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永生的眼睛》同步练习(II )卷
精品四年级语文下册《17 永生的眼睛》教案
17 永生的眼睛1.认识、掌握本课的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会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通过故事感受人性美,培养学生养成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通过故事感受人性美,培养学生养成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并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幻灯片——春天美景图、眼角膜和背景音乐《爱的奉献》片断;小黑板。
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幻灯片——春天美景图,引导学生体会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多么幸福,多么方便。
2出示幻灯片——眼角膜,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片断,简单介绍眼角膜知识。
3简单介绍器官捐赠知识。
器官捐赠是当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捐赠给亲属或配偶。
4导入新课,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
3标画不明白的地方。
三、汇报交流,质疑问难1字音(小黑板出示)。
“孤零零”中“零”读(líng)“不假思索”中“假”读(jiǎ)多音字组词:重、冲2小组交流。
(1)琳达一家为了盲人能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琳达的妈妈和爸爸去世后,先后捐赠了他们的眼角膜。
琳达的女儿温迪受到外公的影响,也许诺日后捐赠自己的眼角膜。
)(2)试述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准备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动人事迹,赞扬了他们的高尚情操。
)(3)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
“眼睛”折射的是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人教新课标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十(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教案背景: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但我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课堂提问多而乱,问题随意、零碎、肤浅,缺乏探究性、甚至由教师满堂灌,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不利于目标的达成,那怎样才能抓住语文教学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构建了“语文主问题”教学法。
主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的问题。
它在课文教学中起主导、支撑作用。
“一问激起千层浪” , 抓住主问题,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语文主问题教学法” ,就是以提炼主问题,并围绕主问题组织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是相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多、乱、肤浅而言。
这是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读型阅读教学、问答式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教学课题:《永生的眼睛》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转变是巨大的!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
当年的14 岁的“我”和现在的14 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的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言传身教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
“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本文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二是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方法:主问题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案中涉及到的资源:一)器官捐献的有关资料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 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 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仍在黑暗中苦苦等待。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人教版)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我们拥有她,是多么幸福,多么方便,她是无法比拟的财富。
当某个人失去生命时,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带给失明者以光明,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这个人的眼睛也将得到永生,这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本文具有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刻画了让人难忘的形象: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亲;有省悟能力、并付之于行动的“我”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
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感动、让人怀念,让人学习。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词6个: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
学习多音字:给。
2、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读课文,感知语言。
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一、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老师也喜欢名言,送给大家三句。
(出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读?(生读)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几句名言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情境入课:前些天,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
就在去年,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
出示:“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
”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
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
生活将会多么美好。
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齐读课题。
三、读课文,学生字、感知语言:1、自读。
要求做到不漏读、不错读,不断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永生的眼睛》课堂教学课件2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永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永生的眼睛》课堂教学课件2新人 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永
17 永生的眼睛
盲谁童能盲谁的 告童能世 诉只 告界 我能诉里 网用我哪络双郁能世耳金看界感香到究受究一竟节竟丝有日有丝 多的 多阳 么快 美光 精乐 ?呢 彩。! ?
