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印临摹第一集

合集下载

临摹汉印的目的

临摹汉印的目的

养 气 ”的过 程 。注 重 练功 和养 气 ,是 前 人 之 分 。其 中 ,会 有 相 当 多的 作 品属 于平 庸 之 作 ,甚 至 统 说 法 中 “
是 有缺 陷的 作 品 。为 了获 得 最佳 效 果 ,临 摹 汉印 时 ,
临摹 汉 印的 基 本心态 。而 当代 人 临摹 汉 印 ,往往 存 有 过 多 的功 利 心 ,过 多地 强调 学 以致 用 ,希 望 临一 方 印 就 有 一方 印 的用 处 。还 没 有弄 懂汉 印 ,便 大 言 “ 不知
要 的字 体 。尽管 元 明时 期 元 朱文 印是 取 小 篆入 印 ,而
第 四 ,培 养 高 雅 的 审 美情 趣 。 篆 刻 创 作 水 平 的
随 着篆 刻 艺术 的 发 展 ,清 代 印人 又 “ 以 书 入 印” “ 印 高下 ,在 很 大程 度上 取 决于 作 者情 趣 的雅 俗 。而 高雅 外求 印” ,甲骨 、钟 鼎 、碑 额 和 各类 铭 刻 文字 ,均 被 情 趣 的培 养 ,又取决 于 作者 的 气 质和学 养 。在 临摹 汉 采 以入 印 ,但 缪 篆仍 是 篆 刻创 作 最基 本 的 字体 。熟练 印 的过 程 中 ,接 受汉 印平和 高 雅气 质 的熏 陶 ,提高 审 掌握 并 灵活运 用 缪篆 ,是学 习篆 刻 的必 修课 。在 临摹 美 的 眼界 ,对艺 术欣 赏 和艺 术 创造 都是 大 有裨 益 的 。 汉 印的 过程 中 ,要注 意 学 习缪 篆 的规 范 写法 和 变 化规 临 摹汉 印 ,不单 要学 习汉 印的 经典 技法 ,更要 在 临摹
的8 0 0 年 间 , 出于 不 同 时 期 、 不 同地 区 、不 同 印 人 之
第 三 ,训 练 严 谨 的 规 矩 ,蒙 养 博 大 的 气象 。 临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对设计师来说字体是很重要了,不管是平面、网页、广告等来说,特别是你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那么你应该对字体有一个认识,这样可以促进你的设计能力。

字体包括很深:它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特征与自身的感情色彩。

1.1 宋体类1.1.1 宋体简介宋体,或称明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

在中国宋代出现了木版印刷,由于当时的中国书籍每一版印刷两页,使用的是长方形木板雕刻制版。

木板具有木纹,一般都是横向,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但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交叉,容易断裂。

1.1.2 宋体的发展宋体在宋代就已经产生,但并不成熟,而且宋代崇尚仿书法字体的颜体、柳体、欧体。

一直到明代,由于经济因素,占据版面较小的宋体逐渐流行,由于这种字体缺少变化艺术性,被明代文人诟为"匠体字"。

宋体字东传至日本,被日本称作明朝体。

今天成了汉字文化圈主流的印刷字体。

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已经习惯于看宋体印刷的书籍有一千多年了,所以现代铅字也采用了宋体印刷。

后来依据西方文字的黑体和意大利体的方式,在汉字印刷体中也创造了黑体和仿宋体的铅字。

目前宋体、黑体、仿宋体和楷体成为汉字印刷的主要四种字体。

中国文字有正、草、隶、篆、行五种。

每种字体中,又根据各种风格,以书家的姓氏来命名,像楷书中有欧(欧询)体、颜(真卿)体、柳(公权)体等等。

真是体中有体,令人目不暇接呀!有一种字体,却不是创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来命名,这就是宋体字。

宋体字的创始人是秦桧。

这个秦桧博学多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

他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

按一般的习惯,应该叫秦体字才对。

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在抗金斗争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人们痛恨他,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可是却把字体命名为宋体。

是源于宋代的,但是宋体字在明代确立。

篆刻入门:初学刻印全过程,参考书、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如何上手练习如何提高

篆刻入门:初学刻印全过程,参考书、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如何上手练习如何提高

篆刻⼊门:初学刻印全过程,参考书、字法、篆法、章法、⼑法如何上⼿练习如何提⾼篆刻⼊门字法、篆法、章法、⼑法⼊何上⼿练习原创谈艺录2016-08-05 21:11:09前⾯讲过,篆刻⼊门须从四个⽅⾯⼊⼿,也基本可以说,解决了这四⽅⾯的问题,就可以完全⾃信地说,⾃⼰在篆刻上⼊门了。

这四个⽅⾯分别是:1、字法;2、篆法;3、章法;4、⼑法。

按我的⼊门道路来⾃我衡量,他们⼤致对应的是:⼀、字法、篆法对应篆书的练习;⼆、章法对应的是基本章法的认识掌握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综合修养;三、⼑法对应的是长期的汉印和名家印的临摹练习。

