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倪焕之》的深层结构及其现代意义

合集下载

《倪焕之》读后感

《倪焕之》读后感

《倪焕之》读后感暑假,我阅读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长篇小说《倪焕之》。

这本书主要讲了热血青年倪焕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员的心理变化历程。

最初,倪焕之和当时大多数进步青年一样,把救国希望寄予教育的改革——“一切的希望悬于教育”。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倪焕之的失败。

军阀混战的局面,动荡不安的社会,在“偌大的中国已放不下张平静的书桌”的环境下,倪焕之这种有着浓重改良主义色彩的理想是不能实现的。

这本书前半部分基本都在讲述倪焕之作为小学教员的经历。

倪焕之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执着带给我诸多触动。

对于自己的理想,倪焕之将满腔热血投入了教育事业之中;对于自己的婚姻,倪焕之希望找到一位同样执着于教育事业的终身伴侣。

的确,倪焕之从事了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也娶了喜爱的妻子。

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因素,倪焕之自己的理想,革命也失败了,妻子在婚后也变得和中国传统妇女一样,渐渐消磨掉了对教育、对理想的热情,专注于琐碎的家庭生活。

这使倪焕之深深感到“有了一个妻子,但失去了一个恋人、一个同志”的寂寞和痛苦。

这一切都让倪焕之对未来是去了信心,尤其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倪焕之尤其感到失望,最终因愁闷而纵酒痛哭,怀着“什么时候会见到光明”的疑问死去。

尽管倪焕之教育救国的理想失败了,但这应该是当时社会制度的失败。

在那样一个动荡混乱的年代,企图教育救国,注定是失败的。

然而,最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倪焕之的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学生上学后很大一部分成长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是和老师在一起的。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老师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教育,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也使得老师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应该像倪焕之一样,对教育事业保持高度的热忱。

同时,我也要学习他的教学方法,比如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不使用训斥、体罚等粗暴的教育方式。

学生犯错误时,首先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当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之后,自然会有意识去改正。

_倪焕之_再评价

_倪焕之_再评价

参考文献: [1 ] 叶圣陶.倪焕之[M].北京:人民文
学出版社,1 978. [ 2] 阎浩岗. 重新认识叶 绍钧小说的文
学史地位[ J ] . 文学评论,2003(4 ). [3] 王晓明. 文学研究会 评论资料选
(下) [M]. 上 海: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
们虽然不缺少道德和知识层面的 1 992.P75.
096
鉴赏者
文学教育2011.01
西方启蒙主义思想改造、振兴中 国的信念。当然,这样一种定位 拓宽了倪焕之所代表的形象范 围,但难免有拔高之嫌,实际上 没有指明倪焕之的典型意义。现 在一些评论提倡回到作品本身, 从而把倪焕之作为普通的知识分 子或知识青年来看待,分析他们 在社会变动中的心灵历程,本文 以为这是符合实际的。因此,文 章接下来以这种身份定位为基 点,进一步分析新的评价中对倪 焕之心理所做的深入解读。
焕之这个形象上,叶圣陶描写了 理历程的呈现和反省是这种叙事
一个处于持续变动的世界中的现 的 意 义 所 在 , 从 而 她 把 《倪 焕
代 人 的 状 态 ” [4]。 他 在 “ 现 代 之》 称之为一部知识分子的“心
性”的角度下,解读了倪焕之面 灵叙事”作品。另外文章也指出
对中国社会向现代性转换中所不 这样一部知识分子的心灵叙事作
[ 5] 何希凡. 叶圣陶的教 育情节与倪焕 之 的 心 灵 变 迁 [J]. 西 华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2005(2).
认识那些逝去的梦想与困惑提供 中,评论者们基本延续了茅盾对 时代”的作品。但是,沿着“革
了生动的素材。
《倪焕之》 所作的评价,从时代 命现实主义”这一路径的评价方
在创作中,叶圣陶虽然也与 性、社会性以及革命性的角度对 式,评论对于小说没有展示主人

读叶圣陶《倪焕之》有感

读叶圣陶《倪焕之》有感

读叶圣陶《倪焕之》有感《倪焕之》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较有份量的、直接反映“五四”以后的时代形势及其对知识分子命运深刻影响的长篇小说。

