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乡土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乡土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乡土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作者:高玉琴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09年第03期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德”居学生所必备的五种素质之首,更应在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中予以重视和加强。
现代美术教育出现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态度、情感、审美及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象。
但这些素质在现代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也是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学力的重要因素。
美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产技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在美术教学中同样不能缺少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宿迁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出现过众多的历史名人,而且宿迁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和文化景点。
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刻的意义。
宿迁的乡土美术丰富多彩有古建筑、革命教育基地、文化遗址、具有自己特点的民间艺术等,向宿迁人民展示它独特的魅力。
而通过乡土美术中的德育教育同样可以达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那么宿迁乡土美术教学中可以体现哪些德育方面的内容呢?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延续了千百年来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热爱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重要力量的支柱。
孙中山先生说过:“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因此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是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目的要求。
宿迁乡土美术中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
只要充分发掘就可以从中发现乡土艺术中的爱国主义,这样就能在传授、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有句话说过“爱国主义教育是深入认识自己故乡的开始。
家乡是看的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
”宿迁有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如:宿迁的宿北大战纪念馆,是一个集瞻仰先烈、学习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基地。
可以在参观中让学生得到教育,使他们明白今天幸福来之不易,要好好向先烈们学习,要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这种爱国之情便油然而生。
浅谈乡村小学美术教育
浅谈乡村小学美术教育——在教学中的认识董地乡沙落小学肖祖念我国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早就被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范畴,但是,边远山区的小学美术教育,仍然是义务教育阶段十分薄弱的环节。
原因在于乡村美术教育观念淡薄,把美术课作为“副课”,只有极少数的学校配备了专职的美术教师,一些偏远的学校,美术课基本上是摆设。
虽然美术教育受到了各种的限制,但还是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乡村孩子都非常喜欢上美术课,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这是最大的优势。
其次,乡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乡土教材。
我们在进行乡村小学美术课的教学中,应当发挥优势,大胆去钻研、探讨,探究能够适应乡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让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将书本教学向乡村生活教学转变。
在依托教材的同时,适度、适量的对其进行创新。
让教材与生活,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
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树根、树皮、树叶制作装饰画;利用春秋季节,积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室外进行人物和风景写生,引导学生欣赏描绘美丽的校园、家乡的自然美景。
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审美能力。
乡村是个广阔天地,这里有广阔的农田、清澈的小溪、茂密的树林、起伏的山丘等,这些自然景色本身就构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面,都是我们美术课中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和天然教材。
同时,乡村自然之美和四季的交替紧密关联,每个季节所体现的美感都又各具特色。
春天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春天是生命萌动的季节,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
春天也是艺术家们永恒的表现主题,与春天有关的教学课题最为丰富,例如《愉快的春游》、《万绿丛中一点红》等。
教师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在操场边或田间进行写生,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去寻找春天,去感受自然。
乡村小学的美术课教学,着力于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因此,我们应加强欣赏课教学,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对中外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手抄报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设计能力,以提高学生美化自我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利用乡土资源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效益的提升
热爱传统 文化 的情 感 。盐 城人 勤 劳勇敢 , 以前 的古人 留下 了很 多古 建筑 , 这些建筑很有 历史 意义和学 术研究 的价值 。 例如 , 我们盐城市境 内有源 于宋朝 的龙王古 寺 。 始 建于唐 武 德 三 年 的朦 胧 塔 , 还有体 内为“ 空腔式” 结构 、 内 壁 轮 廓 线 向 上似竖立着的巨型炮弹 头 的“ 海 春轩 塔 ” , 等 等 。我 们 可 以 事先将这些拍摄制作成视频 、 录像 或照 片, 在讲解 不 同的课 题时有选 择性地 灵 活择 用 。如 教 学《 我 国古 代 建 筑艺 术 》 时, 在“ 图片欣 赏” 阶段就可视频播放盐 城 当地 的古代建筑 , 指导学生欣赏外观 造 型 、 建筑 结构 、 群 体布 局 、 建筑 装饰 色
《 雕 泥板》 《 柱状 雕刻》 时, 我就结合射阳土壤 中盐土较多 、 具
有 较 强 的 黏 稠性 , 带领学生 到农村 的天地 挖泥 、 筛泥 、 和泥 , 再进行捏 泥 、 雕刻和想象性制作 活动 , 这样 不但使 学生充 分
