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现状与展望.kdh
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直接PCI是指在STEMI患者发病12小时内对罪犯血 管进行干预。若发病虽已超过12小时,但仍有缺血相 关的胸痛症状亦可进行直接PCI。直接PCI目前是STE MI首选的治疗方法(IA)。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的选择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与裸金属支架 (BMS)相比,药物洗脱支架(DES)显著降低再狭窄 及再次靶病变重建率。Massachusetts研究回顾性分 析5258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DES组和 BMS组,2年随访显示,与BMS组相比,DES组TVR明 显降低,而再次MI率和死亡率并不增加。
CARESS-AMI是比较溶栓后立即转运PCI与保守 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在1年随访时,与保守组相比, 转运PCI组死亡、再次MI、因心衰住院、中风等复合终 点事件发生率有降低趋势;如将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TVR)加入到复合事件中,转运PCI组复合终点事件 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组。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的选择
MGuard栓塞保护支架是一种新型、带有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的微网覆膜的薄柱金属支架,目的是为了 捕获清除血栓和纤维斑块,从而预防远端栓塞的发生。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的选择
MASTER研究评价该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试 验将433例发病12小时内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 MGuard组和普通支架组,结果发现MGuard组术后 TIMI3级的比例更高,但两组心肌灌注显影2/3级的比 例和术中血栓事件的发生率相似。Mguard组术后完全 ST段回落的比例更高,术后3-5天的心脏核磁检查显示: 两组在MI质量微血管堵塞等方面的效果相似。30天 Mguard组较普通支架组心源性死亡更低,MACE无差 别。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鉴别 诊 断 , 但 仅 当不存 在心 电 图改 变 和 D一二 聚 体升 高 时才 可较 为特 异 性 的排 除 A A S 。许 多 研 究 表 明 阴
性 D一二 聚体可 作 为排除 急性 主动 脉夹层 的指 标 。 当 D一二 聚体升 高大 于 5 0 0  ̄ g / L时虽 与 A A S的严 重
映初 始 内膜撕 裂 的部位 , 也 可表 明是否 发生 夹层 沿主
主 动脉 扩张 和破裂 。最常见 的 A A S是 急 性 主 动脉 夹 层 。一般 认 为在 主 动脉 内膜 撕 裂 之 前 中膜 即 已存 在 退化 变性 或囊 状 中膜 坏死 ¨ 。从 内膜撕 裂 口流 人 的
血液 在主 动脉 中层 形成 假腔 , 原有 的主动 脉腔称 为 真 腔 。原发 撕 裂 口处 的 夹层 既 可 以发 生顺 向也 可 以发
医 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 杂 志2 0 1 3 年7 月 第4 2 卷 第7 期
・医学 前沿 ・
急 性 主 动脉 综 合 征 的研 究 进 展
赵 梦华 石建 平 徐 宝元
急性 主动 脉综 合 征 包 括 主动 脉夹 层 、 壁 间血 肿 、
穿 透性 溃 疡 以及 外伤 性 主动脉 透壁破 裂 , 其 中最 常见
主动脉 腔 内血液 经 破 口进 入 壁 内并 沿 着 主动 脉 壁 扩
层 的早 期病 死率 与 可 卡 因无 关 急 性 主动 脉 夹 层 的病 死 率相 似 , 但 远期 病死 率可 卡 因组更 高 。 遗 传性 危险 因素 在 A A S的发病 中也起 着 重要 的 作用, 2 0 % 的主动 脉夹层 和胸 主动 脉瘤 患者 患有遗 传 性 疾患 , 通 常为 常染 色 体 显 性 遗传 , 最 常见 的基 因突 变 位点 为平 滑肌 细胞 肌 动蛋 白 A C T A 2 。 马方综 合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新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技 术,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新进展的背景和重要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 来,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这对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 了解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背后原因 • 评估新进展对患者的影响 • 探讨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的潜在优势
3 提高生存率
4 缩短康复时间
新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降低快出院。
新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成果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新型治疗方法和技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支架植入的临床试验
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支架植入可以显著改善患者 的血流动力学和预后。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和病因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心脏疾病,由冠脉内的血流阻塞引起,通常是由血栓形成导致的。常见的 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小板聚集。
• 解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 • 介绍常见的病因
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和挑战
传统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但这些方法存 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2
个体化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将逐渐实现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个性化治疗。
3
改进的手术技术
手术技术的改进将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1. 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2. 血管成形术风险较高 3. 手术治疗恢复周期长
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介绍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血管成形术改进版
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分析报告
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主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已成为主动脉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从多个角度探讨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参考,促进主动脉疾病治疗领域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本报告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的重要性和现状。
