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
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
原因的稳定性影响对未来行动结果(成功 与失败)的预期。原因的部位(内外源) 与可控性将响情绪反应。
积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二句)
(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2)失败→ →
/
→
。
消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三句)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续)
(二)情境动机与人格动机
情境动机
人格动机
在一定情境下产生, 暂时的、可变的
如:遇到危险时人能产生 巨大的力量逃出生天;
平时偷懒不用功的学 生,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不随情境的改变而改 变,长期的、概括的
如:影响人一生的兴趣 爱好、价值观;
高成就动机者有三 大特征:工作狂、有节 制的冒险、需要反馈。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 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基本观点
(1)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 尊重、自我实现。(后来又增加两种:求知的需 要和审美的需要。)
(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
三、归因理论(续)
维纳(Weiner)使归因理论不断完善。他提出 ,归因可按三个维度分类:内外源、稳定性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根据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根据学习动机得得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奥苏伯尔将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学习动机的作用显而易见:一是定向作用,学习动机能够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并未达到目标而努力。二是激发和维持作用。三是调节作用,学习动机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进而调整和改善学习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最关注的事情往往是学生学习的主观状态,观察分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否主动参与,是否有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等,这些归根到底,都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在学习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学习动机呢?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即推动学习的主观动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教材尤其关注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教材的编写突破了以往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方式,强调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地发现,仅仅利用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远远不够,更多的还应来源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不断激发,在重视外在动机形成的同时还要重视内在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形成高尚完美品格的重要形成因素,是学习过程的核心。
通常,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它不只是受一种动机推动,而是受形形色色的整个动机系统的推动,而这些形形色色动机交织在一起,互相补充,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之中。学习动机不单属于哪一种动机,而是一融洽于整个动机系统之中,在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广大小学教师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
动机,指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动机为名词,在作为动词时则多称作“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是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1. 推动人从事某种事情的念头或愿望。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个外国人,不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 茅盾《一个女性》:“正象她自己在花丛中追赶一只彩蝶,动机只是爱美而有趣罢了。”
2. 契机。
孙中山《北上宣言》:“农工业之繁盛,并使人民购买力减少,商业始兴盛之动机。”
版本二:
动机就是促进人专门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行进的内部动力。就是为同时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就是个体的内在过程,犯罪行为就是这种内在过程的整体表现。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称为诱因。凡是个体趋向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正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
(1) 路上,汽车的发动机发生了故障。
(2) 孩子们做好事的动机是纯正的。
(3) 这台发动机一直工作得很正常。
(4) 不承认这是动机,是一种强烈的动机,完全是自欺欺人。
(5) 虽然这件事的客观效果不怎么不好,但他们几位的动机还是无可厚非的。
(6) 这个行为将他的动机暴露无遗。
(7) 白求恩同志不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
(8) 警察经过几天的奋战终于使不法分子的作案动机水落石出。
学习动机的定义及分类
学习动机的定义及分类
一、内部(在)动机与外部(在)动机
根据学习的动力来源划分,可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得化学知识,求知欲是内部动机的集中体现。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即学习的目的不是认识活动过程和获取知识本身,而是与学习成就有关的奖赏或惩罚,教师或家长的赞许、奖励以及训斥、嘲讽等。
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两种动机都是学生所需要的,但内部动机所起的作用更为强烈而持久。这两者的区别标准可以举例来说,我想学,是内部动机;别人让我学的,是外部动机。
二、直接近景性动机与间接远景性动机
从学习动机来源的远近和起作用的时间来划分,动机可分为直接近景性动机与间接远景性动机。
直接近景性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表现为对学习化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
间接远景性动机指向于学习活动的结果与价值,是学生本人的理想、信念等在学习上的体现。
举例来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就属于间接远景动机。因为这显然是指向未来的,是远景动机,而且不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的,所以是间接动机。
更多考试资讯:/
教育心理学-第04章-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一)动机及其功能
1.动机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总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例如,一个学生在学校求学,是因为他有学习的动机;一位顾客去商店采购物品,是因为他有购买的动机。即使是吃饭、喝水、走路这些比较简单的活动,也是在不同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动机可以说是活动的原因和动力,它表明一个人“为什么”、“为了什么”去从事某种活动。
2.动机的功能
动机有3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因,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例如,饥择食、渴择饮。这种择食、择饮的活动是由饥、渴的动机激发起来的。没有这种动机,就不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和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例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借书,或者去书店买书。三是强化功能。当动机把某种活动引起之后,动机并不能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发挥其作用,即维持或调整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成分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一旦形成,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定的指向性,例如,用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去获取知识等,而且也有一定的动力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因此,对教师而言,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前提。
4.学习动机
第四讲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定义
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趋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的持久性来分
近景性动机:具体短暂爆发性
远景性动机:社会意义个人未来持久
2、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来分
内部动机:学习内容本身持久独立性
外部动机:学习内容以外短暂被动性
3、根据学习动机作用的强度和侧重点来分(布罗菲)
普遍性动机偏重性动机:
4、奥苏伯尔关于动机的分类:
A.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B.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获得某种业绩的需要)
C. 附属内驱力(个人为了保持他人的赞许或认可的需要,以外在强化来实现)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理论
(一)行为主义取向的动机理论
1、强化---使某种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
正强化(积极强化)负强化(消极强化)
(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要与学习的关系:
前提—
重要—
(四)习得性无助感与自我效能感理论1、习得性无助感
马丁·塞利格曼的实验
概念: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影响:认知行为情感
形式:
个人--- 全体
长期--- 短暂
普遍--- 特殊
2、自我效能感理论
概念: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a. 个人的成败经验 b.来自他人的替代经验 c.
