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植物地理学意义

合集下载

旅游景点贵州铜仁梵净山介绍(内容详尽+框架完整)

旅游景点贵州铜仁梵净山介绍(内容详尽+框架完整)

梵净山自然资源
梵净山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
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其存有生物种类2601种, 其中植物180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21种,占贵州全省受保护植物总数的 43%; 动物801种,脊椎动物有38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种,占贵州全省受保护动物 总数68%。 梵净山还拥有很多珍稀物种,比如黔金丝猴和珙桐等
开发利用
梵净山是“贵州第一名山”,“武 陵第一峰”,原始生态保存完好,1982 年被联合国列为一级世界生态保护区, 国 务院于1986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2012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 4A级旅游景区,[4] 201X年获得首批 “中国森林氧吧”称号。 梵净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 曾获得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国十 大避暑名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 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 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的中国第 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 地位
梵净山宗教与人文
梵净山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宋代, 佛教已正式传入梵净山。北宋初年,在该山西麓的思 邛县兴建了贵州省较早的一座寺院——西岩寺(今印 江县城郊)。(道光)《印江县志》云:“西岩 寺……宋时建。”《思南府志》云:“西岩寺,在 (印江)县西五里,宋时建。”《贵州名胜古迹概说》 云:“西岩有寺,宋迹也。”西岩寺建于北宋太祖赵 匡胤乾德三年(965年),历代多次重修,后毁于 “文革”,是贵州境内一座有1000年历史的著名古 寺,实为梵净山佛教的祖庭。
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 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 “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 崇拜的神山、圣山。 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代。《汉书·地理志》称 梵净山为“三山谷”;北魏《水经注》沿称“三山谷”。 唐代《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宋代《太平寰宇记》 称“思邛山”,佛教于此时传入梵净山。明初,梵净山已 是佛教名山,同有数名并称:“九龙山”、“饭甑山”、 “梵净山”、“大佛山”。[5] 清代,梵净山称“月镜山”、 “卓,属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影响十分显著,冬季受寒 气候温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无严寒酷暑。 潮影响一般较小。 梵净山年平均气温13.1℃至14.7℃,最热月(七月)平 均温度25.3℃,最冷月(二月)平均温度2℃,气温随地势 增高而降低。 年无霜期270-278天,年日照时数900-1170小时,年 降水1100-2600毫米之间,相对湿度平均达80%。 按热量带划分,有明显的垂直带谱,从山脚至山顶分别 是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

保护梵净山的重大意义

保护梵净山的重大意义

保护梵净山的重大意义梵净山,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梵净山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阐述保护梵净山的重大意义。

保护梵净山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梵净山地势险峻,山高谷深,森林茂密,生物多样性丰富。

这里有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等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还是一处重要的鸟类栖息地。

保护梵净山,就是保护这里的生态系统,维护物种多样性,确保各种生物在这里可以和谐共存,从而维护整个地区的生态平衡。

保护梵净山对于保护水源地具有重要意义。

梵净山是长江、黄河和雅砻江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保护梵净山的森林,可以保持水源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保障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安全。

此外,梵净山还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保护梵净山就是保护了下游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梵净山对于科学研究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梵净山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独特实验场,许多生态学、地质学、气象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都会前往这里开展实地考察和科研工作。

保护梵净山不仅可以提供宝贵的研究材料和数据,也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一个独特的实验场所。

同时,梵净山还可以作为一个生态教育基地,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公众前来参观、学习,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意识。

保护梵净山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梵净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然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给梵净山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过度的开发和人为干扰会破坏梵净山的生态环境,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保护梵净山不仅可以保护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可以保护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保护梵净山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梵净山地处藏区,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拥有众多的寺庙和文化遗址。

这里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梵净山冷杉属植物群落全球对比分析与世界遗产价值

梵净山冷杉属植物群落全球对比分析与世界遗产价值

梵净山冷杉属植物群落全球对比分析与世界遗产价值贵州梵净山因在自然美学、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全球性的突出普遍价值,于2015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并成为2018年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

梵净山冷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是梵净山唯一且特有的亚热带珍稀濒危、古老孑遗的冷杉属植物,其种群和群落丰富了梵净山在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全球代表性和突出价值,全面研究梵净山冷杉的生境、种群与群落特征,将为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也为这一濒危物种提供保护管理上的理论依据。

依据植物地理学的环境因子基础理论,静态生命表、种群分布格局、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等种群生态学方法,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活型谱、重要值指数等群落生态学方法,以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于2015年至2018年间,在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梵净山开展野外考察和群落样方调查,划定2个30m×30m的固定样地,调查分析梵净山冷杉群落的水热条件、地形、土壤等生境指标,种群数量、年龄结构等种群特征指标,物种多样性、空间结构等群落特征指标,并与全球其他6种亚热带珍稀濒危冷杉属植物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凝练出梵净山冷杉种群与群落的世界遗产价值。