也就是说:练习篆书、临摹汉印、增加相关修养(⽐我们打从开始学习篆刻那天起,可以同时做三件事情:练习篆书、临摹汉印、增加相关修养如多看印章,多看美术作品,多看雕塑作品,多看书法作品,多看⼀些经典名著,多看⼀些评分⽐较⾼的电影等。

)练习篆书掌握字法和篆法是⼀个慢过程,都有较⼤的练习量和观察量。

练习篆书时要真的学会篆书本⾝所具有的本⾝的特征,⽐如中锋⾏笔,不偏不倚,以及每次运笔成字时的藏头护尾,每⼀笔都圆润饱满等,它同楷书、草书、⾏书都有较⼤的不同,它最⼤的特⾊就是左右上下均匀对称,甚⾄⼤部分偏旁部⾸都是对称的,⽽且笔画与笔画之间所预留的空⽩也相等,笔画的粗细也相同,仔细体会,篆书的形体就像是精美的图案,是绝佳的装饰画,同时,书写的时候,对⼒度的要求也要⼀致,也就是说,练习篆书时最重要的⼀个诀窍是:慢。

慢!这也是临摹汉印和名家印的⼀个重要⽅法。

也就是说,我们在临摹汉印时,找来的汉印⾥的⼀笔⼀画,每⼀⽅都值得认真体会⼑法的来回⾛向、冲切的结合,⼑法的快慢运⾏,甚⾄要了解每⼀⽅印的原始印料是什么质地的,从⽽感觉到每⼀个笔画为什么会是那样的结果,⼑与⽯之间的感觉如何,都⼀点⼀滴地去做,去体会,去找到技法上的⼼⼿相应,⼼⾥理解了,⼿上能够做得到。

篆刻学习是个慢功夫,第三项我所说的修养问题,也是个慢功夫,是没有⼤量的读书量,没有⼤量的审美体验过程(⽐如参加美展、篆刻展、书法展等),没有⼤量的⽣活积累⽆法达到的境地。

高中美术鉴赏课《秦汉印》

高中美术鉴赏课《秦汉印》
1、秦官印印面一般2.5厘米见方,官职较低的只用一半大 的印面又叫"半通"。 2、继承先秦古玺加边框的形式,在印章中普遍加田字框或 日字框,统一作阴文。 3、印文书体统一,统一的书体为"摹印篆"
秦印
凿刻白文
线条精细,结体凝重
宽边细朱文印(金文) 白文界格
秦小篆
秦印
艺术形式 多元化
随意性
秦印特点
唯一性
皇帝、皇后、 诸侯王
“玺”
列侯、乡亭侯、 将军部属、郡
邑令长
“印”
“印”
列将军
“章”
1
2
3
汉印 – 制度
印绶
紫绶、青绶、 墨绶、黄绶
4
汉印
分 类
添官加 标印题
在用材、纽制、文字排列及印绶的用色 上由于等级关系,皆有一套严格的规定, 将军出征急,印符美中奇,锋芒毕显的 汉将军印,由官府督造。
添私加 标印题
汉印
C
B

A
Hale Waihona Puke 源远流长 --秦汉印
Lead-In
古代秦汉印章构成了中国篆刻 艺术的主体。秦汉印章主要由 青铜材料铸造而成,历经千年, 其表面在自然环境中氧化、锈 蚀,并受外力作用而变形、磨 损。今天用印泥将古代印章钤 于纸面时,已非原貌:印章边 角可能被磨圆了,边框与线条 也没那么笔直光滑了,或缺了 一小块,或断了一小节,甚至 字迹模糊、变形……然而,正 是这些不确定的、偶然的、时 光造就的痕迹,形成了青铜印 章斑驳古朴、妙趣天成的美感。
封泥盛于秦汉,隋唐以后,纸 张盛行,替代了简牍,印色取 代了泥,封泥丧失了它的社会 功能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封泥印
封泥的边缘很有意趣,是当时钤印时无意 形成,加上年代久远,泥质干燥变形而成, 并非有意的艺术创作,却形态各异、姿态

汉印“中郎将印”、“梁于里附城”竞临活动综述

汉印“中郎将印”、“梁于里附城”竞临活动综述

汉印“中郎将印”、“梁于里附城”竞临活动综述编者按:临摹之于学习篆刻既是必由之路,也是不二法门。

目前印刷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我们的印学资料比之古人丰富而又全面。

对视浩如烟海的经典印例大多数人更多了迷茫和手足无措。

《青少年书法》杂志与中国篆刻网()联袂推出“竞临”,旨在引导大家根植传统、取精用宏而又能有所专攻,进而为我所用。

本期“竞临”活动从活动的策划、发帖、组织评选、点评等方面,均得到了中国篆刻网()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深表谢意!《青少年书法》杂志与中国篆刻网联袂推出“经典竞临”,旨在引导大家根植传统、取精用宏而又能有所专攻,我们知道,只有致力于对经典的取法和学习,才能更长远地放眼于未来。

