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1
《哈姆莱特》问题探究1
《哈姆莱特》问题探究1、在课文节选的部分里, 哈姆莱特表现出怎样的个性?他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 你怎样看待这种结局?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他如何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 以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的设计的比剑圈套, 最后双方同归于尽。
前一件事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敏感、机智, 后一件事表现了他的草率、冒失, 而总的看来, 哈姆莱特做事情没有计划性, 他总是被事件推着走, 不能事先作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从课文里看来, 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 老奸巨滑, 善与耍阴谋, 和他相比, 哈姆莱特势单力孤, 鲁莽草率, 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
他答应比剑, 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只是在比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的“变数”, 如王后喝下毒酒, 雷欧提斯也被他用毒剑刺中等, 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
所以, 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
2、如何看待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课文里, 哈姆莱特在思想和行为上有两点非常引人注目,二是天命思想, 一是无所顾忌地同意了克劳狄斯设下的赌局——和雷欧提斯比剑。
这两点之间有着二定的联系。
先看天命思想。
在这全剧的最后一幕里, 哈姆莱特似乎忽然变成了宿命论的信徒。
他说过这些话: “……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
”“就在这件事上, 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
”“一只雀子的死生, 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
”他如此强调天命,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其一, 对于罪大恶极的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没有信心让他受到应得的惩罚, 而不殃及别的无辜的人, 因为此前他曾误杀大臣波洛涅斯, 并间接导致了奥菲莉娅之死。
他觉得自己在除“恶”的时候, 同时也在作恶;因此无法摆脱良心上的不安, 便把一切归于天意。
其二, 哈姆莱特接连遭到巨大的灾祸的打击, 先是父王被叔父暗害, 母后改嫁给叔父, 接着是奥菲莉娅落水身亡,他不明白这些残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也只好把一切都视为上天注定。
名著导读——《哈姆莱特》
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1、人物独白 2、双关语 在第三幕第二场中,当国王问哈姆雷特“过得好吗?”的时候, 他又说了一句“疯话”:“整天吃空气,肚子让甜言蜜语塞满了, 这可不是你们填鸭子的办法。” 3、比喻 如第三幕第一场中,奥菲利娅这样形容哈姆雷特:“他的高贵 无上的理智,象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 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
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哈姆雷特不单只是个悲剧英雄,而且是一个多思想的少年。 (梁实秋) • 哈姆雷特是挑着理性的灯笼在寻找大写的人。 (苏联· 阿尼克斯特) • 哈姆雷特是一位公子,不是一位英雄,报仇的事他不配干, 所以迁延不决。 (歌德)
【牛刀小试】 (一)判断正误
1.(08高考)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赞 美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2.(10高考)《哈姆莱特》中所写的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 拉斯三人复仇的举动,既是为了各自故去的父亲,也是为了争得骑士 荣誉。 错 争得骑士荣誉说法有误 3.(11高考)《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组织戏班子演了一出《捕鼠机》 ,通过这场奇特的“戏中戏”,最终证实了克劳狄斯杀兄娶嫂、篡位 √ 夺权的罪行。 4.(13高考)《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 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 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5.(14高考)《哈姆莱特》采用多线索布局,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 福丁布拉斯三条线索安排得繁简得当、缓急有序,全剧气势跌宕起伏 。 √
六、艺术特点
(一)在人物塑造上,莎士比亚致力于通过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来揭示人性的 深层内涵,他由古典的命运悲剧进入到了现代的性格悲剧,把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 深化成了一个复杂的性格悲剧、心理悲剧,显示出更为深刻的人性思考的容量。 哈姆雷特: 天资聪颖,为人正直,有勇有谋。
《哈姆莱特(节选)》课件
(2)《王子复仇记》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 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 《圣经》,一本就是《莎 士比亚全集》。1984年选 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莎 士 比 亚 (1564—1616 年 ) 名 列第一。他被誉为“奥林匹 亚山上的宙斯”,他的戏剧 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 典范。
莎士比亚故乡
《哈姆莱特》共五幕,课文选自第三幕第一场。速读课文,梳理节选部 分出场人物、理清身份、人物关系:
哈姆莱特 王子 克劳狄斯 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 乔特鲁德 王后、王子生母 波洛涅斯 大臣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之子 奥菲莉娅 波洛涅斯之女,哈姆莱特恋人 霍拉旭 王子挚友 奥斯里克 大臣 罗森格兰兹 朝臣 背叛王子 吉尔登斯吞 朝臣 背叛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思想主张、代表作品; 2.知晓《哈姆莱特》故事梗概,分析节选部分剧本内容,思考哈 姆莱特与现实之间的各种冲突;(重点) 3.结合电影片段,品读哈姆莱特“内心独白”,分析人物形象,感 受其“忧郁”性格;(重点、难点) 4.结合时代背景探究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结局的原因,理解剧作家 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的理想和对现实的批判;(重点、难点) 5.拓展延伸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了解亚里士多德《诗 学》中对悲剧的看法,结合《窦娥冤》分析对比中西方传统戏剧 的差异。
(四)情节结构
节选部分内容在情节结构上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各部分主要 写了什么内容?
