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环境管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声音特性课例.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分析
160I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一、引言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越来越突出的环保问题与国家最新的工业发展政策相联系,通过学习相关的法律和规章,使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作者根据环评企业的现实需要,实施了以互联网+为基础,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课程思政”等教学方式的创新,探讨了课程体系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估等课程的实践,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EIA 的特色EIA 是一种综合应用的学科。
首先,这门课包含了许多前导的专业知识,比如:大气、水、土壤、固废、振动、噪声、电磁辐射等环境要素的污染控制课程,还有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环境监测、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等课程也与它有内容交叉;其次,环境影响评价所包含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环境标准、政策性文件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不断地进行着快速的修订,暂时还难以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将所有的知识都解释的明明白白,只有尽量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理解;第三,EIA 最终目标在于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而在实践中又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工程分析,这其中牵扯到的问题很多,编写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对环境工程的学习和研究都有待提高。
三、EIA 教学模式的研究建立环保工程课程的课程设置,能否涵盖环保咨询、工程、运营等方面所需的知识,对于达到应用型人才培“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分析摘要:“互联网+”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和网络思想来实现对教学的综合发展。
网络教学手段与线下教学的结合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环境影响评价》为案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探索以“项目导向”的学习模式与“项目化”、“模块化”、“微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的实践成效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2.5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对噪声污染问题的探究. 【探究目的】(1)会区分噪声和乐音. (2)能分析噪声的来源,了解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3)能通过交流与讨论提出正确的控制方法.
【交流与讨论】 (1)城市环境污染中,噪声污染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_工__业__噪__声__、__交____ _通__噪__声__、__居__民__噪__声__(_答__案__合__理__即__可__)__. (2)图甲、乙是两位同学设计的居民区旁的公路隔音墙,你认为_甲___的 设计更合理一些,原因是_圆__弧__形__的__公__路__隔__音__墙__可__以__让__噪__声__多__次__反__射__和__ _吸__收___.
第二章 声现象 第5节 跨学科实践:
制作隔音房间模型
课程标准(2022年版)
本节要点
1.了解噪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能对 5.1 物理学与日常生
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活.
2.了解跨学科实践的过程,发展学生跨 5.2 物理学与工程实
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践.
的综合能力、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4.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 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机__械__闹__钟___(选填“音叉”或“机械闹 钟”). (2)如图所示,分别用不同材料将声源包裹起来,然 后放在鞋盒内,通过实验来探究它们的隔音性能.这 些材料包裹的厚度应该_相__同___(选填“相同”或“不 同”).
(5)为了进一步验证,同组的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 同,分别改变不同隔音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 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音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 隔音性能越_差___(选填“好”或“差”). (6)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_传__播__过__程__中___减弱噪声. (7)为降低电影院中的噪声,请根据本实验结果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 议:_用__较__松__软__的__隔__音__材__料__进__行__装__修__,__增__加__吸__音__的__效__果__(_答__案__合__理__即__可__) .
