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版)总复习: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合集下载

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5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5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文
1.导学号 8720202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舒 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
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
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dǎn):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 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 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 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语文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 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 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 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 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解析:C “贴云寒”不是拟人手法,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 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
解析:AD A项,表现诗人的高洁;D项,“尚余”句在写红梅 虽“孤瘦”仍傲“雪霜”的姿容,即使寒气,心寒,也不肯 随春;表现诗人的高洁,没有无奈。
语文
(2)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 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 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语文
虞美人(舒 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高考语文复习: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件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惧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 括。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抓 住每句的关键性词语“几问津”“忙于 我”“孤枕”“乡国梦”“交游落落”等表 达的意思,并联系全诗进行分析概括。 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 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 零落(交游落落)。
解析:首联写人,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 狩猎时的雄姿与气概。颔联写景,极有气势。 这两联也蕴涵了作者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 情。颈联转为静态描写,诗的情调由昂扬变 为低沉。“通侯里”系达官贵人门庭显赫之 所,本该热闹非凡,但此时傅公旧里却“寂 寂”无闻,冷冷清清。作者又将陈胜乡里仍 兴盛不衰与“通侯里”的孤寂相对照,令人 思之凄的感情基调以悲慨为主。
解析:词句的翻译难度不大,考生还要立足 于词句内容,从中分析出它所包含的思想情 感,要注意“天涯”“归意”“争奈”等关 键词。 答案: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 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 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小重山 端午
(元)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 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 》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空惆怅”是因为“谁复吊沅湘”。 根据注释,我们能知道“沅湘”是代指“自 投汨罗江”的屈原。端午节因屈原而起,但 今天已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所以作 者“惆怅”。因此,这惆怅既是感叹世人, 又是怀念屈原。作者对屈原的怀念与对《离 骚》的感伤“无人解”,正是表明作者不为 世俗所接受,也使作者更能理解屈原的高洁 情操。所以,“无人解”既抒发了作者的情 怀,也表达了对屈原的崇敬。

高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的。②建功报国。有抒写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 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
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③思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
内容。
(4)评技法。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有利于更加深 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态度,是指诗歌的主旨,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融入主旨、意境中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讥讽什么、赞美 什么;在诗人创造的意境中,诗人是愉悦还是苦恼,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愤激还 是平和,是冷眼漠视还是热心关注„„所有这些,都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 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 的烙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 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 任何人写作总是有其目的,都是为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诗的主要目的。

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热点1——概括内容主旨一、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分析作品思想内容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

如鉴赏李煜的词,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以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二、结合时代特点,洞察作品中所表现的情志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都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上打上印记。

比如,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这两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旧王朝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另一方面异族入侵,民族矛盾激化,这些时期的作品主题多表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凄苦;或抒写自己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抒发驱逐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

因此我们读宋诗、宋词和明末清初诗歌,总感觉少了唐诗的雄伟气魄和高昂格调,取而代之的是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家国之愁和悲凉之气。

再如,同样是离别之作,汉末文人诗中流露出的多是一种离别的哀怨,而盛唐送别诗则普遍呈现出乐观基调。

三、利用暗示信息,聚焦诗歌创作的微环境,探寻蕴涵在诗歌中的情感态度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

①暗示信息的范围:别人的评价、诗歌的标题、诗前的小序、诗后的注释。

②暗示信息的作用: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

这些信息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解读诗歌时必须细心阅读,充分利用。

【答题步骤】第一步,认定诗歌题材,整体把握内容。

如山水田园诗、羁旅行役诗、思乡怀人诗、咏物寄兴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为“××句(联)写了××”。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析】①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②诗人选取空山、新雨、 明月、松树、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 营造了清幽静寂的意境 ,③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 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






2、抒发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单寂寞、忧怨、愤 慨之情; 例1: 春日思归(唐· 李频)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例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出了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 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 。 3、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曲戍边思乡、壮志难酬的塞外悲歌。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评价古代诗歌的
思想内容
一、咏史怀古
咏史诗: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 创作。怀古诗: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 抒发感慨而创作。这类作品多用典故。 思想情感: 1)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达到借古讽今或者感 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目的。 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 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 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 雄心。

