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NF、2NF、3NF的理解

合集下载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数据库的三大范式分别是什么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数据库的三大范式分别是什么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数据库的三大范式分别是什么在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中,三大范式是一组用于规范化关系型数据库结构的准则。

这些准则旨在消除数据冗余和不一致,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依次介绍三大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一、第一范式(1NF)第一范式是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每个字段都是原子性的,即不可再分。

该范式确保表中每个属性只包含单一的值,不可重复或集合。

此外,每个属性都应具有唯一的名称,并且每个记录在该表中都应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学生信息表,其中包含以下字段:学生ID、姓名、课程和成绩。

如果一个学生可以对应多个课程和成绩,那么根据第一范式的要求,我们应该将该表拆分为两个表,一个是学生信息表,另一个是课程成绩表,它们通过学生ID进行关联。

二、第二范式(2NF)第二范式是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函数依赖关系。

函数依赖是指一个属性的值依赖于其他非主属性的情况。

第二范式要求每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属性。

例如,我们继续以学生和课程成绩为例,假设我们的学生信息表包含学生ID、课程ID、课程名称和成绩。

如果课程名称仅依赖于课程ID而不依赖于学生ID,那么根据第二范式的要求,我们应该将课程名称从学生信息表中移出,并创建一个独立的课程表,用课程ID作为主键。

三、第三范式(3NF)第三范式是在满足第二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传递依赖关系。

传递依赖是指非主属性依赖于其他非主属性。

第三范式要求在一个关系表中不存在传递依赖。

继续以上述学生信息表为例,假设我们在课程表中除了课程ID和课程名称外,还包含了课程教师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如果课程教师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只依赖于课程ID而不依赖于学生ID,那么根据第三范式的要求,我们应该将课程教师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从课程表中移出,并创建一个独立的教师信息表,用教师ID作为主键。

通过满足三大范式的要求,我们可以有效地规范化数据库结构,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数据库三范式理解

数据库三范式理解

数据库三范式理解
一、数据库三范式
数据库三范式是指数据库设计和维护时应遵循的三条准则,它是从实体、属性、范式三个角度构成的。

数据库三范式(即1NF、2NF 和3NF)旨在确保数据库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完整的保护,并被正确和有效地访问。

1.第一范式(1NF)
第一范式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的每一列都必须存储一个不可再分的数据值。

第一范式的目的是确保每一行都可以被惟一地识别,从而避免出现任何重复的数据项。

2.第二范式(2NF)
第二范式要求满足第一范式的表,每个非主属性都必须有完全的相关性,且主属性必须能够唯一确定。

这意味着非主属性要完全依赖主属性,这样删除主属性时,才能够保证非主属性不会被删除。

3.第三范式(3NF)
第三范式要求满足第二范式的表,其中每一个属性必须与主属性直接相关,或者通过已有的属性间接相关。

3NF规定了任何非主属性都必须直接依赖于主属性,而不是依赖其它非主属性。

- 1 -。

数据库范式(1NF2NF3NFBCNF)详解(20200521130257)

数据库范式(1NF2NF3NFBCNF)详解(20200521130257)

数据库的设计范式是数据库设计所需要满足的规范,满足这些规范的数据库是简洁的、结构明晰的,同时,不会发生插入(insert)、删除(delete)和更新(update)操作异常。

反之则是乱七八糟,不仅给数据库的编程人员制造麻烦,而且面目可憎,可能存储了大量不需要的冗余信息。

范式说明第一范式(1NF)无重复的列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

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一对多关系。

在第一范式(1NF)中表的每一行只包含一个实例的信息。

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

说明: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例如,如下的数据库表是符合第一范式的:字段1 字段2 字段3 字段4而这样的数据库表是不符合第一范式的:字段1 字段2 字段3 字段4字段字段数据库表中的字段都是单一属性的,不可再分。

这个单一属性由基本类型构成,包括整型、实数、字符型、逻辑型、日期型等。

很显然,在当前的任何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傻瓜也不可能做出不符合第一范式的数据库,因为这些DBMS不允许你把数据库表的一列再分成二列或多列。

因此,你想在现有的DBMS中设计出不符合第一范式的数据库都是不可能的。

第二范式(2NF)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消除部分子函数依赖]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键,则称为第二范式模式。

