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变迁》探究版(第1课时)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一课时)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这一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现象及其原因。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掌握海陆变迁的主要类型和原因,认识海陆变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变化的认知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海陆变迁的概念、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科学探究活动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以便于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掌握海陆变迁的主要类型和原因,认识海陆变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变化的认知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关注地球环境变化的情感,增强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原因,海陆变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2.教学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科学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海陆变迁的现象和原因,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现象,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讲授新课:介绍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地球科学意义。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海陆变迁案例,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证据”表明自己的观点,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海陆的变迁”是第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绍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
地球自诞生以来,风云变幻,历经沧桑,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
今天海陆的分布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发展中的一幕。
通过学习本节海陆的变迁等实例,初步认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无止境。
2.编者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地球面貌的变化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沧海桑田——海陆的变迁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大陆漂移假说。
2.能力目标:通过实物图、课件的阅读分析;动画模拟的演示过程;学生拼合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的吻合,初步了解地球海陆变迁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读图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讲述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五、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确立:大陆漂移假说依据: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知识面窄,但要培养学生的读图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法指导1.教法及依据: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心、求知欲),结合本节课文的内容,多选精选实例,配以实物投影片和动画效果,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地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启发学生分析想象,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中心修养】地区认知、综合思想【教材剖析】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叙述了地球表面海陆散布的原由,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相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对学生逐渐建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心主义看法,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拥有重要意义。
【学情剖析】学生刚才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散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供给了必备的知识基础。
但初一学生依据其年纪、心理特色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纳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教课目的】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地球上海洋变陆地、陆地变海洋的实例。
认识“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看法,可以运用大陆漂移说解说地理现象。
【教课要点】认识大陆漂移说的基本看法。
【教课方法】演示法、启迪式教课法、实验研究法、读图剖析法、剖析概括法【教课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成语故事—沧海桑田》教师设问:你相信“沧海桑田”的故事吗?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漂亮的星球上,无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仍是无边无际的海洋,万事万物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
地球自形成以来,海陆变将就向来在不停的发生,这也就是我们今日要研究和商讨的问题。
第1 页任务1 经过海陆变迁的实例剖析,概括造成海陆变迁的原由。
教师给出海陆变迁的实例,指引学生剖析。
实例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了然什么问题?(这里以前是海洋。
)实例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流水井等人类活动古迹反应了该海疆过去是什么情况?是什么原由?(这里以前是陆地。
)以上两个实例都说了然地球表面存在海陆变迁,那么是什么原由惹起的呢?教师指引学生进行实验,读图察看,是什么原由致使了海陆变迁?实验一: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如何使插小旗的陆地变为海洋呢?(可用资料:水)结论:经过模拟实验,可总结地壳的改动、海平面的起落是惹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由。
