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庖丁解牛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7课《庖丁解牛》(含答案)
第17课 庖丁解牛学习目标 1.领会《庄子》散文以故事说明道理,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的特点。
2.学习《庄子》散文生动活泼,如同行云流水的文笔。
3.细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中出现的成语,探讨本文除用以说明养生外,还包含什么道理。
【诗海拾贝】读庄子 白居易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
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①。
注 ①无何乡:《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无何乡即无何有之乡,原义为没有任何东西的地方,后用以指空想的或虚幻的境界,常用以咏梦。
赏析 七绝《读庄子》是作者任江州司马时的作品。
诗的前两句是:“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
”全诗意思是说,我从京都远谪异地,怪自己未看透官场的积弊,内心并不感到忧伤;我读了庄子知道自己何以处这种境况,苦闷时就以过恬淡闲适的生活来自解。
自我解嘲,无可奈何,言无忧伤,却含愤怨,委婉言情,蕴含深沉,耐人寻思。
【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周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偏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其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今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
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
二、背景简介《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
课件6:第17课 庖丁解牛
点评:这一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作者从绘形和 摹声两个方面,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庖 丁解牛的高超技术写得出神入化。这一段句式整齐, 把解牛场面写成了一首劳动交响曲,一首劳动的赞 歌。
作者描写解牛的场面,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五 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 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艺术化、舞蹈化 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接着 作者侧重描摹庖丁解牛进刀时发出的声音,用了两 个拟声词——“砉”“鱣”,又对这两种声音用了两个比 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 出庖丁解牛动作的节奏感,展现出一个至高的境界。 庖丁解牛的场面,使人可感、可见。
第17课 庖丁解牛
庄子
新课助读
庄子(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蒙(今河 南商丘)人,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庄子对当时 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 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他的散文善 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构思巧妙,描绘生动,想象奇特,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 极大的影响。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 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这种消 极颓废的处世之道,理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其实这 不是庖丁解牛经验本身所固有的,而是道家用此来 宣扬其人生哲学。今人则可以从故事本身所反映的 客观内容得到有益的启示。从故事中我们也许能得 到这样的启示:只有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客观事 物,才能掌握科学规律。
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译文:我提刀站立,环顾四方,觉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把刀子拭擦干净,收藏起来。 点评:这几句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悠然自得、心满 意足的神态动作。所谓“四顾”是示意观赏的人看一 看自己的“神技”。寥寥数语,一副自得意满的神态 跃然纸上。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导学案
第17课庖丁解牛导学目标 1.掌握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3.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背景解读庄子生活的年代,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本文体现了庄子主张养生之道的思想。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学校与科举(二)(1)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有才德、办事廉正、孝顺父母的人。
(2)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3)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4)古代科举考试:院试,考秀才,参考者是童生,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主考官是学政;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5)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隋炀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2.通假字(1)砉然向.然(“向”通“响”,声响)(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3)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此指拭擦)(4)批大郤.(“郤”通“隙”,空隙)(5)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支脉)3.古今异义(1)依乎天理..古义:此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2)虽然..,每至于族古义:两个词,虽,虽然;然,这样今义:连词,多与“但是”连用,表转折(3)视为止,行为..迟古义:行,动作;为,因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4)因其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5)吾见其难为..古义:难解今义:使人为难(6)所见无非..牛者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副词,只,不外乎(7)奏.刀马砉然古义:进今义:演奏,奏乐(8)乃中《经首》之会.古义:节奏今义:能,善于;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1)足之所履.(名词作动词,踩)(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名词作状语,年,每年;月,每月)(3)而刀刃者无厚.(形容词作名词,厚度)(4)视.为止,行.为迟.(“视”“行”,动词作名词,视,目光;行,动作。
《庖丁解牛》注释、翻译【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注释、翻译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庄子·养生主》。
庖丁,名为“丁”的厨师。
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
②【文惠君】即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
③【所触】接触的地方。
④【履】踩。
⑤【踦(yǐ)】支撑,接触。
意思是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⑥【砉(xū)然向(xiǎng)然】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
向,同“响”。
⑦【奏刀騞(huō)然】进刀时发出“騞”的声音。
奏,进。
騞,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
⑧【中(zhòng)音】合乎音律。
⑨【合于《桑林》之舞】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
《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⑩【乃中《经首》之会】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