①心怀鬼胎的国王与侍臣密谋 试探哈姆莱特是否“因失恋而疯 狂”;
②奥菲利亚的试探与哈姆莱特 的独白;
③国王与波洛涅斯的对白,试 探后的密谋。
(五)戏剧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剧本必须有 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 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简述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的艺术特征
简述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的艺术特征《哈姆莱特》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一部重要悲剧作品。
该剧以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复仇故事为主线,探讨了权力、道德、情感等多重主题。
莎士比亚通过丰富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形象和精湛的语言技巧,展现了悲剧的独特艺术特征。
1. 剧情丰富复杂《哈姆莱特》的剧情错综复杂,充满悬念。
故事发生在丹麦,主要讲述了王子哈姆莱特的父亲被自己的兄弟克劳狄斯杀害后,哈姆莱特为了复仇而设下的一连串计谋与事件。
剧中穿插了爱情、背叛、欺骗等众多元素,使剧情变得扣人心弦,让观众充满了疑问与忐忑。
2. 复杂的人物形象《哈姆莱特》中塑造了许多深刻的、具有多重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个情感丰富、思维敏锐的年轻王子,他犹豫不决、矛盾复杂,既有痛苦的一面,也有机智的一面。
克劳狄斯则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反派角色,他通过谋杀哈姆莱特的父亲,夺取了王位。
其他角色如奥菲利娅、波洛尼厄斯、吉尔登斯特恩等都有各自鲜明的性格和动机。
这种塑造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3. 精湛的语言技巧莎士比亚以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为《哈姆莱特》注入了深厚的艺术气息。
他运用了丰富的隐喻、比喻、押韵等修辞手法,使剧中对话更富有诗意和戏剧张力。
例如,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的独白,表达了哈姆莱特内心的挣扎和思考。
莎士比亚的语言技巧使观众能够深入人物内心,感同身受。
4. 深刻探讨权力和道德《哈姆莱特》通过探讨权力和道德的问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多样性。
克劳狄斯夺取王位的行为暴露了权力的滥用和背叛的阴谋。
哈姆莱特一直犹豫不决的行为也引发了对人性内在的思考。
剧中的人物无一不受到欲望、抱负和情感的驱使,他们的选择与决定也因个体的情感和信仰不同而产生差异。
这种探讨使《哈姆莱特》超越了单纯的复仇故事,赋予了剧作更深刻的内涵。
总结起来,《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在剧情的丰富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精湛的语言技巧以及对权力和道德的深刻探讨等方面,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特征。
《哈姆雷特》Hamlet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 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 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 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 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 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 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 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 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 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 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 去了行动的意义。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 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 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 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 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 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 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 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 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悲剧的根源
• 性格:犹豫不决,敏于思考,拙于行动; • 心理:亲情与伦理;善良天性与暴力行动; • 社会:责任与道德的张力;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 时代: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 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 从《哈姆雷特》看
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
《哈姆雷特》叙事线索和戏剧结构
• 这骷髅本来还有一根舌头,还能唱……也许呢,是一个出 入朝廷的大臣……现在倒好去给蛆虫夫人当相好了。下巴 也掉了。天灵盖也给掘墓的拿一把铁锹敲来打去。这就是 生命的无常轮回呀;也叫我们开了眼界。难道说,这些白 骨生前受教养,被供养,就为了到头来给人当木棍儿扔着 玩吗?
