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对贵州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贵州苗族文化发展史

贵州苗族文化发展史

贵州苗族文化发展史(贵州省桐梓县麚角山苗寨民族文化旅游服务中心转载)作者:谢先林更多苗族资讯来自神州苗族网:1.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监察御史裴承祖上奏朝廷:平越、龙里、新添、都匀等卫,平浪等长官司诸种苗蛮,不知王化,宜设儒学,使知诗书之教。

2.明正德三年到五年(公元1508~1510年),王阳明贬谪贵州,在龙场书院讲学,苗、彝人民环观听讲者甚众。

3.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题准贵州各属大学取进苗生5名,中学3名,小学2名。

均属各学肄业,廪额大学2名,中小学1名。

次年,题准贵州各属苗生分大中小学,定入学补禀额数。

4.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清廷饬令贵州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普遍设立义学,有的还直接命名训苗义学,至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全省兴设义学301所。

5.清康熙四十五(公元1706年),题准贵州仲家,苗民子弟一体入学肄业。

6.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改苗学童为新童。

7.州等处苗疆义学,化导苗民子弟。

并对设立苗疆义学的目的、计划、经费、教育内容、管理办法等提出具体措施。

8.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廷规定贵州各属苗民岁科两考试者,仍与汉童合考,不必分立新童取进,取消了科举考试与入学名额对少数民族的特殊照顾。

9.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廷议准裁撤社学之师,取消对少数民族加额取进科举的照顾。

10.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松桃苗族贺增龄考取庚子辛丑科举人,成为松桃苗族中的第一位举人。

贺增龄后任松桃书院山长,对教育本地汉苗子弟有所贡献。

11.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6年),美国基督循道公会在威宁石门坎创办光华小学。

美国基督教内地会在威宁葛布(今属赫章)创办光华小学。

12.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中华基督教内地会美籍传教士党居仁到安顺少数民族地区传教,并设学校于柴家苑,招收少数民族学生。

13.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循道公会西南教区苗疆部设立专门管理苗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机构--教育委员会。

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的故事

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的故事

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的故事
王阳明(1472年-1529年),明代大儒、思想家、军事家、哲
学家,是中国明代儒学学派中“心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被认为是中国哲学史上杰出的“大成至治”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然而,他在历史上的一段经历却很让人感动和感慨。

那就是被贬至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龙场镇。

在这里,他虽然身处荒僻之地,但却发挥他高水平的治理才能,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并且发掘了当地的矿产资源,为当地冶炼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还把自己的生活十分简朴,并进行了大量的农业改良实践,推行“增收不增税,使百姓富裕”的政策,为当地的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不仅在道德和文化方面对龙场进行了革新,还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开创了新局面。

他的这些成果,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和尊重。

他在龙场镇居住了五年之久,直到1533年去世,被当地百姓爱戴为“龙场大人”。

王阳明虽然被贬至贵州龙场,却在这里成功地实践了他一生的理念,将自己的高明才能运用到了实践之中,成为历史上一位志存高远、甘于奉献的伟大人物。

王阳明与贵州文化

王阳明与贵州文化

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 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 《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 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 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 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 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 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 个心去恶
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 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 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 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 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 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 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 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 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 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 了。知行如何分得开?
对官场的黑暗极为不满,他不 先是被投入狱,后又廷杖四十, 畏强权和艰险,上抗疏引救戴 几乎绝命,再后来就谪官贵州 铣、薄彦徽等人。在这之后, 龙场驿,从此与贵州结下了难 王阳明遭到了刘瑾等人的残酷 解的奇缘。 迫害,
阳明小洞天
王阳明谪所龙场驿在今贵阳市西公里 的修文县内,开建于明洪武十九年,为水西 彝族土司奢香夫人所设。王阳明到达龙场之
王学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就是它向左右两方 面分化的过程。左派诸子固然是"时时越过师 说",右派诸子也实在是自成一套。他们使王 学发展了,
同时却也使王学变质而而崩解了。王学由于 他们而更和时代接近了。
冈田武彦《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1970),分为三派:现成派、修正派、 归寂派。
据阳明高足王龙溪说,当时就已有归寂、 修证、已发、现成、体用、始终六中良知 说(《王龙溪全集》卷1,《抚州拟岘台会 语》)。如果加以分类,大致是现成、归 寂、修证三说。
因为提倡良知现成说的,是王龙溪、王 心斋为为中心的左派,所以又把该派叫 作现成派。因为提倡良知归寂说的是以 聂双江、罗念庵为中心的右派,
所以又把该派叫作归寂派。因为提倡良知修证说 的是以邹东廓、欧阳南野为中心的正统派,所以 又把该派叫作修证派。(第三章 王门三派)

明代贵州书院教育略论

明代贵州书院教育略论

明代贵州书院教育略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贵阳550025)书院教育是明代贵州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态发展中呈现蓬勃之势。