乃,又。
会,音节、节奏。
⑪【盖(hé)】同“盍”,何、怎么。
⑫【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⑬【进乎技矣】超过技术了。
进,超过。
技,具体的操作技术。
⑭【无非牛者】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
意思是跟一般人所见的一样。
⑮【未尝见全牛也】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
这是说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
⑯【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
臣,庖丁自称。
遇,接触。
⑰【官知止而神欲行】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意思是,解牛时可以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
官知,感官的知觉,这里指视觉。
神欲,精神活动。
⑱【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⑲【批大郤(xì)】击入大的缝隙。
批,击。
郤,同“隙”,空隙。
⑳【导大窾(kuǎn)】顺着(骨节之间的)空处进刀。
导,顺着、循着,这里指引刀而入。
窾,空。
㉑【因其固然】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
㉒【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
意思是,用刀的技术高超,从不经过使刀口钝折的地方。
技,应是“枝” 字,指支脉。
《庖丁解牛》ppt课件
顺应规律 避开尖锐矛盾 选更好走的路
“养生之道”: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 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 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养生主》总论: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 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 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 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 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 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牛体的自
引导,引
然结构 击
刀进入
依照
脉络相连之处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 肯綮之未
庖丁的经历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只有拥有了长期专注做一件事的经历,洞悉事物的内在 规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获得精湛的技艺。
可这和君主的养生之道有何关联?
喻体 刀 牛
解牛之道 喻体特点
十九年若新 筋骨交错
本体 人 社会
解牛
依乎天理:按照生理规律 批大郤:避开硬骨
处世
导大窾:顺着空隙
养生之道 本体特点
奏刀騞然 (助词,象声词词尾) 因其固然 (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怵(chù)然为戒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乎”字的用法和意义
• 技盍至此乎?(语气词,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
• 进乎技矣 (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译)
• 依乎天理
(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 《 庖丁解牛》原文 作者简介 译文 背景 主题 鉴赏
【原文】庖丁解牛《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作者简介】《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
《庄子》对工具理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
《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
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
【译文】有个名叫丁的厨师给文惠君宰牛。
他的手接触的地方,肩膀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盖顶住的地方,都哗哗地响,刀子刺进牛体,发出霍霍的声音。
没有哪一种声音不合乎音律:既合乎《桑林》舞曲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
文惠君说:“嘿,好哇!你的技术怎么高明到这种地步呢?”厨师丁放下屠刀,答道:“我所喜好的,是‘道’,它比技术进一步了。
《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译
《庖丁解牛》先秦.庄子一、本篇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二、文章翻译:庖丁正在为文惠君解剖牛,他的手触碰的地方,肩膀依靠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盖顶撞的地方,都发出清脆的声音。
他下刀的声音和节奏,无不符合音乐的节拍。
他的动作似乎与《桑林》舞曲的节奏相吻合,又好像符合《经首》这首曲子的旋律。
文惠君说:“啊,太棒了!技艺竟然能达到这种地步吗?”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技艺,而是更深层次的‘道’。
最初我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完整的牛。
三年后,我就不再看到完整的牛了。
现在,我解剖牛时,是用心灵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看。
我遵循自然规律,找到牛身体中天然的缝隙,顺着这些缝隙下刀。
我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不需要刻意去想如何下刀,更何况是大骨头呢!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次刀,因为他们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次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
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解剖了数千头牛,但刀刃还像新磨过的一样锋利。
牛的关节之间有空隙,而我的刀刃几乎没有厚度;用几乎没有厚度的刀刃进入有空隙的地方,刀刃转动起来自然有余地。
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刀刃还像新磨过的一样。
课时作业9:第17课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导:引导 C .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D.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苛政猛于.虎也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而.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常以.身翼蔽沛公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视为止,行为..迟 B .虽然..,每至于族 C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D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4.下列对文章第三自然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 .庖丁技巧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 .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 .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A.良庖岁更刀,割也B.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C.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
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
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
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庖丁解牛》精华版ppt
1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解牛,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因为看到那里很难下刀,目光集中到一点,动作因为这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因为这举目四望,因为这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1
把课文当成《庖丁论人生》,那你能从文中读到了哪些人生道理?
