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力理论 (2)

合集下载

动机理论概述

动机理论概述

动机理论概述一、本能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

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

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

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二、驱力理论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

例如,进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内驱力刺激,推动有机体采取最终使食物摄入体内的行为。

一旦需要满足之后,也就使内驱力刺激平息。

所以驱力理论时常又被称之为驱力还原论或需要满足论。

这种理论观点认定:当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体的缺失或障碍。

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反对一切人类动机都可以用剥夺、驱力和强化来解释的观点。

他致力于对人的动机研究,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依次排列成一个层次。

在这一层次中,最基础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出现安全或保护的需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接着出现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最后剩下的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能力和技能。

马斯洛认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旨在实现最基本的但又尚未满足的需要上,当这些需要或多或少得以实现后,人才能越来越注意到更高层次的需要。

他认为,在这些需要中,前四种是缺失性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时,由此而产生的动机就失消失。

0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九章 动机

0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九章 动机

二、动机的理论 1.本能理论 1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他 系统 地提出动机的本能论。 2 理论内容 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 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 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 形成的;人类有18种本能,如逃避、拒绝、好 奇心、好斗、获取、自信、生殖、合群性、自 卑、建设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 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 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 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人的需要 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会受 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2)需要的种类 ①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它包括饮食、 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 要。这些需要主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 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 有重要意义。 社会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 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 要、求知的需要等。这些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 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有重要的作用。
(4)批判 本能论不能确切地解释行为的原因。本能 论对人类行为的解释是一种循环论证的过程, 如,为什么人会有攻击行为?回答是人有攻击 本能。你怎么知道人有这种本能呢?回答是人 有各种攻击性行为。另外,本能论列举的许多 本能行为(如自信、自卑等),实际上是在学 习、经验及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2.驱力理论 (1)驱力理论 ①代表人物是武德沃斯。 ②理论内容 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如食物的需 要、性的需要、逃避痛苦的需要)所引起的一 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 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一、动机的一般概念 1.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 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 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 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包括生理和心理 活动),这些活动促使个体获得或达到他们的 目标。各种动机理论都认为,动机是构成人类 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奥苏贝尔的内驱力分类

奥苏贝尔的内驱力分类

奥苏贝尔的内驱力分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奥苏贝尔的内驱力分类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理论,它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内在驱动力,并将这些驱动力划分为三类。

动机理论的解释

动机理论的解释

动机理论的解释
动机理论是心理学领域的一种理论,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产
生特定的行为动机。

这些理论试图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

1. 驱动力理论:
驱动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是由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引发的。

内部驱动力是指个体内部的欲望和需求,比如渴望成就、认可和自
我实现。

外部驱动力是指外界的奖赏和惩罚机制,比如工作报酬、
荣誉和罚款。

2. 需求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由·马斯洛提出,它认为人的动机可以根据不同
的需求进行分类。

马斯洛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个体的动机会随着不同的需求得到
满足而变化。

3.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由维克托·维尔斯提出,它认为人的动机是基于期望的。

个体会在行动前对行动结果的期望进行评估,从而决定是否去追求这个目标。

这个理论强调了个体对于达成目标的信心和能力评估的重要性。

4.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由理查德·瑞恩和爱德华·迪西发展而来,它认为人的动机是基于自我决定的。

这个理论强调个体对于自己行为的自主性和内在动机的重要性。

个体会追求符合自己兴趣、价值观和目标的行为。

动机理论的解释对于理解个体的行为动机和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的行为动机,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激励团队成员,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赫尔学习系统中的其他变量 反应抑制支持了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之间 差异的研究,研究表明,分散学习比集中学 习更好。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一、部分预期目标反应
当一个中性刺激与初级强化相匹配时,它会呈现出自己的强化特性,也 就是说它会成为刺激强化物。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赫尔系统中派生的中介机制 二、习惯族系等级系统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赫尔学习理论的基本公设 实验表明: (1)训练次数越多,消退速度越慢。
(2) 禁食时间越长,消退速度也越慢。 实验结论:行为强度取决于动物在测验期 间的动机状态和以往的学习量。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赫尔学习理论的基本公设(习惯) 1、定义: 习惯:特定刺激引起特定反应。 2、两个公设: (1)习惯取决于强化次数 (2)习惯的形成是驱力还原的结果
四、赫尔学习理论的影响——斯彭 斯定量刺激-反应理论
一、斯彭斯的基本观点 (1) 斯彭斯认为,研究心理学的最终目的,是要 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参照系内,使行为理论在较高 水平上得到精确的量化。 (2)他的基本假设是:行为具有足够的秩序和规 则,是可以对行为作出合乎规律的描述的。
赫尔学习理论的影 响——斯彭斯定量刺激-反应理论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赫尔学习理论的基本公设
一、一级学习系统: P=D×H
(1)赫尔认为,驱力(D)、习惯强度(H)共同决定了 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P),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表示为: P=D×H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赫尔学习理论的基本公设 一、一级学习系统: P=D×H 实验证明:
威廉姆斯和 佩林的实验
是由于肌肉活动有关的疲劳引起的由于这种抑制与疲劳有关当有机它反体停止操作它就会自动消失反应性抑制可以解释反应抑制来解释条件反应在消退之后的自然恢复可以解释反应抑制来解释条件反应在消退之后的自然恢复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赫尔学习系统中的其他变量反应抑制支持了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之间差异的研究研究表明分散学习比集中学反应抑制支持了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之间差异的研究研究表明分散学习比集中学

