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生物种群和群落复习2
最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种群和群落
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种群和群落部分1、(11年大纲版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2.(11年海南卷)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
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答案: B3.(11年海南卷)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掠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
灰掠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
该地区为打造灰掠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掠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掠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A. 灰掠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B. 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 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 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答案: D4.(11年海南卷)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C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C。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得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 -2~C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答案: A5. (11年海南卷)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答案:D6、(2011年安徽卷)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专题十 种群与群落(课件)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新教材新高考)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Biblioteka CONTENTS目录
1
核心串讲 一览纵横
2
知识整合 融会贯通
3
真题研究 体验领悟
4
题组模拟 素养提升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迁入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
“ ”形
波动
物种组成
种间竞争
垂直
水平
初生
次生
初始植被
核心串讲 一览纵横
命题点1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
出生率
迁入率
死亡率
一、知识整合 融会贯通
2.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分析
(1)“ ”形
[易错提醒] 对数学公式中“ ”值的解读
(2)“ ”形
不超过
大
前
3.
逐个计数
灯光诱捕
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法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3.(选择性必修2 P10思考·讨论2)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择性必修2 P11探究·实践)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_______对照,因此无需设置空白对照组,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__________。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
√
1
2
3
4
解析:选B。种群数量在 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鼠害的控制应该严防其种群数量达到 ,维持鱼类资源持续发展可将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 ,A、C正确;养殖业中捕捞或出栏个体一般是成年个体,主要是维持种群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的数量增加,B错误;种群的 值是可变的,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可以通过改善被保护有益动物的生活环境来提高其种群的 值,D正确。
高考生物《第四章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全优精品导学资料 新人教版
第四章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1、考点解读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的考察①种内斗争与种群密度的反馈调节:例如:在蝌蚪密度大的水中,个体较大的蝌蚪能从肠道分泌有毒物质,使幼小蝌蚪死亡率增加;还有桉树的自毒现象等。
由此可见,种群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机能,是物种生存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维持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重要方式。
在海洋鱼类资源急剧减少时,应停止捕捞,制定“休渔期”,使之繁殖增多,还可投放人工繁育的鱼苗,加快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
②种间关系与种群密度的反馈调节:例如:一片草原上,牧草繁茂,食草动物就多,动物数量的增加,引起牧草衰减,由于牧草衰减,又引起动物数量减少,继而牧草又恢复正常。
若过度放牧,则会引起草场退化,进而引起动物种群数量下降。
所以要确定草场的合理载畜量,不能超载放牧。
2.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的考察a. 延滞期b. 指数增长期c. 减速增长期d. 稳定期(有波动)按自然选择学说,“环境阻力”部分个体数就是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①“J”型增长曲线:在理想条件(无任何阻力的情况)下,种群的数量会呈几何级数增大(指数增长),这种种群的指数式增长在理论上存在,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能存在。
因为资源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但在种群增长的某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此外,外来物种入侵(条件适宜,缺少天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入侵种会呈指数增长趋势。
例如:入侵我国的大米草、水葫芦等。
②“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允许的最大值K后停止增长,即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一个牧畜饲养场最佳养殖个数是1/2K。
两种生长曲线的区别:K值:最高密度(环境的满载量)(负载能力)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有利于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如确定草场的合理载畜量),科学防治害虫(农田治虫要选择良机)等。
