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课件 大制改革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 公共行政改革《公共行政学》PPT课件

第十四章 公共行政改革《公共行政学》PPT课件
四个层面的含义: 一、行政改革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理性活动 二、行政改革是一种主动适应的过程 三、行政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四、行政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效能
14.1.2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1)行政改革是行政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2)行政改革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 需要
14.2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及应用
14.2.1 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理论 14.2.2 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实践及主要特点
14.2.1 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理论
1)管理主义的公共行政改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1)市场化改革 (2)宪法制度改革
新公共管理理论
(1)目标战略(2)结果战略(3)控制战略(4)顾客战略(5)文化战略
2)宪政主义的公共行政改革理论
第14章 公共行政改革
14.1 公共行政改革概述
14.1.1 公共行政改革的基本含义 14.1.2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14.1.1 公共行政改革的基本含义
概念:行政改革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行政系统内部 的要求而对公共行政的组织、人员、功能、制度和观念 等进行有意识的调整、创新和发展,从而提高行政效能 的活动。
14.3.3 中国公共行政改革模式展望
中国公共行政改革实践的必要反思
国家本位的行政改革始终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和 前瞻性,在行政改革中缺少了行政发展的因素,因而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亦无法最终得以改善。
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未来模式选择——合作 主义的行政改革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
(1)实现民主和法治的行政 (2)实现合作行政 (3)实现参与行政 (4)实现透明行政
14.3 中国行政改革的路径选择
14.3.1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14.3.2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困境 14.3.3中国公共行政改革模式展望

第十七章 公共行政改革《公共行政学》 ppt课件

第十七章 公共行政改革《公共行政学》 ppt课件
1.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调整了政府与企业的关 系
2.政府管理方式的企业化 3.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 4.强化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能
(二)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实 行重心下移
(三)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公务员队伍的 素质
(四)开展政府绩效评估运动,提高政府绩 效
1.英国的改革
2.美国的改革
(五)放松规制,强调授权和参与
二、公共行政改革的必要性
(一)公共行政改革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二)公共行政改革是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 展的需要 (三)公共行政改革是促进民主建设的需要 (四)公共行政改革是提高政府绩效的必要 途径
三、公共行政改革理论的演进
(一)公共行政学初创时期的改革理论 (二)管理科学时期的公共行政改革理论 (三)新公共行政运动提出的改革理论 (四)公共管理运动提出的改革理论
1.调适型改革 2.转轨型改革 3.发展型改革
(二)公共行政改革的基本方式
1.渐进式改革 2.突变式改革
(三)公共行政改革的国别模式
1.英语国家模式 2.法德模式 3.新兴工业国家模式 4.发展中国家模式
第三节 当代西方国家公共行政 改革实践
一、当代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的主要内 容
(一)调整政府职能范围,强化宏观调控和 综合协调职能
(三)采取重点突破、有所侧重、全面推进 的改革策略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四、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难点
(一)政府机构和官僚的自身利益问题 (二)改革的配套与平衡问题 (三)人员编制问题 (四)依法行政的制度建设问题
五、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趋势
(一)建设有效政府 (二)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三)树立民主政府的理念 (四)迈向法治政府 (五)适度市场化 (六)重视公众参与,提高政府回应能力

管理课件公共行政学行政改革PPT44页

管理课件公共行政学行政改革PPT44页
公共行政学
公共管理学院 陈俊星
第十五章 行政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的意见》
学习目标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行政改革的 含义、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进程,理解行政改革的 目标取向、行政改革的阻力与动力,掌握西方发达 国家的行政改革、行政改革的对策,熟练掌握当代 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难点和展望。
5. 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方式。
(二)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难点
1. 观念和利益问题; 2. 职能转变,政企、政资、政事、政中分开问题; 3. 改革的配套、平衡问题; 4. 人员分流问题; 5. 行政法制建设问题。
三、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展望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 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四)政府组织机构的“去科层化”取 向
所谓“去科层化”,就是摒弃科层制度下机构庞大 、刻板僵化和效率低下等弊端,建立精干、合理、 高效的政府机构。
内容: 1. 缩小政府规模; 2. 放松政府规制(主要指内部规制); 3. 弱化等级关系; 4. 改革公务员制度。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基于设计的改革和基于调适的改革(改革思维) 基于设计:以理论为指导,以专家为主要设计者,在改革 之初制定“科学“而完备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基于调适:以协商为基本机制,以政治家、专家和群众的 综合意见为依据,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改革内容和方向。
(四)以理性为典范的改革和以民主为典范的改革(价值 取向) 以理性为典范:强调“效率”,调整和完善官僚体制,提 高官僚组织的能力。 以民主为典范:强调“民主”,限制官僚权力,增强官僚 职责,提高行政参与,加强行政监督,提升服务。