第七章_动机

第七章_动机

3.分类:从行为的目标上可将权力动机分为 个人化动机 ——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个体 常常努力追求物质财富,以此来提高自己社会地位。 社会化动机 ——寻求权力动机是为了他人,表现为关心社会和 他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产品影响他人、社会。如敬 业的教师,新闻记者,作家、文艺工作者等。
(1)生理需要 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 明显的一种。
1、人类的主要需要
饥饿时,人会怎样?
戴维· 曼德尔曾是前纳粹集中营的一名被关押者,他回忆了一对饥饿的 父子为一片面包而争斗的情景。20岁的儿子在父亲入睡时把枕头下的 面包偷走了,父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他一遍又一遍地追问他的儿 子怎么能干这种事情。第二天,父亲死了。
(二)需要的结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Abraham.H.Maslow , 1908—1970)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 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 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安 全 需 要 生 理 需 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类具有成长、发展、追求、实现自己 的能力或潜能的需要。 自我实现者是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 受、是自发、坦率,以问题为中心,具有超 然独立的个性,能时时地常新等等特点。
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观点
1.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 是与生俱来的。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含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 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 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1)表现:生理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 (2)需要是个体行为动力的源泉。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详解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详解
赫尔学习理论的基本公设 实验表明: (1)训练次数越多,消退速度越慢。
(2) 禁食时间越长,消退速度也越慢。
实验结论:行为强度取决于动物在测验期 间的动机状态和以往的学习量。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赫尔学习理论的基本公设(习惯) 1、定义:
习惯:特定刺激引起特定反应。 2、两个公设: (1)习惯取决于强化次数 (2)习惯的形成是驱力还原的结果
(1)构建假设-演绎行为主义体系,把学习定律 加以数量化,坚持和发展严格客观的行为主义途 径。30年代至60年代间,其学习理论是最占优势、 影响最大的学说之一。
(2)他专门从事关于概念的形成、能力倾向测 验、烟草的效应和催眠术的研究。三、四十年代, 他以提出一套新的行为理论而出名。他在该校任 教23年中,培养不少心理学人材。著名心理学家 彭斯(Kenneth Wartenbe Spence,1907~1967)、 米勒(Neal Elgar Miller,1909~)、吉布森 (Eleanor J.Gibson,1910~)等人,均跟随赫尔 做过研究。193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克雷皮斯的实验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赫尔学习理论的基本公设
实验结论: 强化量本身并不影响学习或习惯的形成,
强化量是通过某种动机变量来影响操作水平 的,这个动机变量即诱因。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赫尔学习系统中的其他变量 反应性抑制:是由于肌肉活动有关的疲劳
引起的,由于这种抑制与疲劳有关,当有机 体停止操作,它就会自动消失,反应性抑制 可以解释反应抑制来解释条件反应在消退之 后的自然恢复
切实际的。 (2)赫尔过于醉心于用数学公式来构建行为
系统,以至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嗜好数学 的牺牲者。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应用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应用

第二节强化理论及其应用一、强化的一般概念(一)强化的涵义强化(reinforcement)即增强。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有机体的反应频率提高或降低的作用即强化。

