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第2课时 速度及其有关计算
第1章第2节第2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PPT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学业 要求
1.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巩固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 的相关计算。 2.能熟练比较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的大小关系。
返回目录 3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01
关键能力·提升
返回目录 4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核心突破二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思考
导学
1
.
已
知
:
H2(g)
+
1 2
O2(g)═══H2O(l)
ΔH1 = - a kJ · mol - 1 , 2H2(g) +
O2(g)═══2H2O(l) ΔH2=-b kJ·mol-1。则 ΔH1 与 ΔH2 的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b=2a,带上“-”号比较,ΔH1>ΔH2。
返回目录 14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2.若A(g)+B(g)═══C(g) ΔH1<0,A(g)+B(g)═══C(l) ΔH2<0,则ΔH1与 ΔH2的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因为C(g)═══C(l) ΔH3<0,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2-ΔH1,所以 ΔH2<ΔH1。
C [C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ΔH=-393.5 kJ·mol- 1 ,A错误;C(s)→CO(g)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2CO(g) ΔH=-221.2 kJ·mol-1,B错误;由图示能量数据结合盖斯定律可求出该反应的ΔH=+172.3 kJ·mol -1 ,C正确;温度不影响反应的ΔH ,D错误。]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学案 (第2课时)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案 (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4.会计算平均速度.5.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6.平均速度的计算.7.平均速度的计算典型例题一、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例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课堂达标11.如图所示是路程—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A B C D2.如图所示是速度—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5:4,它们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____;二、“过桥”问题例2.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要的时间为( ) A 120s B 140s C 160s D 180s课堂达标21.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1.2km的大桥,则共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2.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由车头上桥到车尾全部离开大桥,共用3min,则这座大桥长为_______m3.一列火车通过长4200m的隧道用去时间5min,若其速度为15m/s,则火车长_____m.4.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三、平均速度概念的考查.例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方法总结:课堂达标31.“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 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C 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 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2.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 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 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A 4.8m/sB 5m/sC 2.45m/sD 4.8km/h3.汽车从A 城开往B 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第三节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的来源.2.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单位.3.初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4.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5.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6 .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之间的换算.7.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以及刻度尺的读数.8.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典型例题一、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例1.某同学的身高是1.6m,则他的身高应为_______cm.例2.某原子的半径为20nm,则相当于__________m.方法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达标1.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3.75m=3.75m ×100=375cmB 3.75m=3.75m ×100cm=375cmC 3.75m=3.75×1001cm=0.375cm D 3.75m=3.75×100cm=375cm 2.单位换算:4×105μm=_______m;7.84×106m=______km 25nm=________m15km=__________cm 3.6m=__________nm3×105km=______mm3.我国的长江全长6300km,如果换算成以米为单位,当相当于__________m二、刻度尺的读数.例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方法总结:课堂达标21.如图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此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2.下图所示是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甲同学的读数为41毫米,乙同学的读数为41.0毫米,丙同学的读数为16毫米,丁的读数为16.0毫米.上述四位同学中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三、误差和平均值法测量物体的长度.例3.一个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L1=2.45cm;L2=2.46cm;L3=2.47cm;L4=2.48cm,那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__________cm方法总结:课堂达标31.某同学测量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51cm,5.51cm,5.53cm,5.55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A 5.51cmB 5.52cmC 5.525cmD 5.53cm2.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8.45cm、8.56cm、8.44cm、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课后巩固1.一位同学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忘记了写单位,你帮他填上合适的单位:小明的身高为1.64_____;课桌宽46____;物理课本的长为250______,一枚硬币的厚度为2_____.小红的鞋长为24_______,金星到南麻的距离为40_____.刘翔在奥运会上跑的距离为110_____.2.无线电波在1s内通过的距离为:3×105km=__________cm=__________mm.3.用测量工具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不能______,只能尽量________.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_______的.4.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高中必修二物理速度教案
高中必修二物理速度教案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计算方法、相关公式及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速度的综合运用与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教科书、课件、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入本节课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速度的重要性。
随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速度?速度与位移、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概念讲解1.教师介绍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位移/时间。
2.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三、公式推导1.教师讲解速度的代数符号表示及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
2.教师提供相关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加深对速度公式的理解和熟练掌握。
四、实验操作1.教师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测量速度并进行计算,加深对速度的理解。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练习训练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带领学生讨论解答方法和答案核对,指导学生发现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六、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重点强调速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公式,以及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速度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概念讲解、公式推导、实验操作和练习训练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相关公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设弹射系统使战斗机具有的初速度为v0,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t2 -v02=2as 可知 v0= vt2-2as=30 m/s.