本期我们推出了汉印“中郎将印”、“梁与里附城”的竞临。

活动自2007年12月25日在书法网发布,至2008年1月活动结束,点击6392人次。

由此可见篆刻作者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和对经典的尊重。

本着百花齐放的原则,我们在启事中要求作者的临作分为实临和意临,可以在原帖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写出自己对“中郎将印”、“梁与里附城”印的理解和临摹的体会。

从上传的作品来看,大多数作者对“中郎将印”、“梁与里附城”的理解和把握都非常到位,临摹水平之高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

此次“竞临”活动,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提供竞临印作两方,有的只临摹其中一方,因为评选前未加以说明,也一并选入,原意是两方必须要临的;二是图片制作不统一,影响观感,下一期竞临,网站将提供统一要求的范式。

经过评选,最终15位作者的作品入选。

入选名单(括号内为网名,排名不分先后)如下:梁选锋(北国书生)汪超(淳风堂)王有军(归汉室主人)黄建文茗夫任雪莉(任泮玉)苑闻珉(若木苑)张玉涛(干咳)侯全海(木石斋主)刀下留情陈克中(涤庵)刘宏伟(河洛石斋)史江鸿(江鸿)林风陈庆伟(一花一世界)根据我们的承诺,所有入选作者的作品刊登于我刊青年书法“竞临”栏目,入选作者获得该期杂志一本。

怎样临摹印章

怎样临摹印章

怎样临摹印章“临”和“摹”是学习ZG书法绘画的传统学习方法。

临摹印章也是初学篆刻的重要手段。

对古今名作的大量临摹是达到创作目的的必由之路,下面介绍临摹的具体方法:在临刻之前,十分重要的是选定临摹对象,“取法乎上仅得其中”,选择临摹对象,一般以秦汉印和明清以来的著名篆刻家的作品为主。

摹分意摹、精摹两种,在选定临摹对象后应先细读一遍。

所谓细读,指对原印的种种细微的特征详加研究。

如果能用毛笔在纸上按大意放大几倍,加以摹仿描画,或可称作“意摹”。

通过意摹,可以对全印有一个粗略的印象。

然后,可用透明描图纸复于原稿之上,用狼毫描笔蘸碳素墨水或绘图墨水精摹一遍,进一步研究该印之种种特点,为正式临刻该印作好准备。

精摹时,更要再现原印的细微变化,力求形神酷肖。

如能在精摹以后再用放大的方法意摹一遍,收效将更佳。

摹印时如手指上有汗腻油份,宜洗净双手,在不着墨的纸面部位衬一张白纸,以保证描图纸不沾油污。

冬天呵出热气会潮湿纸面,也应在鼻下纸面上衬几层废纸或干毛巾。

不论意摹或精摹的作品,可用本子收集起来,作为对照、研究的资料加以积累。

临刻所费功夫稍多。

先将原作以水印法翻印上石,印文线条的粗细务必与原印相一致。

然后对照镜中的原印反影,用狼毫毛笔蘸墨,小心补填遗漏或模糊的地方,就可以奏刀了。

奏刀时,也要时时对照镜子中的反写印文,笔笔临刻,直至满意为止。

如果能同时认真研究原作的章法、篆法、刀法,反复对比,则进步更大。

至少要舍得把全过程的一半时间用以研究、对比。

否则,囫囵吞枣,流于形式,不动脑筋地操刀“挖石”,即使千石万印也事倍功半。

愿你在临印时,不仅把头脑作为储存丰富的印章语言的仓库,更要把头脑变作开动机器的车间,只有这样,才能把前人的成就转化为个人的技能。

篆刻临摹初学治印,同学习书法一样,应以临摹入手。

临摹,是继承和借鉴优秀传统艺术的重要手段。

通过临摹,可以较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优秀篆刻艺术在字法、章法、刀法、款法上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

汉印的特点及临摹注意事项

汉印的特点及临摹注意事项

汉印的特点及临摹注意事项汉白文印的特点1、就整体章法布局而言,朱白空间基本均匀,章法稳定平衡,没有特别突兀的视觉感。

比如四字印,四字各占地四分之一,每字所占空间相当,这种均衡的构图手法,是汉印最基本的章法构图样式。

2、就单个文字而言,以方形为基,方中寓圆,内圆外方;就单个笔画而言,平直是其篆本特点,但平直太多,则显重复单调,产生僵硬、板滞的副作用,所以汉印中常常用少量的弧笔、斜笔线条,来化解这种局面,往往能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3、印文笔画与笔画间的空隙大致相等。

