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nbspnbsp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1

合集下载

课时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1

课时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1

课时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一)★飞天杖人类目前面临的生存危机,其根源就在于人口种群的急速增长与有限的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世界人口长期以来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人类能够不断地开发新能源,并提高工业革命、农业革命等手段,适当的提高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最大负荷量。

但环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假如人口数量增加到一定的值,将会引起生物圈的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如何科学地控制人口增长率,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呢?★精华地一、种群的概念: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种群虽然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并不完全相同。

二、种群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布局和遗传特征等。

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的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参数。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可变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1)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这种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2)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断移动位置的动物种群的调查。

假设该种群的总数为N,则N= 重捕总个体数×当初标记的动物数目重捕动物中有标记的个体数2、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的年龄组成主要有三种类型:(1)增长型:种群中幼体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的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精品课件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精品课件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十五章第一节,主题为“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详细内容包括:种群的定义与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种群动态与种内关系,以及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种群的定义,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

2. 学会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了解种群动态与种内关系。

3. 了解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种群动态与种内关系。

重点:种群的定义与特征,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

2. 学具:笔记本、彩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 基本概念:讲解种群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种群的特征。

3. 数量特征:介绍种群的数量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空间特征:讲解种群的空间特征,如分布型、种群边界等,结合实物模型进行展示。

5. 遗传特征:阐述种群的遗传特征,如基因频率、遗传多样性等,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6. 种群动态与种内关系:介绍种群动态的概念,讲解种内竞争、种内互助等关系。

7.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阐述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8.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2. 内容:种群的定义与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种群动态与种内关系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群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3)举例说明种群的空间特征。

(4)阐述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1)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关联、具有共同遗传基础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

(2)种群密度:50只/公顷;出生率:20%;死亡率:15%。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生物必修3
稳定型
比例相当 ; •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___________ 大致相等 ; •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 •种群的密度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必修3
衰退型
较多 ; 较少 ,中老年个体_______ •幼年个体_______ 大于 出生率; •死亡率_______ 越来越小 。 •种群的密度会____________
96 (1)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_______
(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 高 。 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
生物必修3
标记重捕法注意事项
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活动,不 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 • 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时间又不 过分醒目 • 在调查期间没有较多个体迁入、迁 出、死亡 • 适用范围:哺乳类、鸟类、爬行类、 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3)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对种群数量有很大影响。 5、性别比例: (1)概念: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生物必修3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种群数量
影直 响接
年龄结构
预测 变化方向
种群密度
决 定
影响 数量变动
性别比例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迁出
小 结
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生物必修3
4、年龄结构:
(1)概念: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 体数量的比例。 (2)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生物必修3
增长型
较多 ,老年个体_______ 较少 ; •幼年个体_______ 大于 死亡率; •出生率_______ 在一段时间内越来越大 。 •种群的密度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精品课件(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精品课件(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生态学》第二章第三节,主题为“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以及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种群的概念,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

2. 学会分析种群数量变动的原因,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

3. 掌握种群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态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数量变动规律。

难点:种群数量变动的内在原因及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生物群落中的种群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群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20分钟)(1)种群的概念与特征(2)种群数量变动规律(3)种群间的相互关系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种群相关的生态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2. 板书内容:(1)种群的概念与特征(2)种群数量变动规律(3)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群的概念及其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

(2)列举种群数量变动的三种原因,并举例说明。

(3)分析两种常见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并说明其对生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2. 答案:(1)种群是生物群落中具有相同物种、生活在同一地域、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个体总和。

种群在生物群落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决定了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

(2)种群数量变动的原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高二生物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1

高二生物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1
标志重捕法主要是针对不断移动位置的动 物的种群密度的计算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 种群密度高。 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 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 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 降;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Nt=N0 λ
t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 量,λ为年均增长率.)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 增长后,数量趋于稳 定的增长曲线,称为 “S”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存在环境阻力———
讨论2:种群的增长 呈“S”型曲线的原因 有哪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 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 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 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 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 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 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 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 负荷量。(食物一般 是最可能的限制因素)
种群数量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在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 (在有限环境下的种群增长)
年龄 组成
出生率
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
死亡率
迁入
迁出
性别 比例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种群会发生变化。为 了阐明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和调节机制, 揭示各种生态因子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科学家根据种群的增长规律,建立了相应 的数学模型。

