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现代文阅读二(无答案) 新人教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不见曦月(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相于步于中廷B.天无纤云,月白如昼C.素湍绿潭,回清倒映D.清林翠竹,四时具备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富阳至桐庐B.山川之美春冬之时C.相与步于中庭冰寒于水D.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蝉则千转不穷5.对下列句子的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不绝的山峰,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悬崖峭壁,五光十色。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二人这样的闲人罢了。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官员,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后,(就)流连忘返。
6.根据要求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山山唯落晖。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4),云生结海楼。
(5)孟浩然从大处入笔,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白居易则从细处着墨,用“,”描绘了西湖早春鸟儿欢唱的动态美景。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厉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 ,游山是为了 ,玩水是为了 ,郊游是为了淘冶性灵.所以,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 .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1)文中加“△”字的注音和加点字的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A.几△乎(jǐ)提炼B.强△调(qiāng)淘冶C.特殊△(shū)鼓厉D.匹△夫(pī)夸耀(2)请将下面三个词分别还原到文中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A.赋诗B.旷怀C.寻真(3)顺其思路,请在加曲线的句子后面仿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 欣然起行(出行)东皋薄暮(将近)C. 幽绝久远(极远)任意东西(向东向西)D. 互相轩邈(高) 良多趣味(很,甚)3. 下列对句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的时候,猿和鸟杂乱地鸣叫.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庭院中的月光像清澈透明的积水,水中还有藻类、荇菜纵横交错着,原来那些是竹和柏的影子.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译:有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到达江陵.D.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空荡的山谷传来猿猴叫声的回响,使人悲哀到极点.4. 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5.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三峡》这篇短文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B.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C.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D. 《使至塞上》的颈联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奇丽壮阔的景象,为“千古壮观”之句.6. 默写填空.(1)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鸟儿迎春的喜悦.(3)王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宁静优美的山中美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出了终南山水尽云生、变化无穷的美景,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又写出了大漠边关绮丽的自然风光.(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7. 综合性学习.学习了《三峡》,为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节约水资源,某校八年级(1)班举行演讲比赛.该班班长收集了两则材料:材料一:去年上半年,全国2212万人因干旱而饮水困难,其中79%的人集中在江西、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今年上半年我国南方又持续干旱,其中以江西、湖北等几省市尤为严重.材料二: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1)请你根据材料,拟写一则有感染力的宣传用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你是演讲比赛的组织者,请为本次比赛设计活动方案,至少列出四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是本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请你为他设计一段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放学时,小红将喝剩半瓶的矿泉水随手扔掉,看到这种情景,你将如何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8. 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黄牛滩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10.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既人迹所绝(已经)B. 虽途经信宿(虽然)C. 犹望见此物(还,仍然)D. 故行者谣曰(因此,所以)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13. 选文结尾引用行者的歌谣有何作用?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往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二鼓:二更.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食.馀甘煮菜________________(2)顾.影颓然__________________1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B.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D.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6.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17. 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观潮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乙]酒泉子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18.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僦赁看幕僦:租用B.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高C. 满郭人争江上望郭:外城D. 梦觉尚心寒觉:感觉19. [甲][乙]两文,在体裁上有何区别?20. [甲][乙]两文都从视觉角度来写,[甲]文选用比喻写潮水的变化,初时______,后如_________,又用夸张手法写出白浪滔天的景象,此句是___________.[乙]文同样用夸张手法写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1. [甲][乙]两文都写了弄潮儿挺立潮头、搏击巨浪的奇观,用了一个同样的细节描写展示他们高超的技艺,[甲]文是_____________,[乙]文是_______________.三、写作2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定,立意自选;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厉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 ,游山是为了 ,玩水是为了 ,郊游是为了淘冶性灵.所以,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 .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1)文中加“△”字的注音和加点字的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A.几△乎(jǐ)提炼B.强△调(qiāng)淘冶C.特殊△(shū)鼓厉D.匹△夫(pī)夸耀(2)请将下面三个词分别还原到文中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A.赋诗B.旷怀C.