(2)若某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要求该型号战斗机仍能在此舰上正常起飞, 问该舰身长至少应为多长? 答案 250 m
不装弹射系统时,战斗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 vt2=2as′ 可知该舰身长至少应为 s′=v2ta2=25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多选)(2022·高州市高一期末)物体沿着x轴正方向从坐标原点开始计时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与坐标值x的函数关系式是v2=4-4x,规定向 右为正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从计时开始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物体的初速度v0=4 m/s √C.物体的加速度a=-4 m/s2
D.物体在t=1 s时速度为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得2as=vt2-v02,所以vt2=v02 +2as,由题意知物体的初速度为正,对比函数关系式v2=4-4x,可 得v0=2 m/s,a=-2 m/s2,所以物体从计时开始先沿正方向做匀减 速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C错误; 在t=1 s时,v1=v0+at=0,故D正确.
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为1.6×103 m,速度达到80 m/s,飞机
的加速度大小为
√ A.1 m/s2 B.2 m/s2
C.4 m/s2
D.8 m/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根据 vt2-v02=2as 可得 a=vt2-2sv02=2×801.m6×/s12-030m=2 m/s2,故选项 B 正确.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ppt课件
①.同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它的平均速度是随着 各段时间或路程的不同而变化的. ②.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不能用 例.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后一 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5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是多大? ③.如果把变速运动分成几段,各段的平均速度都 不一定相等 ④.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物体实际的速度有时比平 均速度值大,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小
s/m
6
思考:此题若换成 v-t 图答案又如何?
4 2
o
2
4
6
8
t/s
例1.火车的速度144km/h,某人跑步的速度4m/s, 问谁快? ( 火车快 )
例2.已知: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 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2,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之比? 甲 s乙 解:
s v甲 t甲
v乙
v甲 s甲 t乙 2 2 4 v乙 t甲 s乙 1 3 3
v1 v2 vn v 来计算 n
例.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以v1匀速驶完前 一半路程,又以v2匀速驶完后一半路程.则全程 2v1v2/(v1+v2)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1:如果列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 (v1+v2) /2 度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2:一段路程为s,如果列车在通过前2s/3时 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后s/3时的平均速度为v2, 3v1v2/(v1+2v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1.速度(v) 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长短 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举例: 飞机2s内飞行了500m 小汽车1min行驶了1800m 谁运动得快? 500m/2s=250m/s ∴飞机运动快 1800m/60s=30m/s 2.速度的计算 3.速度的单位 由s和t的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中: 米/秒(m/s)
运动的快慢第二课时学案
时间:年月日第()份学案
课题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
4.会计算平均速度.
学习重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平均速度的计算.
学习难点
平均速度的计算
学习过程
设计
【导学】一、“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看“想想议议”讨论并回答其中问题。
2、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的速度是9m/s,最后冲刺时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合多少km/h?
