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传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新型的控制论传播模式:这是美国学 者施拉姆提出的:这一模式是一种双向的循 环运动过程。
传播 传播
信息
译码
编码 信源 解释 信宿
解释 信宿
信源 编码
译码
信息
反馈 反馈
它与传统线性传播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1)它引进了反馈机制,将反馈过程与传受
双方的互动过程联系起来,把传播理解成为
一种互动、循环往复的过程;(2)在这一过
传播的几种基本类型,既自成体系,具 有独特的结构、要素、形式和功能,同时又 相互联系、逐次涵容、互为补充,其关系如 下图:
大众传播 组织传播
人际传播
自身传播
四种传播类型关系图
在这个层级系统中,自身传播位于最底 部,并与其他传播形式重合,成了一切传播 的基础。而大众传播处于该系统的顶端,具 有最大的传播规模和包容能力。在这个系统 中,由下往上,传播形式出现了四个变化: 第一,受众面越来越大; 第二,传受双方在距离和感情上越来越 远; 第三,信息的个性化越来越淡; 第四,组织系统和传播技术越来越复杂。
传播属“非社会传播”,合起来都叫“人类传
播”。
3.从传播的周期即节奏、频
率上来看,人际传播为偶发、最Βιβλιοθήκη 没有规律,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组织传播有一定规律,如每隔多
少时间开一次会、上一次课。大
众传播最有规律,凡媒介都必须
定期发送信息。
4.从角色来看,即传播过程中扮演的是 传者还是受者。人际传播的传者和受者可随 时交替,如倾心交谈,无拘无束。一般传受 的机会是均等的,尽管兴趣、能力未必相同。 组织传播的传者和受者有所规定,角色被组 织结构所限定,机会不一定均等。大众传播, 其传者和受者固定,机会完全不均等,通常, 媒介是专职的传者,大众是固定的受者,诚 然,大众有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但那 只是例外。
4.信誉意识:一是指传播内容的可信度; 二是指传播者被受众所信赖的程度。
三、传播模式
模式,是事件的内在机制以及事件之间
的关系的直观的、简化的形式。
一个模式,不在于它自身是一种解释性
的东西,而在于它有助于直接地表述或构成
理论。传播模式分析,就是把传播过程分解
为若干组成部分,以显示其在传播的全过程
中所起的作用。
2.非语言媒介:包括有声非语言媒介 和无声非语言媒介。
(1)有声非语言媒介,也称“类语言”,如
讲话的语音、语调、哭声、笑声、呼喊,借助其
他物体制造的声音,敲击声、琴声等,是一种让
受者“意会”的沟通媒介。
(2)无声非语言媒介,指的是人的表情、动 作、姿态以及相关的界域、服饰等负载信息的一 种无声的人体语言,这种无声非语言是一种“此 时无声胜有声”的重要沟通媒介,它有动态和静
2.信息:从公关传播的角度看,信息 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其中包 括观念、知识、态度、情感等。
3.媒介和信道:即传播信息的中间物、 载体、途径和渠道。信道的性质和特点, 对媒介的选择。 4.信宿或受(传)者:即接受并利用 信息的人,这里制公众。 5.反馈:这里制受者对传者发出的信 息的反应,是一种信息的回流。传者可以 根据反馈秒年月秒年 传播的效果,并据此 调查、充实、改进下一步的行动。
五、各类传播类型的比较 1.从传播的手段看,自我 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都是 使用亲身传播手段(说话、表情、 动作等),其中,组织传播部分 地使用大众传播手段(如团体刊 物、企业报纸、单位有线广播电 视等);而大众传播则是全面依 赖大众传播手段的。
2.从传播的规模和性质看,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属“社会传播”,而自我
态两种类型,在人际沟通中普遍而大量运用。
3.实物媒介:指传递语言和非语言符号 的物体。主要有:
(1)信件、卡片等;
(2)电话;
(3)传真机:这是一种凭借电话线路, 将书信、文字资料、图象资料及时传递到 遥远地方去的一种电子沟通媒介;
(4)个人电脑联络系统(网络)。
二、大众传播媒介 是一种以电视、广播、报 纸、杂志为信息载体和工具的 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两大类, 电子媒介和印刷媒介:
1.语言媒介:包括有声语言媒介和无声 语言媒介。 (1)有声语言是指发出声音并具有一 定语义内容的语言。如交谈、演讲、谈判、 讲话、报告等,在沟通中反馈及时,效果 明显,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媒介。
(2)无声语言是对语言语义的符号化, 比如各类文字材料、信函、文件、报刊、 杂志、书籍等。图片、照片、商标、徽章 等寓意文图标识也属于无声语言媒介。
第三节