《公共行政学》课件

《公共行政学》课件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Ppt
公共行政学 PPT课件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公共行政学概述 公共行政环境 公共行政体制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公共行政学概述
章节副标题
公共行政学的定义
绩效管理: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提供反馈和激励
薪酬与福利:制定合理的薪酬和福利政策,吸引和留住人 才
劳动关系管理:处理员工关系,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
组织发展与变革:推动组织变革,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竞 争力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网 络化
发展趋势:多元化、个性化、人 性化
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的制 定、执行、评估等
公共管理:研究公共管理的理 论、方法、实践等
公共行政人员:研究公共行政 人员的素质、能力、行为等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获取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获取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案例研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研究,探讨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和实践 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行政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和原因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政策制定:确定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措施等 政策执行:将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包括政策实施、政策评估、政策调整等 政策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等 政策效果:评估政策执行的效果,包括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实施的成本效益等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
政策调整的原因:政策目标与实际效果不符,政策环境变化等 政策调整的方式:政策修正、政策废止、政策替代等 政策终结的原因:政策目标实现,政策环境变化,政策效果不佳等 政策终结的方式: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转移等

公共行政学.ppt

公共行政学.ppt
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
一. 公共行政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 行政: 指政府处理政务. 也就是处理社会
公共事务. 公共行政: 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 理.
2. 公共行政的特点与作用:
a. 公共行政的特点。 (1). 公共性.(2). 政治性.
(3). 法制性.(4) 民主性. (5) 公平性.(6) 高效性.
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 并支配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b组织文化的作用 第一. 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第二. 是管理的基础. 管理的灵魂. 第三. 是组织的个性 第四. 为组织和组织成员提供精神动力 第五. 组织文化的稳定性
c组织文化的特征 第一. 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 第二. 团队精神 第三. 对人的关心程度 第四. 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 第五. 风险承受程度 第六. 民主程度 第七. 报酬标准 第八. 重视结果 第九. 控制程度
的惰性。 第五, 历史的继承性。
3. 行政体制的作用
第一, 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 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 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全面地促 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第三, 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 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
第四, 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 保证。
a.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联系实际. 结合国情. 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 d哲学研究方法 c 就是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公
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 e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f实证研究方法 实际调查研究. 模拟实验. 个案研究等 g比较研究方法
第二章
行政环境
一. 行政环境概述 1. 行政环境的含义 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共行
第三, 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 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 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公共行政学最新课件

公共行政学最新课件

2、部内制 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德国和瑞士等。 3、折中制 折中制是英国实行的一种人事行政管理体制。 4、党统一领导制 这是中国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事行政体制。
《公共行政学》PPT课件 (2)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
一、从人事行政到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行政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1、以人为本 2、把人力当成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当成能带来更多 价值的价值。 3、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首位。 4、人力资源管理被提高到组织战略高度来对待。 二、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点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
《公共行政学》PPT课件 (2)
(四)国家公务员的辞职、辞退与退休 1、国家公务员的辞职 2、国家公务员的辞退 3、国家公务员的退休 概括起来,国家公务员的退休条件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年龄条件 (2)工龄和缴纳退休保险金的年限 (3)身体与精神状况 四、激励与保障制度 (一)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奖励与升降 1、公务员的考核
英国为加强对文官考试业务的管理,于1855年成立了文 官委员会,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独立的、职业化的 人事行政机关。
(二)人事行政机关的类型
1、部外制
这类机构典型的有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
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 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公共行政学》PPT课件 (2)
《公共行政学》PPT课件 (2)
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有两种:一种是品位分类, 为英国、法国等国家所采用。另一种是职位分类,美国、 日本等国家采用此种人事分类制度。职位分类最早产生 于19世纪的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二)职位分类的内容
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 序列。国家公务员的级别为十五级。