寻真(3)顺其思路,请在加曲线的句子后面仿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B(2). ABC(3). 示例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寂示例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B项“强”应读“qiáng”,“淘冶”应写作“陶冶”.A项中“几乎”的“几”应为“jī”,C项中“鼓厉”的“厉”应为“励”,D项中“匹夫”的“匹”应为“pǐ”.第(2)小题可用联想法解决问题.陶渊明有《饮酒》一诗,所以第一处横线可填“赋诗”;游山能使人视野开阔,心胸博大,由此第二处横线可填“旷怀”;第三处则填“寻真”.第(3)小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根据所学古诗词仿照例句拟写即可.2.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 欣然起行(出行)东皋薄暮(将近)C. 幽绝久远(极远)任意东西(向东向西)D. 互相轩邈(高) 良多趣味(很,甚)[答案]D[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D项中“轩”应是“向高处伸展”的意思.3. 下列对句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的时候,猿和鸟杂乱地鸣叫.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庭院中的月光像清澈透明的积水,水中还有藻类、荇菜纵横交错着,原来那些是竹和柏的影子.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译:有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到达江陵.D.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D项中“久绝”是指“猿猴的叫声很久才消失”.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译:空荡的山谷传来猿猴叫声的回响,使人悲哀到极点.4. 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D项中的正确划分应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5.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三峡》这篇短文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B.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C.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D. 《使至塞上》的颈联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奇丽壮阔的景象,为“千古壮观”之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渡荆门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6. 默写填空.(1)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鸟儿迎春的喜悦.(3)王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宁静优美的山中美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出了终南山水尽云生、变化无穷的美景,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又写出了大漠边关绮丽的自然风光.(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答案] (1). 日暮乡关何处是(2). 烟波江上使人愁(3). 几处早莺争暖树(4). 谁家新燕啄春泥(5). 大漠孤烟直(6). 长河落日圆(7). 蝉则千转不穷(8). 猿则百叫无绝7. 综合性学习.学习了《三峡》,为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节约水资源,某校八年级(1)班举行演讲比赛.该班班长收集了两则材料:材料一:去年上半年,全国2212万人因干旱而饮水困难,其中79%的人集中在江西、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今年上半年我国南方又持续干旱,其中以江西、湖北等几省市尤为严重.材料二: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1)请你根据材料,拟写一则有感染力的宣传用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你是演讲比赛的组织者,请为本次比赛设计活动方案,至少列出四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是本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请你为他设计一段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放学时,小红将喝剩半瓶的矿泉水随手扔掉,看到这种情景,你将如何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示例:平时节约一滴水,用时还你太平洋.如果不节约用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2). ①拟写稿件.②选定评委.③邀请专家或教师.④进行比赛.⑤专家或教师点评.(3).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水是人的生命之源.我国又是一个缺水大国,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世界人们的高度关注.作为未来主人的我们,将如何保护水资源?相信选手的精彩发言会给我们带来启示.下面我宣布,演讲比赛现在开始.(4). 示例:小红你好!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不能将这半瓶水扔掉,它还有好多用处,扔掉多可惜呀!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8. 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8. 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9. 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解析]试题分析:第一题,先理解“迷”本字的意义,再根据诗句内容,从诗人对景物的感受来理解此字的含义.第二题,古诗常用以景寓情的方法,概括本诗中写景内容即可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黄牛滩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10.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既人迹所绝(已经)B. 虽途经信宿(虽然)C. 犹望见此物(还,仍然)D. 故行者谣曰(因此,所以)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13. 选文结尾引用行者的歌谣有何作用?[答案]10. B 11. (1). 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区别十分明显.(2). 早晨从黄牛山出发,晚上住宿在黄牛滩.(过了)三天三夜,黄牛仍是原来的样子.12.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13. 突出黄牛滩段的水路纡深,回望如一,地形的险要特殊.(意对即可)[解析]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年代:北魏10.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B项中的“虽”是“即使”的意思.1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负”是背着的意思,“故”是旧的、原来的意思.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在准确把握字词意思的基础上翻译文章,理解文意.通过对“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一句的理解可以知道,因为“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所以“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13. 本题考查学生对侧面描写作用的分析.侧面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又叫间接描写,其特征是作者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它事物;或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从侧面烘托、映衬,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来.“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通过歌谣侧面突出黄牛滩段的水路纡深,回望如一,地形的险要特殊的特点.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往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二鼓:二更.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食.馀甘煮菜________________(2)顾.影颓然__________________1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B.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D.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6.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17. 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4. (1). 吃(2). 回头看15. A16. (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17. .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解析]14.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顾”字的释义,常考.15. 此题考查学生对“为”字含义的掌握,“折处辄为潭”中的“为”可解释为:动词,是.选项中的“为”字分别解释为“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故选A,要求学生还应掌握,其、之、以等字的具体释义.16.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17.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仔细阅读文段,读出字里行间中蕴含的情感,写出即可.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观潮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现代文阅读一
