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乡镇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改革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8.21•【文号】•【施行日期】2016.08.2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间组织管理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2016年8月21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现就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组成的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社会组织工作中还存在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支持引导力度不够、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足等问题,从总体上看社会组织发挥作用还不够充分,一些社会组织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全面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一手抓积极引导发展,一手抓严格依法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
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的历程、经验与未来着力点
第21卷第3期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1No.3 2021年5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May2021DOI:10.12120/bjutskxb202103095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的历程、经验与未来着力点燕连福,程诚(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710049)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乡村治理基本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政权下乡”革命时期、“政社合一”建设时期、“乡政村治”改革时期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推进时期。
在党的领导下,乡村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表现为乡村治理主体结构得以优化、乡村治理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乡村治理实践做法不断创新。
回顾历史,中国乡村治理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的经验在于:治理目标上,始终着眼于乡村稳定和发展;治理理念上,牢牢锚定农民的根本利益;治理主体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治理模式上,自觉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紧紧围绕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着眼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营造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治融合中图分类号:D422;C91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398(2021)03-0095-09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
从某种程度上讲,乡村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关系着广大农村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不仅有助于总结学习党在百年乡村治理中积累的基本经验,而且可以为解决好新时代乡村治理矛盾、走好乡村善治之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效借鉴。
乡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精选3篇)
乡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精选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乡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精选3篇)乡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篇1自提升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水平试点工作开展以来,XX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在区委政法委的关心指导下,结合各项工作,下移工作重心,明确责任,落实举措,平稳有序推进试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目前工作开展情况1、多措并举,打牢网格化试点工作基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6.24•【文号】•【施行日期】2019.06.2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2019年6月23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部署要求,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现就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35年,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社区建设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社区建设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2011年10月14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根据《中共湖州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湖委〔2011〕5号),现就深化城乡社区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城乡社区管理体制1.加快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全覆盖。
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自治的原则,加快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组建工作。
新建住宅区居民入住率未达到30%的,应成立居民小组或由相邻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代管;入住率达到30%的,应及时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
工矿企业宿舍区、流动人口集中居住人口超过2000人的应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
城市建成区内的行政村和人均耕地面积0.2亩以下(含0.2亩)的行政村,应积极稳妥推进“撤村建居”工作。
2.完善社区治理结构。
进一步健全以社区(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结构。
鼓励和倡导社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成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成员与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
社区(村)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和其他社区组织的综合管理和协调,指导和监督小区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开展工作,维护居民群众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共青团、妇联、残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在社区的机构,发挥其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
发挥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3.健全社区组织日常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与驻区单位协商议事制度、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制度,规范社区财产、档案、公章管理。
普遍推行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等工作制度,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
2023年乡镇深化机构改革方案
2023年乡镇深化机构改革方案乡镇机构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提升乡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特制定以下方案:一、总体目标____年底前,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
确立以乡为主体、街道为衔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格局,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乡镇机构职能配置,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党的执政能力。
二、改革原则1. 突出问题导向。
围绕农村聚力发力,突出解决群众普遍关心、期盼解决的突出问题,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
2. 以人为本。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关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稳定改革节奏。
注重改革和稳定的统筹,确保改革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充分调动积极性。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营造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三、改革任务1. 增强乡镇行政服务职能。
将乡镇行政服务职能实行精准分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推进乡镇公共事务多体制运行,鼓励和推动乡村社会组织广泛参与乡镇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
2. 整合乡镇党建资源。
深化乡镇党建工作改革,推动党建工作与乡镇机构改革深度融合,加强支部建设,完善乡镇党组织责任体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组织力。
3.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充分发挥乡镇在农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乡村综合服务中心和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乡镇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养老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农民收入和幸福感。
