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PPT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171174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171174PPT课件

18
二、问诊的方法:
1. 问诊应选择较安静适宜的环境进行,以免受 到干扰。尤其对某些病因、病情不便告人的患 者,应单独询问,以便其详细叙述病情。
2. 问诊时,医生对病人的态度,应既严肃认真 ,又和蔼可亲,细心询问、耐心听取病人叙述 病情。
整理版课件
19
3. 医生询问病情,切忌使用病人听不懂的医学 术语,应当使用当地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问话 。
整理版课件
8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证候: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病理联系的 症状、体征,证候为证的外候。
证型:临床较为常见的、典型的、证名规范 的、被中医界公认的证的名称。
病:具有特定的病变规律与临床表现的病种、 包含特定的病因病机与代表性症状、证型、证候 及治疗规则。
整理版课件
9
4. 病案: 现称病历、是临床有关诊 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
是回顾性总结的重要资料,评 估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
整理版课件
10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司外揣内
体表器官、 症状体
人体以 经络 四肢、皮 征神色
脏腑为 连属 肉、脉、 形态舌
中心
筋、骨

“有诸内 者必形 诸外” (朱丹 溪)
整理版课件
11
2.见微知著 (1)通过微小的变化,测知整体病变。 (2)机体某些局部,含有整体的生理 病理信息。
4. 医生在问诊时,如发现病人叙述病情不够清 楚,可对病人进行必要 的、有目的地询问或作 某些提示,但绝不可凭主观意愿去暗示套问病 人,以避免所获病情资料片面或失真。
整理版课件
20
5. 医生在问诊时,应重视病人主诉,要善于围绕 主诉内容,深入询问。
6. 对危急病人应扼要地询问陪诊者病人发病的情 况,以便迅速抢救病人,待病情缓解后,再进行 详细询问,书写完整病历。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2021/3/7
CHENLI
37
望躯体
一、望颈项 瘿瘤——肝郁气结痰凝 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瘰疬——实:风火时毒 虚: 肺肾阴虚 项强——实证 项软——虚证
2021/3/7
CHENLI
38
二、望胸胁
1、扁平胸——肺肾阴虚、气阴两虚
2、桶状胸——肺胀
3、鸡胸——佝偻病
4、呼吸
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
吸气时间延长——痰饮、白喉
2021/3/7
CHENLI
19
青色主病
主病 肝病 寒证、痛证 瘀血 惊风
特点 正病正色
青黑 青紫 眉间、鼻柱、唇周色青
2021/3/7
CHENLI
20
赤色主病
主病 实热
热证 虚热
戴阳证
特点 满面通红 面部潮红 颧红如妆
2021/3/7
CHENLI
21
黄色主病
主病 湿证
萎黄 脾虚
黄胖 阳黄 黄疸 阴黄
2021/3/7
CHENLI
17
望面色
善色——青如翠羽、赤如鸡冠、 黄如蟹腹、白如豕膏、 黑如乌羽。
恶色——青如草兹、赤如衃血、 黄如枳实、白如枯骨、 黑如炱
2021/3/7
CHENLI
18
望面色
青色主病——寒、瘀、气滞、痛、惊风 赤色主病——热证、戴阳证 黄色主病——脾虚、湿、黄疸 白色主病——虚、寒、脱血、夺气 黑色主病——寒、肾虚、饮、瘀
CHENLI
30
望头面
望面部
水肿——阳水、阴水
腮肿——痄腮
口歪——风邪中络、中风
特殊面容
惊 恐 貌——瘿瘤、惊风
苦笑面容——破伤风
狮 子 面——麻风

