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挑战与对策
新生代民工调查报告范文
新生代民工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背景及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了新生代民工。
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新生代民工调查。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对面采访的形式,共计调查了100名新生代民工,他们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年龄在18-30岁之间。
三、调查结果:1.性别比例不均衡: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民工中男性占比90%,女性占比10%。
这种性别比例不均衡对于女性民工来说存在不平等待遇的问题。
2.劳动条件艰苦:新生代民工普遍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长时间劳动易引发身体疲劳和受伤。
3.工资待遇低:尽管劳动强度大,新生代民工的工资待遇却普遍较低。
近70%的受访者表示月收入不超过3000元,生活水平较为拮据。
4.安全问题突出:调查显示,新生代民工普遍存在安全问题,工地事故频发,受伤和死亡的事故经常发生。
5.就业机会缺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新生代民工面临着就业机会的不足。
调查中有近60%的受访者表示找工作较为困难。
6.教育水平不高:新生代民工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只有20%的受访者拥有高中以上学历。
这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和晋升存在很大的困难。
四、调查意义及建议:1.平等待遇:要加强对女性新生代民工的保护,确保她们享受与男性同等的工资待遇和劳动条件。
2.加强劳动保护: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加强工地安全教育培训,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建立健全的赔偿机制。
3.提高工资水平:政府和企业应该提高新生代民工的工资待遇,确保他们的收入能够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4.推动教育发展:加大对新生代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5.减少城乡差距:在农村地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减少城乡差距,使农村劳动力不再涌入城市,同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因其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
另一方面,又因其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而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同时,他们所处的特殊人口年龄阶段又使其身上呈现出同龄青年共有的人格特征。
概括地说,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呈现出四大群体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
时代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大众传媒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他们能够更迅捷地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开放式的新思维,成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者、接受者和传播者。
发展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大多20岁出头,其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外出务工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绝大多数未婚,即将面临着结婚、生子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也必然要承接许多可以预见及难以预见的人生经历和变化;他们大多刚从校门走出3-5年,虽然满腔热情、满怀理想,但是,职业经历刚刚开始,职业道路尚处于起点阶段,在职业发展上也存在较大的变数。
双重性的体现:他们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同时兼有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
从谋生手段来看,靠务工为生,重视劳动关系、工作环境,看重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工人特征;但是受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的制度身份仍旧是农民,作为农民的后代,也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一部分农民的特质。
边缘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位于城市的底层,因此,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的农村青年,他们在完成初中或高中教育后来到城市就业。
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技能,且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相对较强,因此他们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例如户籍制度限制,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户籍制度限制。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无法在城市正式落户,缺乏与城市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取消户籍迁移限制,使农民工可以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农民工很难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例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推动建立一套适合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既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又能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可以推行个人账户制度,让农民工自己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从而享受到相应的待遇。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职业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
由于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异,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使他们能够从事更高级、高薪酬的工作。
也可以通过开展创业培训等活动,鼓励农民工创业,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新生代农民工还需要面对社会融入的问题。
由于长期在农村生活,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隔阂。
为了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可以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和社会适应培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也可以推动社会组织、社区等机构开展更多的活动,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相应的政策支持也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扶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例如提供住房贷款、创业扶持资金等。
也可以推行一些就业优先政策,给予农民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
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边缘性。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新生代农民工仍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中国的农民人口占了大多数,基本人口组成还是农民。
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目前已经达到将近一亿,在未来的近几十年,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还会继续增长。
二、新生代农民具有时代特色,也掌握了科学,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他们将会对社会发展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的成功机会,这种机会也呈现在新生代农民工面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普遍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充分洗礼,树立起了现代市场意识,个人责任感、风险意识、灵活性和适应性都大大增强;又受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冲击和塑造,工业文明的秩序感、计划性、时间观念和科层制原则都已在他们身上留下很深的烙印。
三、城市基础发展靠农民工。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很庞大,相对于其他体力劳动力(如城市的无业人员和一些流动群体等)而言,它不仅具有人数优势,而且它的工资要求和工作待遇更低,更愿意从事一些危险、有害、社会歧视严重的行业,所以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来说,它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
四、由我国的产业结构决定的。
