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设计-第5单元-第2课时 旋转(2)

合集下载

2020春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设计-第5单元

2020春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设计-第5单元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二、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

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四、单元教学课时安排:4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2课时第1课时旋转(1)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2、观察教材第83页例1的钟面,思考以下问题:(1)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2)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3)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4)试着填一填:从“12”到“1”,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30°;从“1”到“”,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60°;从“3”到“6”,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从“6”到“12”,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3、想一想,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合作互助学习】1、小组内交流独立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对有争议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

2、例2,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每次顺时针方向旋转90º,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乘法关系的进一步理解,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及特点,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2、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和它有关——“数”。

天天学数学都离不开数,对于数我们并不陌生。

我们先来认一认板书:0.6,3.7,……(生读书)这样的数叫做小数;,……(生读书)这样的数叫做分数;2、师:这些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都学习过,但是还有一类数是从我们出生后不久爸爸妈妈就开始叫我们了,板书:0、1,、2、3、……学生读书,学生笑师:为什么笑?(太简单了)师:像这些太简单、太普通,太自然的数就是(自然数)。

谁来说一个自然数?师:自然数从谁开始的(0),到谁结束呢?(无限的)所以用省略号表示。

师:认识了自然数,那非0自然数又是什么呢?(除0以外的自然数)师;这样的数太简单,太普通,太自然了,因此数学家取名为自然数。

但是随着人们对自然数研究的不断深入,大伙开始慢慢发现自然数一点都不简单,在他的数与数之间藏着许多奥秘,大伙想知道吗?(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非0自然数的奥秘;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一)、认识倍数和因数1、师:古时候的战争离不开排兵布阵,我们今天就先帮汉朝大将军韩信来排兵布阵吧!(出示课件1)师:韩信要对这36名士兵进行对列排练,要求每排人数要一样多,可以怎样排列?孩子们可以先思考一下排几排,每排多少人,然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排法,并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五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1、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动手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相互展示。

一.课前复习。

1、自学教材83-84的内空,并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复习旧知)。

2、认真自学P83,并在书中画出图案的对称轴。

3、认真自学例1,总结说出发现了什么。

4、同学互助,归纳出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5、自学例2,并在书上画出小房子的另一边。

二.导入新课。

1、引导观察课件(P84)图案导入,板书设计:课题。

2、检查导习1、2、3、5。

3、自主、合作探案(对各知识点逐一消化)。

(1)知识点1,轴对称的意义和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与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意义、特征、性质,并作补充,板书设计:(或课件出示)。

(2)知识点2,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4、汇报、交流学习情况,教师给予提示。

提示:1、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两个部分。

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轴只有一条。

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一条,多条或无数条对称轴。

5、动手操作,形成技能。

三、当堂训练。

基础知识。

1、我能填得对。

(1)在“木、民、口、对、晶”这几个汉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2)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不等边三角形( )对称轴。

2、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1)雪花(2)五环图案(3)三棱图基本技能。

3、分别画出只有一条对称轴,有两条对称轴,有四条对称轴的四边形。

四.板书设计: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旋转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

(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1.回顾讨论。

出示讨论题:(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2.交流整理。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旋转及平移和旋转在拼图中的应用。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材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观察左右车杆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是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意义,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同时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单元课时分配(1)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2)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3)利用平移、旋转设计图案(1课时)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单元教法与学法本单元的教学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年级五年级日期课时一课时备课人二次备课设计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先由学生熟悉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引入,使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

然后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

最后把学生的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倍数和因数》教学教案一、说材(1)教材的地位和前后关系: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

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情感、价值目标: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3)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4)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谈设计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其次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三、谈教学过程:(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

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

(2)教学概念、正反促成利用横里读、竖里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概念,并及时出示整个前提: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让学生自己举例,示范说、相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做好伏笔。

(3)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才说到12、18是3的倍数(板书:3的倍数),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18这两个数呢?”组织交流:3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4)判断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递深,形成了反思——学习——强化的整个学习过程。