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

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惟一地区分。

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

第一二三范式的简单理解

第一二三范式的简单理解

第一二三范式的简单理解
第一二三范式(1NF、2NF、3NF)是数据库设计和管理中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是一种表示和处理数据的规范。

第一二三范式的运用可以帮助开发者有效地设计出更高质量的数据库,以及更有效率地管理和处理数据。

本文将对第一二三范式进行简单介绍,以让读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加深对其理解。

第一范式(1NF)是基础范式,它要求每一个关系必须有一套唯一的属性,而且每个属性的值也必须是唯一的。

一个属性的值不能有重复的,例如如果某个字段为姓名,那么重复的姓名是不允许的。

同时,它也要求每一个表格都应该是原子性的,也就是说,每一个表格中的每一行中的每一列,都不能构成不同的属性。

第二范式(2NF)要求每个关系中的每个属性必须都完全依赖于主键。

如果一个表中有多个属性,在没有主键的情况下,必须要把这些属性拆分为多个表,以保证每个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主键。

此外,每个表中不能有部分依赖的属性,也就是说,必须以一列来表示一个完整的属性。

第三范式(3NF)则要求每个表格中的每一个属性都不能有冗余依赖,也就是说,每一个属性都应该没有其他属性来决定它的值。

在满足第三范式的情况下,开发者可以更好的控制数据的冗余,以及避免内部的冗余而造成的数据错误。

本文对第一二三范式只是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在实际开发应用中,还有很多更复杂的环节和技术需要学习和了解。

要想在数据库设
计和管理中更好地使用第一二三范式,我们需要不断总结数据库中的一些经验和技巧,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1nf,2nf,3nf的理解

1nf,2nf,3nf的理解

1nf,2nf,3nf的理解
1NF、2NF和3NF是关系数据库设计中的三个范式,用于规范化数据库结构,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下面我会从多个角度对这三个范式进行全面的解释。

1. 第一范式(1NF):
第一范式要求数据库中的每个属性都是原子的,即不可再分解的。

换句话说,每个属性的值都应该是单一的,不可拆分的。

这样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数据更新异常。

2. 第二范式(2NF):
第二范式要求数据库中的每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关系表中存在复合主键,那么非主属性必须依赖于所有主键,而不能只依赖于部分主键。

这样可以消除部分依赖,避免数据冗余。

3. 第三范式(3NF):
第三范式要求数据库中的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主键。

换句话说,非主属性不能依赖于其他非主属性,而只能依赖于主键。

这样可以消除传递依赖,进一步减少数据冗余。

总结起来,1NF确保属性的原子性,2NF消除部分依赖,3NF消
除传递依赖。

通过遵循这三个范式,可以设计出结构良好、高效的
数据库模式,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需要注意的是,范式化的数据库设计并不一定是最优的,有时
候会导致查询的复杂性和性能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权衡和调整,有时会采用反范式化的设计来优化性能。

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的区别

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的区别

第⼀范式(1NF)、第⼆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的区别第⼀范式(1NF): 列1唯⼀确定列2, 列3, 列4, ...,即列2, 列3, 列4, ...不能再分裂出其它列。

假设有关系模式列1: 订单名; 列2: 商品。

⼀个订单下可以有多个商品,即列2: 商品可以分裂成商品A, 商品B, 商品C, ...,所以列1: 订单名; 列2: 商品这样的关系模式不符合第⼀范式。

第⼆范式(2NF): 满⾜2NF的前提是必须满⾜1NF。

此外,关系模式需要包含两部分内容,⼀是必须有⼀个(及以上)主键;⼆是没有包含在主键中的列必须全部依赖于全部主键,⽽不能只依赖于主键的⼀部分⽽不依赖全部主键。

定义听起来有点绕,不慌,直接看图,只有全部的⾮主键列依赖于全部主键,才满⾜第⼆范式。

第三范式(3NF): 满⾜3NF的前提是必须满⾜2NF。

另外关系模式的⾮主键列必须直接依赖于主键,不能存在传递依赖。

即不能存在:⾮主键列m既依赖于全部主键,⼜依赖于⾮主键列n的情况。

定义听起来还是有点绕,不慌,直接看图,只要⾮主键内部存在传递依赖,就不满⾜第三范式。

假设存在关系模式主键1: 课程编号; 列1: 教师名; 列2: 教师家庭地址。

显然满⾜第⼀范式和第⼆范式,但是教师家庭地址传递依赖于教师名,所以不满⾜第三范式。

⽰例: 设有课程关系模式如下:R(C#, Cn, T, Ta)(其中C#为课程号,Cn为课程名,T为教师名,Ta为教师地址),并且假定不同的课程号可以有相同的课程名,每门课程只有⼀位任课教师,但每名教师可以有多门课程。