声音的特性 教学设计课例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课例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这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第三节。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初步了解声现象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认识声音的特性进行学习的。
理解声音的特性,掌握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后续两节课“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声的利用”的深入理解会奠定扎实基础。
再者,通过本节课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也为今后学习其他体系的物理知识提供了科学获取知识的方法。
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生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养成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依据新课程的三个支撑点,即课程理念,三维目标和三大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和教材实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
采取如下措施突破重点:(1)教师演示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了解频率是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初步知道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3).列举学生日常生活实例,讲解响度与振幅的关系;2、难点:音调和响度的辨别。
采取如下措施突破难点: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感受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同学刚刚学习物理,他们具有活泼好玩的天性,同时又有日常生活经验,喜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这是学好本课的能力基础。
由于孩子们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表扬,我会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特性”用其解释日常生活与声有关的现象,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引发兴趣,使注意力集中课堂上,创造机会发表见解。
基于声源定位的高校在线巡课系统设计与研究
基于声源定位的高校在线巡课系统设计与研究
高校在线巡课系统是一种基于声源定位技术实现的远程教育系统,其主要目标是提供高校教师在校内或校外进行课堂巡视和教学指导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这种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对于声源定位技术的选择,我们选择了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技术。
通过在教室内部安装一组麦克风,可以准确地获取教师的声音,并通过声源定位算法准确地确定教师的位置。
这种声源定位技术的优势是精度高、实时性强,可以满足在线巡课系统的需求。
我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架构。
系统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教师端和巡课端。
教师端是教师使用的终端设备,巡课端是巡课人员使用的终端设备。
教师通过教师端可以输入课程信息、开始直播课堂,并可以查看和接收巡课人员的实时指导。
巡课人员通过巡课端可以实时观看教师的课堂,并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实时巡课指导功能对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在系统的实现方面,我们采用了高性能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我们设计了一套完善的后台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教师的信息、课程信息以及巡课人员的信息。
后台管理系统还可以生成巡课报告和评价报告,方便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提升。
为了保证教师和巡课人员的隐私权和安全性,我们在系统中加入了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功能。
只有授权的教师和巡课人员才能登录和使用系统,同时系统会对教师和巡课人员的操作进行记录,以便后期的管理和监督。
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用户调研和实验验证,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调研结果显示,该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良好,用户对其易用性和功能的满意度较高。
《声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预测模型
点源预测模型
适用于单个点声源的预测,如高架源 、地面源等。
面源预测模型
适用于大面积分布的声源,如机场、 工业区等。
线源预测模型
适用于沿线分布的声源,如道路交通 、铁路等。
声环境现状评估
监测布点
根据评价区域的大小和声 源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监 测点位。
目的
确保项目实施后噪声排放符合相关标 准,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评价流程
准备阶段
收集相关资料,明确评价范围和评价 重点,制定评价方案。
02
现场调查与监测
对项目实施前后的声环境状况进行调 查和监测,了解现状噪声水平及来源 。
01
评价结论
根据评价结果编写评价报告,提出评 价结论和建议。
声环境变化趋势。
创新性的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将 应用于声环境影响评价,为决策
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依据。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声环境问题,推动全球声环境 保护事业的发展。
借鉴国际先进的声环境影响评价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水平 。
积极参与国际声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组织和活动,提升我国在国际声环境保护领域的 地位和影响力。
法规要求
遵守国家和地方声环境保护法规 、规章和相关政策,确保评价工 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02
声环境影响
03
数学模型预测法
利用数学模型对声环境影 响进行预测,包括声传播 规律、声源辐射特性等。
物理模型预测法
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模拟 声环境,预测不同条件下 的声场分布。
2.5 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课件+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说明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 任制音模务作房型三隔间:隔 手 音音机 材房作 料间为 .模声型源可,以聚选酯用棉鞋和盒海作绵为作主为体隔,3是 弱.在 声隔_音音_传_._房播_间_过_的_程_“_中__隔__音减”