公共行政学课件 大制改革

公共行政学课件 大制改革

• • • • • • • • •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6.中国人民银行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它山之石
部门调整
• • • • • • • • ——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 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 故的责任。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 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8年大部制改革示意图
基本特点
•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 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 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 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 低行政成本。
推行过程
大部门体制作为政府组织形态变革的重要举措,涉及 面广,各国在推行过程中都十分慎重,采取了很多办法来 推动改革,以充分发挥大部门体制对改进政府管理的积极 作用。 • 多措并举 合力推进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对政府机构的重新组合,需要采取各 种方法互相配合。日本政府为了顺利推行行政改革,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中央省厅等改革基本法》、《总定 员法》、《省厅改革关联法》、《独立行政法人个别法》 等法律;成立行政改革推进协议会、行政改革推进本部、 行政改革推进事务局等专门的机构;扩大民主参与,多次 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从而使 大部门体制的改革方案最终付诸实施。

《公共行政学教学课件》第八章 行政改革-PPT文档资料

《公共行政学教学课件》第八章 行政改革-PPT文档资料
方式:
建立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 机构重组与精简。
二、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历程
第九次:2019年的改探索革实行职能有机统 背景:党的十七次全国一代的表大部大体会制
什么是大部制?
大部制即大部体制,指在政府的部
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 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
方式:
机构精简; 干部年轻化; 废除职务终身化。
二、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历程
第五次:1988年的改革 背景:
国务院自身机构膨胀;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方式:
转变职能; 下放权力; 调整机构; 精简人员; 搞好配套改革。
二、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历程
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 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 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建国后政府承担了太多的交叉职能
第一机械工业部:重工业; 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 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 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 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 第六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 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 第八机械工业部:导弹工业。
各国政府组成部门
改革前后的 国务院组成部门(第一页)
改革前 国家外发交展部和 改革国委防员部会
发改委 教育部 科技部 水利部 农业部
改革后 改革前 改革后
外国交家部人口 商务部
商务部
国和防计部划生育 文化部
文化部
发委改员委会 科技学 术教与部育部
卫生部 中国卫人民生部 人计委 银人行 计委
科技部 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
第八章 行政改革
本章主要内容
31 一、行政改革的含义 32 二、中国行政改革的历程 3 三、中国行政改革的阻力 4 四、中国行政改革的对策

公共行政学.ppt(一、二、三章)

公共行政学.ppt(一、二、三章)


第一节 行政学概述


3、工业大革命的大生产方式造成的劳动分工和专 业化为现代公共行政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二)功能 管制功能 服务功能 维护功能 扶助功能
第二节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一、西方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学研究》是 公共行政学的发端.
第二节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三、知识经济社会与公共行政 1、从等级行政向网络行政的发展 2、从精英行政向大众行政的发展 3、从官僚式行政向企业式行政的发展 四、公共行政的研究趋向 1、分析西方的行政理论,使之本土化的趋向 2、公共行政研究的技术化和专业化趋向 3、公共行政研究的国际合作化趋向



第二节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3、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以行为科学学派为代表 哈佛大学的教授梅奥的霍 桑实验 4、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权变理论 E=f(L,F,S)E=Efficiency L=Leader F=Follow S=Surrounding
第二节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二、转型时期中国的公共行政 1、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变化(委托—代理关系) 2、政府职能和角色的变化 3、随着社会利益的分化,政府开始关注自身 的利益 4、政府观念的变化(成本效益、服务、有效 性、时间、顾客、利益等)
第三节
组织冲突管理
(二)解决组织冲突的方法 1、协商解决 2、仲裁解决 3、权威解决 4、调整政策法 5、求同存异 6、暂缓解决 7、另寻出路 一般说来,组织冲突有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冲突 激化;二是冲突得到解决。组织冲突一般有四种 情况:一是一方被另一方说服;二是双方僵持; 三是双方保留意见,寻找新的出路;四是相互补 充,达到新的统一。

