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文化与地理

合集下载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文化现象的分布和空间组合:研究各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分
布情况,以及它们在地理空间上的组合特征。

这包括不同文化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文化景观:研究文化景观的形成、演变和文化意义。

文化景观是
地表文化现象的集合,反映了人类文化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3.文化的起源和传播:研究文化的起源和传播过程,以及不同地区
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

这包括对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以及对文化传播媒介的分析。

4.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文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
系,以及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并与之互动。

这包括对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利用和改造的研究,以及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的研究。

5.环境的文化评价:研究环境问题中的文化因素,以及环境对人类
文化和地方发展的影响。

这包括对环境问题的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分析,以及对环境政策和规划的文化因素的评估。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为什么新疆的水果那么香、那么甜?
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气候)
光照强、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你能说出从南到北我国农作物种类和熟制的变化吗?
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气候)
温度带和气候区
范围
≧10°C积温
作物数制
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千早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交通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智利车厘子
澳大利亚安格斯牛肉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区位的变化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地域性
季节性
周期性
地域性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季节性、周期性
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主要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亚沿海平原、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印度恒河平原及沿海平原、日本沿海平原等地。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亚洲地形图
亚洲水稻分布
平原丘陵地区,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亚洲水稻分布
农业区位因素:由于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差异显著的因素,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从而影响了某地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

[理学]第3章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

[理学]第3章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
(2)符号
h
22
(4)三种文化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 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 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 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 一致性。
联系:三种文化区具有作用上的互补性、 空间上的重叠性、时间上的动态性。
h
23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 — 文化扩散
等级扩散
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 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等级现象。
刺激扩散
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 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
h
26
h
27
h
28
h
29
2、迁移扩散
内涵:文化主体的迁移、流动对文化的 引进与传播引致文化扩散。
特点: (1)文化保持原汁原味(客家文化、中
文化。
h
9
(2)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
内涵:
强调文化的社会调节功能,反映社会关系
特点:
强制性和权威性-----刚性约束; 缓慢变迁性---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成本有时很大,
尤其是对于既得利益集团而言;
相对独立性-----制度的孕育、制定、修改、完善与创 新涉及到很多因素,也有着自己的内在要求与规律。
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决定论:强调 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可能论:注重于人对 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其它的文化生态关系--还有生态论、环境感 知、文化决定论及和谐论等观点。
h
33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环境条件对文化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 4、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特征【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的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并能举例理解。

(2)能够利用相关实例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过程和方法:(3)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2.难点: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

【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讲授: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提问: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常见的东西都来自于自然资源,你觉得它们和哪些自然资源有关?学生回答后,教师举例分析,进一步引导。

二、新课讲授(一)自然资源的分类1.明确自然资源的定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哪些是自然资源。

学生活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哪些不属于自然资源?说明理由。

钢铁、煤炭、小麦、闪电、纸、水、风能、温泉、电脑、阳光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属于自然资源的是:煤炭;闪电;水;风能;温泉;阳光。

2.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1)提问:从字面意思理解并解释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将自主学习和教材结合,明确两类自然资源的定义。

可再生资源:短时间里可以更新和再生的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能更新也不可再生。

(2)活动:探究学习——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学生活动: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说明理由。

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分组讨论,学会区分哪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哪些是非可再生。

并对有争议的内容重点说明。

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1-3-1(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1-3-1(含答案解析)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2019.4课堂互动与探究抓要点知识详解知识点一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1.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自转轴:地球的自转是一种绕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的自转轴称为地轴。

地轴的空间方向基本稳定,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4.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为1日。

但因选定的参照物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5.自转的速度线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

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弧长约等于111千米,那么在60°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的纬线弧长则是55.5千米。

(2)经线圈与赤道大约等长,则经线上纬度相隔1°的实际长度也约为111千米。

(3)同一纬线上各点线速度、角速度都相等。

(4)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的地点,线速度越大。

点拨:如何判断地球自转方向?(1)虽然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对稳定,即为自西向东运动的,但是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在视觉层面上,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不一样的(如下图):(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递增、西经度递减(如下图):【例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依次减小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D.南北极,角速度为15°/小时[解析]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选项D是错误的;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为15°/小时;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答案] A知识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1.昼(夜)半球、昼(夜)弧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人文地理第3章文化地理饮食文化

