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比一比》,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比较”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会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学习使用“多”、“少”、“同样多”等词语描述比较结果;通过实践活动,理解比较的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概念,知道如何进行比较。

2. 培养学生运用“多”、“少”、“同样多”等词语描述比较结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的概念,能够进行比较。

难点:运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理解比较的相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挂图、磁性教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套磁性教具,包括红、蓝两色圆形片各5个。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动物们举办运动会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小动物的数量,引发学生比较的欲望。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教材第17页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磁性教具,进行比较。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多”、“少”、“同样多”等词语描述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学具进行实践活动,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讨论如何描述比较结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内容:比较的概念描述比较结果的词语:多、少、同样多比较的相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19页练习题1、2、3。

2. 答案:练习题1:略练习题2:略练习题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的概念和描述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课后可布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进一步巩固比较的概念。

例如:比较家人的身高、比较玩具的数量等。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主题为《比一比》。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数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并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数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并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数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并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难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天平、卡片等。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教具(尺子、天平、卡片等)展示生活中的比较实例,如:比较铅笔的长度、比较苹果的重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例题1:比较两组铅笔的长度,引导学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讲解例题2:比较两组苹果的重量,巩固比较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比较方法,并分享自己的心得。

6.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比较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内容:数的大小:>数的长短:>数的高矮:>数的轻重:>3. 例题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数的大小,并填上“大于”、“小于”、“等于”:① 3和5;② 7和7;③ 2和4。

(2)小明和小华的铅笔长度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谁的铅笔更长?请说明理由。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教材第24页的“比一比”部分,通过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

难点: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子、学生图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短、高矮、大小。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出示教材第24页例题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比较铅笔的长短。

(2)教师讲解比较方法,引导学生用尺子进行实际操作。

(3)出示教材第24页例题2,引导学生比较桌子的高矮。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

2. 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较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铅笔的长短,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2)比较下列桌子的高矮,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2.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2)①②③④⑤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比较方法的运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其他物体的特征,如重量、面积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合作交流的引导和组织。

4.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章《比一比》,详细内容包括: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比较的意义;2. 学习使用“比一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数量、长度、高度等;3. 理解“多”、“少”、“一样多”的概念;4. 掌握使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运用比较符号进行简单的比较;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 使学生能够将比较的方法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的意义,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数量、长度、高度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尺子、绳子等;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5个苹果,另一幅是3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哪一幅水果多;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如:比较两个铅笔的长度,引导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2)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如:比较两组图片中物体的数量、长度、高度等;(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3)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2)教师出示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比较的意义;2. 比较方法:观察、测量;3. 比较符号:“>”、“<”、“=”;4. 例题及解答;5. 随堂练习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两组图片中物体的数量,用比较符号表示答案:A. 3个苹果和4个橙子;B. 5个铅笔和5个橡皮。

(2)比较下列物体的长度,用比较符号表示答案:A. 一支铅笔和一把尺子;B. 一根绳子和一条毛巾。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学了第2课时 比一比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学了第2课时 比一比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上学了第2课时比一比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比较两个大小2.能够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进行比较3.能够正确运用比较符号和计数方法进行数的对比教学内容1.运用比较符号比较大小2.运用双向比较计数法进行比较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课题教师引入“比一比”这个概念,提问学生:什么是比较? 为什么要比较?第二步:教师讲解比较大小根据孩子普遍的接受能力和日常生活经验,可以先从孩子了解的东东入手。

教师通过简单的启示,让学生明白大小的概念和关系。

第三步:教师引入比较符号引入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完成。

第四步:运用许多实物引出问题:谁的数量更大?要求学生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双向比较法可以更便于再次复习大于和小于的概念,并加深记忆。

通过相互比较,引出如何用符号表示大小的概念。

第五步:举例讲解让学生观察举例,比较大小。

并引出同样值的概念。

同样值在比大小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步:巩固与拓展教师针对性地进行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练习,比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拓展。

第七步:作业与反思教师出针对性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复习和巩固。

在学生的思维和反思中再次加固此课内容。

教学方法1.演示法2.实践法3.讨论法注意事项教师应该重视双向比较法,否则只进行比大小,学生的理解会停留在直接比大小这个表面的阶段,不易深入加强记忆。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如果一个学生比较“迟钝”,应该及时引导他尝试,自己进行思考,而不是强行点名提问。