关系R范式最⾼达到()。

A)1NFB)2NFC)3NFD)BCNF【正确答案】B【解析】 ⼀个“课程号”确定⼀个“课程名”,确定⼀个“教师名”,确定⼀个“教师地址”,所以符合第⼀范式; “课程号”是⽆重复的,所以“课程号”是主键,“课程名”、“教师名”、“教师地址”均是可重复的,所以它们都是⾮主键列并完全依赖于主键“课程号”,所以符合第⼆范式; ⾮主键列“教师地址”传递依赖于⾮主键列“教师名”,所以不符合第三范式,故选B。

1NF,2NF,3NF,4NF

1NF,2NF,3NF,4NF

大部分数据库从业人员都知道关系数据库有三个基本的范式,即: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

当然也有牛人知道BC范式,第四范式,第五范式,第六范式,甚至还有个DK范式。

本人对数据库的范式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想想有些可笑,搞数据库的竟然不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础——范式。

这不最近查阅了不少资料,今天把这些东东总结一下。

范式:英文名称是Normal Form,它是英国人E.F.Codd(关系数据库的老祖宗)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关系数据库模型后总结出来的,范式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也是我们在设计数据库结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规则和指导方法。

目前有迹可寻的共有8种范式,依次是:1NF,2NF,3NF,BCNF,4NF,5NF,DKNF,6NF。

通常所用到的只是前三个范式,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

下面就简单介绍下这三个范式。

◆第一范式(1NF):强调的是列的原子性,即列不能够再分成其他几列。

考虑这样一个表:【联系人】(姓名,性别,电话)如果在实际场景中,一个联系人有家庭电话和公司电话,那么这种表结构设计就没有达到1NF。

要符合1NF 我们只需把列(电话)拆分,即:【联系人】(姓名,性别,家庭电话,公司电话)。

1NF 很好辨别,但是2NF 和3NF 就容易搞混淆。

◆第二范式(2NF):首先是1NF,另外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表必须有一个主键;二是没有包含在主键中的列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而不能只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

考虑一个订单明细表:【OrderDetail】(OrderID,ProductID,UnitPrice,Discount,Quantity,ProductName)。

因为我们知道在一个订单中可以订购多种产品,所以单单一个OrderID 是不足以成为主键的,主键应该是(OrderID,ProductID)。

显而易见Discount(折扣),Quantity(数量)完全依赖(取决)于主键(OderID,ProductID),而UnitPrice,ProductName 只依赖于ProductID。

关系数据库设计范式介绍(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

关系数据库设计范式介绍(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

关系数据库设计范式介绍(第⼀范式,第⼆范式,第三范式)1 第⼀范式(1NF)⽆重复的列所谓第⼀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

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对多关系。

在第⼀范式(1NF)中表的每⼀⾏只包含⼀个实例的信息。

简⽽⾔之,第⼀范式就是⽆重复的列。

(相当于设置某个表的字段属性时,不能出现同样的属性。

⽐如员⼯表,不能出现两个⼀样属性的员⼯姓名的列)。

说明:在任何⼀个关系数据库中,第⼀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第⼀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1.2 第⼆范式(2NF)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消除部分⼦函数依赖] (设置某个表的主键,其他的属性都可以根据这个惟⼀主键来检索)第⼆范式(2NF)是在第⼀范式(1NF)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即满⾜第⼆范式(2NF)必须先满⾜第⼀范式(1NF)。

第⼆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必须可以被惟⼀地区分。

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标识。

例如员⼯信息表中加上了员⼯编号(emp_id)列,因为每个员⼯的员⼯编号是惟⼀的,因此每个员⼯可以被惟⼀区分。

这个惟⼀属性列被称为主关键字或主键、主码。

第⼆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

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对多的关系。

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标识。

简⽽⾔之,第⼆范式就是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1.3 第三范式(3NF)属性不依赖于其它⾮主属性[消除传递依赖](存在另⼀个表主键作为外键,但是不能出现这个外键关联表中的其他属性)满⾜第三范式(3NF)必须先满⾜第⼆范式(2NF)。