人文地理第3章文化地理饮食文化

等级扩散的例子
苏格兰威士忌从乡村传到城市 贝克汉姆的发型
Next
威士忌
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历史悠久, 在世界上最负盛名。苏格兰高 地的特殊水质和极为严格的酿 造工艺,使那里出产的威士忌 被誉为“液体黄金”。它最初 是在苏格兰的下层社会的一种 饮料,但随着制作工艺的提高, 品质的上升,后来传入了上层 社会。这一扩散在空间上表现 为从乡村到城市。
2014-3-30
92
经济与文化

(诗经版):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 子言好阳,寻荫拒之。 子言喜风,阖户离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2014-3-30
93
经济与文化

(离骚版):
君乐雨兮启伞枝, 君乐昼兮林蔽日, 君乐风兮栏帐起, 君乐吾兮吾心噬。
2014-3-30
94
经济与文化

(七言绝句版):
亚欧大陆和美洲的土 蒙古种族 著居民区。 印第安种族 爱斯基摩种族 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 尼格罗种族 区和美洲。 布须曼种族
黑色
棕色
皮肤为深色,毛发卷曲 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 澳大利亚 美拉尼西亚 ,鼻高唇厚。 屿上。 密克罗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
(四)地理种族 一些学者考虑到人种的混合,把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 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称地 理人种。 (五)种族主义 种族主义者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异来 解释世界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并认为白种人是高等种类, 有权统治其它种族。
一种文化现象从其源地向其他地区扩散的过程。
1、扩展传播(expansion diffusion)
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不断向四周传递辐射, 占据空间扩大的过程。又称膨胀扩散。

3-1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3)

3-1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3)
影响:这类环境安全问题一旦发 生,其影响会长期存在。
一、环境安全问题
4.环境安全问题的类型 (2)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例如,农田土壤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长期累积,使土壤污染程 度不断加重,最终导致粮食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
土壤污染
一、环境安全问题
4.环境安全问题的类型
对点微思考
◯大气污染是怎样形成的?其主 要成因是什么?
c.不安全:超过临界值的球
失去平衡,向下滚动。
一、环境安全问题
3.环境安全问题 (2)临界值标准
不同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 境服务的需求不同,所要求 的环境安全临界值不同。
以水质安全为例,生活饮用 水及水产养殖的最低水标准 高于其他行业。
案例●地表水水质状况 及各主体安全用水范围
一、环境安全问题
3.环境安全问题 (2)临界值标准
如果水质劣于相应等级,就会产生受害主体相关的环境安全问题。
生活饮用水及 水产养殖用水

环境安全
低 问题发生
概率大
以水质安全 为例
农业用水
对自然 环境服 务需求

环境安全 临界值
环境安全
高 问题发生
概率小
一、环境安全问题
4.环境安全问题的类型 (1)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①产生原因: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 等突然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导致。
空气质量标准及对健康的影响
一、环境安全问题
P60
活动 分析空气质量对不同人群身体健康的影响
1.收集所在城市站点或最近城市站点当年或前一年1月和7月 逐日的空气质量指数数据,统计各级别空气质量出现的天数, 并绘制直方图。
一、环境安全问题

文化地理1文化地理概述

文化地理1文化地理概述
核心观点:文化的发展与生物一样离不开其所在的环境。
文化生态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 作用,也研究人的文化作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根据对文化和环境系统的不同认识,可以将文化生态 系统分为①直链型、②网链型、③社会型、④和谐 型(即:不同的人地关系论)。
①直链型文化生态系统
将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系统的作用看成一种 线性因果关系,把人和自然对文化的关系 看成是单向的,完全由自然决定的,主要 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代表观点:J.W.贝里所称的“强”式文化生态 关系说
②网链型文化生态系统
主要强调人的选择能力,既重视自然对人的 影响,也重视人的作用,把二者看成互为 影响。
茶叶和饮茶的习惯通过陆路和海陆两条不同的 路线传至国外。
⑤制陶技术的扩散
从唐代中晚期瓷器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分别从 西北陆道和东南沿海的国际贸易港扬州、明州 (宁波)和广州运往西亚和波斯湾、亚丁湾、红 海各地。
⑥汉语的扩散
越南语、日本语和朝鲜语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 它们在历史上,甚至直至今天都不同程度的采用 了汉字的字形和读音。语言学上把这三种语言受 汉语影响而产生的成分称作汉语的“城外方言”。
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形式文化区 formal culture regions 功能文化区 functional culture regions 乡土文化区 vernacular culture regions
形式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代表观点:J.W.贝里称其为弱式文化环境关系。
③社会型文化生态系统
即特别注重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 观念的研究,其目的是探索与环境有关的 人类行为动机。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3-1东、中、西差异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3-1东、中、西差异