2
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谈谈课文中的语句能教给我们怎样的道理。
学子悟道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臣以神遇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以无厚入有间——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 善刀而藏之——
(运用规律)
(不懂规律)
目有全牛
01
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
目无全牛
02
(认识规律)
游刃有余
03
“三年之后” ——
“方今之时” ——
解牛的三个阶段
“始臣之解牛之时”——
目有全牛
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
“所见无非全牛也”
“未尝见全牛也”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不懂规律)
《庖丁解牛》详解详析
庖丁解牛《庄子》【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其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其著书《庄子》被称为《南华真经》。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意出尘外,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
【翻译理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有一个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páo)丁:名丁的厨工。
先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
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踦(yǐ):支撑,接触。
这里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牛。
砉(xū)然:象声词。
皮骨相离的声音。
向:同”响“。
騞(xū)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
会:指节奏。
以上两句互文。
嘻:赞叹声。
:同“盍(hé)”,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庖丁解牛》ppt课件
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
就小文心惠翼君翼曰地提:高“警善惕哉,视!力吾因闻为庖这丁个而之凝言视,不得动,养动生作焉也。因此”缓慢下来,动
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 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然后)把 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朝三暮四 有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实喂猴子,他跟猴子说, 早上给每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 的猴子听了都急了;后来他又说,早上给四个 ,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就都高兴了(见于 《庄子·齐物论》)。
从整体出发看人的一生,每个人得到的都是差不多的,有的人年 轻时拿多了点,有的人年迈时多拿点,总体上是一样的。
文惠君曰:“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 何,怎样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 的)技术怎么会达到这种程度呢?”
放下
天道,自然的规律
超过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
的
取独
不曾
介词,同“于”,比
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
用
接触
感官的知觉
文惠君曰:“善哉!吾 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懂得,得到
养生之道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 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第一部分(首段):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突出庖丁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 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三
研读文本
欣赏“解牛之美” 探究“解牛之道”
《吕氏春秋》
(精选)庖丁解牛
第17课庖丁解牛(尖子班)第一课时探究1.古今异义。
(1)所见无非..牛者古义:﹍﹍﹍﹍﹍﹍﹍﹍﹍﹍﹍﹍﹍今义﹍﹍﹍﹍﹍﹍﹍﹍﹍﹍。
(2)依乎天理..古义:﹍﹍﹍﹍﹍﹍﹍﹍﹍﹍﹍﹍﹍今义﹍﹍﹍﹍﹍﹍﹍﹍﹍﹍。
(3)虽然..,每至于族古义:﹍﹍﹍﹍﹍﹍﹍﹍﹍﹍﹍﹍﹍今义﹍﹍﹍﹍﹍﹍﹍﹍﹍﹍。
(4)视为止,行为..迟古义:﹍﹍﹍﹍﹍﹍﹍﹍﹍﹍﹍﹍﹍今义﹍﹍﹍﹍﹍﹍﹍﹍﹍﹍。
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
(1)良庖岁.更刀:﹍﹍﹍﹍﹍﹍﹍﹍﹍﹍﹍﹍﹍﹍﹍﹍﹍(2))族庖月.更刀:﹍﹍﹍﹍﹍﹍﹍﹍﹍﹍﹍﹍﹍﹍﹍﹍﹍(3以无厚..入有间:﹍﹍﹍﹍﹍﹍﹍﹍﹍﹍﹍﹍﹍﹍﹍﹍﹍(4)岸上赤.而壁.立﹍﹍﹍﹍﹍﹍﹍﹍﹍﹍﹍﹍﹍﹍﹍﹍﹍4.翻译句子。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总结一、中心主旨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问题迎刃而解。
二、写作特色1.艺术夸张与细腻描写相结合,写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叙述描写形象逼真,意蕴深厚,语言准确生动流畅,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20-21版:第17课 庖丁解牛(步步高)
第17课庖丁解牛《庄子》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以及介宾短语后置句。
2.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理解其中“道”的内涵。
3.赏析本文塑造形象的手法。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踩),膝之所踦.(支撑,接触。
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合乎)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副词,又)中《经首》之会.(节奏)。
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庖丁解牛之妙。
(第二段)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通“盍”,何,怎样)至此乎?”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惠君提出疑问。
(第三段)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超过)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耳眼等器官的感觉,这里指视觉)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指..郤.(击入大的缝隙),导大窾,因.(依照)其固然牛体本来的结构),技经肯.(骨间的肉)綮.(结合处)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众)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磨刀石)。
彼节者有间.(间隙),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很宽绰的样子)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象声词。
骨肉离开的声音)然已解,如土委.(卸落)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通“缮”,修治。
这里是拭擦的意思)刀而藏之。
”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庖丁自述解牛之道。