中国目前是“世界工厂”,像富士康类型的代工工厂、加工企业、劳动密集型作坊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这种状况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有可能持续下去,因为企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不容易,也不是在几年内能够完成的。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新时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他们需要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城市规则,并通过市民化过程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农民工市民化目前仍面临着一些现状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主要包括:经济困境、法律保护不完善、社会融合不足三个方面。
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经济困境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一大挑战。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仍然存在问题,法律保护不完善导致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受到限制。
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与本地居民相隔离,社会融合度不高,限制了他们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交往,影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针对这些现状挑战,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要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就业环境,提高经济水平。
要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行为,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和生活权益。
要加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使农民工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还可以通过建立农民工市民化的评估和监测机制,对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制定更加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推动其实现市民化的目标。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比较明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只有充分发挥农民工市民化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特征、挑战与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挑战与市民化*刘传江(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教授)1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1.1 界定及背景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5年以来,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日益成为农民工研究领域的焦点。
作为一个社会学而非人口学的概念或群体,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或第二代农民工。
/80后农民工0备受关注的两个基本背景是: (1)当今我国农民工已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而是已经在内部结构产生了分化和变化,/80后0、/90后0农民工群体人数已经过亿,占农民工总数的六成以上,而且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因为年龄的原因逐渐退出城市劳动力市场和90后农民工陆续加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规模及其占农民工群体的比重越来越大;(2)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明显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对农村和城市有着不同于前辈的社会认知、认同度和工作生活期望值,从而导致他们新的个人行为导向。
作为一个规模与日俱增的年轻群体,他们会对城乡发展产生新的影响和挑战。
1.2 群体特征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群体特征的基本差异可以从其人口学的指标上得到体现。
为系统地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与英国Bristol大学地理学院王雯菲博士合作,于2008年12月对武汉市进城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状况进行了一次样本总量为1100人的问卷调查。
调查数据表明,两代农民工在家庭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在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务工经商经验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 (1)年龄。
调查样本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区间为16~29岁,均值22. 84岁,第一代农民工年龄区间为30~72岁,均值41. 12岁,两代农民工平均年龄差18. 28岁。
(2)性别。
中山大学课题组2006年对珠三角9市3084名农民工的调查比武汉1市的数据更有代表性,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女性占55. 6%,而第一代农民工女性只有37. 2% (蔡禾等, 2009: 387),转换成性别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比仅为79. 86,比第一代农民工的168. 82低88. 96¹,年轻女性在日用消费品加工业和服务业比男性具有明显的优势。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面临的新挑战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面临的新挑战◎冉清文 孙丹青 摘 要: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有自己新的特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二元结构,对新生代农民工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特点;挑战农民工作为一支没有城市户籍,却在城市生活工作的庞大群体,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就农民工队伍自身发展而言,老一代农民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减弱,所掌握的技术和技能过于陈旧,已经不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需要,大部分退出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舞台,而活跃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的大都是20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农民工,人们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
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正确认识、把握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至90年代,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
农民工就是户籍在农村,却远离农村和农业生产,在城市非农业部门从事工作的农民。
在城市的各行各业,都有农民工的存在;在城市各个角落,都有农民工的身影,而这些农民工的主体就是新生代农民工。
从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经历看,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出生于农村,生长在农村,在农村渡过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初中或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进行学习和深造,也没有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而是离开农村进城就业,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
这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大多数。
对他们来说,农村是他们的故乡,或许父母还在农村,对农村有一定的情感和留恋,总觉得自己的根在农村。
另一类是出生在城市或农村,却生长在父母打工就业的城市,在城市渡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在城市就业。
他们已经把自己融入城市,工作生活的城市就是他们的“故乡”。
一旦有人问及他们是哪里人,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说出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而不是自己的户籍所在地。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
进 城 农 民 工 的 成 长 过 程 是 一 个 不 断 变 换 和 重 新 建 构 新 的 社 会 联 系 和社 会 网 络 的 过 程 。为 了在 城 市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需 要 . 农 民工 必 须 学 会 与 社 区 、 民 打 交 道 。 交 往 的过 程 中 , 要 两 市 在 需 者 深 人 理 解 和 沟 通 。研 究 表 明 , 民工 的社 会 联 系 越 丰 富 , 农 他们 融 入 城 市 的 可 能 性 就 越 大 。但 是 , 于各 种 原 因 , 查 显示 实 际 由 调 上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的 交往 圈 子 大 多 局 限 在 亲 戚 、过 去 的 同 学 、 朋 友 和 现 在 工 作 的 同事 。 邻 居 、 统 城 市 居 民 的 交 往 都 非 常 少 , 与 传 他 们 交 往 的 圈 子 非 常 闭塞 。 由 于 缺 乏 与 城 市 居 民 的 交 往 , 得 使 他们 与城 市居 民 的误 会 、 阂 越 来 越 深 , 成 恶 性 循 环 。 隔 形
理 现 象进 行 了剖 析 。 结合 心 理 学的 知 识 , 社 会 的 角度提 出 了克服 新 生代 农 民 工 消极 心理 的对 策 。 从 [ 键 词 ] 生代 农 民工 ; 费观 念 ; 关 新 消 自我 效 能感 ; 主观 幸福 感
1 新 生代农 民工的特点
11 消 费 观 念更 加 开放 .