2、请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课本19页图1.2—5
(1)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2)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
☆☆中考连接☆☆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二、匀速直线运动
1、自学提纲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总结:物体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1、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速度。
第二章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v -t 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3.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2)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速度公式:v =v 0+at .2.意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刻的速度v 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速度v 0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at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 √ )(2)速度逐渐增加的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 ) (3)公式v =v 0+at 适用于任何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 )(4)公式v =v 0+at 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 ) (5)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的斜率逐渐增大.( × )2.一质点做直线运动,速度v =5+0.3t (m/s),则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___,加速度为________,3 s 末的速度为________. 答案 5 m /s 0.3 m/s 2 5.9 m/s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图象四个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1)它们分别做什么运动?(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斜率一定为正值吗?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斜率一定为负值吗?答案(1)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丁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2)不一定不一定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a恒定不变;(2)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2.两种理想化模型的v-t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例1A、B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1所示.图1(1)A、B各做什么运动并求其加速度;(2)两图象交点的意义;(3)求1 s末A、B的速度;(4)求6 s末A、B的速度.答案 见解析解析 (1)A 物体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1=v -v 0t =8-26 m /s 2=1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B 物体前4 s 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 s 后沿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2=0-84 m /s 2=-2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两图象交点表示在该时刻A 、B 速度相同.(3)1 s 末A 物体的速度为3 m /s ,和初速度方向相同;B 物体的速度为6 m/s ,和初速度方向相同.(4)6 s 末A 物体的速度为8 m /s ,和初速度方向相同;B 物体的速度为-4 m/s ,负号表示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反.针对训练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第1、2 s 为第Ⅰ段,第3、4 s 为第Ⅱ段,第5 s 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第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B.第1 s 内与第5 s 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物体在2~4 s 内静止D.第Ⅰ段和第Ⅲ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 答案 B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第1 s 内的加速度小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故A 错误;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则知第1 s 内物体的加速度沿正方向,而第5 s 内的加速度方向沿负方向,方向相反,故B 正确;物体在2~4 s 内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做匀速直线运动,C 错误;第Ⅰ段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而第Ⅲ段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故D 错误.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设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开始时刻(t =0)的速度为v 0(叫做初速度),加速度为a ,请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求t 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答案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v -v 0t -0=v -v 0t,整理得:v =v 0+at .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1.公式v =v 0+at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的矢量性:公式v =v 0+at 中的v 0、v 、a 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首先应选取正方向.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a >0;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a <0.若v >0,说明v 与v 0方向相同;若v <0,说明v 与v 0方向相反. 3.两种特殊情况: (1)当v 0=0时,v =at .即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其运动时间成正比. (2)当a =0时,v =v 0.即加速度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例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 s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 s 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求: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 答案 见解析解析 解题关键是画出如下的示意图:设图中A →B 为匀加速直线运动,B →C 为匀速直线运动,C →D 为匀减速直线运动,BC 段的速度为AB 段的末速度,也为CD 段的初速度. (1)由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得 v B =a 1t 1=2×5 m /s =10 m/s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10 m/s. (2)由v =v 0+a 2t 2得a 2=v -v 0t 2=v D -v C t 2=0-102 m /s 2=-5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v C 方向相反.1.v =v 0+at 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v =v 0+at 的用途:初速度v 0、加速度a 、时间t 、末速度v 之间的关系,已知其中三个物理量,可求剩余的一个物理量. 三、速度公式在刹车问题中的应用例3 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前面有情况需紧急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8 m/s 2,刹车后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刹车3 s 后汽车的速度. 