例如:在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时,种群数量控制在什么情况下,人类获得资源量最大,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其实,一般将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1/2K值时便可达到例题的要求。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最基本):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②出生率、死亡率 ③迁入率、迁出率 ④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种群密度)增长型 ⑤年龄组成 稳定性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衰退型(2)种群特征的空间关系①均匀分布 ②随机分布 ③集群分布(在自然种群众最广泛)3.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数学方程式:Nt=No λt③种群增长率:不变(λ-1)[(Nt -Nt -1)/Nt -1](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有限,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存在种群环境容纳量,即存在K 值,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 ,K 值可改变,由环境(食物、空间、敌害)决定③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K/2时增长率最大,K/2时捕捞鱼时获得最大捕捞量4.群落: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5.群落的特征:丰富度(重要特征)、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空间结构)(1)丰富度:群落中的物种树目的多少,越靠近热带的地区(温度越高)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①互利共生 ②捕食 ③寄生 ④竞争(3)群落的结构①垂直结构: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包括地面以上、地面以下、以及水域生态系统)植物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其栖息条件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呈镶嵌分布)3.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优势物种的取代)(2)类型——起点不同、速度不同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的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2011年高考生物(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③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 单元质量检测
必修③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2010·临沂质检)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
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解析:本题中的柱状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第1~5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多。
由此可判断,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但未达到K值);由于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等于K/2,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在该条件下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 只以下。
答案:B2.如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D.DE段兔群数量的增长率几乎为0解析:AB段显示兔群逐步适应新环境,种群数量逐渐增多,而非性别比例失调,性别比例失调的结果是种群数量减少;DE段显示兔群处于动态的平衡中,此时期兔群数量的增长率在极小的范围内波动,即几乎为零。
答案:A3.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但一般情况下,无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最终形成的群落内都存在竞争。
2011年高考生物(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③ 第三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解析: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答案:D2.(2010·浙江五校联考)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植物群落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黄绿比率)与群落的P(光合作用)/R(呼吸作用)比率呈现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在春暖花开的自然水域,黄绿比率有升高趋势B.在水稻的收获季节,群落P/R值可能在a点C.幼年植物的黄绿比率可能在b点D.人工林的年平均黄绿比率过高时,应进行适当采伐解析:在春暖花开的自然水域,叶片绿色加深即黄绿比率降低。
收获季节,叶绿素含量减少,黄绿比率较高,不应该在a点。
幼年植物黄绿比率较低,不应该在b 点。
人工林的年平均黄绿比率过高时,P(光合作用)/R(呼吸作用)比率很低,净光合作用速率太低,原因是树的密度过大,应进行适当采伐。
答案:D3.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题图中的三种鱼的种群数量受海洋深度的影响,反映了系,图中乙种群数量随甲上升而上升,下降而下降,体现了它们的捕食关系。
但曲线不能体现出共生的关系,与题图曲线不符。
答案:D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B.影响因素不同C.起始条件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初生演替是在从未有过生物或存在过生物却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
2011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2节
③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
(2)性别比例 ①♀>♂→增长快; ②♀≈♂→相对稳定; ③♀<♂≈增长慢。
三、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两个概念 ①样方:样方也叫做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 部分个体的集合。 ②随机取样:在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 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既满足随机性又 满足独立性的取样。 (2)常用的取样方法 ①五点取样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 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当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时,可采用等 距取样法。 (3)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另外调查某种 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 。 (4)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三、“J”型曲线
前提条件
食物和空间条件 受空间、食物、天敌 充裕、气候适宜、 等制约的有限的自然 没有敌害等理想 状态 状态
种群增长率 K值的有无 曲线形成的原因
增长率为常数 (无限增长)
无K值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 降;0和K时的增长 率为0,K/2时增长 率最大 有K值
差值为正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
(2)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人为因素:如人工养殖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
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 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如下:
(1)年龄组成
①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大; ②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
归纳整合
(2)逻辑斯蒂增长——“S”型曲线
二、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的探讨 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反映的是种群数量在一个有限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教学ppt
8
• 2.举例说明人工顶极群落?
