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雾凇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雾凇》课件

小学语文《雾凇》课件

彩虹、火烧云、溶洞……它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
美?它们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请采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探究自己喜欢的问
题,并选用小论文、观察日记、摄影、图画、诗 歌等形式,向老师和同学介绍探究成果,表现景
观独特的美。
返回主页
返回主页
课件说明
《雾凇》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 第22课的内容。这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 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 本课件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设计时,在遵循了教材的基 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创设融绚丽色彩、动态 画面、美妙音乐为一体的情境画面,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 描绘的境界,真切感受雾凇的美。利用本课件进行教学能很好的 发挥计算机的优势,能够充分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有利 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方便师生的教学。 课件使用:可以直接单击或按任意键进入到下个环节,也可 以按自己的设计内容根据按钮提示进行选择性学习。 附:

我知道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 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 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 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 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返 回
返回主页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 30 摄氏度 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 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 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 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 初 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 松雪柳了。
吉林雾凇奇观。
返回主页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 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 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小学四年级备课上传 7单元

小学四年级备课上传  7单元

22雾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雾凇的美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读好课文教学难点:指导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帮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受雾凇的美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首先来看一首诗(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这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爷爷在1990年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的一首诗。

树挂就是……(出示:22 雾凇)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

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生字词正音。

大地冰封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零下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②释词。

③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雾凇教案

雾凇教案

雾凇(四上苏教版第23课)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悟雾凇的美丽,背诵课文教学准备:白板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质疑导入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想看看吗?(白板:屏幕)播放“吉林雾凇”师:雾是个生字,请同学们和电脑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

出示视频(师讲解:注意雨字头要宽,覆盖住下面的“务”字,象征着铺天盖地的大雾白茫茫笼罩一切。

)师:咱们再观察“凇”字,是两点水,哪些字带有两点水,给你怎样的感觉?《说文解字》中这样说:“水遇冷凝之形。

”说明这个偏旁和水越冷凝固有关系,“凇”的意思就是水汽凝结而成的冰花2、一起来读课题,再亲切的和他打声招呼。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质疑)3、是啊,什么是雾凇呀?雾凇是怎样的奇观呢?雾凇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呀,都在课文当中,【课件】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第二板块整体感知1.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课件】(范读)凝结笼罩淹没蒸腾洁白晶莹模糊缀满缭绕弥漫琼枝玉树雾气俗称摄氏度夜幕降临十里长堤2.大家请注意:【课件】师:这些词语中,有没有你认为容易读错,需要给其他同学提示的3.比较三个暮、墓、幕“夜幕降临”的“幕”最下面的是一个“巾”字。

跟“幕”自形相似的还有土字底的“坟墓”的“墓”,日字底的“暮色”的“暮”。

4.老师放大哪个词你就抢读哪个词。

(白板:聚光灯)5.课文中还有两个句子比较难读,同学们,请看: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在第一句话中,【课件】不要把“当年12月”“第二年2月”读破了,在“松花江上游”的后面适当停顿。

2023年《雾凇》教案

2023年《雾凇》教案

2023年《雾凇》教案2023年《雾凇》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准备:1、PPT课件,图片。

视频、音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

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0年1月9日前江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师背诵)(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个别读、齐读诗句。

【此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雾凇的美与奇特】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雾凇色泽美、姿态美。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欣赏一番---------雾凇。

读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吉林雾凇是罕见、神奇、美丽的景观,文中用了一个词儿,称它是一个——“奇观”,(板书:奇观)【突出主题,突出主线。

】(出示:雾凇图片,师配以解说)2、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老师也送给你们一些词,让我们来读读出示:(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美丽奇特、银光闪烁、冰天雪地、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粉装玉砌、琼枝玉树)【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调动学生的深层记忆,并让学生准确地描述,积累词语。

】3.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1).从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缀满”等词来读、感悟雾凇的色彩、光泽美及其壮观。