评价诗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早行》表达了天涯羁旅的愁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描摹了思亲念友的孤独;王昌龄的《闺 怨》和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记述了闺中 怨妇怀人之情等等。 4.咏史怀古,寄寓盛衰无常之感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 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
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
• 第一首诗,题目“闻笛”就点明是思 乡,前两句交代乐地点和景物,突出“月 如霜”,隐含思乡之情。后两句紧承前边, 由“芦笛”直接引发将士们遥望故乡。 • 第二首诗落笔在天山,《行路难》是 乐府歌曲名,“奋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 之意”。悲伤的离别曲使三十万将士,都 回首看空中明月,盘算着回家的事。
闻雁
不得见的悲凉,寄寓了他国不得报的君国之忧和家 不得归的英雄失路之悲。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自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 映了社会的黑暗,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林升的
《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陆游的 《示儿》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山河沦落、 国破家亡的痛楚;还有杜甫的《兵车行》揭露了统 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歌中独特的一对,游 子思家,怨妇怀人,都表现出中国文化对于家的眷恋, 对于团圆的渴望。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 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作者借“秋风”的意象,寄托自己的羁旅之情和思归
之心。另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温庭筠的《商山
相同,但也各具特色。例如李白《赠汪伦》中“桃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殷殷深情,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惜别,高适《别董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度”【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2.掌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读懂诗歌】把握高考七大热点诗歌题材特征一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题材特征】严格地讲,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

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流连与热爱。

其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

田园诗主要指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其通过对山林田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

其鼻祖是陶渊明。

到了唐代,山水诗与田园诗常常融为一体,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

【内容情感】山水田园诗表现的情感思想主要是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方面,具体表现为三点:(1)寄情山水的豪放激情。

或描写大自然之雄奇壮丽,表达诗人的宽阔心胸与高远志向;或描写山水之雄伟壮阔,展现诗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或借奔腾的江河,变幻的景物,反映诗人热爱山川风物、追求自由的精神。

(2)心物相融的恬淡幽情。

或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或以淡泊之语描摹闲淡心境,或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依恋、追求与热爱,或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或表达对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

或由灿烂之景引发诗人对山川永恒、人生短暂之叹;或借缥缈凄迷之意境,透露诗人失意怅惘心绪;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或借眼前山水,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或借瑰丽壮景、盎然春意反衬悲时伤世之痛。

2020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0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羁旅思乡诗
含义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 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 “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标志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 浮云、梧桐落叶、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考点突破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林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问】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考结点突合破 全诗简 要分析。(6分)
解析 答题时注意诗歌题目和诗句中表情达意的重要词语。题目“ 客中闻雁”,诗人漂泊在外,作客他乡,闻雁叫而思家。 首联景象由明亮转为萧瑟,诗人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 不觉生发悲秋之情。 “我亦稻粱愁岁暮”,稻粱,比喻衣食生计,岁末诗人为生计奔波发愁 最后一句中“星鬓”指花白的鬓发,诗人感慨年华老去
①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 答题
②要考虑在感情抒发上有何特点 角度
③分析作者是怎样把思乡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答题 诗人用……(具体意象),……(渲染、描摹、勾勒、创设等)出一
模板
个……(清冷、孤寂、凄凉、苍凉等)的意境,……(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抒发了……的情感
◆对点演练 4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景物有伤离之意 常用 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情)
技法 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 友的留恋和关切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①托物言志(寓意)。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 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 态度和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 表达作者的观点。 常用 ②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 技法 道理。 ③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 的不公平现象。 ④咏物抒怀。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 是诗人的化身或是与诗人有某种相似处。
【解析】颈联写诗人开门观赏山中美丽的夜色。“惜”字写出 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接着诗人从这种陶醉中醒来,想到自己无 家可归,只能孤独地在这山中荒寺内辗转难眠。“独”字写尽诗人 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因此,诗人不眠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 一是思家。
2.送别抒怀诗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朋友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 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 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家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 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 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 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1.羁旅思乡诗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
含义 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 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 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 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标志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 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 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3.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田园风光以及农民、牧
含义 人、渔父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①标题中往往有 “山”“野”“田”“居”等字。

