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沪教版第四册-南州六月荔枝丹_教学设计_教案_1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清全文结构,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品味、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及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本课引用古诗文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说明方法,并运用答题模式解决相关习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课时:2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荔枝的科学小品文,属说明文。
文章引用了很多古诗文、谚语和文献资料,课文结构严密语言准确生动。
从幼年疑惑写起,详细的说明了荔枝果形、果实,介绍了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最后展望了荔枝生产的开展前景。
学生分析:学生对于说明方法掌握的并不扎实,需特别强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宋代的大词人苏轼曾有诗赞叹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焱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抒发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而远在唐代,贵妃杨玉环喜吃荔枝。
诗人杜牧写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无论是诗人的牵肠挂肚,还是贵妃的劳民伤财,说明了荔枝确是果中珍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荔枝也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请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荔枝。
〔同学发言〕二、解题“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7个字,包含了荔枝生长的地域,成熟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想象,并且有文学气息,与文章本身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三、作者介绍贾祖璋,浙江海宁人,生于1901年,著名生物科普作家。
自1921年起,60多年中他创作了许多科普作品。
据不完全统计,他创作、编著、翻译了20多种科学知识读物。
他最擅长写生物小品,是我国老一辈科普作家中劳绩卓著的一位。
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普通鸟类?等。
四、重点词语美不胜收价值连城叹为观止锲而不舍五、分析课文结构:〔提问学生答复,教师点拨〕全文可分两个局部第一局部〔1—10〕:介绍荔枝的生态知识。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5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作者分享了5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公开课《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二、以引用为重点,学习用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三、从课文引用的材料中,在思想认识上受到一定的启发教育。
教学设想本课文用两教时,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
一教时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掌握说明的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第二教时着重研究说明方法,特别要弄懂引用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指导自读。
(一)明确教学要求(见前面的教学目的)(二)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1)结合注释阅读全文,标出读不准音的、不懂意思的、难写的字词,查词典解决,做到能读;会写、懂意思;(2)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细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特色,对文章有进一步的理解;(3)参考“思考和练习一”,写出课文的结构提纲;(4)划出课文中引用的部分,思考它们的表达作用;(5)提出疑问。
二、研读课文。
(一)解题。
文章是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题目为什么不用《荔枝》而借用一句诗——《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7个字,包含了荔枝生长的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
以这句诗作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想象,并且有文学气息,同文章本身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当然比以《荔枝》作标题要好。
(二)研究课文内容。
1.背诵(或抄录)《荔枝图序》全文: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选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选3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了解荔枝的结构、生长等知识。
2、领悟作者引用古诗文典故的作用。
3、学习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4、尝试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说明文。
二、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因此本文的重难点应放在对荔枝知识的了解上和一些生动手法的运用上,而对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初中有所提及,故可略及。
2、用文艺性笔调写作,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对作文要求不应过高,能会一些方法与技巧就行。
3、在教学方法上,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
4、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教师提问:你吃过荔枝吗?你对它了解吗?学生可能答:吃过。
荔枝表皮粗糙,红色,肉甜。
教师明确:学习本文,了解荔枝。
二、教师明确文体知识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
2: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3: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
三、投影打出作者简介,学生阅读了解。
贾祖璋: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生于1901年,浙江省海宁县人。
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了《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丽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四、要求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浏览课文,完毕后,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2、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甘酸浆液如醴酪”的话对吗?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后可得:1、⑴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简介、特点和流行区域,并能够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描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本地特色产品的认同感和骄傲感,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简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描述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图片、文字简介和问题。
2. 南州六月荔枝丹样品。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想一下最近吃到的好吃的水果。
2. 师生讨论各种水果的特点和产地。