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
前30次练习 后15次练习
甲组(有反馈) 乙组(无反馈) 甲组(无反馈) 乙组(有反馈)
43 36 15 29
四、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
一般来讲,奖励、表扬比惩罚、批评更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
–
赫洛克的实验可以证明:
表扬应用的年龄差异
奖惩效果取决于许多条件:
(1)奖惩由何人来实行 (2)奖惩次数的多少 (3)学生的年龄特点 (4)学生的个性特征 (5)学生对奖惩的认识 (6)学生对奖惩的期待 (7)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
四、成就动机论
成就动机由默里(Murry,1938)提出。
–
–
–
对大学生研究,发现成就需要; 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别 人。 发明主题统觉测验。
这个人是谁?他正在做什么?结果怎么样?
麦克利兰(McClelland): 成就动机影响学业成绩
成就动机理论
代表人物:麦克利兰(D.C.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 (J.W.Atkinson)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 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阿特金森提出期望---价值理论。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 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即: 动机强度(T)=f(需要×期望×诱因) 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 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 诱因是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I)。 T=M×P×I 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成功的可能性越小),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 也就越强,所以P与I存在着互补关系,即 I=1-P。
学习动机的三种主要分类
学习动机的三种主要分类
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为达到目标所表现出的一种倾向。它可以根据激励归类,常见的激励
有内在、外在与自我动机,也有其他分类方式。
内在激励来源于自身,是内心深处的动力,这类激励持久,依赖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可以保持专注不受外部影响,助力学习者持续学习和完成任务。有时,内在动机也会
受一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在环境中缺乏鼓励和激励,学习者的内在动力可能会被扼杀,变得更加困难。
外在激励依赖环境因素,如认可、实物、分数等奖励,外在激励对表现好的学习者,或者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的学习者,会产生一定的持续效果,但它也可能会影响到学习者的
内在动机,在完成任务后的学习,甚至是未来的长远学习。
自我动机是一种混合激励,它是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的综合体,它活跃的内心动机会产生
激发自我的奖励,也可以被外部的激励激励,帮助学习者坚持不懈,达到更高的学习成果。
总的来说,学习动机是学习者继续学习、完成任务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取决于内在的动力,也取决于外部激励,同时也受学习方法和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不
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平衡的动机分配方法,才能有效完成学习目标。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
学习阶段 幼儿园
学生情况 (事实)
多动、三 分钟都 坐不住
老师的评价 多动症
小学 初中
数学考试 第40名
成绩不理想
全班50名考了 第40名怀疑 智力有障碍
考重点高中 有危险
妈妈的评价
原来坐不了一 分钟,现在能 坐三分钟。有 进步 同桌排在第21 名,努力会超 过他 很有希望考上 重点高中
关键: “罗森塔尔效应” 首先,妈妈对孩子的评价基于孩子发展的事实。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 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 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第一次考80分以下:“这次考试的题目很难,那 天我身体也很不舒服,肚子一直痛,而且老师也 没有提前告诉我们要考试,再加上我这几天一直 在看课外书,没有十分努力,当时天气还很热, 所以我就没考好了,这不怨我啊。”
√ √
√ √ √ √
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能力和努力 自尊、自豪,
增强成功期望
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 期望
缺少努力
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
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消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运气 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失败 缺乏能力 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
的期望
归因理论的一个核心假设是:人们都试图 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因素 关 系 维 度
稳定性
内外在性
可控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
不可控
能力高低
+
+
+
努力程度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
任务难度
+
+
+
运气好坏
+
+
+
身心状态
+
+
+
外界环境
+
+
+
教育应用
1、根据学生自我归因可预测以后的学习动 机 2、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 3、长期消极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人格成长 4、教师的回馈是影响归因的重要因素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 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 理倾向——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 动机。 成就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工 作;
回避失败动机强的人则倾向于挑选成功可 能性极小的高难度工作或是选择成功可能 性很高的容易的工作。
三、成就归因理论
学习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
学习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学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而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是推动学习过程的
重要驱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和动力,而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为达到某种预期结果而设定的具体目标。
一、学习动机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学习动机的类型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习
