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14、唐诗五首《石头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石头城》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石头城》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石头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石头城》故事情节和细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掌握课文中的重要句型和语法知识。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石头城》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关注文学作品的细节和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文本。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1. 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古代城市的建筑和特点,引出“石头城”的概念。

2. 呈现课文: 分发课文《石头城》,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a. 文章的开头是什么?b. 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c. 主人公是谁?d. 主人公有哪些特点和经历?e. 课文中使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和修辞手法?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读后感和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分析故事情节和细节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回忆故事的开头和主要人物,并询问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得出的结论。

2. 分析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将故事的情节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进行讨论并总结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3. 解读生词和短语: 提供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4. 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情节和细节,进行写作练习,以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文学欣赏和扩展延伸1. 文学欣赏: 选取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向学生朗读并讨论其中的意义和文学特点。

2. 模仿写作: 将选取的课文片段呈现给学生,并要求他们模仿其中的文体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3. 扩展延伸: 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资料,让他们进一步探索相关主题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课堂互动: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石头城》教案

《石头城》教案

《石头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石头城》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能够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3)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引导学生关注和珍惜家乡的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石头城》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 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3. 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石头城》的基本内容和主题,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的分析和欣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石头城》的背景和作者;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4. 重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石头城》,巩固学习内容;2.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3. 选择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的表达;3. 作品分析: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的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的文学作品和实例,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2. 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主题和写作手法;3. 鼓励表达: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 多样化活动: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5. 反馈与鼓励: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粤教高中必修3《石头城》黄光辉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粤教高中必修3《石头城》黄光辉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石头城》学科:语文编号:编写人:黄光辉审核人:使用时间: | 1 语文“阳光课堂”导学案《石头城》 | 本节课题《石头城》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刘禹锡及其生平,分析诗歌的景与情,了解怀古咏史诗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分析这首诗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这首诗所抒发情感。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景与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感,了解怀古咏史诗的有关知识。

预习案——课前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汉族。

字梦得,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

唐代文学家。

《旧唐书·刘禹锡传》误作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其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2、写作背景:《石头城》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洲刺史罢归洛阳,路过金陵,漫游了这座六朝古都。

诗人登临时,只见空城犹在、物是人非,六朝豪奢繁荣荡然无存。

时值李唐国运衰微,力图中兴,目睹金陵残破衰败的景象,联想到唐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下了《金陵五题》,《石头城》是其中的一首。

3、关于石头城: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

因为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三国时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

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

经过六朝繁荣,唐初高祖武德元(626年),唐定都长安,石头城废弃。

4、解读诗句,再现画面:探究案——课中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 1、这是一座空城吗?城里有什么? ? 2、为什么空了? ? 3、城空了,面对空城,刘禹锡的思想感慨不能空,他想到了什么?探究点二: 4、试探究本诗的表现手法和寄寓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石头城》学科:语文编号:编写人:黄光辉审核人:使用时间: | 2 探究点三:试比较《石头城》与《越中览古》的异同 ? 越中览古 ? 李白 ? 越王勾践破吴归。

(完整版)石头城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完整版)石头城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石头城》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赏识诗歌,领会作者借景抒怀的手法;2.体悟诗人对往昔的感触之情和对当权的警觉之意;3.识记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技巧。

【教课要点】领会借景抒怀的手法【教课难点】感觉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教课用时】0.5 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1.发问: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一些古都吗?要点词:九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大同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最早、历时最久的城市。

先后有13 个王朝在这里建都,位居中国古代众多古都之首。

西安与罗马、雅典、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

南京:历史上曾被叫做建康、建业、金陵。

历史上有六个王朝在此建都,故南京又叫“六朝古都”。

北京:古称燕京,幽州。

五朝古都。

洛阳:武则天。

开封:又叫东京。

北宋赵匡胤。

杭州:南宋。

安阳:上古三皇五帝时代,颛顼、帝喾两位帝王在安阳境内建都。

殷商期间为商都殷墟。

郑州:据史籍记录,中华民族鼻祖黄帝为“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部分学者以为轩辕之丘指此刻郑州境内。