2. 不 满 心 理 3
一
代的 2. 42 %高 出 l 4个 百 分 点 。所 以 , 上一 代 大 多是 文盲 半 与
文 盲 的农 民工 相 比 . 生 代 农 民 工 受 教 育 程 度 相 对 较 高 。这 不 新
仅 使 得 他 们 具 有 一 定 文 化 知 识 .也 使 得 他 们 更 容 易 接 受 新 事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群体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而来的新型劳动大军,是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形态转型期的特殊利益群体。
经过30年改革历程的洗礼和市场机制力量的引导,他们已经成长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乡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新市民阶层的主要成员。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怏的持续发展,城镇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城镇新增劳动力增幅和绝对数趋于回落,城镇企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需求更加旺盛。
据调查,即使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外来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企业职工的主要来源。
2010年苏州市就业登记的农民工已达213万人,其中外来农民工168万人。
从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稀缺资源,他们渴望改善劳动权益和生活保障状况,提升思想文化和劳动技能素质,全面落实精神文化权利和社会民主权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从个人发展愿景和社会身份定位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唯一出路是城镇新市民和产业工人的重要成员,同时既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xx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者。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在农村出生、成长的年轻劳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队伍逐渐呈现出新老交替的态势。
他们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创业意愿。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以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是非常不平衡的。
一方面,一些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进修学习、自学等方式提高了自身素质,积极融入城市社会,取得了较好的就业或创业机会。
仍然有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处于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岗位,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享受到同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他们面临的社会认同感不足。
由于与城市居民的习俗、思维方式、社会地位等存在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遭遇歧视和排斥。
他们面临的职业发展困境。
由于技能短缺、知识水平较低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往往无法在城市中找到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工作。
他们面临的财务压力较大。
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较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往往难以满足日常开销,无法改善生活质量。
针对上述挑战,应采取以下对策,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更多的实用技能,提高竞争力。
加强职业教育与实践结合,让他们有机会实践所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福利问题,缩小城乡差距。
政府应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投入,确保他们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
应破除户籍制度的限制,实现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平等待遇,使他们有机会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加强社会融入与多元文化交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政府可以开办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提供机会让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深入交流,增进相互了解。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有哪些特点,面临哪些问题,政府能做些什么?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有哪些特点,面临哪些问题,政府能做些什么?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新生代农民工有的就出生在城市,他们的根已经不在农村,有的从小在农村受过一定的教育,相当一部分是高中毕业,他们对农村的背离更加决绝,对城市则更加渴望。
但是现实却像一堵墙挡在他们面前——他们并不属于城市。
户籍、就业、福利和保障,还有别人看待他们的眼光,这给他们贴上了一个无形的标签:农民工——当了工人的农民,但依然是个农民。
这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显著特点。
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1.心理情绪问题(1)自卑心理;农民工因为没有城市户口,所以在就业、生活、医疗、教育等许多方面与城里人隔着一条人为的然而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种身份差别而导致的不平等容易使农民工产生自卑心理。
(2)失衡心理和焦虑情绪;城乡居民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反差,使得农民工在心理上有一种政府的疏离感,感到自己过多地承受了改革的代价,是改革中的吃亏受损者,容易产生失衡心理和对政府、社会的失望、埋怨情绪。
(3)压抑心理和怨恨情绪;农民工的过客心理使得他们对城市缺少归属感和责任感。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工经常受到个别城市居民的不公正对待。
直接伤害了农民工的自尊心,从而容易产生农民工与城里人的对立怨恨情绪。
2.社会保障问题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大方面来说,农民工都没有得到应有完善的保障,社会保障问题也会使农民工危机意识加重,从而影响农民工心理,导致一系列随之而生的社会问题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问题的方法1.政府应切实履行其社会职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阀”。
而大多数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为借口,以平均低于第三世界的工资水平来支付他们的劳动报酬,使他们无法在城市中安家生活,漂泊徘徊于城市与农村之间,过着无根无助、家庭分离、父母无人照顾、孩子缺少关爱的没有尊严的生活。
在这方面,政府的社会职能缺失。
