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水平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的路面力学响应
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且还产生相对水平位移 。
来 的重载 、 超载、 大交通量等现象越来 越普遍 , 致使沥青 路面超 负 荷运行 , 而使得 沥青路 面普 遍在设 计年 限 的早 期便 出现 车辙 、 从 裂缝 、 坑槽等破 坏 , 表面 功能 大 幅度 衰减 , 不得 不进 行 大 面积 维 修 。沥青路面 出现 的早 期破 坏 , 设计 、 工、 有 施 管理 等 多方 面 原 因。沥青路 面属 于多层体 系 , 因此 在研究 沥青 路面设 计 方法 时 , 较为理想 的力 学模型应 当是 层状 体系理 论。它较 弹性半 空 问理
青 路 面 在这 种 工作 状 态下 , 力 学 响 应 就 会 与 原 来 的 设 计 有 所 不 2 沥青 路面有 限元分 析 其 同 , 而 直 接 影 响 到 路 面 的 力 学 响 应 。 因 此 有 必 要 研 究 沥 青 路 面 2 1 模 型 的建 立 从 . 在 层 间 接 触 不 完 全 连 续 的 情 况 下 沥 青 路 面 的 力 学 性 能 , 与 现 行 并 进行有限元 分析 之前 , 首先选定几何 模型 的尺寸。论文采用 沥 青 路 面 设 计 规 范 进 行 比较 。
全保 障 。
关 键 词 : 青路 面 , 沥 力学 性 能 , 间接 触模 型 层
中 图分 类 号 : 4 6 2 7 U 1 .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沥青路面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综述肖楠轩
沥青路面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综述肖楠轩发布时间:2023-05-09T04:18:45.111Z 来源:《建筑实践》2023年5期作者:肖楠轩[导读] 沥青路面拥有许多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因为疲劳受损,修补沥青路面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而沥青路面的破坏原因来自多方面,结合国内外关于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的状况,本文归纳了沥青路面力学性能内外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内部因素主要是由于层间接触状况的不同导致路面结构受力情况的不同,车速和深度以及不同基层材料间的力学性能以及温度的影响等外部因素。
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多项因素耦合作用下对路面力学性能影响的展望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摘要:沥青路面拥有许多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因为疲劳受损,修补沥青路面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而沥青路面的破坏原因来自多方面,结合国内外关于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的状况,本文归纳了沥青路面力学性能内外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内部因素主要是由于层间接触状况的不同导致路面结构受力情况的不同,车速和深度以及不同基层材料间的力学性能以及温度的影响等外部因素。
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多项因素耦合作用下对路面力学性能影响的展望。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面力学;力学性能0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运输车辆中大型货运车辆的比重不断增加,且车辆超限的现象十分普遍。
沥青路面在运营过程中遭受到车辆重复碾压、水热光(气候)耦合、地质条件等因素叠加的作用,加之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一路段使用的原材料是否保持一致,以及现行路面设计层间接触假设的不足,最终导致路面结构实际工作状态,无论是力学模型或是材料性质都与设计理论有着一定程度的差距[1-3]。
1 国内外研究状况早在1962年,关于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便被提出,此后多年不断涌现出关键性文章对层间接触状态的影响做进一步诠释。
先是H.Hertz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弹性接触问题,并提出了经典的Hertz弹性接触理论。
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影响综述
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影响综述摘要:中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以路表弯沉、沥青层底及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层间条件假设完全连续,同时透露出重大问题导致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愈发严重。
该文分析了沥青路面不同层间接触状态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不同力学指标的影响,同时对如何提高与改善沥青路面的层间接触状态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沥青路面;层间接触;力学响应;接触模型0引言传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是沥青路面各结构层之间处于完全连续的接触状态,在模型方面通常采用理想的层状弹性体系力学模型。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路面检测以及现场取样都可以发现路面结构层间的状态往往与假设相悖,层间接触状态在实际情况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大多数处于一种半黏结的状态(其介于完全连续和层间光滑之间的状态)。
