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临摹的汉印
临摹汉印的方法
临摹汉印的方法
临摹汉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范本:初学者应选择字数较少的汉印作为范本,以两字或四字的印为宜。
随着对印章整体把握能力的提高,可逐渐选多字印进行临摹。
2. 注意章法:应选择章法方正、线条质感强,笔画粗细均匀、字形端庄的白文印章。
这类印典雅端庄、布局平正,适合初学者识篆和掌握入印篆字的造型规律。
3. 避免选择:应避免选择线条板滞、笔画模糊、残损过多、结构狂怪和字形乖张的印章。
4. 考虑印面大小:印面大小要适宜,太大不易掌控全印,太小则不易运刀。
一般来说,印面边长左右的印章比较适宜。
5. 按照笔画粗细顺序临摹:先选临中粗笔画的印章,其次是粗笔画(满白文)和细笔画的印章,最后临线条综合变化的印章。
6. 摹写:摹写是临印的准备手段,通过摹写可以观察仔细,认识汉印的基本结体、字法和笔法的特征与规律,从而逐步掌握这些基本特点和规律。
摹写的方法包括摹描和临写,摹描是用较透明的纸(一般用拷贝纸或较透明的薄宣纸等)覆于所摹临的印蜕上,以稍秃的细毛笔蘸浓墨依样子仔细描摹。
临写则是将薄绵料纸或拷贝纸覆于欲临摹的印蜕上,用浓墨依样在轮廓内描出印文,待略干后剪下,反扣于石面上,用干净小毛笔浸少许清水湿润后,再
覆上几层生宣,覆盖于墨稿之上,左手固定,用右手拇指指甲或圆头的笔杆往返压磨匀揉,轻揭印稿纸,印文即渡于印石之上。
若石面笔画不够清楚,再用小毛笔描摹完善。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有效地进行汉印的临摹。
100件汉印,让你惊艳!(高清大图)
剑星好情、好胆、好才。李贺鬼才,剑星奇才!——旭宇(中国书协顾问、当代文人书法大家)
贺剑星《论印百绝》出版秦玉汉金看古意,浙生皖变论流风。
煌煌印史三千岁,蟠屈冯君绝句中。——李刚田(西泠印社副社长 、当代篆刻大家)
史宜实,诗宜虚,这就是以诗论史的难处。你能系统作论印绝句,已有开创之功,以后配以图文出版,当有更佳影响。以诗论书,论画,论印,你亦是当代作出贡献的知名学人了,前程远大,祝贺!——徐本一(湖北省书协主席)
剑星君书文诗印皆称上乘,每有论说,皆若清音独放,不流弊俗,不步故尘。今又作论印百首绝句,其志高远,其旨宏深,其辞清绝,其意中的,是为诗论双妙,老朽不得不击节叹赏!——杨明臣(中国书协理事)
100件汉印,让你惊艳!(高清大图)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新书推荐 |
此书为冯剑星研究探讨篆刻学的理论专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写成。作者不仅将印章的历史变迁,流派风格,印论印史,篆刻名家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划分,更将“印外求印”,“印中求印”的治印理念加以延伸和发掘。该书在清人魏锡曾《论印二十四首》、丁敬《论印十二首》的基础上,以百篇之巨制,将印与心之离合进行比较,提出'以印印心,以心治印”的学术理念,且格律精严,读来朗朗上口,堪为印坛理论之佳作。
印章边栏五十例
印章边栏五十例1.朱文粗边边栏这里所说的朱文粗边边栏,系指印章边栏粗于印文文字的点画线条。
这类边栏,周秦、两汉、明清、近现代等各个历史时期均可见到,形式有大有小、有浑厚有峻利、有方正有残破,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右司马”一印(图一),系先秦古玺朱文印,印文的点画线条粗细较为一致,布白参差错落,挪让穿插、长短伸展自如。
