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13腹部2
局部解剖学:腹部2
Camper 筋膜
2❖. 在Su腹p壁e下rfi部ci(al约f在as脐c平ia面:以主下要)由,脂浅筋肪膜和分疏为松两结层:缔浅组层织称组为成Ca。mper`s
fascia,含有丰富的脂肪组织,又称脂肪层,向下与股部的浅筋膜相互延续;
Scarpa 筋膜
❖ 深层称为Scarpa` fascia,是富有弹性纤维的膜性层,在中线附于白线,
脐以上的浅静 脉经汇入腋静脉, 脐以下的浅静脉 汇入大隐静脉。 脐区的浅静脉还 与附脐静脉相吻 合。
浅淋巴管:
脐以上的浅 淋巴管注入腋淋 巴结,脐以下浅 淋巴管注入腹股 沟浅淋巴结。
皮神经: ①第7~12胸神经
前支 ②第1腰神经
二、深层结构
(一)肌层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1.腹直肌 abdominal rectus m.
腹膜隐窝:
腹股沟外侧窝
腹股沟内侧窝
腹腔脏器经 腹股沟内侧窝 突出为腹股沟 直疝,经腹股 沟外侧窝突出 为腹股沟斜疝。
Thoracoabdominal
5. 腹
incision Superior median incision
前 壁
Transrectus incision
手
术
常
Pararectus
腹直肌 鞘后层
腹直肌鞘前 层包被整个腹 直肌。
腹直肌鞘 前层
腹直肌鞘后 层在脐下4~5cm 处缺如,而形成 一凸向上方的弓 形线称弓状线。
弓状线
弓状线以 下,三层阔肌 的腱膜全部转 到腹直肌的前 面构成腹直肌 鞘前层。
弓状线以 下的腹直肌 后面直接与 腹横筋膜相 贴。
半月线:
腹直肌鞘的前、 后二层在腹直肌 的外侧缘互相融 合构成一半月形 的凸向外侧的弧 形称半月线。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易错题集锦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易错题集锦1、桡侧腕管(B上肢2)A.位于腕掌侧韧带和腕横韧带之间B.位于屈肌支持带两层之间C.内有桡动脉D.内有桡神经E.内有正中神经2、腋动脉第1段的位置、毗邻和分支如何?(腋动脉第1段位于第1肋与胸小肌上缘之间,前方有锁胸筋膜,后方有臂丛内侧束和胸长神经,外侧有臂丛外侧束和后束,内侧有腋静脉,发出胸上动脉和胸肩峰动脉。
上肢 2)3、位于腮腺管上方A.咬肌间隙B.翼下颌间隙C.翼外肌D.翼内肌E.颞下窝4、穿行主动脉裂孔的结构,除有降主动脉外,还有下列哪个结构?(B 胸部 3)A.迷走神经B.胸导管C.内脏大神经D.奇静脉E.交感干5、前臂前区有四个血管神经束,它们是桡血管神经束、尺血管神经束、____和骨间前血管神经束____。
(正中血管神经束上肢 3)6、简述腋窝的构成及其内容。
(上肢外展时,向上呈穹隆状的皮肤凹陷,其深面呈四棱锥体形的腔隙称为腋窝。
腋窝由顶、底、四壁构成。
(1)顶:由锁骨中1/3、第1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
有臂丛通过,锁骨下血管于此处移行为腋血管。
(2)底:由皮肤、浅筋膜及腋筋膜构成。
(3)四壁:①前壁,由胸大、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②后壁,由大圆肌、背阔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③内侧壁,由前锯肌、上四位肋骨与肋间肌构成;④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组成。
腋窝内主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
上肢 2)7、、腕管(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构成,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
上肢 3)8、行经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有(B 腹部 2)A.肝门静脉、腹腔干、胆总管B.肝门静脉、胆总管、肝固有动脉C.肝门静脉、肝囊管、肝总动脉D.下腔静脉、肝门静脉、肝总管E.肝静脉、肝囊管、肝总动脉9、试述股鞘的构成、分部及内容。
(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伸形成的筋膜鞘。
由两个纵向的纤维隔将鞘分为外、中、内三部分。
关于局部解剖学腹部课件
延,右肠系膜窦较为封闭,感染不易蔓延。
位于十二指肠上部的后面 特点:通过网膜孔可探查。
③胰腺段:位胰头内或胰头后面沟内
及胰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的后方下行 特点:将十二指肠降部由外侧分离后翻向前方,可暴露探查。
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时,此段胆总管常受累出现梗阻性黄疸(血胆红素升 高)。
