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共21张PPT)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你是否有理想和抱负投身于西部大开发?
如有意我们应如何准备?
读书学史
若北 有俗 ( 违之 孝 者语 文 ,言 帝 ) 免于诏 所朝不 居廷得 官,以 。 孝文帝的这段话 体现了改革的哪一 方面的内容?
语言:说汉语
————
《 魏 书 》
北魏孝文帝改革还有那些 内容?
鉴古察今: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 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 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 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 的风气。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是;促进 了民族融合。
项目
人物
时代
成就
1、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 数学家、 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南朝 天文学 祖冲之 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 家 (宋齐) 2、论文集《缀术》是当 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著《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 郦道元 北朝 学的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 地理学 (北魏)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农 学
贾思勰 北魏
6、 取代魏国建立西晋的皇帝是___________, 司马炎 洛阳 时间是___________,定都在___________ 266年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比 从东汉末年 较突出的时期。从___________以来, 羯 _ _ _ _ _ _ _ _ _ 、鲜卑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 ___ 匈奴 羌 _________、________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 氐 族陆续内迁到黄河流域一带,到西晋初年, 中原人口 人数达到几百万。而____________则迁到了 匈奴 江南地区。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 氐 族,建立前秦政权的苻坚是__________族人 ,最终结束北方十六国纷争局面的北魏是 ___________族建立的政权。 鲜卑
如有意我们应如何准备?
读书学史
若北 有俗 ( 违之 孝 者语 文 ,言 帝 ) 免于诏 所朝不 居廷得 官,以 。 孝文帝的这段话 体现了改革的哪一 方面的内容?
语言:说汉语
————
《 魏 书 》
北魏孝文帝改革还有那些 内容?
鉴古察今: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 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 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 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 的风气。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是;促进 了民族融合。
项目
人物
时代
成就
1、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 数学家、 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南朝 天文学 祖冲之 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 家 (宋齐) 2、论文集《缀术》是当 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著《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 郦道元 北朝 学的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 地理学 (北魏)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农 学
贾思勰 北魏
6、 取代魏国建立西晋的皇帝是___________, 司马炎 洛阳 时间是___________,定都在___________ 266年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比 从东汉末年 较突出的时期。从___________以来, 羯 _ _ _ _ _ _ _ _ _ 、鲜卑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 ___ 匈奴 羌 _________、________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 氐 族陆续内迁到黄河流域一带,到西晋初年, 中原人口 人数达到几百万。而____________则迁到了 匈奴 江南地区。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 氐 族,建立前秦政权的苻坚是__________族人 ,最终结束北方十六国纷争局面的北魏是 ___________族建立的政权。 鲜卑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整理与复习新人教
答:民族融合的趋势。
答:北魏孝文帝。为了进一步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 地区的统治。
答:曹操。前者是贬,后者是褒。
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相同点:都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表现。
答:刘备。正确。刘备采纳这一建议,联合东吴孙权,在赤壁之战中打 败曹操,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单元知识整理与复习
方
国鼎立 曹丕
孙权
袁绍
北
曹操
三
汉
台湾
司马炎
奴族
匈 鲜卑族
司马睿 南朝
北魏
东晋 洛阳
齐民要术
祖冲之 七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顾恺之 洛神赋图
云冈
龙门
A D
B
D A
C D
D C
B C
A C D
C C C
D B B
A D
A B
答: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服”的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期末复习课件(46张ppt)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 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 施。 (4)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 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 就。 《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政权分立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 三 政 战争不止 国 治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两 民族汇聚 晋 (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评价) 南 北 南方经济发展 朝 经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济 时 原因 期 文 数学.农学.地理学. 化 书法.绘画.雕塑
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 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 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 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淝水之战,打败苻坚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 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 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 是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09年12月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发现 曹操陵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 所为的有 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 方奠定基础 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三国、两晋、南北朝
北 朝
220年 266年
魏
263年 蜀
316年 十 439年 西 北 六 晋 魏 国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 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 施。 (4)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 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 就。 《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政权分立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 三 政 战争不止 国 治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两 民族汇聚 晋 (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评价) 南 北 南方经济发展 朝 经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济 时 原因 期 文 数学.农学.地理学. 化 书法.绘画.雕塑
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 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 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 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淝水之战,打败苻坚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 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 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 是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09年12月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发现 曹操陵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 所为的有 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 方奠定基础 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三国、两晋、南北朝
