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设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巴什新区——三年前还是片沉睡千年的荒原.三年后的今天它已成为一个集汽车制造工业、地区政治文化和科技教育中心、优美居所为体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新区.启动建设新区没有用政府的投资却成为政府一个巨大的税源、百姓就业的平台、投资者创业的热土,它为我们推进城镇化留下了值得总结的启示。

一、康巴什新区建设的由来殛成果

鄂尔多斯市资源富集,特别是能源最为突出,境内有丰富的煤炭、煤层气、天然气、天然碱、高岭土等能矿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抓住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西移的机遇,有效实施资源转换战略,使经济发展步^r快车道,逐步形成丁绒纺、煤炭、化工、电力、建材等八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绒毛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以及国家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2000年以来,全市GDP和财政收入都以年均25%阻上的速度递增,城镇化率年均增长375%,城市化率达到50%。但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鄂尔多斯市的经济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一是随着工业经济的急剧膨胀,对城镇的生产要素承载配置功能和支撑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城镇、太工业”的矛盾日益凸现;二是第三产业严重滞后,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均落后于全国、全区的平均水平。在经济总量中,城市经挤占

70%以上,而城市从业人员却不足社会从业人员的30%。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心城市的规模不够,配置资源、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不足,城市化水平低。这对全市实施“三化互动”战略,实现经济的长周期、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形成突出的制约因素。

显而易见,扩大城市规模、拉大城区框架,为经济发展构筑更大的载体和空间,是摆在鄂尔多斯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作为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区的东胜区,面积只有2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0万人,其绿化覆盖率、人均居住用地、人均道路广场用地、人均生活用水量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东胜区不仅水源缺乏,而且周边多为丘陵沟壑地形,扩展开发成本较高,难以承载全市今后经济增长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鄂尔多斯市必须构建新的城市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的载体。

鄂尔多斯市委、政府经过充分论证和科学规划,作出了重点建设康巴什新区,构筑东胜、康巴什、阿镇“一市三区”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康巴什新区位于东胜与伊金霍洛旗的阿镇之间,距东胜22公里,距阿镇3公里,整个新区处于立体交通枢纽的位置,交通十分便捷。新区规划人口到2020年达到30万人,规划城区面积32.23平方公里,控制面积155平方公里。新区背靠青春山,濒临乌兰木伦河,具有天然的绿色屏障、稳定的地质结构、开阔平坦的地貌地形、强有力的水源保障,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极具开发潜力。

康巴什新区从2004年实质性开工建设以来,经过3年的集中建设、重点攻坚,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09亿元,开工建设49条城区道路,长129公里,面积375万平方米,主次干道路网拉通,路面实现了黑色化,东康快速干道建成通车。与之相配套的9种管网同步建设,一次下地,共铺设给水、雨水、污水、中水、强弱电、信息网、供热、燃气管

网749公里,建成西区热源厂、天然气门站、第一净水厂等重点市政工程;建成成吉思汗雕塑广场,完成广场及22条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完成山体绿化2800亩,种植各种树木20多万株;建成防洪坝5座,考考什纳水库和乌兰木伦水库已经建成蓄水,总库容达到1.1亿立方米。上述工程使规划区32平方公里的市政基础设施基本配套,使昔日的荒原变成了投资热土。新区的建设使八方的投资者纷至沓来,投资洼地效应彰显,2006年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工业、房地产、公共建筑等各项建设总投资达到50多亿元。新区已走出了一条以地生财、以区聚业、企业化开发和经营城市的成功之路,对加快鄂尔多斯市城镇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康巴什新区建设对城市化建设的启示