④十二指肠壁内段:
特点:与胰管汇合后形成略膨大局部管腔,即形成肝胰壶腹(Vater壶腹), 穿入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腹腔内容
江汉大学医学院
目的要求
❖ 掌握腹腔内重要脏器:肝,胃,十二指肠,小肠 ,结肠的结构,位置与毗邻关系。
❖ 掌握腹腔内重要结构:腹膜,肝外胆道,腹腔干 ,膈下间隙,肠系膜窦的结构,位置,毗邻与交 通。
腹膜,大网膜,小网膜
❖ 腹膜功能:固定脏器,限制炎症,行走血管。 ❖ 大网膜:脏层腹膜在胃大弯与横结肠上形成的双
关于局部解剖学腹 部
腹腔境界
剑突,肋弓下缘 恰前上级,耻骨 联合上面
分区
自学
层次
皮肤 浅筋膜:肚脐平面以下为两层 腹壁肌:腹直肌,腹外斜,内斜,横肌与其筋膜韧带之 间形成复杂的覆盖,反折,交通结构 腹横筋膜 腹膜外组织:多为脂肪 壁腹膜 腹腔
浅筋膜
肚脐平面以下分为两层 浅层:脂肪组织,Camper筋膜 深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纤维,Scarpa筋膜 腹壁解剖浅筋膜两层不易探查 注意:处理腹壁浅筋膜必须小心谨慎,不必保护 浅静脉与皮神经,但务必小心且无损伤腹外斜肌 腱膜,否则腹股沟管与精索,腹股沟管皮下环等 结构遭到破坏。
腹外斜肌腱膜(腹股沟管上段)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
局部解剖学课件:腹部2
⑧壁腹膜
右下腹 麦氏切口
⒉弓状线以下:上述层次中去掉⑤
①皮肤 ②浅筋膜 ③腹外斜肌及其腱膜 ④腹内斜肌 ⑤腹横肌 ⑥腹横筋膜
⑦腹膜外筋膜 ⑧壁腹膜
三、腹股沟区
(一)位置与境界 (二)层次 (三)腹股沟管 (四)腹股沟三角 (五)腹股沟疝
(一)位置、境界
精索(男)/子宫圆韧带(女)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四)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 三角 ) (海氏三 角、直疝三角)
1、境界
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 腹直肌外侧 缘与腹壁下动脉 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2、临床意义
若腹腔内容物经此三角突出称腹股沟直疝;而经腹 股沟管深环→腹股沟管→浅环突出者称腹股沟斜疝。
腹膜下筋膜
二、腹前外侧壁的血管、神经
a.浅静脉
脐周 静脉
网
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 腹壁浅静脉 大隐静脉股静脉 旋髂浅静脉
b.浅动脉
股动脉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c.皮神经
胸、腰神经前支的前皮支、 外侧皮支
剑突—T6
肋弓—T8
脐— T10
脐与耻骨联合 上缘连线中点
—T12
腹股沟韧带上方- L1
d.深层的血管、神经*
1、血管 动、静脉伴行,其动脉包括:
(1)下5对肋间后动脉、 (2)1对肋下动脉、 (3)4对腰动脉 (4)腹壁上动脉:起于胸廓内动脉
(行5)于腹腹壁内下斜动肌脉与:起腹于横髂肌外之动间脉,分布于腹壁肌。
2、神经 (1)下5对肋间神经、1对肋下神经
(2)髂腹下神经 (3)髂腹股沟神经 (4)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周界: 下界:腹股沟韧带 内侧界:腹直肌外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必须掌握的典型题1、子宫(A)2、肾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T 腹部 2)3、腹前外侧壁的下腹部浅筋膜分浅、深两层,浅层称CAmper筋膜,深层称__________。
( sCArpA筋膜腹部 2)4、前臂区有哪些血管神经束,它们是怎样组成的?(①桡血管神经束:由桡动脉及其两条伴行表浅静脉和桡神经浅支组成。
②尺血管神经束:由尺动、静脉和尺神经组成。
③正中血管神经束:由正中神经及其同名血管组成。
④骨间前血管神经束:由骨间前血管和神经组成。
上肢 2)5、掌中间隙的近侧达屈肌总腱鞘的深面,可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
(T 上肢 1)6、.气管前筋膜形成的结构是(B 颈部 3)A.下颌下腺鞘B.甲状腺鞘C.腮腺鞘D.斜方肌鞘E.胸锁乳突肌鞘7、腹膜内位脏器有(E 腹部 2)8、食管的前方有(BD 胸部 2)A.半奇静脉B.气管权C.胸主动脉D.心包E.胸导管9、穿经腮腺的纵行结构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及耳颞神经。