当然,这是基本的规律,在此前提下,笔画少的字,笔画空隙略大.笔画多的字,笔画空隙略小。

这样,自然而然地在印面上就产生了一定的疏密关系。

4、印文中笔画的转折处以方为主,但不是生硬的直角,而是或大或小,略带圆意,自然顺和。

汉白文印临摹要点一、选印临草汉满白文要选其精品.尤其要选汉印中有古雅之气者。

汉印本为工匠所制,水平相差较大,个别汉印,古则古矣,雅则未必,故要用心甄别。

在选印的过程中,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起首临摹应选字数较少的汉印为范本,以两字或四字的印为宜,随着对印章整体把握能力的提高,可逐渐选多字印进行临攀。

(2)应选择章法方正、线条质感强,笔画粗细均匀、字形端庄的白文印章.这类印典雅端庄、布局平正.不尚奇、不取巧。

临习此类印章,既可帮助初学者识篆,很快掌握入印篆字的造型规律,又能在临习的过程中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刀法的运用上。

(3)避免选择线条板滞、笔画模糊、残损过多、结构狂怪和字形乖张的印。

(4)印面大小适宜。

太大不易掌控全印,太小则不易运刀,以印面边长2.5CM左右的印章为宜。

(5)先选临中粗笔画的印,其次粗笔画(满白文》、细笔画的印,最后临线条综合变化的印。

二、摹写也称“渡稿”。

以薄绵料纸覆于欲临幕的印蜕上,用浓墨依样在轮廓内描出印文摹写,也称渡稿,以薄绵料纸或拷贝纸覆于欲临摹的印蜕上,用浓墨依样在轮廓内描出印文(正文),待略干后,剪下,反扣于石面上,用干净小毛笔浸少许清水,在稿上轻轻湿润,再覆上几层生宣,覆盖于墨稿之上,左手固定,用右手拇指指甲或圆头的笔杆,往返压磨匀揉,轻揭印稿纸.印文即渡于印石之上。

汉官印精选(高清图)

汉官印精选(高清图)

汉官印精选(高清图)汉印指汉至魏、晋时期的印章。

文字的点画比秦篆简略、明快、热烈,结构近于现代楷书,形体变秦篆的长形与汉隶的扁形,多呈方形。

其中汉“将军印”和“满白文”,布局方正平直,无板滞、乖缪、纤巧的习气,历来为篆刻家所重。

汉印 - 制度汉制,皇帝、皇后、诸侯王的印称“玺”,列侯、乡亭侯、将军部属、郡邑令长称“印”,列将军称“章”。

以印质和印钮、印绶区别地位高低。

皇帝玉玺、虎钮,皇后金玺、虎钮,皇太子、列侯及丞相、太尉以下官吏分别为黄金印、龟钮,银印、龟钮,铜印、鼻钮。

印绶也有紫绶、青绶、墨绶、黄绶等分别。

汉印有铸印、凿印两种,一般文官的印多用铸印,军中为应急需,用凿印。

汉代是印章的兴盛时期,汉印为后世金石家所取法。

初学治印的人,特别要先学整齐朴茂的汉铸印。

汉印 - 发展汉印是在继承秦印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艺术和用章制度上比秦印更趋成熟、完备。

汉印是中国印章艺术的鼎盛时期,是古代篆刻艺术的第一高峰,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人们常把它与唐诗、宋词、元曲和晋唐书法、宋元绘画并列在一起加以称颂,如今学习篆刻就是从临摹汉印着手。

汉印 - 分类汉印主要有官印和私印两种,官印在用材、纽制、文字排列及印绶的用色上由于等级关系,皆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印章由官府督造,而私印由私人作坊制作,比较官印来得随意、宽松许多,无论官印、私印,用材都以铜质为主。

汉印 - 文字汉代由于隶书的出现和通行,文字书写已大为简便省事,入印文字在隶书的影响下,字形工整,横画省去波磔,圆转为方,盘曲化直,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汉摹印篆(缪篆)体式,而且简省又不悖“六书”,其印章章法稳健匀称,线条浑厚高古,气势夺人。

在印面文字布局上为一个完满的方形(或长方,或扁方,或正方),如四个字由四个小方形组成为一个大方形,即印章的整体形,这是汉印的基本形式。

汉印 - 特点到了西汉,印文字形日益方满化,栏界的辅助功用已不存在,相反使印面形式有闷塞之感,所以西汉初期的印章承秦式,尚有栏界,至中期便消失了。

吴昌硕专题

吴昌硕专题

吴昌硕专题本期我们推出了吴昌硕印――“?^泉小筑”、“作蕃长寿”(附边款)的竞临。

“沏泉小筑”宽32mm×高32mm,“作蕃长寿”宽22mm×高22mm。

临摹范本如左图:范印为郑鸿麟先生提供的珍贵原拓,原作精彩之处毫发毕现。

我们对郑先生的无私提供表示衷心的感谢!所选二印为吴昌硕的代表作。

朱文带有界栏,笔意极浓,临刻难度大。

因为是原拓,可以看到很多用刀细节,与粗朱文有明显不同:一是向线行刀,二是先冲后切,造成自然崩残的艺术效果。

若是控刀不好,容易出现伤及筋骨的状况,如“小”字竖画处理很难,弄不好整个字形就软化了。

另外,此印还有一个细节,“筑”字左下部“木”右侧笔画尖端上翘,明显不自然,很多人临摹时着意表现这一点,我推测很可能是钤印时印泥中的棉丝粘上去了。

临摹时可以考虑―下。

白文为“汉印模式”,四角破三角而留一角,但残破方向各不相同,“蕃”字“米”部残断粘连,强化疏密对比,左侧印边竖向留红,“作”字单人旁以及“寿”字下方三处留红形成鼎足之势,极为关键。