·物理 任展音模务示房型四隔间:编数测容音据制试.房报一 条 这 间告份 件 份 性,详 、 报 能包细 测 告 的括的 试 可 有测隔 结 以 力试音 果 作 证方性 等 为 明法能内隔.、4了通处据坏.降过理来.隔低手前评音声机后估房音或的模间的电数型的_脑据性_设_收,能响_计_集根的度_就_隔据好_是_音数_为,
·物理 (2)改正错误后,小明用这些材料做成盒子,在安静的环境
下,将手机1播放80 dB的声音,先后置于两种隔音盒中,手
机2在距隔音盒不同距离的位置测量接收到的声音,如图乙
所示,得出如表中的数据.表格A处应填写_响__度__/_d_B_;
材料
聚酯棉
海绵
距离/m
1
23
12
3
A
54.3 49.1 46.6 61.7 55.8 53.4
·物理 (3)实验中,通过___距__离__的__长__短_____来比较材料隔音性能的 好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物理上称为____转__换__法____. 利用数据进行比较,得出_聚__酯__棉___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强; (4)小明认为人耳可以替代手机2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下两种 方案,最佳的是___B_____(选填字母); A.人距隔音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手机1在两种 材料的隔音盒里发出声音的大小 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手机1发出的声音为止, 比较两次人距隔音盒的距离
面时易发生反射,从而起到阻碍噪声 按其孔洞结构分闭孔(孔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案例分析教案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案例分析教案教案: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案例分析一、引言环境噪声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噪声对人类活动的干扰,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应运而生。
本教案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一:城市交通噪声控制背景:某大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噪声严重,给沿街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
目标:降低交通噪声,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
方法:1. 安装隔音墙:在沿街居民和干道之间建立隔音墙,减少噪声的传播。
2. 减速措施:采用减速带等措施,降低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
3. 优化路面材料:选择低噪声的路面材料,减少车辆行驶产生的噪音。
4. 路面维护:及时修复破损路面,减少噪音的产生。
效果:通过以上措施,成功降低了交通噪声水平,改善了沿街居民的居住环境。
三、案例二:工业噪声控制背景:某工业园区内的噪声超标,严重干扰了周围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生活。
目标:降低工业噪声,改善周边环境。
方法:1. 声屏障建设:在工业园区周边建设声屏障,减少噪声的传播。
2. 设备更新:替换老旧噪声较大的设备,采用低噪声设备。
3. 声学隔离:对噪声源进行声学隔离,减少噪声的辐射。
4. 噪声监测与控制:建立噪声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噪声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效果:工业园区内的噪声得到了有效控制,周边居民和企业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四、案例三:建筑施工噪声控制背景:某城市CBD区域的建筑施工噪声扰民严重,对周边居民和商业活动造成影响。
目标:降低建筑施工噪声水平,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方法:1. 施工时间控制: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避免在夜间或休息日进行噪声较大的作业。
2. 声屏障设置: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声屏障,减少噪声的传播。
3. 声音防护:施工现场内部采取声音防护措施,减少噪声在施工过程中的产生。
4. 定期巡检: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的噪声水平,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换。
效果:通过上述措施,有效降低了建筑施工噪声水平,减少了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2.5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分析编号为2、4的两组数据,小华认为,吸声性能 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她的结论是否正确?_不__正__确__。 原因是_没__有__控__制__材__料__相__同___。 (5)从隔音性能、经济和空间占用率综合考虑,若选用 超细玻璃棉作为吸声材料,选用厚度为__5__cm的最为 合适。
强化练习
(2)小丽要录制一段无噪音的英语背诵音频交给老师,请你 帮小丽找一个家里的最便捷最安静录制地点是__C____ (选填“A”“B”或“C”)。
(3)如果你是小丽的家长,购买了这种环境的房子,你会在 房子装修时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隔音防噪建议,请你写 出两条装修隔音建议: ①__在__墙__上__铺__一__层__隔__音__棉_____; ②___安__装__双__层__隔__音__玻__璃_______。
资料二:吸声系数(α)是表示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的 吸声能力。当α=0时,表示声音全部被反射,材料不吸
声;当α=1时,表示材料吸收了全部声音,没有反射。 一般材料的吸声系数在0~1之间,吸声系数α越大,表 明材料的吸声性能越好。下表是部分材料的吸声系数。
(1)隔音房间是为了减弱室外声音的_响__度__(填“音调”“响 度”或“音色”),是从_阻__断__噪__声__传__播___的途径减弱噪声 的。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
一般道路两旁植树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3.市面上主流的降噪耳机消音原理是:耳机根据周围噪
声情况产生相应的反噪声声波,噪声源声波与反噪声
声波合成后,能够使戴耳机的人听到的噪声大大降低 。
(3)通常把吸声系数大于0.2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表中所 列材料中吸声效果最好的材料是_地__毯___,最不适合做吸声 材料的是_光__滑__石__料___。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板书) 人也有各自的音色,但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不同, 音色会发生改变。
[示波器演示]音叉、吉他、笛子同是 C 调 1 的波形: 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波形长相也会各有不同, 即音色不同。(三)典例精析:
例 1.一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 唱的是女高音歌手,则女高音歌手音调,男低音歌手响 度。【出处:21 教育名师】