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沥青路面设计理论及指标受层间接触条件的影响,必须正确地模拟路面层间的实际接触情况,得出路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实际的响应状态。
1国内外研究现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关于接触条件对路面力学响应和路面评价的影响分析,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1882年,H.Hertz发表论文《论弹性固体的接触》,自此之后与接触相关的一系列研究逐渐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
2005年,Mariana用不同的摩擦系数作为层间接触状态的代理变量,深入分析了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机制。
在路面结构分析中,如何模拟层间接触状态是力学分析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路面材料本身的非线性,层间接触状态的非线性使得正确模拟路面层间的受力状态变得很复杂。
80年代,西安公路研究所联合同济大学基于在同时代和兼顾科学的条件下考虑层间连续状态和平滑状态的情况,提出了应力与位移在两种层间组合状态下的的近似算法以及层间组合为非线性组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2层间接触状态的影响因素2.1温度沥青是一种具有较高温度敏感性的材料,它的动力学物理特性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显著地产生变化。
实测轮胎荷载作用下层间接触条件对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关键词 : 沥青路面 ; 实测荷载 ; 三维有限元 ; 层间接触条件 ; 剪应力 ; 弯拉应变 ; 压应变
目前 世 界 各 国在 进 行 路 面 设 计 时 均 只考 虑 层 间 沥青路 面力学 响应 的影 响 。
收 稿 日期 :0 6 2 0 2 0 —0 - 5
早胶轮压路机 的作用时机 ,使胶 轮压路机碾压结束 后, 混合料仍具有较高 的压实潜力 , 并将此后 的阶段
作为 压实 度 过程 控 制 的重 要 阶段 ;采 用 动压 工 艺 , 应 在混 合料 经历第 1次 振压 作用 后 即 进行 压实 度 监测 ,
接 地 形 状 随着 轮 胎 负荷 及 胎 压 的不 同呈 现 出明 显 的 非 均匀 分 布 ,路 面结 构 内的 力 学 响 应 也 随 之 发 生 不 规 则 变 化 。
基于此 , 采用三维 有限元方法 , 分析在实测轮胎荷载作用下 , 完全连续 、 、 基 面层 间光滑两种层间接触 状态时 , 柔性 基层和半刚性基层路 面力学响应的差异 。分析结果表明, 层间光滑时面层内的最 大剪应力以及层 底拉应变均明显
[ Moto eyDC ,ei ad nls oep r e tfu h 5 ] ngm r, .. s n aayi fx e m ns or D g n s i , t
e io [ .on  ̄ ad o s e ok19 .3 16 d i il h Wiy n Sn, wY r.976 - 2 . tn J N
上哆 盔磁 N. 26 o10 0
1 5
维普资讯
◎
沥青路面在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
D点 的 弯拉 应 力 和剪 应 力 ,以各 结 构层 层 间 不 同接 触 状 态 为 基 础 , 分析 计 算 各
点 的 力学 响应 。
1 l 2 混 合 路 面 结 构 尺 寸 及 材 料 参
心距为 3 1 . 9 5 。计 算 点 位 为单 轮 中心 点。
4 . 1 柔 性 路 面结 构 的计 算 结 果 经 过 计 算 得 到在 不 同粘 结度 下 , 各 工 况 计 算 点 的 应 力 变 化 如 图 1和 图 2
B I S A R 3 . 0力学 分析软件计 算各结构层
层 底的受力情况 , 分 析 各 结 构 层 接 触 状
态对 路 面 结 构 力学 响 应 的 影 响。
②和⑧ 结构层 的粘 结度不同 , 其他 各结
构层 的接触 条 件 为 完 全连 续 ; 工况三 : 假
响 应 。计 算 程 序 采用 基 于 路 面层 状 理 论 的B I S A R 3 . 0软 件 ,该 软件 能 够计 算 路
Z H O N G Z H O U C 0 N S T R U C T I O N
沥青路面在不 同层 间接触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
王 守 君 张 静 芳
( 郑 州市 市政 工程 总公 司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 摘 要]为 了应对 沥青 路 面 常 见 病 害 的 发 生 ,本 文 用 B I S AR 3 . 0软 件 计 算 了三 种典 型路 面 结 构 在 不 同层 间接 触 条件 下 的 力 学特 征 。 通 过 研 究 沥 青路 面 在 不 同层 间 接 触 条件 时 于 深度 方 向和 横 向 的力 学 响应 , 为沥 青 路 面 的施 工 和 路 面 结 构 设计 提 供理 论 参 考 。 【 关 键 词 】典 型 路 面 结构 ; 层 间接 触 条 件 ; B I S A R 3 . 0 ; 层底应力 ; 剪应力
汽车胎压对路面的影响
汽车胎压对路面的影响摘要:胎压对路面的影响,主要有路面设计的影响;力学性能的影响;路面表的沉压的影响;胎压重载作用下的破坏。
关键字:胎压路面设计力学性能沉弯拉应力压应力轮胎是直接作用在公路路面上的一种荷载。
研究轮胎对路面的影响作用对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和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1.轮胎对路面设计的影响对路面结构的力学计算取决于轮胎载荷对路面的作用,轮胎对路面单位面积接地压力越大,所需要的路面强度也越高,相应的结构则越厚。
从路面角度看,轮胎的几何设计和充气压力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由于轴载和轮胎充气压力增大等原因使接地面积减小和接地压强增大,那么就会使路面实际受力大于设计能力,从而促使路面早期损坏。
载荷是通过轮胎胎面向路面传递的,因此对轮胎载荷在路面上分布的正确认识是分析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基础。