中医诊断学完整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完整ppt课件

ppt精选版
8
问汗
• 头汗——上焦热盛、湿热、虚阳上越 • 半身汗——邪气阻络 • 手足心汗——阳气内郁、阴虚阳亢或
中焦湿热郁蒸证 • 阴汗——下焦湿热郁蒸
ppt精选版
9
性质
胀痛
刺痛 窜痛 冷痛 灼痛 绞痛 隐痛 重痛 酸痛 掣痛 空痛
特点
临床意义
痛且胀
气滞;但头部胀痛或目胀而痛为肝阳上亢 或肝火上炎
A.湿温病 B.少阳病 C.疟疾病
D.瘟疫病 E.太阳病
ppt精选版
21
• 下列哪项是痰湿内阻所致头晕的表现 B A.头晕胀痛 B.头晕昏沉 C.头晕眼花 D.头晕耳鸣 E.以上均非 • 情志郁结所致胸痛的表现是 D A.胸背彻痛 B.胸痛咳嗽C.憋闷疼痛 D.胀痛走窜 E.刺痛不移 •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导致渴不多饮 C A.阴虚 B.湿热 C.寒湿 D.痰饮 E.瘀血
ppt精选版
25
望神
• 得神:精充、气足、神旺 • 失神:精气大伤、脏腑功能衰败 • 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 神乱:精神错乱或神志失常 (1)癫 (2)狂 (3)痫
ppt精选版
26
ppt精选版
27
望面色
• 五色主病
青主寒痛瘀惊风 黄主虚湿赤热证 白脱血虚寒夺气 黑肾虚瘀与水饮
饮 渴欲饮水,水入即吐
水饮停胃的“水逆”证
口干,但欲嗽水而不欲咽,兼见舌质隐 青或有青紫色瘀斑,脉涩 ppt精选版
内有瘀血
17
问二便
• 大便异常
(1)便次异常:便秘,泄泻 (2)便质异常:完谷不化,溏结不调,便血 (3)排便感异常
① 肛门灼热 ② 里急后重 ③ 便溏不爽 ④ 滑泄失禁 ⑤ 肛门气坠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完整版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完整版

假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3、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面色:突然颧红如妆 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 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 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 饮食:突然思食、索食 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
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患者原来面色十分晦暗,临终前突然 在颧颊部泛现红色,称为“戴阳”。 提示正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浮越
第三节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四诊: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 望—诊察病人的神、色、形、态 闻—听声音、嗅气味 问—询问有关疾病的情况 切—诊脉和按诊
《难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 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八纲:对四诊资料进行分类划分 (三)辨证:对表现出来的症状确定证型
临床: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
失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2、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
面色:晦暗暴露 两目:活动迟钝、目无精采 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 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体位、反
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 线 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
应失常 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
(三)肿胀
肿胀──近按之如泥:水肿(阳水、阴水) 按之随手而起:气胀(气机不畅)
(四)痘疮
1、天花 2、水痘
(五)斑疹
斑──色深红或青紫,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 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阳斑、阴斑
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 压之褪色 麻疹、风疹、瘾疹
(六) 与水疱
————湿温等患者皮肤上出现的白色小颗 粒,多由湿郁,汗出不畅所致