导语
《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 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 睛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 的资料:
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 世。37岁的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 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
作为一名著名歌手,丛飞商业演出频繁,本应该生活富裕。 但他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 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不惜向 生命借贷。
一、“身体发肤,受之于父 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琳达也 有,她也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 哪儿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
●“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
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 进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他 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 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 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不顾一切”“冲”写出了“我” 很爱母亲,想用自己的力量使母亲 “完整的离去”。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 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 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 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 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 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 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 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 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 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 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 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 命。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一、说课题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
二、说教材拿到文章,我站在普通读者、学生和教师的立场反复研读了课文。
感受到第五单元这组课文以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示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美国的琳达·里弗斯,文章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题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则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从更深的意义上理解,“永生的眼睛”体现的就是一种热爱生命的情怀。
三、说学生四年级学生读了本篇课文后,应该能够感受到这其中体现的真善美,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也能够涌起很多的感动。
但是我想,他们还不能清楚地知道究竟是什么使自己产生了感动,这正是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提升的地方。
四、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成功的基础是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科学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才能驾于全局。
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所说:“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
”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6个生字,理解“角膜、永生”等词语。
2.围绕对话核心主题——“因为谁、为什么而感动”、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体会感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在对话中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珍惜和热爱生命和美好的生活。
4.了解角膜捐献,对捐献角膜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目标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其中教学目标2、3是本课教学重点,目标4是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方法得当,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践行新课程理念,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阅读的本质,也是阅读教学的本质,因此,营造一个和谐的、高效的对话课堂是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生命生命》知识点+图文解读
17生命生命电子课本▼▼▼▼课文朗读♬课文知识点一、多音字弹tán(弹力)dàn(子弹)挣zhèng(挣钱)zhēng(挣扎)二、近义词跃动──跳动骚扰──干扰强烈──猛烈鲜明──鲜活包含──蕴含震撼──震动三、反义词强──弱短暂──长久有限──无限四、理解词语骚扰:扰乱;使不安宁。
本课是指飞蛾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扰乱了“我”的写作。
动弹:(人、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活动。
本课指飞蛾活动。
鼓动:本文指扇动。
欲望: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本课指飞蛾想脱身求生的要求。
震惊:大吃一惊。
本课指飞蛾的求生欲望令“我” 大吃一惊。
茁壮:生长旺盛。
本课指香瓜苗生长旺盛。
沉稳:沉着;稳重。
本课用来形容心脏的跳动。
震撼:震动;摇撼。
本课指“我”被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声所震动。
糟蹋:浪费或损坏,多用于贬义。
本课指白白浪费生命。
短暂:形容时间短。
本课指生命很短。
五、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提出“生命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小瓜苗、用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这三件小事中感悟了生命的意义。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我”下定决心要珍惜生命,活出价值。
六、句子解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
无论怎样危险,不管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
挣扎着的飞蛾让作者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
小小的昆虫如此,人更是这样。
2.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竟然”说明了种子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出人意料,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之情。
3.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种子“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恶劣环境下“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 永生的眼睛
动作描写
说明“我”非常气愤,无法接受父亲 做出的决定。
手法
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
作用能够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人物精神或品质。
小练笔 仿写动作描写的句子,反映人物特点。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 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 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么死也是有意义的。父亲认为捐献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义?
可以让他人获得光明。
1.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