在路面力学计算中轮胎载荷对路面作用力的分布被简化为圆形均布,但实际上轮胎与地面的作用十分复杂。
轮胎接地印迹的几何形状不完全是圆形,它更接近于矩形,而且随着载荷的增大更趋于矩形。
作用力的分布也不均匀,且随着车辆载荷、轮胎充气压力以及胎面花纹的不同而变化。
不同路面结构和胎压下的基本特点。
就沥青层的剪切特性而言,不仅载荷大小对路面结构的最大剪切应力有一定影响,轮胎充气压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当轮胎充气压力过高时,即使负荷较低,对沥青面层最大剪切应力的影响也十分显著,甚至可以说轮胎充气压力过高对路面所造成的破坏比轻度超载还严重。
2.胎压对路面力学性能的影响(1)不同层间接触条件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与结构整体强度、基层类型以及荷载重量、胎压有很大的关系。
(2)无论是半刚性基层还是柔性基层,在相同荷载的条件下最大剪应力峰值均随胎压的增大而增大;在较高胎压时,欠载和超载情况下最大剪应力峰值均较额定荷载大。
[1]3.胎压对路面表的沉弯的影响。
(1)对于同一荷载分布类型,路表弯沉值随着轴载的增加而增大。
以轴载为100 kN时的路表弯沉为基准,当轴载从100 kN增加到120 kN和140 kN叫,对于纵向花纹的轮胎,路表轮隙中心处的弯沉分别增加20.3%和40.6%;对于横向花纹的轮胎,路表轮隙中心处的弯沉分别增加20.%和40.2%。
不同荷载与层间接触条件下沥青路面力学分析
摘要 :利用 BS R 30程序 , IA . 分析沪宁 高速公路扩 建工程 的实体路 面结构 受力情 况, 出不 同荷载与 得
层 间接 触 条 件 下 , 面 结 构 拉 应 变 、 大 剪 应 力 、 向 剪 应 力 、 应 力 的 分 布 特 征 与 变化 规 律 , 此 基 路 最 竖 拉 在
K e wor s:p v me tsr cu e; si pig b t e a e s;a t—h a te gh; BI AR3. o t r y d a e n t t r u lp n ewe n ly r n is e rsr n t S 0 sf wa e; m e h nia n lss c a c la ay i
c n a t b t e n a e s o t c ew e ly r
Z a gJu in h n in Che ii n h n ixa g ,C e gJa 。 n Zh xo g
,
( .Cv nier gD p r n , ui n esyo eh o g ; uhu3 0 ,C ia 1 iiE gne n eat t F j nU i r t f cnly F zo 5 18 hn ; l i me a v i T o 1 2 S aga P d n o s ut nPo c Maae et o ,Ld , hnh i 0 84, hn ; .h nh i u ogC nt c o r et ngm n C . t. S ag a 2 10 C ia r i j
础上 , 又分析 了对路 面使 用性 能的影响。结果表 明 : 超载 引起 半刚性基层 、 沥青面层 、 底基层 两个界 面
层 间 滑动 , 而 使 整 个 路 面结 构 受 到破 坏 。 进
水平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数值分析
总第 l1 5 期
H i h y & Au o t eAp ia in g wa s t mo i plc to s v
13 3
水 平荷 载 作 用 下 沥 青 路面 力学 响 应 数值 分 析 *
王前 东
( 南省 收 费还 贷 高 速公 路 管 理 中心 ,河 南 郑 州 河 40 1) 5 0 6
中 图 分 类 号 : 1. 1 U4 6 2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2 6 (0 2 0 -0 3 -0 1 7 — 6 8 2 1 )4 1 3 4
与水 泥砼 路面 相 比 , 沥青 路面 以表面 平整 、 无接
面层 、 面 层 、 刚性 基 层 、 下 半 底基 层 和 土基 。各 结构 层厚 度及 材料参 数如 表 1所示 。
公 路 与 汽 运
第 4期
21 0 2年 7月
大 , 明土基 模量 的变化 对 水 平荷 载 产生 的应 力 影 说
响范 围有 限 。究 其 原 因 , 主要 是水 平 荷 载 的影 响 范
围主要 集 中于 路面结构 层 的上 部 , 一定 深度 以后 , 其
量
影 响 很, 。 J 、
皇
翻 密
层 间 的结 合条 件有 助于预 防 因水 平力 过 大而产 生结 构层 滑移 等病 害 。 2 3 半 刚性 基层厚 度 的影响 .
0 5 1 1 2 2 3 3 4 0 5 0 5 0 5 0 4 5 5 5 0 5
蟠
取水 平荷 载系 数 “为 0 3 计 算 相 同荷 载 条 件 ., 下普 通 AC路 面在 半刚性 基 层 厚度 分 别 为 2 O和 3 O c 时 的力学 响应 , m 沿深度 方 向的应力 数据 如表 3所 示 , 同基 层厚 度 下沿 深 度方 向 的最 大 剪应 力 曲线 不
简述层间接触状态对路面的影响
由于无机结合料稳 定类 半 刚性材 料强度 高 、 载能力 大 , 承 以它 为 破坏 , 问结合条 件对路 面结 构 的应力 有很 大影 响 , 而会 影响 层 进 基层的沥青路面结构 已经成为我 国公路 的主要结构 类型 。 到路 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因此 , 良好 的层间接触 条件对 于延长路
关 键 词 : 青 路 面 , 间接 触 , 面 性 能 沥 层 路 中 图 分 类 号 : 1 . U4 6 2 文献标识码 : A
随着 国民经济 的快速发展 , 国的公 路里程不断 增加 。同时 问结合条件都处于完全 连续和完全滑 动状态之 间 , 别是在基层 我 特
由 层 车辆 载重和交通 量 明显 增大 , 路面 的承 载能力 要求 越来 越高 , 和 面层 之 间 , 于材 料 性 质 相 差 很 大 , 问 更 容 易 出 现 剪 切 滑 动 对
第3 6卷 第 l 4期
2 0 1 0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 . 6 NO. 4 13 1 Βιβλιοθήκη Ma . 2 1 y 00
・ 271 ・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0 1.2 10 1 0 —8 5 2 1 )40 7 —2
在道路设计时 , 于路面排水 、 渗水 问题应该要有 所考 虑 , 对 防 都很小 , 层的平整度 在施 工操 作上 也是 一个难 点 , 免在 道路 面 难
[ ] J JT 0 69 , 1 T / 0 —8 公路 环境保护设计规 范[ ] S. [ ] 刘金 星 .t 2 P 茵根 剂在滨 海盐碱 地公路 绿 化 中的试 用[ ] 盐 J.
