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练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知识点: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
2、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1 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亲戚畔之2古今异义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委而去之古义:今义:池非不深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以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环而攻之以天下之所顺三里之城多助之至利而天时不如地利环而攻之而不胜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4用原文回答:(1)守城一方的防卫条件具体表现在哪里(2)攻城一方“环而攻之”所凭借的条件是什么(3)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5“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A.正确的道理 B.统治的方法C.“地利”与“人和” 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3 分)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8、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 4 分)9、翻译下面句子。
( 3 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11.文段④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的重要性,得出了的结论。
12.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译文: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1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请阅读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8-10 题。
(共8 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三里之.城亲戚畔之.B.环.而攻之环.环相扣C.兵革之利.天时地利.D.委.而去之相委.而去9.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理解:孟子认为,在战争中,好的天气、时令等因素不如地理条件优越;而地理条件优越,又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的力量大。
所以,战争胜利的最重要条件是“人和”。
【乙】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间溪流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士兵的勇猛。
理解:孟子认为划定边疆界限,有险要的山河、强大的武力,都不能使人民安居、国家稳定。
【丙】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理解:可见孟子期待战争,认为只要君主施行仁政,战争就一定能胜利。
10. 上文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结合下面【链接材料】,简要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西伯与纣王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 分)【链接材料】百姓怨望①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②。
九侯有好女,入之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北京市中考题)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4-7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天时不如地利自云先是闻秦时乱B. 地利不如人和至若春和景明C. 环二攻之而不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 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
(2分)委而去之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6.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限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7.结合上下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3分)【链接材料】勾践①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②。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③矣,请报之。
”……果行,国人皆劝④。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⑤?”是故败吴于囿⑥,又败之于没⑦,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注:①“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含答案附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含答案附常见的特殊句式(一) 阅读回答下列问题(共4小题,共28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7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7分)下面是有关本文的分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文章先用“三里”“七里”等词语来强调防守方虽____________,但占有地利,用“环而攻之”来表明进攻方____________,用攻方无法取胜的结果证明地利的重要。
然后再用一组排比句,表明防守方占有地利,用其最终却“____________”的结果证明人和的重要。
在此基础之上,文章最后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告诉我们君子“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限两个字)。
4.(7分)(1)《伯牙善鼓琴》中“钟子期必得之”一句中“之”是代词,代“伯牙所念”,《核舟记》中“能以径寸之木”中“之”相当于“的”,文中“七里之郭”一句中“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如鸣珮环”一句中“环”是指“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一句中“环”是“围,绕”的意思,本文中“环而攻之而不胜”一句中,“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孟子》两章》回答下列问题(共5小题,共40分)《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时同步培优练习【自主预习】1.重点字音字形名轲( ) 寡助( ) 域民( ) 甲胄( )米sù( ) 亲qi( ) pàn( )之2.解释加粗重点字词(1)环而攻之而不胜( )(2)池非不深也( )(3)兵革非不坚利也( )(4)委而去之( )(5)得道者多助( )(6)寡助之至( )(7)亲戚畔之( )3.常识概要孟子(约前372—前289),名,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时期思想家。
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家大师,被尊称为" ”。
他主张施行" ", 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他提出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4.主旨思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通过对、、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的根本条件是,而决定的根本条件是能否。
【课时训练】5.解释加点的词。
(1)委而去.之(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天下顺.之( )6. 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7 .一词多义。
(1)夫环而攻之()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2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 )8.古今异义(根据今义,找出并释古义)。
(1)委而去之古义:今义:委任(2)亲戚畔之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3)池非不深也古义:今义:池塘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10.理解性默写句子。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3)文中指出人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4)作者认为“战必胜”的条件是:。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7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7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篇,其思想内容与写作技巧都有可借鉴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上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委而去之委:_________ (2)亲戚畔之畔: ______________(3)天时不如地利天时:_________(4)池非不深池:_______(6)地利不如人和地利:___________ 人和: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B、必有/得天时/者矣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原文回答)4、(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王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选自《战国策•齐策》)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理解练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先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南宋朱熹把它和《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孟子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委:放弃。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