答案 0解析 设汽车从开始刹车到速度为零所用的时间为t ,取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由v =v 0+at ,得t =v -v 0a =0-20-8 s =2.5 s ,汽车在2.5 s 末速度减为零而停下,之后汽车不再运动,所以3 s 后汽车的速度为零.1.刹车问题:车辆刹车时可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变为零,所以刹车时车辆只在“刹车时间”内做匀变速运动.刹车时间取决于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2.注意问题(1)明确车辆的刹车时间(车辆末速度变为零时所用的时间).比较要研究的时长与刹车时间的大小关系.(2)若要研究的时长小于刹车时间,则汽车在要研究的时间段内的实际运动时间等于时长;反之,实际运动时间等于刹车时间.3.常见错误:误认为汽车在给定的时间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简单套用速度公式v =v 0+at ,得出的速度出现负值.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下列有关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曲线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答案 D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时刻在发生变化,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一定不相等,A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能变化,B 错误,D 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C 错误.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多选)如图3所示是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物体( )图3A.初速度为0B.2 s 末的速度大小为3 m/sC.加速度的大小为1 m/s 2D.加速度的大小为1.5 m/s 2答案 BC解析 由题图可知,物体的初速度v 0=5 m/s ,末速度v =0,由公式v =v 0+at 可得a =0-5 m/s 5 s =-1 m /s 2,A 、D 错误,C 正确.由题图知,2 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 m/s ,B 正确. 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应用)(2018·嘉兴一中期中)爬竿运动员从竖直竿上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下滑2t 时间,然后再匀减速下滑t 时间恰好到达竿底且速度为0,则前后两段匀变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1∶2 B.2∶1 C.1∶4 D.4∶1答案 A解析 设两段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由速度公式得匀加速段的末速度为v =a 1·2t .匀减速时,由速度公式得v +(-a 2)t =0.两式联立解得a 2=2a 1,所以a 1a 2=12.4.(速度公式在刹车中的应用)汽车的加速、减速性能是衡量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辆汽车以54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1)若汽车以1.5 m/s 2的加速度加速,求8 s 后汽车的速度大小.(2)若汽车以1.5 m/s 2的加速度刹车,分别求刹车8 s 时和12 s 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 (1)27 m /s (2)3 m/s 0 解析 初速度v 0=54 km /h =15 m/s.(1)由v =v 0+at ,得v =(15+1.5×8) m /s =27 m/s. (2)刹车过程中汽车做匀减速运动,a ′=-1.5 m/s 2. 减速到停止所用时间t ′=0-v 0a ′=-15-1.5s =10 s.所以刹车8 s 时的速度v ′=v 0+a ′t =(15-1.5×8) m /s =3 m/s. 刹车12 s 时的速度为零.一、选择题1.对于一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它静止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来越小 B.速度越来越大 C.加速度越来越小 D.加速度越来越大答案 A解析 因为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保持不变,由v =v 0+at 知,当a 为负值时,v 逐渐变小,所以B 、C 、D 错误,A 正确.2.物体某时刻的速度v =10 m/s ,加速度a =-2 m /s 2,它表示( ) A.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且速度在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且速度在增大 C.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而且速度在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而且速度在增大 答案 C解析 加速度a =-2 m/s 2,它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匀减速运动,C 正确. 3.一辆沿直线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电线杆共用时5 s ,汽车的加速度为2 m /s 2,它经过第2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 ,则汽车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 A.2 m /s B.10 m/s C.2.5 m /s D.5 m/s 答案 D解析 根据v =v 0+at ,得v 0=v -at =15 m /s -2×5 m/s =5 m/s ,D 正确.4.奥迪车有多种车型,如30TFSI 、35TFSI 、50TFSI(每个车型字母前的数字称为G 值),G 值用来表现车型的整体加速度感,数字越大,加速越快.G 值的大小为车辆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 km /h 的平均加速度数值(其单位为国际基本单位)再乘以10.如图1为某一型号的奥迪尾标,其值为50TFSI ,则该型号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 km/h 的时间约为( )图1A.5.6 sB.6.2 sC.8.7 sD.9.5 s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型号车的加速度为 a =5010 m /s 2=5 m/s 2,v =100 km /h ≈27.8 m/s , 故加速时间t =v a =27.85s ≈5.6 s.5.一列火车匀减速进站,停靠一段时间后又匀加速(同方向)出站.在如图所示的四个v -t 图象中,正确描述了火车运动情况的是( )答案 B解析 进站速度均匀减小,出站速度均匀增大,故A 、D 错.进站、出站火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故C 错.6.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1 s 末、第2 s 末、第3 s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是( ) A.1∶1∶1B.1∶2∶3C.12∶22∶32D.1∶3∶5答案 B解析由v=at得v1∶v2∶v3=at1∶at2∶at3=1∶2∶3,故选项B正确.7.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关于该质点在前8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0~1 s内的加速度最大且方向向右B.t=2 s和t=4 s时加速度等大反向C.3~5 s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向右D.5~8 s内质点的加速度最小且方向向左答案 A解析0~1 s内质点的加速度为a1=2 m/s2,方向向右;1~5 s内质点的加速度为a2=-1m/s2,负号表示方向向左;5~8 s内质点的加速度为a3=23m/s2,方向向右,A正确,B、C、D错误.8.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如图3所示,发射过程中某段时间内火箭速度的变化规律为v=(2t+4) m/s,由此可知这段时间内()图3A.火箭的初速度为2 m/sB.火箭的加速度为4 m/s2C.在3 s末,火箭的瞬时速度为12 m/sD.火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 D解析由速度的表达式v=(2t+4) m/s可知,在这段时间内火箭的初速度v0=4 m/s,加速度a =2 m /s 2,火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 、B 错误,D 对;将时间t =3 s 代入v =(2t +4) m/s 得 v =10 m/s ,选项C 错误.9.(多选)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固定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当滑块速度大小变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v 04a B.v 02a C.3v 02a D.3v 0a答案 BC解析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v 02=v 0-at ,得t =v 02a ;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v 02=v 0-at ′.