《哈姆莱特》的艺术特点
《哈姆莱特》的艺术特点
1、莎士比亚善于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中,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哈姆莱特与克劳狄的斗争,构成剧中主人公所处的外部冲突;与此同时,他还进行着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2、为了更好地塑哈姆莱特的形象,剧本充分发挥了独白和旁白的作用。
每当剧情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时刻,剧本都安排独白或旁白来表现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现他的思考,他的认识,他的自责,他的怀疑。
《哈姆莱特》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1)情节的生动丰富,多条线索交错,戏剧冲突紧凑激烈。
(三条线索复仇:哈姆莱特为主线,挪威小王子和雷欧提斯的复仇为副线)增加读者的可读性。
2)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哈姆莱特由快乐王子—忧郁王子)人物真实可信。
(剧中人物众多,但各具性格特点,如克劳狄斯的印象狠毒,波罗涅斯的昏庸老朽,奥菲利娅的天真柔弱,雷欧提斯的简单鲁莽等等。
)
3)广阔的社会背景(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宫廷—家庭、深闺—墓地、乡下—城市)人物活动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后者为前者服务。
4)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哈姆莱特:前语言明快、后忧郁。
双关语:“生存还是毁灭”。
) ——成为后人学习
英国语言文学的典范。
5)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善于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个性,用内心独白来解释任务的内心活动,如“生存还是毁灭”,“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
6)悲剧中插入了喜剧的因素。
(波罗涅斯派人到巴黎打听儿子在那里的表现的喜剧场面,“墓地”一场中两个掘墓人的插科打诨,引人发笑,又令人深思。
)。
哈姆莱特1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 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 《李尔王》
人 物 关 系
母子
哈姆莱特
叔侄
恋人
为 父 报 仇 雷欧提斯
父子
克劳狄斯
夫妻
福丁布拉斯
兄妹
父女
乔特鲁德
波洛涅斯
奥菲利亚幽灵,先王揭阴谋 第二幕:装疯惑仇人,排演戏中戏 第三幕:寡断失良机,误杀情人父 第四幕:海上得脱险,情人断芳魂
宁可不要100个印度,
也不能没有莎士比 亚。
——英国谚语
作者介绍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 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 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 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 宙斯”。
代表作
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
喜剧:
行动的王子
哈姆莱特: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好,毒药,发挥你 的力量吧!(刺国王。) 众人:反了!反了! 国王:啊!帮帮我,朋友们;我不过受了点伤。 哈姆莱特: 好,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 王!喝 干了这杯毒药——你那颗珍珠是在这儿吗?——跟我的母 亲一道去吧!(国王死。) 雷欧提斯:他死得应该;这毒药是他亲手调下的。尊贵的哈姆 莱特,让我们互相宽恕;我不怪你杀死我和我的父亲,你也 不要怪我杀死你!(死。)
第五幕:墓地起冲突,悲情大结局
人物形象
哈姆莱特:
一千个读者眼 里就有一千个 哈姆雷特
复杂
快乐的王子 忧郁的王子 延宕的王子(犹豫) 行动的王子(复仇)
快乐的王子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 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 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名著导读《哈姆莱特》20170708
延宕王子复仇记03
第三幕情节概述:国王和波洛涅斯决定利用奥菲利亚试探哈姆雷特,并 躲在门后偷听,岂料被哈姆雷特发现,得知奥菲利亚骗他,大为震怒, 狠狠的骂了她一顿。此后,戏中戏开演,国王看到自己的罪行被搬到舞 台上,惶恐不已,匆匆退场,由此哈姆雷特确定国王就是凶手。国王退 场后当即决定将哈姆雷特送到英国,并在无人时向上帝坦露罪行。哈姆 雷特受母亲召唤,在去见王后时看到毫无防备的国王,觉得这是个刺杀 国王的好时机,但他以为国王在忏悔,此时杀他就会把他送到天堂,因 此放弃了这次机会。他走到王后的起居室,而波洛涅斯又躲在室内的帷 幕后偷听,被哈姆雷特误以为是国王,一剑刺死。而后哈姆雷特慷慨陈 词,揭露国王罪行,痛斥母亲的不忠和乱伦。
延宕王子复仇记04
第四幕情节概述:克劳狄斯以波洛涅斯的死为借口,将王子送往英国。 秘密地嘱咐英王将王子处决。王子在途中偷拆开了信件,知道了其中的 秘密,于是偷改了信。第二天他们遇到了海盗袭击,哈姆雷特在混战中 跳上了海盗船,后偷偷潜回国内,找到霍拉旭,把一切都告诉了他。王 子的出走与父亲死,使善良的奥菲利亚精神失常。她终日游荡,采花、 唱歌,有一天,她想把花冠戴上枝梢,身下的树枝断了,她落入河中溺 水而亡。她的哥哥雷欧提斯从国外回来,煽动民众攻打王宫,要为父亲 和妹妹报仇。老奸巨滑的克劳狄斯把一切都推到哈姆雷特身上。他们得 知哈姆雷特回国,便定计谋害他。
延宕王子复仇记01