彩, 等等 。这样使 学生倍感 “ 亲近 ” , 在心 中油然而生 出 自豪
创造力 。盐城大地 的广大农村 流传至今 的 民间艺术多 种多 样, 是乡土资源 的重 要奇 葩 。我们可 以向学 生介 绍盐 城大
地 的 民间 艺 术 , 激发学生学习这些 艺术 的劲头 , 通 过 学 习 张 扬他们 的个 性 , 促 进 他们 创 造力 的 提升 。如 在学 习 完《 剪
感, 激 发 他 们 热爱 家 乡 的 激 情 。 2 . 弘扬民间传统艺术 , 发展学 生的想象 力 , 培养他 们 的
国
接 近了 自然 , 而且能使他们在 自己的劳动 中进行感悟 , 快 乐 中进行 美术习作。再如教学《 春 天的色彩 》 《 走进大 自然》 等
乡土美术教学的探讨和感悟
《弘扬乡土美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美术教学的探讨和感悟贺兰四中石玉萍2010年5月,我荣幸成为了《弘扬乡土美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初中美术课堂成效性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
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对乡土艺术进校园,进课堂有了深刻的体会。
乡土教材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更能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丢失了的乡土艺术又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了。
看—在上树叶贴画课时学生的积极性是多么的高涨。
我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一下,什么样的材料是我们举手可得最方便的,学生看着窗外,回答说:“树叶”。
当时正是深秋,大自然美丽的色彩已深深吸引了学生。
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各种颜色造型的树叶,去发现美,去创造美。
课堂上配有轻盈高雅的轻音乐,启迪学生丰富想象。
使同学们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中进行树叶贴画。
学生拓展了各自的思维,利用了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树叶,而且有的根据画面的需要,还采集了有小草,用小草在画面上做小房子,运用于画面的线造型。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对自己要有信心,任思绪海阔天空地驰骋,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学生的创造欲望非常高,想象力很丰富,摆在面前的是一幅幅令人赞叹的作品。
一群群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动,农家小院的小鸡在院子里奔跑,几个孩子在田野里放风筝等作品。
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出优美的作品来,学生在参与互动中,发现美、创造美,这些都是在教师的认可、鼓励中来完成的。
在剪纸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互动合作来完成,几个人在一块,设计怎样的剪纸更快、更好,更能突出剪纸的特点。
你用纸剪动物的眼,他用纸来剪动物的身子,他再来设计造型.她再给陪上颜色。
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意境,他们冥思苦想,把自己的情感用小小的剪刀通过造型,颜色表达出来,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丰富而大胆的想象能力。
农村美术教学需结合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
农村美术教学需结合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农村美术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教育资源有限,艺术活动较为贫乏。
然而,农村地区由于其独特的乡土文化和校园环境,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合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可以丰富农村美术教育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结合乡土文化是农村美术教育的核心。
乡土文化是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民俗和地域特色。
结合乡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传承和保护本土文化的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传统手工艺品、民间艺术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同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乡土文化作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农村风景、描绘传统节日、绘制本地特色的建筑等作品,向外界展示农村地区的美和魅力。
其次,结合校园文化是农村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校园文化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创造力的重要环境。
结合校园文化,可以将美术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打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中的艺术装置、艺术展览等,让学生欣赏和学习优秀的艺术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环境进行美术创作,例如在校园墙壁上进行壁画创作、在校园花坛进行花艺设计等。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创作经验,还可以改变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的美观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增加学生的艺术参与度和创作积极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县级或乡级的美术比赛,让他们与其他学生交流切磋,提高艺术水平。
同时,在课堂中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合作创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优秀的校园资源,邀请专业艺术家或知名画家给学生上艺术家讲座,进行艺术指导,激发学生的艺术潜力。
综上所述,农村美术教学需结合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既能传承本土文化,又能丰富学校的艺术环境,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乡土美术校本课的实施与探究
乡土美术校本课的实施与探究摘要:走进乡土,开发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
乡土走进美术课堂促进了农村文化生活的发展,美化了生活。
本着从农村实际出发联系课堂的做法,充分利用身边生活中的美术,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美术贴近生活,乡土走进美术。
活动过程中,收获了大量的乡土气息浓厚的美术作品,依傍农村广阔的自然资源开展的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从容教,学生更易学。
关键词:乡土;自然资源;文化;生活;创造;美术课堂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人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理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6条中明确提出:“农村中小学也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活动。