受阳明心学风行天下的影响,书院创办的数量日益增多,办学者也有不少来自阳明后学群体,讲学的内容更是围绕心学展开,这成为贵州书院教育的一大特色。

书院的广泛活动对贵州地域文化发展贡献颇大,地方士人文化水平大为提高,地域文化内涵也得到深度的拓展和丰富。

标签:贵州;书院教育;阳明学书院创始于唐代,初为官方修书、藏书和校书之地,具有讲学性质的书院起源于南唐昇元年间的庐山国学,后改称白鹿洞书院。

宋代以后,在官府的奖励下,书院大肆兴起,名儒讲学其中,研习儒家经籍,形成不同学派的争鸣。

南宋,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书院开始进入贵州境内并逐步发展起来。

南宋绍兴年间,贵州沿河县建立銮塘书院,据乾隆《贵州通志·学校志》记载:“銮塘书院,在思南府沿河司,宋绍兴时建,今废,石碑尚存。

”[1]在贵州书院史上,銮塘书院是全省最早出现的书院,是贵州书院兴起的序幕,而书院真正成为大规模的自主办学活动,则要到明代中后期了。

一、明代贵州书院发展概况明代中央政府为巩固西南边陲统治,加强了对贵州的开发。

具体措施是:一面强化对贵州的军事统治,一面重视对少数民族的教化。

于是,府、州、县等各级官学大批创建,民间办学也逐渐兴起。

但真正大规模地掀起书院建设的浪潮,是从正德年间王阳明建立龙岗书院开始的。

正德三年,王阳明在龙场大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创立心学宗旨,随即着手在悟道之地构建龙岗书院,传播心学思想,教化当地士民。

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特别“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

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2]这四大条规,既是龙岗书院的“院规”,也是贵州民间书院教育与新兴学术思潮结合,书院建设进入自主化、规模化阶段的标志。

在王阳明的影响下,贵州开启了大规模的书院讲学活动,本土文化世界转入了一种新的精神发展方向,心学思想得以迅速传播,涵化培育了一批地方心学人才,扩大了儒家学者话语言说空间,形成了全国较早的地域性心学派别——黔中王学,特别是出现了以陈文学、汤吁、叶梧为代表的第一代王门学者,以马廷锡、李渭、孙应鳌为代表的第二代王门学者,以陈尚象、艾穆、余显凤为代表的第三代王门学者,他们不但是阳明后学中的重要人物,也是贵州学术史上的名家。

王阳明心学思想与贵州文化

王阳明心学思想与贵州文化

王阳明心学思想与贵州文化作者:张文良于倩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5期【摘要】五百多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

五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发现并发掘出了他的丰富思想体系中极具当代价值的精神内核。

文章以王阳明学术思想和贵州文化为主题,把重点放在王学对贵州文化的影响这个议题上,一是王阳明心学思想和贵州文化;二是王阳明思想在贵州的继承和发展。

这两个层次都与贵州紧密相连,从而使它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成为不可替代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王阳明;心学思想;贵州文化一、王阳明简介与探讨的意义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王阳明是最早对贵州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如果仅从政治地位来说,明显地呈现为一个马鞍形,两头高、中间低,贵州这3年无疑是他人生的最低点。

但这个最低点,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它又是个最高点,是王阳明一生中最为光辉的事期。

而对于王阳明与贵州文化的关系,过去已有一些文章涉及,但从未有人特意专门研究过,我们贵州的文化与王阳明心学的渊源如何,当今贵州文化与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有着继承发展,我们是否还可以从中找出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子,未来贵州文化的发展,王阳明心学思想又能否指引贵州文化,启迪贵州文化的发展。

不揣冒昧,这将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毫无疑问,这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二、王阳明心学思想与贵州文化王阳明心学思想主要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部分。

阳明文化在贵州的快速传播,主要通过王阳明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积极创办书院开展讲学而完成的。

由王阳明创建的阳明心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而且影响后世,涉及海外。

贵州即是王阳明创建其心学思想的起点,也是阳明学传播的首站。

王阳明在文明书院期间,除了继续讲授“心即理”思想外,还始论“知行合一”理论,从而使阳明心学的传播范围更为宽广,影响更为深远,不仅是读书人和地方官员纷纷前来求教,甚至包括城市的普通百姓和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居民也时常前来听课,使“知行合一”之说明于贵州,闻名于天下。