《中医诊断学课件》课件

《中医诊断学课件》课件

虚实辨证
虚证:指人体正气 不足,脏腑功能减 退,气血阴阳亏损 的病理状态
实证:指人体邪气 亢盛,脏腑功能亢 进,气血阴阳失调 的病理状态
虚实转化:虚证和实 证可以相互转化,虚 证可以转化为实证, 实证也可以转化为虚 证
虚实夹杂:虚证和 实证可以同时存在 ,称为虚实夹杂证
阴阳辨证
阴阳学说:中医 理论基础,阐述 人体生理、病理、 诊断、治疗等方 面的规律
寒热的诊断意义:寒热是判断疾病性质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汗出部位:头部、躯干、 四肢等
问汗出情况
汗出时间:白天、夜间、 运动后等
汗出性质:热汗、冷汗、 黏汗等
汗出量:多汗、少汗、无 汗等
汗出伴随症状:头晕、乏 力、心悸等
汗出原因:体质、疾病、 环境等
问疼痛情况
疼痛部位:询问患者疼痛的具体位置 疼痛性质: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如刺痛、钝痛、胀痛等 疼痛程度: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如轻度、中度、重度等 疼痛持续时间:询问患者疼痛的持续时间,如持续时间、间歇时间等
表里转化:指表证转化 为里证,或里证转化为 表证,症状表现为发热 、恶寒、腹痛、腹泻等
寒热辨证
寒证:身体寒冷, 面色苍白,四肢冰 冷,小便清长,大 便稀溏
热证:身体发热, 面色红赤,口渴喜 冷饮,小便短赤, 大便干结
寒热转化:寒证可 转化为热证,热证 可转化为寒证
寒热并用:寒证和 热证同时存在,如 寒热往来,寒热错 杂等
疼痛影响因素:询问患者疼痛是否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饮食、活动等
问饮食情况
询问患者日常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数量、时间等 了解患者是否有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询问患者是否有食物过敏史,以及食物过敏的症状和反应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完整版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完整版
口气
口臭多为胃热或食积;口淡多为胃寒或脾虚。
鼻气
鼻出臭气,多为肺胃热盛。
汗气
汗出腥膻,多为风湿热久蕴于肌肤;汗出臭 秽,多为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
二便气味
大便酸臭难闻,多属肠有郁热;小便臊臭, 多属湿热下注。
闻诊注意事项
注意听声音的高低、 强弱、清浊、缓急等 变化。
结合望、问、切三诊 综合分析判断病情。
气血津液失调辨证方法论述
气血津液失调
指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亏损及其生理功能异常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其临床表现较 为复杂,可见于多个脏腑系统,常见症状有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
等。
辨证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体征,结合病史和症状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气血津 液失调的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问既往病史
包括患者过去患过的疾病、手术史、外伤史、过敏史等。这些 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背景,为诊断和治 疗提供参考。
个人生活史及家族史询问
个人生活史
包括患者的饮食起居、劳逸情况、情 志变化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 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可能的病因,为诊 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家族史
包括患者的家族成员中是否患有类似 疾病或遗传性疾病等。这些信息有助 于医生了解患者的遗传背景和可能的 病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指出按诊时需要注意的禁忌症和异常情况, 如患者疼痛、肿胀等反应的处理方式。
切诊综合应用举例
综合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脉诊和按诊结果与其他四诊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举例说明
列举几个典型病例,让学生理解切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重视调经止带,通 过调理气血、脏腑功能,改善月经失 调、带下病等症状。
产后调理
中医注重产后调理,通过饮食、药物 等手段,促进产妇身体恢复,预防产 后疾病。
孕育保健
中医对孕育过程有独特的认识,通过 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手段,促进 女性生殖健康。
中医诊断学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辨证施治
中医对儿科疾病同样采用辨证施 治的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审症求因
根据症状表现,推求病因 病机。
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并用, 全面收集病情资料。
辨证施治
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进 行综合分析,辨别证候, 确定治法。
02 中医诊断方法
望诊
观察患者面色、形态、 舌苔等
了解脏腑功能及气血 状况
判断病情轻重、寒热 虚实
闻诊
听声音
01
02
03
04
阴阳辨证
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是中医 辨证的总纲领。
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的深浅,判断病情轻 重及预后。
寒热辨证
辨别疾病的寒热属性,是中医 辨证的重要内容。
虚实辨证
辨别邪正盛衰,为治疗提供依 据。
脏腑辨证
肺与大肠病辨证
包括咳嗽、气喘、 咯血、便秘、泄泻 等证候。
脾与胃病辨证
包括食少、腹胀、 便溏、呕吐、呃逆 等证候。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中医诊断学在国际医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推动 了中医诊断学的国际化进程。
对全球健康事业的贡献 中医诊断学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 了重要贡献,尤其在慢性病、亚健康等领域的防治方面具 有显著优势。
THANKS