Step 2:呈现(10分钟)1. 老师介绍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基本信息,使用PPT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简介。
2. 学生观看图片和听取介绍时,记录下他们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印象,并准备提问问题。
Step 3:合作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特点。
2. 老师提供一些问题,学生讨论时尽量使用句子来回答问题。
a.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味道如何?b.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外观有何特点?c. 它的产地在哪里?d. 它流行的季节是什么时候?e. 它有何营养价值?3. 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发现和回答问题的结果。
Step 4: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问题和回答,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2. 老师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多描述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特点和产地。
Step 5:结束(5分钟)1. 老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品尝南州六月荔枝丹样品,感受其味道和口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探讨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本地特色产品的认同感和骄傲感。
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评价,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表达的兴趣。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荔枝的生态结构和生长习性。
2、学习本文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难点理解引用古代诗文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众多的水果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果中之王”,它就是荔枝。
荔枝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荔枝的文章——《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1901 年-1988 年),浙江海宁人,著名科普作家。
他的作品以生动的文笔、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态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解题“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标题出自明朝陈辉的《荔枝》诗,原句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明荔枝的成熟期在农历六月;“荔枝丹”,指荔枝成熟时的颜色,鲜艳如丹。
这个标题既点出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和颜色,又充满了诗意,引人入胜。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荔枝?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课文从荔枝的生态结构(外壳、颜色、形状、大小、膜、果肉、果核)、荔枝的花、荔枝的产地和栽培史、荔枝的习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说明顺序(1)提问: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本文综合运用了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在介绍荔枝的生态结构时,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在介绍荔枝的产地和栽培史时,按照时间顺序。
这样的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读者理解。
2、说明方法(1)提问: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打比方:“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选5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1教学日期: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理解作者引用的史料及诗文学会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过程与方法:明确学习要求合作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点拨,针对课文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态度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把握说明顺序,鉴赏表达技巧教学难点:品读赏析文本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文学性教学方法:提问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展示“荔枝”的特写镜头,请学生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眼中的荔枝。
二、解题: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而用文中之标题?“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联想;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标题要好。
三、初读课文,概括要点1、阅读课文,概括每段段意粗读课文后,选取荔枝的某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或课文的原话详细准确地表达荔枝的特征。
质疑《荔枝图序》-外壳-颜色-果形-大小-膜-肉-不耐贮藏-核-花-产地-图谱-移植-发展生产2、划分层次,理清思路一、引出说明对象外形:外壳-颜色-形状-大小荔枝果果实:壳膜-瓤肉-特性-果核二、荔枝的生态荔枝花二、荔枝的生产:产地-树谱-移植-产销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根据层次,试说说文章的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起源、特点和制作方法。
2. 技能目标:掌握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步骤和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美食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起源和特点;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对传统美食有一个整体了解。
2. 知识讲解a. 讲解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起源和特点,包括南州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于荔枝种植的适宜性,南州六月荔枝丹因此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
b. 通过图片展示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外观和口感特点,让学生对美食有直观的认识。
3. 制作演示a. 老师先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向学生展示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b. 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选用新鲜成熟的荔枝,掌握好糖水的浓度和火候等。
4. 分组制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材料和制作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
5. 品尝分享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并请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讲解收尾a. 教师总结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b.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南州六月荔枝丹能成为地方特色美食的原因。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制作过程,对其完成度和技术操作进行评估。
