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上第四节《海陆变迁》word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
教学过程设计
目标:引起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海陆变迁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海陆变迁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海陆变迁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海陆变迁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学资源准备
《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以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实验器材:如果本节课需要进行实验,需要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并确保它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便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并保证学生的安全。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5.教学工具:准备教学所需的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并确保它们能够在课堂上正常使用。6.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以便他们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并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学习和检测。7.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以便他们能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为解决这一难点,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真实场景,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2.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3.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课后拓展
阅读材料:

湘教版地理七上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学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上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学案设计

第四节海陆变迁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结构学说简单地解说一些地理现象。

3.地图上指出两大火山地震带,说出生界有名山系及火山地震散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认识地震知识,学会抗震自救。

二、学习重难点用板块结构学说简单地解说一些地理现象。

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暂停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地表形态的变化:海陆变迁(“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的部分凭证: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地域发现大海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丛林古迹和古河流;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充;地中海面积不断减小。

2.大陆漂移假说:______(德国)于1912年提出。

基本看法:“泛大陆”——“碎块”——漂移。

答案:魏格纳3.板块结构学说的基本重点①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组成。

②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固。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欧洲南部和亚洲的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答案: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______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答案:印度尼西亚6.用板块结构学说解说有关地理现象原理: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或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动。

现象:火山和地震;温泉;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成为高峰,大海不断减小;张裂拉伸成为裂谷,大海不断扩大。

典范:①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多火山、地震——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动。

②我国台湾以及东部沿海、西部地域多地震——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动。

③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隆起成为高峰(高原)——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碰撞挤压。

④地中海不断减小——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碰撞挤压。

⑤红海不断扩大——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张裂拉伸。

⑥东非裂谷带——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张裂拉伸。

(二)合作研究1.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的浅海,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它们为何会散布在大西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答案:由于生物的相像性特点说明南美洲东岸和大西洋此岸的非洲西岸可能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不过以后破碎漂移分别的。

湘教版七年级上教案第二章第四节 海陆变迁

湘教版七年级上教案第二章第四节 海陆变迁

第四节海陆变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并能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

2.掌握“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火山和山脉、山系的形成原因。

4.在图中正确填注六大板块和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5.通过火山、地震带的学习,培养防震抗灾、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的各种现象。

通过读图启发式、分析归纳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激发学生要善于观察,并能为自己的设想付诸实际行动,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组在地震中逃生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火山和山脉山系的形成原因。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世界地图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讲授新课:根据问题,学生自主学习。

1、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2、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谁?其主要内容和依据是什么?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地球表层有哪六大板块?4、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是哪两个?分布在什么地方?5、世界上的两大山系是哪两个?学:略师:先做简单的归纳,再次开始细讲。

海陆变迁的原因2、海陆变迁的原因,PPT展示三张图片讲解(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海海底发现人类活动的古河道,荷兰围海造陆)。

3、海陆变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大陆漂移学说提出者---魏格纳。

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得到什么结论(PPT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世界分布图),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学生小组讨论,找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论据。

生:略师:对学生的证据进行总结(结合PPT图片展示讲解)(1)、轮廓的吻合性(2)、动物的相似性(3)、底层的相似性从魏格纳故事———大陆漂移学说提出,我们得到的启示。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学案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学案

《海陆变迁》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并能用实例进行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要点,并能体会其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3.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及其基本观点,并应用该学说分析说明海洋的生成与发展阶段。

4.知道火山地震及其分布,并学会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说明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原因,并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重点难点1.板块及其火山地震的分布2.“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三、导学问题学习任务(一)地表形态变化自主学习:读教材后解释“活动”中的现象,从这些现象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学习任务(二)自主学习:预习教材《海陆变迁》完成下列任务:(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提出的。

“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的陆地,被叫做“”的大洋所包围,后来大陆开始破裂形成现在的样子。

(2)你有什么好的证据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吗?学习任务(三)自主学习:板块构造学说读图2-48----2-53,结合教材完成以下任务:(1)六大板块分别是:、、、、、。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3)“→←”表示板块作运动,“←→”表示板块作运动。

(4)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海洋最初是由于大陆板块发生的运动形成的。

四、参考资料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海陆变迁即洋陆转化。

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也称为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

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

湘教版地理七上海陆变迁word学案

湘教版地理七上海陆变迁word学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学案总编号:NO. 12编写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明地球海陆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和转变当中。

