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3-2_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优化练习新人教

合集下载

新版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最新目录(1)-新版.pdf

新版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最新目录(1)-新版.pdf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2函数及其表示1.3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2.3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函数与方程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直线的方程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2基本算法语句1.3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第三章概率3.1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和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函数y=Asin(ωx+ψ)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1.2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1.3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阅读与思考估计根号下2的值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前n项和阅读与思考九连环探究与发现购房中的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阅读与思考错在哪儿信息技术应用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3.4基本不等式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2双曲线2.3抛物线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变化率与导数3.2导数的计算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阅读与思考科学发现中的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信息技术应用用Word2002绘制流程图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2.2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3双曲线探究与发现2.4抛物线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变化率与导数1.2导数的计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1.6微积分基本定理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选修2-3 第一章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1.2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3二项式定理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阅读与思考这样的买彩票方式可行吗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第三章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选修3-1:第一章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1.2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3二项式定理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阅读与思考这样的买彩票方式可行吗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第三章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选修3-3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一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三球面的对称性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一球面上的距离二球面上的角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一极与赤道二球面二角形三球面三角形1.球面三角形2.三面角3.对顶三角形4.球极三角形第四讲球面三角形一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二、球面“等腰”三角形三球面三角形的周长四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1.“边边边”(s.s.s)判定定理2.“边角边”(s.a.s.)判定定理3.“角边角”(a.s.a.)判定定理4.“角角角”(a.a.a.)判定定理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一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二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三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二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1.向量的向量积2.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明三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四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一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二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三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阅读与思考非欧几何简史选修3-4: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一平面刚体运动1.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2.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二对称变换1.对称变换的定义2.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3.对称变换的合成4.对称变换的性质5.对称变换的逆变换三平面图形的对称群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一n元对称群Sn二多项式的对称变换三抽象群的概念1.群的一般概念2.直积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一带饰和面饰二化学分子的对称群三晶体的分类四伽罗瓦理论选修4-1: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圆周角定理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三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四弦切角的性质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一平行摄影二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选修4-2: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1.旋转变换2.反射变换3.伸缩变换4.投影变换5.切变变换(二)变换、矩阵的相等二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二)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一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二矩阵乘法的性质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一逆变换与逆矩阵1.逆变换与逆矩阵2.逆矩阵的性质二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三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2.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二特征向量的应用1.Aa的简单表示2.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选修4-5: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基本不等式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二讲讲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法二综合法与分析法三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一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二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三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一数学归纳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选修4-6第一讲整数的整除一整除1.整除的概念和性质2.带余除法3.素数及其判别法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最大公因数2.最小公倍数三算术基本定理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一同余1.同余的概念2.同余的性质二剩余类及其运算三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四一次同余方程五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六弃九验算法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一二元一次不定方程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三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一信息的加密与去密二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选修4-7:第一讲优选法一什么叫优选法二单峰函数三黄金分割法——0.618法1.黄金分割常数2.黄金分割法——0.618法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研究简史四分数法1.分数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2.分数法的最优性五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1.对分法2.盲人爬山法3.分批试验法4.多峰的情形六多因素方法1.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2.平行线法3.双因素盲人爬山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一正交试验设计法1.正交表2.正交试验设计3.试验结果的分析4.正交表的特性二正交试验的应用选修4-9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一风险与决策的关系二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1.风险(平均损失)2.平均收益3.损益矩阵4.风险型决策探究与发现风险相差不大时该如何决策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一马尔可夫链简介1.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2.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二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三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1.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2.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3.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4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4

1.若向量 a,b 不共线,则 c=2a-b,d=3a-2b, 试判断 c,d 能否作为基底. 解:设存在实数 λ,使 c=λd, 则 2a-b=λ(3a-2b), 即(2-3λ)a+(2λ-1)b=0, 由于向量 a,b 不共线, 所以 2-3λ=2λ-1=0,这样的 λ 是不存在的, 从而 c,d 不共线,c,d 能作为基底.
探究点二 用基底表示平面向量
如图所示,在▱ABCD 中,点 E,F
分别为 BC,DC 边上的中点,DE 与 BF 交 于点 G,若A→B=a,A→D=b,试用 a,b 表 示向量D→E,B→F.
[解] D→E=D→A+A→B+B→E =-A→D+A→B+12B→C
=-A→D+A→B+12A→D=a-12b.
4.若 a,b 不共线,且 la+mb=0(l,m∈R),则 l=________, m=________. 答案:0 0 5.若A→D是△ABC 的中线,已知A→B=a,A→C=b,若 a,b 为基底,则A→D=________. 答案:12(a+b)
探究点一 对基底的理解
设 O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两对角线的交点,给出下列向
解:D→E=D→C+C→E=2F→C+C→E=-2C→F+C→E=-2b+a.
B→F=B→C+C→F=2E→C+C→F
=-2C→E+C→F=-2a+b.
用基底表示向量的两种方法 (1基底表示为止. (2)通过列向量方程或方程组的形式,利用基底表示向量的唯一 性求解.
对基底的理解 (1)两个向量能否作为一组基底,关键是看这两个向量是否共 线.若共线,则不能作基底,反之,则可作基底. (2)一个平面的基底若确定,那么平面上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由 这组基底唯一线性表示出来,设向量 a 与 b 是平面内两个不共 线的向量,若 x1a+y1b=x2a+y2b,则xy11==yx22.,