(1)梵净山冷杉群落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2,350m梵净山烂茶顶、白云寺、锯齿山一带近山顶处的阴坡,其生境的特点是地形陡峻(坡度30-60°),降水多(年降水量1,313.8mm)、气温低(年平均气温7.07℃)、湿度大(年相对湿度80.75%)、雨热同期,土壤为偏酸性的山地暗黄棕壤、土层浅薄但肥沃。

梵净山冷杉种群受水热条件限制较大,对气温要求尤为严格,生态幅狭窄。

梵净山冷杉种群数量稀少(约9,000株),在狭窄生境内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种群年龄结构呈静止型(Deevey-Ⅱ型),动态结构呈低增长型,数量增长缓慢。

种群起源为西南山地本地起源,位于寒流入侵必经地且山体相对高大的梵净山成为位于亚热带的梵净山冷杉的“避难所”和唯一栖息地。

梵净山的生物多样性与稀有动植物

梵净山的生物多样性与稀有动植物

梵净山的生物多样性与稀有动植物作者:陈燕来源:《大众科学》2020年第12期作者简介:陈燕,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跟随导师研究喀斯特地区植物传粉生态学研究,重点关注植物与昆虫等传粉媒介生物互作关系。

梵净山属于国家5A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在2018年巴林麦纳麦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加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梵净山因“梵天净土”知名,位于中国西南的贵州省铜仁中部地区,在武陵山脉之上。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气候温和,一年一半以上的时间被云雾缭绕(全年80%以上的雨雾天气)。

生态好的梵净山构建属于大自然的美,这里有大量7000万-200万前的孑遗物种的避难所。

梵净山自然生态稳定平衡,已查明有7154种野生动植物资源聚集于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錄动植物共84种,国家重点一、二级保护动植物75种,其中重点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华南虎、穿山甲等,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光叶珙桐、梵净山冷杉等。

黔金丝猴、珙桐等属于“国家”级代表的稀少野生动植物。

当今世界上数量最少濒危程度最高的保护动物之一——黔金丝猴,黔金丝猴属于猴科仰鼻猴属,外形十分可爱。

当前世界上有物种金丝猴,包括黔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但仅黔金丝猴被誉为“地球独生子”。

在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局、贵州省科技厅以及科技工作者的支持与帮助下,过去开展了各项关于黔金丝猴的研究工作,如进行郊野生态调查、人工驯养繁殖等,不过在生理及遗传方面仍存在很多未解之谜,需进一步研究,以期为有效保护、管理和繁衍黔金丝猴提供理论依据。

黔金丝猴数量稀少,仅分布于贵州东北部山高林密、坡陡谷深、地势高耸的焚净山区。

目前国内外动物园均未出现过,所以极少有人亲眼见过。

与其他一般猴子对比,显得有些超群拔类;全身皆是灰色的长毛发,重量在5斤左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全身的长毛也随风摆动,在肩部之间有一块白斑清晰可见,四脂黑灰,独特的外形格外吸引注意,因此被叫做灰金丝猴。

介绍贵州梵净山地理环境

介绍贵州梵净山地理环境
大自然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塑造出了令 人惊叹的景色
1
位置与地形
位置与地形
梵净山位于铜仁地区的江口、 印江、松桃三县结合部
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乌江水系 与沅江水系的分水岭
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 过渡斜坡地带的一部分,这种 特殊的地形使得梵净山成为了
一个自然生态的宝库
2
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
1
2
3
4
梵净山的气候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其高海拔的地 形,梵净山的气候 具有明显的垂直变
5
植被与生态
植被与生态
梵净山的植被丰富多样,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可以观察 到明显的垂直带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常绿 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高山草甸等不同植被 类型。这种垂直带谱现象是生态学中的一种重要现象, 它为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梵净山的森林中,生长着许多珍稀和濒危的野生动 植物。这些生物种群的存在不仅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 的意义,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山顶和山脚的气温 差异显著,使得这 里的气候条件十分
独特
夏季,梵净山的气 温较为凉爽;冬季
则较寒冷
这种气候特点为多 种生物提供了适宜
的生存环境
3
地质与地貌
地质与地貌
1
梵净山的山体主要由变质岩构成,这种岩石经过数亿年的地质演变, 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壮丽景色
由于其古老的地质历史,梵净山是中国南方最早成为陆地的地区之 一
总之,梵净山的地理环境充满了神奇和魅力。无论是其壮丽的山水、丰富的生物种群 还是悠久的人类历史和文化背景,都使得梵净山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和欣赏的地方。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和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及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及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及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笔者和导师于2005年至2007年先后5次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进行了野外考察。