之至:到达极点。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必有/得天时者/矣。
C.兵革非/不坚利也。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A.环而攻之而不胜B.天下顺之B.亲戚畔之 D.以天下之所顺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兵革非不坚利也6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表示顺承关系的一项是(C )A.夫环而攻之B.面山而居C.委而去之D.然而不胜者7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8.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有怎样的关系?“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与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与答案一、选择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A. 人在成功的时候会得到更多帮助B. 失败后,周围的人会离你远去C. 人在成功时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支持D. 成功后,你会变得更加独立答案:C2.以下哪项不是失道的原因?A. 缺乏诚信B. 没有正确的价值观C. 缺乏执行力D. 人际关系差答案:D3.失道后,以下哪个方法最不可取?A. 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B. 逃避现实C. 反思自己的错误D. 重新树立信心答案:B4.成功者的共同特点是:A.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B. 具有创新精神C. 具有超强的意志力和毅力D. 以上都是答案:D5.“得道多助”中的“道”指的是:A. 成功的道路B. 道德C. 正确的方向D. 知识、技能答案:C二、填空题1.失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正确的_______观。
答案:价值2.失道后,我们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错误,寻找正确的_______。
答案:方向3.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具备扎实的专业_______。
答案:知识4.“得道多助”中的“道”指的是正确的_______。
答案:方向5.失道后,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如重新树立_______。
答案:信心三、问答题1.什么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答: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就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相反,如果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就会变得孤独和无助。
2.失道的原因有哪些?答:失道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缺乏执行力、人际关系差等也是失道的原因。
3.成功者的共同特点有哪些?答: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包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精神、超强的意志力和毅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意识等。
同时,成功者还需要具备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承担责任和决策,并能不断学习和进步。
四、判断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句表达人生哲理的成语。
答案:正确2.失道的原因只有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一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释、翻译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②【环】③【池】④【兵革】【兵】,【革】,⑤【委而去之】【委】,【去】,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⑨【得道】⑩【至】⑪【亲戚】⑫【畔】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②【环】围。
③【池】护城河。
④【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⑤【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⑨【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⑩【至】极点。
⑪【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⑫【畔】同“叛”,背叛。
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基础练习题及测验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孟子译注》中的《》,孟子,名(),()时期思想家,()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等人共同编著的。
二、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七里之郭()夫环而攻之()米粟非不多也()
三、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委()而()去()之()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释、翻译、阅读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②【环】围。
③【池】护城河。
④【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⑤【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⑨【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⑩【至】极点。
⑪【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⑫【畔】同“叛”,背叛。
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②【环】围。
③【池】护城河。
④【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⑤【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⑨【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⑩【至】极点。
⑪【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⑫【畔】同“叛”,背叛。
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检测题类名:2022年11月解释以下标点词。
①人和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③固国④失道⑤池非不深也⑥委而去之⑦七里之郭⑧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⑨环而攻之而不胜⑩所以动心忍性(11)后来(12)在隐喻之后(13)必先苦其心志(1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6)兵革非不坚利也2.翻译下列句子。
① 时机不如地理,地理不如和谐。
②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④ 该地区的人民不利用边疆巩固国家,也不利用山川的危险。
⑤ 亲戚们,几乎没有人帮忙。
如果你能给我更多的帮助,世界会很顺利的。
⑥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但是那些不可战胜的人会从那些不可战胜的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
C.巩固国家,不冒山川之险,造福世界。
D.对世界的利益几乎没有帮助。
4.下面“易”一词的用法,区别之一是(a)巩固国家,不冒山川之险;B.遵循世界秩序;C.将安陵改为500里(唐炬的任务没有失败);D.写一篇关于它的作文(岳阳楼记录);5下列四组虚词中有一组具有相同的含义和用法:(a)固态不属于山河危险成分。
B.魔戒攻击它,无法赢得蜀州杜少夫的职位。
因此,天堂将被降级,所以曹操被比作袁绍d、择其善者而从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6.作者认为,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作者的仁政思想?7.“得道者”是指;文本中的同一个词是。
8.从全文来看,“人和”的本质是“和谐”,而“人和”的最佳状态是“和谐”。
比较阅读(一)正义的事业比不正义的事业更有帮助【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
使者日:“陈不可伐也。
”庄王日:“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
”宁国⑧日:“陈可伐也。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校本练习(含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校本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一'文学文化常识1、 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名____ ,字_________ 。
____________ 时期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是孟子和弟子等合著的。
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 _________________ ”之一。
