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7.1《欢乐》教案粤教版必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 2.7.1《欢乐》教案粤教版必修2 课题中国现代诗歌四首之《欢乐》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要求背诵,让学生进行创意诵读;意象分析法,通过分析意象的深层含义来鉴赏诗歌,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深邃的思想:对“欢乐”及其相对概念的认识,体会诗歌中的通感手法。
教学难点 1. 注意诗歌的意象及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以及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诵
教学手段多媒体音频。
教学一。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
1.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欢乐?
幻灯片显示:
欢乐有颜色吗?
欢乐有声音吗?
欢乐从哪里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何其芳的《欢乐》。看看在一个诗人的心中,欢乐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声音,欢乐从哪里来。
2.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首诗歌
3. 示范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情绪的把握。
4.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一些刊物上发表作品。
作品特色及创作分期:
何其芳20年代末开始写诗,是30年代现代派的重要诗人。1935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出《汉园集》,初次显示他艺术创作的才华。他早期的著作有诗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刻意集》等。这个时期的作品倾向于表现个人,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郁悒与苦闷。
1935年何其芳从北京毕业,先后到天津南开和莱阳师范任教,开始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思想上发生很大变化,写了一批关注现实的作品,如散文集《还乡杂记》等。1938年他奔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系。歌颂新生活、歌唱光明的主题和朴素明快的艺术风格,构成他这个时期作品的主要特色。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星火集》,诗集《夜歌》。1942年5月,他参加延安文艺界的整风运动,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彻底的变化,他不再做个人的梦,而是做着“大多数的中国人的梦”了,散文《我歌唱延安》标志着他的创作出现另一个新起点。
何其芳后期的作品风格不事雕琢、朴实无华。
5. 寻找意象,体会感情。
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并回答问题:
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概念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
诗人主要运用通感手法,以具体的比喻意象,呈现了自己对欢乐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层层体验。
第一节诗人借助听觉和视觉,将欢乐的深层美及其深层体验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欢乐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轻松明丽的一种心象景观。
第二节诗人调用触觉和视觉,敏锐抓住欢乐沁人心脾、暖人身心的表层审美特质及其体验。欢乐是一份能使心灵“微微地颤抖”的慰藉、关怀和呵护。
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视觉、嗅觉和听觉,交替使用,勾勒了欢乐如水中花、雾中月的飘忽不定,倏忽即逝和清香由远及近的动态。
6.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回答老师刚上课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在诗人心目中,欢乐有颜色吗?欢乐有声音吗?欢乐从哪里来?
7. 通过仿写句子,来体会“欢乐”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请同学们作仿写练习,然后朗读,与大家分享。
8. 承上题提问:诗人自己对这首诗这样解读,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你怎样理解?
请同学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参考答案:这句诗描述了一种欢乐,这种欢乐也许是历尽艰辛后的意外获得,也许是乐中有悲、悲中有乐的那种欢乐。欢乐与悲伤往往是一个钱币的两面,相伴相随,相生相长。
9. 收尾
提问:《欢乐》一诗诗题为“欢乐”,它的主旨是抒写欢乐之情吗?
《欢乐》中诗人以欢乐的意象组合,写出了应该享受的“欢乐”,反衬出
现实生活的痛苦和忧郁。诗人当时处在黑暗时代,他时时苦闷着。他所接触的西方世纪末文学的神秘主义,也给他烙下了悲观、怀疑的印记。这一首《欢乐》,便是他当时思想和情绪的写照。
主题总结:(让学生填空:本诗虽名为“欢乐”,实则是写忧郁苦闷。)
若有时间,把下面的必做题放到本课结尾,听歌并赏析。老师在总结时,联系本课“通感”来讲解。
点击链接:诗歌欣赏《秋天》
推荐阅读:何其芳《画梦录》
板
书
设
计
见课件
课后作业必做听歌《叶子》,做赏析随笔。选做《画梦录》摘抄
其他
课后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