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一轮复习)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 的种群数量为______。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_数__学__形__式___。 2.建构步骤
3.表达形式
(1)数学方程式: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
(2)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
1.种群的“J”形增长和“S”形增长
项目
“J”形增长
“S”形增长
增长模型
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及其动态一 注轮 重
整合大概念
1.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
2.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
再除以甲地面积即可。
(×)
3.种群出生率升高,种群密度一定增大。
(×)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
(1)λ>1时,增长率>0,种群数量增加,如图中AB段(不包括B点)。 (2)λ=1时,增长率=0,种群数量稳定,如图中B、D点。 (3)λ<1时,增长率<0,种群数量下降,如图中BD段(不包括B、D点)。 (4)种群的最大数量在B点;种群的最小数量在D点。
2.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1)两者的含义 假设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t(如一年)内,由初始数量N0增长到数量Nt, 则该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Nt-N0)/N0×100%(无单位); 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Nt-N0)/t(有单位,如个/年)。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演示课件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如: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每平方千米农 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
(2)表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②大范围及 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即: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N=(4+6+8+8+9)/5=7只/m2
=70000只/hm2(注意:1hm2=10000m2)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 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 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 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 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E·环境中天敌增多 G·寄生生物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F·环境中阳光不足 H·寄生生物减少
• 7.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图表示__增__长___型的种群。 (2)该种群中__幼__年___个体多,_年__老___个体少。 (3)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 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 发展趋势是______不_断__增__长_________。为此,我们 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计__划__生_育_____政策。
对于某池塘中的鱼,捕捞多少,才会既不 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 而是一个有机单元,种群的数量特征包 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 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这 些特征是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专题十四第1讲种群特征、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生态因素学案
专题十四种群与群落2.1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2.1.1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2.1.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2.1.3举例说明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2.1.4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2.1.5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2.1.6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第1讲种群特征、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生态因素一、种群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
2.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同一物种的种群和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长期地理隔离会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3.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在“①某地区所有的儿童;②某中学全体学生的总和;③某地区所有人的总和;④某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的是?[提示]是“③某地区所有人的总和”,其中不能称为种群的原因是:①②不具有种群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如出生率、年龄结构等;④某地区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不是一个种群。
二、种群特征1.种群密度2.种群特征的相互关系(1)种群密度是反映种群大小的最常用指标。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大,主要是由动物性成熟的时间、每次产仔(卵)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的。
(3)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5)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采用干扰和破坏害虫自然性别比例的方法来降低害虫的数量。
(6)年龄结构可用年龄金字塔来表示,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图)。
第65讲 种群数量的变化-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展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展
➢ 概念: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数学公式
曲线图
Nn=N0 ·2n
科学精确,但不够直观 直观,能反映变化趋势,但不够精确
检 我爱生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3
导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2节
第1课时 种群数量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3
思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阅读课本65-66页,建构种群增长模型和J型曲线 思考并完成导学提纲
资料分析
展
在害虫种群密度达到多少 时喷洒农药,既能减少环 境污染,又能防止虫灾发 生?
对于某水体中的鱼,捕捞 多少? 才能既不会使资源 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 利用?
➢ 模型假设: 理想条件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评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评
➢ 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
t ——时间
Nt ——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
λ ——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展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怎样 计算繁殖n代的数量?