碱 土 绿 化技 术 ,0 4 9 :53 . 2 0 ( ) 3 7
基于不同层间接触状态的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路面结构 层位
材料名称
结构层厚度 回弹模量
泊松比
h / cm
E / MPa
上面层 细粒式热再生沥青混凝土 2 ~ 6
1 600 0.25
中面层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
1 200 0.25
下面层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
1 000 0.25
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
25
1 500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5
底基层
文章编号:1009- 2269( 2019) 01- 0043- 05
基于不同层间接触状态的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任 浩,李斌斌,田维东,张富强
( 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由于其施工工艺的特殊性,其层间接触界面一直是沥青路面结构的薄 弱点.利用 Abaqus 建立路面结构三维空间几何模型,并考虑再生层接触状态和施工厚度对路面 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变化特性. 结果表明:摩擦接触模型的力学响应均大 于完全连续模型力学响应,但完全连续模型并不能完全表征路面的实际接触状态;再生层接触状 态对路面结构竖向变形几乎没有影响,但对最大剪应力和再生层层底拉应力均有显著影响. 基于 有限元接触理论阐述了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的重要性,对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设计及施工 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层间接触状态;数值模拟;力学响应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志码:A
·44· 兰 州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第 26 卷 ������������������������������������������������������������������������������������������������������������������������������������������������������������������������������������������������������������������������������������������������������������������������������������
不同层间状态沥青面层力学响应进行计算分析
不同层间状态沥青面层力学响应计算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由于其诸多优点在我国高等级公路中应用广泛。
但由于路面采用分层铺筑,同时,现行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1]假定各层间完全连续不滑动,导致层间结合成为了路面使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本文以简化剪切弹性柔量作为层间状态的表征参数,利用沥青路面专用计算程序Bisar3.0对不同层间状态下的沥青面层力学响应进行计算分析。
1、路面形式选取和层间状态描述1.1 路面结构与计算模型结合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与工程实践,选取的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及材料参数如图1所示。
加载方式选用标准轴载BZZ-100KN的双圆均布荷载,并以图1中的A、B、C、D点位作为计算点位。
1.2 层间状态理论描述文章采用简化剪切弹性柔量作为层间状态的表征参数,它是将相邻层间的交界面看成是一个无限薄的内层,通过层间水平剪切应力与相对水平位移的关系来描述层间结合状态。
研究表明[2],当从0到100r(r为当量圆半径)之间大量取值时就包括了层间完全连续到完全滑动的所有状态。
通过计算分析,文章选取的表征参数值见表1。
同时,为了更好的符合工程实际,文章假定其他各层间为完全连续状态,只考虑基-面层间状态的变化。
2、力学响应计算结果及分析2.1 层间状态对弯拉应力影响结果及分析用Bisar3.0对沥青面层各点位进行弯拉应力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可知,路表最大弯拉应力沿行车轴方向,而其他各层最大弯拉应力沿行车道方向;层间结合状态较好时,路表除外的其他各层均处于受压状态,随着层间状态的退化(≥0.25m),沥青层底率先出现拉应力,当层间完全光滑时,受拉范围已扩展至中面层底;同时,控制指标也由路表的逐渐变成沥青层底的。
2.2 层间状态对弯拉应变影响结果及分析基-面层间状态变化对沥青面层弯拉控制应变影响结果见图2,其中,控制指标为各层间状态下不同层位指标最大值(下同)。
由图2及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可知,路表主要受行车轴方向的弯拉应变控制,而其他各层主要受行车道方向的弯拉应变控制;当层间结合状态较好时,弯拉控制应变先减小,再增大,最后再减小,路表和中面层底是主要控制层位;当层间状态逐渐变为光滑时,弯拉控制应变先减小,然后一直增大,沥青层底变为主要控制层位。
层间接触对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层间接触对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层间接触对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层间接触对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层间接触对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彭妙娟,赵文宣(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摘要:针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沥青路面车辙分析的有限元模型,采用黏弹塑性理论,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层间接触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