得t ′=3v 02a,B 、C 正确.10.(多选)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 末的速度是6 m /s ,第2 s 末的速度是8 m/s ,则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 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 2C.任何1 s 内的速度变化量都是2 m/sD.第2 s 初的瞬时速度是6 m/s 答案 BCD解析 物体的加速度a =v 2-v 1t =8-61 m /s 2=2 m/s 2,物体在零时刻的速度v 0=v 1-at 1=(6-2×1) m /s =4 m/s ,故A 错误,B 正确;物体在任何1 s 内速度的变化量Δv =at =2×1 m /s =2 m/s ,故C 正确;第2 s 初和第1 s 末是同一时刻,可知第2 s 初的瞬时速度是6 m/s ,故D 正确. 二、非选择题11.某机车原来的速度是36 km /h ,在一段下坡路上加速度为0.2 m/s 2.机车行驶到下坡末端,速度增加到54 km/h ,求机车通过这段下坡路所用的时间. 答案 25 s解析 初速度v 0=36 km /h =10 m/s ,末速度v =54 km /h =15 m/s ,加速度a =0.2 m/s 2.由v =v 0+at 得:t =v -v 0a =15-100.2s =25 s. 故机车通过这段下坡路所用的时间为25 s.12.摩托车从静止开始,以1.6 m /s 2的加速度沿直线匀加速行驶了4 s ,又以1.2 m/s 2的加速度沿直线匀减速行驶了 3 s ,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托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 2.8 m/s解析 匀加速行驶4 s 时:v 1=v 0+at =(0+1.6×4) m /s =6.4 m/s ,匀减速行驶3 s 时:v 2=v 1+a ′t ′=(6.4-1.2×3) m /s =2.8 m/s.13.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了10 s 的时间达到72 km /h 的速度,然后以这个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司机发现前方公路上有一只小鹿,于是立即刹车,如图4,刹车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 2,求:图4(1)汽车在启动加速时的加速度;(2)开始刹车后2 s 末的速度大小和6 s 末的速度大小.答案 (1)2 m/s 2,方向与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2)12 m/s 0解析 (1)选汽车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启动过程,初速度v 0=0,末速度v 1=72 km /h =20 m/s ,加速时间t 1=10 s ,所以启动加速时的加速度为a 1=v 1-v 0t 1=20-010m /s 2=2 m/s 2. 即启动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方向与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2)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为a 2=-4 m/s 2设汽车刹车过程用时t 0由0=v 1+a 2t 0,得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需要的时间为t 0=5 s ,所以开始刹车后2 s 末的速度为v2=v1+a2t2=(20-4×2) m/s=12 m/s,由于6 s>5 s,所以开始刹车后6 s末的速度为0.。
第二节-产生时差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解题思路(1)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2)自东向西越 过日界线(3)越过180度经线,但未越过日界线。
两条日界线
人为日界线: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然日界线: 0时所在的经线
两条日界线
A. 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AD
B. 东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C. 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D. 西半球的低纬度地区
纬度间隔1°,经线长为111千米
11. 图4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
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08广东) A
A.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世界的洋流分布
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用于长江大堤加固的投资有上百 亿元人发币. 这么大的投资也不可能把所有长江大堤进行全部加固, 只能对重点的河段大 堤进行重点加固.如水流不畅,洪涝危害严重的荆江河 段,容易遭到水毁的河岸.
占全球的: (
)
A. 一半 C. 四分之一
B. 三分之一 D. 五分之一
练习2:北京时间为2008( C )
A. 一半 C. 四分之一
B. 三分之一 D. 五分之一
三、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 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
所求地区时< 0,则日期减一天,结果加24得到时刻; 所求地区时=0 或24,为当日24点或次日零点。
1.一至十二区中央经线的度数 特殊点地方时
E
图一
图二
例4:已知A地(40°N,116°E)区时为11:26,求B地 (35°N,140°E)、C地(40°S,74°W)的区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速度》教学设计
速度教学设计案例课题速度课型:实验探究型教学设计初二物理教材中第一次涉及到要求比较高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而速度公式的得出又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由于有初一甚至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基础作铺垫,学生对速度公式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以一个合适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确实从方法上去理解这两种比较速度方法的合理性,需要在引导技巧上有所突破。
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能够较方便地测出速度的同学给予赞同。
在做“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设计表格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实验中的缺点并迅速度地想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对公式、复合单位、单位换算以及规范计算的格式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作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生活、物理、社会”中也给出了极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以确凿的关于速度的数据加深学生们对速度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②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③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②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③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娇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合格性考试讲义 必修一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A.在前4 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在1~3 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3 s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
D.2~3 s内与3~4 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B.物体在0~10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10 m/s
D.物体在0~10 s内的加速度为2.5 m/s2
解析:选BC由题图知,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图象的斜率一定,说明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错误,B正确;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即t=0时刻的速度,由题图知初速度为10 m/s,C正确;物体在0~10 s内的加速度为a= = m/s2=1.5 m/s2,D错误.