传统哲学与贵州文化-王阳明心学 求道 悟道 弘道的为圣使命

传统哲学与贵州文化-王阳明心学   求道 悟道 弘道的为圣使命

王阳明出生于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1472年10月31日),他出 生时,其祖母“梦天神抱-赤子,乘云而来”,其祖母因命其名为 “云”,乡人亦因命其诞生地址为“瑞云浓”。阳明出生虽有祥云, 然而只有体弱多病,至五岁还不会说话,此可谓其坎坷人生之第一 难。其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只及之,仁不能守,虽得之, 必失之”之意,改其名为“守仁”,令人惊奇的是,阳明随即说话 了。其少年时期聪明过人,12岁时随父华寓京师就塾师,既有为圣 之志。曾问塾师何为世间第一等事,塾师曰:“唯读书登第耳。” 阳明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和读书为圣贤耳”。阳明悟 道后曾引孙孟之言曰:先立夫其大者,而小者不能夺。阳明自幼系 先立为圣之大志,其余无关宏旨之小者终不能夺其志,以致其最终 能达成圣贤之境界。尔时阳明又喜欢骑射与书法。
阳明在词章方面的兴趣,延续了相当长一段时 间,一直到31岁(1502)才觉其非,慨叹 “因能以有限精神为无用之虚文。”其弟子王 滐亦具体记述了阳明思想的这次转变:
弘正间,京师倡为词章之学,李、何擅其宗, 先师更相倡和,既而弃去,社中人相与惜之。 先师笑曰:“使学如韩、柳,不过为文人;辞 如李、杜,不过为诗人,果有志与心性之学, 以颜、闵为期,非第一等德业乎?”就立论言, 亦颜一一从圆明窍中流出,盖天盖地,始为大 丈夫所为。傍人门户,比量揣拟,皆小枝也。
一 年 之 久 。 病 情 虽 有 好 转 , 但 未 完 全 治
修 炼 道 教 的 导 引 术 , 按 时 静 坐 , 前 够 达
第三个时期,从正德六年制嘉 靖七年,王阳明重40岁至57岁, 是他随处弘道,大讲心学,专 致良知,平定叛乱的中晚明时 期。王阳明生平求道悟道弘道 得以成功,此心充满光明,由 此死不足畏,死而所憾,死而 瞑目唉!

阳明文化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阳明文化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阳明文化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明初军事家刘伯温曾经这样感叹过这天各一方的两个地区。

从江南到贵州,需要踏遍万水千山,需要跨越崎岖沟壑。

500多年前,来自浙江的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踏上了去往贵州的漫漫征途。

他乘船行至舟山,辗转经过福建武夷,绕道广信,经沅江,过湘水,从湖南芷江进入贵州平溪卫,取道清平卫、兴隆卫、平越卫和龙里,最终落户今修文龙场驿。

一路荆棘也是一路风光,生命的足迹,在于精雕细刻后闪耀思想的光芒。

王阳明在修文时间不足3年,但一方山水,孕育了哲人的学识造诣;圣人之道,也润泽了山间的荒芜原野。

谪居龙场期间,虽身处逆境困难诸多,但王阳明仍潜心研究《易经》,反思程朱理学,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于龙场悟道,持守“心即理”的哲学思想,创“知行合一”学说,奠定了“致良知”的学术基础,并最终创立了“心学”体系。

同时,他创办了龙岗书院,聚徒讲学,并受聘贵阳文明书院授课。

研读讲学之余,王阳明不辞辛劳游览附近的山水风光与名胜古迹,所到之处或著文,或吟诗,这些诗文反映了劳动生产,展现了士民友情,记录了民风民俗,饱含着人生哲理,也宣传了自己的心学思想。

从历史上看,王阳明与修文的邂逅或许只是一种巧遇,然而在修文期间将自己思想学说终集大成的壮举,却始终牵系着这个地方百余年来的缕缕文脉,成为修文宝贵的文化资源和地域精神。

如今的阳明心学不仅对中国产生着颇为深远的影响,还远及海外成为哲学史上的重要突破,龙场被当今中外学者称为“良知之源”,修文也因此而被誉为“王学圣地”,被中外学者尊为阳明心学的“耶路撒冷”。

时光荏苒,当下的阳明文化已经成为修文乃至贵州一张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

在新时代,修文县不仅仅是阳明心学的见证者,更需要挖掘”龙场悟道”的创新精髓和“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将弘扬阳明文化作为重要历史使命,致力于阳明文化的保护和开发,致力于历史遗迹、遗址的修缮和保护,加强阳明文化渗透力建设,发挥阳明文化的寻根体验、启迪教化作用,全力推进阳明文化宣传推广、普及教育和品牌塑造工作,将阳明文化根植在这座城市的精神轨迹里。

贵州省贵阳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贵州省贵阳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贵州省贵阳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发展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经济社会的发展(明朝建行省、抗战时期)回顾贵阳的发展史,是一部鲜活的移民史。

多次而大量的移民,带来了新的文化形式,带来了自然科学,甚至融进了新的外来语言……给贵阳这座西南之城不断带来新的冲击和碰撞,而多次大量的移民,也使贵阳人的血液中多了宽厚与包容的因子,使得这座城市能很快的将这些外来的东西吸收并创新,不断推动着城市的前进。

贵阳地区自古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唐宋时期由于军事上的重要作用逐渐形成城邑,当时的城邑极为简陋狭小,“城内街道、初本狭窄,车舆辐辏、肩摩踵接”。

其时,贵阳虽为黔中首邑,军事用地,但交通阻滞,物品运输极为困难,因此产业不甚发达,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