将方正端庄的边栏与印文相比,显然边栏比印文粗得多。
汉印“左公车宫”(图二),边栏的线条内圆外方,粗粗细细,不计工抽,非常古本佬到。
边栏与印文的点画相比,明显要粗壮得多。
再如辽夏官印“元德二年”(图三),其边栏更是方峻阔厚,十分雄伟,与印文细劲的线条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显示出印章粗边边栏的气魄与魅力。
印人赵古泥对印章的边栏形式十分重视,特别喜爱刻制粗边边栏的印章,如“希中”一印(图四),其边栏特别方正宽阔,而且在右边和下边做了适当的残破处理,气息尤显古拙,给印章平添了诸多活力。
朱文粗边边栏的主要特点是气势磅礴、朴质遒劲、端庄稳重。
一般少字印、点画稀疏的印文常采用这种粗边边栏,尤能体现出稳定、安详、平正、团聚的氛围。
在操刀刻制时,多用冲刀,突出挺峻古拙之气。
印章的粗边边栏要注意粗细、屈伸的微妙变化,同时还要注意透气,印文文字不宜过于拥挤,尤其是不宜过于紧靠边栏。
如果把朱文粗边边栏比做厚实的“围墙”,那么他的功用就是要关得住“满园春色”。
2.朱文细边边栏朱文细边边栏是相对于朱文粗边边栏而言的。
朱文细边边栏系指边栏与印文线条粗细等同,或边栏细于印文点画。
“十四年十一月平绍”一印(图五),为先秦朱文细边边栏模式,其边栏的线条明显细于印文点画的线条,而且断断续续,与印文笔画的平直斩截相映成趣。
晋印“浑盛印信”(图六),边栏的线条同样比印文线条细。
这种形式的印章展现了粗犷、浑厚的风貌,使人感受到印面的分量与气息。
相比之下,边栏处于从属于印文的地位,只是起到了一点儿辅助与点缀的作用,因而两者之间愈显协调、平衡。
汉印原印,看看凿、铸之痕!
汉印原印,看看凿、铸之痕!汉印指汉至魏、晋时期的印章,多呈方形,布局方正平直,无板滞、乖缪、纤巧的习气,历来为篆刻家所重。
以印质和印钮、印绶区别地位高低。
皇帝玉玺、虎钮,皇后之玺螭虎钮,皇太子、列侯及丞相、太尉以下官吏分别为黄金印、龟钮,银印、龟钮,铜印、鼻钮。
印绶也有紫绶、青绶、墨绶、黄绶等分别。
汉印有铸印、凿印两种。
就实际出土文物来看,凿刻特征就是有笔画由印面至内呈现明显的“V”型口,凿印大多为“急就”,凿印有些恣意之迹。
東呆私印2.1×2.1cm任良私印2.1×2.1cm黨臺印信,(关注:篆刻微刻)2.05×2.05cm胡整印信2.2×2.2cm馮菐印信2.05×2.05cm石喬印信2.25×2.25cm扈康印信2.1×2.1cm楊栩印信2.25×2.25cm戴壽印信2.4×2.4cm仲喬私印2.25×2.25cm江超之印(关注:篆刻微刻) 2.0×2.0cm孫旻私印2.35×2.35cm盖宜私印2.3×2.3cm兒晶印信2.35×2.35cm杜升印信2.4cm×2.4cm段筍之印信2.35×2.35cm臣彪2.25×2.25cm王基印信2.25×2.25cm监就之印2.2cm×2.2cm李璋印信2.3cm×2.3cm音彊之印2.15cm×2.15cm菅涼信印2.3cm×2.3cm王㝢印信2.2cm×2.2cm杨九逵印(关注:篆刻微刻)2.3cm×2.3cm徐亮私印2.35cm×2.35cm魏喜之印1.75cm×1.75cm蒋升私印2.2cm×2.2cm宋璋私印2.2cm×2.2cm宋盛印信2.4cm×2.4cm。
汉印的临摹
• 三、临摹模板的选择要求是:平正、工稳、清晰、完
整是最基本的原则。
• 在临刻汉印的初期,对汉印风格的认识自然不可能很
深,自己的喜好也总有局限性。
• 汉印作品有的精美,有的浑厚,有的气象博大,有的
富有情趣,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何一种风格的汉 印临摹学习,都会有所收获,并且都不会有不良的后 果。
• 四、多读、多写比临刻汉印更重要。 • 读印 • 重在思考,要从技法、风格和历史几个层面学