oracle三大范式

oracle三大范式

第三范式 3NF
• 定义:在满足1NF和2NF的基础上,所有非主键字段对任 何主键字段都不存在传递依赖。 解释例如,(学号,学生姓名,系号,系名,系地址) 组成一个表,主键为(学号),由于主键是单个字段,因 此没有部分依赖的问题,肯定满足2NF。但是,在应用中 使用该表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存在大量的冗余,有关学生所在的几个字段(系号,系名, 系地址)将会重复重复存储。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存在传递依赖而造成,“学号”能 够决定“系号”,“系号”能够决定“系地址”,“学号”不能够直 接决定“系地址”,因此“学号”对“系地址”的函数决定是通过 传递依赖“系号->系地址”实现的。 解决方法:采用纵向分表,将存在传递依赖的字段抽出来 组成新表,该表可分为(学号,学生姓名,系号)和(系 号,系名,系地址)两个表,两个表之间通过“系号”关联。
第二范式 2NF
• 定义:在满足1NF的基础上,每一个非主键字段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 只有在复合字段作主键时,才可能出现不满足2NF的情况。 解释:例如,(学号,课程号,学分,成绩)组成一个表,主键为 (学号,课程号)。在应用中使用该表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数据冗余:假设同一门课由40个学生选修,学分字段就重复40次; 更新异常:若调整了某课程的学分,学分字段的值都要更新,有可能 会出现同一门课学分不同; 插入异常:如果开设新的课程,由于还没人选修(主键中少了学号), 只能等有人选修才能把新开设的课程和学分存入。 删除异常:若学生已经结业,从当前数据库删除选修记录。某些门课 程新生尚未选修,则此门课程及学分记录无法保留。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非主键字段“学分”仅“部分依赖”于主键(学号, 课程号),也就是“学分”字段仅函数依赖于“课程号”字段。该表存在部 分依赖的字段“学分”。 解决方法:采用纵向分表,将部分依赖的字段抽出来建立一个新表, 该表可分解为(学号,课程号,成绩)和(课程号,学分)两个表, 两个表之间通过“课程号”作为外键关联。

1nf,2nf,3nf,bcnf的理解

1nf,2nf,3nf,bcnf的理解

1nf,2nf,3nf,bcnf的理解1、1NF(第一范式)第一范式是指数据库表中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

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一对多关系。

第一范式的模式要求属性值不可再分裂成更小部分,即属性项不能是属性组合或是由一组属性构成。

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

例如,由“职工号”“姓名”“电话号码”组成的表(一个人可能有一部办公电话和一部移动电话),这时将其规范化为1NF可以将电话号码分为“办公电话”和“移动电话”两个属性,即职工(职工号,姓名,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2、2NF(第二范式)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

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

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唯一标识。

如果关系模型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的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键,则称R为第二范式模式(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例如,在选课关系表(学号,课程号,成绩,学分),关键字为组合关键字(学号,课程号),但由于非主属性学分仅依赖于课程号,对关键字(学号,课程号)只是部分依赖,而不是完全依赖,因此此种方式会导致数据冗余以及更新异常等问题,解决办法是将其分为两个关系模式:学生表(学号,课程号,分数)和课程表(课程号,学分),新关系通过学生表中的外关键字课程号联系,在需要时进行连接。

3、3NF(第三范式)如果关系模型R是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 的候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的模式。

以学生表(学号,姓名,课程号,成绩)为例,其中学生姓名无重名,所以该表有两个候选码(学号,课程号)和(姓名,课程号),故存在函数依赖:学号——>姓名,(学号,课程号)——>成绩,唯一的非主属性成绩对码不存在部分依赖,也不存在传递依赖,所以属性属于第三范式。

1nf、2nf、3nf的定义和满足条件

1nf、2nf、3nf的定义和满足条件

1nf、2nf、3nf的定义和满足条件1NF、2NF和3NF是关系数据库中的三种范式(Normalization Form),用于规范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数据操作的一致性。

下面将对这三种范式进行详细的定义和满足条件的说明。

1. 第一范式(First Normal Form,1NF):1NF是对数据库中的表进行规范化的最基本的要求。

满足1NF的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表中的所有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值(Atomic Value):每一个列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数据单元。

- 每一行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即主键(Primary Key):主键的值在表中是唯一的,并且不能为NULL。

满足1NF的表能够消除重复数据,提高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效率。

2. 第二范式(Second Normal Form,2NF):2NF是在1NF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的要求。