• 【提示】 人类可以模仿自然,建立人工顶 极群落,如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在发展橡胶的 同时,按自然顶极群落的分层现象,中部配 置金鸡纳、大叶茶,下部种植草本植物砂仁、 黄花菜等,形成了乔灌草结构的人工混交林, 这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也有效地防止 了水土流失,改善了自然环境,获得顶极群 落的效果。
•(3)④ 与 ② 相 比 , 结 果 不 同 是 因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 线是________。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种间关系有关知识
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根据图形分析,一
教学ppt
17
• 2.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 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 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 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教学_p_p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教学ppt
20
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包括垂直
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
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
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
候,演替就不再进行
了。
教学ppt
6
•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 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演替
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
(climax)。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2节 种群ppt
•种群分布型(浙江科技版) •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 括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三种类型。 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种群可以有不同的分布 型。小空间尺度上种群的随机分布、均匀分布 和集群分布如图所示:
•(1)小空间尺度上生物种群的分布受到种群内 和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受到物理环境的结 构影响,或者同时受上述两个方面的影响。 •(2)在大的空间尺度上,种群内的个体都是成 聚集分布的,如北美洲大陆上的越冬和繁殖鸟, 都集中分布在几个被称为“热点”的地区。种 群在热点地区有比非热点地区高得多的种群密 度。又如中国的大熊猫种群,就成群分布而集 中生活在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秦岭等山 脉。
• 4. “S”型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 • 5. 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 关系探究 • 6. 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及影响因 素 • 7. 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 8.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 探究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的变化
答案:
同种
数量
制订计划
标志重捕法
想一想: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
• 解析:8个池塘里有6个池塘养鲫鱼,2个池塘 养地中海鳎鱼,生活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 鲫鱼为一个种群,生活大同一个池塘中的地 中海鳎鱼为一个种群。鲫鱼和地中海鳎鱼不 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8个池塘中的鱼可看作 两个物种,八个种群,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 答案:D
•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 的是( • • )
• 1. 种群的分布型哪种类型常见? • 【提示】 集群分布是常见的分布型,如 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蛾类因趋光性、蚯蚓因趋湿性和藤壶附着在 同一块岩石上而形成集群。人类在地球表面 也呈集群分布。 • 2.种群均匀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 【提示】 均匀分布是种内斗争的结果, 如动物的领域行为、树木争夺树冠空间和根 部空间所进行的斗争,以及沙漠植物争夺水 分所进行的斗争,都能导致均匀分布。
201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必修3)
例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பைடு நூலகம்分为下图 、 、 三种 类型,据图回答: 类型,据图回答:
老年 中年 幼年
年
A B C
年代出现生育高峰, (1)我国在 )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 年代初期 年代出现生育高峰 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 所示类型。 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 A 所示类型。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 所示类型。 这将会使被捕捞的鱼的年龄组成为图 A 所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 所示类型。 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 C 所示类型。
(四)如何认识种群 (1)种群是宏观、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 种群是宏观、 单位,种群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 单位,种群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种群内个体之 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 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个体不具 有的特征;由个体到种群,不只是量的积累, 有的特征;由个体到种群,不只是量的积累,而 且是一种质的飞跃。 且是一种质的飞跃。 个体生命有限, (2)个体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不会因为个体 的消失而消失; 的消失而消失; (3)同一区域中往往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不 同一区域中往往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 同的种群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 同的种群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 体。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 型曲线
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在食物和 空间条件充裕、 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 适宜、没有敌害等理 想条件下, 想条件下,种群数量 型曲线增长. 呈J型曲线增长. 型曲线增长 它的特点是: 它的特点是:增长率 不变,无限增殖. 不变,无限增殖.