居民多以农业为生,商贾大多是湘、赣、川等外省人,且本地人资本较微,难以与外商竞争。

明朝中后期,由于驿道渐开,统治者实现屯田垦荒,改革工匠服役制度,农业和手工业有所发展,商业也逐渐兴起,据《贵州图经新志》(弘治)记载,在元代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就有江西商人彭如玉到贵阳。

到了明代,贵阳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建省,明朝隆庆二年(1568),迁程番府于贵阳,取名贵阳府,贵阳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一时期贵阳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以大十字为中心的坊市,据《贵州通志》(嘉靖)记载,贵阳内外着名的坊市有12处,治城内有三牌坊市、四牌坊市、谯楼街市、风宪坊市,治城东门内有小十字街市,治城南门内有南市,治城北门有北市,治城北门外有馆驿前市、十字街市、凤鸣桥市、洪边巷口市,治城南门外有马荣街市。

在贵阳城外近郊的几个较大集镇有集场贸易,有固定的集场时间和地点,设有场主进行管理,负责解决纠纷。

交易的方法有物易物和银钱购买,以前者为主,交易的对象,卖者主要是附近的汉族和少数民族老百姓,买者多为城内住户、官吏、驻兵家属等。

论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深远历史影响_以黔中王门为中心视域的考察

论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深远历史影响_以黔中王门为中心视域的考察

J iao Yu We n Hua Lun Tan
价值为本位建构自己的心学体系, 使成圣成贤之学 真正有了亲证亲历的内明性心性体验, 获得了生死 智慧的超越性经验奠基。故龙场悟道以后, 王阳明 的学问宗旨才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 他的精神蕲向 已从毁灭性的存在威胁中超越出来, 并重新找到了 生命发展的津度航向, 获得了生命提升的最终归宿。 恰如行潦万千曲折之后蓦然直趋浩瀚大海, 泥途百 度艰难以后扶摇疾上广袤云霄, 无论境界或气象, 都 与海天同一寥阔而无尽, 共大化 同一终始而长存。 从此以后, 他便踏上了一条 / 尽性立命 0) ) ) 尽主观 之人性, 以立客观之天命的人生不归之路。[ 5 ]
黔中王门的 代表人物有陈 文学、汤 伯元、孙 应 鳌、李渭、马廷锡等人。他们承先启后, 寻途探求, 推 波扬澜, 终生不已, 可说一方面发扬光大了王阳明传 下的心学思想, 使其朝着更加质朴笃厚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也扩大或加快了儒学在贵州的传播范围和速 度, 使本土学术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自 黔中王门产生以后, 贵州士习丕变, 人才浸盛, 文教 之风范围全省远近各地, 名臣大儒甚至敢与中原名 宿争雄长, 流风余韵沾溉黔省数百年, 降及晚近仍发 出极大的声光电响。慎终追始, 溯源考流, 仍不能说 与龙场悟道那颇具象征意味的一幕毫无关系, 更不 可说与思想史上如此具有历史性震撼力量的事件没 有逻辑上的关联。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的贵州思想 世界, 即使从著述总量看, 经部之书始且不论, 仅儒
1 01
J iao Yu We n Hua Lun Tan
# 区域教育文化纵横 #
以上所列, 皆为儒门人物之撰述, 别集类著作概 未列入, 虽非全属王门后学一派, 但王阳明的影响仍 不能忽视。有如明人郭子章 (青螺 )所说:

贵州沿革与贵州文化

贵州沿革与贵州文化

贵州沿革与贵州文化作者:刘学洙来源:《晚晴》2009年第03期历史上的贵州是什么样的状况?(民国)《贵州通志》有一段比较概括的表述:“黔为边徼,三代前未入版图。

逮汉设郡县,初有人治,而书缺有,间传者寥寥。

五胡之乱,复沦蛮族。

唐宋仅有空名,羁縻而已。

元虽设宣慰司,尚无流官。

明清两代,辟为省治,移风易俗,官斯土者,循良继轨,粲然可观。

”这段话把上下几千年的贵州历史沿革勾勒出来了。

关于历史上的贵州,有几点是值得重视的。

第一,土流并治,分和无定。

明之前,贵州从不是一个统一的政区,不曾有一个统辖贵州高原全境的行政机构。

就以“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而言,那个最大的夜郎国,也不是贵州高原独一无二的政权。

《史记》说的“君长以什数”,其中有些“君长”(部族政权)就与夜郎并立于贵州高原。

秦汉在贵州地区设郡县,也是归属不一。

秦代贵州北部,西北部属巴郡、蜀郡、东部属黔中郡,南部属象郡,全境分属四个郡。

汉代贵州地区大部分蜀牂牁郡,其余分属武陵郡、犍为郡和巴郡,亦互不统属。

从西晋到南北朝,中原动荡不定,贵州地区大姓势力割据称雄,更不统一。

唐宋中央王朝在贵州设经制州(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和羁縻州(由少数民族首领间接治理)这两种政治体制。