学习的兴趣。 3、充分相信学生,对于学生存在困难的地方,老
师还是应该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相信学生在自己的指 导和组织之下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不把学生不懂的全 收到自己手中,学生没有通过自己的体验是很难掌握知 识的。
总之,为了上好每堂课,教师应该努力向其他教师 吸取经验,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学生喜欢的老 师,上学生喜欢的课堂。
推理形成声音的特性表象。
第三、辅助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与电脑模拟相结合
的方法展示声音的特性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声音的
特性,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声音的特性。
一、情景体验:
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打几只不同的音叉,仔细辨别它
们声音的不同。请从强弱高低中选出一组,来描述它们
的不同。21 教育网
教学过程
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根音叉,仔细辨别每一次
量的时间去学习。但是虽然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效果却
没有想象中的好。下面对这节课进行反思。
成功在教学案的使用方面,充分发挥教学案的作
课例研究综 用。教学案都提早一天发给学生预习。然后收上讲学稿
述
进行批改,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
其次是注重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课堂上,先对学
生进行引导,向他们介绍探究的思路。然后在实验过程
伸出 15 最快最高 伸出 13 较快较高 伸出 12 慢最低 我的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 高)。 同学们,刚刚的探究活动很成功,让我们一起为同 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 音调越高。(板书) 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振动的快慢程度 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37-38 页,试着回答下面的问 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频率: (1)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频率高 则表示物体振动的越快。 (2)频率,即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 兹,简称赫,符号 Hz。 (3)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
2024版环境噪声监测培训ppt课件
法规标准不断完善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噪声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内外 相关法规和标准将不断完善,对噪声监测工作提出更高要 求。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持续学习新知识
关注声学、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动态,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04 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 管理
明确监测目标和任务需求
确定噪声监测的目的
了解噪声污染现状、评估噪声对环境 和人群的影响、为噪声治理提供依据 等。
明确监测任务需求
包括监测区域、监测时段、监测频次、 监测参数等。
制定合理可行监测方案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根据监测目标和任务需求,选择适合的噪声监测方法,如定点监 测、流动监测等。
确定监测点位布局
根据声源分布、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布局监测点位, 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制定采样和分析计划
明确采样时间、采样频次、分析方法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
现场勘查和布点优化调整
现场勘查
在监测前对监测区域进行现场勘查,了解声源分布、地形地貌、 气象条件等实际情况。
05 数据报告编制与审核流程
数据报告格式规范要求
01
02
03
04
报告封面
应包括项目名称、监测单位、 报告编制时间等基本信息。
报告目录
应清晰列出报告的正文、附表、 附图等内容的页码。
正文内容
应包括监测项目概况、监测方 法、监测结果、结论与建议等
部分,文字应简洁、准确。
附表和附图
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表格和 图形展示监测数据,提高报告
《声环境评价》课件
预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预测结果精度评估
对预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估,比 较预测值与实际监测数据的差
异。
影响程度评价
根据预测结果,对声环境影响 程度进行评价,确定影响范围 和程度。
影响时间分析
分析声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包括短期影响、长期影响等。
减缓措施建议
根据预测结果和评价结论,提 出针对性的减缓措施和建议。
04
声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噪声控制技术
噪声源控制
通过改进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等 方式,降低噪声源的强度。
传播途径控制
利用消声器、隔音墙等声学技术, 阻隔噪声传播。
接收处防护
为受影响的人群提供耳塞、防护罩 等个人防护措施。
声环境管理政策建议
制定噪声排放标准
根据不同区域和时间段,制定合 理的噪声排放标准,限制超标排
《声环境评价》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
• 声环境评价概述 • 声源分析 • 声环境影响预测 • 声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 案例分析
01
声环境评价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声环境评价是对建设项目或区域开发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以及变化程度和影响 范围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估,并依据具体的预测和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或减缓 措施,为项目选址、设计及建成投产后的合理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结果
分析噪声超标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 降噪措施和建议。
工业园区声环境评价案例
案例概述
针对某工业园区进行声环境质量评价,评估 园区内企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评价标准
依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进 行评价,判断是否达标。
监测方法
在园区周边敏感目标处设置监测点,采集昼 间和夜间噪声数据。