者出于个人兴趣、好奇心等内在因素而主动参与学习;外在动机则是
指学习者受到外界奖励或惩罚等外部因素的激励而参与学习。
学习动机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个人内部因素如自我效能感、自
我决定权、学习信念等会对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而外部因素如教
师激励、家庭环境、同伴影响等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和设定方法
学习目标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具有重要影响。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指导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设定学习目标时,可以采用SMART原则。即学习目标应当具备以
下特点:Specific(具体明确)、Measurable(可衡量)、Achievable
(可实现)、Relevant(与学习内容相关)、Timely(设定明确的时间
限制)。
三、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的相互关系
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参与学习的
内在动力,而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结果而设定的具
体目标。
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习者更加积极主动地投
入学习过程;而学习目标则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引,帮助
他们更加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和资源,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激发学习动机和设定学习目标的方法
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 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基本理论概要(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其分类1.什么是学习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学习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学习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由他的生理需要或社会性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习需要的反映。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三类需要,即兴趣爱好的需要、成就欲望的需要、社会赞赏及社交的需要。孩子产生了某种学习需要,就会引起一种推动其去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它可以促使有机体释放出一定能量或冲动去产生学习行为.如废寝忘食地钻研,聚精会神地听课。当学习需要满足后,推动学习的内部力量就减弱了。这时,新的学习需要出现,使孩子心理产生新的不平衡,于是,为满足学习的新需要,产生新的动力…如此不断地推动学习。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引起,但学习需要并不等于学习动机,当孩子有了学习需要,同时叉明确意识到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如能够学会知识获得好分数,受到家长、老师、集体的赞扬等)就成为学习动机了。如果孩子有需要,可是感到需要难于满足,也就不会产生强烈的动机。如后进生总不及格,虽有考大学的需要,可是感到力不从心,难于达到,就不会有拼命学习的动力。所以动机的强弱不但来源于需要,还来源于需要能否满足的可能性。2. 学习动机的分类(1)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即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直接来源于学习活动),中心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外部动机来自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其他外部因素,如学好功课能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赞许;人队、入团、升学、就业、实现个人理想等等。(2)根据动机内容的性质,可将学习动机分为正确的与错误的,高尚的与低下的。那些符合社会主义利益的学习动机就是正确的或高尚的;反之,违反社会主义利益的动机就是错误的或低下的。(3)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分为长远的动机和短暂的动机。(4)从动机与学习活动关系来分,可以分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间接的学习动机。直接的学习动机,是指孩子学习是由于学习的直接兴趣而引起的,间接的学习动机是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是社会要求在孩子学习上的反应。例如,孩子好好学习,是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参加祖国的建设。孩子的学习动机,经常是多种动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有时一个孩子可能有几种动机在推动他学习,但是其中总有一个是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当然,各类动机也是相互联系、综合地起作用的。(二)学习目的的概
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
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
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对学习的影响
本章要点
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认知失调论自我效能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要求识记学习动机的含义及构成
(一)动机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动物的行为简单,其行为原因比较容易理解。人的行为复杂,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不易解释。在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时,直接观察到的是外界施加的刺激和机体(人与动物)作出的反应(行为)。至于包括人在内的机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在心理学回答涉及行为起因的问题时便假设一个中间变量,即动机,以解释行为的起因和动力。在涉及动物行为动机时,常用需要和内驱力来解释。如食物剥夺引起饥饿,这种饥饿刺激作为一种内驱力驱使动物寻找食物;动物吃到食物,饥饿消失,停止寻找食物的行为。在涉及人的行为时,除了使用需要和内驱力等概念之外,还用目标、兴趣、愿望、理想、信念等概念来解释。因此,需要、目标(或目的)、内驱力、兴趣、理想、信念等都成了描述人的行为原因的术语,它们表达的概念难以严格区分。
动机有两种功能:第一,唤醒与维持功能。动机水平高的个体同动机水平低的个体相比,其情绪和意识处于较高的唤醒状态,在动机指向的目标达到之前,这种唤醒状态将维持下去。如学生在迎接高考或中考时,其唤醒状态保持较高水平,一直要到考试结束后,思想和情绪才会放松。第二,指向功能。有较强动机的个体,同无动机的个体相比,其思想和行为更集中指向满足动机的客体或事物。如一名球探与一名普通球迷同看一场足球赛,由于球探有特殊动机,其行为指向与普通球迷不同,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他需要的球员的表现上。
学习动机的三种分类
学习动机的三种分类
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进步行为,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思考方法的过程。学习动机是学习过