2-3-2、3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3-2、3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第二章
2.2 2.3.2 、2.3.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4
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P94-98回答下列问题. 1.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
垂直 把一个平面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________的向量,叫做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
第二章
2.2 2.3.2 、2.3.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4
第二章
2.3.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2.3.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4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典例讲练
课后强化作业
第二章
2.2 2.3.2 、2.3.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4
课前自主预习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C与BD交于点O,下列是 正交分解的是( )
→ → → A.AB=OB-OA → → → C.AD=AB+BD
→ → → B.BD=AD-AB → → → D.AB=AC+CB
第二章
2.2 2.3.2 、2.3.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4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4
3.向量与坐标的关系 → → (x,y) 设 OA =xi+yi,则向量 OA 的坐标_______就是终点A的坐 → 坐标 标;反过来,终点A的_______就是向量 OA 的坐标(x,y).因 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可以用一有序 实数对唯一表示.即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与实数对是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优化练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优化练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时作业] [A 组 基础巩固]1.已知e 1和e 2是表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下面四组向量中不能作为一组基底的是( ) A .e 1和e 1+e 2 B .e 1-2e 2和e 2-2e 1 C .e 1-2e 2和4e 2-2e 1D .e 1+e 2和e 1-e 2解析:∵e 1-2e 2=-12(4e 2-2e 1),∴e 1-2e 2与4e 2-2e 1共线,故不能作为基底. 其余三组均不共线. 答案:C2.如果e 1,e 2是平面α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已知实数λ1,λ2,则向量λ1e 1+λ2e 2不一定在平面α内B .对平面α内任一向量a ,使a =λ1e 1+λ2e 2的实数λ1,λ2有无数对C .若有实数λ1,λ2使λ1e 1+λ2e 2=0,则λ1=λ2=0D .对平面α内任一向量a ,使a =λ1e 1+λ2e 2的实数λ1,λ2不一定存在解析:选项A 中,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λ1e 1+λ2e 2与e 1,e 2共面,所以A 项不正确;选项B 中,实数λ1,λ2有且仅有一对,所以B 项不正确;选项D 中,实数λ1,λ2一定存在,所以D 项不正确;很明显C 项正确. 答案:C3.四边形OABC 中,CB →=12OA →,若OA →=a ,OC →=b ,则AB →=( )A .a -12bB.a2-b C .b +a2D .b -12a解析:AB →=AO →+OC →+CB →=-a +b +12a =b -12a ,故选 D.答案:D4.若P 为△OAB 的边AB 上一点,且△OAP 的面积与△OAB 的面积之比为1∶3,则有( ) A.OP →=OA →+2OB →B.OP →=2 OA →+OB →C.OP →=23OA →+13OB →D.OP →=13OA →+23OB →解析:因为△OAP 的面积与△OAB 的面积之比为1∶3,所以AP →=13AB →,所以OP →-OA →=13(OB →-OA →),所以OP →=23OA →+13OB →.答案:C5.已知|OA →|=2,|OB →|=3,∠AOB =120°,点C 在∠AOB 内,∠AOC =30°,设OC →=mOA →+nOB →(m ,n ∈R ),则m n=( )A.32B. 3C.233D.32解析:如图,过点C 作CM ∥OB ,∥OA , 则OC →=OM →+ON →,设|ON →|=x ,则|OM →|=2x , OC →=2x ·OA →|OA →|+x ·OB→|OB →|=xOA →+33xOB →,所以m =x ,n =3x 3,所以m n =x3x3= 3. 答案:B6.若|a |=|b |=|a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________. 解析:如图,OA →=a ,OB →=b ,BA →=a -b , 因为|a |=|b |=|a -b |,所以OA =OB =AB , 所以a 与b 的夹角为∠AOB =60°. 答案:60°7.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和F 分别是边CD 和BC 的中点,若AC →=λAE →+μAF →,其中λ,μ∈R ,则λ+μ=________.解析:设AB →=a ,AD →=b ,则AE →=12a +b ,AF →=a +12b ,得a =23(2 AF →-AE →),b =23(2 AE →-AF →),又因为AC →=a +b ,所以AC →=23(AE →+AF →),即λ=μ=23,所以λ+μ=43.答案:438.如图所示,已知E 、F 分别是矩形ABCD 的边BC 、CD 的中点,EF 与AC 交于点G ,若AB →=a ,AD →=b ,用a ,b 表示AG →=________.解析:AG →=AE →-GE →=AB →+BE →-GE →=a +12b -12FE →=a +12b -12×12DB →=a +12b -14(a -b )=34a +34b.答案:34a +34b9.如图所示,设M ,N ,P 是△ABC 三边上的点, 且BM →=13BC →,→=13CA →,AP →=13AB →,若AB →=a ,AC →=b ,试用a ,b 将MN →,NP →,PM →表示出来.解析:NP →=AP →-AN →=13AB →-23AC →=13a -23b ,MN →=→-CM →=-13AC →-23CB →=-13b -23(a -b )=-23a +13b , PM →=-MP →=-(MN →+NP →)=13(a +b ).10.若点M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AM →=34AB →+14AC →.(1)求△ABM 与△ABC 的面积之比;(2)若N 为AB 中点,AM 与交于点O ,设BO →=xBM →+yBN →,求x ,y 的值. 解析:(1)由AM →=34AB →+14AC →可知M ,B ,C 三点共线,如图,令BM →=λBC →⇒AM →=AB →+BM →=AB →+λBC →=AB →+λ(AC →-AB →)=(1-λ)AB →+λAC →⇒λ=14,所以S △ABM S △ABC =14,即面积之比为1∶4.(2)由BO →=xBM →+yBN →⇒BO →=xBM →+y 2BA →,BO →=x 4BC →+yBN →,由O ,M ,A 三点共线及O ,N ,C 三点共线⇒⎩⎪⎨⎪⎧ x +y2=1,x4+y =1⇒⎩⎪⎨⎪⎧x =47,y =67.[B 组 能力提升]1.在△ABC 中,已知AB =2,BC =3,∠ABC =60°,AH ⊥BC 于H ,M 为AH 的中点,若AM →=λAB →+μAC →,则λ,μ的值分别是( ) A.16,13 B.13,16 C.12,13D.14,16解析:AM →=12AH →=12(AB →+BH →),因为AH ⊥BC ,∠ABC =60°, 所以BH =1,所以BH =13BC ,故AM →=12AB →+12BH →=12AB →+16BC →=12AB →+16(AC →-AB →)=13AB →+16AC →, 故λ=13,μ=16.答案:B2.若OP 1→=a ,OP 2→=b ,P 1P →=λPP 2→(λ≠-1),则OP →=( ) A .a +λb B .λa +(1-λ)b C .λa +bD.11+λa +λ1+λb 解析:因为OP →=OP 1→+P 1P →=OP 1→+λPP 2→=OP 1→+λ(OP 2→-OP →)=OP 1→+λOP 2→-λOP →,所以(1+λ)OP →=OP 1→+λOP 2→,所以OP →=11+λOP 1→+λ1+λOP 2→=11+λa +λ1+λB.答案:D3.设非零向量a 、b 、c 满足|a |=|b |=|c |,a +b =c ,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 .150° B .120° C .60°D .30°解析:∵|a |=|b |=|c |≠0,且a +b =c , ∴如图所示就是符合题设条件的向量, 易知OACB 是菱形,△OBC 和△OAC 都是等边三角形. ∴a 与b 的夹角为120°. 答案:B4.已知e 1,e 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AB →=2e 1+k e 2,CB →=e 1+3e 2,CD →=2e 1-e 2,如果A ,B ,D 三点共线,则k 的值为________.解析:BD →=CD →-CB →=2e 1-e 2-(e 1+3e 2)=e 1-4e 2.因为A ,B ,D 三点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λ,使AB →=λBD →,即2e 1+k e 2=λ(e 1-4e 2),所以⎩⎪⎨⎪⎧λ=2,k =-4λ,解得k =-8.答案:-85.如图所示,PQ 过△AOB 的重心G ,设OA →=a , OB →=b ,OP →=m a ,OQ →=n b.求证:1m +1n=3.解析:连接OG 并延长,交AB 于M (图略), 则M 是AB 的中点,由G 为△OAB 的重心得:OG →=23OM →=23×12(OA →+OB →)=13(a +b ),PG →=OG →-OP →=13(a +b )-m a=⎝ ⎛⎭⎪⎫13-m a +13b , QG →=OG →-OQ →=13(a +b )-n b ,=13a +⎝ ⎛⎭⎪⎫13-n b. ∵P ,G ,Q 三点共线, ∴PG →=λQG →,即⎝ ⎛⎭⎪⎫13-m a +13b =λ3a +⎝ ⎛⎭⎪⎫13-n λb.∵a ,b 不共线,∴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 ⎩⎪⎨⎪⎧13-m =λ3,13=⎝ ⎛⎭⎪⎫13-n λ⇒m +n =3mn ,∴1m +1n=3.6.如图所示,OM ∥AB ,点P 在由射线OM 、线段OB 及线段AB 的延长线围成的阴影区域内(不含边界)运动, 且OP →=xOA →+yOB →. (1)求x 的取值X 围;(2)当x =-12时,求y 的取值X 围.解析:(1)因为OP →=xOA →+yOB →,以OB 和OA 的反向延长线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OP 为此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当OP 长度增大且靠近OM 时,x 趋向负无穷大,所以x 的取值X 围是(-∞,0).(2)如图所示,当x =-12时,在OA 的反向延长线取点C ,使OC =12OA ,过C 作CE ∥OB ,分别交OM 和AB 的延长线于点D ,E ,则CD =12OB ,CE =32OB ,要使P 点落在指定区域内,则P 点应落在DE 上, 当点P 在点D 处时OP →=-12OA →+12OB →,当点P 在点E 处时OP →=-12OA →+32OB →,所以y 的取值X 围是⎝ ⎛⎭⎪⎫12,32.。

高中数学必修四《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PPT

高中数学必修四《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PPT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想一想 1.判断两个向量能否作为基底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判断两个向量能否作为基底的关键是看它们是否共 线,若共线,则不能作为基底,否则可以作为基底.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两向量的夹角与垂直
(1)夹角:已知两个__非__零__向__量___a 和 b,作O→A=a,O→B =b,则∠__A_O__B__=θ 叫做向量 a 与 b 的夹角.
【答案】 30° 60°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名师点评】 两向量夹角的实质和求解 (1)明确两向量夹角的定义,实质是从同一起点出发的两 个非零向量构成的不大于平角的角,结合平面几何知识 加以解决. (2)求两个向量的夹角关键是利用平移的方法使两个向量 起点重合,作出两个向量的夹角,按照“一作二证三 算”的步骤求出.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跟踪训练
2.如图所示,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 (1)求向量A→B与向量B→C的夹角; (2)若 E 为 BC 的中点,求向量A→E与E→C的夹角.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解:(1)∵△ABC 为正三角形, ∴∠ABC=60°.延长 AB 至点 D,使|A→B|=|B→D|, ∴A→B=B→D, ∴∠DBC 为向量A→B与B→C的夹角,且∠DBC=120°. (2)∵E 为 BC 的中点,∴AE⊥BC, ∴A→E与E→C的夹角为 90°.
已知向量 a 与 b 的夹角为 60°,则向量-3a 和-12b 的夹 角为________.
答案:60°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典题例证技法归纳
题型探究
题型一 对基底概念的理解 例1 设e1,e2是不共线的两个向量,给出下列四组向量:

高中数学各章节内容

高中数学各章节内容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ﻫ1.1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ﻫ1.3函数的基本性质ﻫ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ﻫ2.1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2.3 幂函数ﻫ第三章函数的应用ﻫ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ﻫ3.1函数与方程ﻫ【必修二】ﻫ第一章空间几何体ﻫ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ﻫ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ﻫ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ﻫ第三章直线与方程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ﻫ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ﻫ第四章圆与方程ﻫ4.1 圆的方程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空间直角坐标系ﻫﻫ【必修三】ﻫ第一章算法初步ﻫ1.1算法与程序框图ﻫ1.2 基本算法语句1.3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ﻫ2.1 随机抽样ﻫ2.2用样本估计总体ﻫ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ﻫ第三章概率ﻫ3.1随机事件的概率ﻫ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ﻫ【必修四】ﻫ第一章三角函数ﻫ1.4 1.1任意角和弧度制ﻫ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ﻫ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ﻫ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ﻫ1.5 函数的图象ﻫ第二章平面向量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ﻫ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ﻫ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ﻫ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ﻫ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ﻫ3.2简单的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ﻫ三角恒等变换ﻫﻫ【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ﻫ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ﻫ第二章数列2.2等差数列ﻫ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ﻫ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ﻫﻫ第三章不等式2.4等比数列ﻫﻫ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ﻫ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ﻫ3.4基本不等式选修2-1ﻫﻫ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ﻫ1-1命题及其关系ﻫﻫﻫ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ﻫ小结复习参考题2-1曲线与方程ﻫ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ﻫﻫ2-2椭圆ﻫﻫ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ﻫ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3双曲线ﻫﻫ探究与发现2-4抛物线ﻫ探究与发现ﻫ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ﻫ小结复习参考题ﻫ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ﻫ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ﻫ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1小结ﻫﻫ复习参考题ﻫﻫ选修2-2 ﻫﻫ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ﻫﻫ变化率与导数ﻫ1-2导数的计算ﻫﻫ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6微积分基本定理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ﻫﻫ1-5定积分的概念ﻫﻫ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ﻫ第二章推理与证明ﻫ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ﻫ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ﻫ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ﻫ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ﻫ小结ﻫ复习参考题选修2-3ﻫ第一章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ﻫ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ﻫ1-2排列与组合1-3二项式定理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ﻫﻫ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小结ﻫ复习参考题ﻫ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ﻫ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阅读与思考这样的买彩票方式可行吗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ﻫ2-4正态分布ﻫ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ﻫﻫ小结复习参考题ﻫﻫ第三章统计案例ﻫ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ﻫﻫ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ﻫ实习作业ﻫﻫ小结ﻫ复习参考题。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课件3新人教A版必修4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课件3新人教A版必修4
1 (4,2),所以 2
=(2,1).
(2)设点A(x,y),则x= | OA | cos 60=4 3cos 60=2 3,
y= OA sin 60=4 3sin 60=6, 即 A 2 3,6 , 所以


OA= 2 3,6 .