强化是由一定的刺激物引起的,这个刺激物称之为强化物(reinforcer)。

例如,物质奖励、语言鼓励和行为惩罚等。

巴甫洛夫(I.P.Pavlov)首先应用了强化概念。

他认为一切使行为得到加强的事件即是强化,一切由它引起的变化为条件作用。

他认为强化物与刺激物相联系,使条件刺激物具有引起行为的信号意义。

斯金纳(B.F.Skinner)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赋予强化新的含义。

他认为有机体在改变环境中又使其自身发生变化,其中某些变化使其得到奖赏,这就具有“强化”的含义。

在操作行为中,强化物与反应相联系,某种反应受到强化,其出现概率增加,这样操作行为更容易出现。

同时,斯金纳把有机体所形成的反应以及在一系列操作中反应和强化按一定顺序发生的联合序列称之为列联或关联性(contingency)。

所以斯金纳认为当有机体形成一定的操作方式,再次按同一行为方式时,它的行为就会因强化而加大力量。

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强化的大多数刺激或事件是与个体生存的生物学过程相关联。

例如,食物对个体饥饿的强化可以使个体获得能力,这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部分。

随着环境的复杂、有机体对环境的行为方式也更加复杂,同时也改变着个体自身。

有时环境改变了,旧的行为方式因得不到强化而消失,新的强化结果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这样个体就得到成长,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

因此,斯金纳认为操作性强化的第一种功能是促进有机体行为的成长(growth)即形成不同的新的反应形式。

如动作技能更加熟练、精巧,对适当刺激控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操作性强化的第二种功能是保持(retention)和加强行为,使行为出现的次数加多。

强化量的大小是影响强化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变量。

一般来讲,强化量大引起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多。

工业设计心理学 第四章(1)

工业设计心理学  第四章(1)

心理分析模式--感情动机
情绪动机:喜怒哀乐爱憎 等情绪引起的动机
A.感情动机
冲动性 即景性 不稳定性
情感动机:道德感、理 智感、美感等引起的动机
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感情动机主要的特点有: 1.炫耀地位; 2.竞争或好胜;
3.求新; 4.舒适;
5.娱乐;
6.安全;
7.社交; 8.好奇、求名, 9.特殊爱好; 10.发展。
各个
中国国情研究会的报告说,一个中国里,已经有三个消费 世界。消费中国的“第一世界”已经是一个为了自我享受的 “需求”世界;另一端的“第三世界”则是一个“清贫型”的 消费世界,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想买但没有钱”;而那些 “奋斗的小白领”所处的“第二世界”,虽已超越衣食之忧, 但满足却是很大的问题。
一般购买动机
本能分析模式
由生理本能引起的 动机和行为称为本 能分析模式
心理分析模式
由人们的认知过程,感情过 程和意志过程引起的行为动 机,叫做心理分析模式。
A.感情动机 B.理智动机 C.惠顾动机
本能分析模式 由生理本能引起的动机和行为称为本能分析模式。具体表 现为以下几种动机: ✓ 1.维持生命的动机 ✓ 2.保护生命的动机 ✓ 2.延续生命的动机 ✓ 3.发展生命的动机 一般而言,在本能动机驱动下的购买行为,具有经常性, 反复性和习惯性的特点。多数是日常生活必需品。
4.2.4 消费者的现代购买动机与设计
优越欲
在购买商品上要显示出比别人优越的欲望。
同步欲 换购欲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在购买动 机上的反映,主要表现在人们在购买耐用消费品 方面与别人保持同一步调。
原有商品的使用状况尚属良好的情况下,就另买 新的,或卖旧换新。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本能理论1、本能概念: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

2、弗洛伊德: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2.1生的本能: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用力比多这个词来概括一系列行为和动机现象。

如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

2.2死的本能:萨那托斯(thanatos),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

3、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面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

这个无意识的大部分是冲动、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

4、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

1、1918年,伍德沃斯在《动力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驱力概念。

1、赫尔: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2.1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

2.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景而言,后天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驱力。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1、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1.1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论增加。

1.2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2、强化的安排:2.1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2.1.1立即强化,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奖赏,其效果较佳。

2.1.2延缓强化,正确反应出现后,过一段时间再给奖赏,其效果较差。

2.2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2.2.1连续强化,只要个体做出正确反应,均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取消强化,其学到的行为很快消退。

2.2.2部分强化,只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如果部分强化适度,就可以达到或超过连续强化的学习效果。

3、强化理论的应用。

3.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3.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3.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6赫尔驱力还原学习理论

6赫尔驱力还原学习理论

一、赫尔学习系统的基本公设1、一级学习系统:S E R=D*S H R赫尔学习系统中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1)与需要相关的动机状态,赫尔称之为驱力(D);(2)通过强化产生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赫尔称其为习惯(H)。

