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2)
罗仕华《2古诗两首》课件 (2)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野火为什么烧不尽?
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 埋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 年春天,草还会长出来,我们能从 中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千古名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诗歌小结
诗歌通过对小草枯荣的描写,表现了小 草顽强的生命力,赞颂了小草顽强不屈的 精神。
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 米南德
课后习题答案
1.读读背背,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朗读指导: 《草》:第一句语气舒缓,表现野草茂盛和草原辽阔。第
二句重读“枯、荣”,第三句语气上扬,第四句读得平稳有力, 表现野草生命力旺盛。
《宿新市徐公店》:朗读前两句诗时,语调可平稳柔和, 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句可用欢快、 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中 “无处寻”要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宿 sù
宀 组词:住宿 宿舍
造句:夏天,我和爸爸喜欢在山顶宿营,看星星。
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笔顺学习吧!
多音字:
sù(住宿) 宿 xiǔ(一宿)
xiù(星宿) luò(落后) 落 lào(落枕) là(落下)
chù(到处) 处
chǔ(处理)
近义词: 反义词:
疏----稀 疏----密
深----浅
诗歌解读
宿新市徐公店
宿:过夜。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 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 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篱落疏疏一径深
儿童急走追黄蝶
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油 菜 花
诗意: 稀疏的篱笆旁有
六年级语文古诗两首2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 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 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 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对比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组
《石灰吟》
作者简介
于谦:1394-1453,字廷益,钱塘人。 永乐进士。宣德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 郎、大理寺少卿。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 加少保。英宗复辟,被害。万历忠,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 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 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 的意境。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于谦 的《石灰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品析
这首诗是借物言志之诗。前二句就石灰的特征 说人,“若等闲”三字,抒发了作者在危难面前的 大无畏精神。“碎骨粉身全不怕”,承第二句来, 所以“全不怕”,由于有“若等闲”为之支柱。末 句表示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后来为国难献身, 英勇牺牲的大节,此诗仿佛预先就表达了。语言明 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
古诗两首2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3.梯度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疑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字词教学,强化基础
-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僻字和词汇,提高字词积累。
-结合课本,讲解字词的用法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难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互动讨论,培养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1.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创设有趣、富有情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3.强化字词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倾听、思考、提问等,提高课堂参与度。
古诗两首2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古诗两首”的教学中,学生将通过学习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平仄等,能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3.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简要介绍古诗的作者、背景以及古诗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4.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古诗中为什么会用到那么多的对仗和平仄?”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 2
•记
• 记:指记住。
•橙
•橘
•尽 • 组词:尽头、尽情 • • 擎(qing) 意思:指托住,举起。
• 组词:擎住、擎雨
• 须(xu)
组词:必须、须要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已无擎雨盖
• 荷尽是什么意思 呢? • 荷尽指荷花枯萎 • 擎雨的意思呢? • 擎雨指托住雨水 • 盖:指叶子。
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
苏轼
秋夕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菊残犹有傲霜枝
• 菊残是什么 意思呢? • 菊残:菊花 枯萎了。 • 犹有指: • 还有。 • 傲指不怕。
一年好景君须记
• 大家想想“君” 是什么意思? • 记:记住。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正是橙黄橘绿时
• • • • 这是什么样的季节? 成熟 美好 收获
听老师读 文,闭上 眼睛想象 画面,你 看到 了什 么?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苏轼
• 宋朝(人) • 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也称苏东 坡。 • 文学家、书画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
赠刘景文
苏轼
秋夕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zèng
liú
qí ng
gài
赠送
jú
姓刘 擎雨盖
cá n yóu
菊花
jūn
残枝
bì xū
犹有
chéng jú
君子 必须 橙色 橘
刘 擎 菊 残 犹 君 须 橙
赠刘景文
苏轼(宋朝)
• 刘景文是谁?
• 写作背景 • (1)好朋友 • (2)交谈很开心 • 这首诗写于1090年 的秋末,是苏轼送 给好朋友刘景文的 诗歌。
2古诗两首草
kū
róng 干枯 枯草 枯树
枯
荣
光荣 荣华
枯木逢春 荣华富贵 欣欣向荣 繁荣昌盛
shāo
烧
烧火 烧饭 烧水 火烧眉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句意思:
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烧,也 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 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 生命力。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答: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 不怕挫折。
2 古诗两首
这是什么?