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目的部分将阐明本报告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最后,总结部分将对整篇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正文部分包括主动脉疾病介绍、主动脉疾病治疗方法和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分析三个部分。
在主动脉疾病介绍部分,将介绍主动脉疾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
在主动脉疾病治疗方法部分,将详细介绍目前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在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分析部分,将对当前市场的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市场机会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结论部分包括市场发展趋势展望、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未来发展和结论总结三个部分。
市场发展趋势展望将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未来发展将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进行展望。
结论总结将对整篇报告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总结和概括。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当前市场情况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场需求、竞争格局、技术进步和潜在机会的研究,我们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和建议,帮助它们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推动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一些可靠的参考,帮助他们了解辅助介入治疗的意义和潜在风险,提高治疗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及其临床应用效果
消毒、铺巾、穿刺、插入导管、注射造影 剂等。
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 。
球囊扩张与支架植入术
01
02
03
球囊扩张术
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冠状 动脉狭窄处,充气扩张球 囊以压迫粥样斑块,从而 扩大管腔直径。
支架植入术
在球囊扩张后,将支架送 至狭窄处并释放,支撑起 血管壁以保持管腔通畅。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术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 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术后需及 时观察和处理并发症。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并发症预防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风险,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处理策略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需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
长期随访结果及生活质量改善
长期随访结果
用于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 窄,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新型介入器械应用前景
药物洗脱支架
生物可吸收支架
支架表面涂有药物,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 增生,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由可降解材料制成,植入后逐渐被人体吸 收,避免长期异物刺激。
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机器人辅助介入治疗
用于精确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和指导介入治 疗。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经皮冠 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等
介入治疗技术逐渐兴起。
03
技术成熟与普及
90年代以后,随着介入器械和 技术的不断改进,介入治疗逐 渐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03
原理
操作步骤
临技术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结构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及其临床应用效果
目录
• 急性冠脉综合征概述 • 介入治疗原理与技术 • 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 典型案例分析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dv eapr i r bc m a e ri et no g cr ii t a dd tzm t tecrnr t yb- e c , i t nto et yct t , j i f l e lr t e i ae o aya e e i s ao hm o h e nc o y y tn r a n l i o h o rr cm oef qe t u n eet er.T er eo n /o eo d m jravr a i vn d - a e r r u n dr gr n ya h t f os w rl a a de ecr a ee t e m e i c 6 s a l fw n o s dc
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 各种新型辅助技 术的使 用可有效预 防严 重并发症 的发 生。
Em e g nc e c t n o sc r n r n e v n i n te m e to r e y p r u a e u o o a y i tr e to rat n f a u e c r n r y d o e p t n s c t o o a y s n r m a e t i
维普资讯
中华老年 脑血管病杂志2 0 年 3 第 9 第 3 07 月 卷 期
( i J ea H a rn e e D , a 2 0 ,09 N . 1 G r t e t a V s l i M r 0 7v l ,o3 a n ir rB i s s
Z HANG o mig,W ANG Gu - n Yu,CHEN in,e l La ta
( eatetfCrioy C i s PA Gnrl o il 踟 Dpr n o ad l , h e I ee s t , m og ne aH pa
《2024年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范文
《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介入治疗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导致的心肌缺血性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