2. 在品尝分享环节中,评价学生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口感和美观度的感受。
五、教学延伸1. 增加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相册和视频展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2. 组织学生到当地市场或农场实地考察,了解南州荔枝的种植和采摘过程。
六、板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 起源和特点- 制作步骤和技巧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了荔枝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同时,通过品尝和分享让学生对传统美食产生兴趣和情感的认同。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同时在延伸环节中,加入实地考察,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荔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荔枝的特点。
(2)简要介绍荔枝的产地和生长环境。
2.自学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了解荔枝的生长环境。
(2)分析课文第二段,了解荔枝的特点和寓意。
(3)分析课文第三段,体会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4.写作方法学习(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比喻、拟人等。
(2)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课堂讨论(1)讨论荔枝在文中所代表的寓意。
(2)讨论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以荔枝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让学生理解了荔枝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学习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荔枝有了更深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1.在分析课文时,对一些细节的解读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全面。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收获。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荔枝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能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一关系。
(2)分析作者情感时,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找出具体语句,体会作者对荔枝的喜爱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对话示例:教师:“请大家找到课文中描述荔枝生长环境的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将地理环境与荔枝生长联系起来的?”学生甲:“作者提到了荔枝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以南州这种地方特别适合荔枝生长。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南州六月荔枝的生长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对南州六月荔枝的认识和爱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活品味。
3.通过观察荔枝丹的制作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南州六月荔枝的形态特征和口感特点。
2.荔枝丹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南州六月荔枝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长环境的介绍。
2.荔枝丹的口感和摄取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介绍南州六月荔枝的原产地、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实践操作,教学荔枝丹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动手亲身体验。
五、教学内容1.南州六月荔枝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南州六月荔枝产于我国广东南州一带,是中国传统的名特优水果之一。
南州六月荔枝的果皮褐红色,果肉鲜美,鲜香袭人,口感滑爽,营养价值极高。
南州六月荔枝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荔枝之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荔枝丹的制作方法荔枝丹是一种以南州六月荔枝为原料制成的传统糖果,制作方法简单,只需将南州六月荔枝去皮、去籽,煮熟并用糖熬制,晾干后制成。
荔枝丹口感甜美、软糯,是一种传统的广东点心。
六、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南州六月荔枝是祖国的优秀果品之一,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中国荔枝之王”。
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南州六月荔枝和它的一种传统点心荔枝丹。
2.讲授介绍南州六月荔枝的产地、形态特征、口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3.操作将南州六月荔枝去皮、去籽,煮熟并用糖熬制,晾干后制成荔枝丹。
并带领学生尝试制作。
4.点评学生对南州六月荔枝和荔枝丹的认识和了解。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以讲授及操作为主,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南州六月荔枝和荔枝丹,增强了学生对南方水果的了解和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品味和动手能力。
同时,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进行了解答。
本节课的目标已达到,评价为良好。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南州六月荔枝丹》全文。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对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深入分析文章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作者白居易,介绍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南州是哪里吗?荔枝又是什么水果?为什么用“丹”来形容荔枝呢?(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僻词语和不理解的句子。
2.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和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南州”、“荔枝丹”等。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象征意义。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象征意义,如荔枝代表家乡、六月代表盛夏等。
2.分析文章的结构,如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如何体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水果的作文,要求运用象征手法。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语言特色、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2.分析文章的写作风格,如自然流畅、意境优美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教案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了解南方的荔枝季节的景色和气氛;2.培养学生对于南方水乡诗歌的鉴赏能力;3.通过默写和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景物和情感;2.背诵和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1.理解和表达诗歌中的情感;2.背诵和默写诗歌。
教学准备:1.诗歌《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复印件;2.学生课前自行了解荔枝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学生事先了解的荔枝的相关知识,进行导入。