二印可用一词来概括――从容,所以临摹难得是从容。

评选说明:此次投稿人数相对少一些,没有限定入选名额,按照网站和杂志的要求,以临摹作品的整体质量为准。

有少数作者因边款不佳而未选,有些图片制作过度。

所以有两个细节提醒注意:一是尽量按照原大临摹,二是石材和印泥配套。

经过最终的评选,7位作者的作品入选。

本期“竞临”入选作者是(括号内为网名):李树恩(寿牛)、王有军(归汉室主人)、赵景生(老井)、放飞(周迎春)、谢吉昌(xiejichang)、刘建(田斋)、杨永卫(杨永卫)李树恩临印感言:第一次临缶翁的经典之作,太难了……世人皆知吴昌硕是近代在国内外影响深远的书法、绘画、篆刻大家,其篆刻为世所叹服。

此二印是缶翁宗古玺、秦汉印的典型之作。

布局书法意趣浓厚,刀法冲切结合轻松自如,章法既有古玺、秦汉印的痕迹,又有令人称绝的破残手法,使得印章纵收自如,虚实相生,苍劲不失秀丽,朴厚尽显流畅。

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自用印300方(上篇)

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自用印300方(上篇)

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自用印300方(上篇)齐白石的三百方石印为其家属在1956年捐献,其中除去少量是为家人、学生和他人所刻印章外,大部为其自用印这些印章充分反映了齐白石篆刻艺术的发展轨迹及印风的形成过程其中尤以七八十岁时所刻大量用于画上的词句印章为典型北京画院收藏齐白石300方印印文:吾友梅花材质:青田石身健穷愁不须耻(朱文)说明:此印为齐白石早期学丁黄印作品,约三十五岁前后临作。

臣璜之印(白文)说明:早期仿汉印之作,约成于三十二岁至四十岁间。

我生无田食破砚(朱文)说明:此印为齐白石早期学丁黄印作品,款为友人黎鲽庵所刻。

戊戌为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时齐白石三十六岁。

时间:1898(戊戌)边款:钝叟有此印,寄老仿之,直得神似。

近来以铁书称者,吾家松弇鲸公而外,它人未许梦见斯种也,戊戌春三,鲽庵获观识此。

印文:齐濒生(白文)说明:早期学明人法,约刻于三十二岁至四十岁间。

纵1.8cm;横1.8cm;高4.7cm印文:心无妄思(白文)边款:齐大摹前人。

说明:此印仿丁敬,齐白石三十二岁至四十岁为学丁黄阶段,故断此印约刻于三十二岁至四十岁间。

印文:砚田农(白文)纵2.3cm;横2.2cm;高2.5cm说明:此印仿丁敬,齐白石三十二岁至四十岁为学丁黄阶段,故断此印约刻于三十二岁至四十岁间。

齐大(朱文)材质:寿山石说明:此印据笔者查检,首见于齐白石《山水》(《选临〈芥子园画谱〉》之六—八,画着录于《齐白石全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

该册约成于一九〇二年,故此印刻成时间下限约为一九〇二年。

印文:一相思(白文)二齐璜(朱文)三濒生(朱文)四濒生齐氏(朱文)五一别故人生百忧(朱文)六“阔边长方框”(无字)六面印青田石无年款尺寸:纵2.2cm;横2.2cm;高1.4cm苹翁(朱文)材质:寿山芙蓉木人(朱文)纵0.8cm;横0.8cm;高4.3cm印文:齐白石(朱文)尺寸:纵1.7cm;横2cm;高4.8cm印文:小名阿芝(朱文)纵2cm;横2cm;高5.4cm老白(白文)尺寸:纵1.2cm;横1.4cm;高3.1cm印文:一一阕词人(白文)二吾年八十二矣(白文)材质:青田石乐石室(白文)时间:1914(甲寅)纵2.2cm;横2.2cm;高4cm印文:五十以后始学填词记(白文)纵1.8cm;横2.1cm高4.3cm印文:一借山主人(朱文)二齐白石(白文)印文:濒生(朱文)纵0.8cm;横0.8cm;高2.3cm印文:一老苹辛苦(白文)二齐璜印(朱文)三齐房之印(白文)四齐人(朱文)五阿芝(朱文)材质:寿山石印文:平翁(白文)材质:寿山石时间:1918(戊午)印文:苹翁(白文)边款:戊午,草莽之中,白石老人。