高龄患者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使得其治疗过程更加复杂和困难。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内收治的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接受介入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介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介入治疗对患者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本研究共纳入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0例,其中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保守治疗组10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1)病死率:介入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为5%,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的15%。
(2)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介入治疗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低于保守治疗组的25%。
(3)生活质量:介入治疗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高于保守治疗组。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影响。
与保守治疗相比,介入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可能与介入治疗能够迅速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恢复心肌供血,改善心肌缺血有关。
此外,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疗 进展
主动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我们将探讨其最新的诊疗进展,以 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评估。
定义: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是一种紧急情况,包括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主动脉溃疡、 急性主动脉瘤和急性主动脉栓塞,并伴有严重的主动脉壁损伤。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是动脉硬化,其他原因包括的破裂、剥离等。
临床特点与症状
1 突发性胸痛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是突发的胸痛,常常被形容为撕裂感或刀割样疼痛。
2 神经系统症状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可能导致意识丧失、神经功能受损甚至卒中的症状。
3 其他体征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还可能伴有血压波动、脉搏强弱不等、出血等其他体征。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分析
结合病史、体征和症状,医生 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急性主 动脉综合征。
影像学诊断
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 检查是确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的关键工具。
实验室检查
血液生化指标、动脉造影和心 电图等实验室检查可提供诊断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支持性证 据。
治疗策略与进展
1
紧急手术
对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病情严重的患者,及时进行紧急手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 化。
2
内科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镇痛药、降压药和抗凝药物等,以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
3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支架植入和血管修复手术等,可以修复或重建受损的主动脉壁。
预后评估与管理
对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评估非常重要,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检 查以及心理支持,以保证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结论与展望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疗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 改进防治效果。
2024年主动脉介入器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主动脉介入器市场发展现状引言主动脉介入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治疗主动脉疾病,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对主动脉介入器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等方面。
市场规模主动脉介入器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快速增长。
据统计,2019年全球主动脉介入器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XX亿美元。
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1.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从而推动了主动脉介入器的需求增长;2.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主动脉介入手术更加安全和有效,也增加了患者对其的接受度;3.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承担主动脉介入手术的费用。
市场竞争主动脉介入器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多家重要的市场参与者。
目前,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包括医疗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
这些公司根据产品质量、研发能力、市场渗透率等多个指标进行竞争。
在市场竞争中,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质量是企业获胜的关键因素。
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取得了重要的竞争优势。
同时,一些新兴的本地企业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通过价格优势和市场反应能力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此外,市场还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如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技术壁垒等,这些因素对于新进入者来说构成了一定的竞争阻力。
技术创新主动脉介入器市场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突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临床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被应用于主动脉介入手术中,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患者体验。
一些最新的技术创新包括:1.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应用,该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患者的不适感;2.神经导航系统的引入,可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3D打印技术在主动脉介入器的制造中的应用,使得产品更加符合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主动脉介入器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创新机会。
