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研究述评
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相互促进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效 应 促进 企业 技 术 创新 。 一 方 面通 过 提 供 信 息 和搏 弈 的规 则 , 护 产 权 、 励 创 新 资 源 的 有 效 利 用和 流动 另 保 激
引导 企 业进 行 技 术 创新 。 同 时 , 企业 技 术 创 新 又 通过 企 业技 术创 新 本 身 的 张 力 、 业 社 会 责 任 、 企 可持 续发 展
和 国际市场 份额 的可 能 , 时面对 严 格 的环 境规 制 同 所 引起 的逐渐增加 的运 行 和 投资 成 本 , 们 会倾 向 他 选择 受规制 弱 的地 区重 新 布置 生 产 和投 资 , 降低 创 新投 入份额 , 甚至会 放 弃 有污 染 的产 品 的生 产而 把
a dC a sa d rLn e 1 9 ) 他 们 认 为 环 境 规 制 n lavn e id , 9 5 , 刺激 企业进行 技术创 新 , 创新 的结 果 常常 促 进企 而 业成 本的下 降和竞争力 的提高Ⅲ , 这就是 著名 的“ 波 特假说 ” 。波特 和林德 ( 9 5 随后 进一 步强调 , 19 ) 加强 环境 规制 , 改进 环境质 量通常是 企业提 高效率 、 促使
( ) 境 规 制 限 制 了 企 业 的 技 术 创 新 二 环
也 有不 少学 者 有不 同 的意见 , 们认 为环 境规 他
制 限制 了企 业 的 技 术 创 新 。W al n hth a l ya dW i ed e e
湖南 洞庭 湖周边 造纸 企 业 的实证 研 究 , 以明确 环 境
特 假 说 。M o r2 0 ) 立 一 个 干 中学 模 型 , 为 内 h (0 2 建 认 生 的技 术 变 化 证 实 了 波 特 假 说 [ 。Amb c和 B r | ] e al a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理论研究述评
括 的具体 因素 却众 说纷 纭 , 认为 内动 力和外 动力共 同决定 着 企业 的技术 创新 行 为 。代 表性 的人 物有 李垣 等( 9 3 、 19 ) 张钢 (9 8 、 1 9 )安立 仁 和张建 申(9 5 、 19 )王海 山 (9 2 等 。而 19 )
基础上 , 公式 中表 示 了企业行 为 主体从 事 技术 创新 活动 的 的测度 , 注意到创 新 的风险性 。万君 康 、 又 王开 明(9 7 提 19 )
比于技 术创 新动 力 的研究 , 国内外 学者 关于技 术创新 动力 动力 与其主要 影响 因素 的内 在联 系 。 既关 注于对 内在 需要 系统 的专 门研 究较 少 。
有三 种 : 技术 发展 不平 衡 、 生产 环 节 的不 确定 性 和资 源供 创 新 活动 来说 是一 种 不容 忽 视 的力 量 , 因此 , 们对 技术 他
展 的瓶颈 和障碍 。这种 障碍 形成 了一 种压 力 。 诱导 人们 围
给的不确定 性 。 三种较 典型 的诱导 因素是 生产进 一步 发 创 新 的激励 机制及 其作 用形 式进行 了深 人研究 。 这 如傅家骥 (9 8 将技 术 创新 活 动 的激 励 分为 两 个层 次 、 19 ) 四大 因素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角度 出发 , 将技 术创 新动 力分 为企 业主体 动力 和个 人主
( nepi r E vrn n )模 式并 认 为 ,在技术 创新 过程 E trr e- n i met s o “ 中介 ” 的企业 家 , 是推 动技 术创 新进 行 的动力 。技术 创新
() 7 行政 计划推进 论 。 8 技 术轨道 推动论 。 9 N R瓶颈 驱 体 动 力来 研究 。谢 薇 (9 7 提 出 了技 术 创新 动 力 的 E E () ( )— 19 ) —
国际新创企业理论的研究进展和述评
() 3 国际化 运作 能 力 。 于 当前 的许 多 中小企业 。 对 特别 是高科 技 和快 速 消 费品 行业 . 不再 可 能在 一个 没有 外 国或
化进 程理 论 存在 差异 。
国际 新创 企 业这 个新 兴 的研 究领 域 主要 关 注创 业 企 业 搜寻跨 越 国家边 界的市 场机 会 活 动 . 而本 质上 归 属于 从 国际商 务和创 业学 的交 叉学 科
参 照 M D u a n vat2 0 ) 于 商 务 组 织 的学 c o gl a dO i (0 0 对 l t
成 本 领 先 战 略 ( vrl C s L a s i) ( ) 差 异 化 战 略 O eal ot ed hp :2
和管 理能 力 的研 究也 有 助 于增 进 了解企 业 多元 化战 略 . 从 根本 上 说 .国 际化 战 略 仅 是企 业 多元 化 战略 的其 中之 一
( e ,0 2 。 Mo n 2 0 )
者研 究提 供理论 借鉴 。 关键 词 : 创 企业 ; 新 国际创 业 ; 国际 商务
一
、
研 究 定 位
焦 点 中 不仅 在 国际 化 扩张 速 度 方 面 有别 与传 统 国际 化进
程 理论 , 聚 焦还 是产 品战 略选 择 。 在 市场 广泛度 选 择 , 目标
市 场 选择 准 则 以及 进 人 模 式 等 关 键 问题 上 也 和传 统 国际
A p ln t l2 0 ) seu de (0 7 等学 者 的研 究成 果 。 文 把 国际 新创 a 本 企业 的研究框 架 划分 ( 如图 2 。 ) 从 图 2我 们 可 以看 出 . 际新 创 企业 研 究 的主要 焦 点 国 是 国际市 场 战 略和 国际化 能 力 , 次 。 业 家 、 织 、 境 其 企 组 环 等三方 面 的因素 也是 研 究 的主 要方 向。最 后 . 究 聚焦 在 研 不同 的国际 市场 战略对 国际化绩 效 的影 响 1 际市 场 战略 根 据 P r r 18 ) .国 ot (9 0 的研 究 . 业 为 e 企 厂在产 业 中胜过 竞 争对 于 , 采 取 的三 种基 本 战略 为 :1 会 ()
企业中即兴行为研究述评及未来展望
Hale Waihona Puke 郑强国 张 雅(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 100144)
摘 要: 即兴行为在环境突然发生剧烈变化、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状况并迅速做出反应,目前已经逐渐走进 学者的视野。国内外学者已在与即兴行为相关的理论及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对管理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文 章在梳理与总结即兴行为的概念、结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 郑强国 ( 1977 - ) ,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 张雅 ( 1994 - ) ,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 企业管理。
二、即兴行为的前因变量 ( 一) 领导特质 不同的环境下需要不同的领导风格才更容易促使即兴的产生, 集权型领导在外界环境较稳定但需要快速做出决策时能够迅速做出 反应,解决出现的重大问题,分权型领导在环境较动荡但不需要快 速做出决策时能够汇聚不同的意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 更有利于即兴行为的产生。李海东 ( 2013) 在研究中发现,变革型 领导对员工即兴发挥有重要影响,因为变革型领导通常会让员工拥 有适当的自己做决定的权力,鼓励他们在必要情况下不必过分重视 正式规范,采取即兴发挥行为[3]。王艳子和罗瑾琏等 ( 2014) 认为 在员工工作的过程中所感知到的主管对员工创新的支持,会增加员 工在进行创新行为时的心理安全感,减少在创新过程中自身所需承 担的风险,更有利于员工即兴行为的产生。Nisula ( 2016) 的研究 表明在心理授权和与即兴相关的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下,主管支持 对个人即兴创作有显著影响。 ( 二) 成员特质 组织中创造力的水平体现在组织成员的技能水平上,技能水平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梳理及中国营商环境述评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梳理及中国营商环境述评1. 引言1.1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梳理及中国营商环境述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营商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则成为评估各国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进行梳理,并对中国营商环境进行评价。