政府应该切实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关爱这些农民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譬如提供大量的廉租房、为农民工解决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险,为其子女提供和城市居民子女一样平等的教育机会等。
新生代农民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情况和问题。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70%以上的农民工属于新生代农民工。
这个群体由于年龄相对较轻,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的特点和问题与之前的农民工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有必要更加关注和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
在过去,农民工大多数是辍学或者只完成了初中的学业,然而现在农村的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大部分都完成了高中甚至是大学的学业。
这也意味着,他们具备了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工作环境,提高职业竞争力。
其次,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更好的社会保障。
这个群体很多人初次进城打工,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
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和执行,确保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注重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交流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和行业。
最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也面临着一些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问题。
由于大部分农民工工作环境较差,工时长、工资低等问题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健康的就业环境。
同时,加强住房和生活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总之,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既是农村发展的希望,也是城市经济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
我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生活和工作将会越来越好,他们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民工群体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更是展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显著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指出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年龄在 16 周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他们在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老一辈农民工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从成长环境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对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他们没有经历过老一辈农民工所经历的艰苦生活。
这使得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期望更高,更注重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接受了更多的教育。
相比老一辈农民工,他们中的许多人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接受了高中、职业技术教育或高等教育。
这使得他们具备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对工作的技术含量和发展空间有了更高的要求。
就业观念上,新生代农民工不再仅仅满足于为了赚钱而从事艰苦、危险的体力劳动。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有技术含量、能够提升自身能力和发展空间的工作。
他们渴望在城市中获得稳定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不再将自己仅仅视为城市的过客。
同时,他们对工作的选择更加自主和灵活,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盲目跟从同乡或亲友的选择。
在生活方式上,新生代农民工更加追求与城市居民相似的生活方式。
他们熟悉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娱乐和社交。
他们注重个人形象和时尚,消费观念也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在城市中,他们愿意参与各种文化活动,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在城市中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
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面临较大的压力,也影响了他们的归属感和稳定性。
在职业发展方面,尽管他们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在一些行业和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对农民工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限制了他们的职业晋升空间。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作者:李建华郭青[2011-05-16 08:21:12 ] 本篇文章被330人阅读共有0条评论,显示0条.cn/detailInfo.jsp?id=96545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农民工问题是个战略问题,将伴随我国现代化的全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开始,农民工群体的特征和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目前,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已逐步占据农民工群体的多数,由于其行为特征与上一代存在差异而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这个说法。
总体看来,目前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多是从代际角度出发,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2010)将新生代农民工界定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根据统计局公布数据,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总数在1亿人左右,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
从人口组成结构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包括两类人,一是出生在农村、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城市就业的人群;二是随外出打工父母在城市长大的农民工子女。