公共行政学之行政改革

公共行政学之行政改革

公共行政学之行政改革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国家和政府如何管理公共事务的学科,旨在提高行政效率、推动政府治理创新。

行政改革作为公共行政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在于优化政府机构和管理体制,提高政府职能和服务水平。

本文将从行政改革的背景、目标、策略和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全面了解行政改革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行政改革的背景行政改革起源于公共管理领域的问题和挑战。

20世纪末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政府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需要。

传统的行政机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政府的效率和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因此,国家和政府开始进行行政改革,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推动政府治理创新。

二、行政改革的目标行政改革的目标是建设高效、廉洁、智能和服务型的政府。

高效是指政府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管理。

廉洁是指政府机构和公务员廉洁自律,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智能是指政府采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服务型是指政府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行政改革的策略行政改革的策略主要包括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财政管理改革、绩效管理改革等方面。

机构改革是优化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

人事制度改革是完善公务员选拔、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和能力。

财政管理改革是完善政府财政预算、会计和审计制度,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绩效管理改革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行政改革的实践行政改革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实践和经验。

以中国为例,中国政府在行政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08年,中国开始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通过减少行政审批、简化行政程序、优化政务服务等措施,大力提升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

同时,中国政府还加强了政务公开和反腐败工作,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廉洁性。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3).ppt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3).ppt
▪ 压缩福利项目、收缩政府的社会职能;放松对工 商业的管制、收缩政府的经济职能,是政府功能 定位的两种具体体现形式
▪ 市场化取向的行政改革的两个层面,其内在的基 本逻辑关系是:政府在私人物品供给的领域(即本 应是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处于一种向后退缩 的态势,处于一种放的态势,但总有一些职能(如 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职能)是政府放不出去 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都表明,仅靠行政部门 自身的运作来供给公共物品出现了严重的无效率 的现象。到底怎么办?合理的选择是,把市场机制 拉进行政部门的公共服务输出领域,将政府权威 与市场交换的两种功能优势有机配置,提高政府 功能输出效率,同时满足纳税人多样性的需求。 这样,市场交换制度不仅重新回到原来自由市场 状态下的功能领域,而且还扩张到它原先不曾侵 入的功能领域: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领域
▪ 案例一:1996年美国的福利改革法案
▪ 1996年8月克林领总统签署实施的福利改革法案对美国近 60年来的福利政策进行了一次根本性变革,其主要内容有:
➢ 结束了把领取现金补助作为联邦政府权利资格项目的做法。改革前, 收入水准达到一定的资格要求,就自动地具有领取联邦政府现金补 助的资格。现在由各州自行决定领取现金补助的资格
➢ 虽然这种态度并没有导致任何专门的行政改革,但美国 总统和行政机关却不得不根据这些假想的数字来工作。 以至于里根总统都不得不承认,政府不是处理问题的办 法,而是问题本身。公民对政府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不仅要控制政治家,还要控制官僚 二是公民要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 三是公民要求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控制的问题 四是设法解决美国民主机制运作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
▪ (一)美国政府社会经济职能的膨胀及其后果
▪ 1、三个阶段:自1776年美国建国后,美国政府职 能的变迁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的过程。 罗斯福新政(1933—1938)之前,罗斯福新政到70 年代末,80年初至今,可代表美国政府职能的三 个阶段。新政之前是“小政府”阶段,新政到70 年代末是政府职能的膨胀阶段,80年代之后,是 试图重新回归小政府的阶段

MPA公共管理之行政改革(PPT)