本文将介绍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背景和意义,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后,将重点探讨中国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简化审批程序、降低行政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然后,本文将从税收政策、劳动力市场、海关便利度等多个角度对中国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将对中国营商环境与世界各国进行比较,探讨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通过本文的论述,读者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重要性,以及中国营商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提出一些未来提升中国营商环境的建议,帮助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取得更好的竞争力。
2. 正文2.1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简介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是一份由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重要报告,旨在评估各国营商环境的情况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该报告综合考量了诸多指标,包括开办企业、申请建设许可、获得信贷、保护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等方面的情况,以反映一个国家营商环境的整体情况。
《营商环境报告》的发布对于各国政府和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评估各国的营商环境,可以促进改革和提升投资吸引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也可以帮助各国政府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来改善营商环境。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通过客观、全面的评估,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这份报告的发布不仅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促进全球经济运行和国际合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课题中研究现状述评怎么写
在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部分,你需要对已有的相关研究和文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这不仅有助于确立你的研究在学术领域中的位置,还可以帮助你找出尚未解决的问题,为你的研究找到突破口。
以下是一个撰写研究现状述评的基本框架:
引言:简要介绍你的研究主题,以及为什么这个主题值得研究。
你可以在这里提出研究问题,并概述你的研究目标和目的。
文献回顾:详细概述已有的相关研究和文献。
你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主题分类来组织这部分内容。
对于每一篇重要的文献,你都需要简要介绍其主要观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
主题分析:对已有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你可以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理论框架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这部分需要你对已有文献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以及它们对你的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
研究现状总结:在总结部分,你需要对已有文献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概括,同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你还可以在这里提出你自己的观点,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研究意义:最后,你需要阐述你的研究在解决现有问题、推动领域发展等方面的意义。
你可以在这里强调你的研究与已有文献的不同之处,以及你的研究可能带来的创新点。
在撰写研究现状述评时,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客观公正:你需要客观地评价已有文献,避免过度主观或偏见。
全面详细:你需要尽可能地涵盖所有相关的文献和研究,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
逻辑清晰:你需要按照逻辑顺序组织你的内容,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思路。
引用准确:你需要准确地引用文献来源,避免抄袭或剽窃行为。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需求引致创新”理论的研究述评
* 王高凤 ( 1 9 8 9 一
) , 南 京 大学 经 济学 院博 士研 究 生 , 研究 方 向: 创 新 驱 动、 产业结构, E - ma i l : ) , 南京大学 经济学 院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 研究方 向 : 转型 ) , 南京 大学经济学 院博 士研究
■—
2 0 1 2 ; 年底 , 党 的十八 大 明确 提 出创 新 驱 动 发展 战 略 , 企 业创 新 是 实施 创
新 驱 动发展 战 略 、 推 动万 众创 新 的关 键 , 而 现 有 理论 表 明 , 市 场需 求 与 企业 创
① 基金项 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 目“ 全球 价值链发展 变化与我 国创新驱 动发展 战略研 究” ( 编
企业最终服务的对象是消费者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中的理智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面对这种策略型消费者产品的创薪换代策略成为企业的最优选择巩天啸王玮陈丽华等2014也意味着市场规模的增加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 ‘ 司 而
求 引致 创 新 " 理 论 的 研 究述 评 ①
王 高凤 郑 江淮 许 璐
1 -市 场 规 模 对 创 新 的 影 响 机 制
市 场规模 是对 市场 在一 定时 期 内吸纳 某 种产 品或 劳务 数 量 的衡 量 , 也 是 市 场需求 的测量 目标 。那么 , 市 场规模 对企 业创 新是 否具有 直接 的正 向影 响 ?