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父亲爱自己的外孙女温迪,并将这种爱延伸到其他孩子的身上。可见父亲 把解除别人痛苦看作是美妙的、快乐的事情。
词语积累(AABB式词语)
栩栩如生
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你怎样理解父亲的
话?
这样的死有意义 1.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 你自身的一部分; 这段话体现了琳 达父母善于为他人着 想、无私奉献的高尚 的思想境界。
2.如果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 这样的死才是有意义的。
父亲说过:如果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17
永生的眼睛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juān
我会认
mánɡ
lǚ
捐赠
盲童
屡屡
kuànɡ
zūn
lǒu
热泪盈眶
遵从
搂住
多音字
温迪也学外公将眼角膜捐给失明
重
chónɡ 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zhònɡ
她体质太弱,承受不了太大的重量。
识字游戏
词语解释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本文指母亲被突然而来的疾病夺走了生命。
蕉岭县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永生的眼睛教案1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蹦蹦()()可怜( )( )
4。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大街上真热闹。( )
(2)小木偶有两条灵活的木头腿()
(3)小兔子做了个痛苦的表情。()
(4)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
5.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亲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投影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c.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a.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小调查: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①教师导入:《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17*永生的眼睛
学习目标
①认识6个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③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
课前准备
①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参考5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参考5)《永生的眼睛》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描写了“我”的父辈尽其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的高尚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我”和所有的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一部分老师认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已经不再生活化。
文笔优美,语言深奥。
那是因为我们老师没有细心地解析文本。
我想《永生的眼睛》这么感人的故事我要是讲不出感觉来,毋庸置疑,那就是失败的课堂。
于是我用心的感受着,用心的朗读着,我的泪水一次又一次的夺眶而出,我想到了原瑞丽市团委副书记棉弄双,身患骨癌,右手右腿都被截肢,但他依然在舞台上为人们塑造了一只傲然的孔雀形象。
在与癌症抗争三年之后,不幸辞世。
2007年4月28日,“感动云南十大人物”颁奖现场,他获此殊荣,可是这只折翅孔雀飞走了,他的遗愿是把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们。
在黑暗中摸索了12年的51岁的金老人颤抖着说:“棉弄双是个好人啊!”当我给学生们讲述这个故事时,看到他们眼里分明闪着泪光,我想,这堂课的开端起效了,棉弄双不就是给了金老人一双永生的眼睛吗?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此前的气氛渲染下,让学生自己阅读,小组讨论感悟,就一路畅通无阻。
琳达一家人却对捐赠遗体器官这件事是那么的平静。
在失去亲人的极度悲痛中还能够捐赠出器官给别人,并以此为骄傲。
这怎能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呢?备课之时,我已经被文本深深的感动了,我要通过教学,把这份感动带给我的学生,我要让他们理解、懂得捐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从而升华主题:永生的眼睛。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中的重要一环,作为教师,不能离开语言环境对学生进行空洞乏味的讲解,单纯的说教会使课堂失去本该有的灵动。
我让学生读中感悟,联系文本和自己的积累,探究课文有关词句的内涵,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入情入境的体会。
以“情”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济阳县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永生的眼睛课堂教学课件1新人教版
a.交流平台 a.思维导
a.看到:图猎狗想吃麻
a.多 a.麻 彩雀
雀 a.看到:老麻雀保护小麻雀 a.想到:母 a.看到:老麻雀吓退猎狗 爱
生 a.爬 活 天都
峰
a.爬峰前:望峰高陡,令人心 颤 a.爬峰中:奋力上爬,互相鼓 舞 a.爬峰后:登上峰顶,互相致 谢
a.汲a.战 取胜 力困 量难
a. 这两篇课文的作者把生活中的小事 写得那么清楚明白,我们身边也常常发生 一些小事,这些小事我们是不是可以仿照 作者的写法来写一写呢?
同学们,照片上这个小女孩叫 小杨帆,就在不久前,小杨帆 在青岛人民医院离开了我们, 小杨帆的生命只有3岁半。这 是她爸爸带着她在海洋纪念馆 留的最后一张相。杨帆死后, 她的父母替她把角膜捐给了两 位盲人。小杨帆留下了光明, 也留下了爱心。
大学生也纷纷填写了角膜捐 赠书。
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 民医院去世。37岁的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 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
a.3、巨人又发脾气了,训斥道: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 闹,滚出去!” a.4、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 大声叱责。
a. 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 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 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 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 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 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角膜
讨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 么做的?
“妈妈,我真为你、 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 到骄傲”。
这次,我为 自己的女儿—— 14岁的温迪而骄 傲!
•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 到骄傲。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参考1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参考1
长生的眼睛(教课反省参照1)
《长生的眼睛》是一篇特别动人的文章。
刻画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可以更好的生活,
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他人持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难得道德,并借此来教育“我”和所有的人。
经过对课标的学习,我领会的到阅读教课着力两个转变。
一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变成
生动的画面,即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直面文本,经过阅读、理解、体验、想象,将语言文
字转变为个性化的感性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并在教师的指引下,能透过形象感悟到背后
隐含的思想、精神、质量,遇到感情熏陶,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踊跃的人生态度;二是
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变为自己的语言资料,进而促使自己语文能力的发展。
由此,本课教课应以语言文字的学习、实践为主线,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1。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参考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参考2
长生的眼睛(教课反省参照2)
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我们拥有她,是多么幸福,多么方便,她是没法比较的财产。
当某个人失掉生命时,尚好的眼睛假如能带给失明者以光明,那将是多么存心义的事情呀!