满足2NF的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每一个非主键列完全依赖于主键:表中的每一个非主键列都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而不是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

- 没有包含部分依赖:如果一个表中的主键是多个列的组合,那么其他非主键列不能依赖于组合的一部分,而是要完全依赖于整个主键。

满足2NF的表能够进一步消除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效率。

3. 第三范式(Third Normal Form,3NF):3NF是在2NF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的要求。

满足3NF的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没有包含传递依赖:如果一个表中的非主键列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列,那么它应该依赖于主键而不是其他非主键列。

满足3NF的表能够更好地消除数据冗余和依赖问题,提高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效率。

总结: 1NF、2NF和3NF是关系数据库中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分别解决了不可分割原子值、部分依赖和传递依赖的问题。

满足这三种范式的表能够消除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效率,同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值得注意的是,满足更高范式的要求,并不一定总是好的。

数据库的范式(1NF、2NF、3NF、BNCF)

数据库的范式(1NF、2NF、3NF、BNCF)

数据库的范式(1NF、2NF、3NF、BNCF)第⼀范式:关系模式中,每个属性不可再分。

属性原⼦性第⼆范式:⾮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属性,即消除⾮主属性对主属性的部分函数依赖关系。

第三范式:⾮主属性对主属性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关系。

BNCF范式:在第三范式的基础上,消除主属性之间的部分函数依赖第⼀范式(1NF):在关系模式R中的每⼀个具体关系r中,如果每个属性值都是不可再分的最⼩数据单位,则称R是第⼀范式的关系。

例:如职⼯号,姓名,电话号码组成⼀个表(⼀个⼈可能有多个电话号码)规范成为1NF有三种⽅法: ⼀是重复存储职⼯号和姓名。

这样,关键字只能是电话号码。

⼆是职⼯号为关键字,电话号码分为单位电话和住宅电话两个属性 三是职⼯号为关键字,但强制每条记录只能有⼀个电话号码。

以上三个⽅法,第⼀种⽅法最不可取,按实际情况选取后两种情况。

第⼆范式(2NF):如果关系模式R(U,F)中的所有⾮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任意候选关键字,则称关系R 是属于第⼆范式的。

例:选课关系 sc(sid,cid,grade,credit)其中sid为学号, cid为课程号,grade为成绩,credit为学分。

由以上条件,关键字为组合关键字(sid,cid)在应⽤中使⽤以上关系模式有以下问题: a.数据冗余,假设同⼀门课由40个学⽣选修,学分就重复40次。

b.更新异常,若调整了某课程的学分,相应的元组credit值都要更新,有可能会出现同⼀门课学分不同。

c.插⼊异常,如计划开新课,由于没⼈选修,没有学号关键字,只能等有⼈选修才能把课程和学分存⼊。

d.删除异常,若学⽣已经结业,从当前数据库删除选修记录。

某些门课程新⽣尚未选修,则此门课程及学分记录⽆法保存。

原因:⾮关键字属性credit仅函数依赖于cid,也就是credit部分依赖组合关键字(sid,cid)⽽不是完全依赖。

解决⽅法:分成两个关系模式sc(sid,cid,grade),c(cid,credit)。

第一范式和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

第一范式和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

第一范式和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什么是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数据库范式是用来指导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基础,它们有助于建立规范化、高效的数据库结构。

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是最常用的范式级别,它们依次建立在前一范式的基础上,逐步消除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存储和查询的效率。

1. 第一范式(1NF):第一范式是指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字段都是原子性的,即不可再分割成更小的数据项。

换言之,每个字段必须是不可再分割的最小数据单元,不允许存在重复的列。

例如,假设有一个学生信息表,包含学生姓名、学生电话和所学科目。

如果存在这样的表结构:学生姓名列中同时存储了多个学生姓名(如"张三,李四"),则违反了第一范式。

第一范式的目的是消除数据冗余和重复,使数据存储更加规范化,也有助于提高查询的效率。

2. 第二范式(2NF):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第二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非主键字段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而不能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第二范式要求表中的每个非主键字段应该与主键相关、直接依赖于主键,而不能依赖于主键的部分属性。

例如,假设有一个销售记录表,包含订单号、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和产品价格。

如果产品价格这个字段依赖于产品名称,而不是依赖于产品编号(主键),那么就违反了第二范式。

第二范式的目的是进一步减少数据冗余,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只与主键相关,使数据库结构更清晰、高效。