从而引出了赫尔最基本的假设(Hull,1949):S E R=D*S H R 。

通过这种定量的方法,可以把行为看作是行为所依赖的两个变量——驱力与习惯——的函数。

在赫尔的体系中,驱力是非常一般的、不指向特定行为的;而习惯是非常具体的。

因此,习惯(S H R)表明了特定刺激引起特定反应的倾向。

赫尔的另一个公设是:“习惯的形成是驱力还原的结果。

”可见,驱力还原可以导致新的反应。

后来,赫尔对自己的公设作了修正。

他认为,每一种驱力状态都有一种独特的驱力刺激(drive stimulus,简称S D)。

当某些方面的需要激活了内部感受器时,这种生理需要就会被转化成一种驱力状态。

这种感受器的激活,形成了一种驱力刺激(S D)。

2、二级学习系统:赫尔在他的公式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构成——诱因动机(K),公式就成了:S E R=K*D*S H R 。

赫尔的学习系统有了两种动因:原有的一级驱力因素;新加的二级诱因。

这样,就有了两种学习:(1)一级学习系统,即刺激-反应的学习;(2)二级学习系统,即建立在二级强化物和诱因动机基础上的学习。

从而引出了两个概念:二级驱力(secondary drive)与二级强化(secondary reinforcement)。

3、学习系统中的其他变量:(1)刺激强度的动机机制(V)赫尔认为,对于一定程度上的习惯力量来说,刺激强度越大,反应潜能也就越高。

这样,赫尔的方程式就成了:S E R=K*D*V*S H R 。

(2)强化延迟(J)强化延迟得越久,反应潜能就越弱。

因而,赫尔的方程式有添加了一个构成:E R=K*D*V*J*S H R 。

S(3)反应潜能(S E R)反应是一个因变量,而反应潜能则是一个中介变量。

动机理论-归纳

动机理论-归纳

• 发展趋势:本能范围逐步缩小
• 常见应用范围:
– 各种罪行的解释:
• 盗抢、诈骗、强奸 • 纵火、杀人、自杀
– 司法劝解(促进死本能优势向生本能优势的转 换)
二、驱力论
• 驱力论用以解释动机产生原因及动机强弱变化的 原因。 • 此理论用驱力代替本能,动机是驱动力,因为人 们力图解除、减缓紧张状态,而紧张状态是由于 生理需要匮乏而引起。紧张程度随生理需要的匮 乏程度所决定,匮乏减弱,驱力也减弱。 • P=D×H • 常见应用范围:
– 学习与工作中奖励的设置 – 广告的产品效果呈现
五、期待价值理论
• 期待价值理论解释动机产生的原因 • 此理论认为,结果自然是诱人的,但行为是否导 致结果呢?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行为与其效果之间 的因果关系,才会产生期待,这种期待直接导致 了动机的产生。 • 重点:因果关系、结果是有价值的。 • 常见应用:
– 学生学习动机的分析(理解、引导) – 高尚品格的培养(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循序渐进)
十一、价值论
• 价值论揭示动机强弱的影响因素。 • 价值论认为行为结果的价值(生理、社会) 大小决定了动机的强弱程度。价值大小的 判断取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各种 信念、理想、兴趣。 • 常见应用:
动机理论
一、本能论
• 本能论力图解释动机的产生原因及其多样性。 • 本能论认为动机的产生是因为情境激活了人固有 的本能。
– 麦独孤:逃避、拒绝、好奇、好斗、获取、自信、生 殖、合理性、自卑、建设 – 詹姆斯:生物本能(衣食住行)、社会本能(爱、社 交、同情、诚实) – 佛洛伊德:生本能、死本能(优势转换) –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本能(性善判断)
– 道德情境 – 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本能理论1、本能概念: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

2、弗洛伊德: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2.1生的本能: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用力比多这个词来概括一系列行为和动机现象。

如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

2.2死的本能:萨那托斯(thanatos),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

3、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面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

这个无意识的大部分是冲动、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

4、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

1、1918年,伍德沃斯在《动力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驱力概念。

1、赫尔: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2.1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

2.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景而言,后天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驱力。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1、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1.1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论增加。

1.2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2、强化的安排:2.1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2.1.1立即强化,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奖赏,其效果较佳。

2.1.2延缓强化,正确反应出现后,过一段时间再给奖赏,其效果较差。

2.2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2.2.1连续强化,只要个体做出正确反应,均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取消强化,其学到的行为很快消退。

2.2.2部分强化,只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如果部分强化适度,就可以达到或超过连续强化的学习效果。