随着上一代农民工的逐步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当前农民工大军中的主体力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主要需求,作者在上海、四川等地进行了相关调研,主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拖着拉杆箱来的和当年扛着蛇皮袋来的还是一种人”(唐仁健,2010),此语道出了两代农民工的差异。
王春光( 2001)认为农村流动人口已经出现代际间的变化,他们不仅在流动动机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在许多社会特征上也很不相同。
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不仅拥有比父辈当年更为优厚的物质条件,而且伴随着时代变迁,他们在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也表现出与其父辈完全不同的社会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生代农民工是指近年来进城务工的年轻农民工,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技能,但在城市就业时却面临着诸多困难。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存在的技能培训问题,本文将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就业压力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就业,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难等问题。
2. 技能匹配不足: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城市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导致他们在城市就业时面临技能不足的困境。
3. 缺乏职业培训机会:相比于城市居民,新生代农民工往往缺乏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无法提升自身职业技能,这也成为他们在城市就业中遇到的问题之一。
4. 收入水平较低:由于技能匹配不足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往往偏低,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
5. 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在城市就业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往往面临着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的问题,晋升、加薪等方面受到限制。
二、对策分析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适应城市就业需求。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好的教育基础。
3. 创新培训机制:政府和企业可以探索建立新的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灵活的培训选择。
4. 加强就业服务:政府可以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信息咨询,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就业市场。
5. 提高收入水平: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薪酬保障和福利待遇改善力度,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回报。
6. 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政府和企业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鼓励他们提升技能,提拔优秀人才,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主要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一)成长环境得天独厚。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生活条件优越,经受挫折较少,心智不太成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思想起伏较大。
(二)农业生产知之甚少。
新生代农民工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宠爱,很少到田间地头进行劳动生产,不精通农业生产,对土地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对农村没有依恋之情。
(三)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多半接受了初中、高中、中专教育甚至大学教育,有相当的文化知识。
(四)价值取向多元化。
因电视、手机、网络等的普及,人口流动加快,信息共享全球化,各种思潮此起彼伏,相互影响,使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多元化。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合同签订率低、部分岗位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社会保障参保率低等权益保障的缺失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与单位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
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很低,与其他年龄段的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情况没有显著差异。
(二)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大工作压力、对收入的满意度较低由于平时工作的强度比较大需要经常加班,使得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承受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当前收入水平的满意度低。
实际上,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本身知识技能的现实水平和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较高预期之间的矛盾。
(三)在身份认同上处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尴尬境地,缺乏幸福感,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健康和心理疏导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在身份认同上,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尴尬境地。
当新生代农民工感受到与城市人群生活和地位有差距时,逆反心理和苦闷情绪会更加强烈。
(四)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在未来的打算上,接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也称第二代农民工,在当前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的劳动群体,但同时也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这一群体的参与,但其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现,正视问题的存在并积极探寻解决之道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维权特点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
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这一新生群体的高度关注。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划分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也称第二代农民工,目前全国约1亿人。