第三单元课外现代文阅读(一)课外现代文阅读一朱国良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
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
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像。
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
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
摆着道学面孔的人们,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
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
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
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
“闺女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如果这位先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
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五十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文阅读(一)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沿溯阻绝(2)属引凄异(3)回清倒影(4)略无阙处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4分)13、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理由。
(3分)【二】【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补充[去月]上月。
1. 解词(1)晓雾将歇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仆去月谢病 (4) 岂徒语哉2翻译(1)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三】【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现代文阅读四(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课外现代文阅读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
”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
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
③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
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炎凉。
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
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
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
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
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
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
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⑤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
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阴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
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
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剩芽分蘖的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
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风雨》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风雨一、学习目标1.能读、写、解释生字词。
2.能赏析本文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3.能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1.赏析本文的修辞。
2.感悟本文的思想内容。
三、知识链接▲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四、预习交流(一)基础知识。
(自主完成)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瓜蔓()撩起()偌大()刹那()蜷曲()屋檐()倏忽 ( ) 锥形()2.解释下列词语。
偌大:刹那:倏忽:蜷曲:攀附:(二)课文分析。
(小组讨论完成)1.本文是一篇写散文,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2.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
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找出描写的句子。
3.“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7.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五、展示提升六、达标测评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垂柳全乱了线条……乱得像麻团一般。
B.槐树上的葡萄蔓……才松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C.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
D.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
2.请用两个词概括动物们在风雨中的表现。
3.作者对众多植物和动物在风雨中的表现进行了特别细腻的描绘,直接目的是什么?七、课后反思:《风雨》一课,在教学中运用五步达标教学法,并协助多媒体教学,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视频的导入,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桥之美》(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语言生动, 文字极富表 现力与感染 力。
依作者看:“桥“美在何处?
㈠是桥在不同环境中,
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 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㈡桥也具有联系形象
的重叠及交错的美学作用。
㈢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
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本文通过说明与描写结合的 方法,具体阐述了自己对”桥之美” 认识和看法,揭示了美学原则和意 义,从而赞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 创作精神.
作业:
谈谈学习《桥之美》后, 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现实中的桥之美 第三部分: 虚拟中的桥之美
普通意义中的桥之美
议一议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在第四段主 要举了哪些例子?
1.乌镇苇丛上的石桥 2.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
3.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 苏州的宝带桥
4.形式独特的风雨桥
桥之美,美如画。联系课文说说你 最欣赏这几幅画中的哪幅?为什么?