【方法技巧】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技巧 (1)若已知向量的坐标,则直接应用两个向量和、差及向量数乘的运算法则进 行. (2)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则可先求出向量的坐标,然后再进行向量的 坐标运算. (3)向量的线性坐标运算可完全类比数的运算进行.
(x1+x2,y1+y2); ①a+b= _______________ (x1-x2,y1-y2) ; ②a-b= _____________ (λx1,λy1) ③λa= ____________.
(2)重要结论:已知向量 y2),则 的起点A(x1,y1),终点B(x2,
(x2-x1,y2-y1) = _____________.
=(x-5,2-y+2)=(4,6),解得x=9,
2.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 =(3,7), =(-2,1).求 的坐标.
【解析】因为 DB AB -AD =(-2,1)-(3,7)=(-5,-6),
1 5 所以 OB DB (- ,-3). 2 2
(2)定义坐标: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x_______ ,y) xi+yj 则有序数对 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得a=_____. 叫做向量a的坐标. (3)特殊向量的坐标:i=(1,0),j=(0,1),0=(0,0).
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DL教育 最新高考 高中数学课件(可改)课件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3课时)

DL教育 最新高考 高中数学课件(可改)课件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3课时)

思考3
已知点A(x1,y1),B(x2,y2),那么向量
→ AB
的坐标是什么?
一般地,一个任意向量的坐标如何计算?点的坐标与向量的坐标
有何区别? 答 A→B=(x2-x1,y2-y1). 任意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该向量的 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坐标.
(1)向量a=(x,y)中间用等号连接,而点的坐标A(x,y)中间没有
跟踪训练3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7), (4,6),(1,-2),求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解 不妨设A(3,7),B(4,6),C(1,-2),第四个顶点为D(x,y).则 A、B、C、D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有以下三种情形. (1)当平行四边形为 ABCD 时,A→B=D→C,
∴(4,6)-(3,7)=(1,-2)-(x,y),
跟踪训练1 已知a=(-1,2),b=(2,1),求: (1)2a+3b; 解 2a+3b=2(-1,2)+3(2,1) =(-2,4)+(6,3)=(4,7). (2)a-3b;
解 a-3b=(-1,2)-3(2,1) =(-1,2)-(6,3)=(-7,-1).
(3)12a-13b. 解 12a-13b=12(-1,2)-13(2,1)
填要点·记疑点
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1)向量的正交分解: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 互相垂直 的向量, 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 (2)向量的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轴,y轴 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j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 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得a= xi+yj,则 有序数对(x,y) 叫 做向量a的坐标,a=(x,y) 叫做向量a的坐标表示.
=(-2,-16)+(-12,-3)=(-14,-19).

第二章23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第二章23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返回
[活学活用] 已知 a=(1,2),b=(-3,2),当实数 k 为何值时,(ka+b)∥(a- 3b)?这两个向量的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解:∵a=(1,2),b=(-3,2), ∴ka+b=(k-3,2k+2),a-3b=(10,-4). 由题意得(k-3)×(-4)-10(2k+2)=0,解得 k=-13. 此时 ka+b=-13a+b=-13(a-3b), ∴当 k=-13时,(ka+b)∥(a-3b),并且它们的方向相反.
A.3
B.-3
1 C.3 解析:选 C
D.-13 ∵a∥b,∴(-1)×(-1)=3x,∴x=13.
返回
2.已知 A(2,-1),B(3,1),则与 AB平行且方向相反的向量 a

()
A.(2,1) C.(-1,2)
B.(-6,-3) D.(-4,-8)
解析:选 D AB=(1,2),向量(2,1)、(-6,-3)、(-1,2) 与(1,2)不平行;(-4,-8)与(1,2)平行且方向相反.
返回
3.已知向量 a=(1,2),b=(-2,3),若 λa+μb 与 a+b 共线,则 λ 与 μ 的关系是________. 解析:∵a=(1,2),b=(-2,3),∴a+b=(1,2)+(-2,3)=(- 1,5),λa+μb=λ(1,2)+μ(-2,3)=(λ-2μ,2λ+3μ), 又∵(λa+μb)∥(a+b), ∴-1×(2λ+3μ)-5(λ-2μ)=0, ∴λ=μ. 答案:λ=μ
返回
∴yx==-2+11+231+×+2323×23-31,,
即xy==3545.,
故 P 点坐标为54,35.
(2)当 P1P 与 PP2 反向时,则有 P1P =-23 PP2 ,设 P 点坐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3.2-2.3.3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3.2-2.3.3含答案