4.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城市扩容和乡村更新,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城市资源向乡镇延伸,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5.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加强对乡镇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乡镇干部选拔任用、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贪污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构建廉洁治乡长效机制。
健全乡镇管理制度
健全乡镇管理制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改革的持续推进,乡镇管理制度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健全乡镇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基层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乡镇管理制度的基本特点乡镇管理制度是指党的领导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居民参与,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套管理规范和制度体系。
其基本特点包括:1. 以人民为中心。
乡镇管理制度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权益,满足人民需求,维护社会稳定。
2. 全面覆盖。
乡镇管理制度应全面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协调推动全面发展。
3. 经济发展为中心。
乡镇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务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水平。
4. 依法治理。
乡镇管理制度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保障法律权益,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5. 注重民主参与。
乡镇管理制度要注重加强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6. 创新发展。
乡镇管理制度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健全乡镇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健全乡镇管理制度,是深化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健全乡镇管理制度可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基层治理、基层服务和基层建设相互促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健全乡镇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制定,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和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 保障基层群众权益。
健全乡镇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基层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xx乡党委书记 xxx一年多以来,我们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总体目标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的始终,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抓亮点求突破,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谐社会建设和乡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一、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格局,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打造一支作风硬、素质高,敢拼敢超,真抓实干的党员干部队伍,是乡镇工作的坚强基础。
工作中,重点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带头履行书记职责。
对党委研究形成的决策决议及通过的工作,以身作则,做出表率。
二是坚持为党员干部排忧解难。
今年共为党员解决30多个难题,消除了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抓好工作。
三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对各项工作,有布臵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通报,对出现问题以及任务完成不及时、不达标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批评劝诫,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改进方法。
二、强化管理党委班子建设过硬的党委班子是党建工作的一面旗臶,一是抓好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层层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状,实行年度奖惩考核。
在班子内部,建立了党委委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乡党委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各片党建工作汇报。
二是加强民主集中制程序的规范。
在党委会议讨论研究工作时,坚持做到不抢先发言定调子、不压制发言堵路子、不强制拍板作决定,对重大问题做到有主见不主观、能果断不武断,从而充分调动了班子成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对党委成员职责内容进行规范。
明确各委员参与、维护、执行、检查党委决议的具体内容、权限、责任和要求,解决好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缺位、错位、越位问题。
四是广泛开展谈心活动。
把谈心活动作为作风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逐级谈,逐个谈,找准优势,分析不足,打劲鼓气,乡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加强村支部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143区域治理THE BASIC LEVEL作者简介:夏特克,生于1976年,哈萨克族,中级讲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社会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历史等。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共塔城地委党校 夏特克摘要: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必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通过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基础、队伍支撑、平台搭建等方面不断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本治理体系,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党建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3-0143-0001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根基,而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强有力保障[1]。
习近平曾指出,将加强党的基层建设联系基层社会治理,以巩固党执政基础,并完善基本社会治理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基层社会治理已逐渐延伸至街道、乡镇当中。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只有符合群众需求,才是高质量的治理体系。
然而,在治理面不断扩大下,基层社会治理的协调、合作机制缺乏越来越明显,严重降低治理效率。
因此,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必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发挥党建的核心作用,精准定位群众需求,优化各项治理功能,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完善基本社会治理体系。
一、强化政治引领,发挥核心作用基层社会治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才能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一,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党领导的政治原则,转变传统治理思路,不断强化党委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服务提供职能等[2-3]。
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进一步规划社会化合作、协调机制,以实现“管理”变为“治理”“管控”变为“服务”,打造公民、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常态化。
第二,充分体现党的政治站位,并积极吸取社会多元要素,以推动基层组织治理体系完善,促进党建、社会治理协调发展。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工作研I究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湖北省民政厅2020年以来,湖北省深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 示精神,围绕“党建引领、做强街道、夯实社区、建 强三支队伍、完善双报到”总体思路,以改革创新精 神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的 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 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为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 基础。
一、强化政治意识,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 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谋划推进(_)系统谋划,一体统筹。
省委坚持一盘棋统筹,召开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 理与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省域治理现代 化、推动疫后高质量发展一体谋划、一体部署,出台了 《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等系列文件。
各地通过召开全委会会议、常委会会议、深改委会议等,围绕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社区 工作者队伍建设、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 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小区网格治理、“红色物 业”等,制定出台本地实施方案。
(二) 强化领导,高位推进。
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经 常督导工作进展,多次专题听取情况汇报,既对重点改革加强调度指导,又对整体工作因时因势部署安排。
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领导、全程指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重难点问题现场调研督办。
省委组织部先后采取视频会、推进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全面动员、重点部署和指导推进。