汉印技法解析v1.2

汉印技法解析v1.2

汉印技法解析第一章汉印概述中国古代印章约起源于殷商时期,发展到汉代,已经有了一千多年历史。

先秦时期的官私玺印,我们现在传统称之为古玺,而汉代官私印章则称之为汉印。

汉代印章在秦代印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古代篆刻规范为一种典型的风格特征和技法程式。

汉印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的地位,最重要的就在于它具有典范意义的规矩与程式。

学习汉印的规范和程式,是每一位成功印人的必修课。

一部中国文人篆刻史表明,汉代印章建立的规范和程式,并没有束缚后世印人的创造精神。

相反,它能帮助后世印人,使他们的艺术创新得到形式上的统一和精神上的升华。

深入的研究、解析汉印的风格特征和创作技法,需要有科学的、客观的态度。

第二章汉印风格的形成及衍变古代实用印章的风格特征,主要取决于官印。

私印的风格体征,基本上是追从官印。

因此,研究汉印风格特征,主要是从汉官印入手。

第一节汉印是秦印风格的发展和完善先秦古玺和汉印之间的风格差异是巨大的。

古玺文字奇奥多变,而汉印的文字和布局都是以平正、庄重为基调,由古玺到汉印之间的风格转型,是在秦代统一中国的短暂的15年期间完成的。

秦代所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统一文字,并确定"摹印篆"为玺印专用文字。

摹印篆为秦书八体之一,它基于小篆的形体结构而稍事方整,并且加入了秦代隶书趋于简约便易的一些笔意,以适应方形印面布局的需要。

西汉初年的官印制度基本上沿袭秦制,也基本上继承了秦代官印的风格特征。

文字笔画愈来愈平正,以致成为一种“方块字”,印面也愈来愈填满,从而使印面上的界格失去存在的意义,并且成了一种芜杂沉闷的累赘。

抛弃界格,标志着笔画匀满、形体方正的汉印风格已真正形成。

大约到汉武帝中期,摆脱秦代官印特征的典型汉印风格便已经成熟了,《霸陵园丞》(图6)、-楚永巷丞- (图7)、-康陵园令- (图8)、-整宫司丞- (图9)等印例,便是汉印风格最初的代表作。

第二节汉代官印的三种历史形态汉印风格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是:文字结体由紧而宽,笔画由细而肥,线条由圆而方,印面由不填满到填满。

篆刻

篆刻

篆刻临摹对象的选择及步骤篆刻学习宜从汉印开始,在大量的汉印中,风格各异,琳琅满目,临摹对象如何选择?步骤怎样安排?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按照先易后难的规律,依次选择,逐渐深入。

如果漫无目的,随心所欲,虽下了很大功夫,却收效甚微。

(一)白文印1.工整平稳一路(1)选择汉官印中线条横平竖直,章法稳健疏朗,字口清晰的作品(如图01),临摹数量10方左右。

(2)选章法工整,笔画繁简结合的作品(图02),临摹数量同上。

以上的临摹,重点体会工整平稳一路印的章法,掌握笔画线条的质感特征和稳健沉着运刀的能力。

2.平稳中有变化选择章法平稳,线条略具方圆、粗细变化的印章(图03)。

各选5方临摹,从中体会线条粗细对比、起收和转折的变化。

3.粗放选择粗放,气息古朴,线条粗细疏密相间的作品(图04),选临5方。

掌握章法、线条变化以及迫边残破的方法。

4.奔放跌宕这一路印章为汉将军印,特色鲜明,结体欹侧跌宕,线条正侧俯仰,富于变化(图05),选临10方。

掌握章法、结体、线条特征。

在刻法上可单、双刀并用。

5.复归平整有了前四种基础后,再复归平整。

满白文在汉印中是最工整的一种风格(图06),选临10方。

从中掌握精细平整的章法布局和线间留朱丝的运刀控制能力。

练习按以上不同风格逐一进行拟仿创作,创作的数量每一类在20方左右,在特征上以像为佳,不要随意发挥,因为这一阶段公是继承传统。

练习方法:(1)选定入印内容。

(2)查汉印篆工具书(如《汉印分韵合编》等),典书中每一字有多种篆法,要根据章法选择。

(3)印稿设计一定要精细,待满意后再渡稿上石,特征尽量吻哈拟仿对象。

经过临摹和拟仿创作练习,已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至此可作为汉印学习的一个阶段,随后可上溯秦印、古鉨,下涉明清流派,继续深入和扩展。

但不是汉印的学习到此为止了,而是在博涉秦印、古鉨和流派印后仍需按学习计划不断回头温习,每次温习必有新得,创作也定会有新的境办。

因为汉印知识是取之不尽,学之不完的。

汉印临摹的方法和技巧(整理稿)

汉印临摹的方法和技巧(整理稿)

汉印临摹的方法和技巧(整理稿)汉印临摹的方法和技巧(整理稿)文人摹仿汉印风格治印,如果从宋代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年;通过临摹汉印学习篆刻的方法,盛行于明代,至今也已有五百年。

