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信息窗四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青岛版(共21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青岛版(共21张PPT)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五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 信息窗 四(长 方体和 正方体 的体积 )》(1) 青岛版(共21张PPT)
3cm 4cm 5cm
8cm
5cm 5cm
2cm
3cm 6cm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五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 信息窗 四(长 方体和 正方体 的体积 )》(1) 青岛版(共21张PPT)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五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 信息窗 四(长 方体和 正方体 的体积 )》(1) 青岛版(共21张PPT)
(二)反思研讨,深入探究 其他长方体体积是否与长、宽、高都有
这样的关系?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五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 信息窗 四(长 方体和 正方体 的体积 )》(1) 青岛版(共21张PPT)
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以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为三大主 要陈列方向,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
广东省博物馆空间有多大?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五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 信息窗 四(长 方体和 正方体 的体积 )》(1) 青岛版(共21张PPT)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五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 信息窗 四(长 方体和 正方体 的体积 )》(1) 青岛版(共21张PPT)
3.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号,广州新城市中
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新馆于2004年12月奠基开工,2010 年建成,长约350米,宽200米,高13米。是广东省唯一的省级综合 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 基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引导学生关注其体积特征。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体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 探究新知-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其特征,并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 分组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3. 深化理解-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点评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应用- 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

5. 总结拓展-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强调。

-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尝试计算其体积。

五、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3.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最新青岛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开课教学设计1

最新青岛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开课教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给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探究和理解。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课前准备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萝卜或土豆)、小正方体数个。

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盒子吗?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出示课件)学生可能提出:(1)可乐箱的体积是多少?(2)桃汁饮料盒的体积是多少?(3)啤酒箱的体积是多少?……【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情境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盒子直接切入主题,既适合五年级的学生,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新课学习1.怎样求饮料箱的体积呢?师引导学生由问题入手,引起学生思考:要求饮料箱的体积,我们就要知道体积的计算方法。

那怎样计算体积呢?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我们就可以借助长方体或正方体学具来研究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切割学具,自主探究。

师:那长方体的体积怎样求呢?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萝卜或土豆切成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模型。

引导学生先动手切一切,把长方体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也就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切完后再数一数共包含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动手操作,最后交流小正方体的个数是36个。

师:那刚才这个长6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引导学生明晰: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个长方体一共含有36个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36立方厘米。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信息窗4_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信息窗4_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3、解决问题 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m,横截面的面
积是0.06m2。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
0.06 m2
0.06×5 = 0.3(m3)
答: 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0.3 m3。
练一练A
4、 建筑工地要挖一个长50米, 宽30米,深50厘米的长方形土坑, 挖出多少方的土?
96÷8÷8 =12÷8 =1.5(m )
用小正方 体个数
长方体的体积 (立方厘米)
长方体的棱长(厘米) 长 宽 高
12
12
4
3
1
用小正方 体个数
长方体的体积 (立方厘米)
长方体的棱长(厘米) 长 宽 高
12 12
12 12
4 6
3 1
1 2
用小正方 体个数
长方体的体积 (立方厘米)
长方体的棱长(厘米) 长 宽 高
12 12 20
5×5×5 = 125(dm3)
2、小小裁判。
( 1)0.23 =0.2×0.2×0.2;(


( 2)棱长是0.3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0.9立方分米 × ( 3 )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 积是:43 =12(立方分米)( )
×
( 4 )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 是60分米 . ( )
V=abh
算一算箱子的体积
42
27
3 3 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所以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³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底面
底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底面积怎样求呢?
底面
底面
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一课时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一课时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一课时青岛版课程目标1.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通过练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教学步骤1. 概念讲解首先,老师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

可以通过幻灯片、图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老师可以上台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点。

2. 公式讲解接下来,老师向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1=l×w×ℎ(长方体),V2=a3(正方体),其中l、w、ℎ分别为长、宽、高;a为边长。

然后,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公式的应用过程。

让学生跟随老师计算,让他们感受到公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手算、打卡尔库拉计算器等方式进行计算。

3. 实际操作学生将分成小组,进入实际操作环节。

老师可以设计以下三个环节:1.学生手工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以此来理解体积的含义;2.学生通过测量实验室中不同物品的长、宽、高,利用体积公式计算体积;3.学生通过填写练习册来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可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分享方法和心得。

同时,老师也可以随时查看和指导学生操作过程。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1.通过练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2.如何在学生中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学延伸1.利用计算器、Excel等工具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通过探究法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特性和规律。