七年级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证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证据。
【教学难点】1.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事实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理解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支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实验器材:大号玻璃器皿2个,2桶沙子,2桶水,2块砖块。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学生欣赏)视频《沧海桑田》。
故事中麻姑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桑田,桑田又变成沧海。
成语沧海桑田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
那么为什么海洋会变成陆地?陆地又怎么会变成海洋?接下来我们进入实验时间,探寻海陆变迁的奥秘。
实验探因:分组:一组:陆地变海洋二组:海洋变陆地实验器材:1.沙子、砖块2.一桶水3.大号玻璃容器要求:5分钟时间完成模拟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一(1)向玻璃容器中填入高低起伏的沙子(模拟海中的陆地)。
(2)在沙子上放一块砖(模拟地壳)。
(3)向玻璃容器中注水刚好没过1/2砖块。
(4)将砖块往下按直到没入水中(模拟地壳下陷)或将高出部分沙子挖走(模拟人类挖陆成海)或继续往玻璃容器内注水直到没过砖块。
一组展示:陆地变成海洋的原因有地壳下陷、人类挖陆成海和海平面的上升。
实验二(1)向玻璃容器中填入高低起伏的沙子(模拟海中的陆地)。
(2)在沙子上放一块砖(模拟地壳)。
(3)向玻璃容器中注水没过砖块。
(4)将底下沙子堆叠让砖块抬升(模拟地壳抬升)或继续往玻璃容器内添加沙子(模拟人类填海造陆)或将水舀出来(模拟海平面下降)。
二组展示:海洋变陆地的原因有地壳抬升、人类填海造陆和海平面的下降。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教案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火山、地
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
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和想像能力。
2、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大板块示意图
2、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
3、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
文字,围绕以下内容展开:板块构造运动的基本观点;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用板块构造学说演示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
火山与地震。
主要介绍火山及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教材中,六大板块示意图、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等,均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材中运用五幅模式图。
演示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太平洋海沟、日本群岛的形成,从而生动、直观地演绎出海洋形成和发展、演化的各个不同阶段。
最后,教材通过两则阅读材料,让学生对火山、地震的危害有所了解。
同时,以读图和回答问题的形式,引出对于板块构造运动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的关系。
2024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课件
③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29003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对海陆变迁的作用只是局 部的和小规模的,并且人类活动必须顺应自然过程,遵循 自然规律。
新知讲授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呢?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29003
新知讲授 固定论
29003
活动论
新知讲授
大西洋两 岸陆地轮 廓有何特
B 2. 右图漫画反映的是(
)
A. 盖天说 B. 大陆漂移说
C. 浑天说 D. 日心说
( C)
B. 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
D. 荷兰围海造陆,国土面积不断扩大
29003
当堂检测
B 3. 该学说是受到哪两个大洲轮廓的启发而提出的 (
)
A. 亚洲和大洋洲
B. 非洲和南美洲
C. 北美洲和南美洲
D. 南美洲和南极洲
笔这石说明了什么鱼问龙题?
新知讲授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 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和古 森林等遗迹。
陆变海
海平面的升降 /地壳的变迁
29003
中国大陆
台湾岛 澎湖海
古城墙
新知讲授 荷兰通过修建拦海大 坝连接须德海北口两岸, 使4000平方千米的须德海 湾变成湖泊,其中的部分 海域被改造成陆地。
海变陆
人类活动/ 29003填海造陆
据统计,荷兰约有17% 的国土面积(约7000平 方千米)都是从大海里 填出来的。
新知讲授
迪290拜03 棕榈岛
新知讲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9003 300个人工岛组成的海上世界地图
新知讲授
海陆变迁的原因
海陆变迁: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的现象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精品教案
《海陆的变迁》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2.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为大陆漂移学说寻找证据。
二、教学策略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七大洲和四大洋有了基础的认识,但是要学生凭空想象来理解海陆的变化,是十分困难的,针对学生空间想象力差的弱点,讲解过程多利用地球表面上已经发生的海陆变迁现象,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
本节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海陆变迁的现象,第二部分是对海陆变迁现象的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并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1.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生物化石,这说明()①青藏高原总是处于陆地环境②青藏高原曾经处于海洋环境③地壳发生了变动④人为遗弃海洋生物于此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B.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C.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陆D.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3.煤是由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转化而来的,科学家发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分布有巨大的煤田。