(F 头部 1)10、.额顶枕区浅筋膜的特点是(B 头部 3)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B.血管和神经丰富C.感染时炎症渗出物容易扩散D.创伤后血管断端易回缩闭合E.主要血管是颞浅动脉11、试述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结构和特点。
(额顶枕区的软组织可分为5层,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其中,前3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故常合称为“头皮”。
(1)皮肤:厚而致密,含有大量的毛囊、汗腺、皮脂腺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为疖肿和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
此区也是一个良好的供皮区,临床上可在此处多次切取表皮片覆盖创面,而不影响头发的生长。
如外伤易致出血,但创口愈合较快。
(2)浅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
致密结缔组织形成许多纵向行走的纤维隔,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将脂肪分隔成无数小格,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行。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腹部
四、腹部一、名词解释1. 反转韧带:腹股沟管浅环的外下部纤维,有一部分纤维经精索深面向内上方反折至腹白线,并与对侧的纤维相接,称反转韧带。
2. Mcburney点:即脐和右器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阑尾根部在腹前外侧壁的体表投影部位。
3. 白线:由两侧腹直肌鞘纤维(或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彼此交织而成。
脐上宽、脐下窄(约1~2),坚韧而血管少,有血管、神经穿过的小孔或裂隙。
4.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1/2的上方由外向内下斜行的肌肉筋膜间裂隙。
长4~5cm,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腹股沟管有4个壁及内外两个口。
管的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在外侧1/3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 后壁为腹横筋膜,在内侧1/3处有联合腱,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口为腹环,外口为皮下环。
5. 腹股沟管浅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份有一个三角形的裂隙,成为腹股沟管浅环。
正常成人的腹股沟管浅环可容纳一个手指尖,内有精索(男性)和子宫圆韧带(女性)通过。
6. 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5处成漏斗状突出,形成腹股沟管深环。
7. 腹股沟镰:弓状下缘内侧端与腹横肌下份纤维合并,形成腱性或者肌性的结构称为腹股沟镰。
8.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伸张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的腹外斜肌腱膜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是重要的肌性标志。
9. 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海氏三角)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直肌外侧缘与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10. 弓状线: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处,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伸向腹直肌的前方,腹直肌鞘后层缺如,从而此处形成弧形的游离下缘,即弓状线。
11. 弓状下缘:起自精索及其被膜外侧份的前方、继之呈弓状跨过精索及其被膜,最后经精索及其被膜后方止于耻骨梳,此即为腹内斜肌弓状下缘12. 腹膜后间隙:位于腹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上方至膈,下方达骶岬、骨盆上口处,此间隙上经腰肋三角与后纵隔相通,下与盆腔腹膜后间隙延续,所以此隙感染易上、下扩散。
局部解剖学课件之 腹 部_PPT幻灯片
