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校本化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学校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校本化,通过实践和探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本文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
一、理念引领,统筹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需要统筹规划,构建全员参与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教师要将素养培养融入教学中,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管理者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机制,激励鼓励教师和学生的参与。
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培养活动,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
二、课程整合,拓展学生发展空间校本化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要通过课程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创新,设计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素养课程,让学生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多个学科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引入一些项目化的课程,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提升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多样化的支持。
三、活动实践,促进能力拓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拓展。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素质拓展活动,如实践课程、社会实践、文化艺术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
学校还可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校内外比赛和竞赛,培养其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活动实践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活动实践,学生将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成果,增强自身能力和自信心。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案研究
基本内容
2、注重教学实践是核心。只有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才能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生根。
3、加强教师培训是保障。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观念,才能确保教 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基本内容
4、完善评价体系是重点。只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及时反馈教学问题 并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2、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核心素养视域的校本课 程开发,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具备适应社 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这种开发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 人才的需求。
3、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3、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基本内容
在未来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中,我们应更好地应用核心素养,以培养出更多具 备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品格和能力的优秀人才。具体而言,我们应以下几个 方面:
基本内容
1、深入研究核心素养体系,为课程设计提供更为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2、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和机会。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教育界日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次演示基于核心 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案研究,以Y中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校本化过程中学生 的核心素养,提高教育质量。
基本内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 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 面,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可迁移性等特点。在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核心 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始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赵志新(赤峰市红山区教育教学指导中心)【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
青少年的核心素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长久发展,因此,学校及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简单分析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建设的相关内容,希望对相关人员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建设方法现阶段,积极培育和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是新时期我国进行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在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中,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所以,相应的管理者及教师应想方设法解决当前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校本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进而培养出具有较强核心素养的人才。
一、概论核心素养的含义要想准确定义“核心素养”,首先就要准确定义“素养”的内涵。
所谓的素养,即c o m o e t e n c y,它是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7年开始研究的“素养的界定与选择:理论和概念基础”这一研究专题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的,该研究小组为“素养”所下的定义是这样的:“素养”为某个个体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可以成功满足复杂情境中的要求与挑战,并获得成功及优质的生活所需要的品质。
基于此,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的“素养”包含了技能、认知以及情谊,为一种符合概念,能够后天培养,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教育和训练而获得的,它不单单包含能力,还包括综合素养,比较重视一个人的品德。
而“核心素养”即有着必要的、关键的、重要的核心价值,所以,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社会要想不断发展,必须培养青少年具备较强的“核心素养”。
我国在“核心素养”方面所下的定义并不统一,当前教育界人士通常都依据我国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其进行理解,该文件当中对核心素养的解释如下:“核心素养代表学生为满足自身与社会进步需求应当拥有的品格与能力,重点关注个人素质,社会与国家情怀,同时需要培养协作进步,综合创新的能力与意识。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1. 引言1.1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重要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素养是学生个体综合发展的关键,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目标。
校本化是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学校内外课程、活动、考核等方面的设计和实施,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有效途径。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通过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创新,个性化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都能得到充分体现。
校本化的教育模式也能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企业用人标准的重要依据。
校本化的素养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素养,使学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校本化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分析学校组织架构下的素养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的创新、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机制的构建以及关于素养培养成效评估的思考,探讨如何在校本化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本文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化素养培养机制,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通过深入研究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希望能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论是本文的重要部分,是确保研究结论可靠性和科学性的基础。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一直备受关注。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
学校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
本文将从实践与探索的角度,探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重要意义、现实困境与对策路径。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重要意义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升学校教育的品质。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针对性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工作,以提升学校教育的品质,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的要求。