《倪焕之》前半部分像纪实文学,是叶圣陶在路直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

主人公倪焕之,是个热切追求新事物的青年。

同辛亥革命失败后不少进步知识分子一样,他最初把救国的“一切的希望悬于教育”,真诚地期待着用自己的“理想教育”来洗涤尽社会的黑暗污浊。

他还憧憬着一种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互助互爱的婚姻关系,爱慕和追求一个思想志趣和自己相似的女子金佩璋。

然而,严酷的现实生活,破灭了倪焕之的许多不切实际的空想。

不但在教育事业上多次碰壁,而且家庭生活也远违初衷。

婚后的金佩璋,沉没有琐细的家庭事务中,对于前途、理想、教育、书本都不再有兴趣(作者在这里实际上写出了长期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习惯力量给予妇女以多么深重的影响),这使倪焕之深深感到“有了一个妻子,但失去了一个恋人、一个同志”的寂寞和痛苦。

五四运动到来,大批倪焕之式的知识青年被卷入革命浪潮里。

倪唤之的文学形象深深刻入了我的脑海,我看到了一个热血青年怀着他对教育的梦想孜孜不倦的耕耘、实践。

他虽然有困惑、烦恼,但是,他得到了当时校长的赏识与支持,在路直他能实践他的教学理想,他应该是快乐的,也许,正是这段经历造就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吧。

所以那段日子虽然短暂,给他一生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数十年后还重返路直,把这儿当作他的第二故乡,愿意长眠在这里,我想,叶圣陶在天之灵一定还在关注着教育事业,尤其是路直的教育事业吧。

《倪焕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重要长篇,正是跟作者这种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分不开的。

学校是年轻人的世界,也可以说是年轻人成长的摇篮。

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年轻人确实应该把握机会,像叶圣陶当年一样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长篇小说。

小说通过倪焕之形象的塑造,比较完整地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时期的追求与遭遇。

小说展示了倪焕之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
(1)倪焕之是一个小学教员,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

他认为,改革社会在于人,而造就理想的改造社会的人在于教育。

他有一套改革教育的思想,但真正实验时却受到社会恶势力的阻扰。

但它的最终失败,却是因为理想化教育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很快被那个社会同化,教育救国的理想破灭了。

(2)倪焕之觉悟到改造社会,要走有组织的群众斗争的道路。

他从农村到了上海,参加了“五卅”运动。

(3)大革命失败后他忧愤而病死。

倪焕之道路,说明教育救国、个人奋斗道路不能改造社会,必须走集体主义、群众运动的道路。

这是作品重要的思想成就。

《倪焕之》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风光习俗,以工笔细描。

从《倪焕之》看叶圣陶的教育理念

从《倪焕之》看叶圣陶的教育理念

从《倪焕之》看叶圣陶的教育理念《倪焕之》是叶圣陶1928年连载于《教育杂志》上的一部长篇小说。

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的作者,通过主人公倪焕之的奋斗历程,寄托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80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但在这个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时代,作者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仍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工作者应怀抱理想、满腔热忱地对待自己的事业。

作者借倪焕之之口:“譬如木匠,做一张桌子椅子的,用不到理想;或者是泥水匠,他砌墙头只消把一块一块砖头叠上去,也用不到理想。

教育事业是要养成‘人’的,――‘人’应该把他养成怎样?‘人’应该怎样把他养成?――这非有理想不可。

”“不论什么,要尝到深浓的滋味,一定在钻研很久之后;音乐是这样,绘画是这样,教育事业何独不然。

”二、教师应主动地去认识儿童,善于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小说中的小学校长蒋冰如说:“所以我主张当教师的第一要认识儿童!”“要认识儿童就得讨究到根上去。

单单对一个个儿童看是不行的,至多知道谁是胖的,谁是瘦的,谁是白皙的,谁是黝黑的罢了;我们要懂得潜伏在他们里面的心灵,才算数。

”三、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开源的”,应该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倪焕之对教育有独到的理解:“源头开通了,流往东,流往西,自然无所不宜。

现在一般的教育却不是这样,只是‘传授’的;教师说这该怎么做,学生照样学会了怎么做;完了,就没事了。

但是天下的事物何其多,一个人需应付的情势变化无穷,教师能一一给学生预先教会了么?不能,当然不能。

那么何不从根本上培养他们处理事物应变情势的一种能力呢?这种能力培养好了,便入繁复变化的境界,也能独往独来,不逢挫失;这是开源的教育的效果。

”“我们不能把什么东西给与儿童;只能替儿童布置一种适宜的境界,让他们自己去寻求,去长养,我们至多从旁给他们一点儿帮助。

”他说:“我的意思,这样学,那样学,无非是借题发挥,根本意义却在培养学生处理事物、应付情势的一种能力。

”四、引导学生,贴近自然,走入社会,游戏与功课合一,学习与实践合一。

倪焕之读后感

倪焕之读后感

倪焕之读后感《倪焕之读后感》是一篇关于倪焕之作品的读后感文章。

倪焕之,是中国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其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著称。