MPA公共管理之行政改革(PPT)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二页。
合作(hézuò)
• 合作的三种形式(xíngshì):
– 等级制 – 网络 – 市场机制
第三十页,共四十二页。
市场 式合作 (shìchǎng)
• 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主要潮流是,市场和网络形式的合作,应当 在任何地方都尽可能地取代等级制的合作。
• 新西兰:管理各部的首席(shǒuxí)执行官与其部长签订一个年度准 合同,合同许诺提供专门规定的结果。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
• 要改善官僚制的运转效率、消除政府失灵的根本途径在于 取消任何形式的“公共垄断〞,在公共部门中恢复(huīfù)竞争 ,引入市场、准市场机制。
• 在官僚机构之间引入竞争,打破某些机构对公共效劳供给 以及对生产本钱信息的垄断;
• 重构公共部门的鼓励结构,鼓励官僚采取最小化本钱 策略,而非预算最大化策略,以效率逻辑取代扩张逻 辑;
人力 资源管理 (rénlì)
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bàozhǐ)看半 天
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
公务员=铁饭碗?
• 终身任职(rèn zhí) • 根据资格和任职年限进行晋升 • 统一雇佣
• 改革!
• 降低公共部门工作的特殊性,使其与其他的 工作更接近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二页。
改革(gǎigé)的力度和方向
第九页,共四十二页。
第十页,共四十二页。
• 〔一〕当代行政改革的类型 • 1.调适型:以西方兴旺(xīngwàng)资本主
义国家为代表 • - 激进型:英、美、澳大利亚、新
西兰 • - 渐进型:法、德
• 2.转轨型:以原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
• - 激进型: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 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
• 管理改革包括公务员本身(běnshēn)的聘任、奖惩 等有关制度制度的变革

公共行政学第16章行政改革

公共行政学第16章行政改革
型组织;
精选ppt
13
(5)结果导向型政府—按结果而不是
按投入进行拨款; (6)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而不
是官僚制度的需要; (7)企业家政府—挣钱而不是花钱; (8)预防型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
协作; (10)市场导向型政府—通过市场力量
进行改革。
精选ppt
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取代官僚体制,即 创造具有创新习惯和持续改进质量能力的公共组织 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
企业家政府是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家政府是 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 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风险、敢于创 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
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 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 共事务;
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 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
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 之间的关系。
精选ppt
3
二、行政改革的原则
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 证和规划,慎重开展;
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 提;
(2)参与政府模式
参与政府模式强调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 关系以及广大公众参与决策的机会。这种政府模式 的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一是参与管理,是指工作 人员介入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决策;二是承认公共 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运作的核心;三是对话 民主。参与政府模式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直接投票 来决定政策议题和采用的方法;四是公有社会。
精选ppt
12
企业家政府重视政府的成本效益,重视 创新与改革,强调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强 调对执行者授权,主张顾客导向,主张放松 规制。

公共行政学之行政改革(ppt37张)

公共行政学之行政改革(ppt37张)


29
三、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国家案例

三大危机,即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 构成了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直接动因。在改革的 价值和路径选择上,改革者主张私有化、市场化 、自由化、国际化、放松管制和大幅度削减福利 开支,同时主张强化国家对于政治文化生活的干 预,甚至推出严刑峻法。这种经济上的自由主义 与政治上的保守主义紧密结合的特点,被称为新 保守主义。
7
(一)理论特点

1、问题界定和问题导向
针对的是国家干预所引发的种种经济的和社会的弊端
2、传承和借鉴
古典经济学 、联邦主义和宪政主义 、瑞典学派 、
意大利财政学派

3、理论开创和方法创新
所谓“公共选择”,实际是非市场的集体选择,或者“政
治市场”的 集体选择
8
(二)政治与官僚制度的失败理论
托尼· 布莱尔的伟大成绩就是把公平和包容性的社 会民主价值观与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方案相结合。

33
(二)美国的改革

1、里根政府的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 (1)大幅度减税和改革税制 (2)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紧缩信贷 (3)压缩非国防财政支出和进行行政改革 (4)放松管制
34
2、克林顿政府的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
(一)主要理论
1、重视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 2、重新定位政府角色
3、倡导网络管理体系
20
(二)关于治理理论的反论
1、公共权力和社会活力的替代不现实
2、合作的基础的建立不可靠
3、全球治理值得质疑
21
第二节 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