对不同荷载、不同层间接触和不同路面结构的沥青路面的剪应力和车辙深度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对半刚性基层路面和柔性基层路面,良好的层间接触均能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在相同荷载和层间摩阻力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车辙变形要大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对于半刚性基层路面,基面层的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要比中下面层的接触状态大;在不同的层间接触和不同的沥青路面结构下,随着荷载的增大,层间接触较差的路面车辙变形大,超载对柔性基层路面车辙变形的影响要大于半刚性基层路面。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有限元法;车辙;黏弹塑性理论;层间接触0引言车辙是在渠化交通的道路上,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的竖向累积永久变形,表现为沿行车轨迹产生纵向的带状凹槽,严重时车辙的两侧会有隆起变形,是沥青路面主要的早期破坏形式之一,而层间接触状态直接影响车辙的产生。
我国的道路设计一般假设道路是层状弹性体系,然而在道路设计与施工中,由于各层材料的差异性,要达到完全黏结的状态几乎无法实现,特别是铺筑沥青面层之前,由于水稳性基层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表面的灰尘清除不净等问题,经常造成层间不连续程度的加剧,导致沥青道路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因此,对沥青路面层间接触的研究非常必要。
Romanoschi应用弹性层状理论对层间接触和水平轮载对柔性路面使用寿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和应变分布受沥青路面层间接触条件影响很大[1]。
Mariana对柔性路面路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水平剪切模量定量反映层间接触情况,利用层状线弹性程序对路面结构进行了分析。
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动态力学响应特性研究
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动态力学响应特性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混凝土路面是公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的特性对公路交通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是影响混凝土路面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其中,混凝土路面的动态力学响应特性是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对于提高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降低车辆行驶的噪声和振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动态力学响应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动态力学响应特性混凝土路面结构主要由路面面层、基层、底基层和路基组成,其中路面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气候条件的层,是混凝土路面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动态力学响应特性是指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路面结构中各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响应特性。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动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对混凝土路面施加的荷载是动态的,并且车轮的作用面积很小,因此混凝土路面面层会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路面结构的动态响应特性主要包括路面的振动特性、位移响应特性和应力响应特性等。
2. 路面结构的频率响应特性路面结构的频率响应特性是指在不同的频率下,路面结构对荷载的响应情况。
路面结构的频率响应特性受到路面结构的材料性质、厚度、层数、空间分布、荷载作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在路面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车辆类型和荷载条件,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形式和材料组合,以保证路面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
3. 路面结构的阻尼特性路面结构的阻尼特性是指路面结构对动态荷载的能量消耗能力。
路面结构的阻尼特性主要受到路面结构材料的阻尼特性、路面结构的厚度和层数等因素的影响。
路面结构的阻尼特性对于减少车辆行驶的噪声和振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动态力学响应特性研究方法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动态力学响应特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是通过理论计算和分析,研究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动态响应特性。
考虑层间接触状态的沥青路面力学分析与评价
THANKS
感谢观看
05 基于有限元方法 的沥青路面力学 仿真
有限元方法基本原理
结构离散化
将连续的结构离散为有限个单元,每 个单元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几何性质。
单元分析
根据每个单元的物理和几何性质,建 立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
系统分析
将所有单元的节点力与节点位移关系 联立,形成系统的总体刚度矩阵和总 体载荷向量。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考虑层间接触状态的沥青路面力学模型,分析层间接触状态对路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为路面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建模、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建立考虑层间接触状态的沥青路面 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最后进行实验验证,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求解平衡方程