夏朝曾建都于阳城,也在郑州境内。

大同:金沙岸(今属朔州界)是杨家将血浴疆场的故址。

商丘:商代开国之都。

2.导入:今日我们我就来学习一首与南京这一个“六朝古都”有关的诗歌。

二、朗诵: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三、有关知识介绍:【石头城】石头城,就是此刻的南京城,又叫“金陵城” 。

它依山傍水,枕长江,后傍钟岭,壮丽陡峭地点重要。

相传诸葛亮观看了这里的地势以后,评论它“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战国时,楚国人称南京为“金陵”这是南京为金陵的最早得名;三国时,东吴孙权定都南京,在南京西郊石头山上修筑城郭、宫殿,并更名为“石头城”;东晋时,石头城续为国都;六朝时,宋、齐、梁、陈亦接踵在此定都,金陵故又有“六朝古都”之称;经六朝繁华,唐初高祖武德元年( 626),唐定都长安,石头城荒弃。

因为建都于这里的朝代,花天酒地,追欢逐乐,存在的时间极短。

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4 唐诗五首-石头城 “衡水赛”一等奖

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4 唐诗五首-石头城 “衡水赛”一等奖

《石头城》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高中语文二年级的一篇诗歌,刘禹锡所写的《石头城》。

一、说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是按魏晋诗歌、唐诗宋词、中外现代散文以及古代散文来编排的。

《石头城》属于唐代诗歌。

具体位置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近体诗六首》中的第四首。

它和其他五首一样都用融情于景的方法,充分的展现诗词的声韵美。

教学《石头城》这首诗歌,目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近代诗歌的特点,巩固近代诗歌的知识体系,为以后诗歌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大纲教学目的和要求,再联系学生实际,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力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近代诗歌的特点;并通过意象分析近体诗的意韵,体味寓情于景的手法。

能力目标:能初步地从意象中分析出所韵含的情感。

情感目标:培养爱国情感,接受爱国精神的熏陶。

三、说教学重难点理解物象展现的意境,并感受其情感。

(对于高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基础,但是只是停留在诗歌意象的表层,审美意识有待加强,要把握景与情,才能入境。

所以,我就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物象展现的意境上。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高二的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对情中景,象中境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所以我拟教学难点为:感受意境中的情感。

)四、说教法启发式、情境法、比较法、目标导读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陶行之说:“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我准备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比较法、目标导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新的教学理念。

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主体意识。

)五、说学法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分析归纳法(当然,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以此,我会引导他们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和分析归纳法。

高中语文课件: 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4课《唐诗五首》(登高、石头城)课件

高中语文课件: 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4课《唐诗五首》(登高、石头城)课件
工部集》。
三吏: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写作背景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 结束,但边患未消,战乱四起,唐王朝再也无法 挽回颓势,杜甫原倚靠好友严武居于蜀中,孰料 严武于永泰元年(765)去世。四川军阀混战, 杜甫难以存身,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于大历 元年(766)到达夔州,滞留于此,时年55岁, 诗人长期漂泊,备尝艰辛,晚年多病,再加上好 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且壮志难酬, 登高有感,遂作此诗。三年之后,59岁的杜甫即 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杜甫以前的七 律,一味追求秀丽典雅,此诗则创出沉雄悲壮、 慷慨激昂的风格。
沉寂的群山、带着凉意的潮 声、清冷的月光,颓败的女墙, 全诗句句写景,句句都融合着诗 人的故国萧条之感。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
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 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 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 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 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 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 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杜 甫
千古诗圣
—杜甫
南宋刻本《杜工部草堂诗笺》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怀有远大
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
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
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
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
都城冷落荒凉 繁华易逝
潮:打(激情汹涌、江流有意)
寂 悲 好景不存
寞凉
寂寞回(悄无声息、世事无情)神 凄 慨叹