3、强化理论的应用。

3.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3.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3.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驱力理论

驱力理论

驱力理论1.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如食物的需要、性的需要、逃避痛苦的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2.驱力是一种动力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3.驱力给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4.赫尔认为,有些驱力来自内部刺激,不需要习得,成为原始驱力;有些驱力来自外部刺激,是通过学习得到的,成为获得性驱力。

5赫尔认为,驱力(D)、习惯强度(H)和抑制(I)共同决定了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P),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表示为:P=D×H-I例子:①剥夺食物会产生饿(驱力),它推动个体寻找食物和产生吃的行为,进而驱力下降。

②当一个人很累很想睡觉的时候,就会产生渴睡(驱力),它推动个体去睡眠,当个体完成睡眠以后,进而驱力就会下降。

所谓动机诱导,就是营销人员针对消费者购买主导动机指向,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资料,对商品进行说明,使消费者购买动机得到强化,对该商品产生喜欢倾向,进而采取购买行为的过程。

比如,数学中还要用到了诱导公式,6. 每位消费者走进商店都带有一定的动机和欲望,但并不是所有进入店内的消费者都实现购买。

7. 要想让他购买,实现这一转化,除了店内的环境以及商品的陈列等,特别是营业员的神态及语言也非常重要,就是营业员的诱导,会促使消费者的心理力量倾向朝购买的方向发展。

8. 界著名的百货连锁店“凯·马特”,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商业运输车队、私人卫星电脑网络和每年400亿美元以上的营业额,但最令人注目的创举是该店新近雇用了一大批退休老人,请他们接替原先由一群俊男舰女负责的迎宾接待工作。

“凯·马特”的决策者们认为,光采照人的年轻侍应生会让多数人有“相形见绌”的感觉,那么心慈面善的老人却能营造出“宾至如归”的氛围。

这说明“人性化”的销售策略已在现代营销中逐步渗人,要求企业在营销中时时处处注意加强与消费者的心理交流,而这往往是动机转化的促进剂。

心理学复习资 第八章

心理学复习资 第八章

第八章意志【考试要点】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意志、意志行动的含义及特点;掌握动机的概念及动机的功能、分类;熟悉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识记驱力、诱引、期望、归因、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懂得意志行动的过程分析,正确区分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掌握意志的品质的内容,识记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自制性、意志的坚韧性的概念;熟悉意志与认识、情感的相互关系,结合学生实际如何进行意志品质的锻炼培养。

【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意志在人类变革现实的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它对行为活动具有发动、坚持和制止、改变和调节控制作用。

意志与认识、情感过程是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

第二信号系统即语词在人的意志中起重要的作用。

一二、意志行动及其特点、意志行动是人所特有的,但不是人的一切行动都是意志行动。

例如,手遇针刺就会缩回,吹口哨,摇头摆脑等一些无意的动作,都不是意志行动。

也就是说,意志行动是具备一定要求和特征的行动。

1.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意志行动和预定的目的分不开,没有目的,就没有意志行动。

人的意志行动,需要根据预期的目的,形成一定的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目的的行动。

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读书看报、打球下棋等都是随意运动,意志行动就表现在随意运动中。

换句话说,意志行动必然是随意行动,但是,随意行动并不总是意志行动。

因为,意志行动除了具有随意行动的特征之外,还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困难包括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才能使意志行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个人意志坚强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努力程度来衡量。

因此,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第二节动机一,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2012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辅导:本能、驱力理论

2012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辅导:本能、驱力理论

本能理论
认为人类行为是在进化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

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詹姆斯,麦独孤是其最著名的鼓吹者,他系统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形成的。

评它不能确切的解释行为的原因。

本能论对人类行为的解释是一种循环论证的过程。

另外,本能论列举的许多本能行为,实际上是在学习、经验及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驱力理论
20世纪20年代伍德沃斯提出了行为因果机制驱力理论,驱力是指个体由于生理需要而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平衡状态。

赫尔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认为驱力D和习惯强度H共同决定了个体有效行为的潜能P(P=D*H)评
忽略了外在环境引发行为的作用。

驱力减少理论不能解释一些行为,如: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通宵达旦的工作?有人为了自己的信念而绝食等等,因为在这些行为中人的驱力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