传播媒介的种类及其选择
传播媒介从传播形式上可划分为大众传播 媒介和人际沟通(传播媒介)。也有人从物态 角度,将传播分为人体传播、实物媒介和符号 媒介三种。(目前尚无统一的划分,一般存在 交叉现象。)
一、人际传播媒介
符号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
一种有意义并能引起互动的载
体。几乎所有的自然物体,只
要被人类赋予其符号含义,都 具有媒介作用,如“月亮代表 我的心”等。常用的人际传播 媒介主要有:语言媒介、非语 言媒介、实物媒介等。
三、组织传播
指组织和其成员、组织和其所处环境之
间的沟通交流。其特点是:
(1)传播的主体是组织;
(2)传播的对象较为广泛、 复杂。因此,组织传播是疏 通组织的内外沟通渠道、密 切组织的内外关系的一种传 播活动。
四、大众传播 是指职业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报 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将大量复制的 信息传递给分散的公众的一种传播活动。其 特点是: (1)传播主体的高度组织化、专业化; (2)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技术化; (3)传播对象众多,覆盖面广; (4)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不复存在; (5)信息反馈比较缓慢、间接、困难。
第二节
传播的主要类型
根据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一般将传播分为四种类型:自身 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 众传播。
一、自身传播 也叫人的内向交流,即传播的“双方” 集于一身,本身内部交流。其表现形式是人 的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自我发泄、自我陶 醉、自我反省和沉思默想等。其特点是“主 我(I)”和“宾我(me)”之间的内向沟通。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是个人内心的思 维活动。从传播学角度讲,它却是人类传播 的基本单位和细胞。
组 传者 织 受者
who 取得什么结果
with what effect
受者
公关信息 传播(媒介) say what Through channel which to whom 公众 传者
公关的传播模式表明: 信息来源是组织;传播的 内容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公 关目标的信息;传播渠道 是人际传播媒介、大众传 播媒介等;传播对象是组 织所面临的公众;根据反 馈的信息,不断调查、修 改下一步的计划,目的是 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
1.电子媒介:指利用电
子手段传递信息的媒介,这里
主要指广播和电视。
A.优点:
(1)信息传递快,扩散范围广,一般不受时 空限制,能即时接收到所传信息;
(2)接受信息方便,尤其是广播; (3)信息接受者数量大,不需要很高的文化 水平; (4)艺术感染力强; (5)共鸣效果大,有助于制造舆论。
B.缺点:
5.反馈,即信息的流动是单
向的,还是双向的。这与角色密切
相关。人际传播的反馈很容易,可 随时作出灵活反应。组织传播的反 馈比较困难,所谓“上面开大会, 下面开小会”,就是一种“反馈受 阻”状况的生动描写。大众传播的 反馈就更加困难。
6.从信息来看,表达得规范不规范。人 际传播其信息表达不规范,只要双方领会就 行,一个眼神、一种手势、一句“老地方、 老时间”就足矣。组织传播,其信息表达有 所规范,为了使本组织成员都能了解。大众 传播,其信息表达最规范,因为面向大众, 不能不规范。
程中,反馈还对传播系统及其过程,构成一 种自我调节和控制,传受双方要使传播维持、 发展下去,达到一定的目标,就必须根据反 馈信息,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使整个传播 系统基本上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可控状态。
3.公共关系传播模式:这是根据新型控 制论模式的理论设计的,并且包含了拉斯维 尔的“五W模式”的基本要素,因为:
第四章
公共关系传播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传播的基本原
理和传播的主要类型,掌握各种传播类型的
主要特点及适用范围,明确选择传播媒介的
方法和有关要求,以及如何根据传播规律,
努力改善传播效果。
本章重点:传播的一般规律;主要传播
类型的特点;如何选择传播媒介。 本章难点:如何改善传播效果。 教学时间:讲授6学时。