刘禹锡《石头城》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刘禹锡《石头城》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刘禹锡《石头城》教案一、教案概述《石头城》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一座废弃的城市的景象。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石头城》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石头城》的理解能力,把握文本的基本语言风格和主题思想;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3.激发学生对唐代文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4.通过对《石头城》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城市有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10分钟)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石头城》,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文本解读(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逐一解读,包括:a) 文章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简介;b) 文章的结构和语言风格;c)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课文分析与讨论(3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课文的讨论,包括:a) 对文中形象描写的理解和感受;b) 对文中所表现的城市景象的解读;c) 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的理解与思考。

5. 课文赏析(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剖析《石头城》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 拓展延伸(20分钟)结合《石头城》的主题和作者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与之相关的话题,如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并鼓励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和写作。

四、教学评估与作业1. 课堂小组讨论表现评价(20分):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表达思想的清晰与准确、与小组成员的合作等。

2. 个人写作作业(30分):要求学生根据对《石头城》的理解和思考,撰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文中景象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3. 思维导图作业(20分):要求学生根据对《石头城》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展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石头城》优质课件(共44张PPT)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石头城》优质课件(共44张PPT)

小结
一、主题 诗人借描写石头城萧条荒凉的景象,伤悼 石头城六朝繁荣的消逝,表达了作者国运衰微 的慨叹,并怀古讽今警示当朝统治者以前车为 鉴。 二、艺术特点
1.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拟人:
3.浓郁的文学感、厚重的历史感;
【反馈练习】
•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月亮是历史的见证人: 目睹了昔盛今衰的变 迁,将古代的金陵与 现在的金陵联系起来, 形成鲜明的对比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三读:悟诗情
4、诗歌句句写景,但又句句生情, 结合历史,说说此诗的主题。
青山依旧,围绕着六朝古都,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水一次次地拍打着空荡荡 的城,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 潮打空城寂寞回。 碰到冰凉的石壁,又带着寒 心的叹息寂寞地退了回去。 秦淮河水东边那轮明月, 仍旧和六朝时一样,深夜穿 夜深还过女墙来。 过女墙,照着这荒凉残破的 古都。
淮水东边旧时月,
再读:品意境
思考: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景物)?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
意象
描写词语
意境
景物
描写词语
意境
情感
为感知拍打的是一座空城故 故国、 围 ———— 寂寞地退回,而昔日灯火楼 都城冷落荒凉 石头城 空 台、纸醉金迷时呢? 来:打(激情汹涌、江流有意) 悲凉凄清 潮 寂寞神伤 世事无情) 去: (悄无声息、 诗人为什么把眼前之月说 寂寞回

拟人:城空空,心空空,因 周遭在 ———— 群山沉寂苍莽

最新粤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登高》《石头城》(共29张PPT)

最新粤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登高》《石头城》(共29张PPT)
杜 甫
千古诗圣
—杜甫
南宋刻本《杜工部草堂诗笺》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
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怀有远大的 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 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 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 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 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 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 、“三别”。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 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 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 集》。
“悲秋”之情来自: 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 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重重痛苦,郁积心头,无处排解
形象:一个忧国伤时的具 有伟大爱国情操的诗人。

杜甫悲天怜人、忧时伤乱的情怀注 定了他是活得最痛苦、最不幸的一位诗 人。
有人评说:在杜甫所有的诗作中, 《登高》可以说是艰难苦恨、离乱悲愁 的集大成者,可以说是“挑千古悲愁于 一肩”。
颔联写了怎样的景?使人想到什么?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 的晚秋。
落木 长江
无边 不尽
萧萧 滚滚
下 来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漂泊它乡,流浪它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 颈联写诗人的羁旅之愁, 孤独之感。

高中语文教案石头城必修三

高中语文教案石头城必修三

《石头城》教案教学目标要求:1、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学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创作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掌握诗歌的诵读。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通过意象分析,体味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1、让学生带着情感反复诵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与感情的基调。

2、与学生共同探讨诗歌内容,结合诗歌,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征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尽可能地让学生与诗人在一定的程度上产生共鸣,体味人文的情怀。

教学过程:导入:李白《把酒问月》中有一句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两句诗说的是,月是永恒的,而人事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幻莫测,道出了对人生,对宇宙的思索与感概,一种物是人非之感。