”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等人文观念的树立,像我校这种偏远的农村初中也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2011年我校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相继开发了切实可行、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
由于地处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综合乡土美术的艺术特色,本着从农村实际出发联系课堂的做法,充分利用身边生活中的美术,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我校美术组开展了一系列的美术教学活动。
一、走进乡土,开发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站在巨人的肩上向前开进,我们选择立足地,目的不是观光欣赏,而是创造美景胜境。
”对待本土的民间美术资源、生活文化艺术我们应坚持这样的态度。
民间是展示一方文化的沃土,是内容丰富多彩的大课堂,一方面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她的魅力所在,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审美感受力;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宿迁的楚汉文化、酒文化、下草湾文化,这些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开展实际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虽然地处农村初中,物质相对贫乏,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乡土资源为我们所用。
一方水土不但孕育了赋予特色的文化,也养育了很多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
我们走访了本乡本土出名的剪纸艺人,了解他的创作构思,学习他的技法技巧,使得民间剪纸这一质朴瑰丽的艺术形式大方地走进了我们的平面设计课堂。
农村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德育浸透与体会
农村初中美术课教学中的德育浸透与体会摘要: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既是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堂。
在教学中大胆尝试美育中的德育浸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德育浸透体会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33-01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既是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本人在农村初中美术课教学多年实践中,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在教学中大胆尝试美育中的德育浸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做法和体会有如下几个方面。
1 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带动教学,增强美术课育人的实效重大节日是美术课教学丰富有效的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个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种课内课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的美术活动。
(1)学期开学伊始,指导学生自己制作彩带、挂饰、剪窗花等动手美化教室,布置“学习园地”,既美化了学习环境,又能培养学生的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等精神。
(2)结合“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百色起义纪念日、元旦”等节日,组织指导学生制作出版主题有继承革命传统、尊师、爱国等的黑板报,教室学习园地,手抄报等,既丰富了学习生活,又能调动学生动脑动手运用各种知识和美术技能的创新意识,从中享受到创作的乐趣,同时,营造了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了以高尚的革命精神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目的。
(3)抓住“母亲节、父亲节、重阳敬老节”等家庭伦理较重的节日,强化学生的亲情及感恩美德。
节日期间,利用课堂教学给学生讲述这些节日的由来及有关典故,既丰富了学生人文知识,又能强化他们为人子孙的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组织学生动手制作节日贺卡或手工作品并写上自己对父母长辈的话,送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以感谢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对父母长辈敬爱之情,感恩之心,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的实际行动。
用乡土创意美术教育激发孩子的潜能
。
实践 证 明 在农村 幼 儿 美 术教学 中 充 分 挖 掘 和 引 人
, , 。
巧 的跳 跃 在孩子灵 巧 的双 手 中伸缩 自如 在 纸 上却 留下 了美 妙 的
本 土 媒质 对 于培 养 幼 儿 的美 术素 养具 有 无 可 比 拟的作 用
、 ,
,
一 注 重 乡土 创 意 美术 教 育 升华 幼 儿 热爱家 乡的 思 想 情 感 运 用 乡 土创 意美 术媒材 资 源 让 幼 儿子 身 处 的 自然环 境 中 学
“ ”
, , 、
途 然后 进行创作
,
。
在 老师的引导下 有 的孩子在杯子上涂 鸦 ; 有
;
。
,
的孩子 涂 色后剪 成 了各种 花朵 有 的孩子 还 在 父母 的帮助下把 纸 杯 做成 了生动可 爱 的小企 鹅
源 这 些 媒材经 过 教 师 的引导 运用 幼儿 尝 试 大胆新 奇 的构思 运
, , ,
:
们 打 开 小 画 夹 在这 种 自然 和 谐 的环 境 中摸 一 摸 看 一 看 画 一
画
。
通 过 这样 的活动 孩子们 的认知变 得 生动立体
, 。 , 。
慢慢 地 一 幅
,
,
在 美 术 中 不同 的造 型 媒材表 现 出 审 美 效果 和 视 觉 效果 的 差
,
幅生 动有趣 的绘 画 跃 然 纸 上
, , 。 , 、 , , , , 意 的本质是 思维 创新 美 术教育重 在 培养 幼 儿 的审 美 能 力 创 意思 维
。 , , 。
,
,
运 用 乡 土 资 源 开 展 主 题 教育 活动 对 幼 儿进行 持 续地
, 。
乡土文化与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精品文档6页
乡土文化与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
”乡村的经济发展、文化氛围和信息科学技术更换的速度与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乡村的乡土人文,民间美术,地域风情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作为新型的农村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处的地理优势,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学会利用,并巧妙地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契机,适时地增设弹性课程。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勇敢地尝试,从当地的乡土文化中进行乡土美术教学探索。
一、乡土文化与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常锐伦教授曾说:“作为教育的导向,应该使下一代公民树立起牢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根。
乡土美术是本地各民族历史积淀的文化造型载体,乡土美术教材所进行的教育正是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
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乡土美术的艺术观念和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才能立于世界之林,从而培养热爱乡土美术文化的感情,使维系民族情感的‘根’深深地扎于学生心中。