人从流派印入手,只要方法得当,都能有所 成就。但是,由于篆刻艺术最基本的一些审 美习惯、创作原则和创作技法都包含于汉印 之中,而流派印又都植根于汉印,是在汉印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大多数篆刻家 都认为,从临摹汉印入手而后博涉各家各派, 是学习篆刻艺术的最佳途径。
•
• 一、临摹汉印前应当有一些必要的基础
习,对汉印作由浅入深的分析和研究。
• 技法的层面主要研究汉印文字的写法,文字笔
画方圆曲直的变化,文字间的相互关系,印面 布局的特点,等等。
• 风格的层面主要体味不同汉印所呈现的不同意
趣和神采。这种对汉印意境方面的领悟,开始 的时候往往比较模糊,在临摹中也难以把握, 但作为一种眼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汉印临摹
围场镇中 尹利
•汉字溯源——邦
• 文人摹仿汉印风格治印,如果从宋代算
起,至今已有一千年;通过临摹汉印学 习篆刻的方法,盛行于明代,至今也已 有五百年。因此,以临摹汉印作为学习 篆刻艺术的入门途径,已经成为一种传 统的学习方法。怎样临摹汉印,也已经 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
• 近代印人学习篆刻,有人从汉印入手,也有
• 历史的层面则是进一步了解不同历史阶段汉印
的面貌特征,从艺术发展的视角认识汉印的发 展变化,大体上能分辨西汉时期,新莽时期, 东汉时期以及两汉以后印章的不同形态和风格 变化。
怎样临摹汉印
(
20
1
7
)
29
-
005 3
-
04
【
作 者简 介 祝 竹
,
江 苏省篆刻研 究会 南京
2
1
0 00 0
)
顾问
,
中 国 书 法 家 协 会会 员
,
西泠 印社 社 员
。
文人 摹仿 汉 印 风 格 治 印 如 果 从宋 代 算 起
,
,
应 该学 到 的 东 西 得 到 应 该 得 到 的训 练
,
人从流派 印 人手
,
只 要方法得 当
,
都 能 有 所 成传 世 数 以 万 计 的 官 私 汉 印
一
,
是汉 印 风格的
,
就
。
但是
,
由 于
篆 刻 艺 术最 基本 的
些 审 美 习载 体 每
,
一
方 印 都 能传 达 当 时 印 风 的古 老 信息
。
惯 创作 原则 和 创 作 技法 都包 含于 汉 印 之 中
惯 学
;
汉 印的 章 法
当
,
营
造平 衡 稳 定 的
;
面
;
训 练严 谨的 规矩
,
,
蒙 养
博 大 的 气象
培 养高 雅 的 审 美 情 趣
;
临 摹前 应
,
有
一
些 必要 的 刀 法 训 练 最 好是 在临 摹 的 阶段
就 直接 在 印 面 上 作 反 书 印 稿 的 训 练 要 重 视
;
形似 重 视规矩
更重 要
【 。
与 法
度
篆刻讲堂:汉白文一字印赏析
篆刻讲堂:汉白文一字印赏析
汉白文一字印赏析
吴昌硕曾言:“抚拟汉印者宜先从平实一路入手,庶无流弊矣。
”
带大家临刻了一方汉粗白文印,讲解了下临刻的基本流程,今天我们附上汉白文一字印的一些印谱给大家。
汉印形式丰富,风格多样,即使是平实一路。
之前我们在讲汉印欣赏的时候给大家详细介绍过,归结起来汉印的特点四个字:正、厚、势、变。
平整端庄。
外形来看,每个字的结体和笔法的配置,一般都是横平竖直,匀称、稳重、整体。
全印看显得端庄,大方。
浑厚朴实。
汉印大多数都具有朴实无华,敦厚温良之情,相互谦让团结之势,故给人以浑厚淳静,内涵丰富之感。
势韵自然。
汉印刻制手段,不论是铸是凿,或碾或镌,笔法表现生机盎然。
变化万千。
在笔法上挺拔曲劲,或方折或圆转。
章法上穿插揖让,呼应顾盼,皆多姿多彩,不同一般。
即使是下面的一字白文印也可以体会到很多东西,这里我们不多做陈述,大家自己细细观察体会一下吧。
临汉印,这几枚印不能错过!