在资源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 条件下,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 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Nn=2n 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 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 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种群群落复习背诵
主要植物类型: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 本植物;主要动物类型:大都挖洞或
快速奔跑的特点
森林生 树木繁茂,树冠 湿润或较湿润的地 群落结构非常复杂 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树栖、
物群落
遮天蔽日
区
且相对稳定
攀缘生活的动物多
湿地生 地表过湿或经常 沼泽、河流、湖泊 生物种类较多,结 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包括鱼类、
③苔藓取代地衣成为优势种的原因?(草本植物取代苔藓?灌木取代草本植物呢?) 苔藓比地衣长得高,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更适应环境,在种间竞争中占优势 ④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灌木阶段,开始成为鸟类的栖息地
10.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哪些?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有什么影响(1)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P41第三段
演替根本原因: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
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等。
(2)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什么决定的?还受到谁的影响?P41最后一段
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环境和群落内的生物共同作用而决定的。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
1.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必需包括全部的生物。即必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功能类群;生物间有一定的关系。各种生物是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彼此之间以物质和能量为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动物园中的所有生物种群是不是一个群落)
2.群落主要研究那些内容?P22 群落水平研究的内容有: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物种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的 数目)、优势种、种间关系(原始合作、捕食、种间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生态位、
他因素的影响。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的实验题考点攻破
(12)种群和群落——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实验题考点攻破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用于计数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营养条件、温度、pH均可能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东北虎的种群密度时可借助红外相机,不适合采用样方法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C.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D.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B.粪便DNA标记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D.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小4.调查类实验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关键手段。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群落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狭长区域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采用等距取样法B.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可导致调查值偏小C.调查某森林群落的植物丰富度时,应采用样方法D.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5.科研人员连续多年调查了某种大型动物的种群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其中N t表示当年种群数量,N t+1表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虚线p表示N t= N t+1。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般使用样方法调查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B.AC段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C.CD段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D点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维持稳定,达到K值6.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进行采集B.装置①中的金属筛网能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C.装置①主要用于采集体型较大的小动物D.装置①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置于70%的酒精中7.为了研究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某学习小组在校园的不同地点、不同深度进行取样,然后进行土壤动物的分类和统计。
第64讲 种群的特征-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导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3
思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阅读课本60-63页,关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思考并完成导学提纲
一.种群密度
展
➢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 ➢ 计算公式: 种群密度=
种群个体数 空间大小(面积/体积)
评
(3)黑光灯诱捕法
①原理: 黑光灯是一种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波长在365nm左右的紫外线电光 源。 黑光灯具有很强的诱虫作用,是杀虫用灯的理想光源。
②适用范围: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 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课堂小结
检
逐个计数法
适用 范围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最准确
10个
10个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评
④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样方 ① ② ③ ④ ⑤
株数 种群密度(株/m2)
3
7 N = 3+7+7+2+5
7
5
2
= 4.8株/m2
5
①
②
③
④
⑤
面积为100 m2 的草地的示意图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评
资料:为了更好的留住这群 美丽的黑颈鹤,湿地工作人 员一方面要为它们准备充足 的食物,通过投喂鱼苗,为 它们建立”安心食堂“,另 一方面要避免某种鱼种群过 度繁殖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跟踪训练
评
5.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不合理的一组是( D )
A.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多维练(全国通用)34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解析版)
专题十一种群和群落课时34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1.下列关于种群的数量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每个样方的统计数值都应如实记录C.用标志重捕法统计某种角数量时,由丁标记物容易被鱼卷食会使统计结果偏大D.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群在某环境中的最大种群数量,且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答案】D【解析】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对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A正确;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每个样方的统计数值都应如实记录,B正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若标记物容易被鱼吞食,会使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偏小,而统计结果偏大,C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群在某环境中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D错误。
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渔业生产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到达K值后开始捕捞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D.当种群数量超过K/2 后会出现环境阻力,导致增长速率下降【答案】C【解析】渔业生产中,捕捞后数维持在K/2值时,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所以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捞,A错误;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不相同的,B错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C正确;“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降低,从开始就存在环境阻力,并且环境阻力越来越大,D错误。