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在康巴什新区开发建设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经营”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区启动建设模式,坚持企业化开发,白手起家,借市场力量,破解了扩展城市过程中出现的“城市要扩展,钱从哪里来?土地要征用,人到哪里去?荒原建新城,人气如何聚?”等一系列难题,最终使难点变成亮点,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一)破解了城市建设中钱从哪里来的难题,走上了负债经营、滚动开发、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创新开发体制模式。新区开发建设之初,既无政府直接投资,又面临国家银根紧缩。新区基础设施概算投资30多亿元,融资成为新区建设的关键。曾尝试由民营企业与国资公司合作组建城投公司融资开发,但由于难以融资,预期收益不确定,民企中途退出合作‘。面对困难,市委、政府没有动摇建设新区的决心,决定成立国有独资的城投公司(以国有的700亩土地作为注册资本),分管城建的副市长任董事长,开发区主任任总经理。由公司作为投资开发主体,承担开发、建设融资、经营新区的任务。按照企业化经营的理念,负债建设、经营还债、滚动开发、自我发展。几年来,城投公司在政府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先后通过了BT、BOT、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向银行融资等方式,筹措新区建设投资。2004年5月全面启动了新区建设,当年完成投资近6亿元。特别是2005年,城投公司依托本级财政信用,借用自治区政府与开发银行搭建的信用平台,成功地向国家开发银行融资11.5亿元,银行资金的及时到位,对促进新区建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是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通过城投公司统一开发经营.获取收益还本付息。走出了“政府负债搞建设,债台高筑难还债”这一后发地区城建普遍陷入的困境,实现了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开发经营,既可以对土地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收储、统一供应,规范了土地市场,杜绝土地非法交易,营造良好的开发建设环境,扭转了土地一级市场给私人开发导致政府应得的垄断收益大量的流失,又可以通过控制土地供应量,实施总量平衡,稳定、调控土地价格,从而调控房地产市场的

开发规模、产品品种和价格,特别可以从容调节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规模和价格,既满足多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又能有效地解决中低收入居民基本居住需求。这一运作方式在实践中已取得了明显效果,并显示出很强的活力。去年新区通过公开招拍挂出让4300亩商住用地,收益达15.7亿元,按此挂牌成交价静态计算,新区已储备的具备地上建设条件可出让的土地收入近60亿元,剔除形成的30多亿元基础设施净资产以及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可实现净收益20多亿元,为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走出了一条白手起家、滚动发展建新区的路子,成功破解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资金难题。

(二)以城带乡——解决好人到哪里去的问题

当前,城市建设中农民失地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不少地区在“加快城镇化、经营城市”等口号下,大规模侵占农民的耕地,侵害农民利益,农民怨声载道,征地矛盾突出。如何破解这一加速城市化中的难题,康巴什新区建设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首先,在新区开发建设中,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始终重视征地拆迁工作,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事,并坚持让农民从城市建设中受益。结合实际制定了《新区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实施方案》,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认真执行。截至目前,新区规划区32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已全部结束。搬迁出农民376户1381人,兑付征地补偿移民安置费11248万元(人均8万元)。在新区城边规划新建了3个移民新村,搬迁户均住上了新居,基本达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让农民顺利搬迁除解决居住条件

外,关键是为农民找到生产致富的出

路——政府确定以城郊农业、运输业、

新区农副产品商场作为就业致富的渠

道。投资给新区农户整理出水浇地

5050亩,为搬迁户每户新建了一座温

室大棚,完善了新村水、电、路、讯等基

础设施工程,满足了移民新村的生产

和生活所需。这不仅改善了当地农民

的生产生活条件,更为他们转产从事

第三产业提供了资金保障,搬迁户中

60%的农户利用搬迁征地费从事运输

业和商贸流通业,人均收入比被征地

前大幅度提高。实现了“搬得出、稳得

住、富得快”的安置目标,新村农民实

现了转产、转居、转变生活方式、转变

素质,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实际效益,

城乡差别逐步缩小。

其次,新区以成本价为搬迁出的

农民集体保留商业用地60亩,由被征地农民集体开发经营。在目前新区土地日益升值的情况下,通过实行留地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使农民、村集体分享到了土地升值产生的效益和经营农副产品商场的长久效益。眼前利益和长久利益都有利于搬迁农民的致富奔小康,更加坚定了他们对新区建设的支持,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同发展的效果。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解决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发展形成产业的积聚,产业的积聚形成资金、技术、人口的积聚,人口的积聚必然要求配套的住房、医疗、卫生、餐饮、金融、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第三产业的积聚,可见产业积聚效应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新区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正在成为高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投资热点。新区32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中,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规划高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经过广泛招商最终引进华泰汽车制造,按项目的规模将工业园区整体规划为汽车制造园区,并随着产业发展工业园区规模还将扩展。

华泰公司乘用汽

车制造项目分两期建

设。一期(投资10亿

多元,年产5万辆车)

于2005年在新区开

工建设,2007年初首

车下线。汽车厂投产

后,年销售收入预计

超过百亿元,税收超

过10亿元,将提供

2000多个就业岗位。

二期工程已于2006

年8月开工,总投资

70亿元,年生产50万

辆新型轿车发动机,

25万辆整车,年销售

收入计划达到505亿

元,税收超过70亿

元。提供直接就业岗

位7000多个。该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