临汉印,这几枚印不能错过!漢印是篆刻史上的第一個髙峰,爲後世開創了“漢印”的範式。
從總體風格上講,漢印以方正平實爲大宗,缪篆入印、屈曲缜密,形神樸茂、端莊大方。
以面目不同來分,西漢婉轉溫厚,時見筆意;新莽印制獨特,嚴謹溫和;東漢以方爲主,渾厚茂密;魏晉方截整饬,勁健有力;南北朝法度漸失,鮮活生趣。
漢印對後世流派印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漢之後的官私印章不論面目如何,都是脫胎于漢篆漢印。
唐宋官印樣式的改變使得漢印更多開始進入私印範圍,漢印尤其是漢白文印成了後人不可企及的典範。
無論是王冕對漢印的模擬還是蘇宣、朱簡、汪關、丁敬、鄧石如等對個性化審美的自覺展現,都無不是植根于漢印的再創造。
“印宗秦漢”成爲篆刻學習的不二法門!勮右尉印此印四字大小不作均勻分布,而是以“勮”字爲主,其余三字爲賓,圍繞“勮”做相應拉伸(如“右”)或收縮(如“尉”)。
同時將“印”向上拉伸,造成“尉”字成爲印面中筆畫較多而占地最小的字。
但雖小而不顯局促,反而通過短畫和留紅的處理更見疏朗,由此“尉”字雖小卻是“印眼”。
因爲,如果說“勮”字因其筆畫最多而自然寫大寫密是印面結構矛盾的開始,那麽“尉”的寫小而寫疏則是將矛盾引領向一個更高層次的平衡。
這是印面結構的辯證法,也是漢印易學難精的精義所在。
霸陵園丞此印四字分朱布白均勻,看似毫不費力,實則于點畫變化上匠心獨運。
從線形上看,它通過點畫粗細的細微變化,讓印面結構産生對比,又歸于“茂密”。
如“霸”字筆畫最多、結構最複雜而筆畫最纖細;“丞”字筆畫最少、有長斜畫而筆道最粗闊,顯然是爲了填滿空白,不使留紅過多過亂。
換一個角度,從線質上看,四字的細微變化更值得注意。
“霸”的虛靈,“陵”的沈著,“園”的圓融,“丞”的挺括,使得分布停勻的印面有了另外一層的對比。
此外,“園”、“霸”兩字重心下移,“丞”、“陵”兩字字勢上頂,使得分布停勻的空間結構有了天地交泰的意蘊!未央廄丞此印幾乎是筆筆圓弧而不見方折,起收筆渾圓,帶有濃厚的書寫意味。
值得临摹的几枚经典汉印
值得临摹的几枚经典汉印汉印是篆刻史上的第一个髙峰,为后世开创了“汉印”的范式。
从总体风格上讲,汉印以方正平实为大宗,缪篆入印、屈曲缜密,形神朴茂、端庄大方。
以面目不同来分,西汉婉转温厚,时见笔意;新莽印制独特,严谨温和;东汉以方为主,浑厚茂密;魏晋方截整饬,劲健有力;南北朝法度渐失,鲜活生趣。
勮右尉印此印四字大小不作均匀分布,而是以“勮”字为主,其余三字为宾,围绕“勮”做相应拉伸(如“右”)或收缩(如“尉”)。
同时将“印”向上拉伸,造成“尉”字成为印面中笔画较多而占地最小的字。
但虽小而不显局促,反而通过短画和留红的处理更见疏朗,由此“尉”字虽小却是“印眼”。
因为,如果说“勮”字因其笔画最多而自然写大写密是印面结构矛盾的开始,那么“尉”的写小而写疏则是将矛盾引领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平衡。
这是印面结构的辩证法,也是汉印易学难精的精义所在。
霸陵园丞此印四字分朱布白均匀,看似毫不费力,实则于点画变化上匠心独运。
从线形上看,它通过点画粗细的细微变化,让印面结构产生对比,又归于“茂密”。
如“霸”字笔画最多、结构最复杂而笔画最纤细;“丞”字笔画最少、有长斜画而笔道最粗阔,显然是为了填满空白,不使留红过多过乱。
换一个角度,从线质上看,四字的细微变化更值得注意。
“霸”的虛灵,“陵”的沉着,“园”的圆融,“丞”的挺括,使得分布停匀的印面有了另外一层的对比。
此外,“园”、“霸”两字重心下移,“丞”、“陵”两字字势上顶,使得分布停匀的空间结构有了天地交泰的意蕴!未央厩丞此印几乎是笔笔圆弧而不见方折,起收笔浑圆,带有浓厚的书写意味。
我们知道,小篆的结构上紧下松、左右对称、以圆为主。
如果将小篆不加变化地置入方形印面,就会出现各自为阵、不相往来的情况。
变圆为方、以方为主、布画停匀是一个基本思路,成熟期的汉印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
而像“未央厩丞”这样的西汉玺印则是另一种思路,概括起来就是老实平正、以圆就方、外方内圆。
老实平正,指字势端正,布局匀称,章法稳重。
汉印临摹的方法和技巧(整理稿)