这一现象最能说明()A.南极大陆很久以前气候非常温暖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地带,森林茂密,后来漂移到了今天的位置C.南极大陆的煤不是由植物转化而来的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地带漂移了4.下列关于海陆轮廓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B.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C.世界上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D.世界上海陆轮廓部分地区变化,部分地区不变5.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不包括()A.气候变暖B.古生物分布C.地质构造D.大陆轮廓6.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的说法是()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D.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参考答案】C;D;B;B;A;C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海陆的变迁一、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1.自然原因(主要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2.人为原因(局部):人类活动二、大陆漂移学说1.提出者:魏格纳2.主要内容3.证据。
2.2海陆的变迁1(第一课时).doc
沁园中学三案设计年级:七年级学科:地理课题: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课型:新授备课时间:10、18主备人:陈彩虹审核人:学习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
3.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教学流程导航台知识链接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阅读课本P32至P35的内容解决导航台的4个问题。
自学时间:8分钟自学方式:独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除此之外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迁,如:填海造陆。
2、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洋变成陆地呢?东海的几经沧海桑田又是怎么回事儿呢?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全国有四分之一的陆地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而且过去的一百年里荷兰的陆地国土一这一部分在导入中已经涉及到了一部分,然后再给学生讲解的就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得出结论。
由于学生这部分的经验比较少,所以由教师直接讲清喜马拉雅山是由于地壳的变动引起的,东海的几经立看书、独立思考、尽量独立解决问题。
直在扩大,这是为什么?3、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4、观察这幅图的过程中在两亿年前有没有大西洋?它又会怎样变化?人类活动,通过对荷兰围海大坝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海平面的升降。
沧海桑田是由于海平面的升降引起的。
关于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我们成后面还有涉及到,我们这里不作详解,海平面的升降只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地表形态改变的原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能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认识,最终让学生能辨别出某种地表形态是由什么力作用形成的。
合作交流环节要求:不会的题先同桌交流,同桌都不会的再小组交流。
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图,形象的推理出大陆原本是连成一片的,这样大陆漂移假说便不难理解。
能过讲述魏格纳的故事过渡到本节。
本节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通过与此同时感受科学家为真理而献身,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第二章 第2节 海陆的变迁 第1课时(教师用)
[激趣]回顾地球海陆分布状况。
[启思]地球这样的海陆分布是一成不变的吗?也就是说自地球诞生以来,其海陆分布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吗?
对于海陆的变化,自古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我国很早就有关于海陆变化的故事“沧海桑田”。
典故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神仙蔡经家去饮酒。
2、阅读课文39页和41页“阅读材料”了解大陆漂移学说。
⑴提出者:
⑵主要理论:
⑶证据:
[课堂检测]
1、下列因素不能直接导致海陆变迁的是
A.地壳的变动B.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活动D.寒潮天气
2、能反映海陆的变化历史的是()
A.植被类型B.气候类型
C.地形类型D.生物化石
3、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B.人类活动
C.海平面升降D.全球变暖
4、可以证明“非洲和南美洲以前连在一起”的证据包括()
①古生物化石②现代自然带的分布③地层构造④地形地貌的相似性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5、现代考古发现台湾海峡有古代森林遗迹,这可以说明()
A.大陆处于不断的漂移中
B.过去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C.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换
第一个提出地球活动论的人是谁?他原本是干什么的?(德国魏格纳,气象学家)
一个气象学家为什么会对地理学产生兴趣了?
(灵感:“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一个偶然的灵感,当你抓住它后,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魏格纳心中产生了问题之后,他是怎么做的?
(开始研究大陆漂移,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直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大陆漂移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七年级地理上册2.2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海陆的变迁(1)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初中地理课件:海陆变迁第一课时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动物化石
海洋
-----该区域曾经是一片海洋
陆地
01 海陆变迁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陆地 海洋
01 海陆变迁 海洋 陆地
荷兰填海造陆
01 海陆变迁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呢?