市 场规模 的动态 变化 是 否 会 影 响 两者 的关 系 ?Ma r c o Gu e r z o n i ( 2 0 0 7 , 2 0 0 9 )
Ca n o , 2 0 0 4 ; At u a h e n e Gi ma , 2 0 0 5; Cr e s p i& Pi a n t a , 2 0 0 7; Ro b e r t AW Ko k&
基于组织环境与创新平衡相结合的组织绩效研究述评
0
≥ ≮
用式创新的特点 , 对环境创新平衡性( 即探 索式创新 和利用式创新 ) 与组织绩效 ≯
关键 词: f境 创新平衡 探索式创新 利用式创新 组织绩效 组织i ,
≥
一
、
引 言
广 义 上 来 说 , 织 环 境 是 系 统 、有 收 益 的变 动 性 和 远 期 性 , 机 动 的 结 构 、 散 系 统 具 与 松
文 化和组 织 氛 周相 关 的概 念有 重要 的相似 性 。结 构环境 指 的是建 立培 育雇 员一 定行 为 的管理机 制 ,但是 它强 调 的是
相 关 的实 际的过 程 , 诸如 激励 或职 业管 理系 统 , 而不 是 强调
地 自我更新 , 以求生 存和 发展 , 就要 求企业 在充 分利 用 现 这 有 能 力的 同时也 进行 新能 力 的探 索 。 u h na dO’ e l T sma n R iy l 将创 新平衡 定义 为 “ 同时追 求增 值和 不断 的创新 改 革 的能 力 ” Mac n i n (9 8 讨 论 了利 用 和 探 索 冲 突 需 求 ; rha dSmo 1 5 )
看法 可 能 被 用 来 评估 它 。宽 泛 的 组 织 环 境 的 概 念包 括 这
些元 素 ;它 反 映 了结 构 环 境 、文 化 和 业 务 单 元 气 氛 的 联
合 , 且它 被认 为 是单 位 作 为一 个 整体 的 客观 的高层 次 的 而
属性 。
创新 , 求成 为创 新平衡 型 组织 。 文 以组织 环境 及其 与创 力 本
&Wht ,9 9 。 究 人 员 随 后 区 别 了 组 织 氛 围 和 心 理 氛 围 , i 1 3 )研 e
企业科技向善_研究述评与展望
rized This paper intends to facilitate understanding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for social good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seeking the welfa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relevant conceptsꎬ this paper aims to put
forward the definition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for social goo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are clarifiedꎬ the theoretical founda ̄
在建立一种思维模式 ( Mindset) ꎬ 而不是一种产品ꎬ
第 7 期 (2021 年 7 月)
117
中国科技论坛
希望可以改变人们使用技术的心态ꎮ”
需求ꎬ 而是以全人类福祉为中心进行产品和服务
在互联网界ꎬ 科技向善的社会思潮由来已久ꎮ
早在 1999 年ꎬ “ 不作恶” ( Dont be evil) 被写入美国
1 科技向善的概念
企业ꎮ 但同时ꎬ 我们希望以一种最有可能对环境、
1 1 科技向善概念的起源
“负责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述评
“负责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述评一、概述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随着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其所带来的伦理、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引发了人们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创新活动的深刻思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负责任创新”的理念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了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实践方向。
负责任创新强调在创新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技术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更要充分考虑其对伦理、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确保创新活动能够在尊重人类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前提下进行。
这一理念涵盖了创新活动的多个方面,包括创新决策、创新过程、创新结果以及创新的社会影响等,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思考和实践,推动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
从理论层面来看,负责任创新汲取了伦理学、社会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资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它强调创新活动的伦理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方法和工具,用于指导创新实践。
负责任创新也注重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协作,通过多元参与和共同决策,确保创新活动能够符合社会的期望和需求。
在实践层面,负责任创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许多企业和组织开始将负责任创新的理念融入到创新过程中,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开展负责任创新培训等方式,提升创新活动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政府也积极推动负责任创新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措施,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到负责任创新的实践中来。
负责任创新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方式,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它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创新活动中存在的伦理、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还能够推动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 阐述“负责任创新”概念及其重要性在当今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并非无限制的,它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以确保其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的长期影响是积极和可持续的。
中国企业环境下领导行为的研究述评:高管领导行为, 领导授权赋能及领导-部属交换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Vol. 20, No. 10, 1519–1530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DOI: 10.3724/SP.J.1042.2012.015191519·主编特邀(Editor-In-Chief Invited)·编者按:本栏目特邀的作者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系王辉教授和张翠莲同学。
近年来, 王辉教授结合中国企业环境下的管理实际, 在领导行为方面做了丰富而深入的实证研究, 在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等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了系列论文。
本文是王辉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 并参考了相关的中国情境化领导行为研究之后, 对中国企业情境下领导行为所做的一个总结。