汉印临摹的方法和技巧(整理稿)汉印临摹的方法和技巧(整理稿)文人摹仿汉印风格治印,如果从宋代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年;通过临摹汉印学习篆刻的方法,盛行于明代,至今也已有五百年。
因此,以临摹汉印作为学习篆刻艺术的入门途径,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
怎样临摹汉印,也已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近代印人学习篆刻,有人从汉印入手,也有人从流派印入手,只要方法得当,都能有所成就。
但是,由于篆刻艺术最基本的一些审美习惯、创作原则和创作技法都包含于汉印之中,而流派印又都植根于汉印,是在汉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汉印入手更接近本源,取法更高,发展的路子更宽,并且可以避免沾染某一流派的积习,不为门户所囿。
所以,大多数篆刻家都认为,从临摹汉印入手而后博涉各家各派,是学习篆刻艺术的最佳途径。
至于怎样临摹汉印,正如俗话所说的,“各师傅各传授”,方法灵活,可以因人而异,不必拘泥。
关键在于明确学习的目的,从临摹中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得到应该得到的训练。
张九私印一、临摹汉印的目的汉印垂范后世,对明清两代直至当代印人的典范意义,一是汉印总体风格的审美指导意义,二是它文字的规范和章法的程式。
这也是我们从汉印中应该学习的最主要的东西。
传世数以万计的官私汉印,是汉印风格的载体,每一方印都能传达当时印风的古老信息,都有其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但也应该看到,在汉印风格流行的八百年间,出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印人之手的作品自有风格差异。
毫无疑问,水平也会有高下之分。
其中会有相当多的作品属于平庸之作,甚至是有缺陷的作品。
为了获得最佳效益,临摹汉印时必须根据学习目的选择汉印中的精品作为临摹范本。
因此,明确学习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临摹汉印的过程中,主要应该学习些什么呢,第一,学习缪篆文字,养成入印文字规范的良好习惯。
汉代缪篆文字,是用于治印的专用字体。
后世文人治印师法汉印,缪篆也就成了用以入印的最主要的字体。
尽管元明时期元朱文印是取小篆入印,而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清代印人又“以书入印”、“印外求印”,甲骨、钟鼎、碑额和各类铭刻文字均采以入印,但缪篆仍是篆刻创作最基本的字体。
这不,你要的前100方汉印作业来了。
这不,你要的前100方汉印作业来了。
之前写过文章,如果打算在篆刻这方面有点成就,汉印大致要完成的练习量是500方,其中前100方汉印如下:三封左尉汉官印,四等分,规范平稳,横画多于竖画,直线较多,曲线较少。
摹刻时以练习直线为主,注意每个字之内、线与线的间距,线条粗细要均匀。
像楷书里的第一步,基础里的基础。
校尉之印西汉中央政府铸印,印字下方有一小拐弯,这是秦官印的特征。
线条均匀平滑,无刀凿痕迹;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基本均等。
校字上部有个小缺。
竖画较多,主要用于练习竖画,也是基本笔画练习。
骑司马印西汉官印,印字末笔仍有一个小弯(此小弯东汉以后即消失)。
横竖笔画均等,骑字笔画多。
注意两个不同的“马”。
武陵尉印汉官印,临刻此印,多了“武”字里的曲线,临时应当注意处理。
“印”字仍有最末的小尾巴。
淮阳王玺此印为汉玉印中的典范,三密一疏的典型布局。
临摹注意线条粗细基本均一,基本整齐。
体验为何不失重,应注意“淮阳玺”三字有斜笔画。
军司马丞印汉印中的五字印,极工整,做六字格式。
分三行,2—2—1分布,印字独作一行,横竖均衡,线条匀称,应注意所有字的纵横比例。