北 朝
220年 266年
魏
263年 蜀
316年 十 439年 西 北 六 晋 魏 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 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三、民族融合典型事件 北魏孝文帝改革 • 1、背景: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巩固鲜卑贵族对中原的统治 • 2、目的: • 3、改革措施: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书法 书圣 绘画 思想
王羲之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天下第一
《洛神赋图》
我国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南朝 《神灭论》
石窟 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 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 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北朝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东周
封建社会
西汉
前202年 公元9年
夏 商 西周 春秋战国 秦
前770年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约前1046年 前771年 前207年 前221年
东汉
25年 220年
魏 蜀 吴
西 晋 十六国 北魏
266年 420年 316年 317年
隋 西魏 北周 年 东晋 439宋 齐 梁 陈 589年
提倡汉化 • 4、突出特征: 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5、作用: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 • 6、启示: 国家想要富强必须进行改革,改革要勇于突破就制度的束缚。
四、经济方面
• 1、三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魏国修建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36张)
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 对手,称雄北方
208年
孙刘联军—曹操
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 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兵力 三四万—十万 特点 以少胜多
五万—二十万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 意义 方的基础
促进了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形势图
国名 建国时间 都城
建国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Pī)
石窟艺术: 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北 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领域 数学家
农学家
人物
作品或贡献
祖冲之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
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
贾思勰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
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地理学家 郦道元 《水经注》
书法家 绘画家
王羲之 《兰亭序》 “书圣”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
史典故。其中“草木皆兵”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C )
A.牧野之战 B.马陵之战 C.淝水之战 D.官渡之战
5.[2018·娄底]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
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
A)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3.[2019·广东模拟]某中学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
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D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共29张ppt)
拓展
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 鼎立(分裂)是历史 的倒退还是进步?
考点梳理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 遭到严重破坏。 (2)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 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 年的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 基础。
知识点2: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识点4: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考点梳理
1.淝水之战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东晋与前秦 结果: 前秦战败
特点:它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
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提示: 三场战役区分:
(1)北魏: 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 统一北方:439年统一北方。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时空坐标
三国时期
两晋
南北朝
200年 208年 220年 221年 222年 266年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魏国 建立
蜀国 建立
吴国建立 西晋 三国鼎立 建立 局面形成
420年 439年 589年
北魏统一 黄河流域
南北 统一
单元知识建构
考点梳理
1.西晋 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八王之乱
原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 大;晋惠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
爆发: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 兵,相互混战。
南 的 开 发
表 现
2017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件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西晋的社会风气
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 大贵族出身。西晋王朝制定了一些 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 保护他们的利益。这些大地主、大 贵族治国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而 多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 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2.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表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祖 冲 之
南 朝
著名 数学 家、 天文 学家《缀 术》七
在数学、天文学、机 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 成就,其中最突出的 成就是把圆周率精确 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 ____位数字,较国外 早近千年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著名数 学家、 天文学 家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 中最突出的成就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 后____ 七 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缀术》
《
贾 著 名 思 北农 朝 学 勰 家
齐 民 要 术
》
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 民生产经验,提倡改 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编成我国现存 第一部完整农业科 ________ 学著作,在世界农学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317年,司马 睿建立东晋, 定都建康。
东 晋 十 4世纪后期氐族 人建立政权。 六 前秦王苻坚任 国 用汉人王猛为 形 丞相,382年统 一了黄河流域。 势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时间:
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东晋
兵力对比: 80万对8万 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课件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共15张PPT)
(3)从性质上:商鞅变法是一次地主阶级的政治变革;孝文帝改革则是一次少数 民族的汉化改革。
(4)从内容上:商鞅变法侧重于新制度的建立;孝文帝改革则侧重于汉化。 (5)从作用上: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最富强的国家,并使封建制度代替了奴 隶制度;孝文帝改革则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例1 【广东深圳】“208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攻取荆州、追击刘备,
