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_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高考历史总复习分析
2017高考通史第1讲 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分析
(4)京剧等剧种的产 色及原因;掌握京剧等剧种产生发展
生和发展
的历程,说明其艺术特征;认识京剧
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1)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内容、
5.古代希腊、罗马 特点、实质及影响,认识民主政治对人 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掌握罗马法的演变历程、主要内容, 分析罗马法实质及影响,理解法律在人
战国时期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2)秦统一货币等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汉代专供贸易 的“市”出现;开通 丝绸之路 ,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4.经济政策
(1)商周土地制度为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步破坏,
封建 土地私有制 形成,这成为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的根 源。 (2)汉代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推行 盐铁专卖制 度。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专题考纲·重点解读】(教师用书独具)
考纲考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解读
(1)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概念与相 互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2)梳理秦汉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演变的史实,归纳中国古代 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演变,分析专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政
表 现 治 文 明
主要内容和特征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
的基本政治制度
(3)古代中国的对外关 系逐渐由“开放”走向“ 闭关锁国”,开始落后 于世界潮流
课前线索必读
法律体系。博大而缜密
的罗马法对人类文明的 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是近现代欧美国家法律 的源头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儒学课件(必修3)
②政治思想:强调统治者要①________,反对苛政和任意 刑杀,体现其民本思想。
③秩序: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②“________”。 【解读】 “礼”的含义:狭义上是指周礼(西周建立的以
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广义上是指社会 规范和行为准则。
④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③“________”,打 破了④________文化教育的局面。
地去爱所有的人。
【解读】 其“兼爱”思想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
因此,在2015年高考复习中,一是复习古代中国思想文化 时要抓住一条主线,两个特点:“一条主线”是指儒家思想 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两个特点”是指儒家思想根据 社会的发展演变不断发展演变;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 的思想以完善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二是在复习古代科技、 文学艺术时,要抓住一个中心——成就;两个方面——取得 成就的原因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三个角度——中西对比的 角度、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角度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
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的著名论断,强调⑧________的力量巨大。
③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 向善。
④天人关系:强调“天行有常”,又提出了⑨ “________”的唯物思想。
【解读】 “天行有常”的含义是:自然界运行有自己的 规律,这是唯物思想。
(3
________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解读】 法家学派主张政治变革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
经济,确立封建制度,因此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重视。
4.墨家学派:墨子
(1
________的愿望。
(2)主张:
2017高考通史第1讲 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分析
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 抑商”和“海禁”政策
征,认识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 影响,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 慢的原因
课前线索必读
公元前2070年夏
时间跨度 朝建立~1840年 鸦片战争前夕 特征 农耕文明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海洋文明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1)王位世袭制、分封
(1)古希腊辉煌的奴隶制
制和宗法制,构成了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民主政治,成为近代西
方代议制的根源 (2)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 张,罗马法律不断演变 并得到完善,形成罗马
(1)古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制 度 (2)西方人文精 神的起源
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3)理解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的背景,掌 握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的 思想主张,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理解 古希腊人文精神是近代人文精神的起源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专题导航】 古代中国 古代西方 古希腊:克里特文明~ 公元前146年 古罗马:罗马城修建~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专题考纲·重点解读】(教师用书独具)
考纲考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解读
(1)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概念与相 互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2)梳理秦汉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演变的史实,归纳中国古代 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演变,分析专
华东师大版上海历史第七分册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高考历史总复习PPT课件
一.孔孟之道
历史背景
1、政治: (1)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2)诸侯纷争,战争不断,整个社会处于动荡纷乱
之中。 2、经济: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展.井 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兴起
3、文化: 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最为活跃,对治理社会、
安定人心方面有自己的方案,出现百家争鸣。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同
爱人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华东师大版上海历史第七分册先秦儒 学与两 汉经学 高考历 史总复 习PPT课 件
华东师大版上海历史第七分册先秦儒 学与两 汉经学 高考历 史总复 习PPT课 件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 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孔子
①礼:他认为必须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 制度的原则
目的: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使社 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
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 地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
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含义: “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