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章节,内容包括: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物体的数量、长度、高度等概念;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对物体的数量、长度、高度等进行比较。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较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比较符号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计数器、图片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展示不同数量的水果、不同长度的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比较数量:展示两组水果,引导学生通过数数的方式进行比较,得出哪组水果多,哪组水果少。

(2)比较长度:展示两支铅笔,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得出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

(3)运用比较符号:让学生用“>”、“<”、“=”表示比较结果。

(4)语言描述: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比较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比较数量:数一数,比多少。

2. 比较长度:量一量,比长短。

3. 比较符号:>、<、=4. 语言描述:哪组多,哪组少;哪支长,哪支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体的数量,用比较符号表示结果:A. 3个苹果,5个橙子。

B. 8个铅笔,7个橡皮。

(2)比较下列物体的长度,用比较符号表示结果:A. 1支铅笔,1支钢笔。

B. 1把尺子,1把剪刀。

2. 答案(1)A. < B. >(2)A. < B.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比较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比较符号和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2024年比一比精彩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024年比一比精彩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024年比一比精彩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的第二节“比一比”。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等基本属性;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和表达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高矮、长短、大小等基本属性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方法,能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等基本属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学生用尺子、学生用教学卡片、学生分组用的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比一比”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生活中具有高矮、长短、大小等属性的物体。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2)教师讲解比较方法,强调比较时的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较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展示成果,分享学习经验。

(2)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比一比2. 内容:(1)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等基本属性。

(2)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和表达方式。

(3)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并填写表格。

物体1:铅笔物体2:课本物体3:橡皮高矮:______ 长短:______ 大小:______问题1:小华和小明谁更高?问题2:哪支铅笔更长?2. 答案:(1)高矮:铅笔<课本<橡皮长短:铅笔>课本>橡皮大小:铅笔<课本<橡皮(2)问题1:小华更高。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的第一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的第8页和第9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物体数量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 培养学生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语描述物体数量关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描述物体数量关系。

难点: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卡片、磁性教具。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磁性教具、卡片、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日常生活中需要比较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磁性教具展示两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数量。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大于”、“小于”、“等于”描述物体数量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强调比较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板书演示,其他学生检查答案。

(3)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教师布置拓展任务,激发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内容:(1)比较的概念及方法。

(2)用“大于”、“小于”、“等于”描述物体数量关系。

(3)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体的数量,用“大于”、“小于”、“等于”描述它们的关系。

(2)找一找生活中的比较现象,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描述。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优质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优质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对物体长短、高矮、大小进行比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方法,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观察和判断物体长短、高矮、大小。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比较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绳子、卡片、图片等。

学具:学生自备尺子、绳子、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展示动物园里各种动物,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之间长短、高矮、大小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使用尺子、绳子等工具进行比较,以及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互相比较彼此身高、书本大小等,并记录结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过程中遇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方法。

6. 巩固拓展出示一些具有挑战性比较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体长短、高矮、大小,并用数学符号表示:A. 一支铅笔和一把尺子B. 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C. 一本书和一张卡片(2)思考题:在生活中,你还能用比较方法解决哪些问题?2. 答案(1)A. 铅笔 < 尺子;B. 小猫 < 小狗;C. 书 > 卡片(2)答案不唯一,举例:购物时比较价格,选择性价比高商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物体,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将成果以图片或文字形式进行展示。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排序和分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小组讨论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较方法,我需要精心设计实践情景。

2024年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024年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024年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比较”的概念;2. 学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3. 掌握使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准确判断数的大小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正确使用比较符号。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比较符号卡片、PPT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两盒不同数量的糖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盒糖果多,哪盒糖果少;(2)邀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比较糖果数量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比较5和3的大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2)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5大于3,用“<”符号表示3小于5;(3)教师解释比较符号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学生互相检查,共同讨论答案。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数字卡片和比较符号卡片;(2)小组内讨论,用卡片组合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3)小组展示成果,全班交流讨论。

(2)教师出示拓展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数量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2. 板书内容: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比较符号:>、<、=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数的大小,用比较符号表示:2和4;7和3;6和6;1和9。

(2)小华有5个苹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和小明谁有更多的苹果?请用比较符号表示。