2 明白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并明白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散布重点难点:板块构造学说及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散布自主合作探讨【知识点一】地表形态的转变自主学习阅读讲义P33页列举海陆变迁的事实海陆变迁实例证据海洋→陆地陆地→海洋知识拓展1.促使地形转变的内部力量促使地表形态不断转变的力,一种来自地球的内部,它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内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内力作用的结果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1)地壳运动地壳在不断运动着,它使地表有的地方隆起或抬升,有的地方凹陷或下沉,从而引发地形的转变和海陆的变迁。

(2)地震本地壳中的岩体,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或拉伸断裂时,就会引发地面的震动,发生地震。

(3)火山活动由于地壳运动致使地壳内部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或地壳脆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从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叫火山。

2促使地形转变的外部力量改变地表形态的另一种力,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风、海浪、冰川等,它们的作用称为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老是侵蚀地表较高的部份,把侵蚀下来的物质搬运到较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从而使地表形态不断转变。

外力作用与内力作用相反,要把高的地方削平,把低的地方填平,使地表趋向平缓。

【跟踪练习1】下列海陆变迁,由地壳运动引发的是()A 荷兰的填海造陆B 大西洋的形成C 冲积岛屿的形成D 三角洲的形成【知识点二】大陆漂移假说阅读讲义P33——34页。

自主学习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的科学家,他提出的假说证据是咱们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知识拓展假说证据:(1)古地层散布的相似性。

(2)两块大陆上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

在巴西和南非均找到了恐龙类动物化石,这表明恐龙生活的时期,南美洲和非洲是连在一路的。

湘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4节-海陆变迁》word教案-(11)[精选]

湘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4节-海陆变迁》word教案-(11)[精选]

课题第二节海陆变迁课时总 2课时主备人第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举例说明地球外表海洋跟海洋处在不断活动跟变更中.应用年夜陆漂移说说明年夜洲跟年夜洋的形成以及变更趋势重点难点1.海陆变迁的缘故2.板块相对挪动形成的地表外形学法教法读图画图、小组合作进修读图指导、读图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常识点教师活动老师活动时刻导入新课自立进修桑田桑田你清楚 "桑田桑田 "的成语故事吗?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酿成桑田。

祖先就以这种桑田桑田的变更 ,来比方世事变化特不年夜。

理想上谁人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确实是咱们改日要研究跟探讨的咨询题。

1.设置牵挂电脑展示图2-10 P3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 "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 "跟图2.12"荷兰的围海年夜坝"。

请同学们不雅看这些地进入进修外形联合讲义,仔细读图,小组合作进修,分析:(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白什么咨询题?(2)我国东部海底发觉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理现象,进而考虑下面幽默的咨询题。

的遗迹反应了该海疆过去是什么状况?教学过程环节常识点教师活动老师活动估时自立进修展示交换自立进修(1)喜马拉雅山上发觉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代曾经是海洋,现在酿成了海洋,也确实是说海洋可以酿成海洋。

〔地壳活动〕(2)我国东部海疆发觉了古河道跟昔人类活动的遗迹 ,说明白我国东部海底年夜陆架,在地质时代曾经为海洋,现在酿成了海洋,也确实是说海洋可以酿成海洋。

〔海平面升落〕(2) (3)荷兰是知名的"低地国"。

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年夜 ,说明白咱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更 ,只是这种变更只是局部的跟小范围的,并且这种活动还必须按照天然法则 ,否那么,要受到年夜天然的抨击。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变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主要介绍了海洋和陆地的变迁过程,包括海洋的形成和演变、陆地的形成和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变迁过程,认识到海洋和陆地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海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包括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等。

b. 了解陆地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包括地质作用和风化侵蚀等。

c. 了解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海岸地貌和海陆风等。

2. 能力目标:a. 能够描述海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陆地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b. 能够分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

c.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关注和热爱。

b.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海洋的形成和演变,陆地的形成和演变,海洋和陆地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可能了解不多,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差异。

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球的地质结构和地质作用概念不够清晰,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

另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地球的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学生可以观察到陆地和海洋的存在,并描述地球表面的特点。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a. 介绍海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包括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等。

可以通过使用地球仪或地球模型,让学生观察不同大陆的形状,然后解释大陆漂移的概念。

可以使用动画或视频展示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海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七年级地理上册2.4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word格式