省民政厅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党组会、厅务会进行专题研究,主要负责同志坚持每周调度,直接督导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展缓慢的市(州)政府和民政部门。
(三) 畅通延伸组织体系。
坚持党的组织体系与 治理体系一体推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互融互促。
全面构建“街道党工委一社区党组织一小区网格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一居民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以下沉党员为主体,组建1.75万个功能型党组织,实现了党组织的“末端神经”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形成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关于镇街改革工作的情况报告
关于镇街改革工作的情况报告镇街改革工作情况报告概述:镇街改革工作是指在我国进行地方政权体制和机构改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的一系列工作。
本报告将全面介绍镇街改革的背景、目标、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地方政府在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乡镇机构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在效率、透明度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进行镇街改革成为了当前的迫切需求。
二、目标:镇街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灵活高效的基层组织体制,提升镇街的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政务公开程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等。
三、政策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对乡镇机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减少了中层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
其次,加强镇街党组织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组织的领导水平。
再次,加大了对镇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了镇街的发展水平。
此外,注重加强镇街与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合作,形成多元参与的格局。
四、成效:在镇街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在政务公开方面,通过建立各项制度,提高了政务公开的水平,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
其次,在资源配置方面,通过优化乡镇机构,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使更多资源用于服务百姓。
再次,在党组织建设方面,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后,在社会管理方面,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组织合作,提高了社会治理效果,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五、问题与挑战:在镇街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落实政策措施不到位,导致改革效果不明显。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对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推动力度。
再次,镇街组织和党组织面临一些管理和领导力不足的问题,还需要加强建设。
最后,在社会管理方面,由于社会治理的复杂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适合基层实际的模式和方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4.28•【文号】•【施行日期】2021.04.2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其他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2021年4月28日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夯实国家治理根基,现就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三)主要目标。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基层政权坚强有力,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作者:暂无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7年第7期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
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
为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就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增强能力,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靠保证。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固本强基。
加强党对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领导,推进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城乡社区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治理。
强化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建立惩恶扬善长效机制,破解城乡社区治理难题。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
乡镇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及对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几点建议
xx市乡镇管理体制分析乡镇机构改革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
多年来,xx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稳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达到了整合机构、压缩编制、精减人员、提高效能的目的,初步建立起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改革后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定位乡镇职能,切实理顺县乡关系,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是大家共同思考和关注的课题。
对此,xx市编办开展乡镇机构运行情况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当前乡镇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确保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取得预期效果。
一、基本情况2010年6月,xx市编办对全市8县1区72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发放调查问卷84 份(每个县区1份,每个乡镇及街道各1份),对乡镇机关目前机构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乡镇事业单位现行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乡镇机关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收回有效问卷84 份。
目前,xx市乡镇(街道)机关普遍设置综合性机构1—2个,主要为党政办公室、经济管理办公室。
乡镇(街道)设置事业单位1024个,其中:上划管理事业机构275个,双重管理事业机构119个,乡镇(街道)管理事业机构630个。
主要设立的机构为财政所、国土所、劳保所、新农合办、统计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社会事务管理中心、文化教育服务中心、水利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站、农业农机工作站、林业工作站、畜牧兽医站、计生服务所、环境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环境卫生管理站、会计站、路政管理工作站、交通管理所、规划建设管理中心、党职技校等。
从总体上看,我市在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乡镇机构运行平稳。
一是对乡镇政府职能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强化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职能,相对弱化了直接参与微观经济管理的职能。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与推进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与推进深度融合与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引言: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与推进,成为了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党的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事业全局的稳定发展。
而社会治理现代化则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措施。
只有深度融合与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才能有效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与稳定。
主体:一、构建高效的党的组织建设体系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证,也是党的力量源泉。
党的组织建设需要构建高效的体系,以确保组织的有效运转和长期发展。
首先,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和加强培训,提高党员的组织观念和服务意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次,要完善党员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党员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干部。
此外,还要加强党的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备战略思维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干部,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机制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需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机制。
首先,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监管机制,推动诚信文化的建设,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形成诚信社会。
其次,要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协调发展。