A:洁白晶莹:白得发亮,没有一丝杂质,晶莹剔透。

指导读词,放进句子中再读,齐读。

颜色多美啊!(板书:色美)B:银光闪烁:在阳光下闪着光芒,像许多小星星在顽皮地眨眼睛,像走进了童话世界。

指导读词或句,闪着亮晶晶的光泽(板书:泽)C:缀满、十里长堤:数量很多,不是一枝,而是满枝满树,不是一树,而是千树万树,不是一里两里,而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十里啊!十里长堤,十里雾凇!何等壮观啊!指名,评价:你不仅读出了雾凇的壮观,还读出了惊讶和赞美的感觉呢!板书壮观【一步一步的引领,通过抓住读好关键词,让学生感受到雾凇的美,又可以体现到雾凇的壮观,特别是分步骤的板书更能体会到雾凇的别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雾凇》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难点:雾凇的形成原理、特点及描绘自然景观的修辞手法。
2.技能重难点: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雾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雾凇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雾凇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提高写作能力。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写作练习中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3.教学评价:
(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写作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22雾凇》一文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自然景观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22雾凇》一文的学习充满好奇,渴望了解雾凇的神奇之处。然而,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学生对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耐心引导。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对于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的能力尚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雾凇的形成原理、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雾凇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让学生感悟雾凇的美丽奇特,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教学难点: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雾凇,齐读课题。

2、这吉林雾凇被誉为——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齐读。

(2)点出奇观,什么样的景象才可以称为奇观?(神奇、奇特、壮观的景象)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过渡:雾凇到底是怎样的,才会被称为奇观?(板书:奇观)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读读文章的第一小节。

1、雾凇是怎样的?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2、学生抓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出示词卡,指导读好三词。

洁白晶莹(雾凇那么白,那么亮。

)银光闪烁(雾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美丽的银光。

)美丽动人(相机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3、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指导朗读。

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齐读。

4、指导读出(多,壮观)——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缀满了枝头,绵延了十里长堤——读、点评十里长堤(那么长,范围可真广啊!)缀满(挂得满满的,可真多呀!)2、小结:是啊,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十里长堤,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齐说)(板书:!)3、指导背诵1)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谁愿意带领我们欣赏一下?指名读。

2)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让我们陶醉,让我们往返,齐读。

3)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在心中回味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齐背。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看到这么美的雾凇,我想同学们一定和老师一样,最想知道?(指3—4名学生说)是啊,吉林雾凇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读读第二自然段,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在寒冷的冬日清晨,当你推开窗户,或许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树枝上挂满了洁白如雪的冰晶,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给树木披上了一层银装。

这种现象被称为雾凇,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

那么,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涉及到了气象学和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雾凇通常出现在寒冷的冬季,尤其是在气温接近或低于冰点的地区。

在这些条件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而且空气中的湿度也相对较大。

当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时,雾凇的形成就有了可能。

雾凇的形成过程,首先需要有雾的存在。

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组成的。

在寒冷的早晨,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时,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雾。

这些小水滴会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薄薄的雾气。

接下来,当这些小水滴遇到冷空气中的树枝或其他物体时,就会发生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凝华。

凝华是指气体直接转变为固体的过程,而不需要经过液态。

在雾凇的形成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到冷的物体表面时,会直接凝结成冰晶,而不是先变成水滴。

这些冰晶会逐渐积累在树枝或其他物体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冰层。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层冰层会变得越来越厚,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雾凇。

雾凇的形状非常多样,它们可以是细长的冰针,也可以是扁平的冰片,甚至可以形成各种复杂的图案。

雾凇的形成还受到风速和风向的影响。

在风速较小的情况下,雾凇可以均匀地分布在树枝上,形成一种非常均匀的冰晶覆盖。

而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雾凇可能会在树枝的一侧积累得更多,形成一种不对称的冰晶覆盖。

雾凇的形成还与温度的变化有关。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雾凇的形成速度会更快,因为水蒸气更容易凝结成冰晶。