多字印较四字印,难度提高不少!弋居丞印一方工整的汉印,仔细体会:为什么这四个字,戈字那么简单,但并不觉得整个印重心不稳定,为什么?丞字,左右两只小手,为何长短不一样?印字末尾的小尾巴,为何没有了?新西河左佰长六字印里的典范新,指的新莽政府,是汉中期王莽的政权。
当时的政府颁发给地方少数民族的官印,六字六等分。
西、长、左,圆转笔画,注意体会。
朔宁王太后玺金印,规范挺拔,三字繁,三字简,注意各站位置“太”与“大”相通。
注意:“后”字的曲线!“王”字的横线的上拱!广汉大将军章这里的“大”和“朔宁王太后玺”中的“太”,是一个字,但此印浑厚,上印清雅。
此印文字多有出边,一定要格外注意。
体会“军”、“章”二字的破损意,比如“军”中部一大块白,“章”字左部的破。
尚书散郎田邑六字印,六等分。
篆刻
篆刻临摹对象的选择及步骤篆刻学习宜从汉印开始,在大量的汉印中,风格各异,琳琅满目,临摹对象如何选择?步骤怎样安排?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按照先易后难的规律,依次选择,逐渐深入。
如果漫无目的,随心所欲,虽下了很大功夫,却收效甚微。
(一)白文印1.工整平稳一路(1)选择汉官印中线条横平竖直,章法稳健疏朗,字口清晰的作品(如图01),临摹数量10方左右。
(2)选章法工整,笔画繁简结合的作品(图02),临摹数量同上。
以上的临摹,重点体会工整平稳一路印的章法,掌握笔画线条的质感特征和稳健沉着运刀的能力。
2.平稳中有变化选择章法平稳,线条略具方圆、粗细变化的印章(图03)。
各选5方临摹,从中体会线条粗细对比、起收和转折的变化。
3.粗放选择粗放,气息古朴,线条粗细疏密相间的作品(图04),选临5方。
掌握章法、线条变化以及迫边残破的方法。
4.奔放跌宕这一路印章为汉将军印,特色鲜明,结体欹侧跌宕,线条正侧俯仰,富于变化(图05),选临10方。
掌握章法、结体、线条特征。
在刻法上可单、双刀并用。
5.复归平整有了前四种基础后,再复归平整。
满白文在汉印中是最工整的一种风格(图06),选临10方。
从中掌握精细平整的章法布局和线间留朱丝的运刀控制能力。
练习按以上不同风格逐一进行拟仿创作,创作的数量每一类在20方左右,在特征上以像为佳,不要随意发挥,因为这一阶段公是继承传统。
练习方法:(1)选定入印内容。
(2)查汉印篆工具书(如《汉印分韵合编》等),典书中每一字有多种篆法,要根据章法选择。
(3)印稿设计一定要精细,待满意后再渡稿上石,特征尽量吻哈拟仿对象。
经过临摹和拟仿创作练习,已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至此可作为汉印学习的一个阶段,随后可上溯秦印、古鉨,下涉明清流派,继续深入和扩展。
但不是汉印的学习到此为止了,而是在博涉秦印、古鉨和流派印后仍需按学习计划不断回头温习,每次温习必有新得,创作也定会有新的境办。
因为汉印知识是取之不尽,学之不完的。
零基础学篆刻:三种印式与最初的10方汉印临摹样本
零基础学篆刻:三种印式与最初的10方汉印临摹样本这里所指的三种印式,是指三种不同篆书文字入印的印章表现形式。
篆刻是古典艺术,而古典的印式种类当然并不只有这三种,只是我们认为这三种印式较为经典,我们把了解这三种印式作为篆刻学习的入门钥匙,了解这三种印式是为了给初学者找到提纲挈领的入门捷径,篆刻无捷径,但入门却可以抄抄近路。
这三种印章格式分别是:1、以大篆为入印文字的古玺印式;2、以小篆为入印文字的宋元朱文印式;3、以缪篆为入印文字的汉印印式。
没办法,为了解决这三种印式的问题,又必须简单地解决“识篆”的初级问题,预先了解大篆、缪篆、小篆这三个重要概念,分别细说一下:(《增订汉印文字徵》)一、以“大篆”为入印文字的古玺印式这里的大篆是指广义上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石鼓文、六国文字等文字,这些文字在大概念上又都可以统称为“大篆”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结果。