济发展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地区优 势, 发展第三产业 和集约农业, 发挥
主要农业基地、 能源 、 原材 东部 工业区,交通尤
料 不足,环
经济 其是 海运 便利, 境污染严重,
技术创新优 地带 城市化、科技化、 江河下游多 势,产品向 高、 国际化水平高 洪涝灾害 精、尖 方向发展
自主·学习区
第1课时
经济地带 范围(包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川(蜀)、 渝 、 ⑩
辽、 冀、 京、 津 、 黑、吉、 ③
括的省级 行政单 位)
鲁、 苏、 沪、 浙 、⑦ 内蒙古 、 贵(黔)、 ④ 云(滇)、 闽、粤、⑤ 桂 、 晋、豫、鄂、 藏、 陕 (秦)、 ⑪ ⑥ 琼 (暂未包括台、⑧ 湘 、 皖 、甘(陇)、 宁 、 ⑨ ⑫ 港、澳) 赣 青、新
(1)三大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 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部最发达,________部次 之,________部较落后。
互动·探究区
第1课时
(3) 从 图 中 可 看 出 ,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最 快 的 是 ________ 部 , ________部次之,________部较慢。 (4)根据材料结合区域产业结构有关理论分析, 哪个地区农业经
渝 10 个
互动·探究区
第1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优越 雄厚 较高 高
较优越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3-1世界的人口课件2021-2022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3-1世界的人口课件2021-2022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与 经济发展水平 有密切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
家增长慢, 经济发展水平低的
国家增长快。
4.人口的分布状况与 地理环境
有着密切关系。
5.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 资源 和__环境__
造成了空前的压力,
情境导入
看它!你感受到了什么?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1、世界人口的数量 阅读一则漫画,你能解释其中的含义吗? (1)世界人口总数突破达到70亿; (2)世界正处于一个“人口爆炸” 的时代。
0.22
人密度 (人/千米
2) 8.3 3.4
139.6
2.84
俄罗斯
中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活动
欧洲西部
2. 读“世界人口分布” 图,
(1)找出人口密度 在100人/千米²以上的 地区主要有哪些。
亚洲南部
亚洲东部 北美洲东部 南美洲东部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2)找出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²以下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1)从纬度位置看, 主要在 中低 纬度。 (2)从海陆位置看, 主要在 临海 地区。 (3)从气候看, 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地 区。 (3)从地形看 主要在 平原和盆地 地 区。

60 N
自然环境 优越

60 S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 稠密区的 社会经济 特点。
工业化早,, 城市发展迅 速,人口稠 密
世界人口增长相当缓慢 1800年至今,世界人口增长又有 何特点?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人口(亿)
“人口爆炸”!
世界人口增长图
阅 读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算一算· 我们上一节课40分钟,地球上会增加多少人?

人文地理与文化地理

人文地理与文化地理

人文地理与文化地理人文地理与文化地理是地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领域,它们研究的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尽管两者在概念和方法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的目标都是探索人类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塑造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人文地理和文化地理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1. 人文地理的概念与研究内容人文地理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它关注人类的居住、经济、交通、城市与乡村、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地理特征和变化。

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与城市化等问题,分析人口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区位和城市发展规律,探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网络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分析交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分析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活动的地域差异与空间组织,探讨社会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文化地理的概念与研究内容文化地理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塑造作用,以及人类社会和文化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它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影响。

文化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景观和文化区域:研究地理环境中人类社会和文化活动的空间组织和特征,分析文化景观和文化区域的形成与演变。

(2)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研究乡村和城市地区的社会与文化差异,探讨地理环境对乡村和城市社会文化的影响。

(3)宗教、语言和民族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宗教、语言和民族分布与传播的影响,分析宗教、语言和民族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塑造作用。

(4)文化遗产与旅游地理学:研究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利用,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人文地理下册2-3-1 人口与人种(同步分层作业)(教师版)

人文地理下册2-3-1 人口与人种(同步分层作业)(教师版)