2.展示一些荔枝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荔枝的外形和味道。
二、理解诗歌(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诗歌,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的抒发。
2.提问学生:诗歌中的情感是什么?为什么?3.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帮助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
三、背诵和默写(30分钟)1.教师分段带领学生背诵诗歌,强调语调和感情的表达。
2.师生一起默写诗歌,督促学生正确拼写,并注意标点的使用。
四、表演和朗诵(15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自行分配角色,进行小组表演。
2.学生逐一上台进行朗诵,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回答问题:你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2.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表扬背诵正确且流利的同学。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南方江南的诗歌,让学生体验南方风光的美丽。
2.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在南方的旅行照片或者荔枝的图像,进行分享。
教学资源:1.相关图片和资料;2.诗歌《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复印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诗歌《南州六月荔枝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南方的荔枝季节的景色和气氛。
通过背诵和默写诗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结合南方江南的诗歌进行拓展延伸,增加学生对南方风光的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在培养学生对于南方水乡诗歌的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教学设计
7.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南州六月荔枝丹》,高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体会作者情感及写作技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对不理解的字词、句子进行查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5.情境教学:通过角色扮演、课文仿写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e.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教学评价设想: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合作学习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能够在写作中恰当运用课文中的素材,丰富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7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7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7 教案教学设计1教案教学设计是教育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其目的是从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过分析、调查、研究等手段,制定出符合课程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以达到高效和优质的教育教学效果。
本篇文章将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例,探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师理解教材教师在讲解教材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修辞手法等方面需全面、透彻的理解,并结合自身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和经验,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具可行性和实效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名篇。
该诗以南州的荔枝供应盛产之时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热闹繁华之景象,以及人们的喜悦欢乐之情。
通过诗歌的描写,展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和富饶,以及南方的风土人情。
教师应该在理解该篇诗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制定教学方式的起点和落脚点。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从中挖掘出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要求,确保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针对《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课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修辞手法;2、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学实施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可反思性和实效性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如下设计:1、导入,激发学习兴趣(5分钟)可以通过放映有关荔枝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联想、发散思维。
2、熟悉课文(5分钟)对书中出现一些生词,对应义项和例句做出介绍和解释。
3、分析诗歌内容(30分钟)让学生听读诗歌,分析作者的感受、思考,观察作者的手法、语言和形式等,即“感、思、看、听、说、写”的综合目标。
4、讲解文化背景(10分钟)介绍唐代南方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修建园林的概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文化价值。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9篇)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9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3.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引用的诗歌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1.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2.讨论点拨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课前背诵: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导语设计:由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域差异,使得气候、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
南方有一种水果——荔枝,这种被称作“果中珍品”的水果北方是没有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荔枝是怎样的一种水果。
二、作者及文体:作者简介: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
《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文体介绍: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
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丰富的知识,饶有兴味地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
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
它寄托着作者的深情,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教学要求:1、理解说明的词、句必须切合说明对象2、体会引用的作用教学重点: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生动和准确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文体简介贾祖璋,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具有文学性,生动、有趣。