第一幕情节概述:丹麦国王去世,王位由 其弟弟继承,并与皇后结婚,王子哈姆雷 特沉浸在丧父之痛中,并对叔叔和母亲的 婚姻表示极度愤怒与不耻。此时,他被好 友告知其父的鬼魂在午夜出现,当晚便去 见了鬼魂,其揭露了现任国王杀兄篡位的 罪行,哈姆雷特大为震惊,当即表示要为 父报仇,并决定装疯。另外,朝中元老波 洛涅斯的儿子启程去法国,临行前告诫他 的妹妹奥菲利娅不要再与哈姆雷特王子交 往下去,因为王子没有真心,只是玩弄她。 简述:回国奔丧 发现叔叔继位、母亲改嫁 之后波洛涅斯也命令女儿和哈姆雷特断绝 关系,软弱的奥菲利亚决定顺从父亲。 遇到父亲亡魂,得知真相
哈姆莱特》的艺术特色
1
结语
“《哈姆莱特》是 戏剧诗人之王莎士 比亚灿烂王冠上的 一颗光辉的钻石。” 这部悲剧作为莎士 比亚的中心作品, 在思想内容上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和广度,具有无限 的魅力和生命力。 直到今天仍然值得 我们去继续研究和 发掘。
2、语言形式丰富形象,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主要运 用无韵诗体写成,其中也有散文、有韵诗和抒情歌谣。具 有音韵节奏之美,充满诗意。
“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内心痛苦,既想知道父王的死因又要隐 藏心事。 “让那有毛病的马惊跳退缩吧。”——“有毛病的马”比喻奸王克劳狄斯。
3、语言的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地位及其所处的 情境。
2
二、哈姆莱特 的形象特点
(一)双重性 格: 1、精神忧郁, 行动犹豫。 2、思想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 3、巨人与侏儒 的合体。
3
(二)形象意义
1、时代的镜子,揭示了新旧 交替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 势力之间斗争的残酷性。 2、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3、起到唤醒民众,奋起反对 封建势力的作用。
1
12
3、充分发挥独白的作用,通过独白,有力地提示了哈姆 莱特的内心活动和他思想性格发展的过程。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他想到自杀,又对死 亡心怀恐惧。迷惘、焦虑、不安反映在行动上,就形成了他犹豫、 延宕的性格。
9
(四)语言丰富多彩
1、庞大的词汇量。
如:“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世界“是一座很大 的牢狱”。莎翁用“荒芜”、“莠草”、“牢狱”这些象征性的词汇告诉人 们上帝失落了,而魔鬼却活着。揭示出理性精神丧失的混乱的时代人们所面 临的信仰危机。
《哈姆莱特》点评鉴赏-1
《哈姆莱特》点评鉴赏人物形象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极力塑造的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在《哈姆雷特》中,冲突始终围绕王子为父报仇这个中心展开。
哈姆雷特出身王室,却在当时新文化中心的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人文主义教育,他接受了许多与传统和教会截然不同的人文主义新思想和新观念。
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他对人类的态度上,还体现在他对人和事物的平等观念上,更体现在性格特征上。
哈姆雷特曾经高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而世界则是“一栋壮丽的帐幕”,一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屋宇”,表现出当时人文主义所特有的民主意识与人性光辉。
哈姆雷特是个典型的学者型王子,他文武全才,光明磊落,而且作为艺术典型,人文主义的长处和局限在其言行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一方面,哈姆雷特观察敏锐,长于思考和分析,具有思想家的全部素质。
他由个人的不幸想到普遍的苦难,由宫廷阴谋看到时代动乱,从而把个人复仇提到重整乾坤的高度。
他曾多次问自己:“除了我———倒霉的我以外,谁还能改变这‘混乱颠倒的世界’?这就是哈姆雷特改造社会的人文主义的世界观。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他过分相信自己,太重理想。
虽然勇于探索,但往往脱离实际,虽然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爱,却不相信他们,始终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地步。
“性善论”是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决定了一个人文主义者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哈姆雷特在复仇中一再拖延,错过许多良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却更能反映他遇事的不果断和缺乏勇气。
一个王者通常是不讲游戏规则的,哈姆雷特为他所具的人文主义气质所害,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
作为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的代表,哈姆雷特以他悲壮的死讴歌了个性的尊严,赢得了对封建的旧制度旧思想和黑暗势力精神上的胜利,鼓舞了后世人文主义思想者的斗争和不屈的斗志。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对友谊、对爱情、对政权、对国家都有一整套人文主义的观点,然而他的理想遭到残酷现实的嘲讽,叔父克劳狄斯弑兄自立,还娶了他的母后,他的同学和情人则成了克劳狄斯的帮凶,他最后也因中毒计而死。这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哈姆莱特的死,赢得了对专制统治的道义上的胜利,给予观众的是人文主义者奋斗的悲壮历程。
莎士比亚把它重新改编,把一段中世纪的复仇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潮流,饱含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鲜明热烈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悲剧故事。