3.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校本化的培养策略和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
二、学校教育现实困境1.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过于注重传统学科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育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滞后,难以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缺乏切实有效的针对性培养策略。
3.学校教育目标不明确。
一些学校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不够明确,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系统规划与实施,导致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不规范和不科学。
1.建立校本化素养培养规划。
学校应建立校本化的核心素养培养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明确培养重点和路径,为开展具体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讨论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和探索。
在分析了校本化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正文分为四个部分:校本化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实施路径、具体实践和效果评估。
其中重点介绍了校本化培养模式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和成效。
最后讨论了校本化培养模式的未来展望,以及可持续发展和启示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的积极成效和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有助于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不断取得进步。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实践、探索、重要性、理论基础、实施路径、具体实践、效果评估、未来展望、可持续发展、启示、建议。
1. 引言1.1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重要性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即将教育教学与学校特色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校本化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根据学校的特点和资源,量身定制出适合学生的培养计划,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探索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的实践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校本化不仅可以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更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通过校本化培养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掘自身潜力,提高自信心和创造力,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积极探索与实践,才能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的品质和水平,培养出更优秀的未来人才。
2. 正文2.1 校本化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校本化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之上的。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发展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等。
校本化培养模式将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并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来实现。
校本化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依托于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校本化的教育实践与探索,尤其是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探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与重要性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包括了文化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素养、创新创业素养、社会实践素养等多个方面。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等重要素养。
在当今社会,这些素养已经成为了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只有通过科学的教育体系和有效的教育手段,才能够培养出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意义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
校本化的教育实践与探索,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本化的教育实践与探索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特点各异,只有通过校本化的教育实践与探索,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校本化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也能够提升学校教育的整体素质。
只有在每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能够推动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教育的整体素质。
在实践中,校本化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潜在能力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校本化的教育实践与探索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情感态度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情感能力、实践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是当今社会人才培养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校本化是指以学校为基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需求,制订和实施教育教学、管理、考核等的更加贴近学生、具有特色和创新的方案。
针对当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将校本化的理念应用其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校本化测评体系的建立学生核心素养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因此需要通过量化和结构化的方式来进行测评。
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构建相应的测评体系,包括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整体目标与规划、测评指标的选择、测评标准的制定等。
通过这样的测评体系,学校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素养情况和优劣势,并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
二、重视课程建设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科开展特色课程,通过不同的学科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
例如,在语文课中,学校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在数学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推理能力等。
课程建设应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做出个性化的课程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三、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实施者,他们应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
学校应倡导教师专业化和素质化发展,加强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科,学校可以安排相应的课程辅导,让教师系统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
四、加强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学校可以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计划、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等。
五、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以其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在初中校本教研中,如何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展开探讨。
文章将探讨核心素养教育的概念和特点,然后从校本教研的实践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中的具体实践与思考。
一、核心素养教育的概念和特点核心素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跨学科能力等一系列能力和素养。
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相比,核心素养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核心素养教育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发展性、整合性、个性化和终身性。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学校教育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而初中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需要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和特点,来进行教研工作,从而推动学校教育的转型升级。
二、初中校本教研的具体实践与思考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具体实践和思考可以从教学设计、课程改革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讨论。