《倪焕之读后感》一文,将会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倪焕之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首先,倪焕之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善于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揭示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扭曲。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人性的观察和洞察,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使得倪焕之的作品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其次,倪焕之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

他善于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的挖掘和再现,来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丰富性。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思考和传承。

这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使得倪焕之的作品具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刻的内涵。

此外,倪焕之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他善于通过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思考,来展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反思,以及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命运的尊重。

这种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使得倪焕之的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真挚的情感。

总之,《倪焕之读后感》一文,通过对倪焕之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为我们展现了倪焕之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倪焕之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学风格,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对人性、历史、文化、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反思,为我们带来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阅读体验。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对倪焕之作品的阅读和思考,来感受到他作品的魅力和内涵,从而获得更加深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倪焕之》中乡村教师的艺术形象

《倪焕之》中乡村教师的艺术形象

《倪焕之》中乡村教师的艺术形象摘要:1.《倪焕之》的背景和作者2.倪焕之的形象特征3.倪焕之的艺术价值4.倪焕之对现实教育的启示正文:《倪焕之》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创作的一篇关于乡村教育的小说,它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乡村教师的形象——倪焕之。

倪焕之是一位热爱教育、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的乡村教师。

他的形象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深谙乡村教育现状,对乡村教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

他知道乡村孩子的求知欲望,也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所以他尽心尽力地教导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点燃他们对知识的热爱。

其次,倪焕之的教学方法独特,他善于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他的课堂总是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

再次,倪焕之的人格魅力也是他的一大特征,他正直、善良、无私,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使他们在他的教导下茁壮成长。

倪焕之的艺术形象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形象是通过叶圣陶先生的精湛笔触和生活化的描绘而呈现出来的,他的形象真实、立体、感人,是乡村教师形象的一个典范。

他的形象不仅反映了我国乡村教育的现状,也展现了乡村教师的精神风貌,他的形象对于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倪焕之对现实教育的启示也是深远的。

他让我们看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

他的形象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份神圣的事业,是一份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

只有像倪焕之那样,全心全意为教育、为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总的来说,《倪焕之》中乡村教师的艺术形象,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教师的艰辛和付出,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倪焕之解读

倪焕之解读

倪焕之是一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在历史剧烈变动过程中,经历了思想变化和生活道路的曲折。

在《倪焕之》这部作品中,通过对倪焕之的生活和心路历程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中国教育界的混乱和社会的黑暗状况。

倪焕之在寻求实现抱负的出路时,表现出急切和苦闷的心理状态。

当他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时,会感到欣喜和兴奋。

在教育改革失败后,他感到懊丧和孤独。

参加群众运动时,他充满激昂和振奋。

特别是他临死前弥留之际的幻觉和呓语,生动地表现了他对革命信念的坚定和对未来的殷切希望。

这部作品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同时,作品中的语言严谨纯朴,在客观描写中蕴含着热情,是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通过对倪焕之这一人物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背景下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历史命运。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推动历史的轮子”——叶圣陶《倪焕之》释读