《哈姆莱特》的基本剧情是: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接受教育,因父王突然死去,他返回丹麦。他的叔父克劳狄斯继承了王位,不久,母后同新王结了婚。老王的鬼魂告诉哈姆莱特,他是被克劳狄斯毒死的,哈姆莱特决定复仇,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为了掩护自己,他开始装疯卖傻。克劳狄斯中途怀疑他已知悉内情,利用他的两个老同学和他的情人去试探他。哈姆莱特则通过改编一出谋杀兄长的戏剧《贡札古之死》在宫中演出,试探他的叔父,克劳狄斯中途仓皇退席。宫内大臣波洛涅斯即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向新王献计,去帷幕后偷听母后同王子的谈话,哈姆莱特以为是新王,一剑将他刺死。克劳狄斯派哈姆莱特和他的两个同学去英国索讨贡赋,想请英王杀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发现阴谋,调换密信,脱险回来。归来后才知道奥菲利娅因为父亲被情人杀死、情人又远走他国而发疯,落水而死。克劳狄斯挑拨波洛涅斯之子雷欧提斯同哈姆莱特比剑,并置下毒剑、毒酒两道杀机,结果,哈姆莱特、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克劳狄斯亦被刺死。哈姆莱特临死前嘱托他的好友霍拉旭传播他的心愿。
《哈姆莱特》名著导读及人物分析
《哈姆莱特》名著导读及人物分析作者简介: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
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
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
1919年后被介绍到中国,现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亚全集》。
故事梗概:哈姆雷特的父王在花园中打盹时突然神秘死去,皇叔继位并其娶母后为妻,令哈姆雷特深觉羞愧与愤怒。
他对父亲的死因有所怀疑,又于某夜遇见父王鬼魂诉冤,终于知道原来是皇叔为篡位娶嫂而毒害亲兄。
为报父仇他假装发疯以避开皇叔监视,并请戏班进宫表演一出与父王被杀经过十分相似的戏剧,逼使叔父原形毕露,结果他却误杀恋人奥菲莉亚的父亲,导致她因此发疯坠河而死。
他的母亲后来也误饮毒酒身亡。
优柔寡断的王子终于在怒不可遏之下杀死万恶的叔叔。
人物鉴赏: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悲剧人物。
在这戏剧中,哈姆莱特是整个剧情的中心人物。
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以他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他所代表的新生力量,还处在幼稚的阶段。
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革显示,消灭罪恶。
哈姆莱特的结局反映了封建势力下新生力量的斗争,和他们的悲剧命运。
哈姆莱特经典台词:生存或毁灭,这是个必答之问题: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并将其克服。
高考必考名著《哈姆莱特》解读
《哈姆莱特》李荣刚撰写一、作者简介: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
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早期,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
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
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中期,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代表作《哈姆莱特》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治黑暗势力寡不敌众的惊心动魄斗争。
晚期,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
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
作品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
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
1 919年后被介绍到中国,现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亚全集》。
二、内容辑要:内容辑要(故事梗概)提示丹麦国王哈姆莱特突然逝世后不到两个月,王后乔特鲁德就和国王的弟弟、新国王克劳狄斯结了婚。
这一连串事情在朝中引起了议论,有些大臣认为乔特鲁德轻率无情,居然嫁给了可憎卑下起克劳狄斯。
甚至有人怀疑克劳狄斯是为了篡位娶嫂,卑鄙害死了已故的国王。
受刺激最深的还是王子小哈姆莱特。
因为哈姆莱特总是把他已故的父亲当作偶像来崇拜,所以最令他难受的倒还不是没能继承照理来说应由他继承的王位,而是母亲乔特鲁德很快就忘记了和老国王的恩爱。
在哈姆莱特看来,这桩婚事注意戏剧第一幕,主人公并没有出场。
只是通过军官、卫士之口写闹鬼的故事巧妙引出戏剧情节。
哈姆雷特前后性格的对比,表现了是十分不正当的,用“乱伦”两个字来形容是再恰当也不过了。
安中高一语文 《哈姆莱特》第1课时
四:教材分析
品味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及对特定时代事件的思考
五:重难点
重点:鉴赏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戏剧冲突;
难点: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艺术语言。
六: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问题1----检查学习资源这一课基础梳理
【导学释疑】
一、走进作者(学生参照学习资源自主预习导航)