而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雾凇的形成速度会减慢,甚至可能不会形成雾凇。

雾凇的形成还与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关。

在空气污染较重的地区,空气中的颗粒物可能会影响雾凇的形成。

这些颗粒物可以作为冰晶凝结的核心,加速雾凇的形成过程。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雾凇的颜色和形状发生变化,使其不再那么洁白和纯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学期我培养了三个学习习惯:、、。

2、(1、《老师,你好》)“古今中外,!地北天南,!”改成陈述句是:。

“笔尖飞舞,那是;笑语盈盈,。

”其中,“春蚕”比喻,“理想的丝线”比喻,“甘露”比喻。

3、(2、《但愿人长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可以用课文中的“”来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用课文中的“”来解释。

诗句中的“此事”指的是“”;“婵娟”在词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古诗两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样写到:。

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指_____________。

“镜”指____,比喻________。

“镜未磨”: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 _________。

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分别把___________比作未磨的铜镜,把______比作了白银盘,把_____比作了青螺。

唐代诗人李白在《峨嵋山月歌》中这样写到:。

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的感情。

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夜发”指________。

“下”指__________。

诗中有五处地名是。

5、(4、《秋天》)秋天如同,;秋光如同 , 。

走在秋天,头顶有;捡一片黄叶 , 。

6、(《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

吉林雾凇的介绍

吉林雾凇的介绍

吉林雾凇的介绍
吉林雾凇是吉林冬天最有名的景观之一,在吉林的冬季,偶
尔也会出现,不过要说到吉林雾凇,那可是大有来头,它被人们
称为“树中之王”。

雾凇是在寒冷而又潮湿的天气里,空气中水
汽遇冷凝结成的冰晶,在树枝上凝结而成。

它是由于冷空气与暖
湿气流交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漫长的冬季,当气温骤降时,空
气中的水汽便会在树叶、树枝上凝结成霜。

由于吉林雾凇多生长
在低纬度、低海拔、高海拔地区的山岭谷地或丘陵坡地上,因此
每当冬季来临时,这些地方就会变成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吉林
雾凇是吉林省吉林市及周边地区独有的自然奇观。

每当冬天来临时,吉林就会出现雾凇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观。

吉林雾凇有两个特点:一是形成时间长。

一般都要一年以上才能形成雾凇;二是形成条件苛刻。

只有
气温在零下20度左右、湿度在60%以上才有可能形成雾凇。

“冷”是首要条件;其次还要有丰富的水汽和较大的风速;空气中水汽
含量要足够大、凝结核(冰晶)也要足够多才能形成雾凇。

—— 1 —1 —。

雾凇的神奇光辉

雾凇的神奇光辉

雾凇的神奇光辉雾凇,是一种冬季特有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幻境般的美丽感受。

当寒冷的空气与潮湿的气候相遇时,雾凇便形成了它独特的外貌和光辉。

雾凇的出现常常伴随着日出或日落时的美丽时刻,令人为之倾倒。

本文将介绍雾凇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雾凇的特点是什么?当我们置身于雾凇之中,我们会被她华丽而神秘的光辉所惊艳。

雾凇的主要特征是将一切物体都包裹在一层薄薄的冰霜之中,就像大自然覆上了美丽的面纱。

一切树木、植物、建筑物,甚至是电线杆和草叶,都被雾凇所包围,形成了一幅绝美的冬季画卷。

雾凇独特的光辉使得整个世界变得朦胧而梦幻,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

那么,雾凇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雾凇的形成需要三个关键条件:低温、潮湿和静止空气。

当气温低于零度时,水蒸气会迅速凝结成冰晶,形成微小的冰粒并悬浮在空中。

而当天空潮湿时,这些微小的冰晶会附着在树木、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表面上。

此时,如果空气停滞不动,冰晶就会持续积累,形成厚厚的冰层,也就是我们所见到的雾凇。

可以说,雾凇是大自然在冬季中的一次奇妙变化,是水的形态转变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美丽景观。

那么,雾凇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视觉享受呢?雾凇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日出或日落时的美丽时刻,使得这一刻变得更加独特和神秘。