新生代民工有76%未婚;基本上没有务农的经历,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外出的,甚至连基本的农业常识都缺乏;从动机上看,他们基本上不是基于“生存理性”外出,而是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及进城目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与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民工潮”有密切的关系。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出现三次“民工潮”,第一次“民工潮”以乡镇企业为就业的目的地,体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特点。
第二次“民工潮”目的地虽是城市但由于由于户籍制度以及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结果,城市对农民工“经济吸纳,社会排斥”,农民工处于城市的“边缘”位置。
因而,前两次农民工大范围的移动并未将他们真正带入城市。
伴随香港回归,港澳台制造业开始向广东大规模转移,廉价的劳动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也使中国沿海地区成为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重点承接地,第三次“民工潮”将更多的农民工带入了城市,改变了其生活方式及态度。
这一批80、90后的年轻人接受过较高的教育,从学校走出后直接走进城市参加工作,几乎没有从事过农业劳动。
鉴于此种因素,他们进城动机与目的也与父辈大有不同,以赚钱为目的的比重大大下降。
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境与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境与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一)受教育程度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高。
根据抽样调查, 1986年农村外出劳动力中,小学教育水平占37. 2% ,初中占2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劳动力中,初中水平的比例上升到50%以上,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1另有调查数据显示, 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 9% , 比老一代的24. 2%高出14个百分点。
从数据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普遍享受了义务教育政策,所以,其所受到教育的程度有所提高,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完成了义务教育,更有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社会开放程度加深,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容易获取知识、信息,更容易地了解国家、社会情况,使其在进入城市进行工作时,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具有目标性和目的性。
同时,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所加强,与老一代农民工相对比,他们更容易接受和适应社会的变化,更快地进行社会化。
同时,教育程度的提高,提高了其对职业的期望,也加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
这导致其在寻找职业之时,更加注重薪酬的高低,自我权益的保护,更加关注自我的实现。
(二)女性比例增高,年龄集中并普遍较低。
根据《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中所调查的结果表明,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比例从在第一代农民工总数的34.3%,提高到现在在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的53.9%。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状况也发生了改变。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分布集中,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中的统计数据表明,外出农民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38岁之间,其比例占整个外出农民工的89.2%。
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45.9%,平均年龄为20.8岁,标准差为26岁。
2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22岁之间,年龄相对集中。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概述:
本文档旨在全面分析和探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包括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等方面。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将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和建议,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
1、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与特点
1.1 定义
1.2 特点
2、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农村经济转型
2.2 农村教育与就业机会的不平衡发展
2.3 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
3、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带来的影响
3.1 社会影响
3.2 经济影响
3.3 政治影响
4、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4.1 教育优先,提升农村人才素质
4.2 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4.3 创新农民工转岗培训机制
4.4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5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附件:
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相关统计数据、调查问卷等资料。
附件
内容详见正文所附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新生代农民工:指21世纪以来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年龄多在20-35岁之间,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技术能力。
2、农村经济转型:指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转
变的过程,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升级、农业科技进步
等方面的变革。
3、城市化进程:指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面积比例不断扩大的过程,包括城市化率的提高、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等。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一部分,与传统农民工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工资拖欠、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不足等基本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同时,由于具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和新诉求,新生代面临的问题又有其特殊性。