噪音污染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噪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对噪音污染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我校特开展了一次以“噪音污染”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音污染的定义、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噪音污染的重视程度。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四、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五、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环保专家为学生讲解噪音污染的定义、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专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噪音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噪音污染的严重性。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噪音污染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噪音污染调查活动。
学生分组前往校园、社区、交通要道等地,实地调查噪音污染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活动结束后,各小组整理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4. 创意展示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套减少噪音污染的宣传海报或标语。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表彰。
六、活动过程1. 专家讲座环节,学生认真聆听,积极参与互动,对噪音污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小组讨论环节,各小组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开展调查,收集了大量数据。
在整理数据、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
4. 创意展示环节,各小组展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宣传海报和标语。
评委们从创意、美观、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选,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七、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学生了解了噪音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增强了环保意识。
2. 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探究——《声音的特性》课堂实录及评析
GVANGJSIH GYAUYUZ教学设计·课堂参考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探究——《声音的特性》课堂实录及评析□南宁市第五十四中学彭群岭(执教、整理)□南宁市仙葫学校廖婷(点评)【摘要】本文阐述教师在教学《声现象》这一章中重难点知识最集中的《声音的特性》一节时,可通过微视频、希沃白板交互技术、现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等方式,带领学生从感知到认知、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学习、体会、理解并运用“控制变量法”这一物理学中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与振动本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控制变量法【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A-0089-04本课系“2017年广西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理科综合)一等奖作品,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的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视频、希沃白板交互技术、现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等方式,带领学生从感知到认知,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学习、理解《声音的特性》的研究方法,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并运用“控制变量法”这一物理学中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与振动本质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二、教学设备与实验器材信息技术支持:希沃教学白板、希沃授课宝、希沃反馈器、话筒、虚拟示波器;教师演示实验:两段小视频、3分钟微课、215Hz 音叉、电风扇改装发音齿轮;学生分组实验:钢尺、橡皮筋、梳子、铁架台、音叉、乒乓球;课前按四个实验装置,将学生平均分为四个实验小组,每名学生有一个反馈器。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感受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3.运用控制变量法,认识声音特性间互不影响。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2.5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B. 50 dB以下
C. 70 dB以下
D. 90 dB以下
1
2
3
4
5
6
7
8
4. 临街而立的噪声监测仪上显示的数字如图所示,请你替它补上单位: 57.9 dB ,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中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 度”或“音色”).当附近燃放鞭炮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 增大 (选填“增 大”或“减小”).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此时的环境 不适合 (选填“适 合”或“不适合”)休息和睡眠.
1
2
3
4
5
6
7
8
▶ 知识点三 噪声的控制 5. 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A ) A. 射击运动员在射击比赛时都戴上耳罩 B. 在公路两旁修建隔音墙和种植高大的各种树木 C. 为了减弱外面爆竹声的干扰,关上窗户 D.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1
2
3
4
5
6
7
8
6. 一些公共场所需要安静的环境(如图所示),如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 笛的标志,这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午睡期间,校园外工地上的轰鸣声,吵得 同学们睡不着觉,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卫生纸堵住耳朵.他们减 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 ;乙在 人耳处减弱 .