中医诊断学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完整版ppt课件
气血津液辨证的方法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结合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等方法,综合分析判断气血津液失调的病证类型。
治则治法探讨
治则治法的基本概念
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总则,治法是针对具体病证所采取的治疗措施。
常用治则治法
包括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关系、调整阴阳平衡等。
治则治法的运用
国际化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中医诊断有望与现代医学 技术实现更深度的融合,如基 因测序、影像学检查等,为中 医诊断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 信息。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医 诊断学有望在国际范围内得到 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为更多 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闻诊
听患者声音、语言、 呼吸等
分辨病位、病性、病 因等
嗅患者口气、体味等
问诊
询问患者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了解患者病情发生发展过程、治疗经过等
确定病位、病性、病因等
切诊
按压患者身体部位,了解局部 冷热、软硬、压痛等
触摸患者脉搏,判断脉象特征
结合望闻问三诊结果,综合分 析病情
03
八纲辨证与病因病机分析
胃痛案
患者症状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神疲乏力, 舌淡苔白,脉虚弱。
辨证分析
患者脾胃虚寒,中阳不振。治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选用黄芪建中 汤加减治疗。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三
咳嗽案
患者症状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胸闷食少, 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辨证分析
患者痰湿蕴肺,肺失宣降。治以燥湿化痰,理气 止咳。选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

中医诊断学课件PPT

中医诊断学课件PPT
中医诊断学课件PPT
探索中医诊断学,揭示其概念、理论和应用。了解中医诊断的四大方法,以 及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的特点与应用。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
中医辨证
通过分析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从中找出病因和病 机,为治疗提供依据。
舌诊与脉诊
通过观察舌苔和脉搏的变化,辨别病人的病机和 证候。
八纲辨证
通过分析病人的病情,确定其体质和证型,为个 性化治疗提供指导。
中医辨证论治的质控与评方法
1
临床观察与分析
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和辨证结果,
病案记录与讨论
2
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
记录病例和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和经验
交流,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3
病人反馈和满意度调查
定期收集病人的反馈信息,评估疗效和 满意度,改进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气调和
2
治疗方案。
平衡表里、寒热、阴阳的关系,调和病
人体内的气血运行。
3
以治本为主
除了缓解症状外,还要通过根本治疗来 解决病因和病机。
中医治疗常见疾病的方法与要点
感冒
根据病人的辨证结果,采用温阳祛寒和清热解毒 的治疗方法。
失眠
通过调整肝脾肾功能,安定病人的情绪状态,促 进睡眠。
消化不良
通过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纠正脾胃虚弱的 病机。
辨病评估
通过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和辨证结果,准 确评估病情。
中医诊断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针症状。
中药治疗
选用适当的中草药组合,根据病 人的辨证结果,调理体内的阴阳 平衡。
拔罐疗法
借助气压的作用,通过拔动罐子, 改善病人的气血循环和免疫功能。
中医对病人心理因素的处理与应对

中医诊断学(全套课件303P) 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全套课件303P)  ppt课件

复习思考:
1. 何谓“诊断”? 2. 中医诊断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3. 何谓诊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有哪三点? 5.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有哪三点? 6. 中医诊断的整体审察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7. 为什么司外可以揣内?
第一章


望诊的概念:Δ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气血 经络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变化等以 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诊的原理及意义:人体的外部表现可反映内在脏腑、气 血、经络、的病变。观察人的外部异常表现可诊察内在的病 变。“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诊的注意事项:1.光线:以自然光线为好。 2.温度:适宜。

病 全过程本质 先辨病再辨证—— 先辨证再辨病——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能只辨证而忽 视辨病


姓 名
论 著
黄帝内经 难经

为四诊奠定基础

公元五世纪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东汉 西晋 隋代 南宋 元朝 金元 淳于意 张仲景 华佗 王叔和 巢元方 施发 敖氏 杜清碧 刘完素 李杲 伤寒杂病论 中藏经 脉经 诸病源候论 察病指南 点点金、金镜录 伤寒金镜录 素问玄机原病式 脾胃论
神乱鉴别表
型 类 表现 主病 病机 性质
焦 虑 恐惧
时时恐惧,焦虑 卑谍、脏躁 不安,心悸气促, 不敢独居。 狂躁妄动,胡言 狂病、外感 乱语,少寐多梦, 热病 打人骂詈,不避 亲疏。
心胆气虚,心神失 养。
虚证
狂 躁 不安
痰火扰心
阳证
淡 漠 痴呆
表情淡漠,神识 癫病、痴呆 痴呆,喃喃自语, 哭笑无常,悲观 失望。
春秋战国难经重视脉诊提出寸口诊法西汉淳于意创诊籍为后世病案奠基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创辨证论治先河东汉华佗中藏经论证论脉论防治十分精要西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专著南宋施发察病指南诊法专著最早以图示脉发展简南宋施发察病指南诊法专著最早以图示脉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论舌第一部专著杜清碧伤寒金镜录现存第一部论舌专著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诊病辨证重视病机李杲脾胃论辨脉重视四诊合参张从正儒门事亲主张从外知内朱丹溪格致余论重视症状的鉴别诊断明清叶天士温热论记载了丰富的温热病诊疗经验创立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吴又可温疫论简史熟读叔如临证多神象等概念抽象诊病方法和辨证思维涉及阴阳五行精神气化等基本理论