人。为“仁”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 手,首先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然后由近 及远,推而广之。
目的: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 人际关系的和谐;
③义:孔子还以“义”作为判断所 有事物的价值标准,
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 的精神,就是“义”的精神,就是“义”。 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华东师大版上海历史第七分册先秦儒 学与两 汉经学 高考历 史总复 习PPT课 件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汉代儒学
01
与道家关系
汉代儒学与道家思想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如都强调“天人合一”等
观念。但两者也存在明显差异,如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而儒学则强
调“有为而治”。
02
与法家关系
汉代儒学与法家思想在某些方面存在冲突,如法家主张严刑峻法,而儒
学则强调德治教化。但两者也有相互融合之处,如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
的一些思想来完善自己的政治主张。
儒学传承中的失真与曲解
汉代儒学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失真与曲解现象,导致儒学思想的原 貌逐渐模糊。
05
汉代儒学与文化艺术关系
儒家思想对汉代文学风格影响
强调道德教化
儒家思想注重道德教化,这种思想在汉代文 学中得到体现,文学作品常含有道德教化的 主题。
崇尚经典
儒家崇尚经典,汉代文学作品中常引用儒家经典, 以此来阐述观点和抒发情感。
儒家思想对绘画题材的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伦理,提倡忠孝节义等价值观念,这些题材在汉代绘画中得到了广泛 表现。
汉代儒学与其他文化现象关系
汉代儒学与经学
汉代是经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儒家经典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对汉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代儒学与教育
汉代儒学注重教育,推动了教 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 人才。
尚德不尚力
儒家思想倡导以德服人,而非以 力服人,这种观念在汉代社会得 到广泛认同。
重视教育、注重家教
儒家思想重视教育和家庭教育, 对汉代社会的教育观念产生了积 极影响。
04
汉代儒学在教育领域传承与发展
儒家经典在汉代教育体系中地位
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教材
汉代将《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列为官学 教材,成为士人必读书目。
第1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第1课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一、儒家思想综述1.儒家思想(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1)儒家学派是乱世求治中产生的学术思想流派(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礼崩乐坏、列国纷争,连年战乱A政治领域变革(分裂到统一,封邦建国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化)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列国进行富国强兵的内政改革B经济领域变革: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新水平;井田制崩溃,土地被大量开垦、转让买卖和争夺;各国奖励耕战争策促进自耕农和新型地主产生(他们推动内政改革);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
社会出现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C文化领域: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灿烂活跃2儒家思想的地位、影响(1)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学地位的演变具体过程:在春秋战国时受到冷遇不受重视,在秦朝遭到打压焚书坑儒,在汉武帝以后逐渐上升为统治思想。
由私学提升为官学。
(2)儒家文化(礼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部分,影响广泛、深远。
表现在:A儒学形成一套伦理政治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教育、建筑、服饰、习俗等各个领域都受儒家思想影响。
政治:皇帝和中央集权制(大一统);仁政(民本);德治、礼治法律:以礼入法,维护皇权、等级制度伦理:“仁”是最高道德准则,三纲五常教育:儒学、教育、做官相结合,太学、郡县学都以儒家经典为主要研习内容;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生活习俗:建筑、称谓、服饰等各方面都体现儒家提倡的等级森严。
B儒学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对这些国家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形成东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圈)。
C儒家经典在新航路开辟后传到西方,受到启蒙思想家的推崇或批判(成为其批判封建专制、天主教会的武器)D近代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中西文化论战等都与儒家思想有关。
(维护、利用、批判儒家思想)E当今社会儒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如道德自律、和而不同等)再度受到重视,成为构建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良方(精神财富)3 儒家思想的内容:(1)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孔孟之道——两汉经学(儒学经学化、神学化、官学化)——宋明理学(儒学理学化、哲学化)(2 )一脉相承的是:提倡礼制和德政;重视道德自律、伦理纲常4 孔子的学说为什么称为仁学?仁——思想核心克己复礼(礼治、德治)——政治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对执政者的施政要求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相辅相成的,“仁”是礼的继承与发展,只有把仁注入礼,礼才能永葆青春(学者樊树志的观点)孔子把仁作为执政者必须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和准则。
历史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历史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一、汉代儒学的发展历程在汉代之前,儒家学说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但在汉代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深化。
在汉代初期,主要是以孔子的学说为主,后来又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流派。
汉代王朝不仅相续四百年之久,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王朝满盈国土,倾其政治伦理之道,多姿多彩的儒家学说在汉代得以繁盛发展。
1. 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西汉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有一些学者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司马迁,他编撰了《史记》,成为中国古代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后来的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
同时,汉武帝时期也实行了贾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 汉武帝时期的儒学兴盛在汉武帝时期,儒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时的学者们纷纷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思想流派。
汉武帝时期的学者有司马迁、贾谊、刘向、扬雄等人,他们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不同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汉武帝时期的学术争议在汉武帝时期,儒学兴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学术争议。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文帝时期的儒学是以刘向和扬雄为代表。
”一方面,刘向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儒家经典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并且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另一方面,扬雄是汉代儒家流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儒家学说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儒学的研究和理解也产生了一些分歧,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思想流派。
4. 汉代后期的儒学变革汉代后期,儒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革。