“推动历史的轮子”——叶圣陶《倪焕之》释读

于工人运动的迷惑和对于未来的迷惘。
关键词:五四;五卅;心灵形式;知识阶级;工人运动
中图分类号:I207. 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 ) 1004 - 342 2021 01 - 64 - 09
吴宓 1919 年 4 月 26 日日记谓:“宓常有志著大 年之感情,男女之恋爱。后编写天人之关系,及个人 小说一部,拟以一人一家之遭际,寓中国近世之世 与社会之冲突与调和。”[]2 257-258不过,志愿虽宏,友 变。” 獉獉 [1]29然迟至 1924 年 9 月 11 日“始撰理想小说 朋亦多劝慰,吴宓并未模仿歌德《威廉·迈斯特的学 《新旧因缘》第一回”[]1 286,也未径自写下去。其后 习时代》《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完成中国的“教 评杨振声《玉君》,读张恨水《春明外史》并视其同巴 育小说”(bildung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man)。倒是吴宓视为“有眼无 尔扎克《高老头》[]2 110,慨叹李涵秋《侠凤奇缘》乃 珠”“取西洋之疮痂狗粪,以进于中国之人”的“今之 “绾合太巧”的闹剧,读《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 倡‘新文学’者”,[]1 152在或一程度上实现了吴宓的 怪现状》,等等,似有意蓄力完成《新旧因缘》。于 素志。叶圣陶《倪焕之》以“教育文艺”的名义在《教 是,1926 年 11 月 28 日,在与胡徵多次谈论小说写 育杂志》1928 年第 1 期上开始连载时,一部大致写 作之后,吴宓在日记中写道:“宓现决仿 Goethe 之 1916—1927 年间的“个人与社会之冲突与调和”“寓 及 中国近世之世变”的小说诞生了;而茅盾《虹》《子 Wilhelm Meisters Lehrjahre Wilhem Meisters Wan derjahre 两书之意,撰大小说一部,而分为前后二编, 夜》及老舍《骆驼祥子》等小说则在不同的向度上发 各一百回。……前编写吾生(代表世人)三十岁以 展了《倪焕之》。这些作品都因为作者时间意识的 前之感情思想。后编则写三十岁以后之涉历闻见。 变迁而来,亦因之成为 — 1927 1937 年叙述个人与群 前编为叙情诗式,后编为哲理之史诗式。前编写少 体关系的最为重要的长篇小说。它们充分表征着

论《倪焕之》的深层结构及其现代意义

论《倪焕之》的深层结构及其现代意义

论《倪焕之》的深层结构及其现代意义
吴云
【期刊名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55)006
【摘要】抛开表层的、具体的历史时间,以乡镇和上海两个地点为分节点,<倪焕之>的时间可分为三段,在三个时间段中,主人公各完成了一个希望-失望-希望的过程.三个过程的循环构成小说的深层结构.通过这-深层结构,<倪焕之>既暗示了20、30
年代作家们为了希望进行失望书写的创作心理,也为现代文学史塑造了一个浮士德
武的执着追求的主人公形象,同时隐喻了中华民族100年不懈追求的苦难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倪焕之>超越了同时代那些沉浸于书写失望的小说,具有了形而上的象征意味.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吴云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8;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5
【相关文献】
1.形式的困境:《倪焕之》和它的时代——从茅盾《读<倪焕之>》谈起 [J], 刘潇

2.倪焕之为什么“值得同情”——论《倪焕之》的叙事眼光及其意义 [J], 吴云
3.难酬殉梦亦英雄——读《倪焕之》之感 [J], 高传龙
4."推动历史的轮子"——叶圣陶《倪焕之》释读 [J], 李国华
5.空间转移与互文叙事--由叶圣陶与《倪焕之》说起 [J], 赵晓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倪焕之》再评价

《倪焕之》再评价

《倪焕之》再评价内容摘要:《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茅盾称为一部“扛鼎”之作。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评论者们基本延续了茅盾对《倪焕之》所作的评价,从时代性、社会性以及革命性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评析。

但是,随着时代气候的改变和研究视野的拓展,一些评论者试图倡导回到作品本身和作者独特的创作方法上来,重新认识和评价《倪焕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即关注评论者对《倪焕之》所做的这种评价转变,主要从作品的文学史地位及主人公形象的再评价中,分析现有评价中提出的新观点。

关键词:倪焕之时代性心灵叙事传统现代知识分子一.前言《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最初连载在1928年的《教育世界》上,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倪焕之,作为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在历经社会变革和动荡的岁月中不断追寻价值并最终走向了绝望的历程。

诚如叶圣陶所说“二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本《倪焕之》,曾经有过倪焕之这样的人……他有良好的心愿,有不切实际的理想,找不到该走的道路”[1]313-314。

倪焕之代表了那个时代一些青年人的特点,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记忆,为我们认识那些逝去的梦想与困惑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在创作中,叶圣陶虽然也与许多作家一样,秉承“为人生”的文学理念。

但是他的小说创作却独具一格,既不同于鲁迅“直面人生”的锐利,也不同于茅盾“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宏愿,而是凭借他冷静的观察和浓厚的感情,将其温柔敦厚的气质溶入进“表现人生”的创作中。

他的作品既有对客观现实的冷静描写,也有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描摹,因此使得作品既带有一定程度“讽”的意味,又仿佛带着极大的“同情”,其“题旨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复杂多义性”[2]。