3.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 只鼠,第二次捕获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 只。
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A.66 只/公顷B.77 只/公顷C.83 只/公顷D.88 只/公顷【答案】B【解析】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 只鼠中有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故可将第一次标记的鼠的数量视为39-5=34只,第二次捕获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 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9-5)/X=15/34,解得X≈77.0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77 只/公顷。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卷 必修三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原卷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 池塘中的一群鱼B. 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C. 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D. 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B. 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C. 迁入率、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D. 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C.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4.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此所做分析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将会影响到④C. 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D. 寒假期间某大学城人口数量取决于①、②5.人口学家统计预测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为:墨西哥20-40年、美国40-80年,而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这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A. 种群数量和密度B. 种群年龄组成C. 种群性别比例D. 出生率和死亡率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
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 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 雌性个体也减少D. 种群出生率下降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 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B.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C.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8.生态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柱形图表示性比率),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秋季更有利于该岛屿社鼠种群的繁殖B. 社鼠种群数量与性比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C. 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D. 性比率通过影响年龄结构间接影响种群数量9.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 1个孩子)。
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考点12创新题训练-种群和群落(附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考点12创新题训练-种群和群落1.大黄花虾脊兰属兰科常绿草本植物,生长在深山常绿阔叶林下,对生态环境和水源的要求较高。
目前,该植物野生种仅存于江西和安徽等地,野外实际存量不足300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在大黄花虾脊兰分布地调查以估算其种群密度B.决定某地大黄花虾脊兰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C.大黄花虾脊兰野外实际存量过低的原因可能是其生存环境被破坏、结实率低等D.大黄花虾脊兰野外实际存量太少,对其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将其迁入植物园保护2.2020年我国“深海勇士”号深潜器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
鲸落是鲸鱼死亡后沉入深海形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其演化分为四个阶段:鲨鱼、螃蟹等取食鲸鱼的柔软组织→海蜗牛、蠕虫等无脊椎动物以残余鲸尸为食→鲸骨腐烂产生硫化氢,硫细菌等从硫化氢中获取能量→鲸骨的矿物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的聚居地。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鲸落中的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上述特殊生态系统B.因为深海没有阳光,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不存在生产者C.鲸落的形成演化会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D.鲸骨礁岩上演化出充满生机的珊瑚礁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3.某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此外还生长着少量的灌木。
该群落中有两种植食性动物A、B及肉食性动物C,C捕食B,但不捕食A,三者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群落物种丰富度可能低于同纬度的森林群落B.该群落中灌木较少,原因可能是该地降雨量较少C.植食性动物B的繁殖能力和种间竞争能力可能都强于植食性动物A的D.C捕食B,不捕食A,所以该群落中A种群数量大于B种群数量4.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的出现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脚鹬与绿翅鸭的主要觅食环境不相同B.绿翅鸭和青脚鹬的生态位有一定程度的重叠C.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越大,二者的种间竞争强度越大5.某矿区废弃地利用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绿化技术进行山坡生态修复。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8讲群落及其演替
拓展2:生态位重叠
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 每个物种都会有一部分无竞争的生态位空间,因此可以实现共存。且具 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最终还会占有更多的生态位空间;生态位重叠本身并 不一定伴随着竞争,只有当资源短缺时才会发生竞争;如果竞争激烈, 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a)生态位移动或(b)一 个物种绝灭。
请说出你的理由。__能__。__群__落__演__替__是__指__群__落__中__占__优__势__的__一__些__种__群__被__另__一__些___ _更__占__优__势__的__种__群__取__代__,__而__不__是__完__全__消__亡__,__即__群__落__演__替__是__优__势__取__代__,__而__不_____ _是__“__取__而__代__之__”_____。
2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 群落的演替
1.群落的主要类型
分类依据:外貌和物种组成
荒漠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分布环境? 群落结构? 生物特点?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3.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另__一__个__群__落__代__替____的过程。
初生演替 起点: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
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属于垂直 结构吗?
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 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 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 、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种群和群落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3、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4、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年龄组成3种类型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1)在种群的四个基本数量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种群数量的大小。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出生率高,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
(3)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5、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正方形样方)、等距取样法 (长方形样方); 计数原则: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预测变 化趋势年龄组成影响出生率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迁入率迁出率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适用范围:一般用于植物、活动能力弱(昆虫卵)、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蚜虫、跳蝻)。