(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据公安部2007年的调查,按照自身收入水平,有74.1%的农民工愿意承受的购房单价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有19%愿意承受3001-4000元之间的单价,愿意承受4000元以上的只有6.9%。
然而,据调研,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及以下城镇,在农民工集中流入的东部沿海地区,即便是小城镇的房价也远远超过了3000元/平方米。
例如,东莞市当前的房价已经接近6000元/平方米,即使房价相对较低的沙田镇和常平镇,房价也在3500元/平方米以上,大多数建制镇的均价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
对比农民工所能承受的房价与现在农民工流入集中地的房价,可以推断,如果按照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假定他们的工资增速能够赶上房价的涨速(目前来看这一假定基本上不成立),按照商品价购房,新生代农民工中最终能够实现在务工地城市购房定居梦想的比例也不会超过10%。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网发布的信息,2009年城市劳动力市场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需求占总需求的60.2%,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的需求仅占39.8%。
然而,据当前已有的调查数据综合判断,当前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三成左右。
同时,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专、职高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这部分占总需求的56.6%,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这部分人只有二成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挑战与市民化*刘传江(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教授)1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1.1 界定及背景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5年以来,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日益成为农民工研究领域的焦点。
作为一个社会学而非人口学的概念或群体,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或第二代农民工。
/80后农民工0备受关注的两个基本背景是: (1)当今我国农民工已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而是已经在内部结构产生了分化和变化,/80后0、/90后0农民工群体人数已经过亿,占农民工总数的六成以上,而且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因为年龄的原因逐渐退出城市劳动力市场和90后农民工陆续加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规模及其占农民工群体的比重越来越大;(2)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明显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对农村和城市有着不同于前辈的社会认知、认同度和工作生活期望值,从而导致他们新的个人行为导向。
作为一个规模与日俱增的年轻群体,他们会对城乡发展产生新的影响和挑战。
1.2 群体特征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群体特征的基本差异可以从其人口学的指标上得到体现。
为系统地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与英国Bristol大学地理学院王雯菲博士合作,于2008年12月对武汉市进城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状况进行了一次样本总量为1100人的问卷调查。
调查数据表明,两代农民工在家庭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在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务工经商经验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 (1)年龄。
调查样本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区间为16~29岁,均值22. 84岁,第一代农民工年龄区间为30~72岁,均值41. 12岁,两代农民工平均年龄差18. 28岁。
(2)性别。
中山大学课题组2006年对珠三角9市3084名农民工的调查比武汉1市的数据更有代表性,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女性占55. 6%,而第一代农民工女性只有37. 2% (蔡禾等, 2009: 387),转换成性别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比仅为79. 86,比第一代农民工的168. 82低88. 96¹,年轻女性在日用消费品加工业和服务业比男性具有明显的优势。
(3)文化程度。
新生代农民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平均为9. 75年,第一代农民工受正规教育年限平均为8. 03年,相差1. 72年。
第一代农民工中,从未上过学、上过扫盲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高/技校、大专及以上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 3%、0. 8%、25. 4%、50. 2%、15. 8%、2. 2%、1. 1%,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依次为0. 5%、0. 3%、7. 8%、57. 1%、20. 3%、9. 9%、4. 2%,第一代农民工中从未上过学、参加扫盲班以及仅上过小学的人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新生代农民工,而新生代农民工中念过初中、高中、中专/职高/技校、大专及以上的人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
(4)婚姻状况。
新生代农民工已婚比例35. 3%,未婚人数比例为63. 9%,而第一代农民工未婚比例只有2. 8%,在婚比例高达94. 1%。
新生代农民工未婚比例远远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固然和其年龄有关,但也有其它原因: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婚恋观念上更接近于市民,早婚早育的思想逐渐淡化;他们对未来有着更高的预期,自我发展愿望强烈,一般不愿提早步入婚育阶段;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既不愿回到农村,在城市又尚未站稳脚跟,婚育问题提不上日程。
(5)收入情况。
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年收入均值为24657. 33元,第一代农民工家庭年收入均值为21202. 74元。
从收入来源看,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无论在农业收入、务工经商收入、转移性收入还是财产收入方面,均值都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家庭。
但在政府发放的各类补助方面情况相反。
(6)务农经历。
第一代农民工有比较丰富的务农经验,平均务农时间为11. 94年,而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或缺乏务农经验,平均务农时间只有2. 15年,相差近10年,且有38%的人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刘传江、程建林,2008)。