通过求解系统的平衡方程,得到每个 节点的位移和应力。
沥青路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路面材料性质
路面结构层次
考虑沥青混合料的弹性、泊松比、密度等 材料性质。
模拟路面各结构层的铺设,如面层、基层 、底基层等。
接触条件
边界条件
考虑层间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法向压力分 布等接触条件。
设置路面的固定约束、自由约束或滚动约 束等边界条件。
沥青路面材料性能参数
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用于描述沥青路面的材料性能。
沥青路面材料的本构关系
包括弹性本构关系和塑性本构关系,用于描述沥青路面的材料在力和变形作用下的响应。
沥青路面材料性能参数与本构关系的应用
在沥青路面力学分析中,这些参数可用于建立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预测路面的力学行为 和评估路面的性能。
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水平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的路面力学响应
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水平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的路面力学响应[摘要] 在汽车制动和起动频繁的地方,水平力的作用不能忽视。
同时,面层-基层间的接触条件一般也不是完全连续,施工以及营运阶段环境的作用都会削弱层间的联结。
本文通过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水平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的路面力学响。
结果表明层间接触条件的不同和有无水平力的作用都对路面力学响应起着很大影响。
[关键词] 沥青路面,水平荷载,层间接触条件,三维有限元,力学响应引言在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采用的是传统的多层弹性体系理论:假设轮胎作用于路面的垂直应力呈圆形均匀分布。
并且在进行沥青路面厚度计算和结构层层底弯拉应力计算时只考虑层间完全连续的接触条件。
然而实际轮胎作用于路面的形状及垂直应力相当复杂,并非圆形均布所能简单描述的。
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轮胎作用于路面的形状更接近于矩形。
关于荷载方向,由于在山区公路的上坡路段上,特别是行驶重载和超载车辆的情况下,往往车速缓慢,此时车轮作用在路面上的水平力也是较大的,车轮在制动和起动过程中也会产生水平力。
因此,在停车场、车站、交叉路口、爬坡车道、收费站以及其他交通拥挤、车辆行驶缓慢的地方,路面受到车辆水平荷载作用较大,路面较容易产生车辙、坑槽等破坏。
各层间的接触条件也并不完全连续的。
各种因素,如面层下部材料孔隙率过大,沥青与集料粘附不良,基层材料塑性过大,施工时基层顶部没有清理干净,基层施工完后没有及时铺设沥青,以及经各种途径进入路面结构的水的化学、物理作用等等,都可以削弱层间的联结。
所以考虑层间完全连续是偏不安全的。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水平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的路面力学响应。
1 模型的建立1.1路面计算结构用于计算的典型路面结构各层材料参数及路面厚度如表1所示。
同时,为了便于比较各种受力和接触条件下路面的力学响应情况。
本文计算了当面层厚度和面层模量变化时路面力学响应的变化情况。
不同基-面层间状态下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
不同基-面层间状态下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祝明;朱俊;刘琦【摘要】基于沥青路面多层弹性层状体系建立力学计算模型,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应力和应变等力学响应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力学响应的一般变化规则.结果表明,路表弯沉、面层层底拉应力和面层剪应力等路面力学响应随着路面层间状态的失效而趋于不利的受力状态,层间疲劳应特别关注,层间剪应力在路面设计中可作为控制指标或验算指标,有效减少路面层间病害的发生.【期刊名称】《公路与汽运》【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05-108)【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层间结合;力学响应;抗剪强度;BISAR3.0;MATLAB【作者】祝明;朱俊;刘琦【作者单位】江西省天驰高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103;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38;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6.217由于沥青路面采用分层的施工方法,使得层间结合部分成为路面结构的薄弱面。
沥青路面层间状态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和使用寿命,层间处治不当或失效是导致沥青路面产生各种病害、影响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公路建设在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透层、封层、粘层等功能层没有作为重点纳入到路面力学和路面疲劳指标体系中,对沥青路面层间材料的选用及要求过于宽泛,使得层间处治技术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施工中更是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
随着交通量和重型车辆的增加,由于层间损坏而发生的路面早期病害不仅妨碍了正常交通,影响路面美观,更易造成交通事故,也给维修、养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对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开展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江西省的气候条件和现状路面类型,选取的典型沥青路面结构为复合式基质沥青路面和半刚性基质沥青路面两种形式,各材料物理和力学参数如表1、表2所示。