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和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
东晋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社会经济 得到发展;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 状态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1.政治:国家大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 2.经济: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3.民族关系: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学习,民族交融 进程加快。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4.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书画、雕塑艺术大放异彩。 5.总体:我国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北方民族交 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创造了条件,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必然趋势。
例4 【湖北黄石】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与它相关的事件最有可能
是( )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孝文帝改革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据学习笔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如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故与学习笔记
相关的事件最有可能是孝文帝改革。
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
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
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人教新课标版PPT课件
A.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B.北方民族渐趋融合
C.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D.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5
1、下列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
)
A.发生在三国时期
B.袁绍全军覆没
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
2、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
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 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 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洛阳: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2、改革措施及影响: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 族的礼法。 影响: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7
1、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是老天的安排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全单元】》PPT课件
北方草原
合作探究: 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1)原因:西晋末年人口大迁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是社会动乱的结果。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 的结果,但它却客观上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 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得到迅速 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的经济、政治、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汉
266年
魏
263年
蜀 吴
西晋
三国后期, 魏国实力增强, 吴、蜀两国日益 衰落。263年, 魏灭蜀。
266年,司 马懿的孙子司马 炎自立为帝,改 国号为晋,以洛 阳为都,史称西 晋。
晋武帝司马炎
西晋版图范围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 钱被奉为 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 今之人,惟钱而已!” 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 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 “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语。
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 内迁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能正确 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 能力。
2.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 族内迁的史实。
3.知道东晋十六国的对峙的史实。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
三
国
的
蜀锦行销三国
治
理
与
开
发
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
小组辩论大比拼Βιβλιοθήκη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还是倒退?
初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想一想
•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 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 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 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 为什么呢?
•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 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 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 了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
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
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
•曹魏修建水利工程
•翻 车
•蜀丝织业兴旺 ,蜀锦行销三国 。
•孙吴造船业发达
•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 洲(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 联系。
•曹操 •曹操 •官渡
•袁绍
•魏(220年)
•赤壁之战
•蜀(•刘22备1年) •吴•孙(权222年)
•小
•官渡之战
结
•200年 曹操 袁绍
装攻灭。
•
第二年,皇族司马睿在长江以南地区建立东晋政权。黄河流域陷入了严重的战乱之中。
•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 王,并让他们到各地掌握实权。
•为互晋了混•。惠魏争战帝晋夺十时以中几,来央年手政,积握权史蓄重,称,兵先“的扫八后八王地起个之无兵封乱遗,王”。相,
•--《资治通鉴》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 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赤奠壁定之了战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08年 曹操 孙刘联军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三国经济的发展
•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 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 游的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巩固训练
1、《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
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其中的“三国”是指( B )
A.魏、蜀、西晋
C.吴、东晋、梁
B.魏、蜀、吴
D.宋、齐、梁
巩固训练
2、文学史上常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这六朝 的相似之处有( A )
①统治区域基本相同
4、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表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著名数 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 学家、 《缀术》 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把圆 七 位 天文学 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____ 家 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 著名农《齐民要术》 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 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 学家 存________ 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②都城都在今南京
B.①③④ D.①②④
③辖区内战争相对较少,社会
秩序稳定 ④都是汉族政权
巩固训练
3、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创造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贾思勰——植物纤维纸 B.祖冲之——《大明历》 C.王羲之——《洛神赋图》 D.张仲景——麻沸散 4、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列 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A ) A.《兰亭集序》 B.《女史箴图》