并在后两次考察中,笔者在山体的东南方向坡面和西北方向坡面的32个海拔梯度上设置了64个垂直样方,每个样方大小为5m×5m。

目的是研究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其对海拔变化的响应。

研究结果显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共有蕨类植物44科、106属、329种(包含8变种)。

其中巢形轴鳞蕨Dryopsis nidus和刺齿假瘤蕨Phymatopterisglaucopsis 为贵州新记录种。

保护区内蕨类植物分别占贵州蕨类植物科的81.5%,属的69.7%和种的42.2%。

蕨类植物区系丰富度较高。

依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种的分布可以划归11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构成了该区区系的主体。

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蕨类植物处于东亚植物区系中,但热带亚洲成分对本区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

通过对本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的垂直分布格局的分析,探明蕨类植物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规律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本区蕨类植物种类随海拔升高数量迅速下降,两者呈强的负相关关系。

在本区海拔的升高对蕨类植物种类的数量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通过水热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蕨类植物的物种数量。

二是通过影响蕨类植物上方的乔木及灌木间接影响影响蕨类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对本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在根据海拔梯度分成的四个区段中:第一区段受热带亚洲成分影响较大,区段种蕨类植物多为热带亚洲分布种类;第二区段受热带亚洲成分和中国—日本成分共同影响,随着水热环境的变化这一区段的范围变化较大:第三区段受中国—日本成分影响,区段中蕨类植物多为中国—日本分布种类;第四区段为本区在海拔上的最高区段,受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影响较大,区段中蕨类植物多为中国—喜马拉雅分布的种类。

梵净山:世界同纬度保护最完好的原始森林

梵净山:世界同纬度保护最完好的原始森林

梵净山:世界同纬度保护最完好的原始森林作者:石磊李海波来源:《森林与人类》2015年第09期梵净山——地球北纬28度上的一颗绿色明珠,耸立在中国西南。

1956年原林业部划定梵净山为首批森林禁伐区之一,1978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1986年列为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

作为武陵山脉的主峰,它山体庞大雄浑,接天摩云。

全境山势雄伟,重峦叠嶂,群峰高耸,坡陡深谷,溪流纵横,飞瀑悬泻。

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

梵净山为多种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原始森林成为多种生物保存和繁衍的场所,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有特色的地区之一,被认定为世界上同纬度保护最完好的原始森林。

区内物种多样性丰富,其中不乏7000万至200万年前第三纪、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成为人类难得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举世瞩目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

丰富的物种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邻近四川、湖南两省,地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

正处于我国亚热带中心,年降水1100毫米~2600毫米,相对湿度年均80%,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特征。

保护区东西宽21公里,南北长27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6%。

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5米,同东坡山麓的盘溪河沟口海拔500米比较,高差达2000米。

山脉多呈北东-南西向,故成为该地沅江、乌江水系的分水岭,以凤凰山金顶的峡谷地形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出牛尾河、黑湾河、肖家河等9条河流,从而有九龙出山之说。

梵净山地层古老,据同位素年龄测定,距今有14亿年~10亿年。

广泛出露的岩石主要为典型的超基性熔岩和少量的中性、酸性火山熔岩,包括大量的灰绿色、浅灰绿色块状变质超基性岩以及火山集块岩等,十分陡峻、直立。

其次是浅变质岩、变质砂岩千枚岩等,平缓、形状重叠。

梵净山是武陵山系西南段最高的山体,裸露着中晚元古宙的绿岩系,是中国南方晚前寒武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窗口。

梵净山生态系统多样性全球对比分析与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梵净山生态系统多样性全球对比分析与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梵净山生态系统多样性全球对比分析与世界遗产价值研究梵净山是世界上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的代表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梵净山是缔约国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的提名地,包括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印江洋溪省级自然保护区。

针对国内外缺少如梵净山等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世界遗产生态价值等问题的研究,以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为指导,于2014-2017年间,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文献查阅、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梵净山生态系统基本特征、梵净山生物多样性和水青冈群落全球对比及梵净山生态系统世界遗产价值等内容。

(1)梵净山植物物种丰富、起源古老、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植物交汇的关键场所和扩散型东亚分布植物东西渐渗的重要廊道。

梵净山既是热带植物北上延伸的栖息地,又是温带植物南下扩展的“避难所”,还是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与中国-日本成分东西渗透的“缓冲区”,成为许多南不及南岭、北不达秦岭的植物交汇地带,相比之下更多的阻碍了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北迁和中国-喜马拉雅成分的东扩。