2011年高考生物人教版第一轮精品课件:种群和群落
2011 年高考生物人教版第一轮精品课件:种群和群
落
1.(2009 年广东高考题)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 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 米种植
【解析】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A、C、D 都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B 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
【答案】 B
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A.1925 年~1930 年B.1930 年~1935 年
C.1940 年~1945 年D.1945 年~1950 年
【解析】从表可知该种群的数量变化呈“S”型曲线,变化率最大的年份为1930 年~1935 年。
【答案】 B
3.(2009 年广东高考题)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 值不影响K 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2011届高考生物种群复习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
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得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生物群落的结构
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3、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
1、原生演替:
(1)定义: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
(2)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
(1)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
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
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
3、植物的入侵(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
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课时作业82种群和生物群落
必修部分第八章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一、选择题1.(2009广东理基)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A. 1925 年〜1930 年B.1930 年〜1935 年C.1940 年〜1945 年D.1945 年〜1950 年解析:由表中数据变动量可得出1930年〜1935年种群数量由398升至990,其5年变动率最大, 其余各个5年中变动数据均低于此。
答案:B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C. 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分属于多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
答案:B3•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八个池塘,其中六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
那么,这八个池塘里的鱼可以看作()A. 一个群落B. 一个生态系统C.八个物种D.八个种群解析: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叫做种群。
八个池塘,其中六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夕卜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
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鲫鱼为一个种群,生活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地中海鳎鱼为一个种群。
鲫鱼为一个物种,地中海鳎鱼为一个物种。
因此,题中八个池塘的鱼可看作是两个物种,八个种群。
答案:D4•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答案:D6. (2010龙岩质检)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 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解析: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演变成森林后趋于稳定。
物种丰富度、 净光合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都是不断增多,最后趋于稳定。
恢复力稳定性不断降低。
答案:BA.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 K 值提高B. BC 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B 到C 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 曲线Y 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解析:BC 段虽然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 但是,种群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因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答案:B5. 分析右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进行海洋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是 C 点B. C 〜D 段种群数量仍在增长C. 该种群数量在E 点达到K 值D. B 时期是种群增长率最快的时期,种群数量在解析:C 点是种群增长率最快的时期,种群数量在 K/2值左右,也是海洋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6-2种群和生物群落
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标志 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的概率应该相等。
【跟踪训练】 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 的是 ( )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 调查对象 B.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 种群密度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 趋势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 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 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3.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 (1)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 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 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 源的充分利用。
[答案] B
[总结点评] 假如上述害虫种群中各年龄 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应属于下列哪幅图?
提示:可用B图表示。
题型2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例2 (2008·山东高考改编)每年的7月11 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 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 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 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 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
●特●别●提●醒
应用两种曲线的变化规律,可解决以下问 题: (1)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 力(如资源、空间等)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如图 阴影部分。
2.研究意义 (1)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 护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 (2)为人工养殖业和种植业中合理控制种 群数量、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 如在“S”型曲线中,渔业捕捞时,应在种群 数量大于K/2时才可捕捞,并且应使捕捞后的 种群数量保持在K/2,这样既可获得较大捕获 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不影响资源 的再生。 (3)为害虫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高考生物 备战5年真题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
高考生物备战5年真题专题11 种群和群落【2011年高考试题】1.(2011北京卷)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答案】D【解析】丰富度是群落水平的概念,指的是生活在某区域的生物的种类数量;乌尔黄鼠是一个物种。
2.(2011浙江卷)下表是调查野山羊种群生存羊的原始数据。
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年)0 1 2 3 4 5 6 7 8 9 1111213 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 3死亡数(只)199121312346486913218715693 3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3.(2011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
任何群落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4、(2011江苏卷)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ⅠⅡⅢⅣⅤⅥ海拔<1000 10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 452 201 136 125 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考查群落的结构演替以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