中医诊断学.pptx

中医诊断学.pptx
汉朝:西汉 淳于意创 “诊籍”
东汉 张仲景建立辨证论治的理论“六经辨证”
晋唐:西晋 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原疾病诊断专著
宋、金、元: “金元四大家”
刘河涧—重视病机; 李东垣—重视四诊合参; 朱丹溪—主张“从外知内”; 张从正—重视症状鉴别诊断
9
2019-10-20
(三)病证结合
症 感性认识 辨 理性认识
(现象依据) (本质判断)
当前本质 当前的主要矛盾
辨“证” 病证结合
辨“病”
“病”与“证”的关系: 同病同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异病异证全过程本质
疾病根本性矛盾
8
2019-10-20
谢谢关注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秦汉以前:
《黄帝内经》 诊法、辨证基础 《难经》 提出“寸口脉法”
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不适应的感觉; 体征:客观检测出的异常征象。 二者常合称为广义“症状”,简称“症”。
3
2019-10-20
谢谢关注
(二)辨证
证的概念(中医学特有): 约定:阶段性; 对病因、~性、~位、~势的病理概括; 反映疾病当前本质。
辨证:对“证”的概括与判断,其本质是用中医 学的方法对疾病进行分类的过程。
6
2019-10-20
谢谢关注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二)见微知著
由局部 判断整体的方法;
(三)以常衡变
由正常、常规
判断异常、变数的方法;
由生理特征
病理变化的判断与推测。
7
2019-10-20
谢谢关注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完整版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完整版
(一) 概念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二) 神与精、形的关系 神

(先天、 后天) 物质基础 外在表现

(三) 望神的意义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病情的轻重、 疾病的预后。 失治、误治 有神 (精足病轻) 无神(精亏病重 ) 治疗养护得当
中医诊断学
1. 中医诊断学的学科性质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 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一门学科。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
(一)诊法 (二)辨证 (三)辨病 (四)病案
诊 断 记录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亦称为四诊——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方法,是辨证、 辨病的依据。
2、皮肤光泽:肤色的荣润枯槁,可反映脏腑精 气的盛衰,从而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预后。凡荣润 光泽者,脏腑精气未衰,属无病或病轻;凡晦暗枯 槁者,脏腑精气已衰,属病重。
常色与病色
常色:明润含蓄。(明润,面部皮肤光明润泽,是为有神,示 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含蓄: 面色红黄隐隐,隐于皮肤之内而不显露,示胃气充足, 精气内含而不外泄。) 主色:个体素质差异,保持终身不变。 客色:随季节气侯等自然环境不同而发生的但属于正常变 化者。 病色:晦暗暴露。(晦暗,面部皮肤枯槁晦暗而无光泽,示脏 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暴露,某种面色异常明显 地显露于外,为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 善色:病色而光明润泽,为“气至”。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 胃气能上荣于面。 恶色:病色且枯槁晦暗,为“气不至”。为脏腑精气已衰, 胃气不能上荣于面。

中医诊断学课件讲义

中医诊断学课件讲义

01中医诊断学概述Chapter定义与特点定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近现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中医诊断学不断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丰富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诊断方法被广泛应用,并与现代医学诊断手段相互补充。