【学考演练】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时,不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公式v=v0+at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4)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的运动叫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5)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v=v0+at可知,经过相同时间t,v0越大,则v越大.(×)
解析:选BD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故B、D正确.
5.有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大的质点加速度必定大
8.(多选)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
解析:选AD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远离时间轴的倾斜直线,选项A中速度为负值代表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但速度在均匀增大,选项D中速度为正值,代表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速度不断均匀增大,故A、D正确.
高一物理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物理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二. 知识要点:1. 进一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学会利用图象表示物理规律。
2.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推导方法。
3.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会用公式解决有关运动问题。
4.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
5. 进一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会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位移。
6.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用公式解决有关运动问题。
三. 重点、难点解析: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小车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小车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一样,如下列图;小车的加速度不变。
这样的运动是变速运动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类型:〔1〕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如汽车起步、飞机起飞、火车出站、石块自由下落等〕〔2〕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如汽车刹车、飞机着落、火车进站、石块竖直上抛等〕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在时间轴上方,匀加速直线运动图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如图2〕,匀减速直线运动图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如图3〕。
〔2〕从图线上可以确定物体在任一时刻的速度。
如:在图2中t=6s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样。
〔3〕从图线上可以确定物体达到某一速度所对应的时刻〔或所需时间〕。
如:在图3中v=2.0 m/s 在t=2s 时刻〔或从0时刻起经历2s 时间〕。
〔4〕从图线上可以确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如:在图2中,取t=0时刻到t=6s 时刻过程,时间t=6s ,初速度v 0=2m/s ,末速度v=8 m/s ,如此加速度a =tv v 0-=1 m/s 2,方向与正方向一样。
名师一号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5页
新课标同步· 必修1 新课标同步 物理·必修 必修
(学生用书 28) 学生用书P 学生用书 一、对速度与时间关系式的理解 1.速度公式的推导 .
∆v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其中初始时刻的速度,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 , 其中初始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t 到末时刻的速度v,则速度变化∆v= - 为v0,到末时刻的速度 ,则速度变化 =v-v0,初始时刻到末时 ∆v v-v0 - 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由此式整理得v= 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得 a= = = , 由此式整理得 =v0+ at. ∆t t 表示经过时间t物体的速度 式中v 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表示经过时间 物体的速度, 式中 0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v表示经过时间 物体的速度, 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第3页
新课标同步· 必修1 新课标同步 物理·必修 必修
3.速度—时间 -t)图象 .速度 时间 时间(v- 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 -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1) 匀速直线运动的v-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 匀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所示. 所示.