2.3.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2.3.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课时目标 1.掌握向量的正交分解,理解平面向量坐标的概念,会写出给定向量的坐标,会作出已知坐标表示的向量.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能准确运用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的坐标运算法则进行有关的运算.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向量的正交分解: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__________的向量,叫作把向量正交分解.(2)向量的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____________i ,j 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a =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叫作向量a 的坐标,________________叫作向量的坐标表示.(3)向量坐标的求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A (x ,y ),则OA →=________,若A (x 1,y 1),B (x 2,y 2),则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若a =(x 1,y 1),b =(x 2,y 2),则a +b =________________,即两个向量和的坐标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2)若a =(x 1,y 1),b =(x 2,y 2),则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两个向量差的坐标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差.(3)若a =(x ,y ),λ∈R ,则λa =________,即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一、选择题1.已知平面向量a =(1,1),b =(1,-1),则向量12a -32b 等于( ) A .(-2,-1) B .(-2,1)C .(-1,0)D .(-1,2)2.已知a -12b =(1,2),a +b =(4,-10),则a 等于( ) A .(-2,-2) B .(2,2)C .(-2,2)D .(2,-2)3.已知向量a =(1,2),b =(2,3),c =(3,4),且c =λ1a +λ2b ,则λ1,λ2的值分别为( )A .-2,1B .1,-2C .2,-1D .-1,24.已知M (3,-2),N (-5,-1)且MP →=12MN →,则点P 的坐标为( ) A .(-8,1) B.⎝⎛⎭⎫1,32 C.⎝⎛⎭⎫-1,-32 D .(8,-1) 5.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为一条对角线.若AB →=(2,4),AC →=(1,3),则BD →等于( )A .(-2,-4)B .(-3,-5)C .(3,5)D .(2,4)6.已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其中A (5,-1),B (-1,7),C (1,2),则顶点D 的坐标为( )A .(-7,0)B .(7,6)C .(6,7)D .(7,-6)题 号 1 2 3 4 5 6 答 案二、填空题7.已知平面上三点A (2,-4),B (0,6),C (-8,10),则12AC →-14BC →的坐标是________. 8.已知A (-1,-2),B (2,3),C (-2,0),D (x ,y ),且AC →=2BD →,则x +y =________.9.若向量a =(x +3,x 2-3x -4)与AB →相等,其中A (1,2),B (3,2),则x =________.10.函数y =x 2+2x +2按向量a 平移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 =x 2,则向量a 的坐标是________.三、解答题11.已知a =(-2,3),b =(3,1),c =(10,-4),试用a ,b 表示c .12.已知平面上三个点坐标为A (3,7),B (4,6),C (1,-2),求点D 的坐标,使得这四个点为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能力提升13.已知P ={a |a =(1,0)+m (0,1),m ∈R },Q ={b |b =(1,1)+n (-1,1),n ∈R }是两个向量集合,则P ∩Q 等于( )A .{(1,1)}B .{(-1,1)}C .{(1,0)}D .{(0,1)}14.函数y =cos ⎝⎛⎭⎫2x +π6-2的图象F 按向量a 平移到F ′,F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当y =f (x )为奇函数时,向量a 可以等于( )A.⎝⎛⎭⎫-π6,-2B.⎝⎛⎭⎫-π6,2 C.⎝⎛⎭⎫π6,-2 D.⎝⎛⎭⎫π6,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面内的点、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有序实数对三者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关系图如图所示:2.向量的坐标和这个向量的终点的坐标不一定相同.当且仅当向量的起点在原点时,向量的坐标才和这个终点的坐标相同.2.3.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2.3.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答案知识梳理1.(1)互相垂直 (2)单位向量 x i +y j 有序数对(x ,y ) a =(x ,y ) (3)(x ,y ) (x 2-x 1,y 2-y 1)2.(1)(x 1+x 2,y 1+y 2) (2)(x 1-x 2,y 1-y 2) (3)(λx ,λy )作业设计1.D 2.D3.D [由⎩⎪⎨⎪⎧ λ1+2λ2=3,2λ1+3λ2=4.解得⎩⎪⎨⎪⎧λ1=-1,λ2=2.] 4.C [设P (x ,y ),由(x -3,y +2)=12×(-8,1), ∴x =-1,y =-32.] 5.B [∵AC →=AB →+AD →,∴AD →=AC →-AB →=(-1,-1).∴BD →=AD →-AB →=(-3,-5).]6.D [设D (x ,y ),由AD →=BC →,∴(x -5,y +1)=(2,-5).∴x =7,y =-6.]7.(-3,6)8.112解析 ∵AC →=(-2,0)-(-1,-2)=(-1,2),BD →=(x ,y )-(2,3)=(x -2,y -3),又2BD →=AC →,即(2x -4,2y -6)=(-1,2),∴⎩⎪⎨⎪⎧ 2x -4=-1,2y -6=2, 解得⎩⎪⎨⎪⎧ x =32,y =4,∴x +y =112. 9.-1解析 ∵A (1,2),B (3,2),∴AB →=(2,0).又∵a =AB →,它们的坐标一定相等.∴(x +3,x 2-3x -4)=(2,0).∴⎩⎪⎨⎪⎧ x +3=2,x 2-3x -4=0, ∴x =-1.10.(1,-1)解析 函数y =x 2+2x +2=(x +1)2+1的顶点坐标为(-1,1),函数y =x 2的顶点坐标为(0,0),则a =(0,0)-(-1,1)=(1,-1).11.解 设c =x a +y b ,则(10,-4)=x (-2,3)+y (3,1)=(-2x +3y,3x +y ),∴⎩⎪⎨⎪⎧ 10=-2x +3y ,-4=3x +y , 解得x =-2,y =2,∴c =-2a +2b .12.解 (1)当平行四边形为ABCD 时,AB →=DC →,设点D 的坐标为(x ,y ).∴(4,6)-(3,7)=(1,-2)-(x ,y ),∴⎩⎪⎨⎪⎧ 1-x =1,-2-y =-1, ∴⎩⎪⎨⎪⎧ x =0,y =-1. ∴D (0,-1); (2)当平行四边形为ABDC 时,仿(1)可得D (2,-3);(3)当平行四边形为ADBC 时,仿(1)可得D (6,15).综上可知点D 可能为(0,-1),(2,-3)或(6,15).13.A [设a =(x ,y ),则P =⎩⎨⎧⎭⎬⎫(x ,y )|⎩⎪⎨⎪⎧x =1y =m , ∴集合P 是直线x =1上的点的集合.同理集合Q 是直线x +y =2上的点的集合,即P ={(x ,y )|x =1},Q ={(x ,y )|x +y -2=0}.∴P ∩Q ={(1,1)}.故选A.]14.B [函数y =cos ⎝⎛⎭⎫2x +π6-2按向量a =(m ,n )平移后得到y ′=cos ⎝⎛⎭⎫2x -2m +π6+n -2.若平移后的函数为奇函数,则n =2,π6-2m =k π+π2(k ∈Z ),故m =-π6时适合.]附赠材料答题六注意:规范答题不丢分提高考分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减少或避免不规范答题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具体来说考场答题要注意以下六点:第一,考前做好准备工作。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2章 平面向量课件 2.3.4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2章 平面向量课件 2.3.4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类型二 利用向量共线求参数 【例2】 已知a=(1,2),b=(-3,2),当k为何值时,ka+b与a-3b 平行?平行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 [思路探索] 先求ka+b,a-3b的坐标,再由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列方程组求k. 解 法一 ka+b=k(1,2)+(-3,2)=(k-3,2k+2), a-3b=(1,2)-3(-3,2)=(10,-4). 当ka+b与a-3b平行时,存在唯一的实数λ, 使ka+b=λ(a-3b), 即(k-3,2k+2)=λ(10,-4),
∴-6(x-2)+2(6-y)=0.② 解①②组成的方程组,得x=3,y=3, ∴点P的坐标为(3,3). [规律方法] 求解直线或线段的交点问题,常规方法为写出直线 或线段对应的直线方程,建立方程组求解,而利用向量方法借助 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可减少运算量,且思路简单明快.
【活学活用3】 平面上有A(-2,1),B(1,4),D(4,-3)三点,
新知导学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前提条件
a=(x1,y1),b=(x2,y2),其中b≠0
结论 当且仅当 x1y2-x2y1=0 时,向量a,b(b≠0)共线
温馨提示: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的记忆策略
互动探究 探究点1 如果两个非零向量共线,你能通过它们的坐标判断它们 同向还是反向吗? 提示 当两个向量的对应坐标同号或同为零时,同向;当两个向 量的对应坐标异号或同为零时,反向.例如,向量(1,2)与(-1, -2)反向;向量(1,0)与(3,0)同向;向量(-1,2)与(-3,6)同向;向 量(-1,0)与(3,0)反向等. 探究点2 若a∥b,a=(x1,y1),b=(x2,y2),则必有yx11=xy22吗? 提示 不一定,两个向量中,若有与坐标轴(x轴)平行的向量或 零向量,则不能写成比例式.

2020_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训练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4

2020_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训练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4

第二章 平面向量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A 组 学业达标]1.若k 1a +k 2b =0,则k 1=k 2=0,那么下面关于向量a ,b 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 与b 一定共线B .a 与b 一定不共线C .a 与b 垂直D .a 与b 中至少有一个为0解析: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当a ,b 不共线时,k 1=k 2=0. 答案:B2.如图所示,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OP 1和OP 2将该平面分割成四个部分Ⅰ,Ⅱ,Ⅲ,Ⅳ(不包括边界).若OP →=aOP 1→+bOP 2→,且点P 落在第Ⅲ部分,则实数a ,b 满足 ( )A .a >0,b >0B .a >0,b <0C .a <0,b >0D .a <0,b <0解析:取第Ⅲ部分内一点画图易得a >0,b <0. 答案:B3.如果e 1,e 2是平面α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在下列各命题中不正确的有( )①λe 1+μe 2(λ,μ∈R )可以表示平面α内的所有向量;②对于平面α内的任一向量a ,使a =λe 1+μe 2的实数λ,μ有无数多对;③若向量λ1e 1+μ1e 2与λ2e 1+μ2e 2共线,则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λ1e 1+μ1e 2=λ(λ2e 1+μ2e 2);④若实数λ,μ使λe 1+μe 2=0,则λ=μ=0.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D .②解析: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①④是正确的;对于②,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一旦一个平面的基底确定,那么任意一个向量在此基底下的实数对是唯一的;对于③,当两向量的系数均为零,即λ1=λ2=μ1=μ2 =0时,这样的λ有无数个.故选B. 答案:B4.在△ABC 中,点D 在BC 边上,且BD →=2DC →,设AB →=a ,AC →=b ,则AD →可用基底a ,b 表示为 ( )A.12(a +b ) B.23a +13b C.13a +23b D.13(a +b ) 解析:∵BD →=2DC →,∴BD →=23BC →.∴AD →=AB →+BD →=AB →+23BC →=AB →+23(AC →-AB →)=13AB →+23AC →=13a +23b .答案:C5.设向量m =2a -3b ,n =4a -2b ,p =3a +2b ,试用m ,n 表示p ,p =________.解析:设p =x m +y n ,则3a +2b =x (2a -3b )+y (4a -2b )=(2x +4y )a +(-3x -2y )b ,得⎩⎪⎨⎪⎧2x +4y =3,-3x -2y =2,解得⎩⎨⎧x =-74,y =138.所以p =-74m +138n .答案:-74m +138n6.已知向量e 1,e 2不共线,实数x ,y 满足(3x -4y )e 1+(2x -3y )e 2=6e 1+3e 2,则x -y =________.解析:∵e 1,e 2不共线,∴⎩⎪⎨⎪⎧3x -4y =6,2x -3y =3,解得⎩⎪⎨⎪⎧x =6,y =3,∴x -y =3.答案:37.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AD =12AB ,BE =23BC .若DE →=λ1AB →+λ2AC →(λ1,λ2为实数),则λ1+λ2=________.解析:易知DE →=12AB →+23BC →=12AB →+23(AC →-AB →)=-16AB →+23AC →,所以λ1+λ2=12.答案:128.在梯形ABCD 中,AB ∥CD ,M ,N 分别是DA ,BC 的中点,且DC AB=k (k ≠1).设AD →=e 1,AB →=e 2,选择基底{e 1,e 2},试写出下列向量在此基底下的分解式:DC →,BC →,MN →. 解析:如图,∵AB →=e 2,且DC AB=k ,∴DC →=kAB →=k e 2.又∵AB →+BC →+CD →+DA →=0,∴BC →=-AB →-CD →-DA →=-AB →+DC →+AD →=-e 2+k e 2+e 1=e 1+(k -1)e 2. ∵MN →+NB →+BA →+AM →=0,∴MN →=-NB →-BA →-AM →=BN →+AB →-AM →=12BC →+e 2-12AD →=12[e 1+(k -1)e 2]+e 2-12e 1=k +12e 2. 9.在△ABC 中,点M 是BC 的中点,点N 在AC 上且AN →=2NC →,AM 交BN 于P 点,求AP与AM 的比值.解析:设BM →=a ,CN →=b ,则AM →=AC →+CM →=-a -3b ,BN →=2a +b . ∵A ,P ,M 和B ,P ,N 分别共线, ∴存在实数λ,μ使AP →=λAM →=-λa -3λb , BP →=μBN →=2μa +μb .∴BA →=BP →-AP →=(λ+2μ)a +(3λ+μ)b . 又∵BA →=BC →+CA →=2a +3b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λ+2μ=2,3λ+μ=3,解得⎩⎨⎧λ=45,μ=35,则AP →=45AM →.∴AP 与AM 的比值为45.[B 组 能力提升]10.若OP 1→=a ,OP 2→=b ,P 1P →=λPP 2→(λ≠-1),则OP →=( )A .a +λbB .λa +bC .λa +(1+λ)bD.a +λb 1+λ解析:∵P 1P →=λPP 2→,∴OP →-OP 1→=λ(OP 2→-OP →),(1+λ)OP →=λOP 2→+OP 1→,∴OP →=a +λb1+λ.答案:D11.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CD 与BE 交于点F ,设AB →=a ,AC →=b ,AF →=m a +n b ,则m +n =( )A .1 B.43 C.23D.56解析:AF →=mAB →+nAC →=mAB →+2nAE →, 由B ,F ,E 三点共线,得m +2n =1,① AF →=mAB →+nAC →=2mAD →+nAC →, 由C ,F ,D 三点共线,得2m +n =1,② ①+②得3(m +n )=2,m +n =23.答案:C12.设G 为△ABC 的重心,O 为坐标原点,OA →=a ,OB →=b ,OC →=c ,试用a ,b ,c 表示OG →,则OG →=________.解析:OG →=OC →+CG →=OC →+13(CA →+CB →)=OC →+13(OA →-OC →+OB →-OC →)=13(a +b +c ).答案:13(a +b +c )1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e 1,AC →=e 2,NC →=14AC →,BM →=12MC →,则MN →=________.(用e 1,e 2表示)解析:如图,MN →=CN →-CM →=CN →+2BM →=CN →+23BC →=-14AC →+23(AC →-AB →)=-14e 2+23(e 2-e 1)=-23e 1+512e 2.答案:-23e 1+512e 214.已知△ABC 内一点P 满足AP →=λAB →+μAC →,若△P AB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为1∶3,△P AC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为1∶4,求实数λ,μ的值.解析:如图,过点P 作PM ∥AC ,PN ∥AB ,则AP →=AM →+AN →,所以AM →=λAB →,AN →=μAC →.作PG ⊥AC 于点G ,BH ⊥AC 于点H . 因为S △P AC S △ABC =14,所以PG BH =14.又因为△PNG ∽△BAH ,所以PG BH =PN AB =14,即AM AB =14,所以λ=14,同理μ=13. 15.如图,已知三点O ,A ,B 不共线,且OC →=2OA →,OD →=3OB →,设OA →=a ,OB →=b .(1)试用a ,b 表示向量OE →;(2)设线段AB ,OE ,CD 的中点分别为L ,M ,N ,试证明:L ,M ,N 三点共线.解析:(1)∵B ,E ,C 三点共线, ∴OE →=xOC →+(1-x )OB →=2x a +(1-x )b .①同理,∵A ,E ,D 三点共线,∴OE →=y a +3(1-y )b .②比较①②,得⎩⎪⎨⎪⎧2x =y ,1-x =3(1-y ),解得x =25,y =45,∴OE →=45a +35b .(2)证明:∵OL →=a +b 2,OM →=12OE →=4a +3b 10,ON →=12(OC →+OD →)=2a +3b 2,∴MN →=ON →-OM→=6a +12b 10,ML →=OL →-OM →=a +2b10, ∴MN →=6ML →,又MN →与ML →有公共点M , ∴L ,M ,N 三点共线.。