热爱乡土的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久远的中国文化,能够让我们在学校的美术课堂上唱响连绵不断的美术文化之歌。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必须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乡土材料是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生动的与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充分运用乡土材料介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来,既能将课堂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又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通俗易懂的生活内容,更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
二、乡土文化与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实践与思考(一)途经之一:从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中窥探乡土美术文化,以人文景观为线索进行乡土美术教学人文景观是人类文明进展中所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可观赏的景物和事物。
在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
浅谈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者:张涛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7年第5期2016年11月中旬,我有幸在济宁市附属中学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山东省美术学科德育教育优秀课例”观摩活动。
随着活动的推进,一节节优秀课例的展示以及听取专家最后的点评,使我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让我不停地思考身边的教育个例,反思网上看到种种因德育缺失或者滞后而产生的后果,让我的思想变得越发沉重。
2015年5月15日,山东兰陵实验中学女生群体殴打一名同校女生;同年6月,南京市浦口区陡岗中学一名初三学生把一名初一学生打致吐血;同月29日,商洛双语学校十多名女生在校外殴打一女生,并造成严重后果;2016年12月16日,本地八中一名学生用刀捅伤六名同学……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个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让人心痛的事?这是否值得家长、教师和所有人深思?在国家教育背景下,应试教育仍然占有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
学生升学看得分,家长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成绩,学校及教师考核成绩占很大比例等原因,使学校教育更侧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农村中学,这种需要变得更为迫切。
校内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年龄也正处于十几岁的叛逆期,这无形之中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加重了砝码。
在初中湘版美术教材中有诸多内容和学生生活中的德育有密切的关联,作为一名教师,尤其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在艺术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利用艺术教育渗透德育,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具体应该怎样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美术学科的教学之中呢?一、课堂内外兼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教育,发现美的存在,于无声无息中在心里形成“德”与“善”的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要求,这比传统教条式的教育效果更为显著。
农村美术教学需结合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
农村美术教学需结合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农村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用艺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农村美术教学应该结合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将学生身边的环境和实际生活融入到教学中,使之成为学生艺术创造的源泉和灵感。
首先,农村美术教学应该注重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乡土风景,这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主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乡村,观察农民的劳动场景、感受农村的自然风光,然后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将这些场景和景色表达出来。
这既能够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校园文化也是农村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个农村学校都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比如校园里的建筑、花草树木、校园活动等。
这些都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成为他们的创作素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写生活动,让学生用艺术的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对校园的感受和思考。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美术活动,如美术展览、美术比赛等,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在农村美术教学中,还可以结合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进行综合创作。
比如,学生可以以乡村故事为主题,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将故事表现出来,让乡土文化在学生的作品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另外,学生也可以以自己所在的学校为创作背景,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将校园文化呈现出来,展示学校的特色和魅力。
综上所述,农村美术教学需要结合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美的魅力。
通过注重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乡村;通过校园文化的融入和发展,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学校有更深的认同感。
通过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结合,农村美术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从小就拥有艺术的眼光和审美情趣。
分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分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摘要】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如何利用乡土资源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本文首先分析了利用乡土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意义和背景,然后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挖掘乡土资源,可以为美术教学注入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