这个人的眼睛也将获得长生,这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本文拥有语言美、感情美,人物形象鲜亮,文章刻画了让人难忘的形象:和善、心中有他人的父亲;有觉悟能力、并付之于行
动的“我”以及可爱、才干横溢的女儿。
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心,让人敬爱、让人感人、
让人,让人学习。
本班大多半学生,绝大多半都有着较好的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
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比较自私,不懂得关爱他人。
这正好是一篇浸透德育的好文章,可借助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来唤醒孩子们的爱心。
促进孩子们都来为他人、为社会献爱心!本校的学生有很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就是查阅资料,特别是上网查阅资料的踊跃性很高。
他们会经过多种门路查到有关的信息,丰富课内外知识。
本课中,学生关于捐助眼角膜的事情可能认识
得不多,能够鼓舞大家借助网上资料获得有关信息,使之更多地认识有关内容,以及捐助的意义,进而关于“爱的奉献”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1。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17.永生的眼睛》PPT课件
的恢复,我们的死就 人着想,无私奉献的
是有意义的。”
高尚思想境界。
2、还有什么地方表达了父亲的这 一观点?
“如果一个盲 童能够借助我们 的帮助下重见光 明,并像温迪一 样画出栩栩如生 的马儿。那多么 美妙!”
“妈妈,我真为你、 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 到骄傲”。
这次,我为 自己的女儿—— 14岁的温迪而骄 傲!
四、“在这一刻,我 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 一副角膜!”——他所遗 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 睛里的一种骄傲
温● 迪为外公的行为 而感到骄傲,为外公的 精神而感动,这么小也 为别人着想。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 岁的温迪而骄傲!
再次使用“骄傲”, 表达了“我”对女儿美 好心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 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不假思索 热泪盈眶 夺眶而出
给予 捐赠 孤零零
角膜
一、“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入 土为安”的传统思想,琳达也有,她也 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儿表现 了她的这种心情?
●“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
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 进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他 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 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 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 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讨论•解疑:
作者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 做题目?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
为题,富有深意。“眼 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 善良和美好,“永生” 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 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 代相传,永不泯灭。
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过流水的闪烁, 宛如水底的珍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永生的
眼睛》同步练习(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9分)
1. (1分)给多音字组词。
兴:xīng________xìng________涨:zhǎng________zhàng________
舍:shè________shě________
2. (1分)把两字合为一个字,再组词。
火+丁=________ ________
口+向=________ ________
石+角=________ ________
门+木=________ ________
日+京=________ ________
目+乏=________ ________
3. (1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宽阔________ 优雅________ 平静________ 聪明________
4. (1分)认真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特征,仿照下文写一写。
这个岛上的成年企鹅只有三十多厘米高,长着鱼鳞状的羽毛。
未成年的就更小了,只有小猫那么大,全身都是绒毛。
它们的躯体呈流线型,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对比很鲜明,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十分有趣。
5. (3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模(mó)糊、似(sì)乎、转(zhuàn)身、分量(liàng)这些多音字的读音没有一个是错的。
()(2)
“辉”用部首查字法查“光”部,“光辉”的“辉”与“辉煌”的“辉”意思一样。
()
(3)
“焕然一新、守株待兔、卧薪尝胆、胸有成竹”这一组词感情色彩相同,都是褒义词。
()
(4)
“春天的杭州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与“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都犯了语序颠倒的错误。
()
(5)
“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漫画本》解决了少年朋友在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中所遇到的难题。
”这句话若缩句,应该是“出版社解决了难题”。
()
(6)
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间接转述应该是: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他都不怕,他更不会怕廉将军。
”()
6. (2分)默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1)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________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________,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________。
(4)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按照________主要回忆了关于李大钊同志的四件事,如果用小标题概括可以概括成________、________、法庭上、________这四件事。
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9六上·龙华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海
①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
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②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境。
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③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
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有些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④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
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啊!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的酒厂所酿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⑤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
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
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⑥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栽。
我们不仅取宝,也做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
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增添了新的景色,增添了愉快的劳动歌声。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本文作者老舍)
(1)短文依次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热爱。
(2)请将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3)结合短文,理解词、句。
①万古长青________
②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________
(4)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请你向大家介绍“大兴安岭”这个名字的由来。
(5)如果从一篇习作的角度来看,这篇短文情感质朴、语言优美一一真算得上是可圈可点!请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和平时积累的习作经验,为它写一段不少于75字的评语。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9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5分)
7、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