当太阳的阳光透过雾凇的冰晶,映照在地面上时,会发生一种天然的光线折射现象,形成五彩斑斓的奇景。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红、橙、黄、绿、蓝、紫等颜色在冰晶上交相辉映,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每一个微小的冰晶都好像是一颗闪烁的钻石,为寒冷的冬季增添了一抹暖意。

除此之外,雾凇还能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在雾凇的笼罩下,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而平和。

人们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放松自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力量。

在这样的美景中散步,不仅可以享受天然的冰雪美景,还能感受到冬季的独特魅力。

雾凇的神奇光辉带给人们一种安静和平静的心境,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和纷扰。

总而言之,雾凇以其独特的外貌和神奇的光辉,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雾凇》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雾凇》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促进自我完善。
2.教师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还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合作意识等方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雾凇的美丽与神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独特的地理风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4.倡导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绿色环保行动。
2.问题导向,培养思维能力
本案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观点、分享经验。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在本节课中,教师将充分利用课文内容,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雾凇奇观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将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雾凇的美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观赏价值等。

名词解释雾凇

名词解释雾凇

名词解释雾凇雾凇,又称“淡水霰”,是一种由冰晶和小水滴组成的水滴,是大气中水汽水凝结成的一种降水形式,也是最常见的降水形式之一。

它的形式有:大雾凇、小雾凇和雾凇无组织形式。

大雾凇是由冰晶和水滴结合而成的,体积小,水滴的尺寸在0.1厘米左右,它们直径小于0.1厘米,但是累积起来,形成一层雾凇,可以把大面积的地区覆盖,形成的雾凇的一次性云滴的含量大,在雾凇中水分的含量很高,占大气中水分含量的90%以上。

小雾凇是由冰晶和水滴结合而成的,它们直径小于0.1厘米,但是,它们大小可以达到0.06厘米。

水滴密度大,含水分量高,但是它们容量小,因此在干燥的空气中,可以汇聚形成较低的层次,从而形成小雾凇,或者说“毛毛雨”。

雾凇无组织形式是指水滴的大小较小,或者说有的水滴大小小于者0.1厘米,而且大部分水滴的大小都不同,它们散布在空气中,这种情况下会产生蒸发,但是不会集中凝结成雨滴,也不会形成云的层次,因此,它们也就不会形成降水状态。

雾凇的形成是由大气中的温度和湿度决定的,如果大气中温度低于0℃,湿度高,此时,水汽就可以凝结成水滴,形成雾凇。

又因为雾凇的大小较小,重量也就较轻,当大气温度升高或者湿度降低,雾凇就开始消散,因此,雾凇的存在时间也比较短,被称为“不存在的降水”。

雾凇及其形成过程受到大气温度、水汽和风向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当冬季低温、低湿度,无风状态下,容易形成雾凇,只要状态一变,雾凇就会消散,不能产生降水。

它是冰晶和水滴的结合体,传统意义上,它不是降水,但是可以在大气中吸收微量水分。

雾凇的特点是:降水量小,发生率高,主要是在夏季秋季出现,有时会发展成小雨,间歇性的降水,地面的湿度慢慢增加,温度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生活和农业均受到影响。

总之,雾凇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系统,它的出现受到气候及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在大气中吸收微量水分,从而为植物提供水分,而且由于体积小,对大气环境及气温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它可以作为气象学中降水量的补充。

2022届高考微专题突破 01. 雾凇(含要点、练习、解析)

2022届高考微专题突破  01. 雾凇(含要点、练习、解析)

2022届高考微专题突破 01. 雾凇(含要点、练习、解析)1、定义雾凇,俗称冰花、树挂等,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2、形成条件(1)气温足够低,至少零度以下;(2)空气中水汽足够大,但是不能降雨或降雪。

在气温持续较低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到气温足够低的树枝或者其他低温物体,冷凝并在该物体上,并逐渐积累,就形成了雾凇。

(3)静风或微风的环境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3、价值和危害(1)观赏价值——一天中看雾淞的最佳时间是早上。

