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千克与克的认识》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克与千克》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课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大小,培养学生的量感。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掌握克和千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强调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质量的感知和量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理解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大小。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掌握克和千克。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子白板、课件、克和千克的重量物品、天平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重量物品、称重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重量物品,如水果、蔬菜等,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重量。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以实物为例,呈现1千克和1克的重量,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称重工具测量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记录在中。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称重工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正确地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克和千克的概念。
2.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三、教学难点
1.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克和千克的计量单位。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教具:量筒、秤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量物品,引发学生对物品重量的思考。
2. 学习新知识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以及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示范计量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重量单位的使用。
3. 拓展练习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4. 活动设计
•设计一些趣味性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对重量单位的敏感度。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六、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作为课堂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应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克和千克的概念有所了解,掌握克和千克
的计量方法,提高解决日常生活中重量单位问题的能力。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4、《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丰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下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度量单位,具备了一定的度量观念。
但是,对于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质量单位。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单位。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蔬菜等,用于直观演示。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标有不同的质量单位,如克、千克等。
3.课件: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颗苹果,提问:“这颗苹果重多少克?”让学生初步接触质量单位。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克与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
同时,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如每组分发一些小卡片,让学生互相提问,用所学质量单位进行回答。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的名称。
2.能够准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3.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准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灵活应用克和千克进行问题的解答。
四、教学准备1.板书: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换算公式。
2.教学素材:实物重物、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实际场景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讲解: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作:让学生参与练习,通过操作体会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克和千克进行更复杂的计算。
5.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转换方法。
六、课堂练习1.将3000克转换为千克是多少?2.用千克表示25 000克。
3.如果一个西瓜有6000克,那么它的重量用千克表示是多少?七、课堂讨论1.讨论学生在家中和学校遇到的质量单位换算问题,让学生分享解决方法。
2.分组讨论如何用克和千克来完成真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如购物计算等。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你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需要用到克和千克的场景?记录下来。
九、教学反思1.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转换?2.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两个质量单位进行计算。
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克和千克的认识 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经典【9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经典【9篇】二班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1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预备:各种秤、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1、同学们,你们最喜爱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爱吃糖醋排骨,你们喜爱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出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究竟是怎样配料的?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同意来说一说?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4、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同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A、感知1克的重量(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忙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番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推断的正确吗?B、感知1千克的重量(1)同学们,是不是全部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单位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克和千克的单位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克和千克的概念。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蔬菜等,用于展示质量的直观感受。
2. 准备克和千克的重量标签,用于贴在实物上。
3. 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 准备小组讨论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存在,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
2.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它们是用来表示质量的单位。
3. 演示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千克等于1000克。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些实物,用克和千克的重量标签进行标注,体会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如何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克和千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克和千克换算题目。
八、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克和千克的认识及换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千克与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千克与克的换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增强他们对实际生活中计量单位的重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千克与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教材》第X单元第X节。
2.工具:黑板、粉笔、计量器具。
四、教学过程导入与新课呈现(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计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出示标题为“千克与克的认识”的幻灯片,解释本课内容,并激发学生对于千克和克的兴趣。
查漏补缺(5分钟)1.提问:“你们对千克和克有什么了解?”2.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和补充相关知识,确保全体学生对千克和克有清晰的认识。
概念讲解(15分钟)1.讲解千克和克的定义:千克是国际制中重量的基本单位,克是千克的一千分之一。
2.引导学生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3.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计算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一系列千克和克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换算计算。
2.学生个体或小组进行计算,并在黑板上展示答案。
3.教师对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
4.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计算灵活性。
拓展应用(1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套千克与克的换算练习题,并进行交流展示。
2.全班学生完成其他小组出的练习题,加深对千克与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总结与小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1.写出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并设计两道相关习题。
2.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千克与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认识克和千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 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
2. 单位之间的转换。
三、教学难点:1. 对于质量单位的实际感知。
2. 质量单位的抽象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质量,然后引出质量的概念,进而介绍克和千克。
(二) 新课讲解1. 概念介绍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来解释克和千克的概念。
例如,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一袋大米约重10千克等。
2. 实际感知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拿一些物体,如100克的苹果,500克的书等,感受这些重量,以帮助他们对克和千克有更直观的理解。
3. 单位转换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1千克=1000克,并指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单位转换。
(三) 练习巩固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克和千克的认识和单位转换的练习。
2. 设计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测量家里的日常用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分享。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判断他们是否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概念。
2. 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活动的结果,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在课后反思的问题。
七、教学建议:在教授克和千克的概念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可以结合生活实例,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精选18篇)《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二、探究新知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2)讨论、总结。
讨论: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