因此,以临摹汉印作为学习篆刻艺术的入门途径,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

怎样临摹汉印,也已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近代印人学习篆刻,有人从汉印入手,也有人从流派印入手,只要方法得当,都能有所成就。

但是,由于篆刻艺术最基本的一些审美习惯、创作原则和创作技法都包含于汉印之中,而流派印又都植根于汉印,是在汉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汉印入手更接近本源,取法更高,发展的路子更宽,并且可以避免沾染某一流派的积习,不为门户所囿。

所以,大多数篆刻家都认为,从临摹汉印入手而后博涉各家各派,是学习篆刻艺术的最佳途径。

至于怎样临摹汉印,正如俗话所说的,“各师傅各传授”,方法灵活,可以因人而异,不必拘泥。

关键在于明确学习的目的,从临摹中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得到应该得到的训练。

张九私印一、临摹汉印的目的汉印垂范后世,对明清两代直至当代印人的典范意义,一是汉印总体风格的审美指导意义,二是它文字的规范和章法的程式。

这也是我们从汉印中应该学习的最主要的东西。

传世数以万计的官私汉印,是汉印风格的载体,每一方印都能传达当时印风的古老信息,都有其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但也应该看到,在汉印风格流行的八百年间,出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印人之手的作品自有风格差异。

毫无疑问,水平也会有高下之分。

其中会有相当多的作品属于平庸之作,甚至是有缺陷的作品。

为了获得最佳效益,临摹汉印时必须根据学习目的选择汉印中的精品作为临摹范本。

因此,明确学习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临摹汉印的过程中,主要应该学习些什么呢,第一,学习缪篆文字,养成入印文字规范的良好习惯。

汉代缪篆文字,是用于治印的专用字体。

后世文人治印师法汉印,缪篆也就成了用以入印的最主要的字体。

尽管元明时期元朱文印是取小篆入印,而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清代印人又“以书入印”、“印外求印”,甲骨、钟鼎、碑额和各类铭刻文字均采以入印,但缪篆仍是篆刻创作最基本的字体。

汉印孟字的刻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汉印孟字的刻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汉印孟字的刻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汉印孟字是一种独特的刻字方式,起源于中国的汉代时期。

它是一种在石碑、青铜器等硬质材料上刻字的技艺,通过以力道和力度来刻出不同侧面和宽度的笔画。

汉印孟字的刻法是一种精细而复杂的艺术,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技巧。

在刻制汉印孟字时,刻字师需要精细地控制力度和角度,以便在硬质材料上形成清晰而准确的字形。

刻字师通常使用特制的刻刀,经过长时间的锤炼和实践,才能掌握技艺的精髓。

刻字的过程需要高度的专注和技巧,因为一旦出现偏差或错误,很难进行修正。

汉印孟字的刻法受到了汉代书法的影响,但又与之有所不同。

汉印孟字更加注重笔画的力度和形态,力求在刻制时保持字形的稳定和美感。

刻字师在刻制汉印孟字时需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字形的细节,力求表达出独特的艺术感和审美价值。

汉印孟字的刻法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汉印孟字的刻制艺术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石碑、牌匾、碑文等文化遗产的刻制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当代,汉印孟字的刻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不仅可以用于宣传和纪念活动中的刻制工艺,还可以成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刻字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高,为汉印孟字的刻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综上所述,汉印孟字的刻法是一种独特而复杂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精细的刻制技巧和艺术表达,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审美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印孟字的刻法仍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为我们呈现出更多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1.2)本文将围绕汉印孟字的刻法展开详细的讨论,以揭示汉印孟字作为一种传统的雕刻艺术形式在刻制过程中的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汉印孟字的起源开始,逐步阐述其刻法的发展与特点,最后总结汉印孟字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首先,在引言部分,本文将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概述,介绍汉印孟字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并简要介绍本文的结构。

篆刻艺术的基础与特点

篆刻艺术的基础与特点

一、篆刻艺术的临摹
篆刻与我国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学习的第一步也是临摹,因为只有通过临摹,才一能借鉴和继承篆刻艺术传统规则,才能领会篆刻艺术独特的表现方法。

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篆法、章法和刀法等具体技法,从而运用到自己的篆刻创作中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解的深入,就能形成自己的篆刻艺术语言。

二、汉白文印的特点
1.就整体章法布局而言,朱白空间基本均匀,章法稳定平衡,没有特别突兀的视觉感。

比如四字印,四字各占地四分之一,每字所占空间相当,这种均衡的构图手法,是汉印最基本的章法构图样式。

2.就单个文字而言,以方形为基调,方中寓圆,内圆外方;就单个笔画而言,平直是其基本特点,但平直太多,则显重复单调,产生僵硬、板滞的副作用,所以汉印中常常用少量的弧笔、斜笔线条,来化解这种局面,往往能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3.印文笔画与笔画间的空隙大致相等。