在《倪焕之》这部长篇小说中,作品既呈现出了广阔的社会时代进程,也生动刻画了主人公倪焕之在其中所经历的转变,对于作品的主旨是在着力展现时代对人心的影响,还是在借时代的变化来反映主人公的心灵历程,随着小说历经80几年的风雨,评论者对此所作的评判也颇有不同。

《倪焕之》读后感范文

《倪焕之》读后感范文

《倪焕之》读后感董园园《倪焕之》是叶圣陶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教育的小说,它比较完整地写出了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特殊时期的知识分子满怀热情上下求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却不断遭遇失败的命运。

小说中的主人公倪焕之是一个小学教员,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和追求的热血青年。

对于“大家”,他怀着“一切的希望悬于教育”的救国理想,将自己的满腔心血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中,希望以此获得救国救民的胜利;而对于“小家”,他希望遇到一个和他一样有着救国救民的理想,热心教育,鲜艳明丽的女子,与他组成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有着共同志趣,互助互爱的家庭。

可见,他对教育是爱之深、关之切。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没有给倪焕之提供一个实现抱负的土壤。

军阀混战的局面,动荡不安的社会,在“偌大的中国已放不下张平静的书桌”的环境中,他这种带有浓重改良主义色彩的理想是不能实现的。

在他的社会理想遭遇失败的同时,婚姻生活也面临危机,婚前那个和他一样有着教育理想,活泼鲜艳的金佩璋,在琐碎繁杂的家庭生活中也渐渐的消磨了理想,尤其是在有了一个孩子之后,她对于书本、教育、理想的热情更是荡然无存,使夫妻之间的隔膜越深,这不能不使倪焕之感到他“有了一个妻子,但失了一个恋人,一个同志”的痛苦和孤独。

在倪焕之的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他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让我看到了一个怀着理想,不断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

最后尽管倪焕之“教育救国”的理想失败了,但这无疑是当时社会制度的失败。

在那样一个动荡混乱的年代,企图走改良主义道路救国的理想,就如同空中楼阁,注定是失败的。

虽然倪焕之最终失败了,但他的教育理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教师体验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我们应该像倪焕之一样热爱教育,忠诚于教育事业。

同时,他的教育实践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处理好“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就像倪焕之所说的那样“学校要使学生得到真实的好处,应该让学生生活在学校里;换一句话说,学校不应是学生的特殊境界,而应是特别适宜于学生生活的境界”。

论《倪焕之》教育改革论文

论《倪焕之》教育改革论文

湖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倪焕之》教育改革的思想作者罗某某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10430103117777指导教师杨教授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五日湖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创作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二○一四年四月二十五日目录摘要 (3)ABSTRACT (4)第一章绪论 (5)1.1 研究意义 (5)1.1.1 理论意义 (5)1.1.2 现实意义 (5)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5)1.2.1 国外研究动态 (5)1.2.2国内研究动态 (5)1.2.3 文献评价 (6)1.3 研究内容 (6)1.4 研究方法 (6)第二章《倪焕之》简介 (8)2.1 小说简介 (8)2.1.1 创作背景 (8)2.1.2主要情节 (8)2.1.3 作品地位与影响 (9)2.2 倪焕之与叶圣陶之虚实 (10)2.2.1十年生平如出一辙 (10)2.2.2 亦理想亦现实 (10)第三章《倪焕之》中体现的教育改革 (12)3.1教育信念变迁之路 (12)3.1.1初期:教育无用论 (12)3.1.2中期:教育万能论 (12)3.1.3后期:教育革命论 (12)3.2 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 (13)3.2.1学生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13)3.2.2 教师观:教学环境的营造者 (14)3.2.3 教学观:在活动中学习 (14)3.3 教师自编教材思想 (14)3.3.1 起因:“五四”白话之兴 (14)3.3.2 标准:文质兼美之绳 (15)3.3.3 目的:“为学生”之思 (15)第四章《倪焕之》中体现的教育思想的缺陷 (17)4.1 改革实验未达预期 (17)4.1.1艰难的实验开端 (17)4.1.2 困顿的实验过程 (17)4.1.3微弱的实验效果 (17)4.2 教育同盟寥寥无几 (18)4.2.1教员们的不屑 (18)4.2.2 同盟者的失散 (18)4.3理想随生命终而灭 (19)4.3.1生命亡理想终 (19)4.3.2 后继无人淹没于洪流 (20)第五章《倪焕之》对当下教育改革的启示 (21)5.1 教育理论改革的启示 (21)5.1.1应有坚定的教育理想 (21)5.1.2 改革需重视舆论宣传 (22)5.1.3 教育改革需要依靠合力 (22)5.2 教育实验的启示 (22)5.2.1洋为中用吸收西方先进教育实验 (22)5.2.2 因地制宜推进适合国情的教育实验 (23)5.3 教师自主编订教材的启示 (23)5.3.1 发挥教师能动性:校本教材开发 (23)5.3.2 教材编订目的:非功利 (24)5.3.3 教材编排方法:人文课的科学性 (25)5.3.4 教材编订内容:继承传统与自主创作 (25)结语 (26)参考文献 (27)致谢 (288)摘要《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从中国現代教育史的角度看《倪焕之》