当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儒家学派,他们对儒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改革。
最有名的是王莽的“新政”,他试图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儒学的发展。
二、汉代儒学的思想特点在汉代,儒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儒学的思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儒家经典的研究和发展在汉代,儒家经典得到了更加广泛的研究和传播。
2020年高考历史全套知识点复习 第一讲 先秦时期 知识总结
2020年高考历史全套知识点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一讲先秦时期(~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І核心提炼 归纳提升一原始社会1.农业(1)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南方)和粟(北方)的国家。
(3)耕作方法:①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用石刀、石斧刀耕火种。
②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家畜:中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
(5)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创制农具耒耜。
2.手工业(1)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
(2)丝织技术: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经养蚕并有了丝织品,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二.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1.夏朝和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政治: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启废除禅让制,实行王位世袭制。
(3)特点: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高中历史第七分册备课笔记第1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第一单元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第一单元绪言导读儒学的地位:儒家学说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
儒家文化产生与发展(即儒学的演变)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春秋时代,孔子针对礼崩乐坏,以重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为己任,希望通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秩序。
第二阶段——汉代以董仲舒为首的儒士兼采阴阳五行学说,为儒家的伦理纲常附上浓郁的神学色彩。
第三阶段——宋明理学家将儒学提升至哲学的高度,使之更为精致而周密。
本质:儒学是与中国的家族制度相辅相成的理论体系,是封建王朝维护统治的工具。
影响:1.国内影响——在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长期延续的过程中,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等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2.国际影响——辐射东亚,形成儒家文化圈,并在西方引起很大反响。
第1课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考纲要求:孔孟之道(C);儒学的经学化(B)重点: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儒家学说发展变化的过程导入:周公“制礼作乐”1.周公(姬旦)思想: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人事,把尊礼看作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
2.制礼作乐(1)制礼A.礼的概念: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
B.周公制礼: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身份差异和权利义务。
(2)作乐A.目的: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团结。
B.创作礼乐、史诗(3)制礼作乐的意义A.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B.维护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以显示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C.激起人们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3.影响:对后世的儒家思想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孟之道的基础就是周公的礼乐思想。
一.孔孟之道1.概念: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和发展的儒家学说,后人习称“孔孟之道”。
2.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转型,礼崩乐坏,动荡纷争,在乱世求治的过程中孔孟之道应运而生。
2020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文档:第01讲 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
☆八大方略引领二轮复习走向成功——通史框架下二轮复习要点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高考复习进入年后阶段,时间也过去了一大半,离高考只剩三个多月了,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年后的大二轮如何复习了!在这关键期,如何合理高效地复习?如何充分利用这短暂宝贵的时间?怎样才能实现鲤鱼跃龙门为人生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八大方略,科学备考,引领您的二轮复习走向成功!方略一通史时序,抓特征全国卷的高考考纲和试题编排,都是按照通史时序编排,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历史学科的自身整体性,将同时期关系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内容安排在不同模块、不同时间讲授。
其实,政治是历史的骨架、经济是历史的血肉、思想文化是历史的灵魂,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这种分割模式破坏了历史的内在逻辑关系,造成了时序上的混乱,破坏了历史概念的完整性,弱化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形不成知识间的铺垫关系,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所以,二轮复习首先要抓通史时序,要抓通史阶段特征,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建立在通史之上的内在逻辑,这是适应当今高考的必由之路。
本书以通史为主线,必修部分从古至今、从中国史到世界史,每一讲首先抓通史时序,以时间为轴,融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科技。
使学生易于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同时,从综述到分述,高度概括阶段特征。
这样形成一个通史的基本框架,理清历史的发展线索,明确历史重大事件的演变过程。
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一提一条线,一串一大片,从而提高二轮复习效率。
方略二整合教材,抓基础注重基础永远是高考的主旋律,咬定基础不放松,一定会旗开得胜。
最后的复习,千万不要因为焦虑而放松对基础的巩固。
基础知识来于教材,要做到无论提及哪一个知识点,都能准确说出其所属的册、章、节、目,复述相关的结构、纵横的网络。
首先,从必修到选修的顺序进行“地毯式”阅读。
阅读时应有整体意识,要宏观把握。
阅读时应有细节意识,要精读教材,知微见著,进行精细化处理。
例如,标题的再现、细化、深化,课前提示相关内容,正文、注释、插图、引文等。
高一历史两汉的文化知识点
高一历史两汉的文化知识点两汉的文化知识点中国历史上的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
它涵盖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朝代,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培育了许多重要的文化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历史中两汉的文化知识点。
1. 儒家思想的盛行在两汉时期,儒家思想被广泛地推崇和实践。
西汉时期的经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封为“至圣先师”,其学说影响了整个朝代的统治思想和社会道德观念。
这种思想强调仁、礼、义、道等伦理道德观念,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学艺术的繁荣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繁荣时期。
在西汉时期,出现了伟大的文学家屈原、司马迁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而在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董仲舒则是当时文化艺术的代表人物。