这些经制州和羁縻州,也分属于好几个行政区划,唐时称为道,宋时称为路。

今贵州地区宋代就分别隶属于夔州路、荆湖北路、广南西路、潼川路。

元代贵州地区分属湖广、四川、云南三个行省。

到了明代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建省,才成为全国十三个行省之一的统一政区。

在元明之前,贵州除分属不同州郡外,境内还有一些空白地区的部族政权未纳入郡县管辖,带有化外的性质。

第二,明之前的贵州,地方政权的兴亡更迭不是与各历史时期中原王朝改朝换代同步发生。

夜郎国就跨越战国、秦、汉三个历史时期,延续了二百多年。

不管中原王朝怎么改朝换代,夜郎国都是我自依然如故,真有点“帝力予我何有哉”的味道。

黔北播州杨氏政权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到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延续了七百余年,更是跨越了好几个朝代。

王阳明心学思想与贵州文化

王阳明心学思想与贵州文化
不 可替代 的研 究课题 。
【 关键词 】 王阳明;心学思想;贵州文化
王阳明简介与探讨的意义 王阳明 ( 1 4 7 2 — 1 5 2 9年 ) , 名守仁 , 字伯安 , 浙江余姚人 , 学者称其为 阳明先 生 ,我国明代著名 的哲学家 、政 治家 、军 事家 、教育家 和文 学家。王 阳明是最早对 贵州 的开发做 出重 大贡 献的人 。纵 观王 阳明 的一 生 ,如果仅 从政治 地位来说 , 明显地呈现为一个 马鞍形 ,两头高 、中间低 ,贵州这 3年无 疑是他人生 的最低 点。但这个最低点 ,从另一个 角度上说它 又是个最高点 ,是王 阳明一生 中最为光辉 的事期 。 而对于王 阳明与贵州文化 的关 系 ,过 去已有一些文章涉 及 ,但从未有人特 意专门研究过 ,我们贵州 的文化与王 阳明 心学 的渊源如何 ,当今 贵州文化与王 阳明的心 学思想有着继 承发 展 ,我们是 否还可 以从 中找 出王 阳明心学思 想 的影 子 , 未来贵州文化 的发展 , 王 阳明心学思想又能否指 引贵州文 化 , 启迪贵州文化 的发 展。不揣 冒昧 ,这将是本文将要 讨论 的问 题 ,毫无疑问 ,这也是本文 的价值所在 。 二、王阳明心学思想与贵州文化 王阳明心学思想主要包括 “ 心 即理 ” 、“ 知行合一” 、“ 致 良知 ”三大部分 。阳明文化在贵州 的快速传播 ,主要通过王 阳明及 其弟子 和再传弟 子积极创 办书 院开展讲学 而完成 的。 由王 阳明创建 的阳明心学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 ,不 仅在 当时 风靡一时 ,而且影 响后世 ,涉及 海外 。贵州 即是王 阳明创建 其心学思想的起点 ,也是 阳明学传播 的首站 。 王阳明在文明书院期间 ,除 了继续讲 授 “ 心即理”思想 外 ,还始论 “ 知行合一 ”理论 ,从而使 阳明心学 的传播 范围 更为宽广 ,影 响更 为深 远 ,不仅是读书人 和地方 官员纷纷前 来 求教 ,甚至包括城市 的普 通百姓和边远地 区的少 数民族居 民也时常前来 听课 , 使 “ 知行合一”之说 明于贵州 ,闻名于 天下 。王 阳明在讲学 的过程 中,以学 院为传播 载体 ,倡导 自 由讲学之风 ,传播儒家 心学 ,培养王 门弟子 ,促进 了明代 中 后期贵州书院教育文化 的迅 速发展 。在王 阳明的影 响下 ,贵 州部分地方官员 、有识之 士和王学弟子大力整 合贵州相关的 人 力物力资源 ,培养人才 ,是贵州各地掀起 了大办 书院的热 潮 ,尤其是在全 国书院官学 化的情况下 ,贵州 书院却一直保 留着 自由讲学风气。 王 阳明艰苦创 业 、兴文重教 的思想深入人 心。贵州 的经 济落后 无疑制约着教育 的发 展 ,而教育 的不发达 又发过来制 约着 贵州经济的腾飞 。许 多有识 之士都认为 ,贵州 的大发展 必 须依 靠人才 ,必须从兴文 重教抓起 。王 阳明在龙 场极为艰 苦 的条 件下 ,把书院办起来 了。这给贵州 的后来者 以极 大的 鼓舞 。 三 、王阳 明心 学思想对 当今贵州文化的影响与启示 在现代性语境下对 阳明文化价值进行反思 , 根 据社会实 践 和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取其 精华 、弃其糟粕 ,使优 秀的 文化 能够服务于新时期 的社会 主义精神文化建设 ,同时也可 以在 开发利用 中得 以保护并 且传 承 。经过反思 , 我 们可 以得 到某些合 理性价值启示 ,以启迪贵州教育文化 的发 展。 是 弘扬人 的主体精 神 ,敢 于创新 。缺 乏主 体性 的人 , 是看不 到 自己人生价值 的。阳明心学产生之 时 ,程 朱理学 已