从中国現代教育史的角度看《倪焕之》

作者: 潘懋元
出版物刊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69-85页
主题词: 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教育史;改良主义;教育改革;女子教育;大革命;教育情况;辛亥革命;教育方法
摘要: <正> 一、《倪焕之》是一部现实而生动的中国现代教育史资料“我的小说,如果还有人要看的话,我希望读者预先存这么样一种想法:这是中国社会二三十年来一鳞一爪的写照,是浮面的写照,同时攙什些作者的粗浅的主观见解,把它当文艺作品看,还不如把它当资料看适当些”。

这是叶聖陶在其《叶聖陶选集》的“自序”中一段谦虚而朴素的自白。

如果说这段自序对于他的短篇小说来说是有道理的,那么对于他这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倪焕之》就具有更实在的意义。

当然。

《倪焕之》和作者的许多短篇小说,首先还是应当作为文艺作品看待;其次,也可以当作有价值的现代史料看待,尤其是作为现代教育史料看待。

《倪焕之》的内容,是通过小说中主人公倪焕之一生的生活历程和思想变化,反映了从“五。

倪焕之读后感

倪焕之读后感

倪焕之读后感《倪焕之》是一部以倪焕之为主人公的纪实文学作品,通过描写倪焕之的一生,展现了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大潮中的不凡经历和崇高品质。

在读完这部书后,我深受触动,感受到了一个伟人的伟大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无私奉献。

倪焕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在福建省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勤奋努力。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倪焕之青年时代的励志故事,尤其是他考上福建船政学堂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面对艰苦的学习环境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倪焕之顽强拼搏,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坚定的信念。

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被评为优秀学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接受西方军事教育的人。

他的成绩不仅给了他自己希望,也给了他周围的人们希望,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努力的价值。

倪焕之在历史进程中的表现也是令人钦佩的。

他不仅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倪焕之积极跟随北洋政府参与革命,他担任了许多重要的职务,包括国防部长、陆军总参谋长等。

他为国家的军事建设和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对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他表现出了高度的决心和英勇的战斗精神。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倪焕之领导战斗、制定战略的情景,让我感受到了一个真正的将军的威严和决断力。

他的英雄事迹让我感到自豪和振奋,同时也让我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除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无私奉献外,倪焕之还表现出了对人民的深厚的感情和关怀。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倪焕之对士兵的关心和照顾,以及他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全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的情节。

这些场景让我深受感动,倪焕之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更体现在对人民的爱和责任感中。

他的行为让我明白了一个真正的伟人应该具备的品质,那就是爱和奉献。

通过阅读《倪焕之》,我对倪焕之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一生和品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以其崇高的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人物。

倪焕之——精选推荐

倪焕之——精选推荐

——《倪焕之》人物赏析《倪焕之》是叶圣陶于1928年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

它是一部写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人性挣扎的小说,它充分体现了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创作特点,真实自然,富有时代性与生活气息。

《倪焕之》的故事线索是小学老师倪焕之和校长蒋冰如在乡村试验新的“理想”教育方案。

穿插其间的是倪焕之和金佩章的恋爱及家庭生活。

中心人物就是倪焕之。

通过这个倪焕之,他是一个热切追求新事物的青年。

作品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前夕到大革命失败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形势和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问题。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个人奋斗的道路都被否定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悲观、失望、动摇的思想弱点受到了批判,奋起斗争,走向革命,向往光明的思想和行为得到了肯定。