新人教五年级下第五单元数学导学案

新人教五年级下第五单元数学导学案

(10)3、准备展示方案,进行预展。

展示提升(10)展示单元一创设情景带领大家交流例4操作方法。

展示单元二分析[活学活用]中的例题,解决问题。

课堂达标(5)分别画出将向上平移3格、向右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课题3、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课时:3 类型:新授课前预习(2)学习目标3、通过学习,我能掌握有关分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4、我能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环节自学指导自主学习10【问题】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

他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

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自我探究】1、你知道了那些信息?写在下面。

第一次:一杯纯牛奶,喝了杯。

第二次:兑满热水,又喝了杯。

问题:我的解题设想是:2、一杯纯牛奶,喝了一半加水,实际上是加了()水,杯里()是牛奶,()是水。

牛奶与水是相溶的,再喝半杯,实际上喝的半杯里()是牛奶,()是水。

画图表示如下:把()看作单位“1”。

【活学活用】李华喝一杯牛奶,先喝去它的一半,接着又喝了剩下的一半,共喝去这杯牛奶的几分之几?合作探究(10)1、互相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2、结合自我探究的结果,组长带领全组同学交流例题3的解题思路。

3、准备展示方案,进行预展。

展示提升(10)展示单元一创设情景带领大家交流例3解决方法。

板书:解决过程。

展示单元二分析[活学活用]中的例题,解决问题。

课堂达标(5)小明倒了一杯饮料,先喝一半后加满水,再喝31后,又加满水,最后全部喝下。

小明喝的饮料和水哪个多些?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

加满水,水是(),纯牛奶是()。

又喝了21杯,这21杯里,()是纯牛奶,()是水。

21杯的一半是杯。

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杯,水是杯。

一共喝的纯牛奶:水:。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注意:由于题目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我将按照导学案的格式进行回答,包括序号、主题、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活动等部分。

请您谅解。

)导学案第一课时分类整理通法主题:分类整理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类整理的基本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理解分类整理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分类整理方法。

难点: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分类整理。

教学活动:1. 导入新知识: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对,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

这些运算中的数字可以进行分类整理吗?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分类整理。

2. 引入新知识:- 分类整理的定义:分类整理是将一组事物按照某种共同特征或规则进行划分和整理的过程。

- 常见的分类整理方法:(1)按照形状分类:将物体按照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按照颜色分类:将物体按照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整理,比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3)按照用途分类:将物体按照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文具、食品、玩具等。

(4)按照大小分类:将物体按照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大的、中等的、小的等。

3. 知识巩固: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文具盒,将其中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你们可以选择按照形状、颜色、用途、大小等任何一个分类方法来整理。

4. 总结归纳:- 分类整理是将一组事物按照某种共同特征或规则进行划分和整理的过程。

- 常见的分类整理方法有按照形状、颜色、用途、大小等分类方法。

课后作业:练习册第1页,完成按照形状分类的题目。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时内容和教学活动。

每个导学案都应该具体针对具体课时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0春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设计-第2单元(2)

2020春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设计-第2单元(2)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4、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5、3的倍数的特征。

2、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

四、教学措施:1.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并且有些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3.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课时划分共6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 3 5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3、质数和因数……………………………………………………………2课时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第2课时因数和倍数2第3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学案整理:本节课我学会了:还有疑惑的问题是:教学反思第5课时质数和合数学习内容质数和合数 P14 编写人学习目标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教案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新知识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要求】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 .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建议】1 .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 .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仅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

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

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

当学生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思考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

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学生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校本教材内部使用)目录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 (3)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 (7)2.2、5、3的倍数的特征 (11)3.质数和合数 (15)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9)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3)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7)整理与复习 (39)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 (41)2.真分数和假分数 (49)3.分数的基本性质 (53)4.约分 (55)5.通分 (63)整理与复习 (73)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图形的运动(三) (77)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83)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7)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91)综合应用打电话 (97)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99)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学广角 (103)导学案的的设计与使用说明一、本导学案设计思路:设计了“课前预习、设疑导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延伸)、归纳总结、达标检测、课后反思”等环节。

二、在使用导学案时,建议教师根据个人的需要对导学案每个环节的设计情况进行删减或者增加,使之更能适用于自己。

三、使用中按照以下方法操作:1、课前: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下节课学习内容;学生课前独立完成预习任务。