腹上 区
腹上部 左季肋区
右季肋区
脐区
分区 腹中部 左腹外侧区
右腹外侧区腹下区腹下来自 左腹股沟区右腹股沟区
一、腹前外侧壁
(一)皮肤切口
1、自剑突沿前正中线 向下环绕脐切至耻骨联 合上缘。 2、自剑突向两侧沿肋 弓向外下切至腋中线。 3、自耻骨联合上缘沿 腹股沟向外切至髂前 上棘。
(二)解剖浅筋膜
1、剖察浅血管 2、辨认Camper筋膜 和Scarpa筋膜 3、观察肋间神经皮 支
二、腹膜及腹腔脏器的初步观察
(一)打开腹膜腔 (二)观察腹腔脏器
1、肝的位置和形态 2、胃的位置和毗邻 3、胰和脾的位置 4、空、回肠的位置 5、大肠的分部和特点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1、观察网膜 2、探察韧带 3、观察系膜
三、结肠上区
(一)解剖胃的血管和神经 1、胃左、右动脉 2、迷走神经前、后干 3、胃网膜左动脉 4、胃网膜右动脉
(二)解剖胰和脾的血管 1、解剖脾动脉 2、观察脾静脉 3、清理腹腔干 4、分离肝总动脉
(三)解剖肝12指肠韧带 1、肝固有动脉 2、胆总管 3、门静脉 4、肝胆三角
四、结肠下区
目的要求
• 1、了解肝胆三角的组成和胆囊动脉的行径。 • 2、熟悉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各管道的局部位置。 • 3、掌握胃的位置、毗邻和血液供应。 • 4、了解肠系膜上、下动脉的行径和主要分支。 • 5、掌握阑尾的位置和阑尾动脉的行径。。
(一)解剖肠系膜上动、静脉 1、解剖肠系膜上动、静脉 2、切开小肠系膜根 3、解剖空、回肠动脉 4、中结肠动脉 5、右结肠动脉 6、回结肠动脉
(二)解剖肠系膜下动、静脉
1、解剖肠系膜下静脉 2、剖察肠系膜下动脉 3、左结肠动脉 4、乙状结肠动脉 5、直肠上动脉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经典大题例题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经典大题例题1、尿生殖膈(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以及会阴深横肌和尿道膜部括约肌(女性为尿道阴道括约肌)构成,在男性有尿道通过,在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盆部与会阴 2)2、肾(E 腹部 3)A.两肾的肾门相对,上极相距稍远B.左肾上部前方邻近肝左叶C.肾动脉于肾静脉下方横行入肾D.每个肾小盏相对的区域称为肾段E.后面第12肋以上部分借膈与胸膜相邻3、试述网膜囊的位置、境界与交通。
(网膜囊是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扁窄间隙,文称小腹膜腔。
网膜囊上壁为肝尾叶及膈下方的腹膜,下壁为大网膜的前、后叶返折部,前壁由上而下依次为小网膜、胃后壁腹膜和大网膜前叶,后壁由下而上依次为大网膜后叶、横结肠及其系膜以及覆盖胰、左肾、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左侧壁为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网膜囊右侧借网膜孔与腹膜腔其余部分相通。
腹部 1)4、做子宫全切术时,应游离下列哪些韧带?(ABCD 盆部与会阴 1)A.子宫圆韧带B.子宫主韧带C.骶子宫韧带D.子宫阔韧带E.骨盆漏斗韧带5、骨盆最薄弱处是(E 盆部与会阴 2)A.髂骨翼B.耻骨联合C.坐骨体D.坐骨下支E.耻骨水平支、坐骨下支与耻骨下支连接处6、腹腔干发出胃左动脉、_________和肝总动脉3个分支。
(脾动脉腹部 1)7、踝管(踝部的深筋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之间的部位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此支持带与内踝、跟骨内侧面之间围成踝管。
屈肌支持带向深面发出3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4个通道,由前向后通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血管和胫神经、长屈肌腱。
下肢 3)8、正中神经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从肘窝向下穿过旋前圆肌进入前臂,最后经腕管达手掌。
(T 上肢 1)9、面动脉不经过(E 颈部 1)A.颈动脉三角B.下颌下三角.C.下颌下腺深面D.下颌骨下缘咬肌前缘处E.颏下三角10、颞区软组织的层次特点是什么?(颞区软组织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
局部解剖学课件:腹部精选图片
腹前外侧壁深层的血管和神经
7以下胸神经
腹 股 沟 管四壁、两口、内容物
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