2.3.1 人口与人种(同步分层作业)1.结合下图,下列区域中聚落分布密度最小的是()A.东亚B.欧洲C.北美洲中部D.亚马孙平原【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那么看四个选项,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的居住,因其人口密度最小,故选D。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最稠密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世界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图中①处位于亚欧大陆内陆、气候干旱;②处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气候湿润、农业发展早,人口稠密;③处是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气候极其干旱,人口稀少;④处位于亚洲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故选B。

3.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稀疏的是()A.亚洲南部B.欧洲西部C.极地地区D.北美洲东部【答案】C【解析】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高纬度地区、高山高原地带、沙漠地带、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为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

故选C。

4.美洲地区的印第安人属于()A.黄色种人B.混血人种C.黑色种人D.白色种人【答案】A【解析】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A正确。

因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拉丁美洲混血人种比重较大,B错误。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由于历史原因,美洲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黑色人种,C错误。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D错误。

故选A。

5.黄种人的特征是()A.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B.肤色浅,鼻梁高、鼻道长C.皮肤淡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D.肤色浅,嘴唇较厚,头发卷曲【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人的体质特征可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其中黄种人的特征是:肤色呈黄色或黄白色,发形直,发色黑,眼色深,颧骨较高,面庞扁平,鼻子高低、宽窄适中。

3-1 海陆分布 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商务星球版

3-1 海陆分布 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商务星球版
2、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上任意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 _海__洋___ 面积大于__陆__地___面积。
3、全球共分_七__ 大洲,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是: _亚__非__北__南__美__ 、__南__极__欧__大__洋__ 。(填写歌诀)
4、七大洲之最:面积最大__亚___ 洲,面积最小_大__洋__洲, 跨经度最多__南__极___洲。
南极洲
亚欧:乌拉尔山 脉—乌拉尔河—里 海—大高加索山 脉—黑海—土耳其 海峡。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仔细观察哪些陆地连在一起? 它们的分界线在哪里?
亚、美: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非:苏伊士运河
拓展延伸:我来画“世界”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三、四大洋
1、面积最大的洋? 太平洋 2、面积最小的洋? 北冰洋 3、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 印度洋 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 北冰洋 5、纬度最高的大洋? 北冰洋 6、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北冰洋
南 美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洲
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单位:万平方千米
西半球
东半球
1、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
2、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3、赤道穿过的大洲? 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南极洲
5、纬度最高的大洲?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第一节 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海陆面积比例,描述地球海陆分布特点。运 用地图辨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 2、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界线及分布特征,比 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3、能在地图上填出七大洲、四大洋,建立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

初中地理 粤人版七上3-1陆地与海洋的分布(共25张PPT)

初中地理 粤人版七上3-1陆地与海洋的分布(共25张PPT)
丹麦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白令海峡
德雷克海峡
二、辽阔的四大洋
直布罗陀海峡 苏伊士运河 马六甲海峡
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
德雷克海峡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 洋:面积广阔的海域。
快速阅读P43文字和图, 回答以下问题:
跨经度最广的 大洋
四大洋指的是哪几个大洋?
2、读表3-1,将四大洋的面积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的大洲是 大洋洲 。
大洲分界线
读图说出: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 尔山——乌拉尔河——里 海——大高加索山脉——黑 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 士运河
大洲分界线
读图,说出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读地图册P17-18,找出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欧洲与 北美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欧洲与非 洲的分界线。
中分布在_北__半__球___,但 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
_海__洋___ ;海洋大多分布 在_南__半__球___ 。但南极周 围却是一块_陆__地___ 。
读图3.3,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例约为 40 %、 海洋面积比例约为 60 %,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 例约为 20 %、海洋面积比例约为 80 %。
大陆:面积广大 的陆地。
半岛:深入海洋三面临 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的
陆地部分。
岛屿:面积较小,分 布在海洋中的四面环
水的陆地。
海峡:两块陆地之 间连接两个海洋水
域的较窄水道。
大洲: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 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014高一地理 区域地理 3-1 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

2014高一地理 区域地理 3-1 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

【成才之路】2014高一地理(新课标·区域地理)课后强化作业:3-1 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一、单项选择题1.(2013·某某安福中学)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某某B.某某C.某某D.某某答案 C解析我国的人口分布以某某—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地区,人口稠密,此线以某某区人口密度小。