自主学习
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回顾,认识到:
一是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历史趋势,即使在政权分裂时期,
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二是在这一时期各民族加强了交流、交往、交融,各民族共同开 发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情境导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共22张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分裂和民族交融的 时期。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 魏、 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 随后西 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 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此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 往、交流与交融, 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 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特别提示】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人口大迁移:第一次是在西晋末年,“八 王之乱”,大批北方人由淮河以北迁徙到淮河以南;第二次是唐 末安史之乱时,为避战乱,北方人大批迁徙到南方;第三次则是 北宋“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为躲避金人的迫害和屠杀,大批 北方人迁徙到南方,到此时,中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南方 的繁荣程度超过北方。
背景 (2)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
力范围
三
名称 建立 建立者 都城
主要功绩
三
时间
国 国 魏 220年 曹丕称帝 洛阳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鼎
鼎汉
立 立 (史称 221年 刘备称帝 成都 .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课标要求】
知道两晋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
主题
具体内容
背景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1)263年,魏灭蜀
短期统一
(2)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
“三家归
西
是晋武帝
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特别提示】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人口大迁移:第一次是在西晋末年,“八 王之乱”,大批北方人由淮河以北迁徙到淮河以南;第二次是唐 末安史之乱时,为避战乱,北方人大批迁徙到南方;第三次则是 北宋“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为躲避金人的迫害和屠杀,大批 北方人迁徙到南方,到此时,中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南方 的繁荣程度超过北方。
背景 (2)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
力范围
三
名称 建立 建立者 都城
主要功绩
三
时间
国 国 魏 220年 曹丕称帝 洛阳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鼎
鼎汉
立 立 (史称 221年 刘备称帝 成都 .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课标要求】
知道两晋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
主题
具体内容
背景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1)263年,魏灭蜀
短期统一
(2)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
“三家归
西
是晋武帝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ppt
启示: 骄兵必败
一、政治
魏晋南北朝更替表
十六国 北魏
魏 西 北方 晋
蜀
南方 东晋 宋
吴
北朝
西魏 北周 东魏 北齐 齐 梁陈
南朝
魏晋南北朝时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 几个?哪几个?
魏、西晋、前秦、北魏
政权分立
朝代 魏 蜀 吴
西晋
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266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司马炎
A.迁都洛阳 B.实行官吏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讲汉语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的过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 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
要手段。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内容是
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 度 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C.统一度量衡 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加强了内地和__台__湾_____地区的联系。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表现和意义
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原 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 因 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 较安定;
①东晋南朝时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表 现
②江南种植水稻为主。小麦种植在 江南推广。
B 2、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B 3、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中,把皇族的姓由拓拔改为(
)
A、王
B、元
C、张
D、李
B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B、巩固鲜卑族的统治
一、政治
魏晋南北朝更替表
十六国 北魏
魏 西 北方 晋
蜀
南方 东晋 宋
吴
北朝
西魏 北周 东魏 北齐 齐 梁陈
南朝
魏晋南北朝时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 几个?哪几个?
魏、西晋、前秦、北魏
政权分立
朝代 魏 蜀 吴
西晋
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266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司马炎
A.迁都洛阳 B.实行官吏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讲汉语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的过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 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
要手段。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内容是
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 度 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C.统一度量衡 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加强了内地和__台__湾_____地区的联系。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表现和意义
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原 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 因 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 较安定;
①东晋南朝时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表 现
②江南种植水稻为主。小麦种植在 江南推广。
B 2、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B 3、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中,把皇族的姓由拓拔改为(
)
A、王
B、元
C、张
D、李
B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B、巩固鲜卑族的统治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课件 (1)
七 上 第 四 单 元
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和处理历史信
息的能力。
注重探究式学习,通过多种途径 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 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 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 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 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 基本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 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 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 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 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 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 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 和自豪感。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 多样化和现代化