倪焕之是一个性格上充满了矛盾的人物。

他出生在一个小康的职员家庭,生活不是很优裕,也不致怎么样拮据。

上中学的时候受到了新知识的熏陶和新知识的洗礼,热情、积极进取,富有了时代青年的追求与理想。

他欣喜地欢迎着辛亥革命的到来,很快又对辛亥革命失望了。

他很想有所作为,达不到自己心里所想的时候,又悲哀到想要跳潭自杀。

中学毕业后他当上了小学老师,现实无非都是安静得可以坐下来看书的办公室,于是他只好自己欺骗自己这的阳光是灿烂的。

不久后,同学金树伯介绍倪焕之到一个乡村的高等小学当了级任教员。

这所学校的校长蒋冰如是个热心于教育改革事业的有识之士,他的改良教育的思想影响了倪焕之。

“满怀着希望,像探险者望见了新土地一样”,倪焕之十分热心于这样的事业。

他相信教育可以改变这乡间的面貌,可以救国,认为教育总是一个民族最切要的东西,所以“一切希望悬于教育”,真诚地期待着自己能用教育来挽救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与污浊。

不料,为了办农场,学校雇工开垦荒地时,荒地上的几座无主的荒坟在乡镇上引起了一场风波。

在乡镇人民的心里,这昏俗的坟头远比改革教育重要得多。

这使倪焕之十分的愤慨,他的心灵受到了创伤。

要不了多久,“教育救国”的“理想教育”实际上也破产了,他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悲凉与孤寂。

倪焕之读后感

倪焕之读后感

《倪焕之》读后感《倪焕之》是叶圣陶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28年的《教育杂志》。

这部作品不仅是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教育的小说。

它以主人公倪焕之的生活和思想变化为主线,展现了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在动荡历史中的命运沉浮。

倪焕之这一角色,正是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写照。

他怀揣着对教育、对国家、对未来的热情和理想,却一次次在现实面前碰壁。

这不禁让我想到,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而身处其中的个体,尤其是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个体,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遭遇挫折。

但正是这些挫折和磨难,塑造了他们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

倪焕之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让人动容。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

这种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难能可贵的。

同时,他的失败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单纯的理想和热情,如果没有与实际相结合,没有深入了解社会和人性,那么这种理想很可能会遭遇挫折。

《倪焕之》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塑造了倪焕之这一形象,展现了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同时,作品的语言纯朴严谨,读来让人倍感亲切。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客观描写中蕴含着深沉的热情,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一部现实主义佳作。

《倪焕之》这部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心路历程,更让我明白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理想,努力去实现它。

同时,也要学会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方向,避免重蹈倪焕之的覆辙。

“教育是生活的根本,是国家社会的基石。

”这句话体现了倪焕之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

在他看来,教育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基础,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基石。

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倪焕之把教育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为改革旧教育制度而不懈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动 、 五卅 ” 动 、 运 “ 运 大革 命 、 四 ・ 二 ” 革 命 “ 一 反 政变 。 由于这些 时 间点 具 有特 殊 的 历史 意 义 , 能 颇 引起 读者注 意 。以反 映论 的观点 来 看 , 倪焕 之 》 《 确
实是 社会历史 的形 象 记 录 , 以 以往 的评 论 在 谈 到 所
摘要 : 抛开表 层的、 具体的历史时间, 以乡镇和上海两个地 点为分 节点, 倪焕之》 《 的时间可分为三段 , 三个 在
时间段 中, 主人公各 完成了一个希望一 失望一 希望 的过程 , 三个 过程 的循 环构成小说 的深层结 构。通过这 一深层
结构 , 倪焕之》 《 既暗示 了2 、O年代作家们为 了希望进行 失望书写 的创作 心理 , 03 也为现代 文学史 塑造 了一个浮 士 德 式的执着追求 的主人公形象, 同时隐喻 了中华 民族 10年 不懈追求 的苦 难历程。从这个 意义上说 , 倪焕 之》 0 《 超 望没 能很 好 实 现 。 中学毕 业后 , 他就不 能继 续读 书 了 , 进 入政 界 、 界 又不 想 军 可能 , 为人做 事变成 了做 “ 一世 的 ‘ 猢狲 王 ” 。小 学 ’ 校 的氛围又让 他感 到异常压 抑 , 他看来 , 在 自己的两 个 希望 都 落 空 了 。他 失 望 了 , 于 是 独 个 儿 上 酒 店 “ 去喝 闷酒 ” 但 是他 的 “ , 一个 值 得 感 佩 的 同事 ” 激起 了他从事 教育 的希望 。所 以 , 在去小 镇 以前 , 倪焕之 经 历 了希 望一失 望一希 望 的过 程 。
这样 , 文本 中的 时空 被 分 为三 个 时空 体 。在 去 乡镇 以前 这个 时空体 中 , 主人公 的主要经 历包括 : 遵 从父 亲 的意思读 私塾 ; 科举 制度废 除后考 中学 ; 中 在
学三年级 , 违背父亲让他作电报生的意愿继续求学;
在中学即将毕业 、 辛亥革命暂告成功时 , 想加入政界 或军界 , 没能如愿 ; 目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当 以及 升学 无望 、 不得不 做小学 教 师时感 到失望 ; 一个颇 受 有耐 心的 同事影 响 , 始 喜欢 教 育 。在这 个 时 空体 开
21 0 0年 第 5 5卷 第 6期 ( 总第 2 3期 ) 3
2 1 Vo. 5 No 6( n rl 00 15 . Ge ea No 2 3) .3
论 《 焕 之》 倪 的深层 结 构及 其 现 代 意义
天 吴 云
(1 徐州工程学 院 人文学院, . 江苏 徐 州 ,20 8 2 苏州大学 文学 院, 2 10 ; . 江苏 苏州 ,1 13) 25 2
越 了同时代那些沉浸于书写失望的小说 , 具有 了形而上的象征 意味。
关键词 : 《 倪焕 之》; 深层结构 ; 希望 ; 失望; 追求
中 图 分 类 号 : I0 .2 2 74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5 7 (0 0 0 0 1 0 10 — 9 3 2 1 )6— 0 7— 4
历史 中考察人 物 当然 有一定 道理 、 也有一 定意 义 , 但
书,要干事情总要干那 于多数人有益处的” 但是 “ ,
}收 稿 日期 :00— 7一l 21 0 】