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初中校本教研中,教师可以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设计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比如设计开放性实验、课堂讨论、项目研究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 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校本教研的重要任务。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课程改革需要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转变,需要从内容向能力转变,需要从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变。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基本概念1.1 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们教学的终极目标。
1.2 校本教研的概念校本教研是指学校内部开展的以教师为主体,围绕学校教学实践开展的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
2.1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解决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
2.2 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应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应该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应用。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设计开放式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引入实地考察和文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3 教研成果的分享与交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教师应该加强教研成果的分享与交流。
通过教研组会议、教学观摩、展示教学案例等形式,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学校领导也应该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为教师们的教研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
3.1 突出跨学科的整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应该突出跨学科的整合。
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实现知识的融合和能力的交叉培养。
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科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在科学教学中融入文学鉴赏和艺术表现等。
3.2 注重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培养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变革。
核心素养教育作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而在初中英语教育中,如何结合核心素养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成为了当前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进初中英语教学中,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意义1.1 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不同情境能力表现的核心能力,是一种终身学习、终生发展的全面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是对人的综合能力的一种全面表达,包括了知识性素养、技能性素养、情感性素养、意志品质和价值观与学习如何学习等方面的素养。
1.2 核心素养对初中英语教育的影响在初中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意味着不再是简单地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应试能力,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英语教育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认知和积极的学习心态。
二、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2.1 校本课程设计的思路针对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教育的意义,本文将以某初中为例,对其进行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和教学实践。
该校以“培养全体学生成为具有理论水平、科学素养以及创新型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英语教育中。
在教学实践中,该校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比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采用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多种情境下表现出来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包括认知素养、情感素养、道德素养、审美素养、身心素养和职业素养等。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成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作为我校的一名教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小结如下。
一、打造核心素养教育内容体系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内容要有选择地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学科能力、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作为初中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科内容与核心素养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合作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学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参与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讨论、研究、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探究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注重培养学科能力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和学科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发现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一、引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生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需要将素养培养校本化,因地制宜地进行实践与探索。
二、素养培养的校本化意义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体现学校的地域特色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而素养培养的校本化正是将这一理念贯穿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校本化的素养培养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成长成材,有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校本化的素养培养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性格、兴趣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校本化的素养培养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育教学安排,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校本化的素养培养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材。
校本化的素养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业、社交、情感等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校本化的素养培养有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通过校本化素养培养,学校能够突出自身的办学特点,使学校在素养培养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竞争力。
1. 教育理念更新:学校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明确素养培养的目标和定位。
在教育理念上,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关注学生的兴趣、价值观、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2. 课程改革:学校可以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构建符合校本化素养培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开放式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教学方法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评价体系改革:学校应当积极改革评价体系,从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变为全面的素养评价。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品质。
在教育领域,核心素养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初中阶段,校本教研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
初中校本教研应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和实施。
核心素养包括了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跨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进行课程设计,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各个学科中。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数学课上可以进行团队合作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程中,可以使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出多个方面的能力。
初中校本教研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生物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生物知识;在地理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了解地理现象。
通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可以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校本教研应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多学科综合的过程。
教师可以进行跨科目的教研活动,将不同学科中的核心素养进行整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通过科学、数学和技术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跨学科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出具有多方位能力的人才。