在我们的成长当中,想必你也体会过这么一种感觉,例如再次回到你曾离别很久的地方,看到眼前的景物,但找不到昔日的人影,昔日的风采,不禁会有很多的感叹。

下面我们将要学习一首表达着这种感概与情怀的诗——《石头城》。

1、关于作者:“诗豪”刘禹锡。

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幼好学,博览古今,20岁中进士,授监察御史等职。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贬为朗州(湖南常德)司马。

九年后,元和十年(815年)被召进京,游玄都观,因作诗《戏赠看花诸君子》讽刺权贵,再度被贬,先后任连州广东连县一带)、苏州等地刺史。

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和县(安徽和县一带)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

晚年,因足疾回洛阳,常与白居易饮酒酬唱,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郎等职,世称“刘宾客”。

2、了解诗歌的背景:唐长庆元年,刘禹锡调任夔州刺史。

三年后再调和州(安徽和县一带)刺史,途中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途经金陵时,漫游了这座六朝古都。

诗人登临时,只见空城犹在、物是人非,六朝豪奢繁荣荡然无存。

时值李唐国运衰微,力图中兴,目睹金陵残破衰败的景象,联想到唐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下了《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歌的第一首。

高中语文 414《唐诗五首 石头城》课件 粤教必修3

高中语文 414《唐诗五首 石头城》课件 粤教必修3
(3)诗歌句句写景,但又句句生 情,结合历史,说说此诗的主题。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两诗的不同点:《越中览古》明写昔 日的繁华,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昔盛今衰 的感慨;《石头城》只着眼于现在,写 满目苍凉之景,让读者在想象中完成今 昔对比,领会诗人的感情。
白居易读《石头城》后赞美道:“我知后 人之诗人无复措词矣。”
西河 金陵怀古
[宋]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
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
《石头城》和《蜀相》的比较
相同点 《蜀相》和《石头城》都有大量景物
描写,而且都在景物描写中渗入感情。
区别
《蜀相》则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直接 抒情。
《石头城》完全寓情于景,写得很含 蓄。
全诗写了哪些“境”?“境”中含有何
“意”?
山围故国
青山依旧,环绕故都; 六朝繁华,烟消云散。 苍莽荒凉

刘禹锡《石头城》优秀教案

刘禹锡《石头城》优秀教案

刘禹锡《石头城》优秀教案刘禹锡的《石头城》是一首七言绝句,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刘禹锡《石头城》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石头城》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及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2、熟读、背诵《石头城》。

教学重点:把握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个地方,它曾是“六朝古都”,见证了六朝的兴盛衰亡,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凭吊历史的对象,它是?——南京,古称金陵、秣陵、石头城、建康、建业、江宁、应天等。

唐代诗人刘禹锡虽然没有亲自来到这里,但是也有所耳闻,一口气写了五首诗,合为《金陵五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一首《石头城》。

(板书课题)二、解诗题(了解史实)《石头城》是一首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

诗中所写的石头城,即南京城。

它北临长江,南濒秦淮河,后傍钟岭,壮丽险峻,位置重要。

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建的金陵城,三国时期吴国孙权重建,定为国都,改名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一带。

经六代豪奢,至唐朝初废弃,二百年来成为一座空城。

诗中讲的“淮水”,即秦淮河,是当年六朝显贵游乐的场所,是当时最繁华之地。

杜牧有诗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时过境迁,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1、齐读(1)纠正字音(2)划分节奏:二二三(3)指导诵读:“故国”“空城”后宜停顿“在”“回”二字宜重读,“旧时月”“还过”重读2、教师范读3、指名个别读,学生互评。

4、自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然后思考问题。

四、抓意象,体味意境1、这首诗写了什么景?板书:三幅画面(或三个镜头)(1)山围故国(2)潮打空城(3)月过女墙2、这三个镜头共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教学重点)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教学设计】《石头城》(粤教版)

【教学设计】《石头城》(粤教版)

《石头城》r ----------------------------♦教材分析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石头城》属于唐代诗歌,具体位置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中的第四首。