王辉教授及其合作者从高层管理者的领导行为、授权赋能领导行为及领导-部属交换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这些研究发现了中国情境下领导行为区别于西方文献的独特维度, 探讨了这些维度对领导效果产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其结果丰富和扩展了西方的领导理论, 启发了中国企业管理者如何表现出合适的领导行为, 对于中国企业情境化领导行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责任编辑:李纾)中国企业环境下领导行为的研究述评:高管领导行为,领导授权赋能及领导-部属交换*王 辉 张翠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1)摘 要 国外有关领导行为的研究已经不胜枚举, 而针对中国企业环境下的领导行为研究则相对较少。
近年来, 中国情境下的领导行为研究开始逐渐涌现, 本文从中国高层管理者的领导行为、领导授权赋能行为以及领导-部属交换理论三个方面对中国企业环境下的领导行为研究进行了述评, 总结了相关研究在中国情境下的维度表现、前因后果变量, 以及中介或调节作用, 并指出了中国情境下相关本土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贡献。
这些研究, 从理论贡献上来说, 一方面体现出中国情境下领导行为区别于西方情境的独特性, 另一方面验证和扩充了西方相关领导行为的研究发现, 进一步丰富了领导行为理论; 从实践意义上而言, 为中国企业领导者提供了一个反思的镜子进而调整自己的领导行为, 为中国企业领导者提供企业决策及管理的参考依据, 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实际操作的手段及工具, 而且启发下属注意与领导者建立好关系的方式方法和适宜程度。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研究述评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研究述评○罗公利,边伟军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61)[摘 要]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不仅有助于把握企业发展趋势,而且有利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日益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
当前,国内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基础理论、企业技术创新环境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和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评价四个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技术创新;评价;述评[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09)01-0039-07Review on assessment of enterpr 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LUO Gong -li ,BIAN Wei-jun(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Qingdao 266061,China )Abstr act :Assessment on technology inno vation not only benefits to hol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business but also help to optimize its development surroundings and to activate its innov ation energy .The assessment o 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becoming the research hotspot of scholars.At present ,most of researches on this question mainly focus on assessment theory ,assessment of innovation surroundings ,assessm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and assessment of achievements in innov ation.Though man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taken ,there exists a lot of problems to study further.Key words :technology inno vation ;assessment ;review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GXQ D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罗公利(6),男,山东淄博人,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
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
企业家创新研究的文献述评
企业家创新研究的文献述评作者:李志黄雪张庆林来源:《科学与管理》2008年第06期摘要:企业家创新是当前学术界开始日益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采用文献述评的方法,分别从企业家创新意识、企业家创新人格、企业家创新决策能力三个方面对有关企业家创新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简要评述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企业家创新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决策能力21世纪是世界和人民生活发生更大变化的世纪,这个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商业思维和企业家的创新来迎接挑战。
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经济发展的原因在于创新,而创新活动的主体就是企业家”。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核心,企业家在制度、技术、管理等各项创新中,均起着非常关键、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企业家的创新表现为企业家新的、有价值观点的产生,并将其付诸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
纵观国内外的各项关于企业家创新的研究,数量虽然不多,但足见当前学术界已经认识到企业家的创造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目前对企业家创新的研究集中在企业家创新意识、企业家创新人格和企业家创新决策能力方面的研究,并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因此,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梳理,对于掌握当前有关企业家创新的研究动态,促进企业家创新能力提升均有重要意义。
1企业家创新相关概念1.1创新概念创新(creativity),又称创造性或创造力。
关于创新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精确的定义。
有关创新的研究始于1912年,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A.Schumpter)在“经济发展的创新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对现存各种系统的改进和提出崭新的、富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活动。
斯腾伯格(Steinberg等,1999)将创新能力定义为“一种创造既新颖又适用的产品的能力”。
这一界定是根据结果来判定创新能力,判定标准一是新颖性,二是适用性;Gruber and Wallace(1999)认为:创新是新颖和价值的统一体。
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评述——基于组织行为的视角
成果 作一综述 , 以期 对 相关 学 者 有 所 裨 益 。
其 中有 代 表 性 的 研 究 是 创 新 搜 寻 方 面 邬 爱 其 、 李 生 校
1 国 内研 究 成 果 总 结 及 评 述
能 力 的关 系 。他 们 的 基本 结 论 是 : ① 企业 生产绩效 、 企 业 竞 刚 性 的企 业 组 织 行 为 能 够 显 著 地 提 高 企 业 生 产 绩 效 、 竞 争