此外,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 医药科学的进步两汉时期也是中国医药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西汉时期的名医扁鹊、汉代张仲景等人对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著作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等经典医学著作至今仍有重要价值。
在这个时期,中药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后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科技发展的突破两汉时期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
西汉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发明和科技突破,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这些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东汉时期,数学家刘徽提出的《九章算术》被视为中国古代数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社会制度的变革两汉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制度发生变革的重要时期。
在西汉时期,实行了封建君主制度,由大汉王朝统治整个中国。
而在东汉时期,由于一系列的内外因素,逐渐演变为一个相对宽松的统治体制。
此外,两汉时期还产生了地方豪强和农民起义等重大社会运动,这些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2、薄税敛,这是属于财政问题;
3、深耕易耨,这是属于经济建设; 4、文化教育,以孝悌忠信为大要
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改造
荀子的生平 荀子,名况,又称之 孙卿,赵国人,生卒年 不详。 《荀子》是我们研究 他的思想的主要依据
荀子的主要思想
1、自然观方面:“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2、伦理观上:人性本恶 3、政治思想上:礼法并施(熔礼法于一炉) 4、影响: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 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
孔子强调:1、仁是生活准则; 2、仁具有很大作用; 3、修仁道要从心地上做功夫; 4、真正懂得仁道就是死了也在所不惜。
孔子“仁”学的内容: • 1、“仁者爱人”:爱人思想、亲亲观念 • 2、“克己复礼为仁” •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
达人的忠恕之道
•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仁
朗读单元序言,找核心概念
儒家学说自汉代以来一是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的春秋乱局,以重振礼乐制度为己任,希望通过仁 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秩序;汉代儒士兼采阴阳五行学说,为儒 家的伦理纲常敷上浓郁的神学色彩;宋明理学家则将儒学提升至哲学的高度, 使之更为精致而周密。 从本质上说,儒学是与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相辅相成的理论体系,在家族制度 与君主政治长期延续的过程中,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 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等都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儒学辐射东亚,形成“儒家文化圈”,并在西方引起很大反响。
A.主张重建周礼权威,遵循宗法制度原则,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 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消除人欲横流、名分紊乱 B.认为“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达到恢复礼 实现社会秩序安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仁 之本应从最亲的血缘关系入手,由近及远,推而广之 C.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符合仁与礼的要求就是义
第1课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学案)
第1课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学案)第1课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学案【教学目标】1、基本史实:①孔孟之道的根源,代表人物,各自观点;儒学的经学化概念、原因、代表、观点2、史能:(1)归纳整理:儒家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2)分析说明:儒家代表人物提出观点的时代性;(3)分析理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以及流程;3、史识:儒学本质上是一门注重解决人世现实问题的伦理-政治学说。
其救世方案的核心是:希望重振宗法制度下的西周礼制(即严格的身分等级制度),并扩展至平民阶层,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秩序井然的有序状态,以消弥争权夺利的混乱。
但在春秋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趋于瓦解,各国兼并纷争,其实践意义并未受人重视。
秦汉以来,中国进入以君主专制为特征的帝国时代,而宗法组织、宗法关系、宗法原则又长期留存,于是,儒家学说所具有的两面性——既强调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又对君权有所限制,使之成为各社会阶层都比较认同的理论学说。
此后,便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要点】说明:★为高考要求;◆为选学或仅限于理解层次一、孔孟之道★:1、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2、儒学的代表人物3、孔子的主要思想(春秋时期)4、孟子的主要思想(战国时期)5、荀子的主要思想◆(战国时期)二、儒学的经学化1、概念以及实质:2、原因:3、代表人物以及观点:4、汉武大帝时期将儒学奉为“至尊”的措施?【课后反思】同步训练试题一、填空:1、儒家是在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学术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他是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状,提出的一系列救世主张,其思想核心是______2、孟子是在继承________ 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思想核心是_________,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人将其二人思想合称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教案、教学设计
-描述儒家思想中的核心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分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儒家思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请学生选择两汉经学中的某一学派或代表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一份PPT展示。展示内容包括: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儒家思想与两汉经学发展演变的认识;培养学生通过史料阅读、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通过引导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深入理解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的思想内涵;结合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儒家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变化。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先秦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掌握孔孟荀等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影响;理解两汉经学的发展过程,认识经学与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掌握两汉经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开展跨学科研究,如与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探讨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一个与儒家思想相关的故事,如孔子的教育故事,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2.提出问题: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什么,它们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首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儒家思想的内涵,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儒家学说在先秦时期的发展演变;其次,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两汉经学的特点及其与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孔子的“仁爱”观念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
2.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对当代教育有哪些启示?