同时,梵净山作为武陵山脉主峰,是武陵山走廊的重要组成,众多东亚成分在此扩散,结合王文采扩散型东亚分布植物研究,可知半数扩散型东亚植物在此分布,并以“由西向东方向”为主。

(2)梵净山是群落演替发展的典型研究场所,其热带森林成分与温带森林成分并茂发展、冲突激烈,二者在小区域内通过高山效应得以完美保存和展示。

梵净山历经自第三纪以来的漫长地质变迁,以其为分布北界的类群以乔木为主,且常绿成分优势明显,以其为分布东界的类群也以乔木为主,但落叶成分性质突出,且常绿林分布面积约为16,302 ha,落叶林分布面积约为16,464 ha,二者相当,可知梵净山常绿成分与落叶成分并茂发展,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竞争激烈,是典型的热带-温带过渡区域。

梵净山为常绿与落叶乔木的交叠、生存和竞争提供了重要栖息地,并成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竞争与共存,群落演替发展的重要研究场所。

梵净山植被特征介绍作文

梵净山植被特征介绍作文

梵净山植被特征介绍作文梵净山,这座神秘而美丽的大山,一直让我心驰神往。

终于,我有机会亲身去感受它的魅力,尤其是那令人惊叹的植被。

当我踏入梵净山的那一刻,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王国。

这里的植被丰富得让人咋舌,从山脚下到山顶,仿佛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巨大画卷,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生机和惊喜。

先从山脚下说起吧。

这里是阔叶林的天下,高大的树木像一把把撑开的巨伞,为人们遮挡着阳光。

香樟,那粗壮的树干,一个人都抱不过来,树皮上的纹理像是岁月留下的皱纹,诉说着它经历的风雨。

树叶密密麻麻,散发着一股独特的清香,让人闻了就感到神清气爽。

还有枫杨,那长长的枝条随风摇曳,就像姑娘的长发轻轻摆动。

到了秋天,它的叶子会变成金黄色,一片片飘落下来,仿佛是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沿着山路往上走,植被逐渐发生了变化。

阔叶林慢慢过渡到了针阔叶混交林。

松树开始多了起来,它们挺拔地站立着,像一个个守卫大山的士兵。

松针细长而密集,阳光透过松针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美不胜收。

在这里,我还看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些松树的树干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就像是给松树穿上了一件绿色的披风,特别好看。

再往上,就到了针叶林的区域。

冷杉成了主角,它们高大而笔直,直冲云霄。

站在冷杉林里,抬头往上看,只能看到窄窄的一线天,那种高耸入云的感觉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伟大。

冷杉的树枝上常常挂着一些松萝,这松萝就像是仙女的飘带,轻盈地随风舞动。

听当地人说,松萝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在空气特别清新的地方才能生长,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梵净山的生态环境有多么好。

除了这些高大的树木,梵净山的灌木丛也非常有特色。

在一些山坡上,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杜鹃灌木丛。

春天的时候,这里一定是一片花的海洋,想象一下,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绽放,红的、粉的、白的,五颜六色,那该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还有一种叫荚蒾的灌木丛,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有锯齿。

秋天的时候,它会结出一串串红色的果实,像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特别诱人。

高中地理常识:焚净山景观介绍

高中地理常识:焚净山景观介绍

高中地理常识:焚净山景观介绍一、地理常识:焚净山景观介绍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地区,海拔2572米,系武陵山脉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

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溪流纵横、飞瀑悬泻。

其标志性景点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

梵净山山形复杂,环境多变,由此形成了全球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基地。

根据科考资料,区内现有植物种类约2019余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31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

有珙桐林、铁杉林、水青冈林、黄杨林等44个不同的森林类型。

原始森林里栖息着多种频临灭绝的国家保护动物,如:黔金丝猴、藏酋猴、云豹、苏门羚、黑熊等。

其中黔金丝猴被誉为地球的独生子,仅存800余只,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

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

梵净山自古就被佛家辟为弥勒道场。

以红云金顶日月升天为中心,以四大皇寺四十八座觉庵群星满地作接引。

红云金顶与月镜山之间,正殿承恩寺与四、五卫星殿堂形成犄角之势,拥拱绝顶二佛。

红云金顶是佛山之核心。

绝峰上两殿鼎峙,两佛临銮,无边法界,极乐天宫的营造,是南宋白莲社在人间净土建设上的点睛之笔,是名山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是红云之上盛开的一朵奇葩。

梵净山这种种神奇、神圣的自然现象和人文遗迹,被科学界誉之为地球和人类之宝;佛教界则视为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的人间实相。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为梵净山题字弥勒道场。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学诚法师曾发表讲话说:梵净山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是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佛光是梵净山最奇特的天象奇观之一,在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分,人们在太阳相对的云雾上,经常可以看到七色光彩组合成的巨大光环,倏忽间飘飞而至,里面佛影端坐,庄严肃穆,其景奇异之极,其光绚丽之极!据权威部门统计,梵净山是中国所有名山中佛光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