作者简介 : (9 8 吴云 17 一
) 江苏铜山人 , 女, 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 苏州大学文学院博 士研究生 。
中 , 焕之 作为一 个有 自我 意识 的个 体 , 倪 是从 违背父 亲 的意愿继 续求学 开始 的 , 时他 的愿望 是 好好 读 此
小说 与人物 的时代 意 义 时 , 总是 用 这 些 时 间点 来切 割倪焕 之 的一 生 , 比较 、 析 、 述 各个 时 间段 里倪 分 论
焕之的活动及其现实意义。人物存在于历史 中, 在
后, 支撑《 倪焕之》 的是三个希望一失望一希望的过 程, 它们之 间的循 环演变 构 成 了《 焕 之》 倪 的深 层结
识分子 失望 之路 的小说 。难道它 们 的作者们 仅仅 是
透过表层时间, 可以看到《 倪焕之》 中的时间被 空间化了, 从倪焕之出生到其死亡的整个线性时间 被 两个 明显 的空 间点 分 成 三大 段 , 两个 空 间点分 这
别为蒋冰如所在的乡镇 ( 简称乡镇 ) 和上海 , 被分开 的 三大段 时间分 别 为 去乡 镇 以前 、 在乡 镇 、 上海 , 在
山东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文 社 会科 学版 ) 人 J U N L O H ND N O MA N V R I Y H m nt sa d S c lS i c s O R A F S A O G N R L U I E ST ( u a i e o i ce e ) i n a n
这种 时空关 系可表 示为 :
去小镇以前
( 乡镇)
为了真实地反 映时代吗?《 倪焕之》 与这些小说 的
不 同之 处 在 哪 里 ?要 想 回答 这 些 问题 , 必 要 对 有
《 倪焕之》 的深层结构来作探讨。
在乡镇
在上海
从表面上看 ,倪焕之》 《 的时间性很强 , 故事 时 间是 从倪焕 之 出 生到 他死 亡 的 3 0多 年 。在这 个 线 性 时 间 内有 几 个 突 出的 时 间点 , 即辛 亥 革 命 、 五 “
《 倪焕 之》 叶圣 陶 的第 一部 长篇 小 说 , 是 也是 现 代 文学史 上一部 非 常重 要 的长 篇小 说 。已有 的 《 倪
历史 时间只是 表层 时间 , 它 , 不 能发 现小 说的 依靠 并
深 层结构 。
焕之》 研究 主要集 中于主人公形象、 小说与时代的
关系及其意义等方面, 而都没有指 出为什么在现代 文学史 上 , 别是 在 2 纪 2 特 0世 0年代 末 会 出现 好 几 部与 《 焕 之 》 样 带 着感 伤 的笔 调 书 写 了青 年 知 倪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