初中校本教研应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课外阅读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成为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人。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视域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中心任务。
而初中阶段是学生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教学进行思考与实践。
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展开讨论。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品质、学科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不再仅仅注重传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学内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需要发生改变,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二、初中校本教研实践与思考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校本教研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积极探索符合学校特点和教师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校本教研需要围绕核心素养设立明确目标。
教研组需要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和内容,明确学校和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要求,确定校本教研的目标和方向。
只有当教研组对核心素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教研需要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校本教研可以通过课程研发、资源共建等方式,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学校教育目标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推进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校本教研需要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是校本教研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5篇)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5篇)第一篇: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选题依据: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公布,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国家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让二者相互促进,优化发展,共同构成多元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在刘旭东、张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一书中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国际上有三种看法:其一认为,校本课程的历史几乎和学校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古代时期学校的课程在较大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那时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校本课程(这是从校本课程的存在形式来考察的);第二种看法认为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出现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这是从校本课程概念的出现为依据的)。
不管是哪种方式的出现,现如今,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与明确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二、核心素养理论指导下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设计1. 核心素养理论概述核心素养教育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质和核心能力,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
核心素养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学科融合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 核心素养理论指导下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理论,我们设计了初中英语的校本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
具体设计包括:(1) 突破传统的英语课程框架,以跨学科的视野整合英语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 引入项目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体验学习,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通过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4) 引入多种评价方式,注重发展性评价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实践研究过程1. 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我们在几个初中进行了该校本课程的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开展了调研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展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有所提升。
2. 教师教学反思和总结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开展了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总结。
教师们表示在此次校本课程实践过程中,突破了传统课程框架,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整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们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也得到一定的塑造和提升。
3.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是本次实践研究的重要环节。
核心素养视域下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核心素养视域下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发布时间:2023-04-20T09:21:59.577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1月总第438期作者:赖树生周佳楠[导读]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俨然成为当前社会教育改革的主要流行趋势。
包头市第六中学内蒙古包头014000 摘要: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俨然成为当前社会教育改革的主要流行趋势。
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提升。
针对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和特色化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笔者进行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校本课程一、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成果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指在遵循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和整合。
国家课程担负着选拔和发展人才的双重功能,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学校课程则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的具体化,对地方课程资源、区域资源和国家资源的充分利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既是国家课程有效实施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路径。
笔者所在学校围绕办学目标,采取多种策略,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多元尝试,学科育人。
每门学科都包含共通价值与独特价值,学科的共通价值,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科的独特价值,在于挖掘学科的育人功能,突出学科的核心素养。
2.特色化校本课程建设。
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更是心灵对话的窗口。
我们探索多彩的课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成课堂、开放课堂、生活课堂交相辉映,形成了“主动学习、多维互动、自主高效”的课堂氛围。
课本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整合学科课程与校本课程,使课堂充满浓厚的校本气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相互竞争,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氛围。
要打破以“题海”“应试”为路径和目标的陈旧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经验、现实的生活引入课堂,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开拓实践途径,培养创新精神,使生成的课堂更灵动,使开放的课堂更精彩,使生活的课堂更鲜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与校本化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作者:李竹来源:《中国教师》2017年第10期学校课程体系整体规划,是指在学校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将教育内容的结构、类型和具体安排等要素加以整体设计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是学校开展校本化课程体系规划和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校围绕“启迪智慧,化育生命”这一核心理念,以深化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潜心探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策略,让学生绽放生命之美,获得幸福人生。
在“启慧教育”的浸染下,学校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外健内慧”的智慧少年,致力于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学科知识的教育和天下为公、勇于担当、敢于开拓的公民意识的唤醒。
因此,将学校现有的大小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优化组合,形成“启慧”课程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启慧五大学科课程群(语言与文学、数学与创造、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品德与社会)和启慧六系列活动课程(人文素养系列、品德素养系列、科学素养系列、健康素养系列、生活素养系列、艺术素养系列)。