贵州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兰科植物区系特征

贵州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兰科植物区系特征

贵州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兰科植物区系特征张玉武;杨红萍;杨瑞;沈峥华;陈训;俞理飞【摘要】研究了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①兰科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多样,计有兰科植物38属72种(含种下分类群),分别占贵州兰科植物属总数和种总数的50.14%和29.27%.与邻近自然保护区所含的兰科植物属、种数相比,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属、种总数与重庆金佛山和湖北神农架相当,而仅次于四川峨眉山;与贵州的茂兰、习水相比,其属数高于茂兰和习水,种数高于习水、略低于茂兰;②兰科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有17个类型或变型,中国特有分布成分占明显优势,为30.55%;其次为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州成分,占15.28%;③兰科植物生活类型多样,既有地生、附生和腐生的类型,又有半地生、半附生的类型.【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10(030)004【总页数】7页(P471-477)【关键词】兰科植物;区系特征;生活类型;梵净山【作者】张玉武;杨红萍;杨瑞;沈峥华;陈训;俞理飞【作者单位】贵州科学院梵净山生态站,贵州江口,550009;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湖南省新晃县第二中学,湖南,新晃,419200;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贵州科学院梵净山生态站,贵州江口,550009;贵州省科技厅,贵阳,550002;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5;Q949.7兰科(Orchidaceae)是单子叶植物中最大的科和被子植物中第二大科,全世界约有700属2~3.5万个原生种和大量的变种、品种等,广泛分布于除两极和极端干旱沙漠地区以外的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特别是热带地区的兰科植物具有极高的多样性(D ressler,1993;罗毅波等,2003)。

由于中国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以及具有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国具有各个气候带的兰科植物区系和类型,特别是中国拥有广阔的亚热带地区和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等独特地理区域,其相应的兰科植物区系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陈心启等, 1998)。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王晖;魏奇;吴菲菲;苟光前【摘要】为探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含石松类植物,下同)的区系特点,结合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资料整理的方法,调查了梵净山蕨类植物种类,并分析了梵净山蕨类植物属与种的各种区系成分.主要结果有:1)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8科,87属,324种,7变种和3变型.2)属的区系分析表明本区蕨类植物区系在属一级上带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温带成分对本区区系也有一定影响.3)种的区系分析显示本区蕨类植物区系在种一级上具有温带性质,处于东亚蕨类植物区系的东翼及我国蕨类植物区系的中心区域,热带亚洲成分向北扩散也对本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造成影响.【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2)004【总页数】7页(P22-28)【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特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作者】王晖;魏奇;吴菲菲;苟光前【作者单位】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04;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5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上。

由于在中亚热带气候环境下发育了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且有完好的保护历史,梵净山的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也包括了丰富的蕨类植物。

之前,曾有多位专家、学者对梵净山的蕨类植物做过广泛且细致、深入的研究工作,涵盖了梵净山蕨类植物的种类[1]、生态[2]以及区系[3]等方面。

随着调查的深入,梵净山的蕨类植物资源进一步被理清,物种组成也逐渐明确。

在这一情况下,对梵净山蕨类植物的物种组成进行梳理并分析其区系特征,对于探明本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点,丰富我国西南蕨类植物的区系资料都有一定的意义。

此即为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梵净山珍农产调研报告

梵净山珍农产调研报告

梵净山珍农产调研报告梵净山是我国著名的山区旅游景点,也是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梵净山地处湖北省十堰市,是一片山峦起伏、绿树葱茏的地方。

在这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农产资源。

本次调研主要对梵净山的珍贵农产品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

一、梵净山的农产品特点1.地理环境:梵净山地势险峻,山峰密布,海拔高度大多在1500米以上。

这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梵净山的独特气候,气温适宜,湿度适中,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梵净山多云雾,空气清新,无污染,为农产品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农业种植:梵净山以茶叶、果蔬、辣椒等农产品为主要种植品种。

其中茶叶是该地最为著名的农产品之一,梵净山的茶叶因生长在高山上,所以茶叶的味道更加浓郁,茶叶的香气更加持久。

此外,梵净山的果蔬品质鲜美,颜色鲜艳,口感极佳,深受人们喜爱。

梵净山的辣椒也非常有名,辣椒口味浓郁,辣度适中,广受市场欢迎。

3.农产品加工:梵净山的农产品加工主要以茶叶加工为主,包括茶叶的采摘、晒干、揉捻等加工工艺。

梵净山的茶叶经过精细加工后,质量非常好,茶叶产品种类多样,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种选择。