中国的文字在甲骨文时期已经成为较严格的文字系统,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大部分汉字,在甲骨文里基本都能找到对照字(目前甲骨文的识别情况是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甲骨文)金文,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这种文字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
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金文:散氏盘铭文)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石鼓共十枚,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718字。
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
汉印临摹的方法和技巧(整理稿)
汉印临摹的方法和技巧(整理稿)汉印临摹的方法和技巧(整理稿)文人摹仿汉印风格治印,如果从宋代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年;通过临摹汉印学习篆刻的方法,盛行于明代,至今也已有五百年。
因此,以临摹汉印作为学习篆刻艺术的入门途径,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
怎样临摹汉印,也已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近代印人学习篆刻,有人从汉印入手,也有人从流派印入手,只要方法得当,都能有所成就。
但是,由于篆刻艺术最基本的一些审美习惯、创作原则和创作技法都包含于汉印之中,而流派印又都植根于汉印,是在汉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汉印入手更接近本源,取法更高,发展的路子更宽,并且可以避免沾染某一流派的积习,不为门户所囿。
所以,大多数篆刻家都认为,从临摹汉印入手而后博涉各家各派,是学习篆刻艺术的最佳途径。
至于怎样临摹汉印,正如俗话所说的,“各师傅各传授”,方法灵活,可以因人而异,不必拘泥。
关键在于明确学习的目的,从临摹中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得到应该得到的训练。
张九私印一、临摹汉印的目的汉印垂范后世,对明清两代直至当代印人的典范意义,一是汉印总体风格的审美指导意义,二是它文字的规范和章法的程式。
这也是我们从汉印中应该学习的最主要的东西。
传世数以万计的官私汉印,是汉印风格的载体,每一方印都能传达当时印风的古老信息,都有其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但也应该看到,在汉印风格流行的八百年间,出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印人之手的作品自有风格差异。
毫无疑问,水平也会有高下之分。
其中会有相当多的作品属于平庸之作,甚至是有缺陷的作品。
为了获得最佳效益,临摹汉印时必须根据学习目的选择汉印中的精品作为临摹范本。
因此,明确学习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临摹汉印的过程中,主要应该学习些什么呢,第一,学习缪篆文字,养成入印文字规范的良好习惯。
汉代缪篆文字,是用于治印的专用字体。
后世文人治印师法汉印,缪篆也就成了用以入印的最主要的字体。
尽管元明时期元朱文印是取小篆入印,而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清代印人又“以书入印”、“印外求印”,甲骨、钟鼎、碑额和各类铭刻文字均采以入印,但缪篆仍是篆刻创作最基本的字体。
华夏典藏——战汉印章
华夏典藏——战汉印章2017-02-16中国的雕刻文字,古老的有殷之甲骨文,周之钟鼎文,秦之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