(2)环保价值——雾凇是空气的天然清洁工。

(3)产生危害——当电线上的雾凇严重时会折断电线,造成停电事故。

【专题练习】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

雪松美丽皎洁,晶莹高雅。

新疆伊犁河谷的冬韵,迷人不已,特别是那有着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的雾凇,最是醉人。

完成下面小题。

1.伊犁河谷醉人的雾凇景观最集中出现的月份是()A.3月~5月B.7月~9月C.10月~12月D.12月~次年2月2.最有利于伊犁河谷雾凇形成的天气是()A.晴朗大风的白天B.晴朗微风的夜晚C.风雨交加的夜晚D.细雨蒙蒙的白天【答案】1.D 2.B【分析】1.根据材料“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说明雾凇的形成条件是水汽充足、气温较低。

伊犁河谷谷口向西呈喇叭状敞开,三面高山阻挡,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河谷水流汇集,水汽充足。

该地区3月-5月,属于春季,气温回升,雾凇形成的条件较差,A错;7-9月,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雾凇几乎无法形成,B错误;10月-12月,秋季初冬时,天气转凉,有雾凇出现,但不是最集中的,C错误;12月-次年2月,是该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雾凇形成条件最佳,最集中出现,D正确。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2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2雾凇》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3.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自然界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学会珍惜和欣赏。
4.培养学生具有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
5.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学会与同学分享、互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1.通过PPT展示课文《22雾凇》的全文,引导学生跟读,并解释生词和难点。
2.分析课文的结构,梳理文章的主旨大意,帮助学生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讲解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如“晶莹剔透”、“霜花”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词语进行表达。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雾凇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自然现象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雾凇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雾凇的兴趣。
3.提问:“你们想知道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以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和发现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的探索精神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设想
2.强调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醒学生学会运用到日常表达中。
3.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大自然,关爱环境,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雾凇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全文

雾凇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全文
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顺句子,长句注意中间的停顿,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生字(出示)
按要求自学
大地冰封 凝结淹没 蒸腾
琼枝玉树 降临 长堤 饱和
松花江畔 模糊缭绕镀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3、检查读书情况
指导读好长句子:
A雾凇,俗称树挂,……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柳枝镀上了白银。
引导说画面,说感受。
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赞叹的语气
练习背诵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
可用书上语句,也可加入自己的想像同时注意与“游客”交流。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造句
3、小练笔:
进入冬季,气温较低,多数日子的早晨都有霜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一下清晨霜冻的景色,并注意太阳出来后,霜逐步化解的过程,仿照本课写法,写片断。如果正值下雪,也可观察雪花飘落,给树木、花草、建筑物穿上洁白外衣的景象,写出主要特征,运用文中的好词佳句,写片断。
一、复习导入
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来临了,我们一起去欣赏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吉林的
引读课题
二、精读第一段
1、读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从哪儿可以看出?
2、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可谓壮观。难怪吉林雾凇的名气很大,是闻名全国的。
3、指导背诵
自由读,交流
指名回答
练读 指名读
练习背诵
指名背
三、精读第二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教学内容:22、雾凇

雾凇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雾凇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雾凇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雾凇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因其结冰时形成的独特外貌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雾凇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养殖雾凇并不容易,需要适宜的环境和细心呵护。

了解这些信息,对于想要进行雾凇养殖的人们将会非常有帮助。

正文:一、养殖方法:1. 环境选择:雾凇对环境要求比较高,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