下降等,而“S”型曲线与“J”型曲线都 只研究了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探究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2.“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
“J”型曲线由始至终都保持几何级数增长, 而“S”型曲线自始至终具有环境阻力,增长率 始终小于“J”型 曲线,所以决不 能认为“S”型 曲线的开始部分 是“J”型曲线。
3.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取样调查法 (1) 标志重捕法 是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 用的方法。 (2) 样方法 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 的方法。 (3) 称重法、 计数法 也是研究种群密度 的方法。
思考探究
种群密度越大,未来个体数量越 多吗? 一般而言,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 呈正相关,但如果该种群年老个体非 常多,年轻个体非常少,则种群密度 越来越小。即表现出衰退型种群的特 征。
种群和群落
知识网络构建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种群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分别表示增加、减少 表示“直接因素” 表示“间接因素”
1.种群及种群特征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是物种繁 衍、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可以包 括多个种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 着地理隔离。 种群密度——种群的基本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 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 势 性别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增长率是指:
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 加的个体数,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 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 =增长率。如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 年后,该种群数为b,那么该种群在当 年的增长率为(b—a)/a。
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 量。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 次总数)/时间一增长速率。同样某种群 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 其种群增长速率为:(b-a)/1年,即增 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故增长率不能等 同于增长速率。 因此,“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 的,而增长速率是要改变的。“S”型曲 线的增长率是逐渐下降的,增长速率是 先上升,后下降。可图解如下:
寄生
(与捕食类似)
思考探究
区分寄生与捕食,种内斗争与竞争,种 间斗争与生存斗争的关系 (1)捕食是一种弱肉强食现象,广义捕食 主要指大型肉食动物(强者)捕食小型动物(弱 者)的食肉行为,草食动物的食草行为。而寄 生是弱者依附于强者的现象,寄主(寄生者) 主要从宿主(被寄生者)的体表或体内吸取体 液营养,寄主一般能给宿主造成慢性伤害, 但不能立即杀死宿主。
例1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 用生物X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 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见图甲),以及某 渔场生物X种群年龄结构(见图乙)。则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 )
D
A.图甲显示,在种群密度为D点时,种群补充 量达到最大 B.图甲显示,在种群密度为B点时,种群总量 达到最大 C.图乙显示,此时渔场中生物X的种群密度不 可能对应于图甲中D点 D.图乙显示,迫切需要对该渔场中生物X的种 群密度调控为图甲中B点
(2)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 间关系;种间斗争包含有竞争,而生存 斗争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 之一。生存斗争内容更丰富,既包括生 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 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
例3【2009· 天津理综卷】下图表示气候变化 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例2 [2009山东理综卷]图中曲线a、b表 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D )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 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的种群密度中 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 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 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 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 间竞争最剧
探究点三 生物种间关系图表比较
关系 互利 共生 数量 坐标图 能量 关系图 举例
地衣,大豆 与根瘤菌 牛与羊, 农作物与 杂草,大 草履虫与 小草履虫
竞争
探究点三 生物种间关系图表比较
关系
数量 坐标图
能量 关系图
举例
捕食
羊与草,狼 与免,青蛙 与昆虫 蛔虫与人, 菟丝子与 大豆,病 毒与其宿 主
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
3. K值与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捕鱼 K/2(最 鼠的种群数量在 使鱼的种群数量 维持在 K/2 ,捕 K/2 附近时,鼠的 大增长 速率) 种群数量会迅速增 捞后,鱼的种群 加,灭鼠最困难 数量会迅速回升 K(环境 改变环境,降低K 保证鱼生存的 环境条件,保 最大容 值,使之不适合 护K值,尽量提 纳量) 鼠的生存 升 K值 灭鼠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归纳
练习.在种群数量变化中,若增长率 为零时,下列哪种情况会出现 ( D ) A.种群数量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 物和栖息地的竞争 B.种群数量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 况增加 C.种群数量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 而减少 D.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
1.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 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 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 下图结果。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 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是 ( C ) A. 甲、乙均增 B. 乙强甲弱 C. 甲强乙弱 D. 甲、乙均减弱
演 稿
示 1
文
2 3 后 等
十堰装修网 十堰装修网 化曱夻
类型 比较 产生 条件
“J”型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
“S”型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
无K值,持续增加 有K值,最终在K值 K值 数字模型:Nt=N0t 上下
联系
“J”型曲线
环境阻力
“S”型 曲线
思考探究
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有何区别?
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1)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种群 密度越高,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迁出率是 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高,迁入多 时,种群密度大;相反,种群密度小。 (3)预测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趋 势 首先依据的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 比例,由此推测出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从而确定种群的变化趋势。
例4[2008· 广东理卷】关于群落演替的叙 述,错误的是 ( D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 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 发生 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2.演替类型比较
内容
类型
起点 时间 速度 实例
初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植 被的环境或曾经 有过但被彻底消 灭了的环境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裸岩上的演替
次生演替 虽失去了原来植被, 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 条件及植物的种子或 其他繁殖体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 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 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落演替的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 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 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 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