二、梵净山农产品的市场前景1.旅游市场:梵净山作为一处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而这些游客不仅会欣赏到梵净山的美景,还会购买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因此,梵净山的农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通过旅游市场进行销售。

2.电商渠道:如今,电商平台已经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

梵净山的农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将产品推广给更多的消费者。

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可以实现梵净山农产品的远程销售,拓宽销售渠道。

三、如何发挥梵净山农产品的优势1.品牌建设:梵净山的农产品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可以通过品牌建设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打造专属于梵净山的品牌形象,可以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和认同这些产品,加强消费者对梵净山农产品的认知和购买欲望。

2.产地宣传:梵净山作为农产品的产地,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

梵净山研究报告

梵净山研究报告

梵净山研究报告
梵净山是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一座著名的山峦,它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天然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该研究报告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 地质特点:研究报告对梵净山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层层序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着重研究了梵净山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和地质灾害情况。

2. 生态环境:研究报告对梵净山的生物多样性、植被类型、气候特点以及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旨在提供对梵净山生态环境的科学认识。

3. 文化遗产:研究报告对梵净山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风格流派、寺庙建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考察了梵净山对中国佛教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4. 旅游资源:研究报告对梵净山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估和开发利用研究,包括对梵净山的旅游接待设施、交通网络、导游服务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综上所述,研究报告对梵净山的地质、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提供了对梵净山的全面了解,为梵净山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梵净山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组成分析

梵净山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组成分析

梵净山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组成分析
莫忠妹;杨传东
【期刊名称】《贵州科学》
【年(卷),期】2022(40)4
【摘要】梵净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资源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梵净山区内的中国特有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分布于该区中国特有种子植物中特有属物种组成特性、生活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分布于梵净山的中国特有种子植物特有属共24属,有33种,隶属于24科,科的分布类型中,有7个分布型和3个变型,其中泛热带分布型最多,属的分布类型中,主要为中国特有分布21属,占该区总属数的87.5%,北温带分布型最多,从物种组成上看,苦苣苔科的种数最多,有5种,特有属中单少型属占比较大,有21属,占比达87.5%,大多具有原始性及古老特有残遗属等特点;生活型上以木本(含木质藤本)属数量(16属)占优势,丰富的特有属植物也反映了梵净山种子植物区系的多样性。

【总页数】5页(P24-28)
【作者】莫忠妹;杨传东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铜仁学院贵州省梵净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5
【相关文献】
1.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研究
2.江西三清山种子植物中国特有属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3.滇西北丽江市中国种子植物特有种组成分析
4.滇西北丽江市中国种子植物特有种组成分析
5.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药用植物资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梵净山评估

梵净山评估

梵净山评估梵净山位于中国重庆市北碚区,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一部分。

这座山脉高约2460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梵净山被誉为“大自然的博物馆”,因其丰富多样的植被和动物种类而著名。

首先,梵净山是一个天然的生态系统。

山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5%,其中包括丰富的树种和野生动植物。

这里拥有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如大熊猫、朱鹮、豹猫等。

很多动植物在这里得到了保护和繁殖,使梵净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

其次,梵净山还是一个重要的水源地。

在山上有许多溪流和小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水系。

这些水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和饮用水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梵净山的水质纯净,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流清澈见底,给人一种非常清新的感觉。

此外,梵净山还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

山上有许多奇峰怪石、清泉瀑布和幽静的山间湖泊。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山脉的壮观景色,云雾缭绕,如诗如画。

梵净山的景色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而多变,每一处都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

然而,梵净山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

游客数量的增加和不当的开发,给山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一些游客随意砍伐树木、乱扔垃圾,破坏了山区的生态平衡。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也会对山区的自然景观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梵净山的生态环境,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

加强管理措施,限制游客数量,确保游客的行为符合环保法规。

加大对梵净山的投资,改善山区的基础设施,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梵净山作为中国的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态价值。

通过加强保护和管理,我们可以保持梵净山的自然风貌,留给后代一个美丽且可持续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净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植物地理学意义作者:巫仁霞熊康宁容丽来源:《广西植物》2017年第10期摘要:梵净山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区,是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面积约为77 514 hm2。

该研究针对当地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问题,主要通过对种子植物科属种水平的地理成分、区系古老性、区系过渡性等区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表明:(1)该区物种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843属2 584种,中国特有种1 010种(含梵净山特有种46种),其中属的热带、温带地理成分比例相当,热带成分略占优势。