二、传播的构成要素 传播的构成要素有两类: 一类是基本要素,另一类是隐 含要素。 前者是公关传播的“硬 件”,后者是公关传播的“软 件”,其中每一个要素都会对 传播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 果缺少一个要素,就无法构成 传播。
(一)传播的基本要素
1.信源:即信息的发布者,也就是传 播者,这里一般指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 公关中实际又把信源分为公关主体与媒介 组织。
传播模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 统的线性传播模式;另一类是新型的控制论 传播模式。 1.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最早由香农和 韦弗提出。
信 号 信 号
信 息 源
信 息
传 者
受 者
信 息
结 果
噪 音
这种模式是一种单 向的直线式运动过程, 它在传播学上具有广泛 影响,但也存在两个明 显的缺陷:(1)缺乏信 息反馈;(2)忽视了影 响传播的两个重要因素, 即客观上社会环境的制 约因素和主观上传受双 方的能动因素。
(1)信息传递速度快,稍纵即逝,不便保存和查找。
(2)信息传递量有限,可以利用的频道不能随时增
加。 (3)信息接收受限,受者必须按广播电视的节目顺 序和固定时间来接收,不能自由选择。 (4)信息内容较浅显,注重娱乐性和口语化,不能 深刻阐述信息内容。 (5)信息节目制作费用高,特别是电视,对一般组
织来说,还要考虑经济负担问题。
2.心理因素:主要指信息接受
者的情感心理状态。
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人们接受
信息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心理学揭示
了这样一条规律:凡是在一定活动中
伴随着使人“愉悦”的情绪体验,都 能使这种活动得到强化,而“不满意” 的情绪体验,则使这种活动受到抑制。
3.文化背景:传播是一种 文化现象。在传播过程中,传 受双方的文化差异,必然会对 传播效果产生影响。不同的经 济环境(背景)、风俗习惯、 民族心理、性格特征、思维方 式和价值观念、文化水平、生 活环境、个人阅历等,使人们 对同一信息内容可能产生不同 的主观感受。
第一节 传播原理 一、传播的基本含义 在公关中,传播是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 介,将信息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沟通的 活动,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1.传播是一个有计划的完整的行动 过程。即传播活动必须按组织的总目标有 步骤地进行,而且是一个要素完备、传递 规律完整的行动过程。
2.传播是一种信息分享活动。即传播是 一种双向交流,传者和受传者栓放在传递、 反馈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取得 理解,达成共识。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 “双向传播”的传播模式,便不会有“双向 对称”的公关模式。
2.印刷媒介:以文字和空间因素来组织 信息的媒介。主要是报纸和杂志,传递信息 的优缺点: A.优点: (1)信息详细深入; (2)信息可自由选择; (3)信息可以保存,便于查找,反复使用; (4)信息针对性强,内容集中,便于查找; (5)信息容量大,可以随时增加版面或页数。
B.缺点: (1)读者数量有一定限制,因为阅读 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阅读能力或专业知 识,而且人们的习惯是听多读少,所以接 受者数量有限。 (2)信息主要以文字形式表达,有时 附以图表,不够生动、形象,吸引力较差。
二、人际传播 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 交流。这是最常见、最广泛的
一种传播方式。其表现形式分
为面对面的传播和非面对面的
传播两种。前者一般通过语言、
动作和表情等进行直接交流,
后者则通过电话、电报、书信、
网络等媒介进行交流。
其特点:
(1)个体性,易使人感到真 挚、亲切,容易建立感情; (2)直接沟通,信息真实, 不易“变形”和“走样”,说服力 强; (3)反馈及时。
(二)传播的隐含要素
1.时空环境:
从时间上看,真正衡量传播效果的是
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有效信息量。主要注
意“预约守时”和“把握时机”。从时机
上看,应避免在“体内时间”(即身心处
于低潮时)进行传播。
从空间上看,不同的环
境条件会使人对信息有不同
的感受,并产生不同的传播
效果。这种影响一般有两个
方面: 一是座位的设置排列; 二是交流环境的气氛, 包括音响、照明、室内温度 和整洁程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