(2)标志(记)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计算方法:种群数量=(初捕标记数x再捕数)/再捕标记数,算出总数再求出种群密度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2、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种群增长曲线:(1)“J”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
建立模型:若种群初始数量为N,年增长率为λ,则t年之后种群数量为:Nt=NλtO·条件:理想条件(空间不限,食物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种群增长率:不变(λ-1)无K值(2)“S”型增长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检测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种群与群落综合检测能力提升B卷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种群与群落综合检测能力提升B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B.群落具有分层的现象,所以种植玉米要合理密植C.弃耕的农田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2.为研究南昌市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科学家对市内几处水体进行了抽样,并在水样中培养玫瑰拟衣藻,检测不同水样中玫瑰拟衣藻的增长率,结果如表所示:A.玫瑰拟衣藻对P元素的需求量比对N元素的需求量要大B.在艾溪湖1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不能达到环境容纳量KC.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要因素是P元素,N元素的影响很小D.鱼塘中的N元素远多于湖水,所以富营养化带来的生态破坏在鱼塘最为严重3.某地自实施河长制以来,对每一条河道的环境卫生、水质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监管和整治。
巡查时对某河流进行取样检测,测得每毫升河水含7×102 个大肠杆菌。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河水中大肠杆菌的密度,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为让该河道中鲫鱼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应使捕捞后的鲫鱼种群数量维持在K/2处C.若鲫鱼种群个体总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数为20,则该种群这一年的出生率为16.7%D.自治理以来,该河道中生物群落发生的变化为次生演替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形成竞争关系②年龄组成能够对种群密度变化进行预测③种群“S”型曲线中,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④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特征⑤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的分层现象提供了资源基础⑥校园内蒲公英的随机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⑦松花江近岸区和江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A.2项B.3项C.4项D.5项5.中国是世界上鸡形目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目前我国野生鸡形目鸟类正面临栖息地质量下降、滥捕乱猎等外部威胁;同时由于性成熟晚、繁殖率低等特点,许多种类处于濒危状态。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九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24·济南模拟)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和竞争不利于群落内生物种类的稳定B.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种群一般也越多C.没有人为干扰,弃耕农田总能演替成为森林D.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无垂直结构【解析】选B。
群落中捕食和竞争关系均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A项错误;由于植物为动物供应食物和栖息空间,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B项正确;弃耕农田能否演替成为森林还须要看环境条件,C项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有垂直结构,D项错误。
2.硅藻是单细胞的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必需的养分物质,将两种硅藻——星杆藻、针杆藻混合一起培育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星杆藻和针杆藻之间是捕食的关系B.硅酸盐浓度高时针杆藻生存实力强C.针杆藻对硅酸盐的汲取实力弱于星杆藻D.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硅藻的数量【解析】选D。
星杆藻和针杆藻生活在一起,一方种群数量稳定,一方种群数量趋于消逝,属于竞争关系,A项错误;随着时间的增加,硅酸盐的含量渐渐降低,在此过程中针杆藻种群数量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硅酸盐浓度低时针杆藻生存实力强,B项错误;针杆藻在硅酸盐浓度高时能快速增加种群数量,在硅酸盐浓度低时能保证其种群数量, 所以针杆藻对硅酸盐的汲取实力强于星杆藻,C项错误;可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硅藻的数量,D项正确。
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更的调整实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缘由在于群落的内部变更,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解析】选A。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则森林中还能找到苔藓和灌木,A项正确。
专题17 种群和群落-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专题17 种群和群落第一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 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1)样方法:(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计算公式:N/M=n/m(N为种群数量,M为标记个体数,捕捉数量为n,被捕捉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为m)。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比较:2.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
②根据上图分析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以及种群密度变化的趋势。
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例如:若某城市2012年出生10人,死亡2人,迁入20人,迁出13人,该城市总人口数为1 000人。
(1)出生率=新出生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10‰(2)死亡率=死亡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2‰(3)迁入率=迁入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20‰(4)迁出率=迁出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13‰4.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快♀≈♂→相对稳定♀<♂→增长慢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三.空间特征—⎩⎪⎨⎪⎧①均匀分布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
②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③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均匀性分布型 随机分布型 集群分布型四、存活曲线1、类型Ⅰ(凸型):如:人类,很多高等动物2、类型Ⅰ(对角线型):如:水螅,一些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3、类型Ⅰ(凹型):如:牡蛎和树蛙种群数量的变化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 计算公式:Nt= N 0λtλ代表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 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J”型增长时,λ>1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 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 时为02. K 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1)K 值的应用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 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人:呼市一中李琳
种 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 生物个体的总和 (二)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界 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思考题
(多选)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B D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B.一片草地上全部的东亚飞蝗
⑵例子: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 与双小核草履虫。
个 体 数
A
个 体 数
B
A C
B
时间
A
时间
B
能量关系图
竞争能力不同 竞争能力相同 数量坐标图
3.寄生: ⑴特点: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 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 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 更好。 ⑵例子: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 豆、噬菌体与细菌。
种内斗争 捕食者 出生率 死亡率
增长率
思考: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 能在“K”维持稳定吗? • 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 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着,在不利 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 消亡。