高中数学探究导学课型第二章平面向量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数学探究导学课型第二章平面向量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1 AB 2 AC.
所以6λ1+λ32= 1 .
答案: 1
2
2
第十四页,共46页。
【备选训练】已知G为△ABC的重心(zhòngAxīBn),a,设AC b. 试用基底a,b表示向量 AG(仿. 照教材P94例1的解析过程)
第十五页,共46页。
【解析】连接(liánjiē)AG并延长,交BC于点D,则D为BC的
的夹角为
答案:120°
第十二页,共46页。
4.设D,E分别(fēnbié)是△ABC的边AB,BC上AD的点1 A,B,
2
BE 2 BC,若
3
DE 1AB 2 AC (λ1,λ2为实数),则
λ1+λ2的值为________.
第十三页,共46页。
【解析( jiě xī)】D易E知 1 AB 2 BC 1 AB 2 AC AB 23 23
3
故AG AB BG AB 2 BF a 2 (b 1 a)
3
32
a 2 b 1 a 2 a 2 b. 3333
第三十二页,共46页。
2.若本例中的基向量 “AB, AD”换为“CE,C即F”若 CE a,CF b试, 用(shìyòng)a,b表示D向E,量BF. 【解析】
第十七页,共46页。
2.对于同一向量a,若基底不同,则表示这一向量a的实数 λ1,λ2的值是否相同? 提示(tíshì):不相同,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a=λ1e1+λ2e2,向量e1,e2改变时,λ1,λ2的值也变化.
第十八页,共46页。
【拓展延伸】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实质 这个(zhè ge)定理告诉我们,平面内任意向量都可以沿 两个不共线的方向分解为两个向量的和,并且这种分解 是唯一的.λ1e1+λ2e2叫做e1,e2的一个线性组合.由平 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如果e1,e2不共线,那么由e1,e2的 所有线性组合构成的集合{λ1e1+λ2e2}(λ1,λ2∈R) 就是平面内的全体向量.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3.2-2.3.3-知识巧解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3.2-2.3.3-知识巧解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2.3.3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疱工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1.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我们选定平面中的一组不共线向量作为基底,则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向量都可用这组基底唯一表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根据需要,人为地选定一组基底来表示相关的量.如图2-3-11,△ABC 中,D 、E 分别是边、的中点.图2-3-11求证:DE 21BC. 证明:先选定一组基底,设=a ,=b ,则=b -a .又∵AD =21AB =21a ,AE =21=21b , ∴=-=21b 21 a =21 (b -a ). ∴=2,即△ABC 中,DE 21BC. 学法一得 利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证明向量共线的过程是:先选好一组基底,用该基底把相关的向量表示出来,再根据两向量共线的条件,确定唯一的实数,证得两向量共线,其实质是判定出两向量的方向与模的关系.2.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此时,这两个互相垂直的基底为正交基底.二、正交分解下向量的坐标1.向量的坐标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使得a =x i +y j .由于向量a 与有序实数对(x ,y)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我们就把(x ,y)叫做向量a 的(直角)坐标,记作a =(x ,y),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a =(x ,y)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显然,i =(1,0),j =(0,1),0=(0,0).图2-3-12设向量a=(x,y),a方向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旋转角为θ.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x=|a|cosθ,y=|a|sinθ,即向量a的坐标由它的模和方向唯一确定,与它的位置无关.2.向量坐标的唯一性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以原点O为起点作=a,则点A的位置由a唯一确定.设=x i+y j,则向量的坐标(x,y)就是点A的坐标;反过来,点A的坐标(x,y)也就是向量的坐标.图2-3-13如图2-3-13所示,CD=OA=a,CD向量的坐标怎样表示?由向量相等的定义可知,对于一个向量,只要不改变它的大小和方向,是可以任意平行移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由向量.向量在移动的过程中,其坐标是不变的,此时OA向量的坐标等于CD的坐标,即相等向量的坐标相同.3.一一对应原理任何一个平面向量都有唯一的坐标表示,但是每一个坐标表示的向量却不一定是唯一的,也就是说,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向量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和起点为坐标原点的向量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由此可见,在全体有序实数对与坐标平面内的所有向量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在直角坐标系中,点或向量都可以看作有序实数对的直观形象.学法一得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具体运用,其关键是在直角坐标系的两坐标轴上取与正方向一致的两个单位向量作为基底,用该基底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某一向量表示出来.②由于向量是可以平移的,模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是相等的向量,所以平面内任一向量所对应的坐标,与把该向量的起点移至原点,终点所对应的坐标相等.三、向量的坐标运算1.加法运算对于向量的加法除了用向量线性运算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去证明外,还可用几何作图的方法予以证明.设a=(x1,y1),b=(x2,y2),求a+b.图2-3-14如图2-3-14所示,OA =a ,OB =b ,以a 、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OC =a +b .作BB ′⊥x 轴,垂足为B ′,AA ′⊥x 轴,垂足为A ′,CD ⊥x 轴,垂足为D ,AC ′⊥CD ,垂足为C ′.从作图过程可知Rt △BB ′O ≌Rt △CC ′A.所以OB ′=AC ′=A ′D ,BB ′=CC ′.所以C 点的坐标为x C =OA ′+A ′D=x 1+x 2,y C =C ′D+C ′C=y 1+y 2,即=(x 1+x 2,y 1+y 2),也就是a +b =(x 1+x 2,y 1+y 2).也就是说:两个向量和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上述结论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向量加法仍然成立.2.减法运算由向量线性运算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可得a -b =(x 1i +y 1j )-(x 2i +y 2j )=(x 1-x 2)i +(y 1-y 2)j ,即a -b =(x 1-x 2,y 1-y 2),也就是说:两个向量差的坐标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差. 类似于向量的加法运算,也可以通过作图验证减法的坐标运算规则.3.实数与向量积的坐标如图2-3-15,已知OA =a ,OB =λa ,不妨设λ>0,作AA ′⊥x 轴,BB ′⊥x 轴,垂足分别为A ′、B ′.图2-3-15由△AOA ′∽△BOB ′,∴B B A A B O A O OB OA ''=''=. 由λ1=OB OA ,OA ′=x ,A ′A=y , ∴B O x '=λ1,B B y '=λ1,得OB ′=λx ,B ′B=λy , 即OB =(λx ,λy),即λa =(λx ,λy).同理可证当λ<0时,结论也成立;当λ=0时,λa =0,结论显然也成立.综上所述,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学法一得 当λ>0时,λa 所对应的坐标可看作把a 的坐标伸长(λ>1)或缩短(0<λ<1)到原来的λ倍而得到;当λ<0时,可看作把a 的相反向量的坐标伸长(λ<-1)或缩短(-1<λ<0)到原来的-λ倍而得到.典题•热题知识点一 利用图形间的关系求坐标例1 在平面内以点O 的正东方向为x 轴正向,正北方向为y 轴的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质点在平面内作直线运动,分别求下列位移向量的坐标.(1)向量a 表示沿东北方向移动了2个长度单位;(2)向量b 表示沿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3个长度单位;(3)向量c 表示沿南偏东60°方向移动了4个长度单位.解:设=a ,=b ,=c ,并设P(x 1,y 1),Q(x 2,y 2),R(x 3,y 3).图2-3-16(1)如图2-3-16,可知∠POP ′=45°,|OP |=2,所以a =OP =P P P O '+=2i +2j ,所以a =(2,2).(2)因为∠QOQ ′=60°,||=3,所以b ==Q O '+Q '=23-i +323j ,所以b =(23-,323). (3)因为∠ROR ′=30°,||=4,所以c ==R O '+R R '=32i -2j .所以c =(32,-2). 方法归纳 求解向量坐标时,常用到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或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构造直角三角形是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种解题手段.知识点二 向量的坐标运算例2 已知点O(0,0),A(1,2),B(4,5)及=+t .求:(1)t 为何值时,点P 在x 轴上?P 在y 轴上?P 在第二象限?(2)四边形OABP 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吗?若能,求出相应的t 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 (1)=+t =(1+3t ,2+3t).若P 在x 轴上,只需2+3t=0,即t=32-; 若P 在y 轴上,只需1+3t=0,即t=31-; 若P 在第二象限,则需⎩⎨⎧>+<+,032,031t t 解得-32<t <-31. (2)OA =(1,2),PB =(3-3t ,3-3t).若四边形OABP 为平行四边形,需=.于是⎩⎨⎧=-=-233,133t t 无解,故四边形OABP 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巧解提示:向量的坐标表示为用“数”的运算处理“形”的问题搭起了桥梁.向量的坐标表示实际是向量的代数表示,使向量的运算完全代数化,为几何问题的解决又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知识点三 求向量坐标例3 已知A(0,0),B(21,31-),C(21-,32),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向量的坐标为(21-,31) B.向量的坐标为(0,31) C.向量的坐标为(21-,32) D.向量+的坐标为(0,31) 思路分析:利用“向量的坐标=终点坐标-起点坐标”直接得到结果.=(21,31-)-(0,0)=(21,31-), =(21-,32)-(21,-31)=(-1,1), CA =(0,0)-(21-,32)=(21,32-), +AB =(21-,32)+(21,31-)=(0,31). 答案:D例4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3,2)、B(-2,4),求向量+的方向和长度. 解:如图2-3-17,可知=(3,2),=(-2,4).图2-3-17 设OC =OA +OB ,则OC =OA +OB =(3,2)+(-2,4)=(1,6).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OC |=376122=+. 设相对x 轴正向的转角为α,则tan α=6,使用计算器计算得α=80°32′. 所以向量+的方向偏离x 轴正方向约为80°32′,长度等于37.知识点四 利用向量坐标解综合题例5 已知a =(6,-4),b =(0,2),c =a +λb ,若c 的终点在直线y=21x 上,求实数λ的值. 思路分析:此题是向量与直线结合的问题,关键是建立关于λ的等式关系.图2-3-18解:如图2-3-18所示,过A 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直线y=21x 于C 点,则可求得C(6,3),过C 点作直线OA 的平行线,交y 轴于D 点,则四边形AODC 为平行四边形,易求得|OD|=7,所以27||||=OB OD ,即λ=27. 巧解提示:设c =(x ,y),由题设,可得(x ,y)=(6,-4)+λ(0,2),即(x ,y)=(6,-4+2λ).∴⎩⎨⎧+-==.24,6λy x∵c 的终点在直线y=21x 上, ∴-4+2λ=21×6.解得λ=27. 例6 已知向量u =(x ,y)与向量v =(y ,2y-x)的对应关系用v =f(u )表示.(1)设a =(1,1),b =(1,0),求向量f(a )及f(b )的坐标;(2)证明对于任意向量a 、b 及常数m 、n 恒有f(m a +n b )=mf(a )+nf(b )成立;(3)求使f(c )=(p ,q)(p ,q 为常数)的向量c 的坐标.思路分析:为应用题设条件,必须将向量用坐标表示,通过坐标进行计算,从而使问题解决. 解:(1)f(a )=(1,2×1-1)=(1,1);f(b )=(0,2×0-1)=(0,-1).(2)设a =(a 1,a 2),b =(b 1,b 2),则m a +n b =(m a 1+n b 1,m a 2+n b 2),∴f(m a +n b )=(ma 2+nb 2,2ma 2+2nb 2-ma 1-nb 1),mf(a )+nf(b )=m(a 2,2a 2-a 1)+n(b 2,2b 2-b 1)=(ma 2+nb 2,2ma 2+2nb 2-ma 1-nb 1).∴f(m a +n b )=mf(a )+nf(b )成立.(3)设c =(x ,y),则f(c )=(y ,2y-x)=(p ,q),∴⎩⎨⎧=-=.2,q x y p y∴x=2p-q ,即向量c=(2p-q ,p).例7 已知任意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如图2-3-19所示.图2-3-19 求证:EF =21(AB +DC ). 思路分析:根据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或坐标运算法则可以用不同方法证明.证明:建立直角坐标系,A(x 1,y 1),B(x 2,y 2),C(x 3,y 3),D(x 4,y 4). 则=(x 2-x 1,y 2-y 1),=(x 3-x 4,y 3-y 4), ∴21(AB +)=(2,241324132y y y y x x x x --+--+). 又E(2,24141y y x x ++),F(2,23232y y x x ++), 则=(22,2241324132y y y y x x x x +-++-+), ∴EF =21(AB +DC ). 巧解提示:∵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图2-3-20 ∴+=+=0. 又=++,=++,两式相加得2=+,即=21(+). 问题•探究材料信息探究材料: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平面内任意两个方向上的力.如图2-3-21:图2-3-21拖拉机拉着耙,对耙的拉力是斜向上方的,我们可以说,这个力产生两个效果: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同时把耙向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这两个效果相当于两个力分别产生的:一个水平的力F 1使耙前进,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2把耙上提,即力F 可以用两个力F 1和F 2来代替,即力F 被分解成两个力F 1和F 2.问题 能不能将上面的物理知识抽象为数学知识?这一数学知识有何作用?探究过程:由物理学知识可知力是矢量,它可以抽象为数学中的向量.因此物理学中力的分解可以抽象为数学中一个平面内的向量都可以分解为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即平面内任意一向量 都可以沿两个不共线的方向分解成两个向量的和,并且这种分解是唯一的,其实质就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这一定理是向量坐标表示的理论基础.同时这个定理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用向量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基底化归,从而导致问题的解决. 探究结论:上面的物理知识可以抽象为数学中的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该定理是向量坐标化的理论基础,也是联系向量问题与几何问题的桥梁与纽带.方案设计探究问题 试探究用向量求76cos 74cos 72cosπππ++的值的方法. 探究过程:要求76cos 74cos 72cos πππ++可先求cos0+cos 72π+cos 74π+cos 76π+cos 78π +cos 710π+cos 712π的值,由于0、72π、74π、76π、78π、710π、712π这七个角每相邻两个角都相差72π,则可考虑在直角坐标系中构造一个边长为1的正七边形OABCDEF ,且使A 点的坐标为(1,0),则由此可得出OA 、、BC BC 、CD 、、和FO 的坐标,再利用它们的和是零向量及零向量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为零即可求解.探究结论:如图2-3-22所示,将边长为1的正七边形OABCDEF 放入直角坐标系中,则图2-3-22=(1,0),=(cos 72π,sin 72π),=(cos 74π,sin 74π),=(cos 76π,sin 76π),DE =(cos 78π,sin 78π),EF =(cos 710π,sin 710π),FO =(cos 712π,sin 712π). 由于++++++=0,则有cos0+cos72π+cos 74π+cos 76π+cos 78π+cos 710π+cos 712π=0. 又cos 78π=cos 76π,cos 710π=cos 74π,cos 712π=cos 72π,cos0=1, 所以有1+2(cos 72π+cos 74π+cos 76π)=0,即cos 72π+cos 74π+cos 76π=21-. 