2024年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卡片。

学具:直尺、绳子、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教材中的情景,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怎样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呢?”2. 探索比较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思考如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2)讲解解题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答案,互相学习。

(3)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2)拓展延伸:如何比较物体的重量、面积等?六、板书设计1. 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

2. 例题及解题过程。

3. 练习题目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并说出比较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比较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的其他属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探索比较方法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的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

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

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比较》的第一节“比一比”。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词汇进行10以内数字的大小比较,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比较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字的大小比较,能够准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词汇。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的概念,能够准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词汇。

教学重点:10以内数字的大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比较道具(如水果、玩具等)。

学生准备:学习卡片、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比较道具(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大小关系。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大于”、“小于”、“等于”三个词汇的使用。

a. 数字比较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如:4和7、3和3、5和2。

b. 物体数量比较展示教学挂图,让学生比较物体数量,如:3个苹果和5个香蕉、4个铅笔和4个橡皮。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的比较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用学具进行数字和物体数量的比较,分享比较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内容:a. 数字大小比较:4<7、3=3、5>2b. 物体数量比较:3个苹果<5个香蕉、4个铅笔=4个橡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比较10以内数字的大小,并填写符号(大于、小于、等于)。

如:3()6、8()4、2()2b. 比较10以内物体的数量,并填写符号。

如:5个橘子()7个橙子、4个鸭子()4个鸟、3个球()3个方块2. 答案:a. 3<6、8>4、2=2b. 5<7、4=4、3=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比较概念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比一比》。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属性,并能够用相应的词语进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属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属性的能力,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准确比较物体属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尺子、铅笔、橡皮、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实物模型,如铅笔、橡皮、尺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长短等属性。

2. 例题讲解以比较铅笔为例,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尺子比较铅笔、橡皮等物品的大小、长短,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4. 小组讨论6.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比较方法和数学语言表达。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主要内容:比较方法:观察、测量、描述数学语言:大、小、长、短、高、矮实物模型:铅笔、橡皮、尺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自己的铅笔和同桌的铅笔,描述它们的大小、长短。

(2)找出家中两个大小不同的物品,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的大小。

2. 答案:(1)我的铅笔比同桌的铅笔长/短,大/小。

(2)示例: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提高观察能力和数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模型,便于学生观察和比较。

2024年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024年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024年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具体内容为第一节“比一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学会使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会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并能够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学生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投影仪、卡片学具:每组一套小棒、图片、贴纸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小兔子采蘑菇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哪个小兔子采的蘑菇多?哪个小兔子采的蘑菇少?”2.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并学会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发给学生学具,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并用“多、少、一样多”进行描述。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比较的方法和经验。

6. 游戏环节设计“找不同”的游戏,巩固学生对比较的认识。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内容:比较方法:一一对应、直接观察描述词汇:多、少、一样多比较规律:数量相同、位置不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两组物体的数量,用“多、少、一样多”进行描述。

(2)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比较的方法?请举例说明。

2. 答案:(1)略(2)例如: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比较两个文具盒里的铅笔数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方法掌握情况,以及用“多、少、一样多”描述比较结果的能力。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1页和第12页,通过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等,让学生掌握比较方法,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方法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图片、PPT等。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学习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长度、高度、大小等。

2. 新课导入(1)讲解比较方法,如直接比较、间接比较等。

(2)举例说明:比较两支铅笔长度,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也可以用尺子测量。

3. 例题讲解(1)教材第11页例1:比较两支铅笔长度,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比较方法。

(2)教材第12页例2:比较两个文具盒大小,让学生学会运用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方法。

4. 随堂练习(1)教材第11页练习1:比较三个小球直径,选择合适比较方法。

(2)教材第12页练习2:比较两个书包大小,讨论并选择最佳比较方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比较方法来判断它们属性。

六、板书设计1. 比较方法:直接比较、间接比较2. 例题:比较铅笔长度、文具盒大小3. 练习:比较小球直径、书包大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13页练习3、4、5。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方法,能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比较现象,如比较身高、体重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如何将教材第11页和第12页内容有效地组织起来,以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比较方法。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1)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1)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单元,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一章节“比大小”,通过实物和图片的比较,使学生理解大小概念,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词汇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能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词汇。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词汇。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数学逻辑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如苹果、橙子等)、图片、PPT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激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大小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大于”、“小于”、“等于”三个词汇的含义。