教学评价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听取学生的问题、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造成的学生吸收力、掌握水平等方面来对本节课做出评价。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4红点1,自主练习1-3题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借助数学模型,通过切一切、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自主学习后的成功喜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若干、小刀、统计表、学具袋、长6cm宽2cm高3cm 的长方体模型(萝卜、土豆或茄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李叔叔下班后去超市买了三箱饮料,我们来看看是什么饮料,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观察上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可乐和果汁的箱子是长方体,啤酒箱子是正方体。

生2:可乐箱子长是7分米,宽是3分米,高是2分米。

……………2.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生1:装可乐的纸箱体积是多少?生2:装啤酒的纸箱体积是多少?生3:装果汁的纸箱体积是多少?……………3、追问:可乐箱是什么形状?它是我们认识的什么图形?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饮料箱是我们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

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而不是书本上的数学,通过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物体,让他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

进而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出示问题: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呢?借助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研究吧!探究导航:⑴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⑵猜一猜,下列物体的体积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⑶做一做,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⑷试着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信息窗4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信息窗4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6.右图中沙雕作品底座的形状是长方体,它的体 积是96立方米,长和宽都是8米。这个沙雕底座 的高是多少米?
96÷(8×8)=1.5(米) 答:这个沙雕底座的高是1.5米。
(教材第97页“第6题” )
7.一个泄洪坝共有20个泄洪孔,每个泄洪孔的宽 是20米,高是125米。泄洪时,通过泄洪孔的水 流速度是1.5/秒。每个泄洪孔每秒能泄洪多少立 方米?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ɑ·ɑ·ɑ=ɑ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课后作业
01 课后练习题。 02 作业课件中的相关练习。
(教材第98页“第8题” )
9.有一个蓄水池(如下图),长10米,宽4米, 深2米。 (1)蓄水池占地面积有多大?
10×4 = 40(平方米) 答:占地面积是40平方米。
(教材第98页“第9题” )
9.有一个蓄水池(如下图),长10米,宽4米, 深2米。
(2)在蓄水池的底面和四周 都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 有多大?
100÷2=50(dm3) 50×15=750(dm3)
15.将一块体积2dm3的长方体橡皮泥捏成正方体, 它的体积是( 2dm3 )。
立体图形变化,体积不变。
16.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1)
(2)
22dm 8dm 10dm
20dm 64dm2
(1)8×10×22=1760(dm3)
(2)64×20=1280(cm3)
3dm、2dm。
分别是10cm、7cm、20cm。
从根图据中这,些你信能息知,道你哪能些提数出学什信么息问?题?
怎样求可乐箱的体积呢?啤酒箱的体积呢?
我们借助学具来研究怎样 求长方体和正方求体可的乐体箱积和。啤酒箱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的第十三单元“三维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能够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了解学生对三维图形的理解程度。

(2)教师讲解: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1)教师讲解:讲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图示进行讲解,并演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导入练习:出示一组长方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估算或者计算方法计算其体积,并在黑板上列出各组长方体的体积。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设计一些能让他们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实际问题,并带领学生思考并列举解决方案,最后再在黑板上汇总出来,让全体同学进行评价。

3.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1)教师讲解:讲解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图示进行讲解,并演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导入练习:出示一组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估算或者计算方法计算其体积,并在黑板上列出各组正方体的体积。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设计一些能让他们计算正方体体积的实际问题,并带领学生思考并列举解决方案,最后再在黑板上汇总出来,让全体同学进行评价。

4. 总结(1)教师讲解: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

(2)让学生自己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将其记录在笔记中。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小组活动,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特别关注比较棘手的计算问题。

六、课后练习1.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10cm、8cm、6cm,求其体积。

青岛六年制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一课时

青岛六年制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一课时

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95-97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提示在这节课的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即“经历现实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剖—归纳概括总结公式—运用公式解决现实问题”这一首尾相接的全过程。

在经历与感受的同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的数学学习过程,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定的评价与反思的能力;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长6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白萝卜。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师:什么叫物体的体积?什么是1立方厘米?指名回答师:有了体积单位就可以知道物体的体积了,下面的图形都是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说说为什么。

课件演示: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并交流。

师:通过观察,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提出问题预设:(1)可乐箱和啤酒箱谁的体积大?(2)桃汁的容积是多少?(3)啤酒箱的体积是多少?……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常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体积单位的知识与新知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复习的前提下导入新知学习非常必要。

然后从情境入手导入新课,既能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能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使学生有疑而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二)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理解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的概念,正确应用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如粉笔盒、魔方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学生能够说出它们分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 探究新知(1)体积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粉笔盒、魔方等,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

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模型,观察其特征。

学生可以发现,长方体有三组相对的面,每组面的面积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用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