思想方法探究问题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个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如果已经知道了两个端点的坐标,那么怎样用两个端点的坐标来表示这个分点的坐标就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向量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效工具,能否用向量分析这一问题?探究过程:在数学上,我们把分线段成两部分的点称为定比分点,假设点P 分有向线段的比为λ,即=λ,O 为平面上一定点,那么会有+λ=0,=λλ++1OB OA .事实上,因为=λ,所以+λ=0,于是有(-)+λ(-)=0,(1+λ) =+λ,所以=λλ++1OB OA . 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设O 为坐标原点,P(x,y),A(x 1,y 1),B(x 2,y 2),则有(x,y)=)1,1(1),(),(21212211λλλλλλ++++=++y y x x y x y x ,即⎪⎪⎩⎪⎪⎨⎧++=++=.1,12121λλλλy y y x x x 探究结论:P 点的坐标为(λλλλ++++1,12121y y x x ),此公式就叫做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它可以直接利用线段端点的坐标来表示分点的坐标,显得方便、快捷. 如下面的问题,已知O(0,0)和A(6,3)两点,若点P 在直线OA 上,且21=PA OP ,又P 是线段OB 的中点,利用公式就可以直接得到点B 的坐标.假设P(x,y),由定比分点公式有22116210=+⨯+=x ,2113210+⨯+=y ,即P(2,1).又因为P 是线段OB 的中点,所以点B 的坐标(4,2).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新课标人教 A 版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一第三章概率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3.1 随机事件的概率1.1集合3.2 古典概型1.2函数及其表示3.3 几何概型1.3函数的基本性质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四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第一章三角函数2.1指数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2.2对数函数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3幂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本章小结与复习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1.5 函数y=Asin( x+ )的图象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二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一章空间几何体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本章小结与复习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本章小结与复习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五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一章解三角形3.2 直线的方程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1.2 应用举例本章小结与复习1.3 实习作业第四章圆与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4.1 圆的方程第二章数列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4.3 空间直角坐标系2.2 等差数列本章小结与复习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必修三2.4 等比数列第一章算法初步2.5 等比数列前n 项和1.1 算法与程序框图本章小结与复习1.2 基本算法语句第三章不等式1.3 算法案例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本章小结与复习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第二章统计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3.4 基本不等式ab≤a b2( a ≥ 0, b ≥0)WORD格式本章小结与复习1.2导数的计算选修 1——1 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2.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1 命题及其关系 1.5 定积分的概念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6 微积分基本定理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 椭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 双曲线 2.3 数学归纳法2.3 抛物线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1 变化率与导数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3.2 导数的计算本章小结与复习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选修 2——3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第一章计数原理本章小结与复习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选修 1——21.2排列与组合第一章统计案例1.3二项式定理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本章小结与复习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本章小结与复习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1 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 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4 正态分布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三章统计案例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四章框图新课标人教 B 版4.1 流程图4.2 结构图必修一第一章集合本章小结与复习综合复习与测试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选修 2——1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第二章函数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1 函数WORD格式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3 函数的应用(I)本章小结与复习2.4函数与方程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2.1曲线与方程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I)2.2椭圆3.1 指数与指数函数2.3双曲线3.2 对数与对数函数2.4抛物线3.3 幂函数本章小结与复习3.4函数的应用(II)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本章小结与复习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必修二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本章小结与复习1.1 空间几何体选修 2——2 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1.1变化率与导数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WORD格式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2.2 直线方程1.1 命题与量词2.3 圆的方程1.2 基本逻辑联结词2.4 空间直角坐标系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三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一章算法初步2.1 椭圆1.1 算法与程序框图2.2 双曲线1.2 基本算法语句2.3 抛物线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第二章统计3.1 导数2.1 随机抽样3.2 导数的运算2.2 用样本估计总体3.3 导数的应用2.3 变量的相关性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 1——2 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一章统计案例 , 第三章概率3.1 随机现象 1.1 独立性检验3.2 古典概型 1.2 回归分析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3.4 概率的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本章小结与复习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必修四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Ⅱ)本章小结与复习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2 复数的运算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四章框图,第二章平面向量2.5流程图2.1 向量的线性运算 4.2 结构图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 2——1 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4 向量的应用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本章小结与复习2.2命题与量词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2.3基本逻辑联结词3.1 和角公式 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本章小结与复习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3.2曲线与方程必修五 2.2 椭圆第一章解斜角三角形1.4双曲线WORD格式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2.4 抛物线1.2 应用举例 2.5 直线与圆锥曲线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数列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1 数列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2.2 等差数列 3.2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2.3 等比数列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 2——2 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不等式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1.1 导数3.2 均值不等式 1.2 导数的运算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1.3 导数的应用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1.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 .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推理与证明选修 1——1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WORD格式1.4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6 垂直关系1.5数学归纳法 1.7 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1.6本章小结与复习2.6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简单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2.4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2.5复数的运算 2.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3.3圆的圆的方程选修 2——33.4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一章计数原理本章小结与复习1.5基本计数原理必修三1.6排列与组合第一章统计1.7二项式定理 1.1 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本章小结与复习2.3从普查到抽样第二章概率2.4抽样方法1.3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1.4 统计图表1.4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1.5 数据的数字特征1.5随机变量的数学特征 1.6 用样本估计总体1.6正态分布 1.7 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本章小结与复习1.5相关性第三章统计案例1.6最小二乘估计2.5独立性检验本章小结与复习2.6回归分析第二章算法初步本章小结与复习2.5算法的基本思想北师大版2.6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2.7排序问题必修一 2.4 几种基本语句第一章集合本章小结与复习3.5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三章概率3.6集合的基本关系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3.7集合的基本运算 3.2 古典概型本章小结与复习2.7模拟方法 --概率的应用第二章函数本章小结与复习3.3生活中的变量关系必修四3.4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第一章三角函数3.5函数的单调性 1.1 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3.6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 1.2 角的概念的推广3.7简单的幂函数 1.3 弦度制本章小结与复习3.8正弦函数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3.9余弦函数1.2正整数指数函数 1.6 正切函数1.3指数概念的扩充 1.7 函数的图像1.4指数函数 1.8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5对数本章小结与复习1.6对数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1.7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2.1 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本章小结与复习2.2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第四章函数应用2.3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4.1函数与方程 2.4 平面向量的坐标4.2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2.5 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本章小结与复习2.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必修二 2.7 向量应用举例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本章小结与复习1.1简单几何体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1.2三视图 3.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1.3直观图 3.2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1.4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3.3 半角的三角函数1.5平行关系 3.4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1.7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第四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本章小结与复习2.7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必修五 4.2 复数的四则运算第一章数列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 2——12.6数列2.7等差数列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2.8等比数列 1.1 命题2.9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1.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2.10本章小结与复习3.