第6页
新课标同步· 必修1 新课标同步 物理·必修 必修
2.有关速度与时间关系式的讨论 . 三者均为矢量, 若规定 的方向为正方向, < 说明 (1)a、v0、 v三者均为矢量, 若规定v0的方向为正方向,a<0说明 、 三者均为矢量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若a>0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v= v0 + at即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 也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 = 即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即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动. (3)关系式中含有四个物理量,已知任意三个便可通过此表达式确 关系式中含有四个物理量, 关系式中含有四个物理量 定第四个物理量. 定第四个物理量. (4)当v0=0时,公式可写成 =at. 当 时 公式可写成v= (5)当a<0时,公式可写为v=v0-at(a取绝对值 . 当 < 时 公式可写为 = 取绝对值). 取绝对值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课件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
4.(德州中考)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5月25日22时27分在菲律宾北部 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60km。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内部 B.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内部 C.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 R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二课时
疑难解析 科迪勒拉山系的北部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而南 部的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造成这种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太平洋的主体位于太平洋板块,但太平洋的东南部海域属于南 极洲板块的一部分。
5.南亚的印度半岛位于六大板块中的( D )
A.太平洋板块
B.欧亚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6.(贵港中考)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 C )
A.东非大裂谷
B.红海
C.海沟
D.大西洋
7.板块交界处易发生火山、地震。如果地震发生时,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
课,此时大家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C )
经典名题 【例】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 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小学数学教案速度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速度问题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速度的概念,能够解决简单的速度问题。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问题的应用。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速度,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速度的概念。
二、讲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0分钟)
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2.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距离/时间,单位是米/秒(m/s)。
3.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练习速度计算(15分钟)
1. 让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几道速度的练习题,巩固速度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监督的方式,让学生相互检查答案并纠正错误。
四、应用速度问题(15分钟)
1. 给学生提供几道速度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计算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总结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布置速度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初步解决速度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速度的相关知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节-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优质精校版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点评 速度大小旳变化情况仅由速度和加速度方向旳关系拟定,不要以为
加速度为负值,就做匀减速运动,如在本题中t4~t5时间内,虽然加速度为负值,
但速度也为负值,即两者方向相同,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变式训练2
某质点旳运动图象如图8-3所示, 则质点( )
3、将已知量带入公式求未知量,若所求量是 矢量,要阐明方向。
注意:在解题过程中可合适利用图解法 。
例题3、某汽车正以12m/s旳速度在路面上匀速行驶, 前方出现紧急情况需刹车,加速度大小是3m/s2,求 汽车5s末旳速度。
解:以初速方向为正方向 则v=v0+at=12+(-3) ×5m/s=-3m/s
(2)应用公式v=v0+at进行计算时,除“+”外,其他各量要根 据正方向旳要求情况加上相应旳“正负”号.
3.几种特殊旳匀变速直线运动:
(1)当a=0时,公式为v=v0. (2)当v0=0时,公式为v=at. (3)当a<0时,公式为v=v0-at(此时a取绝对值).
二、辨认v-t图象 如图8-1所示,v-t图象描述速度随时间旳变化关系, 统计了任意时刻物体旳速度,用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旳优点 是:形象直观、清楚便捷,能清楚地反应运动物体旳速度随 时间变化旳情况,便于从整体上认识运动旳过程、运动旳特 点.
答案 8600 m/s
点评 对于过程复杂旳运动,我们能够将其分为几种简朴运动,
变式训练3 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匀加速上升2 s后速度到达3 m/s
,接着匀速运动了一段时间,最终再以大小为1 m/s2旳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才停下 来.求: (1)升降机匀加速上升旳加速度a1. (2)升降机匀减速上升旳时间t2.
速度教案初中
速度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掌握速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让学生了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3. 速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米/秒(m/s)、千米/小时(km/h)、米/分钟(m/min)。
4. 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运动员的速度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行驶速度,引出速度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讲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通过PPT或黑板,清晰地展示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讲解速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速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实例,如运动员跑步的速度、交通工具的速度等,让学生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和应用。
5.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提问,了解学生对速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通过学生的练习题答案,了解学生对速度计算和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答案,了解学生对速度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够掌握速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素养。
高中生物第二节有性生殖第2课示范教案 苏教版
第二课时脊椎动物的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导入新课师:高等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有性生殖,由亲体产生精子、卵细胞,再由精子、卵细胞两两结合产生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植物体。
多细胞动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和植物一样,在亲体的精巢和卵巢内分别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由精卵细胞的两两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