程中的主要动力,影响着学习者的意志力和兴趣,其包括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认知尤其是动机激发的学习行为,如“有益奖励”,“情感满足”等。一般来说,这些动机是由主观上的愿景和积极的思想、感情引发的,它们可以
激发学习者的热情、自信和积极态度。通过内在动机的激励,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
的学习目标。
外在动机是指从外界获得的强化机制,如奖励、表扬、责备和制裁等,它们可以进一步促进学习过程,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热情,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思想。如果有完善的外部动机,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在追求学习成就和发展的路上获得积极的结果。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的三种分类主要有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以及目标动机。内在动机是一种独立的学习类型,负责激发和强化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外在动机指依赖外部强化机制,如表扬、奖励、纪律等;而目标动机旨在激发学习者实现个人预期的学习成就。这些动机
不仅有利于学习者获取知识,还能促进他们获得学习成就。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
点
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自身学习活动,并引导其行为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发展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学习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和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缺失,并努力得到充实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意图。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是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2.学习动机的种类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距离的直接动机和远距离的间接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
(2)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有五种,按一定的层次从低到高排列,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人的需求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求。自我实现作为最高需要之一,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创造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努力又快又好地解决一个问题的愿望或趋势。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他把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争取成功,一类是避免失败。
“学习动机”结构和分类
“学习动机”结构和分类
“学习动机”结构和分类-TXK
动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它是指在自我调节(自我效能、归因等) 作用下,个体使自己的内在要求(需要、驱力等) 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目标、奖惩等) 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
成就动机:学习是为追求较高目标完成新奇而有难度的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
威信动机:把学习看作是赢得别人尊重与威信的基本条件,并能将当前学习与以后的社会地位联系起来。
认知动机:为获取更多知识提高认积,学习自觉性高,善于讨论和钻研学习中的认知类问题。
附属动机:学习目标直接指向考大学、易就业、高分数、提高家庭社会地位等。
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内在因素,即学生对活动本事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活动本事就能使其得到满足,无需外力作用,也不必施以外部的表扬和奖励使之产生某种荣誉感。
外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再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
布鲁纳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而Biggs 和Moose 分为四类: 外部动机、社会动机、成就动机和内部动机;有的学者将学习动机分为: 认识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三种;我国有学者将学习动机又分为学习志向与学习兴趣两种。
学习动机主要由求知进取、回报社会、追求优越、追求荣耀等四
个因素构成;自评与他评结果的比较说明,学生和老师都高估了在求知进取因素上的动机强度;
学习动机分内在学习驱动力和外在学习诱因两部份。学习内驱力分为心理内驱力和社会性内驱力。心理内驱力包括求知欲、焦虑、自我效能感;社会性内驱力包括依附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等。外在学习诱因指期望、竞争和惩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对学习的影响
本章要点
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认知失调论自我效能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要求识记学习动机的含义及构成
(一)动机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动物的行为简单,其行为原因比较容易理解。人的行为复杂,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不易解释。在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时,直接观察到的是外界施加的刺激和机体(人与动物)作出的反应(行为)。至于包括人在内的机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在心理学回答涉及行为起因的问题时便假设一个中间变量,即动机,以解释行为的起因和动力。在涉及动物行为动机时,常用需要和内驱力来解释。如食物剥夺引起饥饿,这种饥饿刺激作为一种内驱力驱使动物寻找食物;动物吃到食物,饥饿消失,停止寻找食物的行为。在涉及人的行为时,除了使用需要和内驱力等概念之外,还用目标、兴趣、愿望、理想、信念等概念来解释。因此,需要、目标(或目的)、内驱力、兴趣、理想、信念等都成了描述人的行为原因的术语,它们表达的概念难以严格区分。
动机有两种功能:第一,唤醒与维持功能。动机水平高的个体同动机水平低的个体相比,其情绪和意识处于较高的唤醒状态,在动机指向的目标达到之前,这种唤醒状态将维持下去。如学生在迎接高考或中考时,其唤醒状态保持较高水平,一直要到考试结束后,思想和情绪才会放松。第二,指向功能。有较强动机的个体,同无动机的个体相比,其思想和行为更集中指向满足动机的客体或事物。如一名球探与一名普通球迷同看一场足球赛,由于球探有特殊动机,其行为指向与普通球迷不同,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他需要的球员的表现上。
动机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内驱力是推动有机体的能量,包括生理的内驱力和社会的内驱力;诱因是指吸引有机体的行为目标,即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目的物。当有机体的行为被内驱力激起并指向一定的诱因时,就会产生行为的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某种活动。