教学建议
注重历史教学方式 的互动性
充分利用图片直观 记忆
七
上 第 四
历史课堂中要始终贯穿 爱国主义的教育
单
元
评价时采用单元评价,收 集学生个人代表作品。如 用图表、创建知识树、设 置表格等归纳夏、商、西 周、春秋和战国的更迭。
评价要关注考察学生运用历史 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如:秦朝短暂的原因;两 汉兴盛的原因;汉武帝大一统 的措施等。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能够初 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如,计算历史年代法、识别和运 用历史地图和图表法、运用材料 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课标要求
知道从史前时期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人类 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 的基本线索;了解历史的时序及多种 历史呈现方式;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 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 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初步学会从
实物图片
七 上 第 可以通过考古化石、图片、实物、 四 历史古遗迹、及影视资料等来充实 单 历史知识。 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经济发展表现: (1)农业:江南实行麦稻兼作,五岭则种双季稻; (2)手工业:纺织技术进步,蜀锦全国有名; (3)冶铸业:灌钢法的发明; (4)制瓷业:青瓷成为日常生活用具; (5)造船业:能制造在海上远航的大船;(230年孙权派卫温到 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 (6)商业及城市: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建康人口达到 百万。 3.《汉书》记载与《宋书》记载江南经济的不同:《汉书》: 反映了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由于江南 地区本身特产丰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宋书》说明 江南在这时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出现了跟以前不同的情况, 不仅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 发展。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江南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 地方之一。
省略语记忆:
《汉书》:开发不充分,生产低,特产丰,人不富。 《宋书》:开发已充分,农大发,带手工,江最富。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4世纪后期,鲜卑建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 河流域的控制。 措施: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 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 由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 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 老、养老的风气。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 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 的了解。 3.北朝: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孙 权
赤壁 之战
刘 备
曹 操
三国鼎立: 国号 魏 汉(史称 蜀) 吴 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谐音加串联 曹丕用22个蛋喂洛阳 刘备穿了22件衣服大汗淋漓去成都 孙权和22个鹅跳舞(吴)跑到了建业
4.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在政治上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在用人方面招贤纳士,唯 才是举、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网罗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经 济上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 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实力日益增强。
国号 魏 时间 220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都城 洛阳 成都
汉(史称蜀) 221年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4.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在政治上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 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在用人方面招贤纳士,唯才是举、打破世 族门第观念,网罗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经济上他在北方屯田,兴 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实力 日益增强。 5.230年,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1.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 ⑴南方战乱较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淝水之战东晋的胜利,阻止了 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发展进程没有被打断。 ⑵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⑶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辛勤 努力,大片的荒地被开垦。 ⑷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⑸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发达,而且地形、地 貌及气候条件优越,而黄河开发后过度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省略语记忆:
(1)南战少,环境稳,淝水东晋胜,阻游牧南下,发展进程顺。 (2)北南迁,带劳力,先进工具和技术。 (3)重农业,共开发,修水利,开荒地。 (4)统治者,实政策。 (5)南优北劣。
2.经济发展表现: (1)农业:江南实行麦稻兼作,五岭则种双季稻; (2)手工业:纺织技术进步,蜀锦全国有名; (3)冶铸业:灌钢法的发明; (4)制瓷业:青瓷成为日常生活用具; (5)造船业:能制造在海上远航的大船; (6)商业及城市: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建康人口达到百万。
农 冶 手 制 造 商
麦稻
纺织 蜀锦
灌钢
经济发展表现
青瓷 人口多 远航大船
3.《汉书》记载与《宋书》记载江南经济的不同: 《汉书》:反映了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由于江 南地区本身特产丰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 《宋书》说明江南在这时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出现了跟以前不同的情 况,不仅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江南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之一。
经济重心南移
南 北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 ⑴南方战乱较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淝水之战东晋的胜 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发展进程没有被打断。 ⑵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 技术。 ⑶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修建了许多水利 工程,辛勤努力,大片的荒地被开垦。 ⑷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⑸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发达,而 且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优越,而黄河开发后过度砍伐,导 致生态环境恶化。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 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使我国经济格局中心开始发生变化,使 经济南北差距缩小,趋向平衡。
省略语记忆:
政治上:控献帝,挟天子,用贤才,破门第,网地中下人。 经济上:北屯田,修水利,解粮乏,恢农业,实力渐增强。
5.230年,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加 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 定了基础。使我国经济格局中心开始发生变化,使经济南北差距缩小, 趋向平衡。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 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 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沿岸的 赤壁一带对峙。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 立的基础。
北 方 地 区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 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打 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 对峙。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国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