文章结构 (总-分-总)
第一部分:总概说明对象和角度
桥
之 美
第二部分:正反两方面说明桥之美在于环 境的配合
第三部分:总说桥美及其普遍的美学意义
点出说明对象:桥 第一部分: 点出说明角度:美
3段:总说自己爱桥的观点
第二部分:
4段:桥在一定环境中的形式美 正 5段:桥在虚实中的形式美 面
6段:桥无环境衬托不美 反面
乌
镇
苇
丛
上
的
显石 得桥
石 桥
疏与
朗苇
开丛
阔配
合
石桥与细柳配合
显得和谐统一
江
南
乡
间 的
石
桥
苏州的宝带桥
长桥与水面配合 打破了单调感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背影☆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簌.(sù)游逛.(ɡuànɡ)妥贴.(tiē)踌躇..(chóu chú)琐屑.(xiè)箸.(zhù)晶莹.(yínɡ)差使(chāi)蹒跚(pán shān)奔丧(bēn sānɡ)二、词语释义差使: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当差”,文中指职务。
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精神不振作。
文中指衰颓败落。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三、语句解读1.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宗明义,落笔点题。
“最”字,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蕴含着千丝万缕的父子温情。
2.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标题是背影,作者宕开一笔,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为下文描述事物、抒发胸臆、推出背影作铺垫。
文章的前半部分都是铺垫,这一句是铺垫部分的总领句。
3.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是事后省悟过来的时候作者责备自己的意思。
“太聪明了”,换一句话说就是“一点也不聪明”。
因为当时只知道批评父亲的行为而不能够体谅父亲的心情。
这样的写法能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使文章更为感人。
四、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江苏省扬州人。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
1931年留学英国,次年回国。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拒绝领取“美援”救济粮,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
毛泽东同志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等。
五、背景探视本文所反映的是1917年的事,那是我国近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秋天》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通用)
秋天一、基础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2、填空本诗作者,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现代、,代表诗集等,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的。
3、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4、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伐木声丁丁下地飘.出幽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1.这节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写秋景。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________角度,写出了幽谷________的特点。
“稻香”从________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如果把“栖息”字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节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它由哪两个场景组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幅一幅图画。
三、课外延伸: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
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
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
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
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
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秋季》(第1课时)学案
秋季【目标导航】一、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琢磨、体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酷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琢磨诗歌的清丽意象和情景融合的特色。
【资料链接】何其芳,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并取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一、自主预习一、秋季,会令人联想到漫山遍野的红叶,想到麦浪滔滔的农田,想到硕果累累的山野……秋季会让你产生如何的联想呢?秋季,会使我联想到,想到,想到。
(提示:能够填一个词、一句诗、一幅画、一首曲)二、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后的注释读准字音、明白得词义。
﹙1﹚读准字音。
肥硕﹙﹚栖息﹙﹚乌桕﹙﹚梦寐﹙﹚清洌﹙﹚枯涸﹙﹚寥廓﹙﹚(2)释义。
丁丁: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深谷:4、再读诗歌,圈点出难以明白得的诗句,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二、互动探讨一、三读诗歌,体会诗人包括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说说诗人通过这首诗为咱们创设了怎样的意境,寄与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提示:意境是指诗人将主观之情(即“意”)全数寓于客观之景(即“境”)的刻画当中,因此欣赏诗歌那么需要通过对诗中景的感受,进而领会其中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全诗虽无一句直接抒情,但“月落乌啼”的空寂,“霜满天”的凄冷,“江枫渔火对愁眠”的难过,“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孤独,每一句所写之景都传递着羁旅异乡的游子的孤寂和忧伤。
二、三节诗又是三幅画,请你们结合对诗歌的明白得,尽情发挥想象,用富有文采的笔调刻画你最喜爱的一幅画面,并为你的画拟写一个漂亮的题目。
参考题目:(1)农家丰收图(2)晨霜渔归图(3)少女思恋图三、达标训练一、有情感地朗诵、背诵《秋季》二、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欣赏诗歌的方式再来欣赏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晨》,说说这首诗展现了如何的画面,并同何其芳的《秋季》作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训练 (2)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训练1、说明文的文体特征(1)分类①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②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文艺说明文。