贵州建省600年是文化快速发展时期

贵州建省600年是文化快速发展时期

贵州建省600年是文化快速发展时期
文化是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的核心体现。

贵州是晚开发地区,文化种类和深度虽然逊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但独特的文化却是价值非凡的文化。

貴州的土司制度是最早的民族自治。

奢香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政治家”。

仡佬文化、侗族文化、苗族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是贵州的原生文化。

刘伯温写下了“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的诗句。

贵州山水,优美宜居,天人合一,甲于全国;王阳明贬到贵州龙场驿,在困境之中悟出“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不朽人物。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转折标志。

茅台酒为代表的酒文化、绿茶为代表的茶文化,独领风骚。

600年来,贵州既保留和传承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特色文化,使贵州文化具有特别的风味和价值。

进入新世纪的当代,文化仍然是推动发展持久不断的强大动力。

贵州的发展,要弘扬优秀文化,贯穿文化理念,发挥文化效应,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认真回顾总结过去的历史、文化、经济、人物的价值,摸清自己的资源、特产、民俗,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向外宣传自己,内外合作开发自己。

贵州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需要打造一个具有新精神的时代,应该有文化自觉和精神高度。

将已有的成果进行梳理、提升。

研究历史,观照现实,放眼未来。

历史证明,只有不断创新,文化才能从发展走向繁荣,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

发掘文化优势 提振贵州精气神

发掘文化优势  提振贵州精气神
包 容 、吸 收 精 神 , 这 是 社 会 团 结 、
当年曾五进贵州 ,足迹遍及 贵州六十 余个县 、市 ,黔东苏 区就是 一块 红军
时 期的革命根据地 。 “ 四渡 赤 水 ” 、
策和创造力 。可见 ,文化作 为一种精
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它又 会转换 成巨 大的物 质力量。现在 ,许 多地 方都在 极 力地打 造本地区独有的文化特 色 ,
“ 古 龙 冈 漫 有 名 ” ,王 阳 明 的 这 一 千
的是形成 厂一种以爱传统 、爱重庆 为 核心的重庆特 有文化精神 。这对于凝
聚 当地 民心 、推 动 区 域 发 展 ,重 塑 发
句诗 ,让 龙冈名扬 天下 ,被人们誉为
“ 学 圣 地 ” 。现 在 世 界 上 有 了 无 数 王
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 动 跨越
币 主 鹰奇 邮 ,53 @ m 兰 持 }伟 箱232 qc 目 567 qo
【 为更好更快发展献一策 】 我
发掘文化优势
动贵 州大发 展 的源 动力 。
提振贵州精气神
● 文/ 肖裕 声
贵 州特 殊的 地理 位置 ,以及 由此 形成 的 贵州 多元 的 、悠 久的 、深 厚 的文 化
当 贵 1 1EI 第 3 代 州I 0 2 I 2期 2  ̄ ,- 0 J
王阳明开办书院 ,传教 弟子 ,著作文
) )短 信 今年黔东南自 ) 治州1 { 至1/重点项目 体进展顺利,涉 o 总 及该w的4个重 I 8
点建设 项 目,已完成投 资1 8 8亿元 ,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 2 5 9。
3 6
是 明 代 的火 哲 学 家 、思 想 家 、文 学 家 、军事 家 。虽 然王 阳 明 出生 在 浙 江 ,但却 “ 成道于 贵州” 。在龙 冈 ,

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的故事

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的故事

关于王阳明故事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的故事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王阳明的人生经历之一。

王阳明在明朝嘉靖年间曾经担任过朝廷官员,但因为对时弊的批评和对朝廷官僚主义的不满而多次遭到贬谪。

在嘉靖二十年(1541年),王阳明被贬到贵州的龙场,这里是当时的重要战略要塞,主要负责边防和军事防御。

王阳明被贬到这里并不是因为他在朝廷的表现有问题,而是因为他在朝廷中的言行举止引起了当时皇帝的不满和反感,因此被贬谪到边疆地区。

尽管被贬到边疆,王阳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在龙场期间,他坚持学习和研究,著述了《心学正义》等重要著作,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主张人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内心和直觉来认识和把握世界,而不是被外在的规则和约束所束缚。

这些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中国文化和思想,成为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虽然王阳明在龙场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但他始终保持了对人生的信念和热爱,不断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的人生经历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的象征。

除了坚持学习和思考,王阳明在贵州龙场还积极参与了当地的军事防御工作。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不仅是学问,还应该具备守护家国的精神和责任。

因此,他带领官兵们进行战备演练,组织修缮城墙、修建城楼等工作,提高了军队的战备水平,也得到了当地士民的尊重和爱戴。

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王阳明被调离贵州龙场,出任南京吏部尚书,开始了新的官场生涯。