此外,还要注重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共同治理的局面,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统筹协调党的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依赖的,需要加强统筹协调。
首先,要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党的组织发挥党员和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管理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导致社会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对于确保社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关于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需要的是合理的制度建设。
比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全民平等的法律体系等等。
此外,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需要探索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的相互关系,明确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要实现政府和社会的有效连接,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资源动力和社会管理力量的作用,实现三者的优化配合,使得社会管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二、加强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适应社会需要不断更新的社会管理功能。
创新管理模式,发挥市场资源的优势,提升社会管理效能。
打破社会管理部门之间的屏障,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尤其是在涉及到跨部门实施管理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建立更为高效快捷的解决方案。
此外,还要加强社会参与的机制创新,积极吸纳社会各界的参与,以促进社会管理与全体人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能够有效的提升社会管理的水平。
我们需要注重加强人才的培养,从基层干部培养到领导人才之间,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
另外,要以技能提升为重点,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各个领域的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的变化。
四、加强法治化建设法治化建设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最为基础的工作之一。
社会管理需要遵循法治原则,并通过加强法治化建设来完善社会规范,维护社会公义和公正。
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作者:叶本乾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第10期文_ 叶本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也是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必须不断进行利益整合、推进制度创新、实现价值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政治引领作用。
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形成了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富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多次部署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推进基层党组织发展理念的转型,尤其是201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专门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出部署和安排。
大多数基层党组织能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够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治理效果,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但是,由于理解偏差、执行错位和体制机制不精细精准等原因,少数基层党组织把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简单理解为给基层群众送钱、送生活性物资,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误读为、曲解为或者混同为服务型政府,甚至出现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建设方面出现偏差,组织力下滑,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宣传群众等工作存在严重不足,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虚化、弱化、边缘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亟待加强和完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基层工作改革方案
基层工作改革方案引言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下,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组织的基础和社会管理的前沿,基层工作对于推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基层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和任务。
本文将从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基层组织能力、改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激发基层活力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基层工作改革方案。
一、加强党的领导1.1 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建立健全党的领导体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培养和选拔,提拔优秀干部,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要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党委对基层工作的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1.2 建立党建工作的机制体系制定科学规范的党建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
加强对党组织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同时,要广泛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提升基层组织能力2.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注重选拔专业能力强、学历水平高的干部。
同时,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其管理能力和专业素质。
2.2 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团队建设,鼓励团队协作,激发团队员工的创造力和活力。
2.3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工作信息化,建立基层工作数据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效率。
同时,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工作自动化水平,提升基层工作质量和效益。
三、改进基层治理体系3.1 完善基层治理法规和制度加强对基层治理法规和制度的制定和修订,确保其与时俱进。
同时,要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不当行为,保护基层群众的合法权益。
3.2 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加强社区治理创新,探索社区参与和自治的新模式。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同时,要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乡镇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管理创新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管理新机制的建立,使社会管理更加健全完善,富有生机活力。
与过去的社会管理相比,工作标准更高,工作量更大,工作视角更广泛。
多元管理主体中,党作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社会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社会管理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管理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社会管理活力。
一、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基本职能不同,角色定位也不同。
只有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找准基层党组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着力点,做到依法推进、理性推进、科学推进。
一)也是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
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
如果没有基层组织,党就会像一盘散沙,就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集体。
苏联剧变原因很多,但拥有2100万党员的基层组织在关键时刻软弱涣散、四分五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苏联共产党最终垮台的原因之一。
从整体上说,党的基层组织是很有战斗力的党的8000多万名党员,活跃在近400万个基层组织中,正是通过各领域各单位的基层组织,党把广大党员组织起来,使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正是通过各领域各单位的基层组织,党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动力和源泉也在基层,基层基础打得牢,和谐大厦才稳固。
要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放到基层,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的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领导核心。
李源潮同志强调指出。
基层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
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衡量和检验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的建立、发展,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阔。
从社会管理演进的趋势看,社会管理越来越社会化,社会事务不再只是各级政府管理的公务,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参与的事项。
应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反映诉求、协调利益、规范行为、化解矛盾乃至应对危机的作用。