二、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种群的数量是 经常变化的。 种群数量的变 化包括增长、 波动、稳定和 下降、消亡等
K/2值
环境资源无限
无K值,持续增加
K值
种 量群 数
时间
时间 长种 率群 增
种群增长速 率曲线
增 率长 速
K/2值
K 时间
时间
K值和K/2值的应用
注意事项 灭鼠 捕鱼
捕捞后,使鱼的种 群数量维持在K/2 _____, 这样鱼的种群数量 会迅速恢复。 保护_____ K值 ,保证鱼 生存的环境条件, 尽量提升 _____ K值 K/2(最大 灭鼠后,防止鼠 增长率) 的种群在_____ K/2 附 近,这样鼠的数 量会迅速增加, 灭鼠效果不好 K(环境容 降低_____ K值 ,改变 纳量) 环境,使之不适 合鼠生存。
造血 及球 其计 基数 本板 使的 用构
基 本 使 用
back
二 . 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 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 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 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 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 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 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增长曲线的总趋势:
原因:
先增加再降低。
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 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 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等,使生存条 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
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
可能有养料、温度、pH 空间及有害代谢废物等。
放回原种群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 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 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第二节
模型假设: 建立模型:
种群数量的变化
理想条件下 Nt=N0 λt或“J”形曲线 现实条件下:高斯实验 “S”形曲线
一、构建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
实验或观察: 检查修正:
(1)“J”型增长曲线
理想条件:
•食物(养料) •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
第二年的数量 第一年的数量
Nt=N0t
增长率= -1 保持不变
(2)“S”型增长曲线
环境条件有限 种群密度 增长率=0 增长率随着种群密 度的增加而按一定 的比例下降
㈠.垂直结构
1.定义:在垂直方向 上,生物群落具有明 显的分层现象。 2.平坦地面上的植物 分层分布主要与光照 强度有关。
3.高山植物群落的分 层分布主要与温度有 关。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 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 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 红翁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 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虹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苔鲜和昆虫。
6.种群特征间的相互关系
预测变化方向
影响数量变动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决定密度大小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外界环境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估算法 一、样方法
对象:植物,昆虫的卵,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原则:随机取样 注意:样方的大小和样方的多少 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②雌多雄少型: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常见于 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 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③雌少雄多型: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 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 考虑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为雌少雄多型
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 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1、种群密度:
(1)概念:是指单位空间(单位面积、体积)内某 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特点:随种群的不同、环境的改变有差异。 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 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
同。
(3)调查方法: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对一个自然种群来说,影响种群 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意义: 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 ,如城市人口的变化。
C.世界上的全部的鸟 D.一个池塘中全部的大蟾蜍
牧民在承包的 草场上该放养多少 头羊,既能保护草 原,又能取得最好 经济效益? 怎样控制害虫 数量,以防止虫灾 发生?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数 个 体 量 数 坐 标 图
豆科植物和菌瘤根
A B
能 量 关 系 图
A
B
时间
㈡.种间斗争
1.捕食: 捕食 ⑴特点: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 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 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 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⑵例子: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个 体 数
A B
时间
B
A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2.竞争: ⑴特点: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 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 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 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4.动物群落也有 分层现象,其分 层主要与其食物 和栖息场所有关。
㈡.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 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 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 度也有差别,这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 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 如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 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淘汰个 体数 ②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 ③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 个体数 ④K值为环境容纳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叫做群落.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㈠.物种丰富度
㈡.优势种 ㈢.种间关系 ㈣.空间结构 ㈤.群落的演替
三、种间关系
㈠.种间互助
互利共生: ⑴特点:两物种相互依赖,彼 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 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在 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同生 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⑵例子:大豆与根瘤菌、地衣。
㈣.种内、种间关系; ㈤.人类活动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 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五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研究方法:
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
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 分析→讨论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迁出率 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人为控制(家禽,畜牧) 捕杀野生动物 滥砍乱阀 环境破坏影响生物生存
比较“S”曲线和“J”曲线
“S”曲线 “J”曲线
前提条件
有无K值 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
有 K值
数种 量群
三.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和演替特点
㈠.演替过程:
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 (速度快) (速度慢) (速度慢)
㈡.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是演替达到的最终稳定状态。
㈢.演替特点:
群落的演替是有一定规律、有一定的方 向性的,而且是可以预测的。
四.群落演替的原因
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
㈡.外界环境条件变化; ㈢.动物的活动性;
(3)注意事项:
①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 ③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 间不能消失。 个体总数N 再次捕获个体数 n (4)计算公式
初次捕获标志数 M 重捕的标志个体数 m
?只
30只
第1次捕捉12只,标志
第2次捕捉10只, 有标志4只
a
b
实验