古代诗歌阅读复习(五)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阅读复习(五)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羁旅诗 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
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 眼中有所见,耳中有所闻,心中有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 下的诗篇就叫作羁旅诗。
其思想感情大致有三类: 1. 天涯漂泊的思乡之情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 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 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抒写羁旅途中淡淡的愁 思。客愁本来存在于诗人心中,当日落黄昏、江岸烟霭 迷离时,思乡的感情更切。后两句写景绝妙,平野空旷,远 树好像反比天高;江水澄清,水中月影更加分明,与旅人也 更加亲近。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同时又有了些许的慰藉
2. 托物言志(寓意) 名为咏物,实则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
与精神,融入个人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 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 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别 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耿耿不忘抗金、一心只为社稷苍 生的心志。 3. 托物喻理
分为四类: 1. 相濡以沫的深厚之情
要么表现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要么表现夫妻别离后的真挚思 念,要么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要么表现夫妻间至死不渝 的爱情。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滞留在有着崇山 峻岭的巴蜀地区,在秋雨淅沥的夜里,作客异乡的诗人读着妻子询 问归期的书信,陷入了沉思。他憧憬着夫妻秉烛对坐,互诉别后相 思的温馨时刻,表现出二人的伉俪情深。
专题
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备考指津
【考点透析】固根基 [图解考点]

第四讲 2020高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四讲 2020高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返回
二 掌握解答思想情感题的审答规范
返回
(一)审题:两看一定 “两看”,一看所给语言材料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指词、 句、联、片等),二看是整体型还是局部型。整体型指把握全诗 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分成几个局部(层次)来看;局部型指分析 词、句、联、片的情感,它更需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分析。 “一定”指定题型,明确是概括题还是分析题、评价题、 比较题。
3.答题要用感情术语
返回Βιβλιοθήκη 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感
情术语,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
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感情术语,总让人觉得
别扭。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丢分。
因此,最好使用感情术语。常用的感情术语有:惆怅、苦闷、
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
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那:奈何。
返回
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从诗歌的题目看,“客舍”有游宦在外的漂泊之感, “悲秋”直接表明了对秋天的伤感之情;从诗歌的内容看,诗 人还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时光流逝、不被重用的惆怅。
返回 参考答案:①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 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 的感叹。②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 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 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 ③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 如流水”“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 体衰。④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心事向谁论”“蝉鸣空 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能抓住其中 三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情感 3.哀 系列 4.思 系列
5.愁 系列
具体内容 (1)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2)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3)对人民的 疾苦的同情(4)对国家离乱的哀叹,等等。
(1)对故土、亲人的思念(2)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等等。
(1)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2)对无限离愁的忧伤(3)对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4)对羁旅漂泊天涯的忧愁(5)对仕途 失意的苦闷,等等。
1.(2018·北京卷)辛弃疾词善于借用
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 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2016·全国卷Ⅰ)诗中运用任公子 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运用“××”的典故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 析。 4.诗歌的×联的典故对表现诗歌的 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 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 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解题方略 概括分析诗句情感题两步骤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1.(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第二步,找准角度,分析结构。
抓角度 找对应,细分析 看注释, 从题目中的“戏赠”来看,这首诗的语言应该是诙谐幽默的;结 定基调 合注释①也能看出这一点。 这首诗的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 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 品词句, 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 悟感情 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 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 看背景, 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 巧判断 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 第三步,汇总角度,组织答案。
古人因各种原因长期在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 外,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 内 内 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 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 涵 容 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 思,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 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寞或对亲人的思念 思乡 怀人 诗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 舍”“登高”“望月” 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 “忆”“寄”“行”“思 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 ”等词语以及元宵、中 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 标 秋 、 重 阳 、 除 夕 等 节 日 情 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 志 名。②常见意象:月亮、 感 幽 怨 之 情 。 或 表 达 人 生 感 秋风、秋霜、杜鹃、猿 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 啼、沙鸥、孤雁、浮云、 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 梧桐叶落、西楼、高楼、 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 危栏等 幽怨愤慨之情
诗歌题材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咏物 言志 诗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 ( 寓 内 通过描绘自然之物,寄 内 意 ) 、托物喻理、托物讽 ①从具体描写 涵 托作者思想感情 容 世 的方法看,主 要是正面描写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 (绘形绘色)与 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 侧面烘托。② 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 国 家 。 ② 寄 寓 高 尚 的 节 从表现手法 特征、功能进行刻画, 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 看,主要是比 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 标 情 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 喻(比况)、象 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 志 感 华 易 逝 与 理 想 破 灭 的 哀 征、拟人和对 咏。②从题目上来看, 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 比。③从抒情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 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 方法看,主要 以“咏某物”“题某 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 是托物言志 物”“某物吟”等为题 冷嘲热讽 目形式