理想的环境温度应该在5-10摄氏度之间,并且保持较高的湿度,40%-60%最佳。

2. 光照:雾凇喜欢明亮的环境,但不能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

养殖雾凇时,可以选择放置在明亮的窗户旁,保证充足的自然光照,但避免阳光直射。

3. 浇水:雾凇需要适量的湿润环境,但过度浇水可能导致根部腐烂。

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积水,避免造成水泡。

4. 土壤选择:雾凇生长需要良好透气性的土壤。

普通泥土可以与河沙、腐叶土等混合使用以改善透气性。

同时,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供养分,促进雾凇健康生长。

5. 营养补充:定期给雾凇施加适量的液体肥料,通常建议在春季和夏季季节增加营养补给。

选择含有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的肥料,可以促进雾凇的健康生长。

二、注意事项:1. 温度控制:雾凇对温度较为敏感,避免将其放置在室外低于冰点的环境中。

过高温度也会导致雾凇干燥、凋萎,因此需要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

2. 湿度控制:适宜的湿度对于雾凇生长至关重要。

在不同的季节和环境中确保适度的湿度,可以通过喷雾器或者放置水盆等方法增加空间湿度。

3. 虫害防治:雾凇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虫害的侵袭,故需要定期检查植株并进行防治。

可采用物理方法,如手提灭虫,定期清洗植株等。

4. 病害防治:雾凇容易患上一些病害,比如真菌感染和细菌病害。

定期检查植株的健康状况,预防和治疗病害。

5. 繁殖方法:雾凇可以通过扦插和分株繁殖。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将健康茎叶扦插到合适的土壤中,并定期浇水、施肥,可以促进生根。

分株繁殖则是将成熟植株分开,每段应有一颗健康的叶片。

《雾凇》优秀教学设计

《雾凇》优秀教学设计

《雾凇》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雾凇》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雾凇》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感悟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感悟吉林雾凇的奇妙。

2、选用词语,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教学时间:3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重点1、2,指导说话第三课时背诵、交流写话、作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课前交流:听了刚才的音乐,同学们有什么感觉?(冷、美)吉林那儿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冷不冷?(冷)怕不怕?想不想去?为什么想去?一、导入新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齐读(生)齐读课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相机板书:美形成二、学生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课文什么地方写出了雾凇的美?读完了,把你的发现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三、交流谁来说说你的发现?相机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你从这句的哪几个词中读出了它的美?洁白晶莹是一种怎样的美?闪烁是什么意思?有些像天空中眨眼的星星,又有些像我们一些调皮的小家伙歪着脑袋在瞧着大人时的眼神儿。

在阳光的照耀下,雾凇显得越发纯净,银光闪闪,显得格外的灵动,充满了生机。

缀满你觉得可以换成什么词?(堆满、挂满)为什么这里用缀满没有用堆满和挂满呢?这几个词都有什么(圈满)都写出了什么?(同样都是写多,但堆太重,挂,虽然雾凇又叫树挂,但又并不是完全垂挂下来的,而缀字则把吉林雾凇在枝头美丽轻巧形象地刻画出来了,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现在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我好像看到了-------------的雾凇了!你来读读。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雾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雾凇形成的过程;背诵课文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三、学习二自然段,探究: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呢?(1)第二自然段共_____句话?这几句话都是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话写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2)雾凇的形成需要具备那些条件?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师:饱和的水汽,从哪里来?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而水库里的水却在4摄氏度左右,所以说____________这句话哪个词说明雾气饱和(阵阵)(三)师:雾凇是怎样凝结成雾凇的呢?出示:这蒸腾的雾气,地给,逐渐变成,最后这些词还写出了雾凇的“最初,逐渐,最后”这几个时间词清楚地写出了雾凇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化的过程。

我们平时作文中要学会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词,来让自己的作文更有条理。

为什么把雾凇比作白银呢?这比喻其实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因为喜爱,所以用这样的比喻。

带着喜爱美美的读读这两句话。

四、尝试记忆引导背诵:这么神奇而美丽的'雾凇形成过程想不想给更多的人介绍一下?有什么快速记忆的好方法呢?(弄清每句写什么,句与句关系,在每句中找出关键词。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

树木()。

(),灯光,树影()。

这蒸腾的雾气,(),(),()、()。

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

第二、三句写饱和的水汽是怎么来的;第四到八句写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时,雾汽涌向两岸,笼罩长堤,淹没树木,逐渐形成了雾凇。