结肠上区
胃床
胃周围的韧带
胃周围的韧带
胃周围的韧带
胃胰襞
胃周围的韧带
胃周围的动脉
胃的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
肝的位置与毗邻
肝的韧带与膈下间隙 1.肝的韧带
膈下间隙(7个)及相关结构
腹 部 (一) 体 表 标 志( 骨性)
(一) 体 表 标 志( 肌性)
腹
前 外
旁正中切口
侧
肋缘下斜切口
壁
下腹正中切口
手
麦氏切口
术
常
用
切
口
上腹正中切口
经腹直肌切口
经腹直肌外 侧切口
腹壁浅层血管神经
腹直肌与腹直肌鞘
腹外斜肌及腱膜形成结构
腹内斜腹膜形成的皱襞 脐下腹前壁内面的腹膜皱襞及凹窝 (p88)
第一、二、三肝门和肝蒂
肝段
1.上面
右后上段Ⅶ
右后下段Ⅵ
右前上段Ⅷ
左外上段Ⅱ
右前下段Ⅴ
左内叶Ⅳ
左外下段Ⅲ
2.下面
右前下段Ⅴ
左内叶Ⅳ
右后下段Ⅵ
左外下段Ⅲ
尾状叶 (段Ⅰ)
右后上段Ⅶ
Ⅰ
左外上段Ⅱ
肝外胆道及胆总管分段
胆囊三角
肠系膜根及左、右肠系膜窦及左右结肠旁沟
空、回肠动脉--源于肠系膜上动脉(所有文字)
空、回肠动脉弓
盲肠,阑尾及动脉
化脓性阑尾炎导致肝脓肿途径 (所有文字)
结肠及血管(所有文字及箭头)
腹腔间隙及交通
局部解剖学腹部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腹部
腹前外侧壁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腹部
一、层次结构
(一)皮肤 (二)浅筋膜 约在脐平面以下浅筋膜分为两层: ①浅层,称Camper筋膜,富含脂 肪;②深层,称Scarpa筋膜,在中 线处附着于白线,向下附着于股部 的阔筋膜,但在耻骨结节之间并不 附着,而是越过耻骨联合继续向下 至阴囊,与会阴浅筋膜(Colles筋 膜)相延续。
会阴浅隙
尿生殖膈 下筋膜
会阴浅筋膜
局部解剖学腹部
一、层次结构
(1)动脉:脐平面以上来 自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的 分支(细小);脐平面以下 有两条较大的浅动脉即腹壁 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
腹壁浅A
2021/2/26
旋髂浅A
局部解剖学腹部
一、层次结构
(2)浅静脉:脐以上经胸腹 壁V→胸外侧V →腋V ;脐以 下经腹壁浅V →大隐V →股 V。 腹前外侧壁的浅V是上、下腔 V与肝门V间重要的吻合支, 在脐区,浅V通过附脐V与肝 门V相交通……。 当上、下腔V脉之一有阻塞 (高压)时,血液可取道另一 腔V途径回流……。
腹部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腹部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腹部的上界为剑突(或剑胸结合)向 两侧经肋弓下缘、第11肋前端、第 12肋下缘至第 12胸椎棘突的连线; 下界为耻骨联合上缘向两侧经耻骨嵴、 耻骨结节、腹股沟、髂嵴至第5腰椎 体下缘的连线。腹部的体表境界与腹 腔的境界并不一致……。 (二)分区 用的有九区分法和四区分法。
2021/2膜 贴于腹横肌、腹直肌鞘后层和弓状线以下腹直肌的深 面。上部较弱,近腹股沟韧带和腹直肌外侧缘处较致 密。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呈漏斗状向 外突出—腹股沟管深环。
局部解剖学-腹部
腹前外侧壁
4.腹横肌
上部腱膜形成腹直肌鞘的 后壁,下部参与前壁的形成。 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下缘,至 于尺骨梳,形成联合腱。
腹前外侧壁
肌层间的血管和神经
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机之间, 在腹直肌外侧缘进入腹直肌 腹壁下动脉 旋髂深动脉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
腹前外侧壁
解剖方法:
沿胸大肌下缘,肋弓,腋中线 切开腹外斜肌筋膜至髂前上嵴 内侧,剥离筋膜,暴露腹外斜 肌。 自腹直肌外侧缘与肋弓的交点 沿肋弓向外侧切开腹外斜肌至 腋前线,再沿腋前线和髂嵴切 至腹直肌外侧缘,将腹外斜肌 翻向内侧,显露腹内斜肌,观 察腹内斜肌的纤维走行及移行 为腱 膜的位置。
腹前外侧壁
(三).肌层
1.腹直肌
3-4个腱划
腹前外侧壁
2.腹外斜肌
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 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反转韧带……附于白线
腹前外侧壁
3.腹内斜肌
上2/3分为前后两层,参 与腹直肌鞘的前后两层,至于 白线;下1/3经腹直肌前面,至 于白线。参与提睾肌形成。