我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疗的现状和挑战
我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疗的现状和挑战童珊珊;陈宇;李田昌;曹丰【摘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is a clinical syndrome due to thrombosis after the rupture or inva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t includes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STEMI ) ,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NSTEMI ) and unstable angina ( UA ) . Nowadays , the mortality of AC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its diagnosis and therapy .However , it still exists some questions such as:low level of diagnosis , undesirable situation of following guidelines and poor patient ’s compliance .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ACS in China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近年来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ACS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我国依然存在诊断水平低、指南实施不理想、患者依从性不高等问题。
2024年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进行了调研。
通过对市场规模、市场趋势、市场竞争格局以及市场前景的分析,报告对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进行了综合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引言主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了严重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主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市场规模分析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在过去几年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市场规模从20XX年的XX亿元增长至20XX年的XX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XX%。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主动脉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以及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
市场趋势分析1.创新技术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介入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风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一些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如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内膜修复术等,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2.市场竞争格局: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具有一定的门槛,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医疗器械生产商、大型医院以及研发机构等。
这些竞争者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竞争。
3.患者对治疗效果的关注:患者对治疗效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更加注重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因此,医疗机构和企业需要加大对患者的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市场前景展望预计未来几年,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主动脉疾病患者数量将进一步增加,这将为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另外,技术的不断创新也将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企业和机构来说,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将是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
结论通过对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的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与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
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与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
刘连友;徐林东
【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08(16)10
【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近年来国内外
心脏病领域的研究热点。
根据心电图改变分为ST段抬高ACS和非ST段抬高ACS,另外还包括各种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PCI术后再狭窄。
大量研究证明,它们
的冠状动脉有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都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或出血,血小板聚集,凝血过程激活而导致血栓形成,有的完全阻塞血管,或非完全阻塞形成所谓红色血栓和白色血栓,
【总页数】3页(P79-81)
【作者】刘连友;徐林东
【作者单位】300280,天津市大港医院心内科;300280,天津市大港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比伐芦定与肝素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药物经济学研究[J], 吴玥;戎佩佩;李宪敏
2.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 [J], 苑秀芳
3.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J], 可海霞
4.超短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再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J], 丁超; 李俊峡; 卫亚丽; 赵玉英; 张莉; 汝磊生; 李淑荣; 刘红娜