但他在龙场的经历和思想成果却一直伴随着他,影响了他后来的思想和行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文化。

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思想家和政治家在逆境中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勇气。

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王阳明在贵州写的诗

王阳明在贵州写的诗

王阳明在贵州写的诗
【最新版】
目录
1.王阳明的简介
2.王阳明在贵州的背景
3.王阳明的诗歌创作
4.王阳明诗歌的特点
5.王阳明诗歌的意义
正文
1.王阳明的简介
王阳明,字伯安,号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创立了“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对我国哲
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王阳明在贵州的背景
王阳明在贵州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

他因上书直谏皇帝而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在那里担任驿丞。

尽管生活环境艰苦,王阳明却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借此机会深入思考,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心学理论。

3.王阳明的诗歌创作
在贵州期间,王阳明创作了许多诗歌。

这些诗歌主题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山水田园,又有哲理思考,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

4.王阳明诗歌的特点
王阳明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常以物喻人,以景寓理,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智慧。

5.王阳明诗歌的意义
王阳明的诗歌不仅是他个人心灵的抒发,也是他哲学思想的载体。

通过诗歌,他表达了自己对世界、人生和道德的理解和追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思考方式。

王阳明贵州诗

王阳明贵州诗

王阳明贵州诗介绍王阳明(1472年-1529年),字仲明,号阳明子,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

他的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而在他的思想表达中,贵州这片山水之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探究王阳明在贵州的诗作,揭示他对贵州地域特色的理解与赞美。

王阳明贵州诗烟水柳江描绘贵州风景烟水柳江,乃是阳明子所创作的一首名篇。

他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贵州的秀美风光,充分展现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的和谐融合。

以下是部分诗句:柳江水碧烟霞起,一种春风一种醉。

千堆兰雾泛香腻,万树桃花吐艳妍。

寒峭秣陵悲骨肉,饱酣江津笑颜颢。

天下旷维无他师,谁传神教造明君。

通过这首诗,王阳明表达了对贵州自然环境的喜爱与赞美,称其为“一种春风一种醉”,形容了大自然的美景令自己陶醉其中。

贵州苗乡赞美苗族文化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苗族是其中的重要民族之一。

王阳明的诗作中也不乏对苗族文化的赞美与敬仰。

罗衣螺角苗民风,绿叶绯花锁半空。

舞袖婆娑娇语笑,银铃刺耳激情浓。

滇南枝头沾露露,湖北山水寄飞鸿。

伟业既成苗起陇,西南风尚耀千古。

在这首诗中,王阳明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苗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舞蹈,赞美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将其与贵州的地域特色相结合,呈现出了一幅多彩的文化画卷。

贵道人山行探索贵州人文精神除了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外,王阳明也在他的诗作中表达了对贵州人文精神的赞美和探索。

贵道人山行,绝境无愁鬼神惊。

嵩阳迢递诗思胆,缜密机智照云萦。

饮过黄泉居士摄,生居乐土心无憾。

开真邪假败士志,唯道岂曰数码丧。

这首诗表达了王阳明对贵州道家文化的赞美和对嵩阳文化精神的理解。

他通过描绘贵州山水之美与道家智慧,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道义追求的坚持。

总结王阳明的贵州诗作,展现了他对贵州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道义追求的坚持,以及对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和谐融合的热爱。

贵州阳明文化名词解释

贵州阳明文化名词解释

贵州阳明文化名词解释
贵州阳明文化是指贵州省阳明堂文化,主要是指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思想和他在贵州的影响。

王阳明(1472-1529)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贵州阳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源于明代贵州地区对王阳明的崇拜和推崇。

王阳明曾被明武宗朱厚照任命为贵州总督,并在此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为当地的经济、教育和军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和政治理念深深影响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贵州阳明文化。

贵州阳明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认为,人的真知即为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到道德的真谛。

他强调人的内在道德感和良知,主张通过反省和修行来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道德教化。

这一思想在贵州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阳明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贵州的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中。

王阳明的思想强调内心的宗教体验和个人的自省,这与贵州地区的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相契合。

在贵州的一些传统节日和仪式中,可以看到阳明文化的影响,如“杨枝节”和“立夏节”等。

贵州阳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我们加强对王阳明思想的研究和推广。

这一文化的传承对于推动贵州的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阳明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可以进一步推动贵州地区的文化自信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贵州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阳明对贵州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
作者:吴春梅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01期
摘要:王阳明心学思想发端于贵州,与当地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具一格的文化土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王阳明在贵州传播心学,也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不仅为贵州民族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受阳明学派的直接影响,在贵州形成最早地域性的心学学派——黔中王门,为贵州发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英才。

关键词:王阳明;贵州;民族文化;当代价值
王阳明又称王守仁,浙江余姚人,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明正德三年,王阳明因上书为人辩护,得罪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