和粗 略 , 而 对 于 国外 文 献 的 述 评 则 详 细 与 精 炼 , 具 有 较 好 争 力 和 企 业 创 新 能 力 随 着 企 业 信 息 化 投 资 增 加 而 增 加 ; ②
基 于 以上 观 点 , 笔 者认 为有 必要 对该 主 题 国 内最新 的
研 究 成 果 作 一 比较 详 细 与 精 炼 的 综 述 。 因 此 , 本 文 借 鉴 孙 新 影 响 的研 究 成 果 , 在 以往 的 研 究 成 果 中 都 鲜 有 提 及 , 尤 其
锐、 石金 涛( 2 0 0 6 ) 对国外研究 成果 的总结 方法 , 基 于 组 织 行 是 有 关 动态 能 力 、 创新搜 寻、 互 博 意 愿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具 有 很
No.1 7, 201 3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年 第 1 7 期
企业 创 新 影 响 因素研 究 评 述
~
基 于 组 织 行 为 的视 角
陈 永 进 包 薇 胡 美 云
纵向分工结构与企业创新:文献述评
周 任 重
( 深圳职 业技 术 学院,广 东深圳 5 1 8 0 5 5 )
摘要 :在垂直专业化 国际分 工背景 下 ,企业的创新行 为不仅 受行 业 内企 业的影响 ,而且 受到纵 向关联 的上 、下
游 企 业 行 为 的 影 响 。首 先 梳 理 纵 向 结构 对 企 业 创 新 影 响 的相 关 文 献 ,然 后 分 析 横 向 一 体 化 、纵 向 一 体 化 对 企 业 创 新 的 影 响 ,最 后 对 纵 向 结构 和 企 业创 新 的 相 关研 究 作 简要 评 论 。 关 键 词 :企 业 创 新 ;纵 向 结构 ;纵 向一 体 化 ;述 评 中图分类号 :L 1 1 . 0 3 1 ;G 1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0— 7 6 9 5( 2 0 1 3 )1 9—0 0 2 5— 0 3
p r { s e i n n o v a t i o n,t h e n a n ly a z e d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o f h o r i z o n t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 a n d v e ti r c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n i f m r i n n o v a t i o n .F i n a l l y,
b u t a l s o b y t h e v e t r i c a l r e l a t e d i f ms r ’b e h a v i o r .F i r s t t h e a r t i c l e h a s o r g a n i z e d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o n v e r t i c l a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e n t e r -
企业创新管理述评
究领域,但存在过于注重技术因素而忽略了战略、文化、环境等非技术因素的问题,并对未来全面、开放、系
统的企业创新管理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创新; 技术创新; 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0. 7; F27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7695 (2012) 21 - 0025 - 05
2012 年第 21 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2 No. 21
doi: 10. 3969 / j. issn. 1000 - 7695. 2012. 21. 006
企业创新管理研究述评
林 剑1,2 ,李中斌3 ,孔德议1
收稿日期: 2012 - 02 - 24,修回日期: 2012 - 04 - 09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JA11386S)
26
林 剑等: 企业创新管理研究述评
究》、《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等。[2,3]
2 研究概述
本研究首先以 “innovation management” 为主题 词,在 ISI web of science 中对国际上近 20 年的研究 进行检索,结果显示: 1991 年至 2010 年共有 9620 篇关于创新管理的文献。除 2010 年外,从 1991 年 至 2009 年,创新管理的研究呈逐年递增趋势 ( 见图 1 左) ,而每年的引文数数量急剧上升,2010 年超过 了 10000 篇 ( 见图 1 右) 。从国际范围而言,创新管 理的研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3.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ESG表现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一个研究述评
ESG表现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一个研究述评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3)2. 研究目的与内容概述 (4)二、ESG表现与融资成本概述 (5)1. ESG表现的定义与内涵 (6)2. 融资成本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7)3. ESG表现与融资成本的关系简述 (8)三、ESG表现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机制 (9)1. ESG表现对企业信誉的影响 (10)2. ESG表现对企业风险水平的影响 (11)3. ESG实践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12)4. 投资者对ESG因素的关注与融入 (13)四、国内外关于ESG表现与融资成本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5)(1)理论研究进展 (17)(2)实证研究现状 (18)2. 国内研究现状 (19)(1)政策背景及发展现状 (20)(2)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1)五、ESG表现对企业融资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 (22)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24)2. 数据来源及处理过程说明 (25)3. 实证分析过程展示及结果解读 (26)4. 实证分析结论总结与讨论方向提出 (28)一、内容概括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已成为企业融资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对企业的融资成本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综述ESG表现如何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并探讨可能的原因。
ESG表现较好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因为投资者认为这些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抵抗能力和更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ESG 表现良好的企业也更有可能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补贴,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ESG表现与企业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
在某些情况下,ESG表现较差的企业也可能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例如在信贷条件宽松和市场对这些企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情况下。
在其他情况下,ESG表现较好的企业也可能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例如在信贷条件收紧或市场对这些企业前景持悲观态度的情况下。
ESG表现对企业融资成本具有重要影响。
《卫龙食品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13]刘婉仪 ,蔡宇轩.促进中小辣味休闲食品公司内控规范体系的有效实施策略[J].财会通讯,(下旬
刊),2017,(12):22-23.