利用本土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开展农村特色文化主题绘画,组织实地写生活动,加强与乡村文化传承人的合作,这些举措都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结合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实践经验,本文总结指出,乡土资源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内容,利用乡土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乡土资源、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手工制作、本土材料、农村特色文化、主题绘画、实地写生活动、乡村文化传承、合作、学生兴趣、教学效果。
1. 引言1.1 意义和背景分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背景。
乡土资源是指特定乡村地区独有、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人文资源,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的乡土资源包括了丰富的农作物、手工艺品、传统建筑、风景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资源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为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内容。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随着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美术教学往往缺乏足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
通过分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教学内容,使他们更能够了解、感受和传承自己的乡村文化。
分利用乡土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唤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与乡村文化传承人合作,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树立对乡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分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农村初中美术课教学中的德育浸透策略探讨
农村初中美术课教学中的德育浸透策略探讨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德育和美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在此时代教育背景之下,德育需要渗透进各个学科之中,而美育也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农村初中美术课堂中,让德寓于美,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德育渗透俄罗斯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美和到的是亲姊妹。
”美育能够美化人的心灵、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能够有效地与德育结合起来。
当下,我国推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德育学科化,让各科都能基于自身学科优势,帮助学生扣好人生中的第一颗纽扣。
因此,农村初中美术教师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农村美术教育的改革进程,在相对教学资源缺乏的状况下,更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德育浓度和教学质量。
一、挖掘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相比,教育资源相对较匮乏,尤其是在艺术教育这一方面,大部分的创新教学都依靠于教师的智慧和创造。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农村美术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和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而农村中最不缺乏的是自然资源,美本身就是源自于实践生活,学生需要将美术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拥有一双美的眼睛,善于去发现自然的美,并使得学生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例如,教师在教学《色彩的感染力》这一课时,教师在确保秩序和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学校操场上去观察树叶,尤其是在初秋阶段,树叶由绿变黄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颜色是极其丰富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树叶,对于颜色进行分类或者排序:深绿、浅绿、浅黄、深黄等,并且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在树叶中看到了什么颜色,使用自己的语言去形容这些颜色,甚至是有的一张树叶上会同时出现绿色和黄色,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中间的过渡色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也能透过这一张树叶感受到生命的更迭。
在实际的场景中去感受绿色的朝气和黄色的凋零,感受时间的循环变化,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教学体验和情绪情感,真切地感受到色彩的奇妙,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界,去善于发现细微之处所存在的艺术之美,只有热爱自然的人才会热爱生活,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宿迁民俗文化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宿迁民俗文化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引言宿迁是江苏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淮河下游,长江中游交汇处,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支撑性城市之一。
宿迁市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这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深受游人喜爱。
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不断减弱,对于保护和传承本地民俗文化的意识也日益淡薄。
本文将讨论,如何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中应用宿迁民俗文化,以保护和传承本地文化,并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一些人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的衰退不可避免。
然而,保护和传承本地文化不仅是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
宿迁市的民俗文化是该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珍贵的一部分。