当然,这是基本的规律,在此前提下,笔画少的字,笔画空隙略大;笔画多的字,笔画空隙略小。

这样,自然而然地在印面士凉恕碑生了一定的疏密关系。

【篆刻讲堂】汉印艺术特点的认识(二)

【篆刻讲堂】汉印艺术特点的认识(二)

【篆刻讲堂】汉印艺术特点的认识(二)汉代的印章艺术,不仅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同时也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我国篆刻史上有着光辉灿烂的一页。

时至今天,仍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审美的角度看,它可给予多方面的艺术享受;若是从学习的角度来看,也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从中可以得到启发,若按步就班由易到难,真可登堂入室,进入艺术殿堂。

入门总得从学会欣赏开始,欣赏时应先知其印作的好处与不好处,这就是对作品的批评与分析。

在观赏一方汉印时,第一感觉是好感或是不好,还是不够的,有时甚至有差错,只有通过第二步的理性分析或比较,才可能得到相对正确的评价,有时甚至要多次的反复认识,才能发现其中奥妙之处。

即在第一观感与认真评析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而深入的认识,才能进入学习与审美的阶段。

认真读印读印,是欣赏的开始,是学印的入门之径。

欣赏汉印之美,仅看别人的介绍,或作品分析那是有限的。

即使有,也仅是启示一个方向,介绍一种方法或观点,主要的则是应靠自己在“印海”中亲自接触、实践,学会游泳,采集标本,分析、研究,这个接触研究主要就是认真读印。

看得多了,就有了比较,比较中就可找出距离或不同点,就可知谁处好,什么地方不足,就有了体会。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这就是熟能生巧,熟能得益。

在多看的基础上,加上其他的知识的启示,其收获也会更多的。

兹将读的目的,方法、要求等分述于后。

读印的目的读印的目的,大约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艺术的分析,史实的考证和专题性的阅读等。

紧接上回,今日论述史实的考证和专题性的阅读。

01史实的了解与考订对汉至魏晋南北朝各时期印章的考订,可以确知其当时有无此官制,以及官制设置情况。

弄清楚当时官制,更可确分西汉、新莽、东汉以入魏、晋、南北朝各国官制与当时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一些情况。

有的还可弥补史志之遗佚。

近数十年来,有些印学史家从印面形制大小、厚薄、文字的风格、钮制的形态,制作的工艺水平等诸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再结合参考有关古文献的记载,尤其是新近科学发掘出土的印章等的综合研究,即可判别其时代、类别、用途、职官变迭等。

印章边栏五十例

印章边栏五十例

印章边栏五十例1.朱文粗边边栏这里所说的朱文粗边边栏,系指印章边栏粗于印文文字的点画线条。

这类边栏,周秦、两汉、明清、近现代等各个历史时期均可见到,形式有大有小、有浑厚有峻利、有方正有残破,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右司马”一印(图一),系先秦古玺朱文印,印文的点画线条粗细较为一致,布白参差错落,挪让穿插、长短伸展自如。

将方正端庄的边栏与印文相比,显然边栏比印文粗得多。

汉印“左公车宫”(图二),边栏的线条内圆外方,粗粗细细,不计工抽,非常古本佬到。

边栏与印文的点画相比,明显要粗壮得多。

再如辽夏官印“元德二年”(图三),其边栏更是方峻阔厚,十分雄伟,与印文细劲的线条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显示出印章粗边边栏的气魄与魅力。

印人赵古泥对印章的边栏形式十分重视,特别喜爱刻制粗边边栏的印章,如“希中”一印(图四),其边栏特别方正宽阔,而且在右边和下边做了适当的残破处理,气息尤显古拙,给印章平添了诸多活力。

朱文粗边边栏的主要特点是气势磅礴、朴质遒劲、端庄稳重。

一般少字印、点画稀疏的印文常采用这种粗边边栏,尤能体现出稳定、安详、平正、团聚的氛围。

在操刀刻制时,多用冲刀,突出挺峻古拙之气。

印章的粗边边栏要注意粗细、屈伸的微妙变化,同时还要注意透气,印文文字不宜过于拥挤,尤其是不宜过于紧靠边栏。

如果把朱文粗边边栏比做厚实的“围墙”,那么他的功用就是要关得住“满园春色”。

2.朱文细边边栏朱文细边边栏是相对于朱文粗边边栏而言的。

朱文细边边栏系指边栏与印文线条粗细等同,或边栏细于印文点画。

“十四年十一月平绍”一印(图五),为先秦朱文细边边栏模式,其边栏的线条明显细于印文点画的线条,而且断断续续,与印文笔画的平直斩截相映成趣。

晋印“浑盛印信”(图六),边栏的线条同样比印文线条细。

这种形式的印章展现了粗犷、浑厚的风貌,使人感受到印面的分量与气息。

相比之下,边栏处于从属于印文的地位,只是起到了一点儿辅助与点缀的作用,因而两者之间愈显协调、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