板书:1000克=1千克2千克是多少克?5千克、8千克呢?三、理解延伸课件出示:1、想一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人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克与千克的认识。
克与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两个单位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质量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克与千克进行质量测量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质量感知能力,能够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质量。
教具学具准备1. 各类不同质量的物品,如石头、书本、苹果等。
2. 托盘天平。
3. 克与千克的砝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质量如何测量。
2. 新课导入:介绍克与千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托盘天平,实际操作测量各类物品的质量,体验克与千克的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准确判断物品的质量。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讲解如何准确判断物品的质量。
6.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质量测量的小游戏。
板书设计1. 克与千克的概念。
2. 1千克等于1000克。
3. 质量测量方法。
4. 如何准确判断物品的质量。
作业设计1. 判断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克与千克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克与千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地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如何通过实践和讨论来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准确地判断物品的质量。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质量如何测量。
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你们知道书包、苹果和书本都有重量吗?我们如何知道它们的重量?”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克和千克的含义2.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 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交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克和千克的认识,换算关系的掌握。
难点: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实物(如水果、蔬菜等)3. 称量工具(如电子秤、天平等)4.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质量计量,激发学习兴趣。
2. 认识克和千克:介绍克和千克的含义,让学生感知它们的大小。
3. 换算关系: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称量,体验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称量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克和千克。
2.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称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和交流。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质量计量,激发学习兴趣。
2. 认识克和千克:介绍克和千克的含义,让学生感知它们的大小。
3. 讲解换算关系: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4. 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称量,体验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八、课堂练习:1. 填空题: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是______。
2. 选择题:1千克等于______克。
A. 1000克B. 100克C. 10克3. 应用题:小明有200克的水果,他想知道这相当于多少千克?______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课题: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一个蜗牛(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弹簧秤、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小天平、2分硬币、大米、石子、弹簧秤、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生:是“杜鹏程”和“牛一凡”。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学生活动)师采访冠军:你为什么要选“王盟”,不选“马烨炫”呢?生:因为“王盟”很轻,“马烨炫”很重。
师:“王盟”多重?“马烨炫”呢?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师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二、探究新知1、交流汇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生3:前几天测体重我是34千克。
生4:一袋茶叶400克。
生5:一袋面粉25千克……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6: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
生7: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难点:知道1千克=1000克,会根据物体的实际质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教学方法:合作法、操作法等教学步骤:课前谈活:(先分大组,取名)小朋友们逛过超市吗?你最喜欢吃什么?{设计意图: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小组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导入新课:1、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从逛超市开始(点课件)出示信息师: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师:哦,原来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齐读一遍吧师:克通常还可以用字母 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 kg 表示(补充板书)2、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好,咱们就从1克有多重开始研究{设计意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逛超市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商品包装图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把“克与千克”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巧搭数学与生活之桥。
}二、新授1、感知1克有多重师;请同学们快速地从学具袋里拿出2分钱的硬币,闭上眼掂一掂,感觉怎么样?(板书:轻)师:1个2分硬币约重1克,(板书:约重1克)小朋友们,快到学具袋里找一找有什么物品约重1克的?(学生找)师:你找到了什么?(说完整话)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呢?(学生说)2、感知1千克有多重师:那1千克有多重呢?想知道吗?(提起学具)老师给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了1千克的面条、1袋1千克重的苹果、两袋合起来是1千克的盐。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最后,我要时刻关注教学方法的调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通过课堂实践,我发现及时反馈和指导对学生们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与学生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鼓励他们提问,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1.数量观念:通过学习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增强对物体质量的感知,建立数量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探索意识: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勇于尝试、善于发现的学习品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质量单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称量500克糖果。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天平使用难点:如物体放置不稳、天平不平衡时如何调整,以及读取数据时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应用难点:如计算购物时多个物品的总质量,或将食谱中的质量单位转换为实际烹饪时的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同时,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突破难点。
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区分千克和克的概念;
2. 能够灵活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物品的称量。
教学准备:
1. 图表:千克与克的换算表;
2. 实物:千克的物品和克的物品。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度量衡单位,例如:米、升等。
然后告诉
学生,千克和克也是一种度量衡单位,用来称量物品的重量。
2. 出示图表:千克与克的换算表,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字,介绍表格的使用方法。
例如:一千克等于1000克,一克等于千克的十分之一。
通过观察表格,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拿出一些千克的物品和克的物品,例如拿出一公斤的米和一百
克的糖,让学生观察这两种物品,并感受一下它们的重量。
然后让学生比较一公斤的
米和一百克的糖的重量大小,引导学生发现一公斤的米比一百克的糖重很多倍。
4. 练习:出示一些日常中的物品,例如苹果、笔、书等,让学生估算一下它们的重量
是多少千克或克,并将自己的估算结果告诉同桌,以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效果。
5. 拓展应用: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1千克的米可以制作多少碗饭?10
克的糖相当于千克的多少?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计算。
教学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的重量差异和数值的换算,帮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通过实物的比较和问题的解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导学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学案
千克与克的认识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测量物体的重量可以用秤去称,掌握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克、千克,建立1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交流进行练习。
态度、情感: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1.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学习难点】
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000g=( )kg 3kg=( )g 2000g<( )kg
2kg>( )g 5000g=( )kg 7kg=( )g
2.比较大小
2kg○3kg 1kg○800g 900g○20kg
4000g○4kg 980g○1000g 4600g○3kg
3.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20gk-60kg= 48kg+25kg= 1000g-400g=
510g+300g= 1200g-500g= 78kg-62kg=
4.填写适当的单位
一只鸭子3( ) 一袋白糖500( ) 一瓶咖啡350( )
一颗白菜2( )一个桃子230( )
二、思维训练
1.读出物体的重量。
2.完成练习。
要买700克瓜子,怎样买最便宜?小组讨论。
《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
《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体秤、生活实物。
教学构想: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学过程:一、导课复习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2、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3、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4、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二、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内容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1)小兰体重32()。
(2)一个鸡蛋重50()。
(3) 2瓶矿泉水重约()。
(4) 7粒黄豆约重()。
3、自主练习P8—11。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2)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
4、自主练习P8—8 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作业布置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21.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提高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多媒体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鸡婆婆的生日,公鸡兄弟俩给外婆准备了两盒礼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
哥哥拎着小盒的礼物,弟弟拎着大盒的礼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轻松,而哥哥却越走越吃力。
提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猜一猜两盒礼物哪一盒重吗?谈话:今天老师把这两盒礼物带来了,我们也来掂一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千克与克的认识》学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
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时安排: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
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