(6)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 表
二 (选填“表一”或“表二”). 表一
材料 响度
聚酯棉 弱
表二
海Hale Waihona Puke 响材料 距离/m聚酯棉 4.5
海绵 7.2
(7)小明发现上录播课时,为了防止录播室外的嘈杂声音干扰录课,录播室的墙 壁使用了隔音材料,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网络环境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应用
网络环境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应用网络环境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应用[摘要] 文介绍了目前几种公认的网络环境的定义,网络学习环境的定义,我国学者李克东对学习环境的认识,网络教学和网络学环境的构成要素(两种观点),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网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应具备的能力。
[关键词] 网络环境,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自主学习模式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的教形态———现代远程教育,以其实现师生间跨时空双向交互和个性化学习、教育资源高度共享等优势,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现代远程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高度融合的产物,技术的应用造就了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崭新网络学习环境。
由于网络教育中师生、生生之间分离,使得网络学习环境成为师生、生生交互的重要中介和平台,亦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学习氛围,同时具备教学管理的功能,是支持学生学习极为重要的条件。
所以,近年来关于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特征,以求教于大家。
一网络环境的含义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
环境总是与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有关,有大有小。
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即赛伯空间(cyberspace)。
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
中国学者李克东先生提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概念就比较侧重环境的物理成分,这种学习环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1)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2)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3)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4)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5)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2024年《大自然的声音》同课异构课例观课感言
《大自然的声音》同课异构课例观课感言冬日肃静、万物萧条。
笃学求真,钻研不懈;择我所爱,享受美好。
《大自然的声音》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比作音乐家,比作歌手,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感受,便会发现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
11月29日早,有幸聆听了东街小学许静,窑店镇中心小学杨妮两节优质同课异构课例《大自然的声音》,课堂上大自然的色彩、声音,老师的娓娓道来、巧妙点拨,那一幕幕诗情画意,令人如痴如醉、回味无穷。
真可谓:好课声音妙不可言,三日绕梁不绝于耳。
同课异构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这两节课的异曲同工之妙甚多。
首先,两位老师对于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精神领悟透彻,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便是两位老师都能围绕单元主题设计教学活动,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突出语言训练,在动情的朗读和高效的互动中,让学生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
其次,两位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动感教学情景,听微风,观狂风,享受着“声音”带来的愉悦。
最后,两节语文课突出以生为本,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语言针对性、激励性、指导性较强。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教师就会有一千个版本的《大自然的声音》。
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同中迥异,可以说各有千秋。
许静老师热情似火,她的课堂激情四射,高潮迭出。
杨妮老师温文尔雅,她的课如同涓涓流水,沉稳有力。
对于许静老师的课,我想这样评价:许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巧妙创设情景,感受语言魅力。
所以她的课堂教学语言独具匠心,感染力强,于无声处滋润孩子的心灵,教学活动流畅、扎实,语言训练无痕、高效。
学生童心飞扬,汇报学习成果精彩纷呈,这是一节值得反复咀嚼的语文课。
她的课成功的缘由在于以下几点:1.文本解读准确深入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教师要做文本和学生的知音》一文中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
环保概论课件第九章声学环境保护课件
3 80
83(dB)
2、查表法: 例:L1=100dB,L2=98dB,求:L1+2=?
解:
L1 L2 2dB, 查表L 2.1dB
L12 100 2.1 102.1dB
声波作为一种波动形式,当然是具有一定的能量, 人们也常常用能量的大小来表征声辐射的强弱,这就 引出了声强和声功率两个物理量。
1、声压
声波在空气中以纵波的形式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将引起体积 元内空气发生疏密交替变化,其压强亦随之变化,这个变化迭加在 大气压强上,称为逾量压强,又叫声压。
声压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记为Pa。
声压级
Lp
10lg
P2 P02
20lg
P P0
式中:Lp—对声压P的声压级,dB; P—声压; Pa
第二节 环境噪声评价
一、环境噪声评价基础知识 二、环境噪声评价方法
一、环境噪声评价基础知识
(一)噪声的度量 1、声压和声压级 2、声强和声强级 3、声功率和声功率级 4、噪声频谱 (二)环境噪声评价量 1、A声级 2、等效连续A声级 3、昼夜等效声级 4、统计噪声级 5、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6、噪声冲击指数
在美国统计的3000 件喷气飞机使建筑物受损害的事件中, 抹灰开裂的43%,损坏的32%,墙开裂的15%,瓦损坏的6%。
此外,由于飞机噪声造成的经济损失,1968年约为40— 185亿美元,1978年约为60~277亿美元。
噪声损害建筑物(喷气飞机对使建筑物受损的事件中,抹 灰开裂的占43%,窗损坏的占32%,墙开裂的占15%,瓦损 坏的占6%。)
三、环境噪声的影响