[14]张珊珊, 陈志鹏 ,周嘉.论内部控制环境的主导与环境优化——基于漯河卫龙食品内部控制系统构建与持续优化视角[J].会计之友,2017,(05):67-96.
[15]林伟峰 ,郑静馨 ,杨宇.上市辣味休闲食品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因素的探讨[J].财会月刊,2019,
(03):31-33.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开题小组意见:
组长: 成员:
年 月 日
(2)文献综述法。本文主要是搜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环境的著作、研究文献和规章制度。通过仔细阅读和学习,准确地掌握内部控制环境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参考文献的研究成果,从内部控制环境问题、原因分析和优化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梳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婉仪 ,蔡宇轩)。
(3)问卷调查法。本文主要通过制定比较合理的问卷,要求公司员工据此进行回答以收集有关内部控制环境的资料,从而反映该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二)国内研究现状
赵子墨 ,刘佳琪 ,黄俊(2018)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信用管理在企业实施信用销售策略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有效加强信贷管理的方法和政策,制定合理的信贷标准,并进行详尽的信贷期限设计,信贷期限与公司应收账款的收回日数和应付账款期限有关。各项财务指标的表现,以及流动性直接被占用。对业务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李欣悦, 吴昊然(2018)发现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应收账款问题与企业管理无关,只关注风险会计核算中,监督机制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应收账款的审计职能不明确,责任人不健全,奖惩措施不健全(周雅楠,钟卓越, 刘文)。相信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重点是加强会计核算和职能监督。销售客户根据一定时间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
_波特假说_20年_环境规制与创新_竞争力研究述评_余伟
策动。
· 66 ·
科
研
管
理
2015 年
的环境规制之所以能够带来上述“双赢 ” 结果, 波 [1 ] 特和范德林德 ( 1995 ) 认为至少有以下五点原 因: 首先, 环境规制会使企业认识到资源利用缺乏 效率并指明了可能的技术改进方向 ; 第二, 集中于 信息收集的环境规制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环境规制可以降低对环境有价值的 而受益; 第三, 环境规制可以给企业带来 投资的不确定性; 第四, 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压力; 第五, 环境规制可以改变 传统的竞争环境。也就是说环境规制能够确保一 个公司不依靠规避环境投资而获得竞争优势 。 为了从理论和经验上检验波特假设,Jaffe and Plamer( 1997) [3]将波特假设区分为强 “波特假设” 、 “波特假设” “波特假设” ( 如下图所示) 。 弱 和狭义 首先, 设计良好的环境规制也许能够刺激创新。由 这常常被称 于不能表明创新对于公司是好还是坏, “波特假说” 。其次, 在多数情况下, 环境规制 作弱 — —也就是说, 环境规制 不仅仅能够抵消遵循成本— , “波特 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这常常被称作强 。最后, 假说” 狭义“波特假说 ” 认为, 灵活的规制 比 政策尤其是经济手段更能够刺激公司进行创新, 传统的规制形式更加有效。
本每增长 1% , 带来 R&D 投资 0. 15% 的增长) , 但对 通过仅对与环境相 专利申请的影响不显著。然而, 关 的 专 利 申 请 进 行 研 究,Lanjouw and Mody ( 1996 ) [10]; Brunnermeier and Cohen ( 2003 ) [11]; Popp ( 2003) [12], Arimura, Hibiki and Johnstone ( 2007 ) [13]; Johnstone, Hascic and Popp ( 2010 ) [14] 也都发现环境 规制与专利申请存在正相关关系。 国内对弱“波特假说” 的研究起步较晚, 总的 来看, 多 数 是 支 持 弱“波 特 假 说 ” 的。 许 庆 瑞 [ 15 ] ( 1995) 通过对江浙 50 余家企业 62 项环境技术 逐一进行案例分析, 发现政府政策法令的强制是企 业环境技术创新最重要的外部动力源。黄德春等 ( 2006) [16]利用改进的 Robert 模型, 从理论上证明 了环境规制在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 也会激发 [ 17 ] 创新。沈能等( 2012) 发现环境规制强度和技术 “U” 创新之间呈现 型关系, 只有环境规制强度跨越 , “波特假说” 特定门槛值时 才能实现。蒋伏心等 ( 2013) [18]运用 2004 - 2011 年江苏省 28 个制造业 行业面板数据, 采用两步 GMM 法实证分析了环境 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 明, 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呈现先下降后提 “U” 型动态特征, 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由弱变 升的 “抵消效应” “补偿效应” 。 强, 影响效应由 转变为 “ ” 关于弱 波特假说 的研究目前存在着两点 管制者与被 不足: 一是在环境规制与创新关系中, 管制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维度的, 而是存在着 这就意味着“刺激—响应 ” 的研究模型 多向维度, 过于简单。现有研究文献没有深入探讨管制者与 被管制者的多维复杂关系以及环境规制对创新不 同阶段的作用。二是现有文献对创新类型区分不 足。波特提出,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变迁, 而是包含 如“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以及产品怎样 多种形式, 。 已有文献将环境创新 被制造、 销售和支持等 ” 区分为规制诱发的创新和自愿环境创新 ( Rexhuser, 2014 ) [19] 以及 末 端 治 理、 工 艺 创 新、 2010 ) 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 ( Dong, 等, 不同类 型的创新对环境规制的响应并不相同, 今后的研 究需要进一步界定创新的类型。 3. 2 强 “波特假说” 的研究 , 对于强“波 特 假 说 ” 现有研究结论不尽统 “波特假说 ” 一。强 主要评估环境规制对企业竞 。 争力的影响 但是学者们对强“波特假说 ” 进行 主要是通过企业生产率来度量企业竞争 检验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研究述评作者:金基瑶杜建国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要求企业在环境行为方面有所创新,打破仅在末端治理的现有格局,而企业实施环境创新行为又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需要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