2024年《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精品课件

2024年《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精品课件

2024年《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九章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种群的定义与特征、种群动态、种群生态位和种群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种群的概念、特征及其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

2. 掌握种群数量动态的变化规律,了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3. 理解种群生态位的概念,了解不同种群生态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群生态位的理解、种群间关系的判断。

教学重点:种群的定义与特征、种群动态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模型、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生物群落中种群的生活状态,引导学生思考种群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种群的定义、特征,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 种群动态(15分钟)讲解种群数量动态的变化规律,结合模型和挂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群数量的波动。

4. 种群生态位(15分钟)解释种群生态位的概念,分析不同种群生态位的特点,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生态位的判断方法。

5. 种群间关系(10分钟)介绍种群间的关系,包括竞争、共生、捕食等,举例说明各种关系的具体表现。

6.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巩固课堂所学。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种群的概念、特征2. 种群动态变化规律3. 种群生态位4. 种群间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群的定义、特征。

(2)举例说明种群生态位的类型。

(3)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原因。

(4)论述种群间关系的类型及特点。

2. 答案:(1)种群是指在某一地区、同一时间内,生物学上具有相同种类、能够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种群生态位包括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精品课件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精品课件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教材的章节为《生态学原理》第四章第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种群的定义、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动态、种群遗传与进化以及种群生态位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种群的概念,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 学会分析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了解种群增长模型。

3. 掌握种群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理解生态位的概念及其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种群动态分析、种群遗传与进化、生态位概念。

重点:种群的定义、数量特征、增长模型、遗传与进化、生态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群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种群的定义与特征:介绍种群的概念,分析种群的基本特征。

(2)种群数量动态:讲解种群增长模型,分析不同增长模型的特点。

(3)种群遗传与进化:阐述种群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举例说明。

(4)生态位:解释生态位的概念,探讨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种群数量动态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2. 内容:(1)种群的定义与特征(2)种群数量动态(3)种群遗传与进化(4)生态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群的定义及其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

(2)分析种群数量动态的变化规律,并说明原因。

(3)阐述生态位的概念及其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

2. 答案:(1)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特征,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2)种群数量动态的变化规律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3)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所占据的生态位空间,反映了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生物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备课课件苏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备课课件苏教版必修

抽样调查法
通过抽样调查来估算种群数量 ,常用的有样方法、标记重捕
法等。
生命表法
通过记录种群中个体的出生、 死亡等动态变化来统计种群数
量。
指数增长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种群 数量的增长趋势,常用的有
Logistic增长模型等。
02
种群的增长与数量变化
种群增长模型
01
02
03
指数增长模型
描述种群数量随时间呈指 数增长的数学模型,适用 于种群增长率保持恒定的 情况。
思考题及答案解析
问题3
如何理解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请举例说明。
答案解析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一定空间内的分布 状况。常见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包括随机分布、均匀分 布和集群分布。随机分布表示个体在空间内分布无规律 ;均匀分布表示个体在空间内均匀分布;集群分布表示 个体在空间内呈集群分布。例如,草原上的野驴种群可 能呈均匀分布格局,因为草原上的食物和资源相对均匀 分布;而森林中的鸟类种群可能呈集群分布格局,因为 它们需要树木作为栖息地。
高中生物31《生物群落的基 本单位——种群》备课课件
苏教版必修
•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 种群的增长与数量变化 • 种间关系与种群分布 • 种群生态学应用与实践 • 课堂互动与思考题
01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种群的定义
01
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 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体。
02
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 位,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 位。
农作物的影响。
作物种植优化
通过研究农作物种群的生长和繁殖 特性,合理配置种植结构,提高农 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养殖业管理
在养殖业中,种群生态学应用于养 殖动物的种群调控和管理,提高养 殖效率并降低环境压力。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课时2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飞天杖达尔文曾计算了一对繁殖速度极慢的大象,在生活条件充足,没有其他生物危害的情况下,仅在750年后,就可以繁殖成1.9X107头大象的巨大种群。