传统民俗文化中的节庆活动、传统工艺和建筑风格,以及民间故事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如果不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就会永远消失。
在传承宿迁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文化研究和学习,以理解文化内涵和价值。
高校美术教育正是为学生提供这些机会的地方。
高校美术教育中应用宿迁民俗文化高校美术教育,是一个教授美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它的考核标准不仅仅是学生对传统美术的理解,也包括他们对当代美学和市场需求的认识。
然而,美术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尤其是在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宿迁民俗文化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高校美术教育应该包含与本地民俗文化相关的学科和课程。
学生应该了解和分析当地的文化传统,并应用到他们的作品中。
例如,在美术创作中,学生可以运用宿迁建筑、风景、服装、饰品和民间故事等元素,以完成展现宿迁民俗文化的作品。
此外,学生也应该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文化、艺术背景和内涵。
高校应该开设民俗文化相关的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美学和文化的认知。
在美术展览中展现宿迁民俗文化高校美术院校可以举办与宿迁民俗文化相关的展览和活动。
农村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德育浸透与体会
农村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德育浸透与体会作者:李锦彤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19年第19期【摘要】 ;美术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美术课堂也是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
通过在初中美术课堂上不断地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美术技能与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可以得到更全面地发展与培养,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德育浸透体会【中图分类号】 ;G633.955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9-003-02美术虽然不是初中教学中的主要学科,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初中美术课堂上,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进行引导,德育教育逐步的渗透到初中美术课堂上,能够让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思想道德观念得到同步的提升,让学生通过美术课堂的培养可以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学生。
一、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升华学生的美术素养我国传统文化是经历了上千年沉淀的文化瑰宝,对于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的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逐步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让初中美术教学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开展。
例如,端午节前后教师给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一些端午节的民俗。
因为农村对于这些传统民俗的传承相对还是比较完整的,大部分学生端午在家肯定都有进行吃粽子、制作香包、挂艾蒿等一些端午习俗。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补充端午节的由来及节日的一些民俗时,就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美术课堂学习中来。
教师给学生讲解完与端午节相关的知识后,就可以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美术技能制作与端午节相关的手抄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学习到的传统文化知识与美术进行有效的融合,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继承,从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探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些策略
教学篇•学科教学如今新课标的实施,农村中学的美育教学有了新的机遇。
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有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如学校、社会、家庭等不够重视,学生自身的认识不够等因素,导致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教学举步维艰。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认真归纳,在此浅谈影响农村美术教学发展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学习兴趣是解决美术教学问题的关键中考在中学生心中扎下了根,学习文化不敢有一丝懈怠。
有时美术教师尽管喊破嗓子,学生也无动于衷,我行我素,致使整个教学课堂比较沉闷,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表现出冷淡。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浓厚的兴趣就是成功的保证。
只有牢牢抓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引导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将兴趣在学生的脑海深深地扎根,如知识的多样化,学习形式的不同,创设各种丰富的展示平台:展览、比赛、表演等。
利用学生的有效空间,如课间十分钟、第二课堂等,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比赛活动、不同主题的美术月展活动,将课堂上的优秀作业再次制作成标准作品的形式参加展览。
不断提高美术作品的质量,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学生提供了才艺展示和学习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这样一来美术兴趣扎根就水到渠成。
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举办班级展览,这种方式便于操作而且有效。
通过活动,通过展评,学生明白了对班集体荣誉的珍惜,积极为班集体做贡献,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意识。
学校书法社团活动的开展,吸引很多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去创作作品。
在泗阳县规范汉字比赛中,5位同学参加,1人获特等奖,2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
在宿迁市规范汉字现场比赛中,乔妍获最高奖。
随着书法社团活动的持续开展,自然形成了学校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我校被评为宿迁市优秀书法社团学校。
二、开辟学校美术学习的主阵地初中教学中,升学成绩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文化学科自然就定格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部分,美术教学成了配角。
利用乡土教学促进美术有效课堂
利用乡土教学促进美术有效课堂国家美术课程“新课改”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对乡土文化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初中的美术课本教材,有20~30的内容都涉及到乡土教材。