(2)通过PPT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大于、小于、等于三个词汇的板书。

2. 例题及解题步骤的板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1、2、3。

答案:见教材课后答案。

2. 家庭作业:收集生活中可以比较大小的物品,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大小,还有什么可以比较的属性(如长短、高矮等),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比一比优质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一比优质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一比优质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比一比》,具体内容包括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理解“多”、“少”、“同样多”概念,并学会使用一一对应比较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方法,能够准确判断物体“多”、“少”、“同样多”。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理解“多”、“少”、“同样多”概念。

难点:如何运用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比较卡片,每组准备一些小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小动物们参加运动会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小动物数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比较两组物体数量方法,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多”、“少”、“同样多”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比较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比较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比较一些小物品数量,讨论如何用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板书内容:比较方法:一一对应判断标准:多、少、同样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 3个苹果和4个香蕉② 5个小朋友和5个书包③ 7只小鸟和8个树叶(2)任选两组物品,用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并与同学分享你比较过程。

2. 答案:(1)① 少;② 同样多;③ 少(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比较两组物体数量方法掌握较好,但在一一对应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多”、“少”、“同样多”的概念;学会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准确判断“多”、“少”、“同样多”。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准确判断“多”、“少”、“同样多”。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培养其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磁性教具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水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哪组水果多,哪组水果少,哪组水果数量相同。

2. 基本概念讲解:a. 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观察。

b. 介绍“多”、“少”、“同样多”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b. 讲解解题思路,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老师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内容:a. 比较两组物体数量b. 一一对应的方法c. “多”、“少”、“同样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比较两组铅笔的数量,判断哪组多、哪组少、哪组相同。

b. 比较两组图片的数量,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观察。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以及学生在掌握“多”、“少”、“同样多”概念方面的表现。

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比一比(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物体。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物体。

2. 如何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物体。

2.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物体在形状、大小、颜色上都有所不同。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2. 教师出示两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3. 学生用笔在纸上画出两个物体的形状,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先观察,再描述。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更多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2. 学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用笔在纸上画出物体的形状,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交流(5分钟)1.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比较结果。

2. 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给予评价。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先观察,再描述。

3. 教师强调观察、比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物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较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特征。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比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024年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024年比一比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比一比》。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比较,掌握“比较”这一基本数学概念;学习比较高矮、长短、大小等基本属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大小等基本属性,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的概念,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绳子、实物(如铅笔、书本等)。

学具:学生用尺子、绳子、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两个不同高度的铅笔,提问:“这两个铅笔哪个高,哪个矮?”(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回答问题。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图片,讲解比较高矮、长短、大小的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用尺子、绳子等工具进行比较,验证结果。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讲解,其他学生倾听、学习。

4. 小组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如:“我们的桌子比椅子高吗?”(2)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比较,给出答案。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板书内容:(1)比较的概念(2)比较高矮、长短、大小的方法(3)例题解析(4)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品的高矮、长短、大小,并记录下来。

(2)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较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一比
教材第5
1.
2.
3.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表达比较结
4.
难点: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表
师启发思考:同学们,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的座位,为什么有的同学要坐前边,有的同学要坐后边
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教室里,有的同学高些,有的同学矮些,你会比高矮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一比”。

(板书课题:比
1.
(1)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2
师小
(2
2.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2
3.
出示教材第5
4.
(1
(2)出示第5
①出示大象和小兔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③根据这两幅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生1
生2
(3
①操作1:把你的数学书放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放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
②操作2: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
(4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用天平来称一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长短、比大小、比多少、比轻重。

比较时大家要仔细观察,看清楚谁长谁短,
四、作业设计
1.
2.
板书笔记
(要在同一个起点或同一个高度上)
本课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和图片开展比较活动教学,学生非常感兴趣。

在比长短环节,因为生活中常注重比较的结果而忽视比较的过程,所以学生对“一端看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模糊,表述不够清楚。

虽然教学时做了引导,但仍有不少学生对方法的认识掌握不够好。

比大小的实物直观形象,学生感知鲜明,很容易比较。

比多少时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因为后面还要继续学习比多少的内容,所以在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没有做过多的强调。

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表述时还不够清楚,容易说反,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还要对这些学生加强语言的引导和训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比较语言表达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