3.两汉经学的发展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如孔子的“仁爱”、“礼治”,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以及两汉经学的发展历程等。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比较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3.通过对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宽容待人的品质。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将学生带入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文化氛围,提高学习兴趣。这种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
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课件
02
两汉经学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经学的形成与演变
经学的起源
经学的演变
经学始于先秦时期,以孔子所编著的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为核心,逐渐发展成为儒家学派的重 要分支。
两汉经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以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为代表的两个 学派,两者在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上 存在分歧。
儒家思想的局限性
儒家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过于强调等级制度和男 尊女卑等观念,这些观念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现代视角下的两汉经学
两汉经学的历史地位
两汉经学作为中国古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代政治 、文化、哲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两汉经学的现代价值
两汉经学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可以为现 代社会提供启示和借鉴,有助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经学的官方地位
汉武帝时期,经学被确立为官方学说,成为国家选拔人才和制定政策的 重要依据。此后,经学一直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主流。
03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的比较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思想内容的比较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 任,主张以德治国。两汉经学则更注重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思想,强 调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现代视角下的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现代视角下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 意义,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同
爱人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 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
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特点:
1)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2)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 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 3)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 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 贡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孟子的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3、荀子
1)“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主
要 2)性恶论
思 想
3)“礼”“法”并用,更注重外在的社会规 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
4)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君 舟民水”
评价: 荀子的思想强化了孔子的“礼治”观念, 并融合了法家思想, 在后世也有不少影响。
第一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一.孔孟之道
历史背景
1、政治: (1)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2)诸侯纷争,战争不断,整个社会处于动荡纷乱
之中。 2、经济: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展.井 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兴起
3、文化: 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最为活跃,对治理社会、
安定人心方面有自己的方案,出现百家争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孟子(约前372-前289) 以及人之幼。
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孟子·梁惠王下》
2.孟子
仁政: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 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 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
主要思想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 是儒家道德 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
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孔子(前551-前479 ) 众星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
忠。
——《论语·八佾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子路》
内容: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3)“仁政”:限民名田、薄赋敛、省徭役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
著作 理论基础 思想来源
先秦之儒 《论语》 仁、礼 儒学
人。为“仁”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 手,首先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然后由近 及远,推而广之。
目的: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 人际关系的和谐;
③义:孔子还以“义”作为判断所 有事物的价值标准,
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 的精神,就是“义”的精神,就是“义”。 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儒学的经学化(两汉经学)
春秋:应运而生 秦朝:遭打击
战国:蔚然大宗 西汉初期:逐渐复苏
两汉经学 董仲舒的新儒学
背景:政治的统一要求思想的统一
汉武帝继位以后,锐意进取,经 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 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这成 为儒学地位迅速上升的契机。
董仲舒(前179—前104)
(1)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边境不宁、 土地兼并问题困扰着西汉统治者。要求 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2)强大的西汉需要新的统治思想来 维护专制统治。
②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规定五经,设五经博士
措施: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经学,合格者可做官。
各郡县设学校,设经师讲学——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 于独尊地位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影响:
②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 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 评价: 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 后人习称“孔孟之道”。
荀子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孔子之政治思想
1.“仁” :“仁者爱人” 2.“礼” :“克己复礼” 3. “德治”: “为政以德”
孔子之伦理思想
“忠恕”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 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 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 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孔子
①礼:他认为必须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 制度的原则
目的: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使社 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
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 地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
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含义: “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
董仲舒之儒 《公羊春秋》
天人感应 儒学、阴阳、法家
与统治者关系 批判时政维护奴 隶主贵族统治
结果
受冷落
维护封建统治 成为正统思想
特点:
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兼采法家、道家、阴阳 五行家的思想,具有神学色彩。
影响:
①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地位,成为统治者 极力推崇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家典籍被称为“经”, 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学”,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