课时作业10:第17课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肩之所倚.(y ǐ) 莫不中.音(zh òn ɡ)B .砉然向.然(xin ɡ) 技经肯綮.(q ìn ɡ)C .批大郤.(x ǐ) 岁更.刀(ɡēn ɡ)D .导大窾.(kun) 发于硎.(x ín ɡ)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解:剖开,分割B .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弃C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进:过,超过D .如土委.地 委:卸落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B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C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D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视为.止,行为迟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因.人之力而敝之D.⎩⎪⎨⎪⎧ 刀刃若新发于.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良庖岁.更刀岁:每年,名词作状语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名词活用作动词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以无厚.入有间厚:形容词,与“薄”相对6.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A.良庖岁更刀,割也B.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C.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课时作业12:第17课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导:引导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D.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答案B解析导:顺着、循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奏刀然,莫不....中音 B.因其固然C.虽然,每至于..族 D.所见无非..牛者答案A解析B项古义:本来(的结构)。
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C项古义:到了。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D项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
3.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B.视为止,行为迟(被动句)C.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句)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省略句)答案B解析“为”解释为“因为”,“为”的后面省略了“之”(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2)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间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3)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的地方而集中在一点,动作也因此缓慢下来。
课时作业13:第17课 庖丁解牛
第17课庖丁解牛(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所踦.(yǐ)硎.(xínɡ)怵.然(chù)B.(huā) 砉.然(huò) 向.然(xiǎnɡ)C.大郤.(xì) 大窾.(kuǎn) 然(huò)D.中.音(zhònɡ) 肯綮.(qìnɡ) 庖.丁(páo)答案 B解析“”读huō,“砉”读huā。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良庖岁.更刀岁:每年,名词活用作状语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名词用作动词C.以无厚.入有间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D.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德:恩德,名词答案 D解析德:名词用作动词,感激。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A.良庖岁更刀,割也B.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C.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答案 A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
B项,宾语前置,即“未尝技经肯綮”。
C项,省略句,“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D 项,宾语前置,“是以”即“以是”;状语后置,“发于硎”应是“于硎发”。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
B.虽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答案 D解析 A.古义:行,动作;为,因为。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B.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C.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苛政猛于.虎也 C.⎩⎨⎧而.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而.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常以.身翼蔽沛公 答案 D解析 A.介词,替/介词,被。
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
本文整理了《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1《庖丁解牛》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2《庖丁解牛》翻译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
17 庖丁解牛
《庄子》
庄子简介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 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共33篇,分为 内篇、外篇、杂篇三庖丁解牛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 解:剖开,分割。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
词语积累
(三)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 族庖月更刀
“岁” “月”,名词做状 语
(四)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者,……也”。 2.“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技未尝经肯綮。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宾语前置句;” 新发于硎” 是一个介词结构后置句。 4.“视为止,行为迟” 这是省略句。
技——枝,枝脉 (技经肯綮之未尝) 善——缮, 拭擦(善刀而藏之)
(二)古今异义词
无非: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副词,只,不外乎。
天理:古义——指天然的生理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难为:古义——很难下刀。 今义——使人为难。
不懂规律
解牛的三个阶段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认识规律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 以目视
运用规律
欣赏解牛技艺之精
良庖:割(岁更刀) 族庖:折(月更刀) 庖丁:解(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律调 的尊 重重 要自 性然
规强
点出文章主旨
得养生焉
二、推进新课:文言知识的归纳 (一)找通假字
向——响,响声(砉然向然) 盖——盍,何,怎么(技盖至此乎)
砉(huā)