2020年度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0年度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江西版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而这一考点关键在于“评价”。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这“评价”大多只要求判断写了什么,关涉对内容作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判断,真正意义的评价的考题不多,少数考题即使涉及这一层次,也是开放性题目,考生可从任何一面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经典试题(2012·江西白鹭洲中学模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州桥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品评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思路分析:此题侧重对古诗文思想内容的考查分析。

诗人在诗作中反映出来的思想内容是诗人长期生活情感的积淀,所以要把握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首先要了解诗的外部环境,即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阅历等,然后再深入到诗的内部环境,从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入手,进而分析整个诗的意境,从而上升到诗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整首诗写了汴桥南北的人民“年年等驾归”的深情,这里的“年年”既写出了百姓对南宋政府北收失地的殷殷期盼,也写出了对南宋朝廷如此日复一日辜负人民期待的愤慨。

最后一句“真有”更是传神地写出了父老们盼宋军的迫切心情。

技法解密 1.评价思想内容主要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

对诗、词、曲思想内容的评价,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片言只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

2.根据诗歌题材,把握思想内容。

(1)儿女情长写这类内容的诗多为爱情诗、闺怨诗,诗人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者的不满,或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等。

评价这类诗的内容,首先要整体把握作品体现的情感倾向是积极的、褒扬的,还是消极的、贬斥的;其次要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入手,通过不同人物对爱情的不同态度,去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分析语言和表达技巧来分析诗歌内容。

高考语文复习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新课标

高考语文复习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新课标

二、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 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 楚的了解,常见的题材如下: 1.伤别离情类。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如怀 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 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 “山水送别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 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等。 2.咏怀类。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 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比兴、象征、 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 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 沙湖道中遇雨》等等。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 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怀古诗也是一种咏怀诗。如杜甫的 《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 北固亭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等,都遗响千古。
3.讽喻类。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 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 讽刺诗”。讽喻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林升的《题临安邸》等。 4.边塞类。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 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 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等, 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5.咏史类。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 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 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类的诗以班固的《咏史》、 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 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 《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丈原》等,均为名篇。

高考语文二 古代诗歌鉴赏7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二 古代诗歌鉴赏7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 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 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 意义和历史局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 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
[问题分析] 首联写到了什么事物?——人事、时间(往 来),有何特点?——不断变迁(代谢),不停流逝(古今)。
尾联写到了什么事物?作者的感情表现如何?——羊公 碑,羊祜曾于此建立政绩,为人铭记,“尚”字与首联形成照 应;泪沾襟——伤感。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首联即抒发一种人 事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慨,富含哲理。尾联中一“尚”字十分 有力,既有对时光流转中羊公碑依然屹立,令人敬仰的感慨, 又包含了作者至今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的伤感。
情 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 景写哀情或反衬)。④想
感 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 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
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 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
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 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
杂却不杂乱无章
和关切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注] 柳宗元
情 感
事件,发表自己的观 点或看法。②缅怀前 贤,表达敬仰或惋惜 之情;类比古人,寄 托伤感或哀思。③借 论古之得失,托古讽
对比。③化用典 故,借典故寄托自 己的感伤或对国 事的讽喻。④衬 托,作者往往临古 迹而抒怀,以悲景
今,忧国忧民
衬悲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诸子登岘首① 孟浩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命题分析1.一般有三种命题形式:①局部把握,理解部分诗句的内涵与情感;②对诗歌的主旨作整体把握;③暗含在语言、形象或表达技巧中考查。

2.命题一般都给出具体范围和提示。

提示类型有:①诗题暗示;②注释暗示;③诗眼提示;④试题提示。

走进高考【p177】例(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答案讲评】B(“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精神层面,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说明。

诗人虽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自我勉励。

)考点探究【p177】考纲在线古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4.鉴赏评价 D(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简要解读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