1.3 行为导向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及其成长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前者在行为导向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具有诸多方面的新变化:(1)职业分布。
尽管两代农民工都是体力劳动者,而且就业单位性质和劳动环境没有本质区别,但上述问卷调查结果还是清楚地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微妙的新变化:农民工就业单位/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主要为包工队、个体经营户以及民营企业,第一代农民工的比例分别为40. 1%、28. 6%、11. 8%,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依次为32. 8%、33. 1%、19. 3%。
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自主创业或到比包工队有发展空间的民营企业。
(2)劳动强度。
每周工作7天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72. 5%,明显低于第一代农民工的85. 5%;每天工作10小时及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占50. 4%,低于第一代农民工的55. 4%。
新生代农民工每周平均工作66小时,低于第一代农民工的68. 1小时。
尽管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强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雇主安排的,但农民工在一定程度上有选择用人单位和是否同意加班的权利,因此,以上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年轻力壮的新生代农民工吃苦耐劳程度低于平均年龄超过41岁的第一代农民工。
(3)社会身份的自我认同。
新生代农民工中认为自己是城里人的比例比第一代农民工高4个百分点。
在认为自己不是城里人并占多数的农民工中,第一代农民工认为/户口身份0是限制自身没有成为城里人的首要原因,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则认为/在城里很难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0是自身没有成为城里人的首要原因。
这不仅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城里人的社会身份的认同感在提高,而且他们中更多的人还认为不是外在的户口状况而是/隐性户籍墙0成为他们转变社会身份的最大障碍。
(4)城市适应。
第一次外出时对城市生活的适应程度,新生代农民工回答/比较适应0的比例(53. 5% )和/非常适应0的比例(6. 5% )都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分别为50. 1%和3. 6% )。
和第一次外出时对城市生活的适应程度相比,对现在城市生活的适应程度,两代农民工回答/比较适应0、非常适应0的比例都上升,但回答/非常适应0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29. 6% )依然高于第一代农民工比例(25. 9% )。
数据既反映新生代农民工较之第一代更好的城市适应能力,也反映他们对城市生活和市民身份更为强烈的向往。
(5)城市融入。
在回答/你与城里同事的关系如何0时,新生代农民工回答/很好0的比例(32. 7% )和/比较好0的比例(38. 2% )都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分别为29. 5%和33. 6% )。
在回答36 在回答/您来武汉后,有没有到本地人家里做过客0时,回答/有0的第一代农民工占27. 8%,新生代农民工占32. 3%。
在回答/您有几位本地的朋友0时,回答无的第一代农民工占56%,有1~5人的占31%, 6人以上的占12. 8%,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相应比例依次为50%、32%和18%。
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有更好的城市融入能力,也反映他们对城市生活和市民身份更为强烈的向往。
(6)未来打算。
在被问及预计在武汉的居住时间时,选择/可能的话就在武汉安家住下去0的新生代农民工达94. 6%,比第一代农民工高6个百分点。
有关该问题,在表示/有具体年限0的剩余调查对象中,预期在武汉居住1~5年的第一代农民工占60. 0%, 6年及以上的第一代农民工占40%,而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应比例分别为95. 2%和4. 8%。
在/您是否愿意成为城市居民0的问题时,与第一代调查者相比,第二代调查者更期待成为城市居民(58% VS 53% )而不是打算将来回老家(13% VS 21% )。
(7)社会团体参与率。
新生代农民工中加入老乡会、读书会、社区组织、工会组织、团组织和城市生活派对的累计比例为22. 9%,即超过1/5的新生代农民工参加了上述团体,而第一代农民工的累计比例只有9. 7%,不到1/10,参与率相差1. 3倍。
新生代农民工对参加社会团体更为活跃,除团组织的参加情况与年龄有关以外,均反映他们更有意识地为自身的全面市民化做出努力,如加入2期5人口研究6编辑部新生代农民工:特征、问题与对策37 老乡会可以弥补在社会资本方面的不足,加入读书会可以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加入社区组织和城市生活派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加入工会组织则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8)学习倾向。
在回答/在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你通常做什么0时,回答/经常自己看书/学习0的新生代农民工占33. 8%,/经常上学0或/上网0的新生代农民工占37. 1%,而第一代农民工的相应比例只有24. 7%和6. 4%。
此外,在回答/您觉得当前最需要学习的是0时,回答/没想过0的新生代农民工占11%,比第一代农民工低10个百分点。
这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更强的学习倾向,意味着在市民化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于人力资本尤其文化程度方面原本起点就较高,后期的提升趋势也将更快。
(9)进城打工的原因。
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出来务工,除了和第一代农民工相同的考虑赚钱的因素外,更考虑把出来务工作为改变生活状态和人生道路的一种途径,其动机具有经济型和生活型并存的特点(罗霞、王春光, 2003)。
近年来农民工进城的主要动因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农村推力0是第一代农民工外出的首要,而/城镇拉力0则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的第一动因。
(10)平等和维权意识。
第一代农民工外出打工及其劳动供给的参照系是老家农村,只要打工比老家种田划得算,他们即愿意打工。
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对剥削感较强,他们比较的参照系是本地工人的收入福利。
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也比第一代农民工强,当他们发现过低的工资水平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时,就考虑/用脚投票0以表达他们对与城市工人/同工不同酬0、自身价值得不到肯定和实现的不满情绪。
他们渴望得到同等的/国民待遇0,包括平等的就业权、社会保障权、权益维护权、教育和发展权(特别是子女的受教育权)、政治参与权以及意见话语权等。
综上所述,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差异是多方面甚至是全方位的,主要的特征和差异集中表现在表1中所总结的6个大方面和16个小方面。
2 新生代农民工引发的社会问题与挑战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从农民工群体分化中的一个城市外来型的过度性群体,存在着一些自身所独有的新问题,对其自身或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2.1 社会认同呈/内卷化0趋势,融入城市面临障碍新生代农民工虽然身处城市,却由于社会身份、经济地位等因素的约束,使得他们的交往主要限于/老乡0、/熟人0等内群体,难于与城市居民进行全面的社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