2、课中:(1)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导入新课方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2)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测(结合本节课导学内容,有必要检测的可进行检测);(3)发挥好学习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进行组内、班级展示交流;(4)根据需要安排拓展提升(延伸)内容;(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6)学生完成达标检测,教师课堂上抽批小组长的达标检测,了解掌握学习效果,然后小组长检查组内达标检测完成效果;(7)少留或者不留课后作业。

3、课后:课后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学生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等。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设计-第2单元-第5课时 质数和合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设计-第2单元-第5课时  质数和合数

第5课时质数和合数学习内容质数和合数 P14 编写人学习目标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判断、推理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你能说出2、3、5的倍数的特征吗?【合作互助学习】⑴找出1—20的所有因数,然后给他们分分类。

看一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①每个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讨论交流后完成下面的题。

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⑵观察思考:①有两个因数,如2、3、5、7等,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②4、6、8、9等这些数的因数与上面的数的因数相比有什么不同?⑶你还有什么发现?【展示引导学习】1、检查自主学习1的内容。

(先说给同学听,然后老师检查)2、小组讨论交流预习学案2的内容。

小组成员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3、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分别发言,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因数的三种情况,明确质数和和数的概念。

明确特殊的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和数。

4、100以内的质数表。

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来判断100以内的一个数字是质数还是和数呢?是不是用逐一检查的方法判断呢?有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呢?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方法【评价提升学习】学案整理:本节课我学会了:还有疑惑的问题是:教学反思。

2020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与教案执教者:年级:五年级时间:目录一、教学计划二、课时备课****—****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

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

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2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二、自主学习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

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合作交流1、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2、课文第4页的例2.(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四、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五、反馈提升1.学生汇报预习1的内容2.小组交流讨论预习2的内容,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的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笔记本上。

六、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二课时旋转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2.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杀个设计图案。

3.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2课时 正方体(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2课时 正方体(导学案)
答案:(1)正方形(2)相等特殊(3)30cm(4)2cm
3.在一个长方体中,最多有()个面是正方形。
答案:2
4.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cm,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长48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5cm,宽是4cm,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答案:(1)8×12=96(cm)
(2)48÷4-5-4=3(cm)
二、运用旧知的迁移,概括正方体的特征。(13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板书:面、棱、顶点)
课件出示例3。
2.组织学生根据正方体实物尝试自主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3.对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
1.先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从面、棱和顶点三个方面来汇报长方体的特征。
1.根据已学知识,回答长方体的特征。
2.回答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7cm、3cm和2cm。
3.学生可能想象到: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了,那么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一填。
(1)长方体有()个面,它们一般都是()形,也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面积分别()。
正方体
(1)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3)正方体有8个顶点。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如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体现在:1.在复习长方体的特征后,让学生把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了正方体的特征。2.把猜想和探索实践紧密结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又让他们享受猜想的成功体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同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旋转(2)
学习内容教材第84页例3及练习二十一第4-6题。

编写人
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旋转,我能用语言描述出平面图形旋转的特征;
2、我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重难点掌握旋转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
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第84页例3)。

(1)分析题意:绕点O旋转,点O的位置应该()。

只要找出点A
和点B()方向旋转()度后的位置连线即可。

(2)画一画。

先画点A´,OA´( )于OA,
点A´与点O的距离是()格。

再画B´,OB´()于OB,
点B´与点O的距离是()格。

最后连接线段A´B´,形成三角
形A´OB´。

【合作互助学习】
1、小组内交流【独立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对有争议的问题在全班进行
交流。

2、想一想、议一议,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时应注
意什么问题?
3、做一做,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
图形吗?
【展示引导学习】
(1)如下图,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相较于点O,绕点O旋转长方形,你能
发现什么?
按上面的方法试一试,你发现下面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2)阅读第86页你知道吗?感受利用平移、对称、旋转设计图案带来的美感。

【评价提升学习】
1、练习二十一,第4、5题,在书上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利用下图在右边的方
格中设计精美的图案,可
将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
组合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