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解三角形3.6逻辑联结词“且”或“非”.1.8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本章小结与复习1.9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10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2.1 从平面向量到到空间向量本章小结与复习2.5空间向量的运算第三章不等式2.6向量的坐标表表示和空间向量.1.7不等关系2.4 用向量讨论垂直与平行1.8一元二次不等式2.5 夹角的计算1.9基本不等式2.6 距离的计算1.10简单线性规划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 1——13.1 椭圆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7抛物线2.8命题3.3 双曲线2.9充分条件必要条件3.4 曲线与方程2.10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 2——2 1.4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一章推理与证明第二章圆柱曲线与方程2.8归纳与类比3.10椭圆 1.2 综合法与分析法3.11抛物线 1.3 反证法3.12双曲线 1.4 数学归纳法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变化率与导数第二章变化率与导数3.8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 2.1 变换的快慢与变化率3.9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2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3.10计数导数 2.3 计数导数3.11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2.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本章小结与复习1.8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第四章导数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2.4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第三章导数应用2.5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本章小结与复习WORD格式4.3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选修 1——2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一章统计案例第四章定积分2.7回归分析 4.1 定积分的概念2.8独立性检验 4.2 微积分基本定理本章小结与复习2.6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框图本章小结与复习1.6流程图第五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7结构图 5.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本章小结与复习5.2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第三章推理与证明本章小结与复习3.1归纳与类比苏教版3.2数学证明3.3综合法与分析法必修一3.4反证法第一章集合本章小结与复习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WORD格式1.8子集、全集、补集2.3 等比数列1.9交集、并集第三章不等式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3.1 不等关系2.8函数的概念和图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2.9指数函数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2.10对数函数2.11幂函数2.12函数与方程2.11基本不等式ab≤a b2( a ≥ 0, b ≥0)选修1—— 1 2.6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二第 1 章常用逻辑用语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 命题及其关系1.1 空间几何体1.2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第 2 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直线与方程2.1 圆锥曲线2.2 圆与方程2.2椭圆2.3 空间直角坐标系2.3 双曲线必修三2.4 抛物线第一章算法初步2.5 圆锥曲线与方程1.1 算法的含义本章小结与复习1.2 流程图第 3 章导数及其应用1.3 基本算法语句3.1 导数的概念1.4 算法案例3.2 导数的运算第二章统计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2.1 抽样方法3.4 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2 总体分布的估计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1—— 2 2.3 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4 线性回归方程第 1 章统计案例第三章概率1.1 假设检验3.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1.2 独立性检验3.2 古典概型1.3 线性回归分析3.3 几何概型1.4 聚类分析3.4 互斥事件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四第 2 章推理与证明第一章三角函数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1 任意角、弧度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3 公理化思想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平面向量第 3 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2.1 向量的概念与表示3.1 数系的扩充2.2 向量的线性运算3.2 复数的四则运算2.3 向量的坐标表示3.3 复数的几何意义2.4 向量的数量积本章小结与复习2.5 向量的应用第 4 章框图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4.1 流程图WORD格式图3.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4.2 结构3.2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2—— 1 3.3 几个三角恒等式用语必修五第 1 章常用逻辑第一章解三角形1.1 命题及其关系1.1 正弦定理1.2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1.2 余弦定理1.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 2 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二章数列3.7数列2.1 圆锥曲线3.8等差数列2.2椭圆WORD 格式2.3 双曲线 2.3 幂函数2.4 抛物线本章小结与复习2.5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必修二2.6 曲线与方程第三章三角函数本章小结与复习3.1弧度制与任意角第 3 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2 空间向量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2.13函数 y=Asin( x+ )的图象与性质选修 2——2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第四章向量1.1 导数的概念 4.1 什么是向量1.2 导数的运算 4.2 向量的加法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4.3 向量与实数相乘1.4 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4 向量的分解与坐标表示1.5 定积分 4.5 向量的数量积本章小结与复习2.12向量的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本章小结与复习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第五章三角恒等变换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5.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2.3 数学归纳法 5.2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本章小结与复习3.9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本章小结与复习3.1 数系的扩充必修三3.2 复数的四则运算第六章立体几何初步3.3 复数的几何意义 6.1 空间的几何体本章小结与复习1.11空间的直线与平面选修 2——3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一章计数原理第七章解析几何初步1.1 两个基本原理7.1 解析几何初步1.2 排列7.2 直线的方程1.3 组合7.3 圆与方程1.4 计数应用题7.4 几何问题的代数解法1.5 二项式定理7.5 空间直角坐标系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概率必修四2.1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第八章解三角形2.2 超几何分布8.1 正弦定理2.3 独立性8.2 余弦定理2.4 二项分布8.3 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2.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本章小结与复习2.6 正态分布第九章数列本章小结与复习2.7数列的概念WORD格式第三章统计案例9.2 等差数列3.1 独立性检验9.3 等比数列3.2 回归分析9.4 分期付款问题中的有关计算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湘教版第十章不等式1.1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必修一10.2 一元二次不等式第一章集合与函数10.3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1.8集合10.4 简单线性规划1.9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五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第十一章算法初步2.11指数函数11.1 算法概念和例子2.12对数函数11.2 程序框图的结构WORD格式1.10基本的算法语句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十二章统计初步2.14椭圆12.1 随机抽样 2.2 双曲线12.2 数据表示和特征提取 2.3 抛物线12.3 用样本估计总体 2.4 圆锥曲线的应用12.4 变量的相关性 2.5 曲线与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十三章概率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3.1 概率的意义 3.1 尝试用向量处理空间图形13.2 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3.2 空间中向量的概念和运算13.3 古典概型 3.3 空间向量的坐标13.4 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3.4 直线的方向向量本章小结与复习2.13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选修 1——12.14平面的法向量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2.15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3.10命题的概念和例子 3.8 点到平面的距离3.1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3.9 共面与平行3.12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 2——2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1.12椭圆第四章导数及其应用1.13双曲线 4.1 导数概念1.14抛物线 4.2 导数的运算1.15圆锥曲线的应用 4.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2.8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2.9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1.12导数概念本章小结与复习1.13导数的运算第五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1.14导数在研究函数的应用 5.1 解方程与数系的扩充1.15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5.2 复数的概念1.16本章小结与复习1.10复数的四则运算选修 1——21.11复数的几何表示第四章点数统计案例本章小结与复习2.13随机对照实验案例第六章推理与证明2.14事件的独立性 6.1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2.15列联表独立性分析案例 6.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16一员线性回归案例 6.3 数系归纳法2.17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 2——3 第五章推理与证明2.9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第七章计数原理2.10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7.1 两个计数原理本章小结与复习3.13排列第六章框图3.14组合WORD格式3.12知识结构图7.4 二项式定理3.13工序流程图本章小结与复习3.14程序框图第八章统计与概率本章小结与复习1.9随机对照试验第七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1.10概率2.7解方程与数系的扩充8.3 正态分布曲线2.8复数的概念8.4 列联表独立性分析案例2.9复数的四则运算8.5 一元线性回归案例2.10副数的几何表示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高中沪教版选修 2——1高一上册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4.4命题及其关系第一章集合和命题4.5简单逻辑联结词 1.1 集合WORD格式1.11四种命题的形式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11.1 直线的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2.15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第二章不等式2.16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16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1.4 点到直线的距离2.17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本章小结与复习2.18其他不等式的解法第十二章圆锥曲线2.19基本不等式及其运用12.1 曲线和方程2.20不等式的证明12.2 圆的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3.13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3.14椭圆的性质1.16函数的概念12.5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17函数关系的建立12.6 双曲线的性质1.18函数的运算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19函数的基本性质12.8 抛物线的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四章幂函数、指函数和对数函数第十三章复数2.10幂函数的性质和对数函数13.1 复数的概念2.11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2 复数的坐标表示本章小结与复习1.17复数的加法与减法高一下册13.4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第四章幂函数、指函数和对数函数13.5 复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1.12对数13.6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1.13反函数本章小结与复习1.14对数函数高三上册1.15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第十四章空间直线与平面本章小结与复习2.18平面及其基本性质第五章三角比2.19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2.11任意角的三角比14.3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2三角恒等式14.4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3解斜三角形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十五章简单几何体第六章三角函数3.15多面体的概念3.15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5.2 多面体的直观图1.11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15.3 旋转体的概念本章小结与复习2.11几何体的表面积高二上册15.5 几何体的体积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5.6 球面距离4.6数列本章小结与复习4.7数学归纳法第十六章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4.8数列的极限16.1 技术原理Ⅰ—乘法原理WORD格式本章小结与复习2.9排列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2.10技术原理Ⅱ—加法原理1.8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16.4 组合1.9向量的数量积16.5 二项式定理1.10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本章小结与复习1.11向量的应用高三下册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十七章概率论初步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5.3古典概念3.5矩阵17.2 频率与概念3.6行列式本章小结与复习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十八章基本统计方法第十章算法初步1.2总体和样本10.1算法的概念18.2 抽样技术10.2程序框图18.3 统计估计本章小结与复习18.4实例分析高二下册本章小结与复习。