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这也是目前文献研究的重点;企业自身和环境两大维度的创新绩效。
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进行了述评和展望。
关键词: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理论的演进脉络研究述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创新绩效引言在工业化革命之后,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尽管目前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各级政府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企业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效果与人们的期望相差甚远。
因此民众希望企业和政府能打破现有环境格局,不仅在末端治理上做出努力,而且更加积极创新,表现出更多环境创新行为。
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因此,研究企业环境创新行为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企业环境创新行为主要是指企业面临来自有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预防污染、保护环境,在生产之前考虑的与环境有关的创新行为。
主要体现在生产新的产品、企业采纳新的生产工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EMS)。
它有别于被动地污染末端治理,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行为。
对于环境创新行为,我国对企业层面的研究缺乏较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
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可拓展和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梳理框架在庇古提出“庇古税方案”,科斯提出排污权交易来限制企业污染排放之后,学者们逐渐采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制度主义理论等多维度理论研究企业环境行为。
本文借鉴王宇露等(2012)的划分依据,将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基于相关理论脉络和演进逻辑,从环境经济学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组织与管理理论不同视角进行梳理,如图1所示。
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1.环境经济学理论视角。
环境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把企业假设为理性的“经济人”,认为企业是在比较了经济利益后作出的环境行为选择,遵循一种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主要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
按照波特假说,环境规制会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环境研发投入,投资污染少的设备从而提高生产率,导致企业环境成本降低。
但有些学者认为,由于环境创新初期投入成本较大而收益较慢,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初期的“学习成本”,从而不愿意实施环境创新行为,除非绿色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利益(Morh,2002;薛求知,2004)。
因此,环境经济学角度下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对企业实施环境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企业发现因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而受到罚款等一系列处罚带来的成本高于实施环境创新行为所需要的投入成本时,企业就会被迫实施环境创新行为。
这是外在环境政策给予的压力,企业被动进行环境创新,目的是为了规避风险。
另外一种情况,当企业意识到创新行为能够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提升能源利用率,从而有效缓解或抵消因环境规制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时,企业会主动追求环境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行为,这种行为是企业的主动创新行为。
但现实情况是企业往往主动实施环境创新较少,究其原因,除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目标,由于创新行为的收益在短期内不能立即显现,企业要用长期视角看待环境创新,而组织管理层面的创新滞后不能帮助其认清创新行为所带来的潜在收益。
因此,仅仅分析经济因素还远远不够,不能够解释政府规制、市场需求、竞争者压力等因素对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这些不足也正是学者们运用制度主义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切入点。
2.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
新制度主义理论认为组织的管理行为是所在社会框架里的反应性行为,企业很容易受到此社会框架里面的影响和压力。
企业为了释放压力,获得社会认同以及合法性而采纳管理。
越来越多学者认识到制度理论在解释企业环境行为方面的重要性,具体影响因素主要有环境规制(强制性压力)、市场需求(规范性压力)、竞争者压力(模仿性压力)。
环境规制对企业施加一种强制性压力。
关于环境规制对环境创新的影响,结论存在很大争议:一方面,一些研究结果认为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创新具有积极正面影响,严格的环境规制能够促进企业实施环境创新行为(Virgile Chassagnon et al.,2015;Suhaiza Zailani et al.,2015),我国一些学者也得到了类似结论(许士春,2012;张彦博,2015);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得出相反结论,认为环境规制在企业环境行为方面并没有显著影响,有的甚至起到负面作用(Zhu and Geng,2013;Eiadat et al.,2008)。
市场需求也是企业外部资源中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消费者因素的引入。
学者们普遍认为消费者是企业主动性环境行为强有力的驱动力,同时也能够给企业形成一个核心的规范压力。
企业实施环境绿色行为,主要是为了回应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主义”(Zhu and Sarkis,2007;Yina Li,2014)。
市场竞争者则会对企业环境创新行为施加一种模仿压力。
环境实践是一种领域,在这种领域里,企业应该更加注意在绿色竞争中竞争者的战略变化。