二' 句读节奏停顿1、城非不高也。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三' 重点字音字形1、米SU ______ 非不多也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域民不以封jidng 之界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寡助之至,亲戚Pdn 之四、重点词义1、词的语境义(解释加点的词)(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 • •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兵革非不坚利也()• •(4)委而去之()•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7)多助之至,天下顺之()(8)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通假字亲戚畔之。
“__________ ”同“__________ ”,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今义(解释加点的词)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②委而去之()■③攻亲戚之所畔()• •4、一词多义(辨别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1)会天大雨,道不通(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3)委而去之()去死肌()(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池非不深也()(5)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破山河在()五、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习《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2.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时练一、单选题1.在下列四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人恒过,然后能改国恒亡D.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而后喻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
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困于心,衡于虑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入则无法家拂士4.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指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
B.在三者的比较中,强调“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因素。
C.点明了本文的主题思想,明示了本文写作的目的。
D.在结构上总领全文。
二,三两段和它是总分关系;第四段和它成递进关系。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只见清澈的溪水________地跳下山涧,一刻也不歇息,匆匆向山脚奔去。
②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若________自己的错误,实际上就是不想改正错误。
③城建部门和环卫部门,必须________一下,立即解决污水井长期冒水污染环境的问题。
A.急遽隐讳协调B.急剧隐瞒协调C.急遽隐晦谐调D.急剧隐讳谐调6.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失道寡助(guǎ)米粟(sù)B.亲戚(qī)行拂乱其所为(fé)C.畎亩(quǎn)饿其体肤(fū)D.傅说(yuè)胶鬲(gé)7.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米粟板筑筋骨忧患朝辉夕阴B.毒疠焊吏叫嚣赋敛阴晴圆缺C.从祠惊恐宫阙婵娟户枢不蠹D.闾左隳突琼楼薄暮心旷神怡二、填空题8.文学常识填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校本练习命题人:郭林佳审核人:史泉华班级姓名学号(一)文学文化常识1、孟子,名,字。
时期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子”,是的尊称,如孔子,,墨子,,庄子等。
3、《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篇,是孟子和弟子等合著的。
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之一。
与《孟子》并称“四书”。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三)重点字音字形①米sù非不多也②域民不以封jiāng 之界pàn 之(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兵革..非不坚利也(4)委.而去.之。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7)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不战,战必胜矣。
亲戚畔.之。
“”同“”,意义: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②委而去.之pàn(1)会天大雨,道.不通()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 (3)委而去.之 ( ) 去.死肌()(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池.非不深也( )(5)寡助之至.( ) 比至.陈( ) 无微不至.( )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国.破山河在( )(五)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jiāng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pàn,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六)理解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第二段:从攻城方面论证了“”。
3、第三段:从守城方面论证了“”。
守城一方的有利条件是“”。
所填句子采用了的修辞方法和句式强调了守城方的有利条件。
守城一方的有利条件多,但是其结果"委而去之",论证了“”。
4、文段④从两个方面论证了的重要性,推出了的结论。
5、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E.多助之至. 13.翻译句子。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12.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 )和( )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B.委而去.之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夫 环 而 攻 之,必 有 得 天 时 者 矣
18.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成语。(如每词能写三个以上,另加 1 分)
①多助之至.: ②失道者寡.助: 19.“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
是
。
20.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 得 “ 人 和 ” 的 最 佳 局 面 是
(9)故君子有.不战 有:
(10)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天下之所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然而不胜者. D.寡助之.至
)
得道者.多助 天下顺之.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 (池: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4.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池.非不深也 园林池.沼宽畅
B.兵.革非不坚利也
C.然而不胜者. 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
9.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可汗大点兵. 辍耕之.垄上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
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
的作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10.“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
A.正确的道理
B.作战的规律
C.施行“仁政”
D.统治的方法
1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5.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译: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
1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
想?
答:
15.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答:
1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答:
17.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B.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C.寡助之至.
比至.陈
D.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8.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惨无人道. 去.留两便 无微不至. 始龀,跳往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夫环.而攻之 环:
(2)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3)委.而去之
委:
(4)寡助之至.
至: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
(8)池.非不深也 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
”。
21.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
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
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