其中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是不共戴天的对手,王后和雷欧提斯则会对局面产生影响的两个变数:王后夹在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之间,左右为难,关键时爱子心切;雷欧提斯被克劳狄斯利用,不过由于他不习惯使用阴谋手段,加之哈姆莱特事先向他进行了诚恳的道歉,因此他既仇恨哈姆莱特,又对他怀有不忍之心。王后、雷欧提斯的态度和言行直接影响事件的进展。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导学稿
执笔人:冯小梅审核人:冯小梅学校安中语文组时间:2013年3月日
集体备课
个人空间
一:课题《哈姆莱特》
二:课标要求
1.学生学会鉴赏戏剧
2.品味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及对特定时代事件的思考
三:教学要求
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总结归纳】
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课堂检测】
问题1----完成学习资源基础知识快训1——3
【对接高考】完成学习资源基础知识快训4——5
【拓展延伸】完成教材全解39页拓展提升
反思栏
明确表明雷欧提斯的矛盾心理,因为他明白自己剑上有毒,说明他良心未泯。
哈姆莱特主要内容
哈姆莱特主要内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
哈姆莱特主要内容——根据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下册课文《哈姆莱特》原文内容所概括编写,希望可以给同学们提供参考帮助哈姆莱特主要内容本剧是围绕着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故事:他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学习时,国内传来噩耗,父王突然惨死,叔叔克劳斯迪篡夺王位,母亲改嫁克劳斯迪。
哈姆雷特回国奔丧,在一天深夜,他在城堡里见到了父亲的鬼魂,父亲的鬼魂告诉了他自己是被其叔克劳斯迪所害的真相,并要求儿子为他报仇,但不许伤害他的母亲,要让她受到良心的责备。
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精神恍惚,他整天穿着黑色的丧服,一心想着复仇。
一天,他去见自己的恋人首相的女儿奥菲利娅,他又想求爱又想复仇,行为怪诞。
奥菲利娅把王子的情况告诉了首相,首相又报告了克劳斯迪。
克劳斯迪虽然不知道老国王鬼魂出现的事,但他心中有鬼,派人试探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一方面想复仇,一方面又碍于母亲的面子,同时他也不十分确定父亲鬼魂的话,非常苦恼。
哈姆雷特决定要证实克劳斯迪的罪行,正好这时宫中来了一个戏班子,他安排了一出戏,内容是一个维也纳的公爵被他的一个近亲在花园里毒死,不久这个凶手还骗取了公爵夫人的爱。
戏演时,他在旁边注意观察克劳斯迪,见克劳斯迪坐立不安,中途就离去。
哈姆雷特确认了父亲鬼魂的话,决定复仇。
一天,克劳斯迪独自一人的忏悔,哈姆雷特本可以杀死他,可又觉得忏悔中的人被杀后会进入天堂结果罢手。
克劳斯迪派王后劝说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与母亲发生争执,误杀了躲在帏幕后偷听的首相。
克劳斯迪以首相的儿子要复仇为由,要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准备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识破克劳斯迪的诡计,中途返回丹麦。
当时,奥菲利娅受刺激发疯,落水身亡,哈姆雷特回国时,正赶上她的葬礼。
克劳斯迪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并在暗中准备了毒剑和毒酒。
哈姆雷特第一会合获胜,克劳斯迪假意祝贺送上毒酒,但哈姆雷特没喝。
哈姆雷特第二回合获胜,王后非常高兴,端起原准备给哈姆雷特的毒酒喝了下去。
《哈姆莱特(节选)》教材深度解读
《哈姆莱特(节选)》教材深度解读重点赏析赏析句子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明确:这是哈姆莱特的一段独白,是一首富于揭露性和哲理性的好诗。
这段内心独白脍炙人口,它深刻表现了人文主义复仇和探索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表现了哈姆莱特对人生的思索,既流露了他的烦恼失望,苦闷彷徨,又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这段独白是作家借哈姆莱特之口,对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刻而具体的揭露。
重点解读1.“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体现了哈姆莱特怎样的性格特点?眀确:这段独白揭示了哈姆莱特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的个性。
造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客观上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整个封建统治集团及社会邪恶势力过于强大。
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时代,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先进人物还处在弱势,新兴的资产阶级还处于萌芽状态,推翻封建大厦的时机还没有成熟,萌芽时期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二是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本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哈姆莱特性格上的忧郁,行动上的延宕。
哈姆菜特在探索社会出路时往往转为寻找摆脱个人精神痛苦的途径,重重的顾虑使他变得犹豫不定。
阅读方法小贴士概括人物形象首先要从整体事件入手,其次人物形象要紧紧抓住构成事件的故事情节,最后要抓住每个情节中的核心细节,进一步完善人物形象。