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

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文学鉴赏的内容比较宽泛、较为自由,侧重感情评价,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文学评价,是对文学鉴赏的总结和提高,是沟通作品和读者的桥梁,能帮助读者正确鉴赏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比文学鉴赏更加客观,更要注意正确、全面。

①思想感情:积极或消极,健康或颓废。

②内容:论史、叙事、抒情、言志。

主要涉及情感、意境、主旨、理趣、形象、材料等方面内容的概括、分析、判断和评价。

或要求指出作者是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或要求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正误优劣,或要求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历史、现实意义。

③风格:豪放或婉约。

④多是把“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融合到思想内容和感情倾向之中来考查。

夯实基础【p177】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任何人写作总是有其目的,都是为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

作者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种思想意见,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观点。

它是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帅。

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首先会被作品的主旨震撼与感染,并从中获得对社会生活的理性认识。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2.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为艺术美,而通过艺术美的形象,表达作家的人生理想、健康的思想感情,读了能使人受到教育与启迪,产生美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而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的局限,又需要我们鉴别,避免消极的影响。

理解思想感情应多注意以下几点:(1)情感类别:①忧国伤时。

有描写战乱离散的痛苦的,有表现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的。

②建功报国。

有书写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

③思乡怀人。

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

④离愁别绪。

有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鼓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⑤生活杂感。

如寄情山水的闲适,弃官归田的自在,昔盛今衰的慨叹,儿女情长的蜜意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岸,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

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或以其形象的典型,或以其主题的深邃而流传、警世,不仅在当时对人们认识社会、理解生活、陶冶情操发挥积极影响,而且对未来思想成果的积淀、文化的发展,也能起积极作用。

4.把握文学作品的情调文学作品无不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思想感情是与作者的生活年代、阶级立场、道德操守、个人经历等分不开的,因而作品的格调就有高雅与庸俗、奋发与颓废、健康与不健康之分。

5.评价诗歌的内容时应该注意(1)审视标题,看清注释,推敲诗意。

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

有不少诗歌考题的设置和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

有些注释也起着暗示作用,应充分利用。

(2)联系作者、背景。

只有了解作者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作风格,才能做到知人论世,依人察情。

(3)析意象、品意境。

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

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以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了某个意象,人们便会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感情,表达什么主旨。

阅读时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去再现、补充诗歌的内容。

(4)评技法。

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

(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观点态度,是指诗歌的主旨,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融入主旨、意境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讥讽什么、赞美什么;在作者创造的意境中,作者是愉悦还是苦恼,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愤激还是平和,是冷眼漠视还是热心关注……所有这些,都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歌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

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此,分析诗歌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歌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

如:伤田家聂夷中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问:试分析作者在诗中表露的思想感情与态度。

唐末农民颠沛流离,无以生存。

这首诗反映的正是当时唐末农村的状况。

诗中开篇就描写了封建社会农村出现的一种典型怪事。

“寅吃卯粮”——“卖青”(即把尚未产出的农产品低价抵押)、“挖肉补疮”,这是何等惨痛的现象,残酷的现实既深刻又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结尾两句作者又用“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尖锐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批判性。

鉴赏这首诗时,我们若能根据题意从把握背景信息着手,结合全诗内容去分析,就能比较正确地把握作者的态度与思想感情了:对农民的同情,对君王的讽刺,对现实的不满。

2.把握诗歌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诗歌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

因此,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怀古咏史诗,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大致上就有两种: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表达作者的仰慕或惋惜之情。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但由于两人对项羽自刎的态度都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因此,对历史的思考、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达了对生活的百折不挠的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表达了客观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对这样的诗歌我们就应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切入点,由此去分析作者对生活的观点与态度。

3.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大多古代诗歌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感态度。

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如:[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乔吉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

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问:这首曲子全篇有景有情,试分析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

分析这首元曲,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结构上很有艺术性,开篇以问陡起,而后通过“老树”“荒蒲”“苦竹”“狐狸”“乌鼠”等多个意象描绘了一派荒凉残败的景象,展现了一幅死寂沉沉的人间破落图,最后又通过描写小结。

该曲的主体,是景物描写,从选景所构成的意境来看,留给读者的是一种凄凉、死寂、残败的气象。

这里很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显然是绝望而又无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