本文以学校校本化课程中的武术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为例,以期更好地培育出“外健内慧”的智慧少年。
一、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领武术课程方向1.武术校本课程实施目标,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培养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武术课程教学,可以使广大学生热爱武术,自觉参与并养成终身习武健身的好习惯,从小尚武崇德,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以教师讲解、传授、示范,学生参与练习,搭建活动展示平台为手段,使学生内外兼修、体魄强健、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自我展示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此,学校以培养为目标,通过“普及+提高”的模式推动武术课程建设。
武术课程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具体表现在:一是树武德,“未曾习武先修德,未曾学艺先明礼”。
武术教育注重“德”与“礼”的培养。
二是习武技,武术是一项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既能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激发生命潜能,还有利于学生直面挫折、主动进取、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是弘武魂,不仅能传承民族精神,丰富爱国主义内涵,还能培养忠于民族、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
为此,我们将武术课程建设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外健内慧”智慧少年的重要途径。
2.武术校本课程实施任务,重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学校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形成终身习武、练武的意识,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武术活动。
而且,我们会通过对武术历史的学习、武术名人的了解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武德的教育。
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套路练习、对练等内容的教学,认真传授武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武术的正确姿态和“精、气、神”,大力发展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
在武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创设各种情境,加强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使他们具有健康心态、健全人格,建立个人与群体、社会的责任感、合作与竞争意识,教会学生尊重和关心他人,养成敢于展示自我、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3.武术校本课程实施分层要求,重在凸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年级:初步了解武术历史和现代武术名人故事,了解学习武术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初步学习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及简单组合,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发展身体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激发武术学习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并且能够让学生初步领略“精、气、神”的意义。
二年级:了解武术历史和古代、近代武术名人的故事,了解武术健身、养身、防身的基本常识;学习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简单组合以及基本功串联;力求学生动作规范,用力准确,发展柔韧、灵敏、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习武术的兴趣和习惯,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感受“精、气、神”的气势。
三年级:了解武德精神的内涵,学习武术的安全知识;进一步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及基本功串联,学习武术套路(步行拳)和少儿武术操,使学生的动作规范,用力准确,“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养成习武、练武的好习惯和安全意识,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和良好武德,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四年级:了解学校武术活动开展的历史与成就,介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之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基本功串联,以及步行拳和少儿武术操,学习少年拳第一套。
力求达到动作熟练规范,神形兼备,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节奏感,使学生具有习武、练武的浓烈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团结互助、刻苦学习、拼搏进取的思想品质。
五年级:复习、巩固一至四年级所学的武术教学内容,学习少年拳第二套和组合长拳第一套,学习自编武术组合动作。
使学生掌握武术“三基”要领,提高动作质量;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自我展示意识、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能自然而然地在个体动作中显现“精、气、神”的姿势。
六年级:复习、巩固一至五年级所学的武术教学内容,学习棍术的基本棍法和套路,学习太极拳,学会自编武术组合动作。
使学生全面学会和掌握所学武术内容,武术动作规范、准确、健美,并彰显武术的“精、气、神”;全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大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我展示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以“普及+提高”的模式,推动武术课程实施学校的武术课程建设走的是一条“全员普及”与“提高训练”相结合之路,在全员普及的基础上进行提高,确保课程的实效性。
1.全员普及,夯实课程基础为了保障武术课程的有效建设,学校开展了武术课程体系研究,编写了武术校本教材《中华武术》,明确了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低段要求初步掌握武术基础技术,中段要求掌握武术基本功,高段要求掌握武术套路与武术器械的运用。
学校将武术纳入课程计划,各班每周开设一节武术课,让所有学生了解武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武术的基本技能。
学校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坚持做自编武术操,让武术成为学生日常锻炼身体的主要运动。
在阳光体育节中,我们还设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武术集体奖项和“功夫小子”“功夫达人”等个人表演奖项,营造出浓厚的武术课程氛围。
例如,在教学“基本功成套串联—仆步穿掌”时,教师要先向全体学生讲解动作方法:两脚并立,双摆掌。
(1)左脚向左横跨半步,上体右转成右弓步,右手自左向上,经头向右方劈落,右掌与眉同高,左手回收至腰侧。
(2)上体继续右转,右手收至右腰侧成掌,左手自左经上头部,向右前方下落成按掌,高与胸齐,掌心向外。
(3)上体向左转,左掌收至右胸前,同时右掌经左掌背向前上穿出成穿掌,手心朝上,并右腿直立,左腿屈膝提起成右独立,目视右掌。
(4)左脚向左侧落步,右腿屈膝全蹲成左仆步,右掌内旋使掌心朝外,上体左转,左掌贴左腿内侧向前穿出,眼看左掌,成左仆步穿掌。
(5)右腿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手上挑,右手下落,两手成左高右低斜直线,眼看左掌。
并强调两臂要挥圆,臂的摆动与身体转动协调配合,整个动作连贯协调。
武术的全员普及,对学生体格和人格的塑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2.社团活动,助推课程发展为了让更多喜爱武术的学生在武术功底、身体机能、意志品质与武德修养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学校通过武术社团活动助推武术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武术社团活动主要以学生武术提高训练为主,尝试课程间的横向关联,将中华武术与文学、艺术等进行整合,编排出高质量的武术表演项目,如中国少年说、红旗飘飘、大王叫我来巡山等,在市、区各级各类表演中均获一等奖。
3.提高训练,彰显课程特色学校在武术社团的基础上,成立了武术提高班,进行武术业余训练。
一是抓好训练常规,从队员的武德礼仪、规则意识、生活习惯、学习态度和训练作风等方面严格要求。
二是努力打造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悉心培养优秀武术运动员,选送到各省市专业武术队深造训练,肩负为国争光的使命。
三是通过组织队员参加全国、全市的运动会,彰显学校武术品牌。
武术特色品牌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为“启慧”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可借鉴的实施途径,有助于学校特色的打造。
三、增加课程实施效果和师生评价梅花香自苦寒来。
通过多年努力,我校先后走出了世界武术冠军、全国九运会冠军刘艳艳,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汤露,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袁梦洁……近几年,我校参加的各级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为20多次,单项金牌216枚,银牌196枚,铜牌92枚。
2014年,学校组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获重庆市教委颁发的特殊贡献奖。
2015年,学校输送的武术队员徐鹏以19.26的高分获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武术全能冠军,为重庆夺得唯一金牌。
学校也成为全国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重庆市首批体育(武术)特色学校、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武术特色课程建设项目试点学校、重庆市武术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成功荣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称号,为今后更加扎实地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体育特长,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将继续秉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严谨的治学态度,潜心探索启慧文化,静心实践“启慧”课程,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外健内慧”的智慧少年。
我们期待“实小”学生经过六年“启慧教育”的浸润,具有以下素养结构:生命健康、品德修养、人文审美、语言表达、学习能力、认同理解、科学探究、自主创新。
这一素养结构,既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小学阶段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学校“启慧教育”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责任编辑:孙建辉sun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