1.干扰睡眠 2.损伤听力 3.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4.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 5.对动物的影响 6.对建筑物的损害
STEM教育课程案例《声音的探究》
STEM教育课程案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程名称声音的探究。
二、背景简介STEM课程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科学素养,即运用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空间科学)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过程;二是技术素养,也就是使用、管理、理解和评价技术的能力;三是工程素养,即对技术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四是数学素养,也就是学生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具备重视信息安全、遵守信息社会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素养。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广东省教研院组织编写了一套科创和SREM实验教材。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这套实验教材四年级第二单元《声音的探究》的第四个活动。
这套教材是现有的科学与综合实践教材的一种创新和补充。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个活动是让学生将前面三个活动内容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到这个活动中去。
充分体现了这套教材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调动所有的技能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科学素养的提升。
三、课程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证明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让学生通过完成《声音的探究》中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体验不同的声速的概念。
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会出: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课程适应年级小学四年级。
五、课程内容及课时规划(一)课程内容1.感受声音创设情景: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瀑布声、小河流水声、鸟叫声、古筝声、歌声等,设计的目的,在于课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了轻松优美的声音中,让学生尽快放松心情,身心愉快、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师生之间便于沟通,易于交流感情。
1、感受自身发出的声音(3分钟)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自身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明确击掌、跺脚、说话,鼻音等肢体活动产生的声音都是自身发出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声音特性”课例
“声现象”的教学应该说是物理教师们感觉比较容易讲授课,因为声音是学生熟知的物理现象。
该节课教材设计意图较好,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以生活中最常见的、最普通的物理现象,作为问题的切入点,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和实际,逐步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重视物理实验,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
在有限的课时内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中针对“声音的特性”的内容,该教师做了新的尝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例,发布在校园网上,把课堂搬到了机房,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在他们的知识海洋里,冲浪,教学反映效果较好。
设计的课例纪实及设计思路概览:
新课引入:
看视频,听音乐
这些视频是该教师所设计的课件封面,是在八年级生物教学中截取的,有幼苗的萌发过程、花蕾绽放的过程,以及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们的生活场面,配以《森林的早晨》这首乐曲循环播放,让学生一进入机房就沉浸在大自然和乐曲美妙之中。
师: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大自然,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
(师生共同和着节拍轻声哼唱,这是我们在孙悦的《一起HAPPY》中截取的最富有节奏感的那一部分,学生都会哼唱几句,这样设计可使学生很快融入其中,对新课感到好奇,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师:为什么会有如此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声音的特性》
下面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得出答案,探究过程中要先通过现象进行猜想,再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后请发表到课例论坛上去。
全班同学分成两面大组,左边同学先探究决定音调的因素,右边的同学先探究决定音调的因素,完成这个实验后,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再进行另一个实验的探究,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求助老师,还可以同伴互助,或在论坛中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点击探究响度栏目或探究音调栏目进行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活动,学生遇到问题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并及时查阅论坛,了解实验探究进行的情况。
学生探究“探究响度”栏目或“探究音调”栏目,就进入相应的网页,在此页面上,我为同学们提前录制好了一段录像,因为响度与振幅有关,我就设计了一个大力敲小鼓,鼓面上珠子弹跳高,声音响度大,小力敲小鼓,鼓面上珠子弹跳低,声音响度小的对比实验,并利用我为同伴们准备的梳子、尺子、橡皮筋等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并得出结论,而音调与频率有关,我设计了用相同的力拔长锯条和短锯条,音调不同的对比实验。
做完以后可以浏览网站中其他板块,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把你最喜欢的版块论坛中介绍给其它同学,网站中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拓展知识,学生畅游其中,浏览自己喜欢的知识版块,可以使学生获得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布置作业:………………
教学点评:
基于网络环境的物理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但这样的课型对教师要求非常高,既要熟练的掌握技术,又要对本专业十分清楚,这也是新时期教师提出的要求,课例论坛为学生建起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使交流更及时、方便。
点评人: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