二、学生阅读全文,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明确文章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引出说明对象。
文章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并设置疑问,作用有三点:一是使读者对鲜荔枝的形态有个初步的印象;二是引起阅读的兴趣;三是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9)顺着荔枝的外壳——内膜——肉——核,逐一加以介绍。
先介绍荔枝的外壳的构造和颜色。
荔枝粗糙,特称龟裂片。
壳表面有细小块状裂片,中央有突起的片峰。
壳的颜色成熟后大都是深红色或紫色。
后说荔枝的形状和大小。
再介绍荔枝的壳膜和肉。
壳膜通常是指壳内的一层白色而紧贴壳的内壁的薄膜。
接着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最后说到核。
板书:外壳——粗糙、深红色形状——上大下小荔枝构造壳膜——白色薄膜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贮藏——不长久核——长圆形第三部分(10—15)介绍荔枝的花期和历史先说荔枝花期因品种不同。
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有一年开两次花或四次花的,花形小,绿白色,不耀眼。
花分雌雄。
开花多结子少。
再说我国荔枝的栽培历史。
荔枝原产中国,是我国的特产,从有记载的南越王尉佗把荔枝进贡高祖起,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接着介绍荔枝性喜温暖,遇到微霜便会受害的特性,因此栽培时要注意。
成都、福建是它的生长的北限。
最后说,我国应该因地制宜发展荔枝生产,以便满足人民的需要。
板书:花期历史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绿白色小花历史——二千多年特性——喜温暖,怕霜冻发展——因地制宜课文结构顺序图如下:第一部分:介绍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总挈全文)1.外壳龟裂片、片峰(粗糙)2.颜色深红色或紫色形态3.形状心脏形、卵圆形、圆形说&。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背景介绍南州地区以其优质的水果而闻名于世。
其中,六月荔枝是南州夏季最具代表性的水果之一。
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水果,被誉为“果中之王”。
为了提高大众对六月荔枝的认知和了解,南州市教育局制定了一份专门针对六月荔枝的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二、教案目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特点、栽培、营养价值和文化意义,并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和责任心。
三、教学内容安排3.1 六月荔枝的特点介绍•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外观特点、种植环境和生长周期。
•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主要产地、品种和采摘时间。
3.2 六月荔枝的栽培技术•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生长要求,包括土壤、水分和光照等方面。
•学生学习六月荔枝的繁殖和种植技术。
3.3 六月荔枝的营养价值•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等。
•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健康功效和食用禁忌。
3.4 南州六月荔枝文化节•学生了解南州六月荔枝文化节的由来和历史。
•学生了解南州六月荔枝文化节的庆祝活动和特色饮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展示: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六月荔枝的特点和种植过程。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六月荔枝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六月荔枝的栽培过程。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六月荔枝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4.互动游戏:设置六月荔枝知识问答游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5.实验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六月荔枝的营养成分测试和健康功效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五、教学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学习效果,教师将使用以下评估方法:1.学生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六月荔枝的研究报告,包括六月荔枝的特点、栽培技术、营养价值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2.学生演讲:要求学生进行六月荔枝相关主题的演讲,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荔枝生长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相关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荔枝的特点。
2.鉴赏文章中的诗词,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荔枝的文章——《南州六月荔枝丹》。
荔枝,大家都不陌生吧?那你们知道荔枝有哪些特点吗?生:荔枝很甜,水分多,果肉细腻……师:很好,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荔枝的。
2.自主阅读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边读边勾画出生词和关键句子。
生:阅读并勾画。
3.交流讨论师:同学们,请分享一下你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生词和关键句子。
生1:我发现“丹”字在这里指的是荔枝的颜色,很鲜艳。
生2:我觉得“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很有意境,让人想象到荔枝成熟的季节。
师:很好,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4.分析课文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荔枝的特点。
生1:荔枝果肉细腻,水分多,味道甜美。
生2:荔枝成熟时,颜色鲜艳,宛如一颗颗红宝石。
师:很好,那荔枝的生长环境又是怎样的呢?生3:荔枝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等地。
师:我们来鉴赏一下文章中的诗词。
5.鉴赏诗词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的诗词,并分享一下你们的感悟。
生1:“南州六月荔枝丹,红艳满山香气浓。
”这句诗描绘了荔枝成熟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生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以及对岭南地区的向往。
师:很好,同学们的感悟都很深刻。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南州六月荔枝丹》,大家对荔枝有了更深的了解。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通用1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通用13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 了解引用这一说明方法作用。
2. 掌握本文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3. 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4. 品读鉴赏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二、教学重点:1. 引用等说明方法。
2. 本文的结构方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2. 点拨法3. 竞赛激励法五、教学用具:1. 多媒体2. 实物投影仪六、教学步骤:课前准备一张白纸一、导入[多媒体显示荔枝特写镜头]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屏幕上的这种鲜艳诱人的水果,它被人们称为水果之王,它叫——(学生齐答:荔枝)。
请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眼中的荔枝,也可以虚拟情境,向从未见过荔枝的人介绍荔枝,或向从未品尝过荔枝的人推荐荔枝。