沿上述腹外斜肌切口,并由髂前上 棘至腹直肌外侧缘作一水平切口, 切开腹内斜肌, 将腹内斜肌翻向 内侧。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结合甚牢, 其间有第7-11肋间神经、肋下神经 及其 伴行的血管经过,仔细分离, 并观察这些血管、神经的走向和呈 节段性分布的情况。 观察腹横肌的纤维走向及移行为腱 膜的部位。按照类似腹内斜肌切口 切开腹横机,将腹横机翻向内侧, 用刀柄将其与腹横筋膜分离。在腹 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观察腹 横筋膜形成的管状突起,该管状突 起延伸为精索内筋膜,其管口为腹 股沟管腹环,此环须割开腹横筋膜 后才能看到。
解剖方法: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知识汇总大全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知识汇总大全1、.翼下颌间隙(B 头部 1)A.前界为咬肌B.后界为腮腺C.外侧为翼内肌D.内有面神经和舌神经通过E.与咬肌间隙不相通2、肾门(ABC 腹部 2)A.有肾血管、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B.其边缘称为肾唇C.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位于第9肋前端D.在腹后壁的体表投影位于第11肋与竖脊肌外缘的交角处E.平第12胸椎水平3、胸腹壁静脉起自腹壁浅静脉,行向外上方,在胸外侧区上部汇合成胸外侧静脉。
(F 胸部 1)4、、试述胰的位置、分部及血供。
(胰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网膜囊后方,平对第1~2腰椎。
分为胰头、胰颈、胰体、胰尾4部分,各部分之间无明显界限。
头、颈在腹中线右侧,体、尾在腹中线左侧。
胰的血供主要有胰十二指肠上前、后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胰背动脉,胰下(胰横)动脉,脾动脉胰支和胰尾动脉。
腹部 2)5、肾的位置与毗邻。
(肾位于脊柱的两侧,贴附于腹后壁。
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下端平第3腰椎。
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端平第2腰椎。
肾门约平第1腰椎。
两肾上端相距稍比下端近。
由于肝右叶的存在,右肾低于左肾1~2Cm(约半个椎体)。
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第11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上部。
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肾的上方隔疏松结缔组织与肾上腺相邻。
两肾的内下方有肾盂和输尿管。
左肾的内侧有腹主动脉,右肾的内侧有下腔静脉。
两肾的内后方有左、右腰交感干。
肾后面第12肋以上部分与膈邻贴,借膈与胸膜腔相邻.当肾手术需切除第12肋时,要注意保护胸膜,以免损伤导致气胸。
在第12肋以下部分,除有肋下血管、神经外,肾后面自内向外与腰大肌及其前方的生殖股神经、腰方肌及其前方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等相邻。
腹部 1)6、股管(D 下肢 3)A.位于股鞘的外侧份,呈一漏斗状筋膜间隙B.此处易发生腹股沟直疝C.下端延续为收肌管D.上口为股环,呈卵圆形E.外侧界为股静脉外侧的纤维隔7、额顶枕区的血管、神经走行于(E 头部 1)A.枕额肌深面B.帽状腱膜深面C.腱膜下隙内D.颅骨外膜深面E.浅筋膜内8、从腮腺前缘离开并支配颊肌的是3.深入腮腺,将腮腺实质分割为多房的是4.位于腮腺表面和腺实质的是9、腹膜后隙(位于腹后壁,介于腹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上起膈、下至骶骨岬,两侧向外连于腹膜外筋膜。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参考答案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参考答案四、名词解释1、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的心浅丛。
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7、动脉韧带:连于主动脉弓下缘和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索,它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的遗迹。
8、食管后间隙:位于后纵隔内,食管于胸内筋膜之间的间隙。
其内有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胸导管,向上与咽后间隙相通。
五、简答题1、简述胸骨角的表面解剖。