踦(yǐ) 騞(huā) 盖(hé )卻(xì )窾(kuǎn) 綮(qì ng) 軱(gū) 硎(xí ng) 怵(chù) 謋(hu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道路。 取道。
⑥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4)族 ①族庖月更刀,折也 众。
②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③士大夫之族 类。
交错聚结的地方。
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家族。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 古义: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道。 (3)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4)因其固然 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连词,表转折。 (5)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 了”。今义:达到某种程度,另提一事。
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有好的效果。
1.鄙弃高官厚禄的思想家。庄子(约前369年 —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 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 老子并称为“老庄”。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 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楚威
王听说庄子贤而有才,便派使者带着千金之物,去 请庄子出来做大官。庄子笑着对使者说:你见过那 用来做郊祭的牺牛吗?虽然被好好地喂养了数年, 而且身披彩缎,但最终免不了被送入太庙做贡品。 做官的结局不正好与牺牛一样吗?因此,我宁可过 一种贫贱而自由的生活,也不愿意去做官。 2.庄子和《庄子》。庄子的著作辑入《庄 子》一书。《庄子》现存33篇,由后人整理为“ 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 篇”7篇为庄周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 人及后学之手。《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 汪洋恣肆,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多采用寓言 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
嘻嘻哈哈 嬉闹 熹微 禧福
踌躇
田畴 筹措 俦类
庖厨
疱疹 咆哮 匏瓜
倚仗
犄角 掎角之势 绮丽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莫不中音 合乎音律。
(2)臣之所好者道也
(3)进乎技矣 (4)导大窾
天道,自然规律。
超过。 顺着、循着。
(5)技经肯綮之未尝 脉络相连的地方;筋骨结合的地方。 (6)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磨刀石。
1.庖丁解牛经历了三个境界,请结合本文分析说 明。
[自我核对]始解之时——目见全牛,不懂规律:庖丁 学解牛的头三年,精力高度集中,达到对外物(除牛 之外)无所感知的境界。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认识规律:庖丁动手 解牛时而又“未尝见全牛也”,对牛的全身结构完 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 以拆卸的东西。这时他已经完成了对必然王国的认 识,行将踏进自由王国的境界了。
(7)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8)如土委地 卸落。
很宽绰的样子。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砉然向然 “向”通“响”,发出声音。
(2)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何。 (3)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文中是拭擦的意思。
5.解释下列多义词。
(1)解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剖开,分割。 ②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把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自我核对]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和 牛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感觉器官停止活动 了,全凭精神活动来行事。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自我核对]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 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 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战国时代是一个统治者嗜杀成性、政治黑 暗、是非颠倒的时代,统治者为了满足一己私利, 不顾人民的死活。庄子将当时的统治者斥为“昏 上乱相”(《庄子•外篇•山木》),认为处于昏上乱 相之间犹如猿猴掉到灌木丛中,动辄遭困,无可奈 何,能够逃过罪祸刑罚就算不错了。庄子一方面对 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感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评 ,发出沉痛的抗议,但另一方面又由于无力改变现 实,看不到现实的希望和出路,只好趋于消沉,无所 作为,转向内心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社会现实迫使 庄子不得不采取避世的生活方式,恪守中道以求得 养生保身。
庖丁解牛
庄子
1.加深对《庄子》相关的文学知识的了解。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 能力。
3.学习细致生动的描写技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敢于实践、探求规律
、运用规律的精神。
庖,厨师。丁是他的名。解牛,指剖开、分
割牛的肢体。庖丁解牛的技术极为高超,说明只有
7.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足之所履 名词作动词,踩。
(2)良庖岁更刀
名词作状语,每年。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技盖至此乎
省略句好者道也
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3)技经肯綮之未尝
宾语前置句,即“未尝技经肯綮”。
9.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 (1)游刃有余: 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理解、懂得。
解答,解释。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天下土崩瓦解
分裂、涣散。
(2)善 ①嘻,善哉 好。 友善,交好
②素善留侯张良
(3)道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自然的规律。 道理。 思想、学说。 说,谈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⑤怀其璧,从径道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硎(
xí ng
)
砉然(
huā hào
) 騞然( huō ) ) 大郤(
中音( zhòng ) 所好( 大窾( kuǎn 有间( jiàn ) 肯綮( ) 怵然(
xì
gū huò
) ) )
qì ng ) 大軱(
chù
) 謋然(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恢复 诙谐
发硎
刑罚 造型
咴儿咴儿
方今之时——游刃有余,运用规律:十九年 后,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进入了一个异乎前两 个境界的崭新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 而神欲行。”此时的庖丁依天理,因其固然,完全 靠精神活动批郤、导窾、避开技经肯綮与大 ,游 刃有余于彼节者之间,把又脏、又累、又笨重、又 麻烦的解牛活计,干得漂亮高级。 庄周不愧为大思想家、文学家,他在几百字 内写出了庖丁解牛的十九年的历程,写出了出语惊 人的三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