现状与其他医学体系关系与西医诊断学的关系与其他传统医学的关系与现代医学的关系02望诊技巧与方法Chapter01020304表示气血充盈,为健康之色。

面色红润主虚寒证,气血不足。

面色苍白主脾虚证,气血不足,肌肤失养。

面色萎黄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和惊风证。

面色青紫观察面色辨别舌苔薄白苔为正常舌苔或表证初起。

厚白苔主湿浊内停或食积。

黄苔主热证,里证。

灰黑苔主热极或寒盛。

形体肥胖多属痰湿之体,易患中风、消渴等病。

形体消瘦多属阴虚火旺之体,易患肺痨等病。

姿态异常如角弓反张、手足蠕动等,多属肝风内动之证。

查看形体姿态030201望呕吐物清稀无臭者多属寒证,秽浊酸臭者多属热证。

望二便小便清长者多属寒证,小便短黄者多属热证;大便溏泄者多属脾虚,大便秘结者多属实热。

望痰涎望排出物03闻诊技巧与方法Chapter语音呼吸咳嗽口气汗气鼻气闻问结合闻诊与问诊相结合闻诊与其他诊法相结合04问诊内容与方法Chapter询问病史询问起病情况询问病情演变询问既往病史包括病情的发展变化、治疗经过及效果等。

包括患者过去的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

包括起病时间、原因、诱因及初期症状。

了解主要症状了解症状的性质、程度了解伴随症状了解症状分析病因分析外感六淫分析内伤七情分析饮食劳倦判断病位判断病变脏腑01判断病变经络02判断病变性质0305切诊技巧与方法Chapter010*******腹部触诊技巧腹部触诊顺序深部触诊法腹部触诊内容双手触诊法浅部触诊法冲击触诊法06八纲辨证在中医诊断中应用Chapter阴证里证、虚证、寒证的综合表现,如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语声低微等。

阳证表证、实证、热证的综合表现,如面色红赤、发热口渴、烦躁不安、语声高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2. 试述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3. 如何鉴别亡阴证与亡阳证? 4. 里邪出表是否为里证转表证?为什麽? 5. 热证为什麽可以转化为寒证? 6. 鉴别虚实真假的要点有哪些?
黑箱
中医诊断学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
1. 脏腑辨证的含义:Δ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病变特点的基出上,将 四诊所收集的证状,体征及有中医关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 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病性等,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 简言之,即以脏腑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 2. 脏腑辨证归类方法的形成(略)。 3. 运用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其要点如下 (1) 脏腑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是脏腑辨证的理论依据。 (2) 病因病性辨证是脏腑辨证的基础。 (3) 在进行脏腑辨证时,应从整体观角度全面分析脏腑所属证候。 4. 脏腑辨证的临床意义: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必备基础。 5. 脏腑辨证的运用范围:主要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内伤杂病。
散在于《内经》;初步运用于《伤寒杂病论》; 形成于明代;正式提出
于祝味菊《伤寒质难》一书。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表证与里证、 寒证与热证、 虚证与实证、 阴证与阳证,
四对既互相对立 又互有联系的八 个方面证候,各 自都不是一个完 整而具体的证。
表里证鉴别表
表证
里证
特点
病机
临寒 床热 表 现内
脏 证 候 舌 脉
颧红
舌 脉数。 红 苔 黄
红 细数 绛
亡阴亡阳鉴别表
鉴 别 证型
亡阳 证
亡阴 证
病史
原为 阳虚 证
原为 阴虚 证
寒热
畏寒 面苍 白
恶热 面赤
汗出
汗质 稀冷
汗质 热粘
肌肤 四肢
肌肤 不温 手足 厥冷
身灼 肢温
舌象 舌淡 舌红
脉象 脉微 脉疾
兼证
神情 淡漠, 呼吸 气微
虚烦 躁扰 皮肤 皱瘪, 小便 极少
表里——病位;寒热——病性;虚实——邪正盛衰;阴阳——病类。 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3.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 任何疾病的辨证,从大体上说, 都离不开病位的表里、病性的寒热虚实、病证类别的阴阳,八纲辨证 有广泛的实用性,对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二、八纲辨证源流
八纲辨证的源流:《内经》有八纲内容的散在论述, 并基本确立了其间的辨证关系;张仲景初步运用八纲进 行辨证论冶;明代实际已将八纲作为辨证的纲领,张景 岳的“二纲六变”明确了八纲间的关系;近人祝味菊正 式提出了“八纲”之名;《中医诊断学》的正式出版使 八纲辨证得以普及推广。
二、心阴虚证
1.心阴虚证的含义 Δ因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2.心阴虚证的辨证分析要点Δ
具有心失所养,心动失常,心神不宁的主症;具有阴虚内热见症。 3.心阴虚证的辨证要点Δ
悸烦不宁,失眠多梦及阴虚证候。
心血虚证和心阴虚证的鉴别
证型
病机
临床表现
心血 虚
心阴 虚
心血亏虚,心失 濡养
心阴亏损,虚热 内扰
主 证
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 起病或急或缓,病情重,病程 感受外邪 (六 淫,疫疠 , 长。 虫毒)
外邪袭表,阻遏卫气。
脏腑损伤,气血津精受病,脏 腑失调
新起恶寒(恶风)发热同 时并见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
不明显
以脏讣证状为主要表现。
舌苔变化不明现,脉浮。
舌苔多变化,脉沉。