5.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炎症-凝血网络的影响 [J], 卢清玉;刘庚;张伶;耿学峰;郭云飞;杨勇;常宇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论坛*通信作者:罗建方,E-mail :henryjfl@tom.com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现状与展望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广东510080关键词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 ,AAS )是危及生命的一组严重主动脉疾病,包括典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 )、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aortic hematoma ,IMH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 ,PAU ),创伤性主动脉离断和主动脉瘤破裂,主要表现为典型的“主动脉性疼痛”。
经典的主动脉夹层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中膜,并沿血管壁向近端或远端剥离,形成内膜片及真假腔。
主动脉壁间血肿主要由于主动脉滋养血管自发破裂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出血延展导致主动脉内膜、中膜之间血肿形成,与主动脉夹层的区别主要是血肿缺乏明显的内膜破口,真假腔之间无持续的血流沟通。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是指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穿透内弹力板,破入中膜,其周围常伴有局限或广泛的壁内血肿,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及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和广泛钙化。
这组疾病尽管临床症状相似,但病因、病理和生理学机制却不尽相同,不同疾病之间可以合并存在或相互转换。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选择何种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分型、并发症及患者的全身情况。
药物保守治疗主要包括重症监护室密切监护,严格血压、心率控制及缓解疼痛,总体目标是减轻主动脉壁压力,降低破裂风险。
指南建议将心率控制在60次/min 以下,收缩压控制在100 120mmHg 以下或平均动脉压在60 76mmHg 以下。
如无禁忌,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轻主动脉壁压力,也有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改善血管壁的重构。
但药物治疗并不能阻止血液在真、假腔间的流动,因此,药物治疗可使部分患者度过急性期,但在其后的1 5年间易发生主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形成,甚至发生主动脉破裂。
外科治疗主动脉夹层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传统外科治疗StanfordA (De Bakey Ⅰ,Ⅱ型)型夹层主要局限于升主动脉。
近年来外科治疗已与介入治疗联合治疗StanfordA 型夹层,如StanfordA 型(De Bakey Ⅰ型)夹层存在器官或肢体灌注不良,有人采用介入方法解决远端灌注问题后,再行升主动脉置换。
将来分支支架可以对StanfordA 型夹层进行完全腔内治疗,但目前尚无合适的器械。
由于非复杂型(无血肿压迫邻近组织或波及大动脉分支者)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药物治疗预后较好,因此,外科主要治疗复杂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及假腔进行性瘤样扩张的患者,以预防主动脉破裂。
对于器官或肢体灌注不良,外科常采用搭桥或开窗的方法解决。
但由于StanfordB (De Bakey Ⅲ型)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外科手术病死率较高,目前B 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主要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及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改变了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格局,尽管目前尚无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大量的报道已经表明,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及病死率低。
与传统的外科技术相比,介入治疗对StanfordB 型(De Bakey Ⅲ型)夹层具有明显的优势。
目前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方法主要包括内膜片造口或开窗,覆膜支架[1],分支支架植入,裸支架技术以及上述几种技术的联合应用[2]。
内膜片造口或开窗术是在主动脉夹层造成器官缺血时,为了平衡真假腔的压力,缓解动力性阻塞而采取的方法。
当假腔明显影响真腔血运造成器官缺血或假腔远端无向血管内破口造成假腔持续扩大有向血管外破裂危险时可以在夹层假腔远端应用穿刺技术将导丝自真腔引入到假腔,然后进行球囊扩张或放置支架,从而在假腔远端部位内膜形成人为破口,建立连接真腔与假腔的通道,以降低假腔的血液压力从而达到防止血管破裂或/及缓解缺血的目的。
内膜片造成或开窗术不受主动脉夹层第一破口位置的限制,但技术上要求较高,手术时间长,不利于广泛开展,而且开窗术后假腔不易血栓化,可能晚期会出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或主动脉破裂。
覆膜支架是目前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主要技术。
覆膜支架可以封堵夹层破口、减少进入假腔的血流、恢复真腔供血、恢复阻塞分支血管的血流灌注、防止夹层破裂。
虽然目前尚无研究对比覆膜支架与主动脉内膜片造口或开窗术的疗效,但覆膜支架更受青睐,因为覆膜支架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介入医师对材料更为熟悉。
且血流动力学模型已经表明覆膜支架较开窗术可减少假腔血流,促进假腔血栓化,改善主动脉重构。
因此有人建议,对于复杂型夹层,如果破口位置适宜覆膜支架,建议覆膜支架治疗,如果破口位置不适合支架封堵,建议开窗治疗。
分支支架植入可以用于治疗由于夹层内膜片或血肿造成的主动脉分支静止型阻塞,在采用了覆膜支架或开窗方法改善了动力型阻塞后,如果分支血管血流仍不理想,可采用分支支架植入。
如果肠系膜上动脉与肾动脉或髂动脉缺血同时存在,应优先解决肠系膜上动脉,因为肠道的缺血耐受性差。
目前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已经公认为B型复杂型夹层的首选治疗[3]。
但对于非复杂型夹层,介入治疗的地位尚未确定。
已有证据表明,对于非复杂型夹层,药物治疗较外科手术治疗更有优势,但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约25% 50%会发生晚期主动脉并发症。
INSTEAD研究是第一个比较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在亚急性或慢性非复杂型夹层中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4],研究发现,药物治疗组病死率比预期的要低,介入治疗组在全因死亡及主动脉相关性病死率方面较药物治疗组并无优势,但介入治疗组假腔血栓化比例较药物治疗组明显增高(91%vs 19%)。
尽管介入治疗在非复杂型慢性B型夹层中并未表现出优势,但在急性非复杂型夹层的治疗中,介入治疗的作用可能不同。
ADSORB研究自2008年起开始入选急性非复杂型B型夹层,随机分配至介入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评价介入治疗在急性非复杂型夹层中的地位,结论将于2012年底揭晓[5]。
有研究表明,将StanfordB型(De BakeyⅢ型)夹层简单地分为复杂型及非复杂型夹层并不能确定StanfordB型(De BakeyⅢ型)夹层介入治疗的指征,部分非复杂型夹层晚期会发生主动脉瘤样扩张。
Song等以CT随访了59例保守治疗的StanfordB夹层患者,发现29例患者发生主动脉瘤样扩张(直径>6cm),然而主动脉瘤样扩张的直径与最初主动脉的直径并无明显相关,而与降主动脉起始部假腔的直径有关,假腔直径>22mm的患者将来发生主动脉扩张的几率明显增加[6]。