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如果在适宜的条件下,2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代,如果这样计算,一昼夜可以产生272(约4.7 X 1021)个个体,重达4722吨。

但实际却很难发生这样爆发性增长的情况,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精华地一、 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生存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

假设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将该种群的连续增长情况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就会呈现“J”型曲线,称为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

假设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o ,每代的增长率均相同,即第二代的种群数量是第一代的λ倍,那么,该种群的t 代以后的数量可用Nt 表示为:Nt= N 0λt上述公式就是种群J 型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

二、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种群不可能无限增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竞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即K 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停止增加。

种群的这种增长方式在坐标图上呈现“S”型,称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三、知识梳理类型: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条件:理想条件下“J ”型曲线 数量计算公式:N t =N 0λt增长曲线 常见种群:刚迁入新环境的种群条件:自然或通常条件下 “S ”型曲线 K 值、增长度及实践应用 常见种群 :在有限的环境条件条件下 影响种群 自然因素:如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 数量变化 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使人工控制的种群数的因素 人工 量不断增长砍代森林、猎捕动物和环境污染,使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1.“J”型曲线是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没有疾病的理想条件下形成的,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不变,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无K 值)。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1)1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1)1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1)一、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二、学习重点和难点:种群的特征;样方的选择和确定三、知识结构:一、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

例: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C.一棵树上的寄生物D.一座山峰上的树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概念: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

是种群的特征。

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一样。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内的数量。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如下图如果要调查面积为100m²草地中播娘蒿这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_法,根据样方法步骤算出该杂草的种群密度:(2)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_法。

计算公式:N/a=b/c例: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只/公顷。

3.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出生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种群密度。

4.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5.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一)
★飞天杖
人类目前面临的生存危机,其根源就在于人口种群的急速增长与有限的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世界人口长期以来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人类能够不断地开发新能源,并提高工业革命、农业革命等手段,适当的提高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最大负荷量。

但环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假如人口数量增加到一定的值,将会引起生物圈的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如何科学地控制人口增长率,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呢?
★精华地
一、种群的概念: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种群虽然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并不完全相同。

二、种群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布局和遗传特征等。

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的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参数。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可变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1)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这种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2)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断移动位置的动物种群的调查。

假设该种群的总数为N,则N= 重捕总个体数×当初标记的动物数目
重捕动物中有标记的个体数
2、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的年龄组成主要有三种类型:(1)增长型:种群中幼体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的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种群的年龄组成提供了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

3、性别比例:指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在不同的物种中,性别比例有3种类型:雌雄相当,如高等动物中的黑猩猩、猩猩等;(2)雌多于雄,如人工养殖的鸡、鸭等;
(3)雄多于雌,如蚂蚁、蜜蜂等。

在蜜蜂家族中,只有雄峰是雄性,而雌蜂和工蜂都是雌性,而工蜂却是没有生殖能力的。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它反映了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

三、知识梳理
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
种群密度同一物种的得群密度是可变的
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概念
出生率和死亡率
特征 对种群的影响: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概念
年龄组成
类型
研究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概念
性别比例 对种群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密度
实践应用
1、生态学工作者往往根据研究的需要,划定一定的空间范围,研究某时期种群的状况,所以,每一个种群都有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种群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但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种群的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体所不具备的。

2
,年龄组成和 例1: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 .一个公园中的草木花卉
B 。

一个牧场里所有产奶的奶牛
C .一条河里所有的鱼
D 。

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
析与解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一个公园中的花卉草木和一条河里所有的鱼,都是由不同种生物组成的。

一个牧场里所有的产奶的奶牛,虽然属于同一种,但它不是同种生物的个体的总和,因为它没有包含奶牛的全部。

而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虽然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属于同种生物,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答案:D 。

例2 下图为A 、B 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

设A 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 ,B 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 与b 的数量关系是 (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析与解: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可以看做是一个种群。

将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进行比较,分析各年龄段人口年占比例,就可以对这两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的高低进行判断。

图A所示人口中,各年龄段人口比例适中,人口增长正处于稳定时期;图B所示人口中,年幼者和青壮年人数都大大超过中老年人数,其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人口密度会越来越大,人口增长率会高于图A所示的人口增长率。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