答:(1)两侧:连接第2对肋软骨,是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2)平对:主动脉弓起止部、气管杈、食管第2处狭窄处、第4胸椎体下缘、奇静脉弓注入上腔静脉处、动脉韧带起于左肺动脉根部处(3)是纵隔的分界标志8、某一胸膜腔积液的患者,拟定进行穿刺抽液治疗,其进针部位选择腋后线第8肋间隙。
请问:(1)怎样确定该位置,为什么?(2)进针的原则,为什么?(3)由浅至深经哪些层次到达胸膜腔?答:确定位置:以肩胛下角为准计数肋及肋间隙的序数,固肩胛下角平对第7-8肋。
进针原则:于下位肋(即第9肋骨)骨的上缘平行进针,以免损伤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
层次:皮肤→浅筋膜→背阔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廓内筋膜→肋胸膜→胸膜腔。
9、试述在乳腺癌时癌细胞的淋巴转移途径?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时,应清除哪些结构和注意点?答:途径: 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到腋淋巴结,所以,其乳腺癌细胞的转移途径主要有以下方向:(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转移到胸肌淋巴结;(2)乳房上部的转移到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3)乳房内侧部的转移到胸骨旁淋巴结;(4)乳房深部的转移到胸肌间淋巴结。
(5)内侧部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交通(6)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临床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时应清除:(1)胸大、胸小肌,乳房以及周围的结缔组织一并切除,(2)清除腋窝的淋巴结,以防癌细胞转移。
避免损伤的结构及损伤时会出现的症状:(1)清除胸肌淋巴结时,避免损伤胸长神经,以免造成前锯肌瘫痪而出现“翼状肩胛”;(2)清除肩胛下淋巴结时,避免损伤胸背神经,以免造成背阔肌瘫痪;(3)在切除胸大肌时,应保护位于胸大肌三角肌间沟中的头静脉,以免造成出血或者是上肢浅静脉回流受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胰壶腹括约肌 (Oddi括约肌):
为包绕在肝胰壶 腹周围的平滑肌。 在胆总管和胰管末 段也分别有胆总管 括约肌和胰管括约 肌包绕。
(五)胰 pancreas
1.分部 胰头 胰颈 胰体 胰尾
胰头被十二 指肠环 绕, 胰尾达脾门。
胰管开口:
主胰管开口 于十二指肠大 乳头,副胰管 开口于十二指 肠小乳头。
3.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
长约4 ~ 8cm, 管径0.6~ 0.8cm。 若管径大于1cm, 说明胆总管下段 有阻塞。
胆总管分段:
分四段: ①十二指肠上段 ②十二指肠后段 ③胰腺段 ④十二指肠壁内段
肝胰壶腹(Vater壶腹)
为十二指肠 壁内段与胰管 汇合形成的膨 大,开口于十 二指肠大乳头。
脾的毗邻:
内侧面:中央凹陷为脾门。 内侧面与胃底、左肾、左肾上腺和胰
尾等相邻。 外侧面:隆凸,贴膈。
脾的韧带:
主要有: 胃脾韧带:内含胃短
血管、淋巴管及神 经等。 脾肾韧带:内含脾血 管淋巴管及神经等。
七、肝门静脉 portal vein
(一) 组成和类型 (二) 位置 (三) 属支及收集范围
肝下面邻:
胃前壁 食管腹段 结肠右曲 十二指肠上曲 右肾和右肾上腺
2.肝的韧带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三角韧带 肝圆韧带
3.肝门和肝蒂
肝门:肝下面“H”形沟的横沟称为肝门
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合称肝蒂。
肝蒂的主要结构及位置关系:
主要结构:
肝左、右管 肝固有动脉左、右支 肝门静脉左、右支
肝蒂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
2. 胆囊 gallbladder
位置: 位于肝脏下
面的胆囊窝内。 功能: 贮存和浓缩胆汁。
胆囊的分部:
分四部: 胆囊底 胆囊体 胆囊颈 胆囊管
胆囊管:
3~4cm长,管 径约0.3cm。其粘膜 形成螺旋襞,胆结 石常停留于胆囊管 或Hartmann囊内。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由胆囊管、肝总 管和肝下面围成的 三角形区域,是寻 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2. 胰的位置和毗邻
位置:
位于腹后 壁,第1、2腰 椎前方,横置 于腹上区和左 季肋区。