七年级地理上册2.4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word格式
四、笔记与板书提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地壳的变动
不变的(错误)
2.海面的升降
一、海陆的分布海陆变迁
3.人类的活动
变化的—“沧海桑田”
4.其他的原因
二、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1、大陆漂移——板块运动
2、六大板块与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五、练习与拓展选题
单项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B)
(四)、看图释文形成概念
学生活动3:看图2.19——图2.24说出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教师进一步引导,深化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学的情境场。这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 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形成个体意境场,这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因人而宜的个体意向,形成了个体意向场。)
6.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C)
A.地 球公转B.地球自转C.板块运动D.海水运动
探究活动:除了今天课堂上了解到的海陆变迁实例举证外,课外还能找到哪些 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的例证?请整理好有关资料后,在班上讨论交流。
从讲故事入手自然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找证据分析大陆漂移假说的解释
学生自己练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A.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
B.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汪洋
C.海洋生 物原来生活在山上
D.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B)
A.印度板块B.太平 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板块挤压而成的(A)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

湘教版七上第四节《海陆变迁》word学案

湘教版七上第四节《海陆变迁》word学案

二是O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导学案【学习目标】1. 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 知道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重点难点】1. 认识并理解大陆漂移及板块构造学说。

2. 利用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能解释现象。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自读课本33页至37页,回答下面的问题:1•请你用事实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处于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 _国的 __ 提出的,他是从 和 两大洲得到的启示。

简要说一下内容。

合作探究活动一: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1 •看图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______ 、 ______ 。

几乎全在海洋的板块3.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喜马拉雅山脉是 _______ 块与 ___________ 板块碰撞 挤压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活动二:读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回答: 娠块边界 -—柜虞运动方獅^2,2-41 •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地带:一是2.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

拓展提升位于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 于2010年3月至4月接连两次爆发, 岩浆融化冰盖引发 的洪水以及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气体、 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人体健康均受到长期影 响。

思考后回答:1. 火山喷发释放的火山灰,将直接影响的行业是( A.海洋运输 B.航空运输2•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冰岛火山喷发的原因:【巩固练习】1.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 和鸵鸟 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2.下列有关板块运动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由七大板块构成的。

B. 一般来说,各大板块之间地壳比较稳定,难以形成火山、地震C. 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从古至今都是比较稳定的D.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3.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海陆变迁》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3)

《海陆变迁》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3)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观点,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开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学习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问题探究法、材料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新课导入:“沧海桑田〞简称“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

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

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

刚刚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以前浅了一半,难道他又要变成陆地了吗?〞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

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

〞可见,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

以后以“沧海桑田〞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海陆的变迁〞知识。

【自主预习】提示:1.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把握本节根底知识,注意做到读、写、指、划,并记录自己的疑问。

2.小组内互相检查、提问,疑难问题可放到下个环节进行探究。

一、地表形态变化______与_____ 之中。

2. 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是一片__________,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__________。

3. ______和_____ 活动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二、大陆漂移假说【互动探究】活动一:探究地表形态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活动。

材料一:海陆变迁示意图〔4幅〕材料二: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和云南石林的自然奇观材料三: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四:剧烈的地表形态变化材料五:荷兰的填海造陆工程〔1〕材料二中,喜马拉雅地区岩石中发现了什么?根据材料一画面1到画面2的变化过程,说明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这些现象和云南石林自然奇观形成的原因。

湘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4节 海陆变迁》word教案 (1)

湘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4节 海陆变迁》word教案 (1)

海陆的变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举出实例说明海陆变迁,让学生树立起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念。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产生的背景,知道海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的成因。

(4)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说明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说出主要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

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教法选用、学法指导: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读图探究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科幻片《日本沉没》引到图瓦卢被淹没。

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大约在50年以后,这个美丽的岛国将沉没于大洋之中,在世界地图上人们再也找不到这个国家的位置。

讲授新课一、沧海桑田(实例展示,动画演示,实验探究)(一)展示化石将实现准备好的化石放在各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传看观察化石。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4海陆变迁 学案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4海陆变迁 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并能举例说明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观点,3.记住世界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并能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构造的关系【重、难点】板块构造学说及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教材助读自主学习一、地表形态变化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球外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与变化之中。

2. 和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二、大陆漂移假说1.提出者:国科学家。

2.内容: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的陆地,被叫做“〞的海洋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场破裂、漂移,在距今两三百万年前,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根本面貌。

三、板块构造学说拼合而成。

全球主要有大板块。

其中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一般来说,板块的,地壳比拟稳定,板块与板块的地带,有的,有的,地壳活泼,多和活动。

3.在以下图中填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四、火山与地震1、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火山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

探究一:1.分小组收集大陆漂移的证据〔图片、文字等〕并在课堂上交流。

2.这种爬行恐龙不能远渡大洋,为什么其化石会分布在大西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南美和非洲都曾找到过爬行恐龙化石探究二:读教材P43页图2-55六大板块示意图,思考完成:“←→〞表示,“→←〞表示。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解释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怎样形成的?3.中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掌握一定的地震知识和在地震中自救他救的措施是必须的。