按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标准轴载BZZ-100k N的双圆均布荷载,当量圆半径为10.65cm,两荷载圆中心间距为31.95cm。
层间接触条件对柔性路面路用性能的影响
当路面达到临界或破坏时作用的荷载次数称为临
界或破坏寿命, 它以百万次标准轴载计。诺丁汉大学
的研究发现, 临界应变和混合料特性相关的路面寿命
可以采用下列方程表示。
基于疲劳破坏的路面寿命:
log N = 15. 8log t - 46. 06- ( 5. 13log t - 14. 39)
= K s ( !U )
( 4)
式中: 表示接触面处的剪应力; !U 表示两层间接触
面的水平相对位移; K s 表示水平剪切反应模量。标准
剪切弹性柔度( A K ) 与 水平剪切 反应模 量是倒 数关
图 2 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路面寿命 占完全连续情况 路面寿命 的百分比( E路基 = 20 M Pa)
图 2 所示为不同接触界面部分连续情况下的路面 寿命曲线( E 路基 = 20 M Pa) 。图中, N f 为疲劳破坏寿 命, 而 N d 为永久变形破坏寿命; k1/ 2 代表第 1、2 层间 ( 也就是表面 层和联结层 间) 部分连 续的情况。N f , k1/ 2 指示的曲线则代表第 1、2 层间部分连续的疲劳 破坏寿命曲线。当层间完全连续时, 路面破坏形式取 决于路基强度。图 2 所示的完全连续情况路面的预测 破坏形式为永久变形破坏。这一结论反映了软基路面
中外公路
60
文章编号: 1671- 2579( 2007) 01- 0060- 05
第27卷 第1期 2007 年2 月
层间接触条件对柔性路面路用性能的影响
刘 涛, 郝培文 编译
( 长安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4)
摘 要: 考虑不同的层间接触条件, 利用层状线弹性程序对 路面结构进行了 分析。结果 表明, 由于 联结层与基层的不良接 触可导致 路面结 构寿命 缩短多 达 80% 。对 于表面 层和联 结层接触不良的情况, 路面寿命对由交通荷载引起的水平荷载特别敏感。采用静态线性二维 有限元模型和非线性二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的分析也证 实了这些结论。
垂直荷载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沥青面层受力分析及程序验算
垂直荷载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沥青面层受力分析及程序验算1.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在我国,很多高等级沥青路面在上坡路段都有不同程度的车辙现象产生。
这种车辙现象降低了公路的使用性能,并为车辆行驶安全性带来了隐患。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力学分析手段来解释说明这种车辙产生的原因,并为混合料的抗剪强度提出合理的要求,以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而这种力学分析手段应尽可能模拟路面实际受力状态,使分析结果与路面的破坏现象相符。
本文以粘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研究水平荷载与垂直荷载共同作用下沥青面层所受各向应力的数值解。
2.对应原理为了从层状粘弹性体系力学中的已知量求得未知量,必须建立这些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导出一套可求解的方程。
在推导过程时,层状粘弹体系也采用如下五条基本假设。
(1)理想粘弹性、完全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假设。
(2)连续性假设。
(3)自然应力状态等于零的假设。
(4)微小形变和微小位移的假设。
(5)无穷远处应力、形变和位移等于零的假设。
3.程序的简要说明及验证本程序通过调用弹性层状体系计算程序,引入伯格斯粘弹模型得到拉氏空间下的粘弹解。
再经过数值逆变换得到带有时间参数t的粘弹解。
在数值逆变换的选取上,可以说复数表达式的Laplace逆变换要比实数表达式的精确,但由于c语言无法直接处理带有虚数的函数运算,并最终提取虚部,本论文采用了较为简单的Schapery法数值积分的方法。
经过试算,选取n=7,Si 取.288,0.576,1.152,2.304,4.608,9.216,18.432,36.864一系列值。
下面选取了一典型结构层对静荷载粘弹层状体系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G1=480Mpa,G1=480Mpa,μ1=240Mpa·S,μ2=12Mp a·S,K=800Mpa,在高温情况下,沥青面层的粘性较大,表现出明显的流变特性,因此G和n的取值都偏小。
论文中没做特殊说明都是以此路面结构模型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水平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的路面力学响应
[摘要] 在汽车制动和起动频繁的地方,水平力的作用不能忽视。
同时,面层-基层间的接触条件一般也不是完全连续,施工以及营运阶段环境的作用都会削弱层间的联结。
本文通过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水平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的路面力学响。
结果表明层间接触条件的不同和有无水平力的作用都对路面力学响应起着很大影响。
[关键词] 沥青路面,水平荷载,层间接触条件,三维有限元,力学响应引言
在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采用的是传统的多层弹性体系理论:假设轮胎作用于路面的垂直应力呈圆形均匀分布。
并且在进行沥青路面厚度计算和结构层层底弯拉应力计算时只考虑层间完全连续的接触条件。
然而实际轮胎作用于路面的形状及垂直应力相当复杂,并非圆形均布所能简单描述的。
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轮胎作用于路面的形状更接近于矩形。
关于荷载方向,由于在山区公路的上坡路段上,特别是行驶重载和超载车辆的情况下,往往车速缓慢,此时车轮作用在路面上的水平力也是较大的,车轮在制动和起动过程中也会产生水平力。
因此,在停车场、车站、交叉路口、爬坡车道、收费站以及其他交通拥挤、车辆行驶缓慢的地方,路面受到车辆水平荷载作用较大,路面较容易产生车辙、坑槽等破坏。
各层间的接触条件也并不完全连续的。
各种因素,如面层下部材料孔隙率过大,沥青与集料粘附不良,基层材料塑性过大,施工时基层顶部没有清理干净,基层施工完后没有及时铺设沥青,以及经各种途径进入路面结构的水的化学、物理作用等等,都可以削弱层间的联结。
所以考虑层间完全连续是偏不安全的。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水平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的路面力学响应。