地壳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01 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4 板书设计
海陆变迁
实例 海陆变迁 原因
大陆漂移
主要观点 证据
5 作业布置
作业: 1、识记本课主要知识点 2、完成课堂同步练习
“ THANKS
”
D.大量的水土流失
3 堂练习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 图,哪一幅图表示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A )
A
B
C
D
4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地球上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 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了解了关于地球变动的一个学 说-大陆漂移假说。谈谈本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
地壳运动
自
然 原
主要原因
海平面的变化
因
人类活动
人为原因
01 海陆变迁
下面是海陆变化的实例,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黄河三角洲在不断“生 长”,平均每年以1.5-3 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进。
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 形成黄河三角洲。
01 海陆变迁
下面是海陆变化的实例,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 地国”,全国约1/4的陆 地低于海平面。约1/5的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中物理
第二节 海陆变迁
第1课时
1 课堂导入
《第1章 第三节 海陆变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中图八上
《海陆变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和演变过程。
2. 掌握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和现象。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是如何分布的?(2)根据资料,分析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2. 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完成以下任务:(1)模拟板块运动,观察地表形态的变化。
(2)搜集有关火山、地震的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3)讨论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地质环境的建议。
三、作业要求1. 作业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现象。
2. 作业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应选择安全的地方进行,注意保护环境。
4. 提交作业时,需附上相关资料和图片,以便教师评估学生的完成情况。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资料搜集和整理能力等。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个人自评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对评价方式的了解和掌握。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书面形式提交作业,并附上自己对作业的思考和疑问。
2.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4.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海陆变迁的相关问题,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和演变过程,掌握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和现象,并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
最后,教师需要认真批改和反馈学生的作业,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地表形态变化及其原因,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一些相关现象。
3.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二、学习重、难点
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
2.理解大陆漂移假说。
三、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一)知识梳理
1.地表形态变化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的变动、______________的升降和______________等。
2.大陆漂移假说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______________学说。
(2)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______________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二)知识链接
1.沧海桑田: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出自《神仙传·麻姑》。
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以沧海桑田这种海陆的变更,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海陆变迁的原因:①地壳的变动(主要原因);②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原因);③人类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海陆变迁包括海洋变为陆地,也包括陆地变为海洋。
地壳上升、海平面下降、围海造陆都可使海洋变为陆地;而地壳下沉、海平面上升可使陆地变为海洋。
2.大陆漂移假说
(1)提出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提出依据:在世界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3)大陆漂移假说主要内容
大约在两亿多年以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目前世界大陆仍在不断漂移,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格局还处于不断运动与变化之中。
(4)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依据
①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非常吻合,各相邻大陆的边缘轮廓也大致吻合。
②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都存在亲缘关系及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
③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古老地层有许多相似性和连续性。
④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海陆的分布状况至今还在发生着极其缓慢地变化。
(三)课前练习
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人为改造B.地震和火山活动C.地壳活动和海平面的升降D.岩浆活动
2.沧海桑田”说明的地理知识是( )
A.地球上只有茫茫大海和农田
B.茫茫大海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也有可能成为陆地
C.大海也是农田
D.大海可以被人类劳动改造成良田
读下图,完成3~5题。
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4.大陆漂移学说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乙大洋两岸( )
A.地质构造相似
B.气候类型相似
C..生物物种相同
D.大陆轮廓线相吻合
5.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乙大洋的面积(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四、课堂活动区(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
(一)合作探究(生生合作)
阅读图片“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坝”思考: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不断扩大?
(二)展示提升(师生合作)
在板块的交界处,会形成哪些地貌?请尝试列举。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下列海陆变迁不是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
A.大西洋的形成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C.荷兰的围海造田D.红海的形成
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
4.下列因素不能直接导致海陆变迁的是
A.地壳的变动B.海平面的升降C.人类活动D.寒潮天气5.下列现象属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是()
A.褶皱山B.填海造陆C.水土流失D.土地荒漠化
五、课后巩固练习
1.海陆变迁的科学依据是()
A.仙女麻姑曾三次看到东海变成陆地
B.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
C.赤道地区的高山上有冰川
D.沿海地带的地势都很低
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及其国籍连线正确的是()
A.诺贝尔—瑞典B.李四光—中国C.爱因斯坦—美国D.魏格纳—德国3.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4.能反映海陆的变化历史的是()
A.植被类型B.气候类型C.地形类型D.生物化石
5.可以证明“非洲和南美洲以前连在一起”的证据包括()
①古生物化石②现代自然带的分布③地层构造④地形地貌的相似性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六、课后反思
答案
(三)课前练习
1~5 CBBDA
(四)课堂练习
1~5 CCBDA
五、课后巩固练习
1~5 BD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