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3)正方体的体积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模型,观察其特征。

学生可以发现,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

教师引导学生用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测量正方体的棱长,并计算出体积。

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的三次方。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延伸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其他形状的物体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吗?”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

四、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以下作业:1.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青岛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青岛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目标(一)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教具:投影片,长、正方体,1厘米3的立方体24块,1分米3的立方体一块,电脑动画软件(或活动投影片)。

学具:1厘米3的立方体20块。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提问:什么是体积?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厘米3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这个长方体由 4个 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所以它的体积是 4厘米3。

)教师:如果再拼上一个1厘米3的正方体呢?教师: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1.长方体的体积。

(1)教师:请同学取出12个1厘米3的小正方体。

问:它们的体积一共是多少?教师: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这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同学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然后分别请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的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教师: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问:为什么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即形状不相同而体积相同呢?(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12个1厘米3。

)教师: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厘米3的正方体。

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2)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学生说出摆法和体积后。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七单元信息窗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单、每组40个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块正方体冰块即将放入倒满可乐的玻璃杯中的画面师: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师:是啊,要想让可乐不溢出来,在加冰块之前,杯子里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同学们想一想,至少要留出多大的空间,加入这块冰块可乐才不会溢出来呢?这个预留的空间的大小等于谁的体积?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评析】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可乐加冰块的情境引入,并让学生的思维焦点从生活经验聚焦到数学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复习铺垫、升华对体积单位的感知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课件出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师:这是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师:如果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1米,它的体积又是是多少?【课件出示】棱长1分米和1米的正方体或实物图片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都是体积单位。

(板书:体积单位)师:下面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2、理解长方体的体积的本质。

【课件出示】:利用1立方厘米搭建的三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师:为什么你们能很快求出这三个长方体的体积?师:要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要看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4 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借助数学模型,通过切一切、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自主学习后的成功喜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若干、小刀、统计表、学具袋、长6cm宽2cm高3cm 的长方体模型(萝卜、土豆或茄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李叔叔下班后去超市买了两箱饮料,我们来看看是什么饮料,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观察上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发现:①可乐箱的长宽高分别是7dm、3dm、2dm。

②啤酒箱的长宽高都是3dm。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有选择的展示):①可乐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②啤酒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追问:可乐箱是什么形状?它是我们认识的什么图形?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饮料箱是我们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

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出示问题: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呢?借助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研究吧!探究导航:⑴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⑵猜一猜,下列物体的体积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⑶做一做,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⑷试着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小组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探究活动,搜集典型的交流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教师谈话:经过大家积极的研讨,相信你们都有了很多收获。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信息窗1)》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信息窗1)》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三方面研究内容;数量、形状和位置关系。
学生自主交流,一般能知道面的形状和数量。
学生数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找教室中各个角度的学生回答自己最多看到几个面?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个、两个、三个,也有可能出现其他数量。
学生先独立思考,可能会说出有的面挡住了,借机用面的特征引导:相对的面只能看到一个。
那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是不是长方体?(出示一个正方体学具。)
找同意与不同意的学生代表互相辩论,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教师引导出最后结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在长方体的基础上总结特征。
关注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否会利用长方体的特征去判定立体图形。
活动六:动手实践
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很强,老师想考考大家的动手能力。请小组合作用学具拼一个长方体框架。
师:你是怎样数出6个面的?
师:关于长方体面的知识,老师有个问题:从一个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师:为什么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师:所以我们在画长方体的平面示意图的时候一般只画3个面。出示画法并简单解释。
学生很容易想到面。
强化体与面的联系。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可能会说有多少面、面积、周长、排列规律等。
根据前面学习面和棱的特征的经验,你认为长方体顶点的特征,我们可以研究哪些内容?
师:有哪些内容,你认为没必要研究了?
教师要作出解释:当长方体面的位置确定了,那么顶点的位置就确定了,所以顶点的特征重点研究数量。
师:你认为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谁能给大家数一下?
小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掌握。
l.“自主练习”第1题。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信息窗1)》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一课时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一课时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一课时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4节,主要围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体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教学难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 理解并应用体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体积计算公式卡片。

2. 学具:学生自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得出体积计算公式。

3.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简洁、明了为主。

可包括以下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概念。

2.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3. 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4. 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 提高题: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 教学难点是否讲解透彻,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3. 教学内容是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4. 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1教案 青岛版(通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1教案 青岛版(通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1教案青岛版(通用)教学目标: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特点。

2. 学会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 发掘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特点。

2. 学会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1. 怎样灵活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 怎样发掘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PPT、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1. 观察学钢笔盒,从它的外观开始提问,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准备一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向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定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用黑板或PPT向学生展示,并让学生跟读。

