处于完全竞争,或存 在外部因素影响情况下,征税有可能改 善配置效率。
S¡ ¯ S
P1 P0 P2
E¡ ¯ B A D E
0
Q1
Q0
Q
0
Q1
Q0
Q
(二)税收改变消费选择

税收引起超额负担导致效率损失的主要 原因,是因为征税干扰了由市场决定的 纳税人消费、生产等方面的选择,从而 使资源配置偏离了最优配置状态,
税收对消费选择的影响
Y A
H
Y2 Y1 Y3
E2 E1 E3 I2 I1
(二)税收与社会有益(有害) 商品。

对于有益商品应受到社会鼓励,而有害 商品应受到社会限止。从政府角度来讲, 除了在法律上予以规范以外,也可以通 过对有益商品给予减税或补贴,对于有 害商品提高税率,以鼓励有益商品发展, 限制有害商品发展。
(三)税收与计划定价商品

以税收配合计划价格达到政府提高效率 的意图。
第二章 税收效率
第一节 税收效率原则
一、经济效率

经济效率也即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经 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资 源,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合理的安排,以 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经济效率

一般是以帕累托效率来定义。如果资源的配置 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资源的 重新配置已不可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 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或者说,社会分配已 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分配的改变都不可 能使一些人的福利有所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 利减少,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已经使社会效用达 到最大,这种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资源最优配 置状态,或帕累托最优。
(一)税种选择

在完全竞争市场,又没有外部因素影响 情况下,对商品征税导致的效率损失大 于所得税。
(二)税基选择

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分析,一般商品税 的超额负担小于选择性商品税,因此, 一般商品税优于选择性商品税。
二、税收杠杆与经济效率

(一)纠正外部成本和收益 (二)配合价格平衡产销供求 (三)以税代费调节资源级差收益 (四)有益商品和有害商品的税收引导
第三节 税收效率选择

税收征收一方面导致效率损失,另一方 面又能起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因此, 从效率出发,税收的目标应是:在市场 对经济资源配置有效的情况下,保持税 收中性,以减少效率损失;在市场对经 济资源配置低效或无效的情况下,强化 税收杠杆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一、税收中性与经济效率

(二)效率实现条件

1、完全竞争市场。 2、外部经济影响。
二、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就是通过税收实现效率目标,包 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减少效率损失两个方面。 当以价格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作为最基本的资源 配置方式已经使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时,政 府税收对资源的重新配置都将干扰经济效率有 效发挥,使经济变得低效或无效,在这种情况 下税收应避免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以避免或 减少效率损失。反之,如果市场配置并没有使 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那么有可能通过税收 对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税收有必要积极干预经济,从而 提高经济效率。
2、税务行政。

(1)机构设置对税收成本的影响。 (2)人员素质对税收成本的影响。 (3)技术手段对税收成本的影响。
三、提高税务行政效率的主要 途径

在保证税收收入和提高税收质量的前提 下,简化税制、严密税法、减少税收漏 洞、合理机构设置、提高人员素质、改 进征管手段、加强征收管理,提高工作 效率,来达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 效益目的。
第二节 税收效率影响
一、税收导致效率损失
(一)税收产生超额负担

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政府税收导致纳税 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收收入,从而 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税收的 超额负担可以消费者利余净损失说明
税收超额负担
P
¨A£ £ ©
P
¨B£ £ ©
S¡ ¯ S
P1 t P0
E¡ ¯ A E D
(一)税收与外部经济性商品

税收与外部经济性商品,可分为税收与 产生外部成本商品和税收与产生外部收 益商品两种情况。
1、税收与外部成本商品

外部成本是相对于内在成本而言,也就 是在私人成本中没有得到反映的成本, 或者说是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 额。如企业污染就属于比较典型的没有 计入企业成本,不需由企业负担补偿, 却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外部成本。对于产 生外部成本商品征税可以增进社会福利,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影响税收成本的主要因素
1、税法制度。


影响税收成本的税法制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即税收法律的复杂性和税制结构类型。 (1)税收法律的复杂性对税收成本的影响 (2)税制结构类型对税收成本影响。

流转税的税收成本低于所得税。 对企业征收的税收成本低于对个人征收的税收成本。 在城市征收的税收成本低于在农村征收的税收成本。
税收与外部成本商品
P SS =SP +MD
E’ P1 P0 B A
C
SP
E MD F D
O
Q1
Q0
Q
业内部 收益计算的产出必然小于按社会收益计 算的产出,按企业内部收益计算的商品 价格也低于按社会收益计算的商品价格。 如果对产生外部收益的商品减税,或给 予补贴,减税或补贴相当于边际外部收 益,也可以使企业达到按社会收益计算 的产出生产,增加负超额负担,即社会 福利。
第四节 税收成本效益

税收经济效率是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 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而税收行政效 率是从税收行政管理角度,分析税收投 入和产出关系
一、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即税收制席的运行费用包括征税费 用和纳税费用两方面的费用支出。 税收的征税成本是指政府税务部门为行使征税 职责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包括税务部门的 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建设费用。如用于保存 记录、检查帐日、印制有关票据、支付税务人 员工资,为税务人员提供相关设备等支出均为 征收成本。 税收的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义务人为履行纳税义 务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包括纳税人为处理 纳税事务而发生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直接 费用支出,和为纳税而承受的间接费用支出。
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应采取不偏不倚姿态,不干 预市场经济的决策,使超额负担极小化。在市 场对经济资源配置有效的情况下,税收的干预 必然会使资源配置偏离有效配置状态,导致效 率损失,这时,税收的目标应选择中性税收, 以取得税收收入为目的,减少税收对经济干预, 减少效率损失。由于效率损失是以超额负担的 大小为依据,因此,减少效率损失也就是使超 额负担极小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