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草
唐·白居易
离离 原上 草, 一岁 一枯 荣。 野火 烧 不尽, 春风 吹 又生。。 一岁 一枯 荣 野火 烧 不尽, 春风 吹 又生。
近反义词:
近义词:尽—完 岁— 年 反义词:生— 死 离— 聚 枯— 荣
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草
年
野火:荒 山野地燃 烧起来的 火 。
唐·白居易
原:原野,即 广阔 的野外。
离离 原上 草, 岁 一岁 一枯 荣 荣。 尽 野火 烧 不尽, 生 春风 吹 又生。
枯萎,枯黄。
茂盛 完 生长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诗句意思: 茂盛的野草生长在原野上,秋天 枯萎,到了第二年春天又长得十 分繁茂。
古诗两首2)
六年级语文备课主备人:洪利课时编号:057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词。
3、总结课文,了解写法。
教学进程:一、回忆式引入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2、由上引入感知诗的意境。
二、深化感知、品味诗境1、同学们在我们的脑中有没有具有像石灰品质的这样人呢?让学生充分谈出,以此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的人是:(坚强不屈洁身自好……)2、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读中再次感知石灰的这种高贵品质。
3、那么你们感觉王冕手中的梅花又有什么好的品质呢?三、指导背诵课文1、看图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2、自由练读,练背诵。
四、总结课文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A: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B:寄寓了作者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指名读。
(读后评读)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想意境,悟诗情。
四、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2)练习朗读。
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
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古诗。
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
古诗两首2
(2)交流。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图)。
杖藜:藜茎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盛开时下的雨。
杨柳风:柔和的春风。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男生渎,女生想象诗意。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占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末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教学内容
5、古诗两首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古诗两首《绝句》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复习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不值》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出示《绝句》。
指名渎。
要求用"四步法"学习。
2.知诗人:简介僧人志南,
3.明诗意:
4.悟诗情:
(1)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涛人此时的喜悦心情吗?
(2)配乐朗涌。
(3)指名看图背诵。齐背。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古诗两首》分别是《草》和《宿新市徐公店》,《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而《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学习啦我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草》白居易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⑴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简洁读错的字。
⑴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⑴教师检查认读状况,随机纠正读音:留意"荣'不要读成y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疏'要读翘舌音。
⑴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状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⑴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当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⑴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⑴稳固音、形: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 )荣(rng)平舌音:菜(ci)宿(s)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稳固读音。
⑴观看觉察: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觉察,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独体字:未左右结构:枯、徐、烧上下结构:菜、宿上中下结构:荣半包围结构:追、店⑴重点讲解: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
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伸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2.古诗两首(2)
细细的柳叶,绿绿的小草,美美的花 朵……万紫千红的春天让人心情愉悦,让人 心生希望。当我们欣赏并沉醉在这美丽春光 中的时候,又怎能忘了那悄然打开春天之门, 默默送暖的春风?春风徐来,才有这焕然一 新的景象;春风点染,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饮水思源,相信我们每一时新,
一个时辰,这里形容 时间很短,一时之间。
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 色映入眼帘。
随意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但是要真正认识它, 只有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才行。
春 日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2 古诗两首
预习检查
泗
海滨 光景
滨
等闲 万紫千红
红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 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
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
义》《诗集注》《楚辞集注》。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来写作呢?
1、必须细致的观察所写的景物,要把景物描 写得生动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 2、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中,使景 物仿佛也有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做到情景交 融。 3、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在借景抒情 中写景是其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 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
红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春天里 红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2)
单元一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2课时课题4、古诗两首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要点重点: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许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
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
二、质疑(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学法指导1.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2.教师归纳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
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生自主学习课件展示:1、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1)说说诗的意思。
(2)你还想说些什么?(3)你能把它读好吗?六、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配上音乐。
1.自由读2.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4.全班读5.指名背诵6.全班背诵七、作品发表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发表在作品栏里。
《古诗两首》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古诗两首》2. 学科领域:语文3. 适用年级:三年级4. 课时安排:2课时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把握古诗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古诗两首》相关内容;2. 多媒体设备:PPT、视频、音频等;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卡片等;4. 参考资料:相关古诗的解析、鉴赏文章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与古诗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情况进行讲解,讲解古诗的意象、意境、重点词语和句子等。
5. 实践训练: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0.古诗两首【第2课时】《送元二使安西》【新版】
梳理文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朝:早晨。】【浥:湿润。】【客舍:旅店。】
渭城早晨的一场小雨润湿了路上的尘埃,旅店 旁的棵棵柳树,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再饮完。】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 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请你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只因为向西走出 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像我这样的交情深厚的 老友了。
串珠问题: 1.古诗中,诗人送别的地点分别是哪里?送别的时间分别
是什么时候? 2.送别的对象分别是谁? 3.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点? 4.两首诗中分别可以从哪两句诗体会到诗人和友人之间的
真挚情谊?