4. 通过 PPT 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其与其他几何体的不同之处。

5. 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并用黑板或PPT向学生展示。

6. 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如书包、饼干盒等。

7.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发现计算体积的公式。

8. 通过练习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巩固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9.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展示和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计算实践和应用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发掘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信息窗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全国一等奖)

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信息窗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全国一等奖)
3、一个长方体玻璃箱长15厘米,宽12厘米,原有水的高度是4厘米,放入一块石头(完全沉没)后,水的高度是4.5厘米。求这块石头的体积。




1、两个同学把做好的同样鱼缸拼在一起(如图),它的表面积和体积与原来的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较有什么变化?
2、出示拓展题。
选做,可个别展示
难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展示




1、投影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填空。
2、学生回答相关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 。
个别展示
可以独立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两人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做法。
可以两人互相交流,也可以小组合作探究,并在黑板上展示,汇报做法




出示习题(填空、判断、选择),学生完成。




出示两道基础题,检查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1、小明家准备做一个鱼缸,长1.2米,宽5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材料?它最多可以装水多少升?
2、小明要用一根长72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10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这个框架的宽是多少?
温泉园区中心校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科目授课人:徐亚利
教学
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
教学
目标
1、通过回顾梳理长、正方体的特征,掌握它们之间的异同。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长、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长、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信息窗四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99—105页
教材简析:
本部分内容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与应用。

本部分的学习以体积单位的学习为基础,学生展开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容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及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是本册教材的特点,在本部分教学时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展开教学活动。

在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即“经历现实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剖—归纳概括总结公式—运用公式解决现实问题”这一首尾相接的全过程。

在经历与感受的同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

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经历观察、猜想、试验、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定的评价与反思的能力;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什么是1立方厘米?
2.有了体积单位就可以知道物体的体积了,下面的图形都是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说说为什么。

课件演示:
3.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并交流。

谈话:通过观察,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体积单位的知识与新知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复习的前提下导入新知学习非常必要。

从情境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怎样求饮料箱的体积?
谈话:谁能把它变为一个数学问题?板书: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解决问题;
(1)理解问题。

谈话: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就是求什么?
(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借助学具探究问题。

谈话:怎样才能知道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呢?将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切一切,数一数。

摆一摆,数一数。


(3)切一切,数一数。

谈话:怎样用切的方法求体积?
(可以先把长方体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数一数有多少个,就知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了,也就知道它的体积了。


演示:集体演示切的过程。

(学生数出一共有36个小正方体,所以体积是36立方厘米。


(4)摆一摆,数一数。

谈话:怎样用摆的方法求体积?
(可以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数一数有多少个,就知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了,也就知道它的体积了。


小组合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这3种长方体,并把有关数据填入下表:
思考:摆每个长方体的“总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分别与这个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回答后,将表中“总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下面写上“体积、长、宽、高”及相对应的单位。

如下表)
3.归纳结论.
(1)猜想:
谈话: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可以动笔算一算)小组内交流。

汇报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验证结论:
谈话:同学们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拼摆、填表、思考、观察、讨论并归纳出结论,大家非常聪明,但是,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通过讨论,得出用测量——计算;拼摆——数一数的方法来验证。


验证:根据上面的结论,要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宽、高)
请小组内一个同学们任意摆两个长方体,量出你们组的2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个同学用上面的结论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2个同学数一数它的体积。

将数据填在表中(4)和(5)。

谈话:用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一样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3)总结: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概括出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4)迁移:由于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应怎样表示?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5)自学课本: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 V= abh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 V=a·a·a a·a·a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所以正方体的公式一般可以写成V=a3
4.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回归导入)
用公式计算3个饮料箱的体积。

5.小结并质疑: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大家表现很好,谁还有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2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判断。

(1)一个长方体长3米、宽2米、高1.2米,体积是7.2立方米。

()(2)棱长是0.3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0.9立方分米. ()
(3)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正好相等。

()3.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件)
(1)自主练习3
学生独立分析解答问题,全班交流完善想法。

(2)自主练习7
谈话:求“每个泄洪孔每秒能泄洪多少立方米,就是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在组内交流。

4.估算一下这间教室的体积。

你是根据什么估算的?
5.开放题:小组竞赛,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比一比看哪组摆法多?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紧跟课堂教学,在进行巩固练习的同时,通过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如:估估教室的体积,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升华提高: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
实践题:回家后,选择你家中一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先测量有关数据,再求出它的体积。

教学反思:
1、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过程,提升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能力。

3、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