(2)该区植物起源古老,保存有梵净山特有裸子植物梵净山冷杉、长苞铁杉、粗榧、水青树、伯乐树、领春木等大量古老树种。

(3)该区与临近区系交汇、渗透现象明显、过渡性质突出,经初步确定以梵净山为典型分布边界点的植物共有120科197属288种,分别有103种、62种、87种、36种以梵净山地区为分布的北界、南界、东界和西界,即梵净山更多的阻碍了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北迁和中国—喜马拉雅成分的东扩。

(4)该区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并茂发育,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竞争激烈。

因此,梵净山在中国植物区系甚至东亚植物区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梵净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植物交汇,植物地理学意义中图分类号: Q948.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142(2017)10134807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简称梵净山)地处贵州省东北部,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在自然地理上处于热带、亚热带生物区系向温带生物区系的一个生态交错区(陈功锡等,2001;蓝开敏和杨传东,1990)。

三叠纪晚期,梵净山岩体因太平洋板块对亚洲大陆的斜向俯冲而出陆,南方热带和古南大陆区系成分移入梵净山(杨明德,1986;黄威廉等,1988),后经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多次地质运动及气候变化,物种也不停的迁移与兴亡及地方种的形成与演化,且该区处于东亚成分由西向东方向迁移的重要通道(武陵山走廊)中南部(陈功锡等,2001),其生物区系既保留了古南大陆性质,又受近代喜马拉雅区系的影响,令其在植被地理和生物地理上十分重要,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总报组,1994;环境保护部,2011)。

有关梵净山地区的植物区系方面的研究仅见有兰科植物、药用种子植物、蕨类植物(张玉武等,2010;廖雯和左经会,2008;邓莉兰和杨传东,1991),而梵净山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植被,且由于其特别的生物地理位置,其植物区系在学术上十分重要,但研究仍是空白。

本文拟通过对梵净山的植物区系研究,为深入探讨该区的植物区系地理和为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1区域与位置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部江口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交界,地处中国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向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山原斜坡地带,总面积为77 514 hm2,提名地面积为40 275 hm2,缓冲区面积为37 239 hm2。

山体高耸,南北纵长,呈NNE走向,山体垂直高差逾2 000 m,最高峰凤凰山2 570 m。

梵净山山体高大,地形组合多样,气象变化复杂,共同成就了本区植物物种的丰富性与区系成分的复杂性。

梵净山处于中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共同作用,气候成分及其组合变化复杂,是典型的气候冲突区域,为气候交汇地带。

梵净山从每年4月中旬开始受西南季风控制,直至7月中旬始受东南季风作用,而秋冬季节又被蒙古高压的寒流影响,且冬季的梵净山处于云贵准静止锋的北侧,春、秋两季往往处于准静止锋的锋面附近(梵净山科学考察团,1986),其气候成分复杂多变且冲突剧烈。

这种在时空上稳定的动态交替变化的气候为梵净山的植被发育与群落演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根据吴征镒等(2011)对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系统,梵净山属于东亚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中地区—川、鄂、湘亚地区,处于热带区系向温带区系的过渡区,尤其是北东方向延伸的武陵山系不仅是中国华南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区系向西南、华中及华东北亚热带和暖温带扩散的桥梁和通道(陈功锡等,2001),也是西部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分布区向华东、华中植物区系扩散的屏障,是中国植物南北过渡和东西渐渗的交汇地带。

2研究方法根据梵净山的具体情况,选择18个样地的172个样方进行植物物种调查,调查面积共17 890 m2,记录样地内所有维管束植物物种,并在每个乔木样方单元内进行每木调查。

同时用手持气象仪、GPS、海拔表、坡度计、郁闭度测定仪等实测样方的地理坐标、海拔、坡度、坡向、郁闭度等环境因子,并目测坡位和坡形。

结合中国植物志(1990)、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2011)、贵州植物志(1982)、梵净山研究(1990)、梵净山科考集(1986)等相关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校正及植物区系的相关统计和分析。

3植物区系特征3.1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古老川、鄂、湘亚地区因鹅掌楸属、金钱槭属、水青树属等孑遗植物的广泛分布,说明该区起源古老,冷杉属等植物的残留反映了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对该区植物的迁移和分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吴征镒等,2011)。

处于该区的梵净山,分布有鹅掌楸属、金钱槭属、水青树属等孑遗植物充分表现出其起源的古老性,而梵净山丰富的伯乐树属、领春木属、连香树属、三尖杉属、杜仲属、珙桐属等东亚特有属有表现出其物种的多样性,且梵净山地方特有裸子植物梵净山冷杉的残存及其海拔分布范围的变化也表达出梵净山曾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李晓笑,2011),表明梵净山植物成分古老、物种丰富。

3.2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梵净山植被物种丰富、类型多样,植物区系过渡性质显著,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