为了更好地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和大纲的精神,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作为一名偏远山区美术教师,我时常把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特征结合现有教材融汇到平时的美术教学活动中。
适当增加一些本地的民族特色,地域风貌、风情的内容,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来突出美术与生活的紧密关联。
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顺利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以下就是我利用乡土文化资结合初中美术教材来丰富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
一、开设乡土校本教材,走出特色路子为了让学生欣赏到这个民族的艺术美,学校搞“五.四”文艺晚会时,我特地用铜鼓做舞台背景,放大了的铜鼓古色古香,学生无不为它的远古的气势之美所震憾,从而产生了对民族艺术之美探究的热情。
另外,我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到校外集市上采访卖土鸡的白裤瑶养鸡专业户。
通过采访了解白裤瑶的生产、生活的变化,了解到这个民族勤劳智慧,从贫穷到富裕,从落后到进步,却又坚持自己的民族特点的生活习性。
白裤瑶与时俱进,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民族史。
使学生更了解党的富民政策,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不同民族构成的团结的大家庭。
培养学生更热爱祖国道德情感,让学生更懂得尊重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挖掘生活艺术,体现时代精神初中八年级《材料与资》主要是介绍奇石装点家居。
“奇石是大自然鬼斧神的杰作,奇石散发着天地的灵气,是不朽的画,无言的诗,无声的歌。
”当今,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品位也高了,人们对生活的环境,居住的环境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奇石装点居室,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家居环境,还可陶冶我们的情操。
我县位于广西西部的山区,红水河河畔,盛产各种各样的石头。
红水河奇石名声很多年前就已经响誉海内外了。
于是我就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利用天然奇石或奇石雕塑艺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发布时间:2021-12-24T06:55:17.056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月20期作者:佘燕[导读]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
佘燕重庆市万州区王牌小学 404000【摘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
德育是新一轮的教改方向,但它受教师素质,约束制度,渗透理念等多重因素制约,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不尽人意,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渗透德育。
涂涂画画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在画画中学生能够观察生活、认识了解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等等。
美术课程虽然在学生的课程安排中占比较少,但只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德育渗透,还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教学美术课程现状措施德育渗透高效方法【正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部分老师只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美术相关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之中为学生渗透德育知识。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美术老师要转变教学态度,在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画画知识,创作优秀作品,同时也要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受到德育熏陶。
这需要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设计,通过将德育知识与有趣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美术学习平台和德育培养平台。
一、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小学美术老师在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了解到一些画作在国内国外的影响力,宣传我国的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上融入一些徐悲鸿、张大千等世人皆知的一些画家,让学生了解创作的背景故事和作品的文化价值,激发起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并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在骄傲的同时注意让学生不断优化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维护我们的民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宿豫区王官集初中高玉琴
【摘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乡土美术教学中同样可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爱生活之情、让学生的人格得以完善、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接班人。
【关键词】乡土美术爱国主义德育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德”居学生所必备的五种素质之首,更应在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中予以重视和加强。
现代美术教育出现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态度、情感、审美及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象。
但这些素质在现代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也是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学力的重要因素。
美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产技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在美术教学中同样不能缺少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宿迁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出现过众多的历史名人,而且宿迁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和文化景点。
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刻的意义。
宿迁的乡土美术丰富多彩有古建筑、革命教育基地、文化遗址、具有自己特点的民间艺术等,向宿迁人民展示它独特的魅力。