一、福利国家、公共管理与改革
二、市场化、社会化与改革 三、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国家案例:英国、美国、新西兰

公共行政管理ppt课件

公共行政管理ppt课件
二、 行政改革的要求与动力
(一)促成行政改革的变化因素
国家行政组织常会遇到与组织的工作过 程、管理过程、活动过程等相联系的各种变 化,这些变化可以归结为下列几种情况,它 们的出现和发展形成行政改革的压力。 第一,组织目标的变化要求。 第二,组织任务或职能的变化要求。 第三,组织结构的变化要求。 第四,组织管理方面的变化要求。 第五,组织技术和人员方面变化要求。
第四节 行政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行政改革的基本特点
行政改革是各种党派、各种社会力量相互斗争、 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是推动行政改革的基 本动力。 规模控制是贯穿于行政改革历史过程中的一条 主线。 行政改革是调节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经济发 展的重要手段。 行政改革限定在宪法和法律规定框架中进行。 行政改革是政府通过“纵向分权”和“横向分 权”过程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能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体制方面的改革
体制方面的改革指与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 度的改革相联系的行政改革,它是整个社会改革 的组成部分,比单纯结构方面的改革和职能方面 的改革具有更深远的社会影响。体制方面的改革 是一种制度创新,它本身包含着规模、流程、结 构和职能方面的改革,它把多方面的改革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通过打破旧的体制的方式推动多方 面的改革,并以建立新体制的制度化的方式保持 和巩固改革成果。与规模、结构、职能方面的改 革不同,体制方面改革必须以立法的形式进行。
关键术语
行政改革 行政改革压力 动因模式 行政改革阻力 系统模式 心理活动模式 组织活动模式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行政改革的定义与内容。 2.如何理解行政改革的压力和阻力? 3.如何理解规模、结构、职能、体制 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 4.如何理解行政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发 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6.中国人民银行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它山之石
• 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俄罗斯、阿 根廷、印度、印尼、埃及、巴西和南非等国家,中央政府 组成部门的机构数量相对较多。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有俄罗 斯和阿根廷,其他几个国家中央政府组成部门都在20个以 上,印度最多,超过40个。在俄罗斯,联邦政府现有17个 部,代表性的大部门有卫生与社会发展部、交通部等,前 者统筹负责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以及消费者权 益保护等多项政府职能,后者则全面负责陆、海、空交通 运输以及国土测绘与制图等政策和管理。阿根廷政府中最 典型的大部门为经济与生产部和外交、国际贸易和宗教事 务部,经济与生产部主管国内外经济事务,涉及经济活动 的各个方面。 • 据统计,在各国行政部门中,有三分之一的部门名称 (包括职能)相同,另有三分之一的部门名称内容接近。 这说明各国政府管理的主要职能基本类似,只要是处于同 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就具备了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条件。
部门调整
• 2008年3月11日公布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 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11日下午3时将 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 明。 • 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 机构减少4个。具体内容包括: •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 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 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 体系。