在贵州的三年间,王阳明创立了心学、利用书院进行讲学、与少数民族密切交往,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王阳明黔行学术实践
在明中叶以前,贵州为“鬼方”、“夜郎”、“牂牁”,属于蛮夷之地,据《黔记》记载:“元以前,黔故夷区,人亡文字,俗本椎鲁,未有学也。

”总的来说,贵州当时的文化教育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王阳明到达贵州之后,将江南和京城先进的文化教育经验带到当地,对少数民族进行“教化”,并进行创新发展。

(一)以平等观念对待贵州当地少数民族,推广社会文化教育
王阳明从“性善论”认识论上得出:“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样,圣贤与凡夫俗子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区别只是在于个人提升自己、认识自己的程度不同,事实上,这就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强调了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本来平等的价值观。

(二)利用书院讲学授徒,促进哲学启蒙文化教育
王阳明利用龙冈书院和文明书院传播心性之学,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哲学启蒙教育,充分体现了儒家“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大大提升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三)改进教学方法,为贵州培养人才
王阳明的“教化”活动内容十分丰富,除传达“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思想,还尤为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在龙场驿期间,王阳明写下《教条示龙场
诸生》,立下“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条学规,以诫勉弟子。

而在教育方法和形式上,王阳明讲学并未拘泥于中原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是体现出活泼多样的特点。

二、王阳明对贵州民族文化發展的影响
王阳明贬谪贵州期间,经过龙场悟道,与程朱理学分道扬镳,建立起自己的心学体系,并在当地少数民族中间进行传播,对贵州民族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使贵州形成较早的地域性心学门派——黔中王门。

受阳明学派的直接影响,在贵州形成了地域性的心学学派——黔中王门,而自黔中王门形成以后,贵州士气丕变,人才浸胜,文教之风波及远近各地,名臣大儒甚至能够与中原比肩。

其次,为贵州民族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贵州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山川阻隔,环境恶劣,人们在大自然面前总是显得非常弱小,这体现在价值观念当中就是对鬼神的崇拜、对自身生活的无能为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逆来顺受、听之任之这种消极的价值观。

此外,为贵州民族文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龙场自古蛮夷之地,当王阳明来到这里,充分见识到环境的恶劣,但在龙场大彻大悟之后,心境平和了下来,利用闲暇时间,在当地少数民族的帮助下利用书院进行讲学传道。

明嘉靖《贵州通志》记载:“居职之暇,训诲诸夷。

三、王阳明对贵州民族文化发展的当代价值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信仰的来源,它能够凝聚民心,汇聚力量,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的最为核心的要素,探索王阳明对贵州民族文化的影响,对增强当地民族的文化自信、挖掘文化发展资源、促进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

(一)重视教育发展
学校教育是文化发展的主要渠道,王阳明建立龙冈书院,开启了贵州学校教育的先河,“黔中之有书院,自龙冈始也,龙冈之有书院,自王阳明先生始也”,此后,又应席书邀请前往文明书院讲学,王阳明利用书院讲学的形式,使之心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并培养塑造了一大批心学英才,使其思想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扩展。

当前贵州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借鉴这样的经验,高度重视以学校课堂、学校图书馆、学校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文化教育,振兴民族文化。

(二)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研究和保护
随着近代文明的到来,许多地方的原生态的文化不可避免地遭到侵蚀和损毁,虽然贵州许多偏远的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再加上地形阻隔,暂且得到比较完整的保存,但现代化的飞速发展,难免会渐渐侵入这些地区,这也是地方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成立专门机构对贵州独特的民族文化、文物进行研究和保存,显得尤为重要。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驿讲学、为官,现在已
经成立了中国阳明文化园,景区涵盖了知行合一牌坊、正心池、亲民台、阳明洞遗址、龙岗书院等,主要是以乡土石作景观的方式来呈现阳明心学的精神风貌和历史价值,这为后来的学者、领导人、旅行者、思想家寻觅或者只为窥探阳明文化之一角建立了一个平台,是一种物的承载和寄托。

(三)培养专业人才
王阳明在贵州传播心学,形成了阳明学派,事实上,这些人都是他的学生,或者说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学说体系,而影响重大的是深受阳明学派影响的黔中王门,这对贵州文化发展事实上起到了一个开创式的作用,而这种发展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培养,赫赫有名的大儒学家李渭、孙应鳌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儒学的继承者或者说阳明先生的传人将心学发展到了一个极为盛行的时期,这是一个心学的传承历史,亦是一部人才接力的当代史。

四、结语
王阳明在贵州的三年时间,与当地少数民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在他们的影响下,经过龙场悟道,创立了自己的心学体系。

其后在当地少数民族的帮助下,建立龙冈书院,开创了贵州教育的先河,为贵州教育逐步与全国同轨做出了突出贡献。

另外,王阳明在贵州传播心学,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形成黔中王门,使贵州教育敢于与中原比肩。

参考文献:
[1]王阳明著、张靖杰译,传习录[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07.01
[2]秦泉主编,王阳明全集[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