(2)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3)说明的方法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A和B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A比作B,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2、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2)分总(3)总分总(最常用)3、体会抓住事物特征逐步展开说明的方法4、词语积累十一、中国石拱桥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悠久:年代久远。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伦,同类。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
十二、桥之美强劲:强有力的。
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水天一色:水和天相连,一片苍茫。
形容水域辽阔。
前瞻后顾:比喻前后兼顾,全面考虑。
十三、苏州园林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
十四、故宫博物院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现代文语段阅读训练(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课内现代文语段阅读训练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人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石拱桥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A.由本质到现象B.由具体到概括C.由一般到个别D.由原因到结果3.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B打比方C列数字D作比较5.第三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的作用是什么?6.第四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二)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 到1192年间。
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秋天》(第2课时)课件
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那明媚的眼睛里 辽阔的草原呀清冽的溪水 还有那竹笛声儿醉人心 嘀哩哩 嘀哩 嘀哩哩
撒下了鱼网呀收满了鳊鱼
秋天在明媚的眼睛里
还有那竹笛声儿醉人心
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 拟人的修辞,写出秋忙农闲的景象:农 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 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 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 的秋天 。
课外阅读: (1)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2)欧阳修的《秋声赋》
作业“自助餐”
1、课余把这首诗歌朗诵给家人听。 2、收集写“秋”的诗句,整理在摘抄本上。 3、将《秋天》中你最喜欢的一节改为 一篇优美的小散文。 4、为你最喜欢的季节写一首小诗。
秋 天
秋韵
秋雁
秋月
秋叶
秋菊
秋水
秋风
秋雨
说秋
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描绘 所看到的画面。
秋 天
何 其 芳
现代诗 人, 文学评论家。原 名何永芳,四川 万县人。《秋天》 作于1932年 9月,编入诗集 《预言》 。
何其芳 (1912—1977)
读秋
1.初读(齐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清停顿
秋天的农家特色: 稻香
镰刀
蟋蟀声使田野更寥阔 秋天的自然特点: 溪水干涸更清冽
品秋
听教师配乐朗读, 想象每幅画面中人 物的身份、活动、 心情。
3.小组讨论交流
① 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 把交流的结果串联起来形成一段叙述性的文字。 ③ 把形成的文字经过修改、润色,形成一段优美 的散文。 4.选出最好的作品,师生一起点评赏析。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背影
背影一、素养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给加点字注音。
差使狼藉簌簌迂腐迟疑拭颓唐琐屑举箸2.结合注释,明白得下边词语的含义。
狼藉惨淡勾留变卖典质失业蹒跚颓唐触目伤怀不能自已情郁于中琐屑(二)能力训练点1.抓住某一情感的聚核心展现人物心灵的写作方式。
2.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
(要讲解这一问题使初一学生明白要费专门大气力,能够以放风筝为例,深切浅出地说明“形散而神不散”的问题。
选材喻为风筝,中心喻为线。
)3.指导学生学习做念书摘要。
4.继续指导学生的朗诵。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明白得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式1.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2.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明白得,对朴实的语言所饱含的深情厚意的明白得;分析课文可按“内容-结构-语言”的顺序由浅入深地进行。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查找有关朱自清及《背影》的有关资料进行交流。
2.增强学生的朗诵训练,提高朗诵水平。
3.课上教师和同窗交流,启发学生进行试探,以培育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意思;明白得二、三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2.教学新课(1)学生交流课下查找的有关朱自清及《背影》的有关资料。
明确以下内容朱自清――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在那时和以后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
(2)学生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问题。
(3)范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诵录音)后学生自读。
(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情感,明白得部份词语的含义。
)(4)学生速读课文,讨论问题。
①文中显现几回“背影”?着重写的是何时、在什么地址看见的背影?(文中四次写“背影”。
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阿长与山海综述
归纳总结
事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讲“长毛”的故事 人物性格 饶舌多事 粗俗、不拘小节 善良真诚 无知、淳朴 不耐烦 特别的敬意 新的敬意 感情变化 不大佩服 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
为“我”买《山海经》 热爱关心孩子
结构层次
• 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的职业、身份、 长相及称呼的由来。 • 第二部分(3-29)写阿长的几件事及“我” 对她态度的变化。 第一层(3-18)写讨厌阿长的事例。 第二层(19-29)写阿长为“我”买《山海 经》,“我”非常感激。 • 第三部分(30-31)抒写对阿长的怀念、内 疚、祝愿之情。
重点研读 阿长为“我”买《山海经》(19-29)
• 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这 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 是怎样想的? •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 书。”为什么这么说?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时,“我”是怎样想的?