毗邻 :
胰头的毗邻:
上右下: 十二指肠
前面: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面:胆总管
下腔静脉
右肾静脉
胰体的毗邻:
前面: 胃
后面:
腹主动脉
左肾及肾上腺脾静脉Fra bibliotek(六)脾 spleen
位置: 位于左季肋区,
第9~11肋的深面, 其 长 轴 与 第 10 肋 一 致 。
胃左动脉
吻合形成胃
肝固有动脉 胃右动脉
腹 肝总动脉
小弯动脉弓
腔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干
胃后动脉
脾动脉 胃短动脉
吻合形成胃 大弯动脉弓
胃网膜左动脉
胃的静脉回流:
胃的静脉 多与同名动脉 伴行,注入肝 门静脉系统。
胃的神经:
(二)十二指肠 duodenum
1. 分部及毗邻
分四部; 上部 降部 水平部 升部
肝左、右管在前,汇合点最高。 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分叉点最低。 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分叉点稍低。
另外,临床上还有第二肝门和第三 肝门之称(了解)。
(四)肝外胆道
包括: 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囊 胆囊管 胆总管
1. 肝总管
在肝十二指 肠韧带内,由 肝左、右管汇 合而成,向下 与胆囊管汇合 而成胆总管。
(60%~80%)
二、结肠上区的器官
胃 十二指肠 肝 肝外胆道 胰 脾
(一)胃stomach
内容:
1.胃的位置和毗邻 2.胃的韧带 3.胃的血管、神经
1.胃的位置和毗邻
位置:
胃中等充盈 时,大部分在左 季肋区,小部分 在腹上区。
胃的毗邻:
胃前壁邻: 肝左叶 膈 腹前壁
胃后壁邻:
左肾 左肾上腺 胰 脾 横结肠及其系膜 以上器官共同构成胃床
(局部解剖学)13腹部2
一、结肠上区的动脉 腹腔干及其分支:
腹腔干的分支:
1. 胃左动脉 2. 肝总动脉 3. 脾动脉
1. 胃左动脉 食管支 胃支
2. 肝总动脉
胃右A 肝固有A 左支
右支 胆囊A 胃十二指肠A
胃网膜右A 胰十二指肠上A
3.脾动脉 脾支 胰支 胃短动脉 (3~5支) 胃网膜左动脉 胃后动脉
(1)十二指肠上部
在第1腰椎右 侧,长约5cm。 十二指肠球:为 溃疡的好发部位。
上部的的毗邻
前上方: 肝方叶 胆囊
下方: 胰头 后方: 胆总管
门静脉 下腔静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2)十二指肠降部
在在第1~3腰 椎右侧,长约 7~8cm 。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小乳头
降部的毗邻:
前方: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方: 右肾门及右输尿管 内侧: 胰头
2.胃的韧带
主要有: 肝胃韧带 胃结肠韧带 胃脾韧带
3.胃的血管、神经
动脉:
胃的动脉供应 丰富,并分别在胃 大、小弯形成动脉 吻合弓。
①胃左A腹腔干 ②胃右A肝固有A ③胃网膜右A胃十二
指肠A ④胃网膜左A脾A ⑤胃短A 3~5支 脾A ⑥胃后A (70%左右)
脾A
胃的动脉供应:来源、分布如何?
1)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 2)回结肠动脉
阑尾动脉 3)右结肠动脉 4)中结肠动脉
2.肠系膜下动脉
平第3腰椎高 度发自腹主动脉前 壁,在腹后壁腹膜 后面向左下方行走, 分支分布于降结肠、 乙状结肠和直肠上 部。
胆总管 外侧: 结肠右曲
(3)十二指肠水平部
横跨第3腰椎,长约10cm 。
水平部的毗邻:
上方: 胰头 后方:右输尿管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前方: 肠系膜根 肠系膜上A、V
(4)升部
从第3腰椎左 侧上升至第2腰椎 左侧急转向前下
方形成十二指肠 空肠曲,移行为
空肠,长约2~3cm。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脾静脉 胃左静脉 胃左静脉 胆囊静脉 附脐静脉
二、结肠下区
位于横结肠及 其系膜与小骨盆上 口之间。
(一)结肠下区的血管
1.肠系膜上动脉 2.肠系膜下动脉
1.肠系膜上动脉
起自腹腔干稍下 方,在胰头后方下行, 越过十二指肠水平部 的前面进入小肠系膜 根。
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
由连于十二指肠空 肠曲与右膈脚之间的 肌组织和纤维组织构 成,表面包有腹膜, 有固定和上提十二指 肠空肠曲的作用。
(三)肝 liver
内容: 1.肝的位置、毗邻 2.肝的韧带 3.肝门和肝蒂
1.肝的位置、体表投影、毗邻
位置: 大部分在
右季肋区和腹 上区,小部分 在左季肋区。
体表投影
毗邻:
肝上面邻: 膈 腹前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