而通过乡土美术中的德育教育同样可以达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那么宿迁乡土美术教学中可以体现哪些德育方面的内容呢?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是延续了千百年来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热爱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
重要力量的支柱。
孙中山先生说过:“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因此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是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目的要求。
宿迁乡土美术中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
只要充分发掘就可以从中发现乡土艺术中的爱国主义,这样就能在传授、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有句话说过“爱国主义教育是深入认识自己故乡的开始。
家乡是看的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
”宿迁有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如:
宿迁的宿北大战纪念馆,是一个集瞻仰先烈、学习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基地。
可以在参观中让学生得到教育,使他们明白今天幸福来之不易,要好好向先烈们学习,要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这种爱国之情便油然而生。
还可以从学习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许多欣赏作品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注入了民族文化的审美理想,便于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对于各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师来说,掌握一些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方法,提高民间工艺美术的鉴赏能力,对教育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美术悠久的
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继承和发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很有现实意义。
例如,在题为《民间工艺美术》的欣赏教学中,通过对作品的赏析,使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
如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竹节,一根藤条,一团泥巴,几根木头,几片布头等,在劳动人民手中都被赋予了艺术生命。
这些风格各异的艺术蕴藏着劳动人民永不竭止的创造力,浓缩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极强的审美感染力。
启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师可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
既使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显得稚拙、天真、不成熟,也耐人寻味。
也是这种“真”与“拙”恰恰在情感传达上流露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与信心,再现了人性中的天真和意趣。
又如,剪纸是我国流行最广的,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形式。
劳动人民凭着一把剪刀、刻刀和一张纸,就能创作出许许多多为生活增彩添喜、生动活泼、受群众欢迎、极富艺术情绪和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在《质朴的装饰形式——剪纸》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懂得剪纸艺术的一般知识,掌握基本的剪纸方法,也懂得了剪纸可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美化环境、装饰物品、烘托气氛,了解人们用剪纸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理想未来的憧憬和表达其欢乐的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欣赏和制作,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这也就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可以让学生的人格得以完善
人的素质不仅表现在先天的个性差异上,还表现在后天的发展差异
上。
学生因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艺术启蒙教育的不同都会产生学生素质的差异性,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于学习美术缺乏兴趣、失去信心,畏难心理尤其突出。
如:在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文明谦让,团结协作的好传统。
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受材料和时间的限制,学生个人完成作业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收集材料,根据个人所长自愿分工、协作完成,教师给予总分由学生民主分配,并注明得分原因,各小组还有代表介绍作品构思、制作过程、发生的故事等。
但学生在互相协作中由于意见分歧或相互的争抢、排斥,而难免会产生矛盾,导致合作不愉快。
如有的小组成员互不相让、争当主角,有的小组排斥大家不喜欢的人,有的小组平均分配成绩、互不得罪。
这时可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认识到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任务,意识到他们是一个集体,个人不能脱离集体而存在。
应消除自私自利的思想和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互敬互让,团结协作,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四、培养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和学习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众多优秀传统美德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每一个学生有责任和义务认识和学习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
同样美术教学中同样应该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而乡土美术就可以很好的达到这一方面的要求。
那么如何可以达到这一方面教育的目的呢?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多展示一些乡土美术资源中的资料,如:优秀的图片资料,平时生活中尊老爱幼的图片,相互谦让的图片等,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学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魅力所在,让自己成为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的传承者,并在自己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之发扬光大。
在乡土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只是体现在以上几点,通过乡土美术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尊重知识、学习知识,要珍重友情、尊敬师长,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让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的。
总之,通过乡土美术的教学可以达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