改革亮点
• 三权分立 加入“决策、执行、监督”分立的意图,对“三权”进 行厘清、分立归属,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把职能相近、业务 雷同部门合并或拆减。 • 部门大量合并 将根据政府职能业务的雷同性、共性和重合性合并一些 部门,但权力相互监督的部门应该不会融合到一个部门里。 • 彻底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 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角色定位,彻底塑 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部门调整
• • • • • • • • ——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 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 故的责任。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 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部门调整
• ——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 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管理。 •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 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 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 ——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 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 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 社会保障部。
2008年大部制改革示意图
基本特点
•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 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 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 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 低行政成本。
推行过程
大部门体制作为政府组织形态变革的重要举措,涉及 面广,各国在推行过程中都十分慎重,采取了很多办法来 推动改革,以充分发挥大部门体制对改进政府管理的积极 作用。 • 多措并举 合力推进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对政府机构的重新组合,需要采取各 种方法互相配合。日本政府为了顺利推行行政改革,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中央省厅等改革基本法》、《总定 员法》、《省厅改革关联法》、《独立行政法人个别法》 等法律;成立行政改革推进协议会、行政改革推进本部、 行政改革推进事务局等专门的机构;扩大民主参与,多次 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从而使 大部门体制的改革方案最终付诸实施。
• 美国联邦政府在2003年前,内阁长期保持14个组 成部门。英国是发达国家中较早实行大部门体制 的国家。部门数量维持在18个左右。法国自第五 共和国以来,平均每届政府的部的数量增加到20 个左右。随后开始整合各部门,每届政府基本稳 定在15个部左右。德国联邦政府根据社会发展的 需要对一些部门进行了跨度较大的整合,形成了 大交通、大农业、大保障和大环保的部门模式。 日本政府在2002年将原来的1府22省(厅)合并 为1府12省(厅)。
• • • • • • • • • • • • • • •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大部制改革
基本概念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 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 由一个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是对我国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 个新举措;它可以化解政府部门中存在的机构重叠、职责 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以及权限冲突,有助于减少和规范 行政审批,简化公务手续和环节,提高政策执行效能;也 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 模式。
• 研究国外大部门体制的情况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大部门体制本 质的把握和对其规律的认识,对我国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有启示和借 鉴作用。 • 从政府产生之时,就存在着依据对象进行分工管理的客观要求。社会 生活的复杂性要求公共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必须有所分工,才能有效地 实施管理,也就是实行部门管理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承担的 职责和功能不断增加,机构数量也将不断增多,进而出现政府部门管 理中交叉、重叠、真空领域不断增加,产生矛盾和问题。于是,大部 门体制应运而生。这就是将政府相关或者相近的职能部门加以整合, 加大横向覆盖的范围,将类似的职能尽量集中在一个大的部门中,把 原来的部门改编为内设司局或具有一定独立地位的机构。大部结构通 过扩大部门职能或者整合相关部门,把本来是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关系 变为部门内部的关系,这就减少了行政协调成本。因此,大部门体制 逐步成为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组织中央政府时的一种选择。这 些国家内阁组成部门一般在11~18个之间,较为精干,其原因除了政 府管得少,实行大部门体制是一个重要因素。
推行过程
• 配套改革 体制支撑 为了推行大部门体制,各国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主要有:设置各种执 行机构,大部具有功能综合性、设置稳定性的优点,直属机构具有运作灵活 性的优点,可以呼应社会变迁对政府职能的新要求,与大部相配套。如英国 大约有150个执行机构,日本大约有100个独立行政法人;加强对大部门的监 督,有些国家为此进行了一些制度设计,特别是强调议会的制衡作用,如美 国农业部的很多工作就要接受国会农业委员会密切监督。 加强协调 注重整合 随着部门数量的减少和职能的扩大,各个大部具有较为独立、完整的行政 资源和权力系统,容易造成各个大部之间的协调难题,从而影响政府政策的 整体性。在促进部门之间协调方面,各国采取的办法有:通过减少副首相等 副职数量、提高部分部长的地位来实现;通过总统和总理完成部门间的协调; 通过成立专门委员会或部际联席会议进行协调。 强调技术,注重细节 各国在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中,比较重视具体的操作方法,确保改革成功。 首先是在选择什么样的部门建立大部门体制,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在协调任务 重和政策性强的部门实施。比如英国的贸易与工业部,澳大利亚的教育、就 业和工作场所关系部就属此类。其次,在大部领导成员的选配方面,很多国 家政府首脑也是颇费思量的,正职往往选择通才,而副职则以专家居多。再 次,统筹部门关系,注重强势部门和弱势部门的权力平衡、内部资源分配和 人员配置上的平衡。
改革核心
•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根据不完全统计, 在国务院2008年以前的66个部门中,职责多达80多项, 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 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 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 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 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 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 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因此,必须对现有政 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 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 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 色定位。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 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虽然这些 是政府机构改革中最基础性的工作。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 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 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