议一议,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在剧院,在商店,在学校等,该如何应对地震灾害?1.最能说明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成语是〔〕A、翻天覆地B、日新月异 C.南辕北辙 D、沧海桑田2.以下因素不能直接导致海陆变迁的是〔〕A.地壳的变动 B.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活动 D.寒潮天气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

《海陆变迁》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海陆变迁》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第四节海陆变迁一、认定目标:1、能举例说明地球海陆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记住6大板块、并会说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的关系二、自主学习1、火山喷发是指。

和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2、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青藏高原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青藏高原曾经是3、大陆漂移假说是由20世纪国科学家提出的。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有大板块,分别是、、、、、,其中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所处的板块是5、指图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在的地带,地壳比较7、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主要原因是由于日本位于交界处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三、合作探究:1、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域(3.9°N,95.9°E)发生里氏8.5级大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次大地震发生在之间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板块和板块相撞形成的,东非裂谷带是由于板块和板块张裂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由于板块和板块相撞形成,马来群岛由于处于板块与板块、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大西洋是板块与板块、板块张裂形成的四、归纳整理:五、拓展练习:1、请阅读下面“台湾海峡的变迁”,回答有关问题:地质工作者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台湾海峡曾经历了多次的海陆变迁。

2亿多年以前曾经为海洋,在距今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

以后海峡地壳时沉时升,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

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板块与板块之间。

2.4 海陆变迁 学案1 (湘教版七年级上)

2.4 海陆变迁 学案1 (湘教版七年级上)

第四节海陆变迁 (共1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科学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科学兴趣、探究精神的培养。

【学习重点、难点】1.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识记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

【学习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展示法【学习流程】一.创设情境(播放视频“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我们中国有许多成语,现在播放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猜猜描述的是哪个成语?揭示了一个什么地理现象?二.自主学习1.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是国的;板块构造学说将地球表层分成大板块。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世界上的、,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三.合作探究1.看课本P41,你能解释下列现象或预测吗?(1)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2)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3)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形成海洋。

(4)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2.煤炭是由森林转化而来的,而森林是在比较温暖湿润的陆地上生长的。

但科学家们在南极大陆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煤炭资源,你能解释这个“怪”现象吗?三.展示提升:分小组展示成果, 其他小组提出质疑。

四.课堂小结(由小组代表作总结发言。

)五.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日本是著名的火山、地震国,你认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B.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C.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D.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2.大西洋地处板块的张裂地带,那么大西洋的面积将会()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3.“大陆漂移说”是谁首先提出的?()A.麦哲伦B.哥伦布C.杨利伟D.魏格纳4.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除了海平面上升外,还有()A.地壳的变动B.填海造陆C.美国干涉D.使用化肥(二)综合题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1)在图上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2)环太平洋沿岸地区火山地震较多,主要是因为位于板块与板块、板块、板块的接触地带。

《海陆变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海陆变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海陆变迁》导学案一、导入引言海洋和陆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的变迁干系十分复杂而又密切。

《海陆变迁》是一部描绘海洋与陆地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纪录片,通过展示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变迁过程,指挥观众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观点;2. 掌握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3. 理解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4. 培养珍爱环境、珍爱生态的认识。

三、进修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2. 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互相联系;3. 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原理和意义。

四、进修过程1. 观看《海陆变迁》纪录片,关注其中展示的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变迁过程,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2. 小组讨论: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互相作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彼此的生态系统的?3. 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变迁过程,分析其中的规律和关联。

4. 思考题:为什么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生态平衡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请结合实例进行诠释。

5. 环保行动:每位同砚思考并分享一种珍爱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方法,鼓励大家从平时生活中做起,为环境珍爱出一份力。

五、拓展延伸1. 了解更多关于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2. 参与环保组织的活动,积极参与环境珍爱行动;3. 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深入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珍爱生态环境的意义。

六、总结反思通过进修《海陆变迁》,我们深刻认识到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相影响,认识到珍爱环境、珍爱生态的重要性。

希望每位同砚能够从中汲取启发,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珍爱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作业安置1. 撰写一篇关于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互相作用的小论文;2. 完成一份关于环境珍爱的调研报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3. 参与班级环保活动,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变迁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重视环境珍爱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2第4节海陆变迁word教案(6)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2第4节海陆变迁word教案(6)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2、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大板块示意图2、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3、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教学难点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媒体呈现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活动新课引入在上节课里我们学习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有谁能来说一说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呢?屏幕上显示“大陆漂移过程图”。