驱力理论ppt

驱力理论ppt
驱力理论
第一小组
●驱力概述:驱力是指个体由于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 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生 理需要,从而消除紧张,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例如,进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内驱力刺 激,推动有机体采取最终使食物摄入体内的行为。 一旦需要满足之后,也就使内驱力刺激平息。
霍尔(G.S.Hall)
●例如,为什么会有人会过量地强制性进食?人为什么会通宵达旦地工 作?为什么会有人宁肯挨饿也不食“嗟来之食”?在这些行为中,驱力 减少理论的作用似乎不起作用了。
对教学的启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 运用驱力理论,通过鼓 励学生、设置奖励机制, 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 性。长期以往,也能够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让学生发自内心 的热爱学习,热爱课堂。
● 霍尔(1844-1924),美国心理学家, 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美国发 展心理学的创始人,教育心理学 的先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反映着人 类发展的历史。1915年当选为国 家科学院院士,1924年当选为美 国心理学会主席。
驱力理论
● 驱力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 代,最早是由霍尔(G.S.Hall) 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机体 的需要会触发一种强烈的唤醒 状态,这就是驱力,这种未分 化的驱力状态为随机活动提供 能量,直至随机活动消除驱力 紧张的状态,机体便停止随机 活动。
●驱力理论认为,驱力可以来自内部刺激,也可以 来自外部刺激。由此,可区分成两种驱力:由内 部生物需要引发的驱力称为原始驱力,原始驱力 是不需要习得的,如饥渴时求食求饮;通过条件 作用而获得的驱力称为获得驱力,如希望获得他 人的尊重,获得名誉、权力等。
●让驱力理论得以大力推广的 是赫尔(C.L.Hull),他认为, 机体的需要产生内驱力。内 驱力激发个体的行为,内驱 力是一种中间变量,其力量 大小可以根据需要持续时间 的长短、引起行为的强度或 能量消耗从经验上加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旅游发生的心理动因:
包括生理内驱力和心理内驱力,由不平衡(缺乏
或匮乏)导致
旅游:是以心理内驱力为主导,心理和生理内驱力混合推动的行为。从而 可以明确:旅游所满足的需要是一种心理需要,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习
得的行为,是一定的社会环境培育出来的旨在满足某种特殊人类社会需变量来影响操作水平的。
赫尔接受了克雷斯皮的论点,在他的公式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构成 --诱因动 机(K),认为强化量是通过诱因动机起作用的。因为习惯强度是逐渐发生变化 的,是相对持久的。
公式:sER=D×K×sHR (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潜能:sER 内驱力:D 诱因:K 习惯强度:sHR) ⒈有机体的活动在于降低或者清除内驱力 ⒉内驱力降低的同时,活动受到强化,因而是促使提高学习概率的基本条件
驱力理论
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
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
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
需要得到满足。
一、基本观点
当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
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体的缺失或者障碍,所以,可以认为,使
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2、自我实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模型
旅游者的行为动力,一般会超过基
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通过旅游, 人们获得某种归属和认同,种族游、寻
根游是两种很普遍的现象。
所以,旅游也是发现自我,认识自 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谢谢观看
赫尔认为,学习的基本动因是驱力,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习得的动机来源,即诱 因动机(incentive motivation,简称K)。 赫尔的这一观点,来自于他学生克雷斯皮的 一项经典性实验的结果。
克雷斯皮训练三组白鼠走通道,各组白鼠得到不同的强化量。第1组到目的箱后只得到 1粒食丸;第2组得到16粒食丸;第3组得到256粒食丸。经过20次尝试之后,各组白鼠的 操作水平明显地各不相同原先,赫尔在1942年认为,白鼠行为上的差异,是它们习惯强度 上的差异的反映。也就是说,食物多意味着强化的作用大一些,因而习惯形成得快一些。
1、补偿匮缺 2、自我实现
1、补偿匮缺
以弗洛伊德、荣格等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认为人类行为根本驱动 力的解释建立在补偿匮缺的基础上。人类行为的动力,是在寻求某种补 偿,弥合某种缺失,以便能使人回归或张扬自己本性里面的东西。 潜在的旅游者,既使他们不是天生的有缺陷者,也属于那种在个人生活 圈当中对自身环境抱有某种程度不满的人。 所以旅游是一种恰当的补偿方式。
但后来赫尔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因为克雷斯皮在白鼠尝试了20次之后,改变了强化量,每
一组都给16粒食九。结果,白鼠的操作水平迅速发生变化,各组白鼠都很快地调整了自己 的奔跑速度。尤其是第1组和第3组,其操作水平与原来的速度有很大的反差。
克雷斯皮由此得出结论:强化量本身并不影响学习或习惯的形成,强化量是通过某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