根据吴征镒(1991)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划分原则,将中国种子植物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梵净山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包括了除中亚成分以外的其他14个分布类型,分布型最多的为热带成分,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又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占优势;北方温带成分约占三分之一,且以北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其次为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

若将北方温带成分、古地中海成分和东亚成分共同并为温带性质,則梵净山种子植物属的温带性质成分与热带性质成分差距甚小,可谓两者相当;而在东亚成分类型中,中国—喜马拉雅分布成分略多于中国—日本分布成分。

可见,梵净山既是热带植物北上延伸的栖息地,又是温带植物南下扩展的“避难所”(蓝开敏和杨传东,1990),还是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与中国—日本成分东西渗透的“缓冲区”,成为典型的植物区系交汇地带、地理成分复杂。

3.3 植物区系过渡性质突出梵净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成为众多分属于不同区系的植物的分布交汇区。

根据梵净山野生种子植物名录,结合中国植物志(1990)、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2011)、贵州植物志(1982)、梵净山研究(1990)、梵净山科考集(1986)、王文采(1992a;1992b)、中国木本植物分布图集(方精云等,2009)、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草本种子植物图鉴(2009),经分析、统计得出以梵净山为分布边界的植物共120科197属288种(表1)。

通过表1可知,在南北交汇中,以梵净山为分布北界的植物种类如滑叶润楠、闽粤蚊母树等,数量远大于以其作为分布南界的植物种类如五味子、拟木香等,即梵净山作为热带、亚热带植物—温带植物的南北过渡区,更多的阻碍了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北迁;在东西过渡时,以其为分布东界的植物种类如细齿樱桃、毛曼青冈等较丰富,明显大于以其为分布西界的植物种类如天目玉兰、厚皮香八角等,即梵净山作为喜马拉雅—日本东亚成分东西过渡的中部地区,更多的阻碍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的东扩。

对交汇植物进行深入分析可知,樟科、蔷薇科、杜鹃花科、豆科、小檗科植物较多,且上述植物的同属植物出现在不同分布边界的频率也较高,如樟科的木姜子属和小檗科的小檗属植物均分别出现在以梵净山为分布北、南、东、西的四界,木姜子属的云南木姜子以梵净山为分布北界,湖北木姜子以梵净山为分布南界,毛红皮木姜子以梵净山为分布东界,豹皮樟以梵净山为分布西界。

对交汇植物名录进行分布边界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以梵净山为单一分布边界的植物中,仍是以其为分布北界的植物最多,然后依次为以其为南界、东界和西界,即温度是影响单界分布植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杜英属的绢毛杜英、灰毛杜英等;而通过对比以梵净山为多分布边界的植物,发现以其为分布东界的植物(包括以其为分布北界和东界、以其为分布南界和东界及以其为分布北界、南界和东界的植物)明显多于其他分布边界植物之和,即湿度是影响多界分布植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如花楸属的红毛花楸、四川花楸等。

综合来看,梵净山在满足相对喜温喜湿植物生长的同时,还阻碍了相对喜温且耐干植物的东扩。

波动的温度—湿度组合及变化为不同区系的植物在梵净山交汇叠置提供了关键条件,而不同区系成分的交汇则构成了梵净山植物区系集合的复杂性和冲突性。

根据梵净山植物属的交汇名录,结合吴征镒(1991)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划分原则,经分析统计得出表3。

由表3可知,梵净山种子植物属的交汇中,热带成分约占总数的六成,具有绝对优势,其中热带非洲分布最多,占热带成分的四成,其次为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共占四成,然后依次是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北方温带成分约占总数的三成,其中以北温带分布为最,约占六成,然后依次为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东亚成分约占总数的1/10,中国特有成分仅1/100。

特别的是在梵净山种子植物属的交汇中没有地中海成分出现。

可见,属的热带成分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温带成分,还有少量的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

3.4 热带与温带森林成分竞争激烈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梵净山种子植物交汇特征,对梵净山种子植物属的交汇名录进行生活型统计(表4)。

表4显示,在梵净山交汇型种子植物属的生长型比较中,乔木占据总数的一半,且常绿乔木所占比重略大于落叶乔木;其次为灌木植物,且以落叶灌木为主,常绿灌木属有24个,占灌木总数的34.78%;再次为藤本植物和竹类植物,两者之和不足15%。

以梵净山为分布北界的种子植物属中,乔木占绝对优势(20.81%),其中常绿乔木(13.70%)较落叶乔木(7.11%)丰富;其次为灌木(11.68%);藤本(4.06%);竹类(0.51%),可知热带成分十分丰富。

以梵净山为分布东界的种子植物属中,乔木占优势(9.14%),其中落叶乔木(5.08%)较常绿乔木(4.06%)丰富;其次为灌木(5.58%);藤本(2.53%);竹类(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