让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雾凇独特的形成过程。

齐读第二自然段。

五、拓展练习:业余小导游5.游客太多,导游小分队出动,其他同学观察,评选最佳导游(一起指向表现最好的一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雾凇
教材分析:
《雾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

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

本文科学性、知识性较强,抽象的知识较多。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欣赏,提供有关资料等手段,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掌握雾凇的相关知识。

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的过程,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借助课文及有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信息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培养爱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教学难点:
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案
一、读课文第二小节,研究雾凇的形成过程。

1、(出示)自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通句子。

2、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
二、研究雾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态。

1、自读读课文,研究雾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态
最初,逐渐,最后。

三、
教案
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充满诗情画意而吉林雾凇同样也是令人叹为观止,它们被誉为“中国四大奇观”。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吉林、走近这迷人的雾凇,来感受这美丽的仙境吧!让我们的眼睛也去感受一下这洁白晶莹的霜花,去领略一番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课件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


2、教师揭示课题。

(板书:雾凇学生齐读课题)
3、欣赏图片
出示雾凇图片
二、赏读课文
(一)赏析第1、3小节
1、(出示图文)自读,边读边圈出让你感到雾凇美丽、奇特、壮观的词句。

2、看大屏幕,指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问: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最吸引你?把词语点红。

强调词语:洁白晶莹缀满枝头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是呀,雾凇洁白晶莹,在阳光下显出银光闪烁,真是美丽动人,那位同学能把这句话美美的读一遍。

(指名读,齐读)
同学们,你们还读出了什么?(霜花的多)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把词语点红。

(指名读,齐读)
3、十里长堤上缀满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雾凇,这就是全国少有的奇观。

(齐读末句)。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

)齐读。

过渡:课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在写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呢?
(二)赏析第3小节
1、(出示)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
2、看到“千姿百态、琼枝玉树”这两个词语,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指名回答。

(各种各样的树木有各种各样的姿态,都像是玉雕出来,洁白晶莹,美丽极了。


就像这样,出示图片欣赏。

3、真是太美了,怪不得人们看到这样的景象之后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齐读诗句)。

这句诗把什么比作什么?(把雾凇比作梨花)
4、欣赏着这么美的雾凇,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我们情不自禁地欣赏、赞叹,让我们带着这份欣喜与赞叹,再美美地读读这么美丽的景色吧。

过渡: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这么美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生问,师打问号。

师:我们现在就来研究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三、学习第二小节,研究雾凇的形成过程。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读通句子。

2、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指名学生回答。

第一句概括写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后七句具体叙述了雾凇形成的过程。

4、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5
6、吉林具备那两个条件吗?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描写第一个条件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描写第二个条件的句子。

并且我想请同学们都来做雾凇,你们要想好自己是怎样形成的,然后介绍给大家听。

7、让学生做雾凇,以“雾凇的自述”来说出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8、请问,我们这儿也有雾,为什么没有形成雾凇?(要遇冷凝结。

气温必须在30摄氏度左右才能形成雾凇。


像哈尔滨也很冷,为什么没有雾凇?(因为没有饱和的水汽)
(所以形成雾凇必须要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再把第一句话读一遍。

那雾凇遇冷后是不是一下子就形成了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出示投影。

(4—8句。

)请同学读有关的句子,你觉得雾凇怎样形成?(理解涌向两岸、笼罩十里长堤、淹没树木、渐渐地树影模糊了、再……从最初像银线……银松雪柳了)雾凇奇观终于形成。

(指名读,齐读)
9、雾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态,最初逐渐最后
出示图片:观赏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当人们清早来到松花江边,看到这样的壮美景象,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诗句。


10、学习了第二节,你知道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组内说说。

四、迁移运用。

其实在我们周围,只要注意观察,也会有许多自然景象很美、很有趣、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欣赏,比如:雾景、雪景等。

请个人选用下面词语来描绘一段景致。

出示词语:
凝结笼罩淹没蒸腾
缭绕弥漫琼枝玉树洁白晶莹美丽动人
五、再赏图片
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再来欣赏这鬼斧神工的美景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