故结合选项,只有某某省位于我国东部人口稠密区。

(2013·某某二中)读下列省区轮廓图回答2~4题。

2.这些省区中,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3.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 )A.① B.②C.③ D.④4.临我国两大海域的省区是( )A.① B.②C.③D.④答案 2.B 3.A 4.D解析第2题,根据图示的省区轮廓判断,①表示某某壮族自治区;②表示某某省;③表示某某维吾尔自治区;④表示某某省。

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为某某省。

第3题,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集中于某某省。

第4题,上述四省区中只有某某和某某沿海,而某某省只临南海;某某省濒临渤海和黄河。

5.(2013·某某二中)我国人口的现状是( )A.总数和欧洲人口总数相等B.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C.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D.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西北部答案 D解析欧洲人口总数约7亿多,A错误;我国人口总数为世界最多,但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B错误。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低于50%,故C错误。

我国的人口分布以某某—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南地区人口稠密,以某某区人口稀疏,D正确。

6.(2013·某某二中)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族全部分布在东部B.少数民族全部分布在西部C.各民族均匀分布D.我国少数民族总的分布趋势是大杂居,小聚居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分布。

汉族分布地区广泛,A错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B错误;各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C错误;D正确。

5-3-1人文地理

5-3-1人文地理
第三节
产业发展与区位论的主要理论
一、农业发展与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一)农业
1、农业生产的含义: 、农业生产的含义: 人们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 的条件,依靠动植物的生物机能,促进和控 制生物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将自然环境中 的物质、能量转换成社会需要的农产品的生 产,以及附属于这种生产的各部门的总称。
4、理论内涵: 、理论内涵:
P=V- E+T) P=V-(E+T)
P= 润 V= 场价 E= T=运费
5、杜能环:同心圆由内向外
①自由农作圈:高度集约化—蔬菜、牛奶、鲜 花 ②林木:林业、木材 ③六年轮作圈:土豆—燕麦—苜蓿—黑麦—豌 豆—黑麦 ④七年谷草轮作圈:黑麦—大麦—燕麦—牧 草—牧草—牧草—休耕 ⑤三圃式农作圈:1/3黑麦,1/3牧草,1/ 3休耕 ⑥畜牧圈:高度粗放,加工奶制品
b、类型:
①旱作农业(dry farming)—小麦、鸡、靠自 然降水 ②水稻农业(paddy farming)—喜高温潮湿、 土地平整 ③地中海农业(Mediterranean sea farming) 小麦、大麦、葡萄、油橄榄、 山羊、绵羊、猪、果品、花卉、旅游 ④游牧业(nomadism farming):羊、牛、 马、骆驼
农业生产的含义
狭义: 指耕作业,主要包括粮、棉、油、麻、 丝、茶、糖、菜、烟、果、药、等。 广义: 包括农、林、牧、副、渔等五个部门。
2、农业生产的特点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结 合 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周期性 强烈的地域性
(二)农业的起源
1、人口压力说 2、宴享说 2
(三)农业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然条件: ①气候:热量、太阳辐射、水分、 空气 ②地形:高度、坡度、坡向、地 面切割程度 ③土壤:

3-1城市的辐射功能(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1城市的辐射功能(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选择性必修二—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教案【课程标准】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核心素养】1.举例说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结合资料分析,掌握城市功能分类及特点。

3.分析具体实例,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及其影响。

【教学重难点】1.理解城市、城市功能、城市的辐射功能、腹地、城市体系等基本概念。

2.说明城市可以成为区域中心的原因和优势,及其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区域的部分与整体关联思维。

3.结合纽约的发展条件,明确纽约的辐射带动作用。

4.通过纽约成为区域中心的案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分别说明纽约在市域、城市带、国家和全球范围内发挥的辐射作用。

【知识梳理】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2.城市功能(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2)特点:①有些城市功能比较单一,如武夷山市旅游服务功能突出。

②有些城市则具备多种功能,是综合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例如省会城市。

(3)城市功能的类型:共同功能、特殊功能、综合功能、主导功能3.城市的辐射功能(1)含义: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城市辐射功能的影响因素:①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②城市的功能③城市的腹地范围注:城市的规模和等级与城市的功能直接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城市的腹地范围影响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

(3)表示:城市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规模和潜力越大→辐射功能越强4.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①腹地农业发达——农产品商品率高——利于城市发展轻工业②腹地矿产资源开发——有助于城市发展重工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发展的依托 城市 区域 提供工业产业和各种服务 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 【拓展】城市功能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