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
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迟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
起初只作为商业交流货物之凭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
战国魏“文桘西疆司寇”玺印面1.6×1.6cm,通高1.5cm。
玺铜铸,鼻钮。
玺文为战国古文字体,朱文,右上起顺读。
玺文“文桘”读“文台”,《史记·魏世家》载:“无忌谓魏王曰:……从林乡军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
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而国继以围。
”此玺为战国时期魏国文台所在苑囿之西部地区负责纠察等事务的司寇之官鉨。
战国'春安君'印材料:玉纵23毫米,横23毫米上海博物馆藏这是一方青白玉官印。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官私玺印作为取信的凭物和标志逐渐普及。
这件玉玺是颁给当时封为'春安君'的人物的官玺。
它是战国实行封君制度的遗物。
古代中国有'君子佩玉'的习尚,玉印具有佩饰和玺印的双重功能,也是佩印者社会地位的象征。
此印基本以直线为主,章法比较平稳,但又不是绝对的四平八稳,我们在清丽端庄的背后,可以体会到它的丰富变化。
整方印显得雍容华贵,丰腴秀美。
战国“计官之鉩”玉印印面1.8×1.8cm,通高1.35cm。
此为战国时期楚国印,青玉琢造,鼻钮。
印文字体为战国古文,白文,右上起顺读“计官之鉩”四字。
“计官”为官名,掌管记书簿册事务。
印文篆体笔画挺拔。
印面有阴线边栏,与同时期铜印印面常见格式相同。
此印玉色青灰,材质本身呈透明状,细观有天然斜纹,凝者如风吹斜柳,散者如烟云片片。
目前所见战国时期的官印实物大多为铜质。
在中国古代印章史上,私人姓氏的印章生佩死殉乃是惯例。
战汉印,大美!
战汉印,大美!如果你是一位篆刻爱好者的话,你可能一直在疑惑一件事情,为什么你刻的战汉风格印章没有战汉的味道?为什么只有其形而没有其神?多看看下面的图片和图下的注释慢慢就明白了!战国玉印▲战国信城医印章材质为碧玉(岫岩河磨玉)用砣机勾砣加解玉砂碾成▲战国陈顺印章材质为新疆和田玉局部有黑色水银沁和牛毛纹砣机+勾砣▲战国襄平君印章材质为新疆和田玉局部有黄色土沁和白色水沁用解玉砂碾成秦玉印▲秦姚歇印章材质为新疆和田白玉局部有黄色土沁和水沁用解玉砂碾成▲秦范武印章材质为新疆和田青玉应出自水坑,遍布水沁用砣机平砣加解玉砂碾成▲秦丁布印章材质为新疆和田白玉有轻微土沁和水沁用玛瑙质昆吾刀刻划而成▲秦王猷私印印章材质为新疆和田白玉用砣机勾砣加解玉砂碾成▲秦欣玺印章材质不详用砣机勾砣碾成▲秦张頛印章材质为岫岩河磨玉(花岫)用砣机勾砣加解玉砂碾成汉代玉印▲汉代长乐万岁大利印章材质为新疆和田玉(局部有铁沁)▲汉代程竈(鸟虫篆)印章材质为岫岩河磨玉(花岫)▲汉代审勃(鸟虫篆)印章材质为新疆和田白玉▲汉代范亚夫印章材质为新疆和田白玉▲汉代张敞印章材质为新疆和田玉(部分钙化呈鸡骨白)▲汉代李捐印章材质为新疆和田青白玉▲汉代卤濞印章材质为新疆和田青玉▲汉代膂乡印章材质为新疆和田白玉▲汉代宋婴印章材质为新疆和田玉▲汉代刘舍印章材质钙化严重呈鸡骨白▲汉代苏过期印章材质钙化严重呈鸡骨白其实,上述印章在战汉印章里大多算普品水平,战汉印章的精华是帝王玺和诸侯印,那才是一个时代和帝国的文化浓缩品。
即使是上述印章,现代人篆刻战汉风格的印章,尤其是鸟虫篆,往往既不得其形,又不得其神,除了现代的治印工具和篆刻方法和战汉时期的巨大区别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古人治印前是要斋戒并焚香沐浴,遣其欲、澄其心、清其神而后才骤刀,今人往往满脑子私心杂念,这样不可能刻出一方有精神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