刘禹锡《石头城》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学习《石头城》这首诗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近代诗歌的特点,巩固近代诗歌的知识体系,为以后诗歌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刘禹锡及其生平。

2 •分析这首诗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突破教科书、黑板、粉笔的局限,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渲染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声像创设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爱国情感,接受爱国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 ------- ---------------------------- J【教学重点】分析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 J多媒体课件一、导入课文我们都知道"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城,它是六朝古都。

它前枕长江,后傍钟岭,壮丽险峻,位置重要。

六朝时,宋、齐、梁、陈亦相继在此定都,金陵故又有“六朝古都”之称。

然而这些朝代存在的时间都非常的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

《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二、介绍石头城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石头城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石头城课件

“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诗人 眼里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代之 以一种荒凉的景象。群山依旧围绕着这座故都 ,可惜已是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 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凉的石壁,又带着 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全诗都写了哪些“境”?“境”所含的“意”是什么?
写作背景
《石头城》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洲 刺史罢归洛阳,路过金陵,漫游了这座六朝古都。诗 人登临时,只见空城犹在、物是人非,六朝豪奢繁荣 荡然无存。时值李唐国运衰微,力图中兴,目睹金陵 残破衰败的景象,联想到唐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 国事日非,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下了《金陵 五题》,《石头城》是其中的一首。
参考答案
•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 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答: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 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课外拓展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课堂小结
• • 这首诗通篇都是写景,句句都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 感伤,表达了作者希望当时统治者应以前车之覆为鉴的愿望。 全诗的语言含蓄,意象具体,笔触凄凉,意境深远。

石头城教学设计

石头城教学设计

石头城教学设计第1篇:《石头城》教案《石头城》教案共1学时1教学目标1、读一读,背一背;2、体会借景抒情的手法;3、体悟诗人对往昔的感慨之情和对当权的警醒之意。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借景抒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对意象特征的体味; 4教学过程刘禹锡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一、咏史怀古诗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理想。

二、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著名诗人,洛阳人。

曾和柳宗元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在湖南常德)司马。

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

晚年有“诗豪”之称。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诗风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

其仿民歌的《竹枝词》对后世影响很大。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哲学家。

唐顺宗永贞元年,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

元和十年,复出为连州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

三年后再调为和州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

课文导读1、这首诗重写景还是重叙事?2、诗中描写了何景?景物有何特点?(写了什么?)3、诗人为何写这样的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写?)4、全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怎么写的?)问题鉴赏1、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在诗人眼中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昔日的繁华不再,代之以一种荒凉的景象。

这首诗一开始就写空城四周的景色。

你看,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着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美点赏析1.本诗怎样在写景中寄寓感情?2.白居易在读了刘禹锡的《石头城》后曾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

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4 唐诗五首-石头城(市一等奖)

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4 唐诗五首-石头城(市一等奖)

《石头城》赏析赏析一: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

这些朝代,国祚极短。

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

《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川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都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

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

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

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

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

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

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

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白居易读了《石头城》一诗,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

”后来有些金陵怀古诗词受它的影响,化用它的意境词语,恰也成为名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14、唐诗五首《石头城》优质课公
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人刘禹锡。

(2)抓住诗歌当中的意象,分析意境,从而领悟诗中的情感。

(3)初步探讨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再加练习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咏史怀古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诗词已有一定的积累
3重点难点
抓住诗歌当中的意象,分析意境,从而领悟诗中的情感,并总结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4教学过程
1【导入】一、以音乐渲染气氛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唱出了多少历史的沉重与沧桑。

在古代诗词中,咏史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

在唐朝,咏史怀古诗辉煌的顶峰是中晚唐。

随着安史之乱的出现,唐王朝迅速由盛转衰,再加之往昔六朝朝兴夕败,隋朝短暂的辉煌等旧事,给诗人们的咏史怀古留下了更宽阔的天地。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石头城》。

2【讲授】了解作者
认知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中唐著名诗人,晚年有“诗豪”之称。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在湖南常德)司马。

元和十年(815年),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在广东连县一带)刺史。

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在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

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石头城的历史:
“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城,它前枕长江,后傍钟岭,壮丽险峻,位置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