3. 第三范式(3NF):在满足第二范式的基础上,第三范式要求在非主键字段与主键字段之间不能存在传递依赖关系。

换言之,非主键字段之间不能相互依赖、不能通过其他非主键字段进行间接依赖。

简单来说,第三范式要求在数据库表中,非主键字段之间应该是独立的,不会相互影响,不会通过其他字段来传递依赖。

例如,仍以销售记录表为例,假设存在一个字段是订单编号的客户姓名。

这个字段既依赖订单编号(主键),又依赖于订单编号的客户姓名。

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的区别

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的区别

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的区别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是设计数据库应用程序时,必不可少的设计原则,被广泛用于处理和存储在多个表之间的数据的方式之一。

集中在这两个范式的主要区别之处,就是它们的实现方式以及它们的数据解耦能力,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并提高了数据库的性能。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第二范式(2NF)。

第二范式是第一范式(1NF)的延伸,主要是为了确保表仅包含单个表内的属性,而不会混合两个表中的概念。

它要求每个表都必须有一个主键,且在表中其余的列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

如果这原则得到了满足,则表将被认为是第二范式的结果,这样可以避免冗余数据的复制,也可以降低数据库中的冗余信息。

然而,第三范式(3NF)则是在第二范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它要求表中每一个字段都必须与主键或其他字段在数据库中有直接关联。

一个表如果满足第三范式,意味着每一个属性都与主键直接相关,没有任何次要功能。

而且,它可以帮助开发者创建一个紧凑的数据库,并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数据,提升数据的一致性。

总的来说,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在实现上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范式(2NF)主要是为了防止表中存在混合属性,而第三范式(3NF)则是为了最大程度减少重复数据的出现,提升数据的一致性。

在实际的开发中,不同的项目需求可能需要不同范式的支持,如何判断在哪种范式下优化数据库才是正确的,一般可以从表结构和关联,数据抽取、数据安全、数据库行为和存储引擎等几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数据库管理员应考虑各种情况,设计出一个结构良好的数据库结构,符合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的要求,以避免数据的冗余,从而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性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综上所述,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在设计数据库时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范式旨在禁止表中混淆属性,而第三范式则旨在将每个属性直接相关联到主键,以减少数据的冗余,增强数据的一致性。

在数据库设计中,开发者应根据具体需求来确定使用哪种范式才是正确的,以优化数据库结构,从而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并有效提升数据库的性能。

数据库范式的判断及分解

数据库范式的判断及分解

数据库范式的判断及分解在数据库设计中,范式是一种评估关系模式的方法。

范式是规范化关系模式的一个过程,旨在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增强数据的可维护性和查询效率。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数据库范式的判断和分解以及如何通过规范化来改善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第一范式(1NF)第一范式是关系模型的基础,它要求关系模式的每个属性必须是不可分的原子值。

例如,如果一个属性保存了多个值,那么它不符合第一范式。

可以通过将该属性拆分为单个属性来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重复的记录不应存在于同一个关系中。

第二范式(2NF)第二范式要求非主属性必须完全依赖于关系模式的全部主属性。

因此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将属性进行分解,使得每个非主属性都只依赖于一个唯一的主属性。

例如,在一个包含订单信息和订单明细信息的表中,如果订单明细信息可以通过订单号和产品号访问,那么它就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表。

第三范式(3NF)第三范式要求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他非主属性。

如果存在这样的依赖关系,需要将非主属性拆分为独立的关系。

例如,在一个包含雇员信息和部门信息的表中,如果部门号和部门经理都通过雇员号进行访问,则需要将部门信息拆分为一个独立的表。

其他范式此外,还存在其他的范式,如BCNF、4NF、5NF等,它们都是在第三范式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关系正确性和一致性的。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只需要使用1NF、2NF、3NF和BCNF这几种范式。

范式的优缺点范式的目的是提高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减少数据的冗余。

但是,范式化可能会导致查询时需要进行多表联结(join),这可能会影响查询效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数据库的性能和一致性。

如果数据库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则可以使用数据冗余来提高查询效率。

如果一致性和数据完整性是最重要的,则需要采用范式化设计。

总结范式化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它是优化数据库性能和数据一致性的重要工具,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权衡数据库的性能和一致性,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范式化水平。