(二)学习动机及其构成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内驱力和学习诱因,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动机的系统。
1.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
对于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他们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学习动机。在课堂里学生主要有哪些需要和动机可以促使他们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它们是由哪些心理因素构成的?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需要)构成。
(1) 认知的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不少心理学家根据经验和实验证明,一般说来,这种内驱力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如探究、操作、领会以及应付环境等有关的心理素质中派生出来的。认知内驱力可能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动机。目前,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内部动机的作用,越来越强调以“了解和理解”激发进—步学习的动机的价值。他们指出,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而不是让他们被各种外来的奖励所左右。
(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内驱力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成就动机这个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既可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当时学业上可能达到的造诣,又可促使学生在这一成就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指向今后在学术和职业方面的目标。换句话说,自我提高的动机,既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力图用学业成绩来取得名次或等第的一种手段,也是他们在未来的学术生涯或职业生涯中谋求作出贡献和取得地位的一种手段。
(3) 附属的内驱力
附属的内驱力指的是一个人为了赢得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是一种典型的外部动机。学生求得学业成就,并不是把它看作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要从长者那里获得赞许或认可。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第一,学生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长者是学生所追随和效仿的人物;第二,学生从长者那儿博得的赞许或认可(如被长者视为可爱的、聪明的、有发展前途的人,而且得到种种优惠的待遇)中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所谓派生地位,不是由他本身的成就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所追随和效仿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不断给予的赞许或认可中引申出来的;第三,享受到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包括对学业成就方面的一些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这种赞许往往使一个人的派生地位更确定、更巩固。
应该注意的是,在成就动机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与附属的内驱力这三个组成部分的不同比重,通常因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种族起源以及人格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学生课堂学习动机中既有内部动机的成分,也有外部动机的成
分,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应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使之产生内部动机。同时,也不应否认外部动机的作用,应该使两者互相配合,共同发挥激励作用。
2.学习动机的外在诱因
学习诱因是指吸引有机体的行为目标,即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目的物或刺激物。诱因可以是简单的物体如食物、水等,也可以是复杂的事物如名誉、地位等。诱因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个体因趋向或取得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如食物)称为正诱因;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如电击)称为负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要求识记学习动机不同角度的分类
(一)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划分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正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低下的学习动机。判断学习动机正确与错误或高尚与低下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和集体。如把学习看成是对社会多作贡献和应尽的义务,则是正确的、高尚的动机,而把学习看成是猎取个人名利的手段,则是错误的、低下的动机。但这种划分有时难以正确地掌握标准,因此,需持谨慎态度。对许多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并不理解什么是高尚的动机,他们可能就是为了一个好的分数或为获得父母的奖赏而学习的。因此,这种划分有简单化之嫌。
(二)根据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划分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测验或为了博得老师的好评等。这种动机很具体,效果比较明显,但不够稳定,易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是指由于了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实现个人对社会作贡献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既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理智色彩,又与个人的志向、理想、世界观相联系,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作用。
(三)根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划分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主导性的学习动机和辅助性的学习动机。人的动机虽多种多样,但在一定的时期内或某个特定的活动上总是有一种或一些动机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这就是主导性动机,它对人的活动起着主要作用,制约着活动驱力的大小、久暂以及活动的方向。其他动机则处于从属地位,只起辅助作用,称为辅助动机。
(四)根据动机的强弱标准划分
把学习动机分为普通型学习动机和偏重型学习动机。前者是指对所有学习活动都有学习动机,不但对所有知识性的学科都认真学习,而且对技能型学科甚至课外活动也从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