项病 类 目机 别
寒热证鉴别表
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及血虚 证
悸烦不宁,失眠多梦及阴虚证候
三、心气虚证 1.心气虚证的含义Δ 因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表现以心悸为主症的虚弱证候。
2.心气虚证的辨证分析要点 Δ除具有心气虚,鼓动无力的心悸见症 外,尚有气虚的一般见症。
3.心气虚证的审证要点 Δ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所 表现的证候。
(2)本证是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上更见亡阳的见症,如四 肢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微弱,甚或神志模糊,脉微 欲绝等。
3.心阳虚脱证是以心阳虚和亡阳的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Δ
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辨证论治的意义: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与辨病论治相辅相成。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的概念:Δ 对通过诊法收集的病情资料,运用八纲 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情的寒热、邪正的盛衰和病 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的纲领及辨证方法。
2.心阳虚证的辨证分析要点Δ 本证常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 来。具有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血行不畅的主症;具有阳虚温煦 失职的见症。
3.心阳虚证的审证要点Δ: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阳虚证候。
五、心阳虚脱证
1.心阳虚脱证的含义Δ 指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危 重证候。
2.心阳虚脱证的辨证分析要点Δ
(1)本证常由心阳虚证进一步恶性发展而成,亦可因寒邪暴 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窍所致。
临床表现
共 同 点
寒阴 实
证盛 寒
证都









证象
寒热 口渴 面色


舌脉
神态


物,

便
怕冷 口不 面色


舌 迟或
喜温 渴
白,

苔紧
或喜 蜷卧

白,
热饮


淡 无力 胖
热阳 实 都
证盛 热 具
证有


阴 虚
虚 热
征 象

发热 口渴 面赤, 热 尿
恶热 饮或 烦躁

喜凉 喜冷
便


潮热 口干 低热
第一节 心病辨证
[ 提问]:心的生理功能及其与所系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如何? 心有主血脉和主神明的作用。 心的病变范围及主要表现:Δ病变范围:主要反应在心
脏本身及其主血脉的功能失常,心神的意识思维等精神的活动的 异常。主要表现: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 神昏,神识措乱,脉结代或促等

•一.心血虚证

•二、心阴虚证

•三、心气虚证 •四、心阳虚证

•五、心阳虚脱证

•六、心火亢盛证

•七、心脉痹阻证

•八、痰蒙心神证 •九、痰火扰神证

•十、瘀阻脑络证
一.心血虚证
1.心血虚的含义:Δ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所表现的证候。 2.心血虚证的辩证:Δ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悸 血不养心心神不安——失眠,多梦 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头晕,健忘面色淡白,或 萎黄,唇舌色淡。 血少脉道失充——脉细无力。 3.心血虚证的审证要点:Δ心悸,失眠,及血虚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