(请同学发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科技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贾祖璋先生的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绍荔枝的。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贾祖璋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他的家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这个地方就是——海宁。
他1901年出生于我们海宁的黄湾(在座的有没有来自黄湾的同学,你尤其应该为家乡出了这样的名人感到自豪,当然,我们每个海宁人都应该为贾先生感到自豪)。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就编著了6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著作。
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我们这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就选自《生物学碎锦》一书。
这些作品大多将绚烂多彩的生物作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字词正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给下面这些加下划线的字词注音,考察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知识。
●掌握以引用古诗文为主的说明方法。
●整体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能力目标:●筛选信息,把握基本特征。
●选择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品味生动、精确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敢于质疑,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
●形成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二、学习重点1、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技法。
2、引用古诗文的作用。
3、合理、严谨的说明顺序。
三、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归纳四、学法指导把握特征,梳理文脉。
筛选信息,质疑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荔枝知之甚少,缺乏直观感性认识,更谈不上深层次的体悟。
以本为本乃是破解难题的根本途径。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被贬岭南。
诗人在遭受了政治上的残酷打击的同时,却得以尽情尽兴品尝岭南特产——荔枝。
对此,诗人欣喜万分,赋诗以表明心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何以能使得诗人乐而不归?我们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板书课题: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二)、出示目标1、掌握荔枝的形态及内部特征2、分析引用古诗文的作用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4、品味缜密准确的语言投影显示上述目标,学生齐读目标(三)、出示学法筛选信息,抓住特征;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拓展提升。
(四)、研讨目标第一、解决第一个问题投影显示目标: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荔枝的基本特征?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勾画与荔枝特征有关的语词。
讨论,小组展示:1、外部:外壳(粗糙);颜色(深红或紫色);形状(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大小(直径三到四厘米);重量(十余克到二十余克)2、内部:膜(白、轻、薄、艳);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核(长圆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无核)3、生长: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产地(我国);古籍记载;习性(喜温暖)生小结:从外部到内部,再到生长情况等方面介绍荔枝,具体、生动、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物观察活动,体会按被说明事物的组成部分结合相关问题,确定说明顺序的写法。
2、通过学生的实物描写活动,与课文对照,学习本文恰当地引用古诗文进行说明的写法。
3、了解荔枝的生态和生产情况,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4、理清文章思路,品味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文学性三位一体的特点。
5、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待事物或现象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2. 教学重点/难点
1、本文的结构思路。
2、由表到里、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
3、引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从介绍荔枝导入新课:
(教师在讲台上预先放些新鲜的荔枝)
一进教室,同学们就会发现讲台上有鲜艳诱人的水果--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水果之王”的荔枝。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介绍荔枝的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解题、简介作者、文体:
1、这个标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荔枝的哪些信息?
明确:(多媒体显示)三方面:(1)产地(2)成熟期(3)成熟果实的颜色。
2、这个标题出自哪一首诗?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
明确:(多媒体显示)明朝陈辉《荔枝》。
3、以诗句为题,有何好处?
明确:生动、新颖。
且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文学色彩。
4、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
5、简介文体:(多媒体展示)
三、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自己带来的荔枝,最后品尝。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记录观察及品尝所得;并把果皮、果壳装袋,以保持
环境卫生。
)
观察顺序:外壳--颜色--形状--大小。
(请学生剥开荔枝)
果膜--果肉--果核
四、检查预习情况一(多媒体展示字词)
五、布置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二)要求学生列出本文的结
构提纲。
并对比自己写的观察品尝记录与贾祖璋写的文章,看看有何异同之处?各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明确:(多媒体展示本文的结构提纲)
(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荔枝图片)
学生谈对比的结果。
六、布置学生再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探究:
(一)白居易在《荔枝图序》里关于荔枝的描述准确吗?
(多媒体展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学生齐读。
)
明确:白居易的话有对有错。
(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荔枝图)
1、壳如红缯(丝织品)--错(粗糙、不平)--(教师追问)象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膜如紫绡(绸缎)--错(白色)--(教师追问)为什么会错?给我们什么教训?--(学生回答)误把内壁的花纹当作膜的花纹了;观察要仔细。
(学生再次观察果膜。
)
3、瓤肉莹白如冰雪--对--(教师追问)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4、浆液甘酸如醴酪--对(是白居易个人的感觉)--教师请学生谈口感(言之有理即可)
(二)引用说明,是这篇文章最突出的说明方法。
请学生找出文中引用的材料,共同讨论其作用。
(见课件)
七、课堂小结:
1、主要内容:
2、“引用说明”的作用。
(见课件)
八、布置作业:
1、除了引用外,本文还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说明?
2、这篇文章语言不仅生动,而且准确、科学,试举例说明。
3、整理自己观察品味所得,以“荔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课后习题
整理自己观察品味所得,以“荔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