师:脊椎动物的受精卵是如何发育为新个体的?推进新课板书:二、脊椎动物的有性生殖师:人类生殖过程中,受精卵是在哪儿形成的?生:在女性的输卵管内。
师:我们知道,有时怀孕的女性可能产下双胞胎。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是由于一个卵细胞与两个精子受精导致的呢?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提出个人见解。
师:(1)双胞胎可以分为同卵双生的双胞胎与异卵双生的双胞胎。
(2)但是,不管是同卵双生的双胞胎,还是异卵双生的双胞胎,都是一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受精产生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3)通常,女性每次只能有一个卵细胞成熟后排出,极少数情况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卵细胞同时排出。
(4)假如一个卵细胞成熟后排出,在女性的输卵管内与精子受精后产生一个受精卵,但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裂成两个独立的个体,各自独立发育,就形成了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其性别相同。
(5)假如两个成熟的卵细胞同时排出,分别与两个精子受精,产生两个受精卵,各自独立发育成为胎儿,就是异卵双生的双胞胎,性别可能不同。
师:你了解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吗?板书:三、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师:(1)脊椎动物的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和人的基本相同。
(2)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发育到幼体的过程,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中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后发育为性成熟的个体的过程。
师:你知道,哪些脊椎动物通常属于卵生?又有哪些动物通常为胎生呢?相对而言,卵生与胎生哪一种更为进化呢?学生活动:结合阅读文本,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生甲: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为卵生;哺乳类为胎生。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
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学会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据此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能够根据化学分析和波谱分析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一、确定实验式和分子式1.确定实验式(1)原理:将一定量的有机化合物燃烧,转化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C →CO 2,H →H 2O),并通过测定无机物的质量,推算出该有机化合物所含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该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各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确定其实验式(也称最简式)。
(2)元素分析方法①李比希法分析思路:C 、H 、O 的质量分数――――→÷摩尔质量C 、H 、O 的原子个数比――→最简比实验式。
②现代化的元素分析仪分析的精确度和分析速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确定分子式 (1)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①原理质谱仪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使有机分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等。
这些离子因质量不同、电荷不同,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行为不同。
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后,得到它们的相对质量与电荷数的比值,即质荷比。
②质谱图:以质荷比为横坐标,以各类离子的相对丰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结果所建立的坐标图。
如图为某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从图中可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即质荷比最大的数据就是样品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其他方法相对分子质量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的值。
①标况密度法: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求算摩尔质量。
M =ρ×22.4 L·mol -1②相对密度法:根据气体A 相对于气体B(已知)的相对密度d 。
M A =d ×M B③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M =m 总n 总。
(3)确定分子式在确定了物质的实验式(最简式)和相对分子质量之后,就可进一步确定其分子式。
计算依据:分子式是实验式的整数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速度及其有关计算
1.猜测一下以下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给它加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值:
(1)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3 ;
(2)一名优秀短跑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大约是36 ;
(3)公交车正常行驶的速度为km/h。
2.某飞机在5 s内匀速飞行了1 000 m,它飞行的速度为m/s,合km/h。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路程越长的物体。
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少的物体,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D.运动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多的物体速度越大
4.一辆轿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当到达地点A时,司机看了一下手表,正好是上午9点;当到达地点曰时,司机又看了一下手表,如图所示,求轿车在AB之间的速度。
5.小刚想利用自己的“心率”来测量正常步行的速度,他来到操场60 m跑道的起点,用手按住自己手腕的脉搏,以正常的步子走到终点,记下脉搏跳动了60次,如果小刚步行时的“心率”是72次/min,试计算:
(1)小刚正常步行完60 m跑道所用的时间;
(2)小刚正常步行的速度。
6.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计和相关的里程牌,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某地驶向南京,则
( )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km/h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40 m/s
C.该汽车0.5 h后可以从某地到达南京
D.该汽车15 min后可以从某地到达南京
7.世界著名110 m栏运动员刘翔在12.88 s内跑了110 m的路程,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羚羊、汽车B.运动员、汽车、羚羊
C.羚羊、汽车、运动员D.汽车、羚羊、运动员
8.雷达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军事装备。
如图所示,若雷达向飞机发出的微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为52μs(1μs=106-s),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则其传播速度大小
为m/s,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m。
9.小明与爸爸坐的车从沪宁高速公路上去上海,见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在通过此标志牌后.经过5 min行驶了10 km,交警将他们拦住,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
(1)交警为什么要将他们拦住?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至少还需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上海?
10.请你根据如图所示两车及车速表的指示,完成下列过程
(1)提出问题:?(2)补充条件:;(3)结果(写出简要的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1)m/s(2)km/h(3)30 2.200 720 3.C 4.υ=s/t=(120 km一80 km)/(20/60)h= 120 km/h 5.(1)t=60次/72次/min=5/6 min=50 s(2) υ=s/t=60 m/50 s=1.2 m/s 6.D 7.C 8.3×1087 800 9.(1)车超速了υ1=s1/t1=10 km/(5/60)h=120 km/h>90 km/h(2)t=s/υ=(28 km一10 km)/90 km/h=0.2 h 10.(1)两车何时相遇(2)两车相距150 km (3)由于s1=υ1t,s2=υ2t,s l+s2=s,所以t=s/(υ1+υ2)=150 km/(50 km/h+100 km/h)=1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