因此,企业开始利用环境创新作为自己与其它竞争者区分的主要工具,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更重要的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树立自己的绿色形象(Yina Li,2014)。
综上,环境规制、市场需求、市场竞争者对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压力,从而影响企业做出环境创新行为选择,即选择是否实施企业环境创新行为从而规避规制风险,迎合消费者需求,获得竞争优势。
制度主义理论分析了外部资源对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和企业间趋同创新行为的原因,但在解释相同的制度环境下,为什么企业会表现出不同的环境创新行为方面存在不足,这就需要组织与管理理论研究的介入。
3.组织与管理理论视角。
组织与管理学者发现,在相同或相似的制度环境下,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部门都会出现不同的环境行为,因此对制度主义理论中的“趋同”观点提出质疑。
该理论认为,在相同或相似的制度环境压力下,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环境行为。
因此,学者们将研究视角转向企业内部资源,如企业规模、组织内部研发的投入、技术的进步、组织制度、管理者的感知等因素。
技术推动是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
研发是技术进步的激发器,即技术进步主要靠研发投入(Horbach,2008)。
同时,研发投入下的技术进步是企业实施环境创新行为的主要驱动力(Ki-Hoon Lee,2015)。
绝大部分研究都表明,组织和管理制度创新在激发企业环境创新方面同样重要,“一种组织创新就是一种的新的组织方法在企业商业实践、工作场所或者和外在联系领域的实施”(OECD and Eurostat,2005)。
环境管理体系(EMS)是企业组织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波特假说中解释了EMS重要性的原因:由于缺乏获得完整的信息等原因,企业无法认识到环境创新下的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比如环境创新在节约能源和材料方面的潜力。
这也是环境经济学理论下企业无法正确意识到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收益,从而不愿主动选择实施环境创新行为的原因。
因此,在研究组织结构创新方面研究环境管理体系就显得很有必要。
基于态度-行为理论,企业家精神或者管理者的认知,以及公司具有的环保主义也是组织与管理创新中的影响因素。
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环境创新(Adrian Tantau,2015),因此,公司的环保主义精神是企业投资清洁技术的催化剂(Ching-Hsing Chang.etc,2015)。
另外,基于资源与能力理论,企业内部资源是企业环境创新的重要影响方面。
据研究,企业规模和环境创新积极相关(Ying Dong,2014)。
管理和组织理论下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并不完全一致,企业内部资源、管理者认知是企业选择是否实施环境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其影响具有战略和决策性作用。
技术驱动和组织管理所影响的不是企业是否做出环境创新的行为,而是一种驱动因素,激发企业实施环境创新行为,即企业没有技术推动和组织管理制度的影响,依然可能会做出环境创新行为。
但是,没有研发投入和技术驱动,企业环境创新行为就无法实现,因此,技术是企业实施环境创新行为的重要驱动因素。
(二)创新绩效研究创新行为与企业自身绩效关系研究。
关于环境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近几十年一直在持续,而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传统学者们认为在环境管理方面的投资并没有导致经济效益,一股新的绿色视角认为在环境管理方面早期投资能够抵消企业运营成本,从而在长期时间段里获得经济回报,持有此观点的学者认为环境创新的产出并不能立即显现,企业要用长期视角看待环境创新。
企业实施不同形式的环境创新行为,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改善企业形象,提升绩效,增强竞争力。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具体创新形式主要有产品创新、生产流程创新、管理实践创新三大方面。
在产品创新和生产流程创新方面,绝大部分学者都得出了正面结论:环境创新能够提升企业经济绩效及其竞争力(Ilker Murat Ar,2012;张光明,2012)。
但是,在管理实践创新方面,例如EMS对企业业绩究竟是帮助还是阻碍,或者是否限制了企业的创新性都存在不一致结论。
一部分学者认为EMS对企业绩效存在积极影响,可以减少成本,提高竞争力,提高企业形象和声誉,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经营绩效;另外一部分学者则不支持这种积极的视角(Link和Naveh,2006;Iraldo et al.,2009)。
创新行为与环境绩效关系研究。
环境绩效具体可以包括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能源消费和废物的产生,降低环境风险。
大部分研究都显示创新行为对环境绩效具有显著正面效应(Suhaiza Zailani.et al.,2015;Ki-Hoon Lee,2015),但是在组织管理创新EMS和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却存在影响有限的结果(Ziegler and Rennings,2004)。
因此,近年来一些学者意识到应该将研究焦点从研究EMS作为企业业绩和环境绩效的决定因素转移出去,考虑EMS 的作用不能孤立其存在,而必须要与企业资源和能力相联系(Albertini,2013; Wagner,2008)。
述评及展望(一)述评对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内涵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定义,使得现有很多研究往往将企业环境行为、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和企业环境创新行为混用;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方面,现有研究不够深入,学者们大多集中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创新的影响,没有能够综合各种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不能深入研究各种因素对企业环境创新的作用机制,也不能揭示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另外,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国内大多数学者都集中研究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而忽略企业环境管理实践的创新;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多数实证研究采用经济计量的一些方法,并不能揭示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演化规律;在创新绩效方面,没有科学且统一的衡量指标,从而不能对创新绩效给予很好评价;同时,也鲜有研究创新绩效的反馈机制,从而不能很好地指导和完善企业环境创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