2nf和3nf的区别

2nf和3nf的区别

2nf和3nf的区别?
2NF是关系中存在传递依赖,但不存在部分依赖的关系,3NF是关系中既不存在部分依赖,也不存在传递依赖的关系。

比如有关系R(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的编号,所在系的名称),在这个关系中,主码是(学号),各个非主属性对主码的依赖关系有:学号→姓名,学号→性别,学号→年龄,学号→所在系编号,另外还存在依赖关系:所在系的编号→所在系的名称,即所在系名称对主码(学号)存在传递依赖,所以属于2NF,分解为3NF:
R1(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的编号),R2(所在系的编号,所在系的名称)
再比如,有关系R(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教师姓名,教师性别,教师职称)【假设教师姓名不存在重复情况】,在这个关系中,主码是(课程号),各个非主属性对主码的依赖关系有:课程号→课程名,课程号→学分,课程号→教师姓名,另外还存在依赖关系:教师姓名→教师性别,教师姓名→教师职称,即所在教师性别对主码(课程号)存在传递依赖,教师职称对主码(课程号)存在传递依赖,所以属于2NF,分解为3NF:
R1(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教师姓名),R2(教师姓名,教师性别,教师职称)。

关系模式分解的四个范式的区别

关系模式分解的四个范式的区别

关系模式分解的四个范式的区别在数据库设计中,关系模式分解是将一个关系模式分解为多个关系模式的过程。

范式是评估关系模式分解质量的标准,描述了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程度。

常见的四个范式是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和BC范式(BCNF)。

这四个范式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特点,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区别。

1. 第一范式(1NF)第一范式是关系模式分解的最基本要求。

它要求关系模式中的每个属性都是原子的,即不可再分。

在第一范式中,每个属性都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值,而不是一个集合或多值属性。

例如,如果一个关系模式包含一个“学生”属性,那么它应该是一个单一的值,而不是一个包含多个学生的集合。

2. 第二范式(2NF)第二范式是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要求,它要求关系模式中的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简单来说,非主属性不能部分依赖于主键,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

为了满足第二范式,需要将非主属性拆分为新的关系模式,并将其与原来的关系模式通过主键进行连接。

3. 第三范式(3NF)第三范式是在满足第二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要求,它要求关系模式中的非主属性不传递依赖于主键。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非主属性依赖于另一个非主属性,而这个非主属性又依赖于主键,那么就违反了第三范式。

为了满足第三范式,需要进一步将非主属性拆分为新的关系模式,并通过外键与原来的关系模式进行连接。

4. BC范式(BCNF)BC范式是在满足第三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要求,它要求关系模式中的所有函数依赖都是由候选键决定的。

函数依赖是指一个属性的值决定其他属性的值的关系。

如果一个关系模式中存在非主属性依赖于非候选键属性的情况,那么就违反了BC范式。

为了满足BC范式,需要将非主属性拆分为新的关系模式,并通过外键与原来的关系模式进行连接。

总结:四个范式是关系模式分解过程中的逐步规范化要求,从第一范式到BC范式,要求逐渐增加。

第一范式要求属性是原子的,第二范式要求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第三范式要求非主属性不传递依赖于主键,BC范式要求所有函数依赖都由候选键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1NF、2NF、3NF的理解(基于三级DBT学习运用)1、概念:
1NF:数据库表中字段都是单一属性,不可再分;
2NF:不存在非主属性对任一主属性的部分函数依赖;
△:所有单个主属性的数据库表都符合2NF的要求。

3NF:不存在非主属性对任一主属性的传递函数依赖;
2、例子:
假设存在数据库表Test(A,B,G,E,F),G属性可以分解为C、D,同时存在如下函数依赖:A→G,B→E,E→F,开始逐步规范化:
○1=>1NF:(A,B,C,D,E,F),消除可再分属性G;
○2=>2NF:消除C、D只依赖A,E、F只依赖B的部分函数依赖:Test1(A,C,D)、Test2(B,E,F);
○3=>3NF:消除B→E→F的传递函数依赖:
Test2-1(B,E),Test2-2(E,F)
△:Test2-1,Test2-2符合4NF的要求(一一对应)
3、实例:
销售明细表(销售单编号,商品编号,销售总价,商品类型编号,商品类型名称),
销售总价可分为销售数量、销售单价,同时存在如下关系:销售单编号→销售总价,商品编号→商品类型编号,
商品类型编号→商品类型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