特别是某些社会问题比较集中的公益性领域,如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社会福利、慈善救助、疾病救治等方面,更要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只有把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让社会发展和创新同步前进,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三)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直接力量。
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
市场经济背景下。
有的直接处于各种不同的社会矛盾之中,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处于最有利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置身于社会基层,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最密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最了解,促进社会管理与稳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主要平台。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基础平台,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形成有序可控的社会环境,才能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管理的基本途径。
四)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纽带。
基层党组织是联结各个社会单元的重要纽带。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活跃的依靠力量,行政机关和公众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直接和人民群众打交道,人民群众认识了解党的窗口”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了解人民愿望,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应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发挥好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形成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
二、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市场化、工业化、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社会管理环境从静态封闭走向动态开放,社会管理对象从“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会管理领域从现实社会延至虚拟社会,已经从一个“整体性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多样化的社会”。
这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使在社会管理中担任领导核心责任的基层党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一)社会管理对象日益多元化带来的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
国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城市就业总人口中,单位人”已由过去占95%以上降到现在25%左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包括管理技术人员和所有的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5亿人,中国历年累计的下岗职工人数近4000万。
同时,深化改革和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国流动人口比例大幅增长,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城乡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不断显现。
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21亿人,占世界流动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还多,并逐步形成了以80后新生代为主体的明显趋势。
据预测,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超过1亿人。
国现有的2.4亿农民工中,流动党员达300多万。
社会管理对象的日益多元化和非组织化,给基层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压力。
二)社会管理内容日趋多样化带来的新挑战。
年两会前夕。
社会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房价调控、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位列其中。
这一系列问题,无不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无不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无不涉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同时,随着群众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欲望与要求越来越高,已经由普通的物质利益向精神利益、民主政治权利转变,越来越注重公平、正义、地位和尊严,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甚至有的开始主动关心和参与政策制定,通过各种渠道介入国家政治生活。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现实挑战。
三)社会管理范围更加广泛化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
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多元多样多变,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心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愤青思维、拜金主义等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的失衡之势,基层党组织正在面对的挑战。
这些大众情绪虽未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但正对社会发展与改革进程产生抵触消解。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
以普遍存在焦躁不安”为例,城镇化及大规模人群流动,漂族”蜗居”蚁族”人群大量出现,不安全感容易加重;房难买、学难上、病难看的现实矛盾,让人的不确定感增强;而少数干部的贪污腐败、一些地方的暗箱操作,使干群关系变得紧张而不信任。
这种情况下,以管理手段要求老百姓用“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灼疑虑”显然难以达到消除“焦虑情绪”需要强化社会沟通。
沟通”就是要“通”如果没有“通”就会形成一条无法跨越的沟”社会鸿沟。
因此,把握和调适社会心态,创新社会管理思维,理所应当地成为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时代挑战。
四)社会管理环境更趋复杂化带来的新挑战。
目前。
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
市场经济、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媒体舆论等构成了社会管理的多维、复杂环境。
今天的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
从一种声音到百花齐放,从千人一面到丰富多元,反映出思想的极大解放,也体现着中国的前进方位: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不同利益的调整与博弈,自然带来不同诉求的表达;随着开放扩大和全球化深入,传统与现代、国外与本土,不同价值观念也必然产生碰撞交锋。
多元表达难免会有“异质思维”甚至给人“鸡同鸭讲”感觉。
其实,不同意见甚至牢骚意见里往往包含着民众的信任期待,这恰恰是宝贵的治理资源。
如果不让讲错话,就不会有人讲真话;如果拒绝接受“失当批评”就会逐渐滑向拒绝接受一切批评。
一个多元社会,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既是尊重公民的表达权,也是纾解社会焦虑、疏导矛盾冲突的必然要求。
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管理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更加难以控制和应对。
互联网正在迅速、深刻、全面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对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舆论交锋的主阵地。
网上舆情很容易成为社会矛盾的催化剂”和“放大器”容易使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个别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政治化,一般问题热点化。
舆情不是敌情。
如何回应群众的诉求、媒体的监督、社会的关切,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
五)社会管理制度严重滞后化带来的新挑战。
社会管理体制方面。
没有完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社会力量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方面,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还没有建立健全,各方面利益关系统筹协调不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依然存在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机制方面,人口动态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对社会困难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不够,保障覆盖面还比较狭窄、保障水平仍然较低,群众就业难、入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精神卫生方面,预测、预警、疏导、救助等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社会成员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化解;基层工作保障机制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人力、财力、物力有限,管理人才短缺,缺乏必要的活动场所、办公设施和工作经费等,工作开展受到严重制约。
这些都是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三、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委领导是核心,政府负责是关键,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
各级基层党组织要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把领导社会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正视热点,解决问题,像经常分析经济形势那样,经常分析社会形势,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大政方针,引导各种社会组织、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勇于走到群众中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认真听取群众诉求,注重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