总结学生的答案过渡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万年以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屏幕显示P35图2—48“六大板块示意图”及以下题目。

1、地球表层可分为大板块,除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其他板块既包括大陆,也包括海洋。

2、图中“←→”表示;“→←”表示。

3、安第斯山脉是由板块和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板块和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屏幕演示六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和拉伸小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海洋生成和发展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海洋都会经历一个生成和发展的阶段。

屏幕用动画演示海洋生成和发展过渡我们刚才说到,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012湘教版七上《海陆变迁》word学案

2012湘教版七上《海陆变迁》word学案

2012湘教版七上《海陆变迁》word学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海陆的变迁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看、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升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升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爱好;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环节活动实施能力培养情感培养反思引入通过星海湾新旧图片的对比,探究星海湾的变化培养观看能力激发爱家乡的情感由近及远一、海陆在变迁通过实例研究海陆在变迁培养观看、感知、分析的能力激发学习地理的爱好有感性到理性演示海陆变迁的动态成效,探究海陆变迁的要紧缘故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培养归纳和表达能力认识到‘物质是运动的’这一客观规律由现象到本质二、海陆如何样变迁——大陆漂移假讲通过拼合游戏,研究如何样查找大陆相连的证据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研手段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由浅入深通过对各种证据的选择和“大陆漂移假讲”的演示,使学生把握并会运用这一假讲讲明一些现象提升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及把握科学的论证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知识迁移、指导实践阅读魏格纳的故事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学生质疑提出不解的疑咨询发觉和提出咨询题激发爱好板书第四节海陆变迁海陆在变迁:地表形状变化海陆如何样变迁——大陆漂移假讲课堂练习略课后小结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板块构造学讲”的差不多要点。

明白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要紧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比“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讲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势及其进展变化,培养学生观看能力和想像能力。

2、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升抵御各种自然灾难的能力。

湘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4节 海陆变迁》word教案 (10)

湘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4节 海陆变迁》word教案 (10)

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六大板块示意图及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和火山带的分布
讲练结合、指导自学
教具 学具 教学挂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回忆,思考回答
1、如何判断陡坡与缓坡;山脊与山谷?。
倾听,激起对新知识
导入:上节课我们对地球表面的陆地的表面形态有了 的探索
倾听,学习分析疑难 问题的方法。
组织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心得与收获。
利用各种方法识记。
做练习以巩固所学知 识。
根据答案,进行自测。
板书设 计
教学 反思
第四节
海陆变迁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
2、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少讲多练,夯实双基。
畅所欲言,与大家分 享收获的喜悦。
世界的海陆分布
课题
世界的海陆分布
备课人
知识 与能 力
教 过程 学 与方 目法 标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安秀丽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 “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 关系。
1、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2、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的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
课标要求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学程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板块构造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知道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重点难点】
1. 认识并理解大陆漂移及板块构造学说。

2. 利用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能解释现象。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
活动二:读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回答:
1.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地带:一是,
二是。

2.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

拓展提升
位于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于2010年3月至4月接连两次爆发,岩浆融化冰盖引发
的洪水以及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人体健康均受到长期影
响。

思考后回答:
1.火山喷发释放的火山灰,将直接影响的行业是()
A. 海洋运输
B.航空运输
C.管道运输
D.铁路运输
2.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冰岛火山喷发的原因:。

【巩固练习】
1.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
和鸵鸟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 B.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2.下列有关板块运动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由七大板块构成的。

B.一般来说,各大板块之间地壳比较稳定,难以形成火山、地震
C.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从古至今都是比较稳定的
D.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填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2)阿拉伯半岛位于洲,在大
陆,属于板块
(3)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
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该海
域位于和板块之间。

【中考链接】
1.(2010.山东济宁)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2.(2008.山东潍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回答:产生本次地震的原因是()
A.青藏高原的火山爆发引发的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引起的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引起的
D.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
3.(2009.山东)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说明了()
A.地球面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外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
D.大陆漂移的结果
4.(2007.山东济宁)海底地形由远海到近海依次为()
A.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
B. 大陆坡、大陆架、大洋底
C.大洋底、大陆坡、大陆架
D.大陆坡、大洋底、大陆架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

这有利于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撤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据所学知识回答 5题。

5. (2010.广东省湛江)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时,应如何避震()
A.跳楼 B.躲在窗下
C.乘电梯下楼 D.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下、桌下
6.(2009.湖北仙桃)右图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
动明显,贝贝作出了一些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交界处
B.红海属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C.阿拉伯半岛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
D.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近来全球地震多发,依据资料回答7—9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