高中数学各章节内容

高中数学各章节内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2函数及其表示1.3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2.3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函数与方程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直线的方程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四章圆与方程4.1圆的方程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2基本算法语句1.3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随机抽样2.2用样本估计总体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概率3.1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和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5函数的图象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2—2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3双曲线探究与发现2-4抛物线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变化率与导数1—2导数的计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1-6微积分基本定理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1-2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3二项式定理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阅读与思考这样的买彩票方式可行吗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3-2_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优化练习新人教A
版必修4
[课时作业] [A 组 基础巩固]
1.若=(3,4),A 点的坐标为(-2,-1),则B 点的坐标为( )
A .(1,3)
B .(5,5)
C .(1,5)
D .(5,4)
解析:设B(x ,y),则有=(x -(-2),y -(-1))=(x +2,y +1)=
(3,4),所以解得所以B(1,3).
答案:A
2.下列各组向量中,可以作为基底的是( )
A .e1=(0,0),e2=(-2,1)
B .e1=(4,6),e2=(6,9)
C .e1=(2,-5),e2=(-6,4)
D .e1=(2,-3),e2=⎝ ⎛⎭

⎫1
2,-3
4
解析:因为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共线,故A 错误.对于B ,e1=2(2,3),e2=3(2,3),所以e1=e2,即e1与e2共线.对于D ,e1=4=4e2,
所以e1与e2共线.
答案:C
3.已知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A(3,-6),B(-5,2),若C
点的横坐标为6,则C 点的纵坐标为( )
A .-13
B .9
D.13
C.-9 解析:设C点坐标为(6,y),则=(-8,8),=(3,y+6),因为A,
B,C三点共线,所以=,所以y=-9.
答案:C 4.设向量a=(1,-3),b=(-2,4),若表示向量4a,3b-2a,c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能构成三角形,则向量c为( )
B. (-1,1)
A.(1,-1)
D.(4,-6)
C.(-4,6)
解析:由题知4a=(4,-12),
3b-2a=3(-2,4)-2(1,-3)=(-8,18),
4a+(3b-2a)=-c,
所以(4,-12)+(-8,18)=-c,
所以c=(4,-6).
答案:D 5.已知两点A(2,-1),B(3,1),与平行且方向相反的向量a可能是
( )
B.a=(9,3)
A.a=(1,-2) D.a= (-4,-8)
C.a=(-1,2) 解析:∵=(1,2),∴a=(-4,-8)=-4(1,2)=-4,∴D正确.
答案:D 6.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其中A(5,-1),B(-1,7),C(1,2),
则顶点D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设D(x,y),由=,
所以(x-5,y+1)=(2,-5),
所以x=7,y=-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