• “我”认为对她说了没有用,但既然来问,又 不好不说。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 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 什么反应?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 后很震惊,很感动,进而想到这别人不肯做, 或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普通人居然做到了, “我”也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 些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 此前,先写远房的叔祖使“我”接近了书籍, 交代了“我”是怎样地渴慕《山海经》,而又 为什么求之不得,“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又是怎样地念念不忘。有了这些铺垫,才能说 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 “确有伟大的神力”了。
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准考证号: 姓名:(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022-2023学年厦门初二语文适应性练习(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生注意: 1.全卷分三个部分,共20题;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请根据下列文段的前后语境补写诗文名句。
(10分)我国古代优秀的诗文是历代先贤情感和思想的“活化石”。
崔灏登临黄鹤楼见烟波浩淼之景抒发“(1),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乡之情:王维出使边塞于“(2)长河落日圆”所描绘的壮观绮丽景色中,寄寓悲壮情怀:曹操在“ (3),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表达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陶渊明在“ ( 4)悠然见南山”的不经意间,表达了自己悠然的心境;杜甫困居长安,见国破家亡,抒发了自己的忧愁一一“白头搔更短,(5) 。
”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标准“ (6)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李清照颠沛流离,身处困顿,发出了“(7) , ”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苏轼在被贬时漫步庭院,看到了空明澄澈的月下美景“(8)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0 分)在传统诗词中,“①浊( ) 酒”是一个(甲)出现的意象。
农耕时代,随着生产力提高,粮食除了满足人们日常饮食,已经有了富余。
人们用黍和稻等糯性较高的原料酿造的谷物酒呈黄色,看上去较为②hun( ) 浊,因此被称为“黄酒”或“浊酒”。
中国诗酒文化中的“浊酒”意象,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乙)。
(丙)。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填序号) (2分)①(A.zhú B. zhuó) ...... ②(A.混 B.浑)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 (2分)甲(A.长期 B.频繁) 乙(A.相生相伴 B.相辅相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3分)(4)将下面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诗人在创作诗文之时,将“浊酒”意象融入其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现代文阅读二(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课外现代文阅读二朱自清①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
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
若是想呢,——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
②北方和南方一个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
诚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决了堤防,但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颐和园虽然有点儿水,但太平衍了,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有水的仍然是南方。
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
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曼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桠桠的支流。
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
③沿河最著名的风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最远的便是平山堂了。
金山你们是知道的,小金山却在水中央。
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可是我还不曾有过那样福气。
“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
法海寺有一个塔,和北海的一样,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盐商们连夜督促匠人造成的。
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这个塔;但还有一桩,你们猜不着,是红烧猪头。
夏天吃红烧猪头,在理论上也许不甚相宜;可是在实际上,挥汗吃着,倒也不坏的。
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五个亭子的桥。
桥是拱形,中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最宜远看,或看影子,也好。
桥洞颇多,乘小船穿来穿去,另有风味。
平山堂在蜀冈上。
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
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堂上,可以永日。
沿路光景,也以闲寂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现代文阅读二
朱自清
①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
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
若是想呢,——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
②北方和南方一个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
诚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决了堤防,但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颐和园虽然有点儿水,但太平衍了,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有水的仍然是南方。
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
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曼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桠桠的支流。
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
③沿河最著名的风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最远的便是平山堂了。
金山你们是知道的,小金山却在水中央。
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可是我还不曾有过那样福气。
“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
法海寺有一个塔,和北海的一样,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盐商们连夜督促匠人造成的。
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这个塔;但还有一桩,你们猜不着,是红烧猪头。
夏天吃红烧猪头,在理论上也许不甚相宜;可是在实际上,挥汗吃着,倒也不坏的。
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五个亭子的桥。
桥是拱形,中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最宜远看,或看影子,也好。
桥洞颇多,乘小船穿来穿去,另有风味。
平山堂在蜀冈上。
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
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堂上,可以永日。
沿路光景,也以闲寂胜。
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
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
④船有三种:大船专供宴游之用,可以挟妓或打牌。
小时候常跟了父亲去,在船里听着谋得利洋行的唱片。
现在这样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A“小划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个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撑着。
乘的人多了,便可雇两只,前后用小凳子跨着:这也可算得“方舟”了。
后来又有一种“洋划”,比大船小,比“小划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
“洋划”渐渐地多,大船渐渐地少,然而“小划子”总是有人要的。
这不独因为价钱最贱,也因为它的伶俐。
B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
⑤“下河”总是下午。
傍晚回来,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摇着扇子;这样进了北门或天宁门走回家中。
这时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
1.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开篇解题,先对“扬州”宁人称道,再写“扬州的夏日”令人怀想,层次清晰。
B.北方发了大水,文章却说“这并不能算是有水”,主要原因是作者非常讨厌水灾。
C.第②③段两次写到“下船”,第③⑤段两次写到“下河”,前后呼应。
D.本文之中多出出现“闲”字,表现了朱自清先生对闲适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3.第④段画线的两个比喻句,一俗一雅,妙趣无穷。
请选一句进行赏析。
我选句。
赏析
4.“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
”请把这别有韵味的夏日,写8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