走进作者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 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 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字摩诘,世称“王右丞”。
核心问题: 古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两首古诗都描绘了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 友人的惜别之情。
串珠问题:
1.古诗中,诗人送别的地点分别是哪里?送别的时间分 别是什么时候?
第一首诗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时间是阳春 三月。第二首诗送别的地点是在渭城的一家旅店 旁,时间是春天的某一个早晨。
主要作品:有《使至塞上》 《山居秋暝》等。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 想,故事所描绘 的情景及画面。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什么?
读一读
shè
客舍
自由朗读古诗,同学互评:字 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遇到不懂的字或词语借助工具 书或联系上下文解释。
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王维清晨为好友元二 设宴劝酒践行的场景。
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2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
“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
这话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
“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
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
“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
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把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末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做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
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
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
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指定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其它组质疑补充。
如果学生没讲到位及时提醒:①其它组有没有问题需要提问。②“忽”中你明白了什么?③这是什么样的泪?④妻子曾经愁什么?⑤“漫卷诗书”是怎样的卷?为什么就说他狂呢?⑥“放歌纵酒”符合杜甫的性格特点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⑦四个地名说名了什么,联系图说说。
1.作者:
2.安史之乱:
3.写作背景:
二、读一读《春望》说说自己的感受。
【诗文解释】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2、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消息传来,杜甫激动万分,写下了一首被人们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名诗,它的题目是?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上课)
3、解释题目。听到这一喜讯,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他有哪些表现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请大家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学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活动方案】
活动一: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自读全诗,想想意思。
2.组内交流诗意,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3.全班交流。
活动二:再读全诗,体会情感。
蓟北 衣裳 涕泪 妻子
漫卷 即从 还乡
2.组长抽1-2人读诗其他组员正音。
3.指定小组进行汇报,其它小组正音。
活动二:联系背景明诗意。
1、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分配进行自学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自学——讨论(字词意思—句子意思—感受)——展示(展示要多样化)
2.组长确定汇报人员和小组汇报形式。
3.指定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其它组质疑补充。
总结:刚才理解诗句很到位,现在读这首诗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四、检测反馈
第二课时(示儿)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注释:将晓:天将要亮。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2.小组讨论、比较这首诗与《示儿》的异同。
3.全班交流,感情朗读。
【检测反馈】默写《示儿》。
一、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这首诗是诗人在逃难的路上,被叛军所虏时所作。诗人被囚禁在长安,长达七年之久,深受战争之苦,这首诗是他被禁长安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2、体会诗人爱国情怀。
3、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活动方案】
活动一:学习字词读古诗。
1.读准下面的字音。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检测反馈】
一、解释下面词语:
涕泪—— 妻子——
漫卷—— 青春——
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组长组织交流,各人及时完善自己的答案。
2、指定人员进行汇报。
课前谈话:
1.你对诗人杜甫了解多少?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记载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历史,
比如我们课前读到的〈春望〉。一起读。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呢?
一、揭题。
1、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爱国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3、解题 :闻:听
4、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指导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停顿。
2.重点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三、想象画面悟诗情
过渡:这首诗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讨论思考。全诗共8句话,我们分任务来学习。)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题)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点拨。
(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再读这首诗,思考: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小组讨论思考题,感情朗读全诗。
3.各组汇报,展示朗读。
活动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阅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想想意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拓展阅读,体会诗人爱国情怀
七、检测反馈。
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板书设计:
示儿
悲 不见九州同
望 北定中原日
活动三:想象画面悟诗情。
㈠、默读全诗思考:
①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情:
②全诗从哪四个方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请写下来:
1.组长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2.指定小组进行汇报。
㈡、发挥想象,抓住诗人“喜欲狂”时的一个细节写生动,写具体。
1.写完后在小组内读一读并互相提建议修改。
2.指定人员进行汇报交流。
4、古诗两首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通过学习,体会诗意,并能从内容想开去。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洛阳。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预习】
一、查找有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写作背景,了解“安史之乱”及作者等,并筛选有用的资料有条理地整理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