这一研究表明,如果非复杂型夹层假腔直径较大者,建议早期介入治疗。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发病年龄多较大,易同时合并其它疾病,与夹层相比,壁间血肿相对局限,因此壁间血肿多采取介入治疗[7]。
主动脉壁间血肿发病源于二种机制,一是滋养血管的自发破裂,一是小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或内膜破口出血的延展[8]。
有人建议仅对由主动脉斑块破口出血引起的壁间血肿进行介入处理,建议采用短覆膜支架(100 170mm),仅覆盖斑块破口附近血肿,对于内膜斑块破口位于降主动脉引起的StanfordA型壁间血肿,也有人建议采用介入方法处理[9]。
另外,有人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不需对壁间血肿进行机制上的细分,建议采用长支架尽量完全覆盖血肿累及的部位。
近年来杂交技术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破口距主动脉主要分支较近,锚定区不够或夹层已累及分支时,通过外科技术先对分支血管进行搭桥重建,再行腔内治疗。
另外,对分支的保护也可采取覆膜支架开窗、烟囱技术或分支覆膜支架。
近年来也有人采用封堵器治疗夹层破口或封堵Ⅱ型内漏,取得良好效果。
究竟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介入治疗的指征、夹层及分支的解剖特点以及真假腔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夹层的紧急治疗是要恢复缺血器官的血流灌注及防止夹层破裂,另外介入治疗可以预防夹层远期并发症,如晚期破裂及主动脉瘤形成。
近来已有多个关于多层支架治疗夹层的报道。
多层支架是由几层裸支架缠绕在一起的一种3D结构的支架,最初用于周围动脉瘤的治疗,近来也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治疗[10],多层支架可以减少支架外瘤腔内或假腔的血流速度达90%以上,改善瘤腔或假腔内的涡流,减轻血流对瘤腔、假腔的压力,促进假腔或瘤腔血栓化,但同时可以保留分支血管的血流供应。
因此,目前多层支架主要应用于夹层破口或瘤腔接近主动脉主要分支的患者,以保证腔内治疗后器官的血流灌注,但目前尚缺乏大规模临床资料。
已有研究证明了限制性裸支架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有效性。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覆膜支架治疗的并发症之一为支架远端再发夹层或破裂,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支架远端主动脉真腔小,支架直径与支架远端主动脉直径不匹配,或者覆膜支架短,覆膜支架与支架远端主动脉成角。
限制性裸支架技术是在预计放置覆膜支架远端的位置预先植入一枚裸支架,然后将覆膜支架远端释放在裸支架内,从而改善支架整体与主动脉的柔顺性,预防支架远端夹层或破裂的发生。
在真腔被假腔压迫时或是破口位于主动脉主要分支附近时在主动脉真腔内置入裸支架也可以恢复真腔压力及血流,促进假腔血栓化[11]。
在我国已开展了主动脉腔内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多年,越来越多的内外科和介入医生关注并施行此项技术,在临床实践和手术操作技术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相应的国产器械也不断涌现,但仍待本国有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证实此项技术的近远期效果。
总之,介入治疗改变了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治疗的格局,随着介入器械的进一步更新及发展,介入治疗应用的范围将越来越广泛。
但同时要意识到介入治疗也有其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解剖特征、选择适宜的介入治疗器械及规范的介入技术进行个体化治疗是保证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前提。
参考文献1Vedantham S,Picus D,Sanchez LA,et al.Percutaneous management of ischemic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B aortic dissection.J Vasc Interv Radiol,2003,14(2Pt1):181-194.2DiMusto PD,Williams DM,Patel HJ,et al.Endovascular management of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s.J Vasc Surg,2010,52(4,Suppl):26S-36S.3Parker JD,Golledge J.Outcome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Ann Thorac Surg,2008,86(5):1707-1712.4Nienaber CA,Rousseau H,Eggebrecht H,et al.INSTEAD Trial.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strategies for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he IN-vestigation of STEnt Grafts in Aortic Dissection(INSTEAD)trial.Circulation,2009,120(25):2519-2528.5Brunkwall J,Lammer J,Verhoeven E,et al.ADSORB:a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grafting in uncomplicated acute dissection of the de-scending aorta.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12,44(1):31-36.6Song JM,Kim SD,Kim JH,et al.Long-term predictors of descending aorta aneurysmal change in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J Am Coll Cardiol,2007,50(8):799-804.7Eggebrecht H,Plicht B,Kahlert P,et al.Intramural hematoma and penetrating ulcers:indications to endovascular treatment.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09,38(6):659-665.8Grimm M,Loewe C,Gottardi R,et al.Novel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of intramural hematoma affecting the entire tho-racic aorta.Ann Thorac Surg,2008,86(2):453-456.9Monnin-Bares V,Thony F,Rodiere M,et al.Endovascular stent-graft management of 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s.J Vasc Interv Radiol,2009,20(6):713-721.10Chocron S,Vaislic C,Kaili D,et al.Multilayer st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abdominal residual type B dissection.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11,12(6):1057-1059.11Hofferberth SC,Foley PT,Newcomb AE,et al.Combined proximal endografting with distal bare-metal stenting for management of aortic dissection.Ann Thorac Surg,2012,93(1):95-102.(2012-07-24收稿)欢迎订阅2013年《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于1995年由国家科委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同济医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