1 模型的建立
1.1路面计算结构
用于计算的典型路面结构各层材料参数及路面厚度如表1所示。
同时,为了便于比较各种受力和接触条件下路面的力学响应情况。
本文计算了当面层厚度和面层模量变化时路面力学响应的变化情况。
当面层厚度变化时,其它参数不变,只是厚度分别采用6cm,9cm,12cm,15cm和18cm,这些厚度分别代表了由二级公路(6~10cm),一级公路(8~12cm)到高等级公路(12~18cm)的面层厚度;当面层模量变化时,其它参数都保持不变,只是面层模量分别选用1000MPa,1200 MPa,1500 MPa三种模量进行计算。
表1 典型路面结构各层材料参数及路面厚度
1.2荷载作用形式
大量研究表明,轮胎荷载的作用面更接近于矩形[6],所以本文对计算荷载的选取在传统标准荷载BZZ-100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改:胎压还是取0.7MPa,但是作用面积取为18.9cm×18.9cm的方形面积(对于有限元方法,矩形荷载也更有利于路面结构模型的网格划分)。
由于当车辆启动和制动时,因轮胎的滑移对路面会产生一定大小的水平力。
假设轮胎在接触面内各处与地面的摩擦系数相同,而且轮胎因制动产生的新变形对路面的垂直压力影响忽略不计,当考虑水平荷载作用时,采用摩擦系数为f = 0.3,由摩擦系数乘以垂直力得到相应位置的水平力。
1.3有限元计算模型
有了以上的数据,就可以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
分析软件采用通用有限元计算程序ANSYS。
依据垂直应力及接地尺寸特性选取分析范围x及y 轴方向各为3m,z方向深度,主要指土基的厚度依据理论弯沉值的大小进行调整。
用于计算的有限元单元采用8结点等参元单元。
边界条件假设为底面上没有z方向位移,左右两面没有x方向位移,前后两侧没有y方向位移。
层间接触条件为:面层和基层之间采用完全连续和完全光滑两种情况,其它的接触面都采用完全连续。
其中完全连续就是指上下两接触面上对应的点竖向和水平的应力、位移相等,层间不发生滑动;完全光滑指的是接触面上只有竖向应力和位移相等,不能传递水平方向力和位移,可以发生滑动。
2 计算结果分析
根据上面的计算条件,将各种情况的计算参数输入有限元计算程序进行计算。
计算的结果分别见表2和表3。
由表中的计算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1)在接触条件为完全连续的情况下,水平荷载的作用使路表的最大剪应力峰值增大最快,最多达到40%以上,并且随着面层厚度的减少,最大剪应力峰值增加量变大。
当面层厚度为6cm时,水平荷载的作用使最大剪应力峰值增加了115%。
同时模量的增加使最大剪应力峰值减小,但是变化不很明显,当面层模量由1000MPa增加到1500MPa时,最大剪应力峰值在有无水平力作用的情况下分别减少了8.6%和6.6%。
在接触条件为完全光滑的情况下,由于面层底部竖向受压,水平受拉,所以最大剪应力出现在面层底部,但水平荷载对其影响不大。
(2)对于面层的最大拉应力,当接触条件为完全连续的时候,不管有无水平力的作用,其值都比较小,最大不超过0.12MPa。
当接触条件为完全光滑的时候,面层最大拉应力出现在层底,且值比较大,
最大达到了0.388 Mpa。
光滑接触条件下,面层底部最大拉应力随着面层厚度的减少和面层模量的增加其值增大。
此时水平荷载的作用也使层底最大拉应力有所增加。
(3)对于轮隙弯沉值,一般随着面层厚度的减小以及免层模量的减小而增加。
同时,接触条件的影响也非常大:完全光滑比完全连续的情况轮隙弯沉值有明显的增大。
其它条件不变,面层厚度由18cm减小到6cm,轮隙弯沉值增加了14%,而接触条件的变化使轮隙弯沉值增加了21%。
水平荷载的作用对轮隙弯沉值几乎没影响。
(4)有水平荷载作用下,面层表面行车方向的位移比无水平荷载的情况大很多。
随着面层厚度和面层模量的减小,其值增加。
特别当接触条件由完全连续到完全光滑,其值增加较大:当面层厚度为18cm时,增加22%;面层厚度只有6cm时,增加了106%。
表2 面层厚度变化时的路面力学响应
表3 面层模量变化时的路面力学响应
结论
(1)面层表面的最大剪应力峰值的变化主要受水平荷载的影响,层间接触条件对其几乎没有影响。
而路表弯沉值的大小受接触条件的影响很大,水平荷载却几乎没有影响。
(2)当层间接触条件由完全连续到完全光滑的时候,面层层底的拉应力增加很大,同时水平荷载的作用造成其值的增加也不能忽略。
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路表将会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当接触条件由连续变为完全光滑时,水平位移值增加较大。
由上可知,我国在路面设计时采用完全连续的层间接触是偏不安全的。
同时,水平荷载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应在路面设计过程中加入对水平荷载的考虑。
当层间接触条件为不连续时,路表弯沉、层底拉应力和路表水平位移均较大。
路表弯沉是我国路面设计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弯沉值越大,路面能承受的轴载次数越少;层底拉应力过大使路面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出现疲劳裂缝,影响使用寿命;路表过大的水平变形使路面更容易出现塑性变形,从而发生拥挤、推包、车辙等永久变形的可能性增大。
因此,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和规范施工,以提高层间接触的连续性:一方面,在铺设面层之前应对基层顶面进行清扫,避免浮灰、素土夹层造成层间剥离现象出现;另一方面,注意透封层以及下面层施工时的控制,尽量避免透层油渗透深度不够以及面层施工温度过低造成层间粘结力降低的情况。
对于低等级公路,由于其路线线形指标一般较低,车辆行驶时易出现刹车以及转弯而造成较大的水平力。
同时,一般低等级公路面层厚度均较薄。
这两点均易造成路面容易出现疲劳破坏和永久变形,特别对于非连续接触条件下,影响更突出。
因此,对于低等级公路,更应重视施工期间的控制,加强面层-基层之间接触的连续性,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和使用质量。
参考文献
[1]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5。
[2]胡小弟、孙立军、胡德亮、“非均布水平及竖向力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第1期,2004。
[3]谢水友、郑传超,“水平荷载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长安大学学报,第2期,2004。
[4]邓学钧、李昶,“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路面结构应力”,岩土工程学报,第4期,2002。
[5]孙立军. 沥青路面结构行为理论[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 37-153.
姓名:黄杰
性别:男
籍贯:安徽省合肥人
出生年:1977 学位:硕士
职称: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