2“生存还是毁灭”一段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经典的哲理性独白,在剧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段独白既能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展示人物性格,又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哈姆莱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第二层次是他对思想和行动之间关系的思索。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的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的艺术特色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但思想性深刻,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
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
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
如《哈姆莱特》中有三条为父复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副线。
后两位的复仇,一个是尽孝道,一个是为争得骑士荣誉,他们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复仇行动,更突出了哈姆莱特复仇的社会意义。
莎士比亚还非常善于在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安排剧情,冲突的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且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
如哈姆莱特与奸王克劳迪斯一开始互相试探没有直接交锋,通过“戏中戏”,进入斗争的正面交锋,哈姆莱特摧毁了奸王的心理优势,但由于误杀波罗涅斯,便由主动转为被动,奸王借机将他遣送英国,重新控制局势。
哈姆莱特粉碎了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回到丹麦后,却又落入另一个借刀杀人的阴谋--“友谊比剑”。
全部剧情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跌宕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
莎士比亚戏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
如哈姆莱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奥赛罗既是一个忠于爱情的情种、奋勇杀敌的勇士,同时又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统帅、杀害无辜的凶手;夏洛克一方面诗歌凶残吝啬的高利贷者,一方面又是个虔诚的教徒。
剧作还写出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时期的性格发展轨迹,如哈姆莱特从一个抱有崇高信念的快乐王子到对人与社会悲观失望的忧郁王子,这样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莎士比亚还善于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主人公性格。
在《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三人对待复仇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哈姆莱特作为先进人文主义者的特点。
哈姆莱特与霍拉旭同样都是人文主义者,但是遭遇不同、地位不同,霍拉旭理智冷静,哈姆莱特热情深沉,更加反衬出哈姆莱特精神世界的深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东校区高一年级语文学案
制作:于彩梅时间5、16 编号74
哈姆莱特第一课时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2、读课文,理清课文故事情节结构
【完成学习目标】
导读:
宁可不要100个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英国谚语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
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年)名列第一。
这些都说明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作家。
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他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
难怪英国有了这句谚语。
虽然这话有浓厚的殖民色彩,但莎士比亚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一、简介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结合62号阅读学案完成)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国籍)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四大喜剧是《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二、时代背景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
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三、《哈姆莱特》剧情简介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详见62号学案)
导思:
四、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枭首()词藻()棕榈()忏悔()阿谀()献媚()嗣位()篡夺()戕害()蟊贼()淆乱()船舵()天谴()吮吸()惶惑()揩拭()五、分析节选部分的剧情结构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